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的侏罗纪怪异动物化石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最著名恐龙盘点

中国十大最著名恐龙盘点

中国十大最著名恐龙盘点恐龙是地球上已灭绝的史前动物,这些古老生物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中国是恐龙化石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重要的恐龙化石都在中国发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盘点中国最著名的十种恐龙及其重要特征。

1. 早强龙(Protoceratops)早强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生活在约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它以其相对较小的体型和短角而闻名。

早强龙是被发现最多的恐龙之一,许多化石在蒙古国和中国西北部地区被发现。

2. 驰龙(Gallimimus)驰龙是一种中型的肉食性恐龙,外形类似一只鸟。

它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首次为人所知。

驰龙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化石主要发现于内蒙古。

3. 鸟脚类恐龙(Hadrosaur)鸟脚类恐龙是一类体型庞大的植食性恐龙,以其鹅嘴的形状而闻名。

它们生活在约7,0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其中著名的品种有华阳龙、喙嘴龙等。

4. 翼龙(Pterosaur)翼龙并非真正的恐龙,而是一类具有翼膜飞翔能力的古代爬行动物。

中国是翼龙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些重要的翼龙化石发现在辽宁锦州的兴隆庙组。

5. 山东龙(Shantungosaurus)山东龙是一种巨大的鸭嘴龙类恐龙,生活在约7,0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

山东龙是世界上已知最巨大的陆地动物之一,全长可达15米。

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山东。

6. 龙胆龙(Lufengosaurus)龙胆龙是一种早期的植食性恐龙,生活在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恐龙之一,化石主要分布在云南陆丰地区。

7. 长脚龙(Yangchuanosaurus)长脚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它的化石主要发现在四川、重庆等地。

长脚龙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体长可达10米。

8. 恐爪龙(Velociraptor)恐爪龙是一种中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约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沙漠奇遇阿拉善神秘动物探索

沙漠奇遇阿拉善神秘动物探索

沙漠奇遇阿拉善神秘动物探索阿拉善沙漠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

这片广袤的沙漠素有“漂泊无边的海洋”之称,是一个富饶而又神秘的地方。

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和科学家曾经试图揭开阿拉善沙漠的神秘面纱,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阿拉善沙漠中的神秘动物的探索。

众所周知,沙漠一直是生命无法生存的地方,但是阿拉善沙漠却有传说中的神秘动物存在。

据当地居民的口述,这些神秘动物被称为“鹿角蛇”,它们身长几米,有蜥蜴一样的身体,却长着一对巨大的鹿角。

这对鹿角非常罕见,使得“鹿角蛇”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神话生物。

为了验证这一传说是否属实,我们组织了一次前往阿拉善沙漠的探险活动。

一大早,我们带着各种必要的装备和食物,驱车前往沙漠深处。

进入沙漠后,我们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炙热的阳光下,沙漠的温度一度超过了40摄氏度。

沙漠中的风沙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不得不穿上防沙镜和口罩,以保护自己的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艰苦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饮水和休息,以保持体力和精神的充沛。

几天的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远离人烟的边缘地带。

这里是沙漠中生物活动的重要区域,我们在这里设立了营地,准备展开对“鹿角蛇”的搜索。

从居民那里得知,“鹿角蛇”通常出现在酷热的夜晚,因此我们决定在夜晚进行探索。

困倦的身躯驱使我们在营地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即使在黑夜中我们依然感受到寒意。

不过,对于这一神秘动物的探索使我们忍受了一切。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默默地行进。

星星洒进沙漠的每一个角落,沙丘间的风沙不再刺鼻,沙漠的夜晚给人一种安静而宁静的感觉。

然而,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寻找任何可能的迹象。

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它近似于山谷中回响的嘶吼声。

我们立即放慢脚步,悄悄地靠近声音的源头。

渐渐地,我们看到了远处一道模糊的身影,像是一个巨大的影子在沙漠中游走。

我们悄悄地接近,发现那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达两米多,头顶上长着两根宛如鹿角的尖刺。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鹿角蛇”?激动之余,我们将相机准备就绪,试图拍摄下这一罕见生物的照片。

