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教学模式下学生任务目标实现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合集下载

双导师工作方案

双导师工作方案

双导师工作方案双导师工作方案是指在研究生阶段,一个学生同时有两位导师来指导其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

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多样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

双导师工作方案的优势之一是能够获得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通过两位导师的协同合作,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指导。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研究项目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两个领域,他可以选择一位计算机科学导师和一位生物学导师来指导他的研究。

这样,学生就可以同时获得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

双导师工作方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不同导师可能有不同的研究项目和合作伙伴,通过与两位导师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例如,一位导师可能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另一位导师可能有一个产业合作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获得和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双导师工作方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资源和机会,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双导师工作方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反馈。

两位导师可以相互补充和协调,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指导。

例如,一位导师可能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

另一位导师可能在实践和应用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通过双导师工作方案,学生可以得到两位导师的不同角度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研究成果。

然而,双导师工作方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学生需要与两位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双导师工作方案要求学生与两位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研究进展和困惑。

学生需要学会协调和整合两位导师的指导意见,确保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

学生需要明确双导师的角色和责任。

双导师工作方案要求学生明确双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明确双导师的具体指导任务和责任。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辅导员和导师的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中,这种模式的实施更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帮助。

本文将就如何实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讨论。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实施者,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学校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指导和管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邀请业内专家来校授课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加入到师资队伍中。

学校需要不断激励教师,提高其对“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二、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在实施“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学校要求为每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分配一名导师。

而选择导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考虑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个人优势,确保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合作愉快、顺利。

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导师在指导学生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相应的激励或惩罚。

三、建立健全导师团队为了更好地实施“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应该建立一支健全的导师团队。

这个团队包括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

在这个团队中,每位导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

学校需要为导师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确保他们在指导学生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学校还需要定期组织导师团队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其整体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实施“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依托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教学秩序,为导师提供良好的指导和管理条件。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一、双导师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两位导师共同指导和管理的一种培养模式。

其中一位是学科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另一位是教育导师,负责学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能力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将学科学习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培养既懂学科知识,又具有教育专业能力的教师。

双导师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导师和教育导师的联动指导。

学科导师和教育导师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师生关系。

2. 重视学科与教育的结合。

双导师制强调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 教育导师的督促和引导。

教育导师不仅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督促,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等多方面的引导。

4. 强调个性化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双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意义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立双导师制联动培养机制。

学校或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确立双导师制的联动培养机制,将学科导师和教育导师的指导和管理贯穿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 加强学科导师和教育导师的培训和交流。

学校需要加强学科导师和教育导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指导水平,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培养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

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双导师制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导师制将成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主流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健康个性和谐统一,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胜任医疗、管理、疾病预防及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通过临床医学七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有从事医学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能力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掌握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能力;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6、完成不少于两年半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8、具备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双导师帮带制度实施方案

双导师帮带制度实施方案

双导师帮带制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双导师帮带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一名主导师和一名副导师共同指导一名研究生的一种培养模式。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的1.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双导师帮带,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导师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2. 促进导师团队合作。

双导师帮带制度可以促进导师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效果。

3.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不同导师的指导可以使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科研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双导师帮带指导计划。

在研究生入学初期,由主导师和副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帮带指导计划,明确双导师的指导任务和分工,并与研究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2. 定期召开双导师帮带工作会议。

主导师和副导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进展等进行讨论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组织双导师帮带交流活动。

学院可以组织双导师帮带交流活动,让导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促进双导师帮带制度的良好实施。

4. 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和管理。

主导师和副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指导和管理,确保双导师帮带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实施保障1. 完善管理制度。

学院要建立完善的双导师帮带管理制度,明确双导师的权责和指导要求,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培训和指导。

学院可以组织双导师帮带制度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导师的帮带能力和水平,为双导师帮带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

3. 加强监督和评估。

学院要加强对双导师帮带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实施效果双导师帮带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导师团队的合作,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双导师帮带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为学院的学术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双导师工作方案

双导师工作方案

双导师工作方案双导师工作方案一、背景在大学教育中,双导师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双导师制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同时由两名导师进行指导,一名主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研究方向的确定,另一名辅导师则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二、目的双导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关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

三、实施步骤1.确定主导师和辅导师学生在入学时,由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其分配主导师和辅导师。

