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中物理 18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师版) 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1讲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第1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目标定位]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性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电荷1. 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想一想对外不显电性的物体内有电荷吗?答案物体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而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因此对外不显电性的物体内同样存在电荷.二、电荷守恒定律1.第一种表述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第二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想一想两带电小球接触后都没电了,是电荷消失了吗?电荷还守恒吗?答案没有消失,这是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相互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电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电荷仍然守恒.三、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 表示.2.元电荷: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3.元电荷的值:e=1.60×10-19_C.4.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其质量m 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想一想有人说质子或电子就是元电荷,对吗?质子和电子的比荷相同吗?答案不是.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不是带电粒子,没有电性之说.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相同,但质子质量远大于电子,所以电子的比荷大于质子的比荷.一、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3.接触起电:当导体与带电导体接触时,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1所示,现使b带电,则(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答案 B解析b球带电后,使a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的结果是a靠近b的一侧出现与b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b的一侧出现与b同种的感应电荷.虽然a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因为异种电荷离b更近,所以b对a的电场力为引力.当b吸引a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b、a又带上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开,所以B项正确.借题发挥(1)静电感应中,中性导体在两侧同时感应等量异种电荷.感应的过程,就是导体内电荷重新分布的过程.(2)在处理带电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需特别注意带电物体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特性,所以当两物体相互吸引时,其可能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也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 电中性的物体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电荷的中和是指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的过程.2.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本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起电过程是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3.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将平均分配,即最后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号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号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例2 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答案 (1)2∶3 (2)2∶1解析 (1)设A 、B 带同种电荷带电荷量均为q ,则A 、C 接触后,A 、C 带电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球接触后,B 、C 所带电量为q B =q C ′=q +12q 2=34q .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34q =23. (2)设q A =+q ,q B =-q .则C 与A 接触后,A 、C 带电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接触后,B 、C 带电量为q B =q C ″=12q -q 2=-14q ,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14q =21. 借题发挥 (1)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时总电荷量平分.(2)相同的金属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时电荷中和后将剩余电荷平分.三、验电器和静电计1.验电器(或静电计)的金属球、金属杆和下面的两个金属箔片是同一导体.图1122.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电荷转移的越多,斥力越大,张开的角度也越大.3.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也可张开.因为带电体会使导体棒的上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箔片在斥力作用下箔片张开.例3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选项B正确.借题发挥验电器中金属球、金属杆和金箔为一个整体.验电器带电后,金箔上也会带电,两金箔相互排斥而张开角度,张角的大小取决于两金箔带电量的大小.对感应起电的理解图1131.如图113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AB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 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A、B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先把A、B 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会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故选A、B.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 C,Q 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答案电子由B球转移到了A球,转移了3.0×1010个电子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Q B′=Q A+Q B2=6.4×10-9-3.2×10-92C=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 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B =Q B ′-Q B =[1.6×10-9-(-3.2×10-9)]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B e =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 用验电器检验电荷的原理和方法图1143.如图114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 带上正电荷,并靠近验电器B ,则( )A .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 没有和球B 接触B .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正电荷C .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负电荷D .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的下部箔片感应出了正电荷答案 D解析 相对于金属球来讲,金属箔片是距离带电体A 较远的一端,根据静电感应规律可知,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都带上了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斥,所以金属箔片张开,即D 正确.(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对元电荷的理解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 =1.60×10-19 CD .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 BCD解析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 、C 、D 正确.2.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同学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量数字看不清,他只能看清是6._×10-18 C ,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量可能是下列哪一个( )A .6.2×10-18 C B .6.4×10-18 C C .6.6×10-18 C D .6.8×10-18C答案 B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 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B正确.题组二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4.如图115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图115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答案CD解析两物体摩擦时是否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B错,C对.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对.图1165.如图116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 A、Q 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 A>Q 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 A、Q 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答案 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的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 A、Q 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图1176.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117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答案ABC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 正确;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性质相同的电荷,选项D错误.题组三验电器及电荷间相互作用图1187.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118甲、乙所示,则(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图1198.如图119所示,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答案AC解析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互相排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A离金属球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如果金属球A带正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一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减少,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如果金属球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由于引力作用向近端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如果金属球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A 上靠近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出现负电荷,而这些负电荷反过来会使得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金属球B移动,效果与金属球A带负电荷一样.所以选项A也是正确的,选项D 是错误的.题组四 对电荷守恒定律及电荷量的理解图11109.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 导体的带电量为( )A .