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22化 石2023年 第4期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王旭日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恐龙的食性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植食性恐龙一般体型较大,脑袋较小,牙齿多呈勺状、棒状或片状。

我们熟悉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如梁龙类、腕龙类和巨龙类等都是植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体型差异较大,小到几十厘米,大到十几米,牙齿多呈锋利的匕首状、边缘多发育小锯齿。

肉食性恐龙除了凶猛的暴龙类,还有许多乖巧的小型兽脚类,如驰龙类和伤齿龙类。

杂食性恐龙多具有像鸟类一样的喙部,有的仍保留牙齿,有的完全没有牙齿,如镰刀龙类和窃蛋龙类。

古生物学家如何判断恐龙吃什么呢?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远古时期恐龙的取食方式,研究者多是根据恐龙化石的骨骼形态,如体型大小、爪骨形态和牙齿结构等间接推测,偶尔可以通过食物残留和粪便化石直接判断。

根据发现的化石王氏达斡尔龙模式标本及复原图23化 石2023年 第4期材料,古生物学家已经证实恐龙除了捕食其他种的恐龙,还可以捕食水里的鱼类、陆地的哺乳动物和蜥蜴,以及会飞的鸟类。

近期,笔者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意大利的学者研究命名了一种新的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王氏达斡尔龙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鸽子山化石点,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它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与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种体型较大、前肢较短的驰龙类(振元龙和天宇盗龙)非常相似。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小组发现王氏达斡尔龙的腹部保存了许多杂乱散布的细小骨骼,由于保存不完整,无法准确鉴定具体属种,仅能确定其与该化石点发现的无尾两栖类(青蛙)非常相似,但无疑是达斡尔龙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留。

此外,王氏达斡尔龙第9节到第12节背椎下部的腹腔位置还保留了一团软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软组织是由直径1-3微米的微晶密集排列组成,表明其形成于由腐烂细菌活动导致的自生矿化过程。

根据软组织保存位置并与其他保存消化道软组织的恐龙化石标本对比分析,研究小组确定其属于达斡尔龙胃肠道后部的肠道。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8- 1 , - 9期
20 0 2年 9 月




Vo1 . 21. O .-9 N S8 S p.20 e , 02
G E0 L0 G I CAL BULL ETI O F H I A N C N
内蒙古宁城道 虎沟地 区
摘 要 : 近 在 内蒙 古 宁 城 道 虎 沟 村 新 发 现 了 一 些 翼 龙 、 螈 等 重 要 化 石 , 关 道 虎 沟 化 石 层 的 地 层 层 序 和 时 代 归属 最 蝾 有 产 生 了较 大 的争 论 。笔 者 根 据 野 外 调 查 结 果 和 生 物 地 层 学 资 料 , 论 了道 虎 沟 化 石 层 的地 层 层 序 和 时 代 归 属 。详 尽 讨 的 区 域 地 层 踏 勘 和 实 测 地 层 剖 面 充 分 显 示 , 虎 沟 化 石层 归 属 于 中 侏 罗 世 九 龙 山组 , 不 是 所 谓 的 义 县 组 ; 虎 沟 道 而 道
W a ng,Zh ou,Zha g t n e
p ld X ̄ Wa g 2 0 ( 异 热 河 螈 )5 ao, l 'O l n ,0 0 奇 l,翼 龙 : 一 ]
ho o e u nigc en e s lptr s n h gn ̄

三段 ( 二段 熔 岩尖 灭缺 失 ) 与下 伏 土城 子组 地 层 ,
白垩世 。 筱林 等 认 为道 虎沟 化石 层 归 义县组 , 汪 所 产 的脊 椎 动物 化石 与 北票 尖 山 沟化 石层 的 四合 屯 脊
椎 动物 群 相似 ,道 虎 沟化 石层 位 大致 相 当于 义县 组