主导师和辅导师应该是学生专业领域的专家,同时也应该有较强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2.制定学术指导计划主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制定学术指导计划。

学术指导计划应该包括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方面的内容。

主导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制定生活指导计划辅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需求,制定生活指导计划。

生活指导计划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辅导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定期召开双导师会议主导师和辅导师应该定期召开双导师会议,讨论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情况。

会议应该包括学生的研究进展、学术成果、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双导师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建立学生档案学校应该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情况。

学生档案应该包括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奖情况、社会实践经历、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升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评估与改进学校应该定期对双导师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情况、双导师的工作效果、制度的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双导师制度的效果和质量。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及探索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及探索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
施及探索
李东明;陈建军;万文慧;宋建宁;杨盈赤
【期刊名称】《医学教育管理》
【年(卷),期】2022(8)3
【摘要】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

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教育创新。

本文通过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优势,并阐述了“双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双导师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实施。

【总页数】7页(P319-324)
【作者】李东明;陈建军;万文慧;宋建宁;杨盈赤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育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G643
【相关文献】
1.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研究
3.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4.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5.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深入,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传统的导师制度和导师遴选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针对新时期新模式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培养模式,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落实"双导师制";的措施,最终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双导师制";。

【关键词】医教协同;双导师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202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假设干意见?明确要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和完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度的建立,成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1】。

2021年原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21〕2号〕【2】,根据意见,自2021年起,全国所有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两者的培养体系执行统一标准,并且要在国家规定的规培基地进行33个月的临床培养。

2021年,国务院颁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专硕研究生临床实践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坚实的医学根底理论、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良好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标准地承当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而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为"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并且强调相应的培养工作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进行。

1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单一的导师负责制为主,在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双导师制

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双导师制

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双导师制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

当前,双导师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师教育课程中,成为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模式。

那么,双导师制是什么?它为什么在教师教育中应用广泛?如何实现双导师制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双导师制是什么?双导师制,又称师徒制,指的是学校为学生选派两位教师来指导学生,其中一位为主管导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另一位为协管导师,分别承担一定的学术指导和管理指导。

通过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学业有成,成长为有知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为什么在教师教育中应用广泛?教师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学生的素质、学习方法、学术视野等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单纯的一位指导老师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因此,双导师制应运而生,两位导师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学科知识,同时也在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关注和指导,这也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

三、如何实现双导师制的有效性?双导师制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怎样实现其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析:1. 老师的素质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般具有知识性、道德性、情感性等三方面素质,在教学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但在双导师模式下,导师需要具有更高的素质,除了三方面的素质外,还需要具有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导师的配合对于双导师制来说,教师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协调和合作。

而这种教学模式下,导师之间的配合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辅导、讨论、实践等方式的配合,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受到导师的指导。

3. 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教育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往往是知道所有的事情,而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培养模式。

这种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加理想的学术环境和导师资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支将来能够为临床医疗工作和学术研究提供强大支持的专业队伍。

以往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在培养医学研究人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指导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

而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实施,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首先,采用双导师制可以弥补传统指导教师资源的不足。

传统模式下,一个研究生只有一个指导教师进行学术指导,但是医学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任何一位导师都很难涵盖所有领域的专业知识。

而双导师制度下,研究生可以同时有两位导师,一位主要负责学术研究指导,一位主要负责临床实践指导。

这样的分工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其次,双导师制度能够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研究生教育往往重视学术研究和理论训练,而对实践操作相对较少。

然而,临床医学领域的特点要求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双导师制度下,导师团队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包括临床实验、临床观摩和带教实习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此外,双导师制度也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研究生往往只与一个导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容易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定势,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而双导师制度下,研究生可以与两位导师及其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多方的思维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灵感,培养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

同时,研究生也需要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加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

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由两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一种制度。

双导师制度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双导师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由于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学生可以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两位导师之间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和学习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双导师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研究生期间,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团队中,与其他导师和研究人员一起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双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扩展学术圈子,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另外,双导师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研究方向和进展。

学术研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深入思考,而且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有两位导师的指导和追踪,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研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最后,双导师制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机会。

不同导师所在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往往有独特的实验设备、学术交流平台和项目资源。

双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利用更多的学术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实验和研究项目,拓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双导师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两位导师进行交流和协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要求。

