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不尽的乡愁
九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之《乡愁》课件 人教新课标
阅读文本 探究学习
3.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逐层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 推进 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之思
①意象选择独特而新颖,单纯而丰富。诗人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独特而新颖的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6.诗歌在艺术创作上有何特点?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人生阶段来组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感悟评价
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远,味道越香醇。当游子徘徊在异乡的十字路口,母亲的叮咛会越过千山万水,在游子的耳边回荡;当游子饱经异乡的凄风苦雨,才觉得故乡那低矮的草房是那样的温馨…… 血浓于水,那湾浅浅的海峡不会阻隔两岸同胞期盼和平统一的心声,不会隔断两岸华人浓浓的中华情。
背诵默写诗歌 积累有关抒写“乡愁”的诗词名句 完成基训
学生自由朗读
比较鉴赏 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同 诗人都是选择几个富有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 余诗主要是通过意象的变换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 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 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学生朗读
情感
节奏பைடு நூலகம்
延伸拓展
每个人心中有一首最美的诗歌! 试着任选以下一个话题来写一首短小 的诗歌表达你心中的那份情感吧!
话题:乡愁 母亲 祖国 童年
诗歌的表达艺术:
1、表达的情感要真挚。 2、选择的意象要合适。 3、注意诗歌语言的运 用。
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学生习作
故 乡 情
故乡是一条潺潺的河 悠悠的从梦中流过 柔波里轻摇的倩影 是如雪的花朵 故乡是一首甜润的歌 时时从耳畔掠过 那飞扬的七彩音符 串起我心中的音乐 无数个思念和祝福 在心灵的天空闪烁 就让我化作点点新绿吧 染遍故乡的每一个角落
讨论思考:
◆1.诗人表现乡愁采 用的是什么写法?
◆2.这些用来作比的 事物,同作者各个年 龄段的经历有什么关 系?有什么表达效果?
托物抒情
小时候—邮票 —母子分离 —对母亲的依恋 长大后—船票 —夫妻分离 —对妻子的思念 后来—坟墓 —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小练笔
《乡愁》小练笔参考:
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散文。
也可口头即兴展示。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做了流亡的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的取信的地方,我每天去看两次,排着长队,怀着紧张的心情,寻找母亲那熟悉的字迹.要多少次失望后才能收到一封信.于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背于心.小小的邮票有一个圆圆的邮戳,小圆圈内的城市呀,那里有我的母亲,有我的家!
美国的冬夜如此凄冷,寒风无情的撞击窗户.我紧纂着那张回程的船票,盼望着归期的来.我的家乡,我那朝思暮想的新娘,你睡了吗?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回味我们两小无猜的童年时光?闭上眼,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中浮现.临行前,你帮我整理行装,把每一件衣服都看了又看,生怕扣掉了,开了线!就让我把对你的思念留在这一张小小的船票上吧!
我急急地赶回来却还是晚了,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哪, 是你,拉着我的小手逃过了南京大屠杀,躲过了重庆的大轰炸.而如今,一方小小的坟墓,阴阳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泥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
母亲的慈魂呀,你是否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了那个江南的小镇?
人过中年以后,落叶归根的愿望更加强烈.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入梦来,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乡愁难谴.翻开中国地图,神游太湖,看看蒋山青,秦淮碧,想想昔年那里美丽的表妹……可这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还薄,可就是涉不过去,涉不过去呀!。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绝无仅有的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灵世界,共同感悟那浓浓的《乡愁》。
(课件)二、走进作者。
(课件)三、朗读吟诵。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诵。
(课件:朗诵)同学们边听边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节奏2、听完刚才的朗诵,我们感受到这首诗的语调,语速分别怎样?指名交流:(明确: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3、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4、同学们按照刚才所的节奏的提示把这首诗自己朗读一遍。
注意:语调忧伤,深沉,语速舒缓。
(生自读)(课件)7、指名朗读,让学生评点。
8、全班齐读。
四、品味赏析。
(课件)1、把全班分为三小组,分别讨论屏幕上的三个思考题。
2、以小组的单位,前后同学展开讨论。
可以在书本上作相应记号。
(生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
(课件)4、再次听课文朗诵。
边听边体会:诗人的情感是否是逐渐加深的。
我们此时听到的感受与第一遍听时是否完全相同。
(课件)五想象画面。
1、学生齐诵第一节。
一起来欣赏这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课件)2、男生朗诵第二节诗。
指名朗读老师所给的画面内容。
(课件)3、女生朗诵第三节诗。
指名朗读老师所给的画面内容。
(课件)4、教师朗诵第四节诗的内容。
齐读老师所给的画面内容。
(课件)(五)抒写乡愁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了飘泊的游子。
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写乡愁?(课件显示)例: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明月千里寄相思)(1)学生独立写句。
(2)指名交流。
(课件)(六)结束语: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让我们共同期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的统一早日到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 整理归纳
内容介绍
(MTV制作大赛)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副画面,选好背景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 摹出来。先小组同学合作,然后向全班展示。背景音乐:画面:解说:(六)诗意地仿写(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 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卓越教育为你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七)小结,寄语:我们可以不做诗人,但是不能没有诗意。我们也许不再年轻,但是不能失去诗情。
参考资料:语文九年级下册
《语文九年级下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合同册教材出版的课文朗读磁带,由金锋、陆洋、梓君、 方亮、闻齐、文良、金涛朗读 。 磁带收录了同册教科书中的重要篇目 ,供初三下学期使用 。
参考资料: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语文下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语文下》是2009年9月1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金星。 本书主要讲述了九年级语文的基础,重难点等有关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是2011年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滕兰波。
谢谢观看
内容介绍
九年级乡愁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 面。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学习步骤:感情地朗读----细腻地品读-----丰富地想象------诗意地仿写学习过程:(一)导入:举头望明月,----------------。.独在异乡为异客,-------------------------。日暮乡关何处是,------------------------。因思杜陵梦,-------------------------。(二)简介作者。(三)深情地朗读。提 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同时注 意节奏和重音。(四)细腻地品读。1.这首诗歌的四个小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2.你投入了 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看得见吗?那么诗人是借助什么事 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3.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 的”“浅浅的”表达效果。4.小结。5.再读诗歌,寻美。《乡愁》诗歌很美,美在--------(1)从 整体结构看,(2)从构思立意看,(3)从词句运用看,(4)从思想感情看,(五)丰富地想象。
《乡愁》九下(通用15篇)