些 重 要 的脊 椎 动 物 化 石 。计 有 蝾 螈 : h lttn J ooro e i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度有简单分异度和复杂分异度两种 。简单分异度就是化石群中分类单元 (物种) 的数量 , 复杂
分异度是生物群内的多样化程度和个体分配是否均匀的量度 , 是对环境的反映 。其中香农 -
威纳指数 (S hannon2Weiner index) 为
n
∑ H ( S ) = -
Piln Pi ( Pi = ni/ N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30025006 , 49832020 , 499720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5002013) . 2) 通讯作者 ( E2mail :rendongp rof @yahoo. com. cn 或 sarahshi @95777. com) . 收稿日期 :2002Ο02Ο27 ,修订日期 :2002Ο04Ο02.
428
3期
谭京晶等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429
相对比例关系求得 , 该化石样方指标反映了该群落的基本特征 ( 任东 ,1996 ; 任东 , 尹继才 , 1999) 。
1. 2 群落的数量指标
反映群落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优势度和分异度 。一个群落中某物种数量上的繁盛说明环
我国北方中侏罗世的昆虫化石种类十分丰富 。其分布东起辽东 , 向北经吉林 、黑龙江 , 抵 达伊尔库次克盆地 ,西经河西走廊 , 伸达新疆 。地理位置大致位于北纬 40~55 度 , 东经 75~ 125 度 。在众多生物化石中 ,昆虫种类多 ,分布广 ,对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性都很强 , 有一定的 指示作用 ,所以昆虫化石研究对于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
本区中侏罗世的昆虫群落在横向上可以根据昆虫的生活环境 , 划分为水生群落 、土壤群 落 、森林或草地群落 (洪友崇 ,1983 ; Ren , 1993 ; 任东等 , 1995 ; Kyzeminski & Ren ,2001 ; 任东 , 尹 继才 ,2002) 。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介绍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介绍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介绍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地质景观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建筑宏伟壮观,展馆内陈列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展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术研究人员。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蒙古族传统建筑元素,外观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庄重的感觉。

博物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区,包括地球演变展区、生物进化展区、矿产资源展区、动物标本展区、植物标本展区等。

在地球演变展区,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地质学知识。

展区内展示了大量的地质标本和石头,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地球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生物进化展区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重点展区之一。

这里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恐龙、古代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展区内的恐龙标本是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其中包括了从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多种恐龙化石,给人们展示了恐龙时代的壮丽景象。

矿产资源展区则向游客们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

展区内展示了各种矿石标本和矿山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内蒙古地下的宝藏。

动物标本展区和植物标本展区则分别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两个展区内展示了大量的标本,包括珍稀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如独特的白额长臂猿、金雕、红松等。

这些标本不仅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生态,也给人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意识。

除了展览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还设有多个科普教育区域,如科学实验室、多媒体互动区等。

这些区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使游客在参观中不仅可以观看展品,还可以进行实验和互动体验,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作为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展示场所,承担着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恐龙化石排行榜

恐龙化石排行榜
2004年3月在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嘉陵江边的河滩上发现,化石完整度约80%。杨钟健命名。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从2004年3月24日开始正式对其进行挖掘并珍藏。2007年1月18日,工作人员对马门溪龙化石进行复原装架。长约18米,背高约3.5米,生前体重约30吨
12
巨大诸城龙
2
炳灵大夏巨龙
蜥脚类恐龙
泰坦龙
(亚洲)
中国
甘肃
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距今1.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化石完整度约90%以上。长28米,仅颈部长度就达12.5米,装架高度达8.7米,生前体重在70吨以上。。目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化石。存放在甘肃省恐龙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有其1比1复制品。
14
巨型山东龙
鸭嘴龙属种
(亚洲)
中国
山东
化石标本是在1964年发现于山东省诸城市吕标乡龙骨涧并展开第一次发掘。化石完整度约90%。年代为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长15米,高8米。生前体重约20吨。存放在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大型鸭嘴龙骨架。
15
建设马门溪龙
(荣县峨嵋龙)
蜥脚类恐龙
马门溪龙
18
暴龙
霸王龙
(北美洲)
美国
南达科他州
1990年由Susan Hendrickson在南达科他州发现,昵称苏(Sue),共发现219块骨头,完整度达73%以上(部分骨骼不完整,对称完整度95%),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霸王龙化石。体长12.8米,臀高4.5米。生前体重约11吨。保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亚洲)
中国
甘肃
发现于黄河三峡(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盐锅峡水库附近地区的中生代盆地,2002年开始发掘,前后历时3年,2006年完成对黄河巨龙化石的研究。化石完整度约70%。地质年代为下白垩纪。体长约18米,高约4.2米;生前体重约35吨。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

