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1.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韵律诗和绝句,对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三首古诗,学会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诗、思考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并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美好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是围绕着古诗这个话题展开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二)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闻雷》。
(三)课文理解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闻雷》这首诗由谁写的?b.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雷声的威力?d.这首诗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回答)2.请同学们跟读这首诗,并体会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四)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本节课将学习以下内容:•了解《古诗三首》这一经典古诗的内容与意境。
•掌握该古诗里的常见词汇和诗歌韵律等。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预习任务1.翻阅教材第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查找《古诗三首》的原文。
2.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和背景。
3.记录《古诗三首》中的生僻词和相关考点知识点。
4.通过理解、背诵和应用,深入领会这首古诗的含义和韵律。
正文1. 《古诗三首》原文原文如下:“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耿耿寒泉夜入来。
水晶帘幕望平野,月在青天影在波。
这里会有高人,不问姓名自唐宋。
二十年前奏大雅,音尘绕梁三日长。
“绝句”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古诗三首》内容与意境《古诗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和李白并称“李杜”。
这首诗包含了《望岳》、《登高》和《绝句》三首,共132个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望岳》描绘了作者在巍峨高山前仰望,远山如黛,壮阔而壮美,启示了人们心灵中追求卓越、高峰的精神追求。
《登高》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神话传说、传统文化和时代意义的思考,寄托了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厚感悟和抒发。
《绝句》则短小精干、意境深远,通过对两个短小的画面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间的无常,以及对故乡的怀旧之情。
三首诗均有极高的诗歌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国内外广泛传播的优秀文学遗产。
3. 《古诗三首》的常见词汇和诗歌韵律等•《望岳》:1.“岱宗”:泰山的别称。
2.“齐鲁”:山东的古地名,因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重合而得名。
3.“阴阳”:指太极图中的两极,男女两性、阴阳之分的哲学概念。
4.五绝,韵脚为“了晓”。
•《登高》:1.“猿啸哀”:猿猴发出的凄厉声音。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
能准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法指导】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知识链接】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长远的影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自主学习】一、小朋友,你能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吗?谙()镜()孤()厌()暗()境()狐()压()二、小朋友,你能帮小刚把下面的题完成吗?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和_______。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江南》是_______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_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三、小朋友,你能解释一下下面这些古诗句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1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知识归类一、会写词语昼夜 耕耘 报晓 蝴蝶 蚂蚱 樱桃 锄头 承认 蜻蜓 随意 嗡嗡 拔河 铲平 割舍 拴住 水瓢 闲逛 圆滚滚 明晃晃 沧海桑田 二、辨字组词⎩⎨⎧昼(白昼)旮(旮旯) ⎩⎨⎧耘(耕耘)耕(耕种) ⎩⎨⎧桑(桑树)叠(折叠) ⎩⎨⎧晓(报晓)浇(浇花) ⎩⎨⎧蝴(蝴蝶)糊(糊涂) ⎩⎨⎧蚂(蚂蚱)妈(妈妈) ⎩⎨⎧蚱(蚂蚱)炸(爆炸) ⎩⎨⎧嗡(嗡嗡)翁(老翁) ⎩⎨⎧樱(樱花)婴(婴儿) ⎩⎨⎧拔(拔草)拨(拨打) ⎩⎨⎧铲(铲子)产(产生) ⎩⎨⎧割(收割)瞎(瞎说) ⎩⎨⎧锄(锄头)助(帮助) ⎩⎨⎧拴(拴住)栓(门栓)⎩⎨⎧瓢(水瓢)飘(飘散)⎩⎨⎧逛(逛街)狂(疯狂)三、多音字供⎩⎨⎧ɡònɡ(供品)ɡōnɡ(提供) 晃⎩⎨⎧huǎnɡ(晃眼)huànɡ(摇晃) 燕⎩⎨⎧yān(燕京)yàn(燕子) 兴⎩⎨⎧xìnɡ(兴致)xīnɡ(兴奋) 骨⎩⎨⎧ɡǔ(骨气)ɡū(花骨朵) 分⎩⎨⎧fèn(分外)fēn(分别)折⎩⎨⎧zh é(折断)shé(折本)zhē(折腾) 抹⎩⎨⎧mā(抹净)mǒ(抹黑)mò(抹墙)四、近义词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阴凉—阴冷 承认—认可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澄澈—清澈 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骨气—气节欺凌—欺辱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天一色)不可胜数—不计其数顶天立地—高耸入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乐此不疲—其乐无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离乡背井—流离失所无边无垠—无边无际良辰美景—吉日良辰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五、反义词新鲜—腐烂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漂泊—定居偶尔—经常稀罕—平常郑重—随便澄澈—混浊马马虎虎—一丝不苟不可胜数—屈指可数恍然大悟—百思不解乐此不疲—浅尝辄止离乡背井—安居乐业良辰美景—月黑风高六、成语1.成语盘点光芒四射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相映成趣离乡背井茂林修竹良辰美景2.成语接龙光芒四射→射人先射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千上万→万众一心→心口不一→一扫而光顶天立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月光如水→水涨船高→高枕无忧→忧国忧民→民安国泰→泰山压顶3.成语拓展形容数量多的成语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恒河沙数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七、诗文佳句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导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2)介绍《古诗三首》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解读诗歌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分析《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
(2)邀请几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三首》的形式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体验古代诗歌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明确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朗诵等环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或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能正确读、理解。
2. 学习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通过导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2. 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课件、习题、诗歌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前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导入《古诗词三首》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复习:复习上学期学习的有关古诗词的知识点。
Step 2 学习第一首古诗词《登鹳雀楼》1. 导读:播放《登鹳雀楼》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美。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一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3 学习第二首古诗词《悯农》1. 导读:播放《悯农》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二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4 学习第三首古诗词《悯农二首》1. 导读:播放《悯农二首》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导学案,这是我们学
习古诗词的基础。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课题:古诗三首导
学案(第一课时)。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词?它们是哪朝哪代
的诗人创作的?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古诗三首
1.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古诗,然后跟读一遍,注意发音
和语调。
2. 老师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自己默写这首诗,然后请一位同
学站起来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会读的
音节,可以举手请教。
3. 接下来,老师会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4. 分析完毕后,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和意境。
5.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三、课堂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请同学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
