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

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

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3。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5、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6、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A.“仁”和“礼” B.“为政以德”C.“仁” D.“礼”7.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8.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教育最新K12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教育最新K12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3.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③①②④B. ③②①④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5、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6、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

大批“游士”的出现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

上述现象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4.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

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

对此理解最佳的是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6.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征文射策,以取禄位”的现象。

材料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扩大了平民参政机会 B.国家重视官员的门第出身C.文人注重以科举提高社会地位 D.唐代选官已打破了世袭政治7.“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小初高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小初高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察举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A.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B.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7.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8.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内蒙古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内蒙古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凡秋耕欲深“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

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

·····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

”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A. 集体劳作 B. 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可知,反映了农业的耕种、播种时间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C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点睛: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是解题关键。

2.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

当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生活悲惨困苦,故A错误。

材料未涉及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3.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

【配套K12】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配套K12】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2.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3.《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5.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 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6.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7.“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3.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4.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5.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

上述现象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6.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武帝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7.史料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配套K12】[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

【配套K12】[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4.下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6.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主要与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中央集权制2. 中国的成语往往都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问鼎中原”就反映了当时周朝政治状况,当时的政治状况是()A.王权大大加强B.宗法制寿终正寝C.分封制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制建立3. 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5.“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此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D.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7.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理地方。

这说明宋朝()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8.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推恩令”B.察举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外朝制度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业与土地的关系B.非常重视祭祀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情景的是 ( )A. 江南地区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筒车用于山地灌溉3.《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4.《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C.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6.“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海禁政策②重农抑商③盐铁官营④夜市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①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夜市”比较繁华②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③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④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内蒙古包钢四中16-17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

内蒙古包钢四中16-17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
1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相抗衡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开办工厂
1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奇怪”的根源是( )
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一 历史试卷2017·0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凡秋耕欲深“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
A. 集体劳作 B. 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2.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 )
A.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B.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D.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3.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③①②④B. ③②①④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5、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6、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配套K12】[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配套K12】[学习]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这种建筑布局()A. 深受宗法影响B. 突出皇权至上C. 体现宗教色彩D. 利于邻里和睦4.《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5.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6.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察举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A.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B.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7.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8.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货币本质的是( )A、货币可以与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表示其价值B、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代表和象征C、充当货币的是贵金属D、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出现了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故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A正确;BCD不是货币的本质。

考点:货币的本质2、一枚导弹的价格再跌,也不会比一个茶叶蛋低;一个茶叶蛋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枚导弹的价格高。

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波动,决定因素是()A、商品的供求关系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D、商品的供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该题考查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故B观点符合题意,A、B、C均是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答案应选B。

考点:价值规律3、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甲组同学就所学知识,拟出以下命题准备展开探究活动。

其中不成立的命题是()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必然快速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由此可见,A选项成立,可以入选;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越低,收入差距越小,总体消费水平越高,B选项成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消费水平越高,C选项成立;D选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一定快速提高,结论不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察举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A.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B.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7.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8.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9.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10.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11.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 )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12.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3.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人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

”这一措施(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D.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14.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15.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

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

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B.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C.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 D.三省六部体制名存实亡16.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17.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18.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有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19.“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20.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21.“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24.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

这一记载反映了()①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②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③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④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25.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26.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27.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

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

这一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8.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①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目的相同②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实施的结果相同③图一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④图二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

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30.《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宰相没有地位B.外朝制约内朝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D.皇权空前强化材料题 25分31.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