恐龙考古新发现

恐龙考古新发现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难逃泥潭龙2021年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北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又有新发现。

中国科学家徐星和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发现了一种有喙的植食恐龙,命名为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它显示兽脚类恐龙的生态在侏罗纪期间比以前认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还提供了关于鸟类的三个手指的手部怎样从恐龙的手部演化而来的重要证据。

这一发现对于揭开鸟类是否是从恐龙进化而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个新动物是迷人的,并且它提供了关于鸟类手部的演化证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说。

不同于其他兽脚类恐龙,泥潭龙的手部的第一指强烈缩小并且第二指增大。

对发现的化石的详细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颌是无齿的,显示出这种恐龙拥有充分发育的喙嘴。

它缺乏牙齿,没有锋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虽然它与肉食恐龙有关。

最近发现恐龙的手部外侧的两个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内侧的三个被保留了下来。

然而,现存鸟类胚胎却建议鸟类缺失的是最外侧和最内侧的手指。

难逃泥潭龙发现于中国西北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1.59亿年前的沉积中。

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经在发现泥潭龙的化石层描述了多种恐龙,包括最古老的暴龙类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龙类当氏隐龙Yinlong downsi、剑龙类准噶尔龙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鳄鱼的亲戚斯氏族准噶尔鳄Junggarsuchus sloani。

难逃泥潭龙生存的年代约为距今1.59亿年前,早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

之坦克型甲龙美国考古学家夫妇比尔-帕桑斯和克丽斯-帕桑斯是布法罗自然博物馆的助理研究员,他们在蒙大拿州中部一座山坡表面发现了一块近乎完整的恐龙头骨。

该头骨与其他的恐龙不同它是一种新的甲龙物种,后来被命名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头”。

水牛头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甲龙在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的演化过程。

八大珍贵化石

八大珍贵化石

八大珍贵化石一、侏罗纪蜘蛛化石侏罗纪蜘蛛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是目前为止被发现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那可是1.65亿年前侏罗纪中期的蜘蛛喔!由于蜘蛛身体较脆弱,保存完好的蜘蛛化石非常罕见。

二、可吞食恐龙的史前巨蟒化石1984年,印度地质学家丹纳杰・莫哈比发现了一条生活在6700万年前的巨蟒的化石。

这条巨蟒盘绕在一堆恐龙蛋的旁边,在巨蟒包围圈中还有一只刚刚孵出的小恐龙。

这个化石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蛇类吃恐龙的直接证据。

三、鳄鱼粪化石鳄鱼粪化石被发现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海岸的沙滩之下。

据考古学家说,1500万年前,鲨鱼在吞食鳄鱼时,鳄鱼肠内仍存有未排出的粪便,于是便形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鳄鱼粪化石。

四、源泉南方猿化石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两具19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

这种灵长类动物被称为源泉南方猿,它们拥有较长的腿和向前突出的鼻子,还有超长的前臂和灵活的足。

五、史前巨鱼化石史前巨鱼身长可达9米至15米,曾经占据着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

这种巨型鱼类曾经被认为只拥有很短的进化过程,不过,古生物学家对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内的化石标本进行重新鉴定后才发现,它们是被冤枉了,这些动物可能拥有相当长的进化历史,大约生活在1亿年前的海洋中。