-qB .qC .2qD .4q 答案 C解析 相同带电体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10.A 和B 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 带负电荷1.6×10-10 C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摩擦前A 和B 的内部净电荷为零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 转移到了BC .A 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 .A 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 C 电子 答案 AC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 、Q B =+3.2 ×10-9 C ,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 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1.0×1010个解析 在接触过程中,由于A 球带的正电比B 球多, B 球上的电子会转移到A 球上,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4.8×10-9 C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4.8×10-9 C -3.2×10-9 C =1.6×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 =ΔQ e =1.6×10-9 C 1.6×10-19 C=1.0×1010(个). 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B ,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球所带电荷量为-q ,现要使A 、B 所带电荷量都为-q 4,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先用手接触一下A 球,使A 球带电传入大地,再将A 、B 接触一下,分开A 、B ,此时11 / 11 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2,再用手接触一下A 球,再将A 、B 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4.图111113.如图1111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 的电荷量,求:(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答案 (1)5×107个 (2)5 000 s 解析 (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 =Q e =-8×10-12 C -1.6×10-19 C=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 =5×1071×104s -1=5 000 s.。
物理: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基础知识讲解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1)
如图1- - 所示 所示, 如图 -1-3所示,将带有负 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 球 ,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 对地绝缘, 对地绝缘 , 下列方法中能使两球都 带电的是 ( ) 图1-1-3 -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先把两球分开,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先移走棒,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 .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 .先使乙球瞬时接地,
三、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单位是 库仑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其国际单位是 简称库,用C表示 简称库, 表示. 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即 电子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所带的电荷量, 所带的电荷量, 表示, 用e表示,e= 表示 = 密立根 测得. 测得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 电荷量 与电子的 质量 之 .电子的比荷: 比. 1.6×10-19 × C,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 ,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原 因
不同物质的原 导体中的自由 子核对核外电 电子受带正(负 电子受带正 负) 电荷之间的相 子的束缚力不 电物体吸引(排 电物体吸引 排 互排斥 同而发生电子 而靠近(远离 斥)而靠近 远离 而靠近 远离) 得失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实 质
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 或先断 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或先断 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 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开接地线 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时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 各自的带电量可用公式 计算. 计算
感应起电的方式能使绝缘体带电吗? 感应起电的方式能使绝缘体带电吗?
思考·提示 提示】 【 思考 提示 】 荷.
2024-2025版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结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项目导向学习等。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电荷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荷的行为和相互作用;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目标和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电荷观念,理解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形成对电荷的完整认识。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电荷相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2.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初中学习的内容:1、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如何使物体带电?——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很多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有电荷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是谁命名的?——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命名的,他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的呢?——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1、物体带电很多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有电荷2、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二、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构成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量的总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量总数是相等的,且正电荷、负电荷分布的中心〔常称电荷中心〕重合.因而,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所谓不带电〕.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弱,当原子因某种原因〔如摩擦、受热、化学变化等〕,失去电子时,原子就显为“带正电〞,获得电子时,就显为“带负电〞.所以,实质上物体的带电过程就是电子的得失过程.比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实质上就是由于两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假设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1〕本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2〕规律: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介绍金属导体模型,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如下列图:在金属内,排列着的正离子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而带负电的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我们把它们称为自由电子,正是因为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金属可以导电。
高中物理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件(教科版选修3-1)
②静电感应现象
而使导体中 导体 发生 带电体靠近 条件 电荷受力 实质 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转移 异号电荷 同号电荷 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 结果 带 ,远离的一端 带 .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的表示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字母表示: Q或q . 国际单位制单位: 库仑 ,简称库,单位符号: C . 另有微库(μC)、纳库(nC), 1 μC= 10 2.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荷量叫
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的 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 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不是创造 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一、两种电荷及起电方法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 了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叫做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 相互 吸引 .
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 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 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项正确;若先将棒移走, 甲、乙球上的电荷会中和,所以不会带上电荷, B项错误;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 都带上负电荷,所以C项正确;若使乙球瞬时接 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 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 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 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项正确. 答案 ACD
【典例1】 如图1-1-2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 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 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能使两 球都带电的是( ). 图 1- 1- 2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且乙带负电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均带正电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两球均带 负电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两球均带正 电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教版
电子的比荷为:
e me
1 .60 10 19 C 0 .91 10 30 kg
1 .76 10 11 C / kg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课堂训练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 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 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C
课堂训练
3、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 的导体Q放置.用手接触导体棒AB , 移去手指再移去Q,AB带何种电荷 _________负_ .电荷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问题与练习
练习:P5(1)(3)(4) 作业:阅读教材;
P5(2); 验电器的制作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 C
四. 元电荷
1.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 电荷,电荷量为e.