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今天学到的内容,准备下一课时的学习和
讨论。
3. 最后,请同学们将今天学到的古诗默写在作业本上,巩固记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探究三首古诗的写作特点和文化内涵。
3. 能读懂并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深情和智慧。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话题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了解过李白、王之涣这些古代文人吗?2. 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能读懂并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义,能感受古人的深情和智慧。
二、呈现新课(25分钟)1. 学习活动一:分析诗名(5分钟)通过学生猜测的方式,预测一下这三首古诗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诗名是《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绝句》。
2. 学习活动二:诗歌背景知识了解(10分钟)了解诗人的背景知识和写作背景。
第一首:《望庐山瀑布》——杨万里第二首:《登鹳雀楼》——王之涣第三首:《绝句》——杜牧3. 学习活动三:理解诗歌意义(10分钟)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深情和智慧。
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带着问题读诗,找出诗中的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感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首:《登鹳雀楼》学生带着问题读诗,找出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第三首:《绝句》学生带着问题读诗,找出诗中的感慨和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习活动一: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小诗,表达自己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2. 学习活动二:背诵诗歌选取其中一首诗,要求学生背诵和朗读出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通过分析诗名、了解诗人背景知识和理解诗歌意义,来探究这三首古诗的写作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能读懂并理解这些古诗的意义,感受到古人的深情和智慧。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 背诵其中一首古诗,并准备在下节课朗读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导学案0 (1)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认识“昼、耘”等生字,会写“昼、耘”等字,正确读写“昼夜、耕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 难点: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习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想象法:结合诗句内容,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古诗。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 熟读三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 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互相纠正字音、字形。
- 讨论三首古诗的诗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 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达标检测(一)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 昼()2. 耘田()3. 稚子()4. 弄冰()5. 陂()6. 浸寒漪()(三)填空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时节乡村的劳动场面。
2.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的稚子在()的天气里玩()的游戏,表现了孩子的()。
3. 《村晚》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的晚景,表现了诗人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选择题1. 下列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体现了农民的勤劳。
B. 村庄儿女都不会当家。
C. 诗中描写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D.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对《稚子弄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B. “敲成玉磬穿林响”表现出声音的高亢、清亮。
C. 孩子“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1.认识 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篱落、蜻蜓、茅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童年生活的乐趣。
重难点:1.能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及童年的乐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一、课题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指一年四季。
“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
“杂兴”即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代表作品,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本课选取了其中描写初夏农村自然景色的一首。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为作者留宿新市徐公店时所作。
新市,在今湖南省攸北县。
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即居住在农村。
本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从作者充满灵气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那遥远的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及他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二、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词》《吴船录》《四时田园杂兴》等。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疾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
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认识到古人的哲理思想;2. 掌握古诗中的主要词语,正确朗读古诗;3. 能够辨别古诗中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欣赏和创作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诵读古诗,辨别古诗中的感情和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教材、黑板、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与古代诗词相关的故事,如《木兰辞》、岳阳楼记等,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 大声朗读课文《古诗三首》,感受古诗的韵律。
(2) 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讨论。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并分析其中一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合作练习(1) 学生自由讨论,找出每首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并记录在黑板上。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朝代的诗人,其他学生扮演朝廷官员,给诗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5. 创作欣赏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古诗,并朗诵给全班听。
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并在黑板上展示。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1) 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给出奖励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朗读课文,思考并写一段话,说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诗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反复阅读古诗,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品味古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
(2)对比三首古诗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古诗时,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比较法:对比三首古诗,分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对诗意的理解。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
(四)体会情感1、思考每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分析写作手法1、观察三首古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等来表达情感的?(六)拓展延伸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成一篇短文。
2、收集其他与这三首古诗主题相关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七)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首古诗?2、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古诗的诗意和情感?3、对于古诗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八)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案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同学们,咱们这次要走进三首美妙的古诗词,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要达到下面这些小目标哦: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
2. 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3.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来啦!