六、远古神秘生物体化石一组被认为可能是地球复杂生命体最古老案例的化石可能属于21亿年前的远古生物体,目前我们还叫不出它的名字。

这些化石呈扁平的盘形,直径约13厘米,上面有齿状边缘和辐射状裂缝。

七、巨型企鹅化石美国古生物学家近日在秘鲁境内发现了一只生活于3600多万年的史前巨型企鹅化石。

这种巨型企鹅身高达1.5米,体重约为54千克至59千克,全身覆盖着浅灰色和棕红色羽毛,以鱼类为食。

与此前出土的其他种类企鹅化石不同的是,这种巨型企鹅保存完好的前肢上也有羽毛。

这表明,这种史前巨型企鹅很早就进化出了鳍状肢,并已成为优秀的游泳健将。

八、蜂巢化石史前黄蜂茧被称为踪迹化石,距今已有7500万年。

史前黄蜂与现代黄蜂很相像,它们在恐龙的巢穴旁边建起各种形状的蜂茧,它们的生活环境与旁边的恐龙巢穴相似,由此古生物学家们也可以间接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史前最大蜘蛛化石距今1.65亿年

【高中生物】史前最大蜘蛛化石距今1.65亿年

【高中生物】史前最大蜘蛛化石距今1.65亿年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堪萨斯大学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

据古生物学家介绍,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极为完好,蜘蛛大约生活于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当时正是恐龙主宰地球的年代。

目前,专家已经识别出这只蜘蛛的确切属类,甚至还可以辨别出这是一只成年雌性蜘蛛。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大金蛛命名为“侏罗纪蜘蛛”,蜘蛛的化石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

这只蜘蛛与现代的蜘蛛后裔体形大小相当,身体长约1英寸(约合2.5厘米),宽约半英寸(约合1.25厘米)多。

它生活于中国北方的森林中,当时当地的气候比现要温暖得多。

大金蛛是一种巨型蜘蛛,目前还生活于地球之上。

这一发现意味着,大金蛛应该是人类已知跨越最长年代的蜘蛛种类。

美国堪萨斯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尔登教授介绍说,雌性大金蛛是如今存在于地球上的最大型织网蜘蛛,身长可达到2英寸(约合5厘米),腿部跨度可达6英寸(约合15厘米)。

雄性的体形则相对较小。

这种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居民,它们中的雌性可以织出与众不同的蛛网,蛛网宽度可达5英尺(约合1.5米),蛛丝呈金黄色,在阳光下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

塞尔登教授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了最新发现成果报告。

报告称,“这种已知最大型蜘蛛化石是形成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境内,这是一只雌性蜘蛛。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只蜘蛛进行微观检验发现,蜘蛛腿部末端像刷子一样的长刚毛都清晰可见,这些都是大金蛛的显著特征。

这一蜘蛛化石挖掘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内一个叫道虎沟的地区,那里有许多史前动物的化石,如火蜥蜴、小型原始哺乳动物、昆虫和水生甲壳类动物等。

在侏罗纪时期,这个化石层位于一个火山区的湖泊中。

这一时期的蜘蛛化石非常罕见,因为蜘蛛类节肢动物脆弱的身体在地质变迁过程中极易被破坏。

这只史前蜘蛛化石的形成过程极有可能是这样的:在一次火山喷发过程中,蜘蛛的身体瞬间被火山灰掩埋。

娃娃鱼1.65亿年存在内蒙古

娃娃鱼1.65亿年存在内蒙古

娃娃鱼1.65亿年存在内蒙古
石圭平;王勇
【期刊名称】《中国产业》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北京大学教授高克勤与美国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娃娃鱼的祖先早在165亿年前就生活在内蒙古地区了。

这一研究成果把娃娃鱼这一世界珍稀动物的起源时间推前了1亿多年。

娃娃鱼学名大鲵,属于真螈类隐腮螈科,被称为生物进化的活化石。

据高克勤教授介绍,此前所知这类动物的最早化石产自北美洲,距今仅6000万年左右,其中所蕴含的进化信息相当有限。

高克勤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尼尔·舒宾教授200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一处中侏罗纪火山沉积层中,发现了200件真螈类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石圭平;王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J], 内蒙古城镇化研究课题组
2.内蒙古地区高校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内蒙古八所高校的调查
[J], 赵子丽;刘宇霞
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对内蒙古A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分析 [J], 杨红艳
4.内蒙古野生牧草资源现状、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J], 孙海莲
5.内蒙古通辽市肉牛种业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J], 戴雪;崔金磊;吴彤;王立东;于树海;李旭光;李婷;张志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作者:殷志刚郭斌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2期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之一的巴音满都呼,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苏木,中外科学家、科学考察团曾多次进行考察、研究,先后发现了驰龙类、单爪龙类、角龙类、甲龙类、多角兽类、龟鳖类、鳄类、蜥蜴类、哺乳类等多种不同的脊椎动物化石以及蛋化石。