大量事实和实验证明:自然界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 倍,所以,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
2、接触带电
++QQ Q 3Q
微观解释:
接触后 再分开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
2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 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每个正离子 都在自己的平 衡位置附近振 动而不移动。
高二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人 教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师用教案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课标解读1.了解原子结构及自然界中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起电的过程,认清起电的本质.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地位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尽管很少直接命题,但它是物理的最基本知识,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刚洗过头发后,干燥的头发越梳越乱,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等量异种电荷中和时,这些被中和的电荷是不是消失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问题了.●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错误!⇓步骤7: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起电的实质)⇐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5: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4: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1.感应起电的过程及实质.(重点)2.电荷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重点)3.感应起电的原理.(难点)4.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电荷及起电方法1.(1)物质的电结构①构成物质的原子包括两部分带电粒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②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③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原子核的束缚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使物体带电.④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金属中自由活动,失去电子的正离子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如图1-1-1所示:图1-1-1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毛皮摩擦硬橡胶棒,硬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而带正电.②感应起电如图1-1-2示:图1-1-2带电体靠近导体A、B,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A、B导体分别聚集负电荷和正电荷,先将A、B分开再移走带电体,则A、B导体分别带负、正电荷.③接触起电:如图1-1-3所示:图1-1-3使带电体与不带电的导体接触,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子从A转移到带电体上,分开后导体A带正电荷.2.思考判断(1)摩擦带电、接触起电这两种方式都能使绝缘体带电.(×)(2)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显现出了电性.(√)(3)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3.探究交流三种起电方式都能使绝缘体带电吗?说明理由.【提示】不能.摩擦带电可以使绝缘体带电.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因而感应起电、接触起电只能使导体带电,而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荷守恒定律1.(1)两种表述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2)起电本质微观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出了电荷.2.思考判断(1)正、负电荷可以中和,故电荷守恒定律不正确.(×)(2)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但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3)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该小球的负电几乎为零,可见小球上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3.探究交流自然界中一切有关电荷转移的现象是否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提示】都遵守.正、负电子的湮灭,正、负电荷的中和以及三种起电方式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只是电荷的显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电荷量与元电荷1.(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等于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10-19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 e之比.2.思考判断(1)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库仑.(×)(2)元电荷就是质子或是电子.(×)(3)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3.探究交流元电荷和电子有没有区别?【提示】有区别,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e,但不能把电子称为元电荷.三种起电方式1.两个绝缘体发生摩擦为何会产生电荷?2.感应起电能否发生在绝缘体之间?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方式内容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产生电子得失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自由电荷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发生转移实质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1.摩擦起电适用于绝缘体,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适用于导体.2.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多选)如图1-1-4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4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动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小球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因为接触带电,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存在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库仑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答案】AB1.(多选)如图1-1-5所示,将带电棒移近甲、乙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A.先把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带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图1-1-5【解析】当带电棒移近甲、乙两球时,甲、乙两球由于静电感应分别感应出与带电棒相反和相同的电荷.若移走棒前先把两球分开,则甲、乙所带电荷无法中和而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若把球分开前,已移走棒,甲、乙两球感应出的电荷立即中和而不会带电,可判定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棒与其中一个球接触,则由于接触带电,甲、乙都会带上与带电棒相同性质的电荷,分开后仍带电,选项C正确.由选项A可知,棒的带电荷量即使不变,仍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甲、乙感应出等量异号电荷而带电,选项D错误.【答案】AC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1.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创造了电荷?2.电荷均分规律适用于什么样的导体间?1.物体带电的实质: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均符合电荷守恒定律.2.“中性”与“中和”的理解(1)中性: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2)中和: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遇达到电中性的过程.3.守恒的广泛性: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也涵盖了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如: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4.接触带电现象中电荷量的分配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平均分配;形状、大小不同的导体接触时电荷量不能平均分配.无论哪种情况,接触前后电荷总量不变.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的带电荷量一定相同,且带电荷量为原来两球所带总电荷量的一半.若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原来两球带有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 C,Q 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接触后A、B所带的电荷量各是多少?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Q B′=(Q A+Q B)/2=6.4×10-9-3.2×10-92C=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 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 B+Q B′=3.2×10-9C+1.6×10-9 C=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ΔQe =4.8×10-9 C1.6×10-19 C=3.0×1010(个).【答案】均为1.6×10-9 C电子由B球转移到了A球,共转移了3.0×1010个.2.(多选)(2012·浙江高考)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1-1-6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6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接触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选项D错误.