其次,双导师制度可能会导致导师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冲突,从而影响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工作质量。

此外,学生可能会面临不同导师之间对研究方向和项目的不同期望和要求,需要学会在两位导师之间找到平衡。

综上所述,双导师制度是一种有益学生发展的制度。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和多元化的学术资源和机会,提高学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双导师制度下也需要进行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时间和任务管理,以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以“双导师”制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思考

以“双导师”制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思考

研究生教育 模式 的发展 是一 个动 态 的过程 , 双 导 师 制作为一 种强化 高校人才 培养的新模 式 , 从2 0 0 9年教育 部要求全 日制 专业学 位研 究 生实 行该 制度 以来 , 经 过几 年 的实质性探索 , 在培 养学 生 的理论 知识 和提 高他 们 的 创新意识方面均取得 了显著 的效果 。作 为一项新 的教育 机制 , 双导 师制是完善研究生 培养机 制的一项 重要举 措 , 需要在实践 中不断予 以完 善 。双导 师制 的动力源 泉在 于 导师 , 他们 是这项制度的推动 者和实践 者 , 对双导 师制 的 正确认识和加强对双导师管理 则需要 建立一 支合格 的导 师队伍 , 为双导 师制 的实施 创 造有 利条 件 。中医学 专业 学位是相对于科 学学 位而 设 的培养 模 式 , 是为 了培 养具 有临床应用能力的高水平 人才 。现行 的 中医高等 院校研 究生教育历经数 十年 , 为中 医药事 业培 养 了大批 优 秀 的 临床 、 科研 、 教 学人 才 , 但 目前 中医人才 队伍 的 日趋 萎缩 和逐 渐西化亦是不争的事 实。如何使 中 医院校教育 与 中 医学 自身特点更为恰 当、 有 效 的融 合 , 进而促 进 中医教育 事业 的发展 , 是值 得 每 个 中医 教育 者 认 真思 考 的 问 题。 鉴 于上述 问题 , 我们 将 “ 双 导师 ” 制度 引入 中 医学专业 学 位研 究生的教育模式 中, 进行一些 尝试 和探 讨。

要: 研 究生教育的培养基础是导 师, 导师制度 的合理调整是实现研 究生教 育成功 改革 的重要 方式。在现代创 新
的教学思维模式下 , 顺利将“ 双 导师” 制度 引入各个教学体系 中是教育 工作 者所面对 的挑战。 中医学专业 学位 研 究生的

学校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

学校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

一、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的特点1. 学科导师:学科导师由学校优秀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科素养培养。

他们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术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班主任:班主任由学校优秀班主任或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全方位指导: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科导师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的作用1. 提升学业成绩:学科导师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成绩。

2. 培养创新能力:学科导师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促进心理健康: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塑造健全人格。

4. 塑造良好习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5. 提升综合素质: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实施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的措施1. 建立健全制度:学校应制定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明确导师的职责和考核标准。

2. 加强导师培训:学校应定期对导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

3. 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应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指导活动。

4. 建立沟通机制:学校应建立导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教育信息的畅通。

5. 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应加强对导师的考核评价,确保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之,学校双导师帮带培养制度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通过学科导师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在学业、思想、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传统的单一导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人才培养需要更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单一导师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将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强调实践性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将实践项目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实际参与到项目中去,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强调团队合作在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中,通常会形成一个由导师组成的团队,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

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导师进行合作,从中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的意义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它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单一导师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工作过程“双导师”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作者:张静静,付玉荣,伊正君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20期随着医疗界对医务人员要求的提高,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变得日趋严格和正规。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发展需要高学历的人才[1]。

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优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各高校探索教育发展改革的工作重点。

迫于工作竞争等压力,更多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选择考研这条深层次学习的途径,他们希望提高学历,有比本科生更佳的竞争优势。

尽管最近几年研究生的扩招规模扩大,但是学校检验专业研究生招生名额有限,以至于出现导师有余的状况。

医学科学学位检验专业研究生“双导师”制,即在研究生复试环节师生双选环节中,一位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一位科研型导师,同时另选一位临床型导师,即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或输血工作的导师,在师生双选环节,达成双选一致。

为更好地优化导师资源,让研究生在求学的3年内学到更多更好的科研技术和临床检验思维,本文以科学学位检验专业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为剖析点,分析“双导师”制的构建方案和其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习中应用的优势。