特别是发掘出的从幼年、成年到老年的原角龙系列化石,较系统地揭示出该动物群的演化历史,显示晚白垩世原角龙动物群的进化史,巴音满都呼地区应是原角龙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此外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因此,这里是研究恐龙演化、灭绝等生物进化的重要科研基地,是我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保护产地。

前言恐龙是一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曾生活于地史时期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晚期至晚白垩世末期,距今约2.2亿年至6500万年前。

在统治地球1.5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它们主要按腰带结构分成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包括巨大的四足行走的植食恐龙和体型较小两足行走的兽脚类恐龙,鸟臀目均为植食恐龙,如身披骨板的剑龙、铠甲护身的甲龙、鸭嘴龙类等。

造就了地球上有生命记录以来最繁盛、强大的陆生爬行动物,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绝大多数的恐龙却奇迹般地消失了,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

现在,我们只能凭借地球的“记录”——化石去探索恐龙世界的奥秘了。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恐龙化石达800多个属种,遍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也找到了恐龙存活过的蛛丝马迹。

“恐龙”这一创立于1842年的名词,在今天已家喻户晓。

在中国大地上,东起山东半岛,西达天山之巅,北从内蒙古的戈壁沙漠与黑龙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亚热带的云南与广东,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省份及自治区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中国发现的恐龙化石从三叠纪晚期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末期,其中以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化石为主,可以说提供了恐龙演化历史中较为完整的记录。

恐龙发展简史

恐龙发展简史

恐龙发展简史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100多年中,先后有俄、美、加等近十个国家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二连地区进行过七次大型考察和挖掘。

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等十余种恐龙化石,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

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创我国最早记录。

二连浩特因此成为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在中国及中亚恐龙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93年,俄国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院士首次发现了该地层,但没有做更深入的调查。

1922年4月21日,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中亚古生物考察团”,该考察团组织40人、5辆汽车及数十匹骆驼,由张家口出发,4月25日到达二连盐池西驻扎。

在二连地区伊尔丁曼哈组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在二连盐池达布苏组首次发现了恐龙及恐龙蛋化石,揭开了二连恐龙动物群研究的帷幕。

尤其是恐龙蛋的首次发现,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

这项工作进行了10年,有关的考察成果由伯基,格兰杰和吉尔摩分别于1922年、1927年、1933年发表。

发现的恐龙种类有:霸王龙科的欧氏阿莱龙、似鸟龙科的亚洲似鸟龙、蒙古龙属的坦齿蒙古龙、鸭嘴龙科的姜氏巴克龙和蒙古满洲龙以及吉尔摩龙等等。

目前,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依然陈列着二连达布苏组出土的恐龙化石的正模标本及装架标本。

1930年有9名中国古生物专家参与了该团的考察工作,其中有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中国恐龙研究的奠基人杨钟键教授。

古生物学家张席褆教授担任中方团长。

1932年该团结束考察活动回国后,发表了《中亚的新征服》考察报告,立即轰动世界。

这次考察工作,在亚洲及世界古生物化石研究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1958—1999年,内蒙古地质局先后成立了“呼和浩特幅”1/100万区调队、内蒙古区测队、内蒙古第二区测队等单位,先后在全区开展了1/100万、1/20万、1/5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

通过地质测量及调查,在白垩纪地层中采集到大量的恐龙化石,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外检。

“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

“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

藏于中国古动物馆“娃娃鱼”化石——天义初螈它是这个样子的息,长大后又登上陆地,所以人们称它们为两栖类。

两栖类的出现是鱼类登上陆地的第一步,是脊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和革命性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所以古生物界非常重视两栖类的研究发现,对两栖类的研究对研究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四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蝾螈类有1亿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它们的化石十分稀少,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骨骼十分细弱,死亡后尸体很快腐烂分解,不易保存为化石。