【答案】ABC综合解题方略——对起电的实质的理解(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规范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转移,失电子的显示正电,得电子的显示负电,此过程并非创造了电荷,而是总电荷量守恒,A错,B对;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是电荷在同一导体内部发生了转移,C对,D错.【答案】BC1.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改变了电荷.2.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不是从外界获取.【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失去电子的毛皮带正电,得到电子的橡胶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 A2.(多选)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物体带正电荷1.6×10-9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解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任何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不可能为任意实数,故B、C、D正确.【答案】BCD3.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可做如下实验:(1)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 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2)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则()A.水流将向远离塑料棒的方向偏转B.水流将向靠近塑料棒的方向偏转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塑料棒D.水流不偏转【解析】由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水分子又是极性分子,故当玻璃棒靠近水流时,先使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靠近玻璃棒,显正电的一端远离玻璃棒.而水分子两极的电荷量相等,这就使带正电的玻璃棒对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对水分子显正电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负电,同理水流仍向靠近塑料棒的方向偏转,分析同上.【答案】(1)B(2)B4.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元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子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解析】根据质子的带电量为e,所以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2×23e-13e=e;中子不显电性,所以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23e-2×13e=0.【答案】 B1.下列关于物体带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部分B.摩擦起电前,两物体都不带电,说明两物体内都没有电荷C.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得到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负电D.一个带电体跟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两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解析】不管哪种起电方式,都不能创造电荷,带电的本质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起电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电荷仍是守恒的,所以A对,C 错;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摩擦前不带电,是因为每个物体内正、负电荷总数都相等,物体呈电中性,B错.接触起电时,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D错.【答案】 A2.(多选)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等量异种电荷B.带等量同种电荷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解析】若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完全中和,均不带电,A错误.若两球带等量同种电荷或带不等量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则接触后再分开,两球由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B、C、D正确.【答案】BCD3.如图1-1-7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图1-1-7A.验电器金箔张不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带上了正电【解析】因球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验电器金箔中的电子就会被金属球A中正电荷吸引到验电器的上端小球上,所以下端的验电箔片就会带上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箔片张开,所以D正确.【答案】 D4.(多选)(2013·青岛二中检测)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解析】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由以上可知正确选项为B、C、D.【答案】BCD。
高二物理第一章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静电力 库仑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第一章电荷与其守恒定律静电力库仑定律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与其守恒定律第二节静电力库仑定律二. 知识要点产生静电的3种方法;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库仑定律三. 重难点解析:1. 静电的产生〔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如图1所示,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
图1使A、B感应带电的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图2①使带电体C〔如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②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③移走C,如此A带负电,B带正电。
如果先移走C,再分开A、B,那么原来A、B上感应出的异种电荷会立即中和,不会使A、B带电。
2. 电荷守恒定律〔1〕起电的本质在多种起电方式中,都会使原来中性的物体带电,但无论带正电或负电,电荷只不过发生了转移,并没有凭空产生,在任何情况下,电荷都是守恒的。
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当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时,物体不显电性,当物体受外界的影响,电子发生转移时,原子内电子数与质子数不再相等,这时物体就带电了。
可见,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只不过是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注意:在物质内部,原子核是相对固定的,内部的质子更不能脱离原子核而移动,所以起电过程中,转移的电荷都是核外电子。
〔2〕电荷守恒定律大量事实证明:〔3〕在一定条件下,电荷是可以产生和湮没的,但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如一对正、负电子的湮没,转化为一对光子;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这两种情况带电粒子总是成对湮没和产生,两种电荷数目相等,正负相反,而光子或中子都是中性的,本身不带电,所以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 点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及库仑定律新人教版选修3-1知识扫描:一.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电荷和电荷两种2.三种起电方式: ______ _叫做起电,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__ __ _ ;②_____ __ ;③_____ _。
3. 元电荷:与或电荷量绝对值相等的电量。
1e=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基元电荷的倍。
4.比荷:带电粒子的和之比叫比荷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6.当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分开时的电荷重新分配规律:同种电荷先后,异种电荷先后。
二.点电荷及库仑定律1.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及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叫做点电荷。
点电荷是理想化的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
2.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______。
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库仑定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可以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带电体间也可用库仑定律。
(3)k为静电常量,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k=_________,它的单位为导出单位。
k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电场和电场强度1.电场:电场是电荷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媒介物质,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跟该电荷所带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公式:,单位:,或V/m 。