1.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诗词的背诵。
2. 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也别害怕:
对于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学习方法。
1. 多读多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大声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再把它们串起来,弄懂诗词的大意。
3. 想象画面,把自己当成诗人,走进诗词的世界,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预习任务。
1. 把这三首古诗词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查字典哟!
2. 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首诗词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对理解诗词很有帮助呢!
同学们,做好预习,咱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趣、更高效!加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理解《古诗三首》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3. 学习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朗读和书写。
【课前准备】1.绘声绘色的朗读《古诗三首》;2.书写、背诵古诗;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古代文学。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本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我们将学习《古诗三首》,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二、导读课文【15分钟】1.导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PPT等工具,呈现课文《古诗三首》。
教师用抒情的口吻给学生讲述《古诗三首》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深意。
2.背景知识讲解学生通过上一学期学习,已经了解到古代文学的背景,可以谈谈《古诗三首》的作者和古代的文化背景。
1.品味诗句根据教师朗读的《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第一首诗《蝉》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诗中的“嗚嗚”反复出现,给读者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
请问大家,白居易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2)第二首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很短,只有四个句子,在几句简单的词语之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念和孤独之情。
请大家思考一下,李白思念的是谁?(3)第三首诗《早梅》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诗中写道:“雪里已知春信至,黄鹂又啼花外枝。
”请问大家,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境?2.背诵古诗请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朗读《古诗三首》,感受其中的诗意和情感,然后大声跟随朗读几遍,尝试背诵整首诗。
四、知识点拓展【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PPT上写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然后打开幻灯片供学生记忆并默写。
2.咏诵《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的朗读,亲自咏诵《古诗三首》,发挥自己的情感来朗读或背诵。
欣赏与欣赏,通过韵律美享受美的感受。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结合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学1单元导入:同学们,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自由、天真、无忧无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
这一单元需要我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学会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这节课我们不但要会背诵三首古诗,会写本课生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感受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同学们,只要用心学,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2.学生自学(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次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有感情朗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一)教师点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知作者:介绍作者2.解诗题:“兴”读四声,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感想。
3.晓诗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指导生字写法:“昼”字注意下半部分是“旦”,巧记:一“日”一“尺”。
“供”字在诗句中读四声,另一个读音“ɡōnɡ”,组词:提供。
4.悟诗情:(1)诗中分别写了村庄儿女,童孙。
他们分别在耘田、织布,学种瓜。
(2)村庄儿女:勤劳、不辞劳苦、热爱劳动。
童孙:天真纯朴、活泼可爱、热爱劳动。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入诗境: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从中体会儿童的勤劳,可爱。
感受农村生活的情趣。
6.主题归纳: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三首一、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字词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满陂.(pōbēi) 寒漪.(yī qí) 耘.田(yún gēng) 稚.子(zìzhì)玉磬.(.qìn qìng)供.耕织(ɡònɡɡōnɡ)2.读拼音,写词语chūn xiǎo gēng yún sāng yè bái zhòu(春晓)(耕耘)(桑叶)(白昼)3.解释字词耘田:在田间除草供:从事傍:靠近稚子:幼小的孩子信口:随口三、梳理课文内容。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_朝诗人范成大。
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稚子弄冰》是宋_朝诗人杨万里写的,描写了儿童脱冰作戏的场景。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的雷震。
作者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法描了一幅乡村晚景图。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读诗句,想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并写下来。
一个小孩子,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五、搜集资料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
白银盘里。
4、我想提出问题
二次备课
二、课堂研习
1、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导习1、2、3、4。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①轮读诗词,相互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②相互说说对诗词的理解;③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4、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
达之妙。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感受江南的自然美。
三、当堂训练。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反问D、对比
a、能不忆江南?()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意:
3、我还积累了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1.古诗三首源自课型新授课执教上课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湖》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品味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理解诗中重点词义。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自读诗词,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高飞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