令人开心的是,有一块蝾螈化石在宁城县被发现了,科学家们在研究后将这种蝾螈命名为“天义初螈”。

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呢?他们认为这种蝾螈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一个原始类群,所以以“初螈”做其属名,种名“天义”则源自化石产地——宁城县的天义镇。

这种有尾两栖类新物种——天义初螈,被归为阴鳃鲵科,也可以称为“中生代的娃娃鱼”。

和娃娃鱼是亲戚我要登上陆地!我要成为两栖动物!目前我国发现的这些有尾类化石以种类多、数量丰富和保存精美而震惊世界,它们在我国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化石中的生物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现代蝾螈类的代表。

早期蝾螈类被认为与现代两栖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的体形与十分特化的无尾类和无足类相比,更接近于现代两栖类的祖先类型,所以原始有尾两栖类的研究对解释现代两栖类的起源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热河生物群早期有尾类化石的发现对科学家来讲也是一个启示:有尾两栖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过去理解中的要长很多,我国在这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工作,尤其是在侏罗纪地层中有希望发现更早的有尾类化石,为解决有尾类的起源问题提供新的线索。

26。

中国鸟龙的介绍

中国鸟龙的介绍

中国鸟龙的介绍
中国鸟龙(Oviraptor philoceratops)是一种生活在1.4亿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兽脚类恐龙,属于奥维拉普特亚科,化石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

中国鸟龙是一种小型恐龙,身长约1-1.5米,体重在10-15公斤左右。

其特征性的外貌特征有较长的、细小的头颅、弯曲的嘴喙和圆柱形的鼻孔。

其头骨结构比较复杂,包含有20个颅骨骨头,这个数字在兽脚类恐龙中是相当高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鸟龙在生态层面具备了适应多种食物的能力。

中国鸟龙的名字源于其被发现时的姿态,它像一只鸟一样保护着一次发现的巢穴。

然而,这次发现的巢穴并非是它自己的,而是属于另一种恐龙-北方半岛龙的蛋。

这个现象启发了许多研究人员去探究恐龙以及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保护巢穴”这一行为特征外,中国鸟龙还被认为有可能是一种卵盗贼。

因为它的口鼻部结构特别适合从巢穴中取蛋,而且曾经在化石发现的附近,还发现了多个破碎的恐龙蛋壳,可能就是被中国鸟龙所破坏的。

此外,中国鸟龙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一种有音乐才能的恐龙。

在中国鸟龙化石的上颌骨之中,发现了一对管状形的器官,类似于被唤做犬牙之状的鸟儿口鼻部结构器官。

这些管状结构可能被用于制造音乐的行为,然而,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鄂尔多斯伊克昭龙

鄂尔多斯伊克昭龙

关于伊克昭龙化石的思考---------冯文治伊克昭龙(Ikechosaurus),唯一的一种以鄂尔多斯过去的名字“伊克昭”命名的一种长吻的离龙类与鳄类骨骼及生活方式相近。

当我们听到伊克昭龙这个名字时,可能就会浮现出“恐龙”这种动物,其实并非这样。

伊克昭龙是生活在一亿两千万年前的一种离龙目的动物。

最早出土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苏木。

saurus基本就是一部分灭绝的古爬行动物的词根,希腊文就是蜥蜴的意思中国的中古生物学家把它翻译成龙,比如霸王龙(Tyrannosaurus)。

复原后的伊克昭龙伊克昭龙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蒙古,及东北地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孙氏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sunailinae)和高氏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gaoi),辽宁省的皮家沟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pijiagouensis)和蒙古的马氏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magnus or"Tchoiria"magnus)。

伊克昭龙属于新离龙类,这是一类比较进步的离龙类。

新离龙类的代表是北美洲和欧洲上白垩统到始新统的鳄龙属(Champsosaurus),新离龙类的指(趾)式均为2-3-4-4-3,荐前椎25到26个,头骨的上下颞孔都很大,鼻孔细长;新离龙类体型类似鳄类,具有较长的口鼻部和圆锥形的牙齿,是高度特化的水生动物。