E的大小和的大小无关,是由电场决定的,只与形成电场的电荷和该点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中和现象.带电体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2.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3.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与它带等量的电荷,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1.60×10-19_C.4.电子的比荷为em e=1.76×1011 C/kg,质子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 840倍,则质子的比荷为9.57×118 C/kg.5.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定会发生带电现象B.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负电荷同时发生转移答案 C解析在摩擦起电现象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6.有A、B两个物体经摩擦后,使B带上了2.4×10-6C的正电荷,则此过程中有________个电子发生了转移,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的.答案 1.5×1013B A【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电荷及其相互作用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答案BD解析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A错误;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还需知道验电器金属球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因此C不对;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D正确.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 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 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因此本题突出“近旁”,以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点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另外,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接触,由于电荷的重新分配,两物体会带上同种电荷,电荷之间就会有相互的排斥力.知识点二起电的三种方式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点评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体束缚电子能力的不同,而使物体得或失电子,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2)感应起电是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端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使导体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3)接触起电,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4.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AB解析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上带负电荷,B上带正电荷,A项正确;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仍带电,再重新让A、B接触,A、B上的电荷就会相互中和,故B对,D错;先把C移去,再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已相互中和,都不再带电,故C项错误.点评先分开A、B,再移去C,A、B的电荷不会中和;先移去C,再把A、B分开,A、B的电荷会发生中和,本题中,分析A、B中的电荷能否发生中和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三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BCD解析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C、D.点评点电荷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 .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 CD解析 绝缘小球上的电荷量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的电荷量减小,但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因此C 、D 选项均正确.点评 电荷既不会凭空创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方法技巧练】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7.有A 、B 、C 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带1.2×10-4 C 的正电荷,B 、C 不带电,现用相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 、B 、C 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 )A .6.0×10-5 C,4.0×10-5 C,4.0×10-5 CB .6.0×10-5 C,4.0×10-5 C,2.0×10-5 CC .4.5×10-5 C,4.5×10-5 C,3.0×10-5 CD .5.0×10-5 C,5.0×10-5 C,2.0×10-5 C答案 C解析 A 项中三个球电荷量的总和大于原来A 球的电荷量,由电荷守恒定律排除A 项;无论什么时候,若三个球同时接触,则每球各分总电荷量的1/3,且之后无论怎样接触,各球的电荷量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三球电荷量不相等,最后一次必为两球接触,则必有两个球的电荷量相等,从而可排除B ;选项C 、D ,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设从第一次两球接触开始,如A 、B 接触,A 、B 各带电荷量6.0×10-5 C ;第二次B 、C 接触后B 、C 各带电荷量3.0×10-5 C ,三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6.0×10-5 C 、3.0×10-5 C 、3.0×10-5 C ;第三次用A 、B 接触,A 、B 各带电荷量4.5×10-5 C ,即选项C 的分配结果,由此又可推知,此后无论怎样接触,电荷量也不会多于4.5×10-5 C ,从而选C 而否定D.8.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10-9 C ,Q B=-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答案 电子由B 球转移到了A 球,转移了3.0×1010个.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电荷量为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B =Q B ′-Q B =1.6×10-9 C -(-3.2×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B e =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 方法总结 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当两球接触时,由于它们带相反电性的电荷,所以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如果两球完全相同,剩余的正电荷平均分配.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使物体带电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 .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 .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 .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答案 D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 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 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A .A 球的正电荷移到B 球上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答案 B3.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带电体对不带电导体也吸引,A错;只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错.4.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答案AC解析B中若先移走棒,两球电荷又中和掉,不再带电,B错;两球是导体,可接触带电,也可以感应带电,A、C对,D错.5.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答案 C解析当带电体A靠近导体M端时,导体由于静电感应,两端出现异种电荷,故金箔都会张开.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4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7.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答案AD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静电荷,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 -8×10-16 C =8×10-16 C ,故A 、D正确.8.小华在旅游景点购买了一本物理参考书,回家后发现是窃版书.其中一道习题给出四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如下四个选项,你认为其中带电荷量合理的是( )A .Q 1=6.2×10-18 CB .Q 2=6.4×10-18 CC .Q 3=6.6×10-18 CD .Q 4=6.8×10-18 C答案 B9.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 、B 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 时( )A .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B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C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 分别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 .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答案 BCD解析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 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 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 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因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 错误.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A 端带负电,B 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 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 正确.用手接触导体时,只有A 端带负电,将手和导体C 分别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 端所带负电荷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 、B 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 、D 正确.点评 手接触导体后,导体与大地形成一个带电体,导体为近端,大地为远端.10.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B ,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球所带电荷量为-q ,现要使A 、B 所带电荷量都为-q 4,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先用手接触一下A 球,使A 球带电传入大地,再将A 、B 接触一下,分开A 、B ,此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2,再用手接触一下A 球,再将A 、B 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