1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求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2]。

以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学系研究生为例,科学学位研究生在第一学年需要完成相关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获得学校规定的学分,于学期末进行课程考试,教师再结合日常考勤给予学生评价。

研一阅读文献,撰写综述,了解课题方向,参加学术讲座和科研工作汇报。

研二上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进行课题实验探究,撰写科研论文,评审组长和导师团队给出课题评价,探讨课题的可行性。

研三完成实验,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主动性 , 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 , 着力培养学生
的职业素养。而 “ 双导师制 ” 就是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 并越来越
与学 按照相关要求 , 实习生应 由医院 、 实 习科 室以及学校共 同对 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 ,
学生毕业实习过程进行管理 。但近年来 , 随着高职高专在校人数 分 制 、 班建制统称为三大教育模式 , 是 目前高等教育 中颇受重视 的不 断增加 , 校 内教学任务不 断增 加 , 实 习教 学质量监控 的问题 的一种 教育模式 。双导师制是导师制适应现代教 育发展需要 的 愈发 突出。 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 的实 际情 况是 ,学生一旦进入 实
值 。下面谈谈 我们 的体会 。

实习中经常会出现实习生频繁请假 , 甚 至擅 自离 岗、 学 习敷衍等
现象。 ( 三) 医 院层 面

医 学检 验 技 术 专 业 毕 业 实 习 “ 双导师制” 的 必 要 性
( 一) 学 生 层 面
随着生物化 学 、 分子生物学 、 电子技术等学 科 的飞速发展 ,
的习惯 , 对 学 习 目标 和 职 业定 位 缺 乏 认 识 。这些 学 生 一 旦 进 入 毕 不明晰等原 因,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 因素之一。 业实 习阶段 , 由于 教 学 形 式 发 生 变 化 , 就 会 出现 “ 断乳 ” 现象 , 学
综上所述 ,传统 的毕业实 习教学模式 已经越 来越不适应现
毕业 实习过程是 医学检验理论知识 和实践 相结合 ,由知识 习, 学校 的人才培养任务几乎全部转嫁给实习医院。对于专业教 向能力转 化的过程 , 是学校教育 的深化和延续 , 是人才培养方案 师来讲 , 教书育人虽是 自己的应尽职责 , 但这主要体现在其本职 的重要环节 。那么 , 如何让学 生在 不足一年 的实 习过程 中 , 进一 工作 中 , 没有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 , 很少有人会主动参与学 生的

浅谈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

浅谈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

浅谈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相关内容。

首先介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概念及其特点,然后阐述了该培养模式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情况,并分析了其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际效果。

结合现有研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医学本科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概念,特点,实施,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案例,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本科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培养具备丰富医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医学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传统的医学本科教师培养模式中,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培养,导致部分医学教师虽然医学水平高,但教学能力有限。

探索和建立双师型医学教师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意义广泛而深远,在推动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间合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教育模式的意义,对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概念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指由专业教师和临床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和学术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而临床导师则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

双师型教师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核心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实用共促进”,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实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该模式的概念、实践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双导师制”的概念和内涵。

传统的导师制是高校中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主要是由一位导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

而“双导师制”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创新,它强调通过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一位是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习安排;另一位是实习导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和实习安排。

这种模式将学术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培养。

其次,我们来看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

学业导师和实习导师的合作是这一模式的核心。

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指导,包括研究方向的确定、学习计划的安排、学术论文的撰写等。

实习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方面的指导,包括实习的选择、实习计划的安排、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学生通过与两位导师的密切配合,既能够获得学术上的支持和指导,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学业导师和实习导师之间的配合问题。

由于两位导师具有不同的职责和背景,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理念不同、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培养效果。

此外,实习导师的选择和质量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高校在实践导师的选拔和培训上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得到有效指导。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最后,我们来评估一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方面,学业导师通过学术指导和学习安排,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实习导师通过实践指导和实习安排,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传承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师徒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首先,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是指在传统的师徒制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位导师的参与。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提高学徒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在实施双导师带徒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双导师的角色和责任。

一位导师可以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位导师则可以负责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和人格修养。

这样一来,学徒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双导师带徒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跟踪。