最近,在辽宁义县皮家沟九佛堂组新发现的一个近于完整保存的骨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IVPP V 13283),并建立一新种:皮家沟伊克昭龙(Ikechosaurus pijiagouensissp.nov.)。

新种以下列特征区别于伊克昭龙其他种:轭骨前伸约至泪骨之半;眶间距小于眼眶短径;眶后骨与后额骨不愈合;髂骨片前突不发育,颈区不收缩;四肢中桡胫骨与肱股骨之比相对较小。

另外其荐前椎数目与孙氏种相同,为25枚,比鳄龙属(维基百科中对伊克昭龙的概述)(Champsosaurus)少1枚;坐骨明显比孙氏种短;桡肱骨长度之比为0.58,胫股骨长度之比为0.60,在所知新离龙类(Neochoristodera)中属最小;前肢腕骨至少7块,后肢跗骨至少6块;指/趾式均为2-3-4-4-3。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小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小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2(2):405-411(Apr .,2007)动物分类学报ISSN 1000207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25006,30370184,3043010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200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 200410028013),北京市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项目共同资助.3通讯作者,E 2mail :rendong @mail .cnu .edu .cn 收稿日期:2006Ο10Ο26,修订日期:2007Ο01Ο15.405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小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孙建海 任 东3 史宗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37摘 要 描述小蝎蛉科化石1新属2新种:多脉原始小蝎蛉Proto choristella po lyneura gen .et sp .nov .,美丽原始小蝎蛉P .form o sa gen .et sp .nov .。

简要讨论了小蝎蛉科的起源与演化。

所有化石标本均采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翅目,小蝎蛉科,新属,新种.中图分类号 Q 915181917 小蝎蛉科Nannochoristidae Tillyard ,1917是现生长翅目中的一个小科,目前已知现生种类2属8种(Penny ,1975),其中Nanno chorista 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南美,Micro chorista 仅在新西兰发现;化石种类6属10余种,产于澳大利亚晚二叠世的Neo choristella 和Nanno choristella (Riek ,1953);产于东亚外贝加尔侏罗系下部地层的Dahuro chorista ,Dahuro larva 和Itaphlebia (Sukatcheva ,1985),以及产于中国北京早白垩世卢尚坟组的J ichoristella (Ren ,1995),Sukatcheva (1985)最初将Itaphlebia属归入中生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随后Novkoshonov (1997)将其转移到小蝎蛉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追溯到侏罗纪早中期,也就是1.6亿年前的化石。

在3月14日的期刊《古脊椎动物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里,研究人员揭示了好几处侏罗纪遗址物种,这暗示着它们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单一的动植物化石——它被称为Daohugou Biota,是以中国内蒙古主要地点的一处村庄为名。

图中为对Daohugou动物群的重建,显示了有羽毛的恐龙、翼龙、早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早期会游泳的哺乳动物。

獭形狸尾兽(Castorocauda),一种会利用类似海狸的尾巴游泳的侏罗纪时期哺乳动物,图中显示了它保存有“类似鱼鳞”的皮肤。

有羽毛的怪兽。

图中显示了在内蒙古发现的有羽毛的侏罗纪恐龙Epidexipteryx,在紫外光下显示了它额外的羽毛和软组织。

侏罗纪的蝾螈。

在Daohugou Biota发现的这个蝾螈Chunerpeton化石不仅显示了被完好保存的骨骼,还展示了皮肤甚至是外鳃。

哺乳动物可能在鸟类之前就大量存在。

图为对滑行哺乳动物的重建。

哺乳动物与恐龙一起游泳。

图为獭形狸尾兽的图解。

这张重建的动物插图是实际化石大小的50%。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追溯到侏罗纪早中期,也就是1.6亿年前的化石。

在3月14日的期刊《古脊椎动物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里,研究人员揭示了好几处侏罗纪遗址物种,这暗示着它们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单一的动植物化石——它被称为Daohugou Biota,是以中国内蒙古主要地点的一处村庄为名。

图中为对Daohugou动物群的重建,显示了有羽毛的恐龙、翼龙、早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