《乡愁》九下(通用15篇)《乡愁》九下篇1乡愁教学设计宜昌市实验初中韩宗秀教学目的:朗读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思想情感: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角度:朗读,语言品味课教学过程:一,情感激发: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现代诗名字叫《乡愁》,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愁吗?(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二,走进课堂:(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余光中的乡愁)1,文苑漫步:介绍作者,请学生朗读作者简介。
2,诗画意境:学生欣赏配乐配画诗歌朗诵。
3,原文再现: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和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个别展示。
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
4,作品欣赏:(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诗人借用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二),这些意象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感情?(三),找出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可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归类分析,用“……美,美在……”这个句式把品析结果用优美的语言说出来。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四)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乡愁(余光中)
我爱这土地艾青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作者简介: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 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痛苦是---------------
母爱是-----------------
师总结: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某某的统一早日来到。
(此时重放乡愁录音,在音乐声中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以说乡愁是一首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有乡愁的灵魂就会有根,有根的生命就会长成一棵开花的树。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爱和激情去感受生活的诗意。让我们在课外能够继续通过这种鉴赏诗歌的方式来积极的感受和体味诗歌之美。
②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认真讨论: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就由个人的思乡思亲之情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
归纳:
小时候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船票 托物言志 ∣逐层
后来 坟墓 ↓推进
现在 海峡 家国之情
《乡愁》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乡愁》
三、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是某某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
《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故土意识,培养学生对乡愁诗歌的审美能力。
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当堂成诵。
3、品读课文(意象、内容大意、主题、特点)。
4、比较阅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1、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2、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请说出其中的几句诗句。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度大庾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唐〕高适以上的乡愁有家愁有国愁,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那般愁绪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
人教版九下语文我的乡愁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美文美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乡愁 陈瑞
秋风又吹我心口 作业:
到了相聚的时候 家乡总在梦里头 天南地北到处走
1、熟读成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因何感人至深?
乡愁
余光中
课件制作:刘涛
目标导航
了解作家余光中。 品味诗作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感受
诗文所蕴含的家国之思,激发爱国爱家的 情感。 体会意象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初步了解诗作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 春。台湾著名诗人。上世纪60年代起 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 称为“乡愁诗人”。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江水悠悠,乡泪长流,永无尽头。乡土之情,千古一情, 何人不有?何人能拒?现代诗人余光中被人称为“乡愁 诗人”。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故土之恋,乡土之思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进这位诗坛健将为我们构建的情感 世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不尽的乡愁主题学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学习诗歌中叠词表达效果,理解复沓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理解叠词及复沓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余光中的两首乡愁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深受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作者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和浓重的文化寻根情节,体会诗歌中所寄予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诗歌中叠词和复沓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两首乡
愁诗与《诗经》等传统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2、难点:理解余光中的两首乡愁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深受中国传
统诗歌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作者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和浓重的文化寻根情节,体会诗歌中所寄予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魅力。
师:2016年《出彩中国人》总决赛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位传奇人
物——冯满天,他带着他的中阮为大家深情弹唱了一首《乡愁四韵》,轰动了全场,并且凭借此次表演一举夺得了冠军,接下来请同学们静静欣赏这首曲子。
(播放视频)
师:怎么样?谈一谈你听完之后的感受。
生:感慨颇多,畅所欲言。
师:他,一首诗,道出了两岸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
他是谁呀?(乡愁诗人——余光中)
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师:通过课下的预习,相信你们对于余光中有不小的收获,请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生:余光中,台湾诗人,1928年出生,祖籍福建,出生地南京,1950年去台湾。
直至1992年才重回大陆。
生: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正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体验。
9岁离家读书,28岁结婚,30岁赴美国进母亲去世,永失母爱21岁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3岁才重回大陆。
2、师:谁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余光中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生: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6、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7、师: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那么这些意象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
生:是叠词
师:对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生:美在韵律。
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四、比较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合作研讨:
(1)这首诗与《乡愁》比较,感情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①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
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②美在韵律。
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③美在对称。
“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
④美在俭约、凝炼。
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品读《诗经》中的《伐檀》和《黍离》,体会叠词和复沓手法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