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学术成绩、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评估内容,以全面了解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学徒毕业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学徒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导师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双导师在带徒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导师之间可以根据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确保学徒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双导师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将为学徒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也将为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的有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学徒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培养。

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徒应该加强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

学徒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徒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将是其成长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临床 医学; 双导师制; 任务; 目标
Ke y wo r d s :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 d o u b l e t u t o r i a l s y s t e m; t a s k ; o b j e c t i v e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5) 0 4 — 0 2 8 2 — 0 2
Ta ki n g t h e Ex a mp l e o f Pr o f e s s i o n a l Me d i c a l U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张春艳 Z HA N G C h u n — y a n ; 李伟④L I We i ; 梅 妍①ME I Y a n ; 钟静梅①Z HO N G J i n g — me i : 刘启 勇⑨L I U Qi — y o n g ; 郑昆文①Z HE N G Ku n — we n : 栗蕴①L I Yu n
( ① 云南省第一人 民医院 , 昆明 6 5 0 0 3 2 : ②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 与经济学 院, 昆明 6 5 0 0 9 3 ; ③昆明理 _ 3 2 大学医学院, 昆明 6 5 0 5 0 0 ) ( (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 K u n m i n g 6 5 0 0 3 2 , C h i n a : (  ̄ ) F a c u l t y o f Ma n a g e m e n t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 K u n m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K u n mi n g 6 5 0 0 9 3 , C h i n a ;
0 引 言
“ 双导 师制”是 临床 医学本科教育 人才培 养模 式 的一 种创 新。 在对临床 医学专业本科生 实施双导 师制教学 的过 程中, 不仅 要重视和 发挥 教 师的指 导作用 , 还 要充 分调动 学生 的积极 主动性 ,督促 他们合理 有效地 利用双 导 师资 源, 顺利完成 本科 阶段 的学 习任务 和 目标 , 最终成 为一名 合格的医学人才。 1 医学生培养 目标分析 刘鹏等Ⅲ 曾提 出 , 作为 医学教育 的基本 出发点和 归宿 , 医学生培养 目标具有很强 的方向性 , 它设计 了人 才培 养的 蓝图, 也为制订课 程 目标 , 进 而为课程 设计 、 课程 实施 、 课 程评价做 了充分准 备。 并通过比较发达 国家医学生培养 目 标, 提 出了医学生 必须具 备的基本素质 : 利他主 义者、 渊博 的知识 、 扎 实的临床技能和尽职尽责 的精神。 谢 瑜等嘲 在对 提高临床专业学 生实践能 力的研究 中提 出, 高等 医学教育 必须重视 实践教 学 ,并提 出了几点提高 实践 能力的措施 , 包括 改善 临床教学 条件 、 加 强教学管理 、 提高带 教质 量 、 改 革见 习方式、 优化 实践内容 等。 在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实施双 导师教 育研 究的过程 中, 我们分别对 云南省高 等院校 医学 生和教 师进行 了一系列
・ 目标 实现研 究
— —
以 临床 医 学专 业本 科 生 为例
T h e T a s k a n d Ob j e c t i v e S t u d y o n S t u d e n t s u n d e r t h e Du a l T u t o r i a l S y s t e m T e a c h i n g Mo d e :
摘要 : 本研 究通过对云 南省 高等 医学院校 临床 医学专业本科生和教 师进行 一系列问卷调 查和访谈 , 明确 了学生在不 同阶段所 面 临的问题和需要 完成的学 习 任 务和 目 标。 在对双导 师制教 学体 系分析 、 研 究的基础上 , 提 出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学生每 个阶段任 务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l e a r e d a b o u t t h e p r o b l e m s , o b j e c t i v e s a n d t a s k s o f s t u d e n t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p h a s e s .
目标 实现 的 具体 内容 。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a s e i r e s o f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a n d i n t e r v i e ws t o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a n d t e a c h e r s o f t h e h i g h e r me d i c a l
 ̄F a c u l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K u n m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K u n m i n g 6 5 0 5 0 0 , C h i n a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t u d y o n t h e d o u b l e t u t o ia r l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p o s e d t h e s p e c i f i c c o n t e n t o f t a s k s a n d g o a l s a t e a c h s t a g e u n d e r t h e d o u b l e t u t o ia r l s y s t e m t e a c h i n g mo d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