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 教材分析本课《原始农耕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以及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农耕的起源,分析了农耕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第三部分探讨了农耕对社会制度、文化、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原始农耕生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农耕起源的理解不够深入;2. 对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认知不全面;3. 对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耕的起源,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耕的起源,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农耕起源的社会背景,农耕对社会制度、文化、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农耕的起源,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小论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的农作物中在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是()A.西瓜、棉花B.水稻、粟C.山芋、玉米D.青菜、烟草2.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3.“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

”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D.使用天然漆6.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粟B.黍C.玉米D.稻7.在历史剧“河姆渡人的生活”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稻B.饲养水牛、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骨耜8.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9.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其咏叹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鱼钩、渔网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1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应到()A. 西安半坡B. 北京C. 浙江余姚D. 云南元谋2.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3.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 饲养猪狗家畜B. 种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屋D. 住半地穴式房屋4.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是()A. 北京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5. 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 B.C. D.6. 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粟B. 水稻C. 白菜D. 芥菜7. 半坡氏族聚落居民不可能做到的是()A. 住干栏式房屋B. 吃上香喷喷的粟米C. 养了一只小狗D. 使用陶器8. 科学的建筑设计、舒适的居住条件是人类一贯的追求,下图是为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而设计的房屋,它的建造者是()。

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北京人9. 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10. 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11. 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12.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 彩陶B. 黑陶C. 白陶D. 红陶13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A. 楼房B. 干栏式的房子C. 半地穴式的房子D. 吊脚楼14. 决定了河姆渡居民采用干栏式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 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B. 种植水稻的需求C. 所处的江南地区河湖密布、潮湿炎热D. 为了同其它地区的居民有效地区别开来15. 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周口店遗址16. 李芳同学参观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遗址,见到了该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一农作物样本,该农作物应是A. 石榴B. 小麦C. 水稻D. 核桃17. 考古工作者老李出差途经浙江省余姚县,参观了附近原始人类遗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 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作物: 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 6.原始饲养业: 猪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西安半坡 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 轮
粟、菜籽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4.农作物: 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 点和判断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
4
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
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神农播种五谷
——
民,不至 农分足于 作地,神 古 。之于农 之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 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归纳】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主要作物:距今10 000 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原始农业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历史地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教材问题解答】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教材P12“问题思考”)
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教材P13“课后活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

如果我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

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
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将土掀起来。

3、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教材P13 “课后活动”)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中华儿女都会因此深感自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堂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堂同步练习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同学参加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请问该房屋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A.黄河流域,炎热潮湿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D.长江流域,炎热潮湿【答案】D2.“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种植作物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D.打猎捕鱼【答案】A3.下列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相关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半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B.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人主要种植粟,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会制作陶器【答案】A4.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有①陶器上的稻穗纹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5.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陶器的使用B.火的使用C.房屋的建造D.农业生产的出现【答案】D6.对比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点的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会建造房屋C.过着定居生活D.种植庄稼【答案】A7.“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

”诗歌《问津河姆渡》中“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的农作物是A.粟B.水稻C.玉米D.小麦【答案】B8.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答案】C9.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C10.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种植水稻B.种植粟C.建造干栏式房屋D.使用青铜器【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磨制石器的发展④聚落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2.右图是某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一地区的哪种自然环境()A.黄河流域,温暖湿润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D.长江流域,温暖湿润3.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有可能以米饭为主食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4.右图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

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6000年。

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道出了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6.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特征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祖先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土地上栽种,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在家饲养。

年深日久,人类终于进入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人类自己生产粮食,在农闲时候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

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

材料二纽约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

这里曾举办了一次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的活动,再现了7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

材料三“千年看西安,百年看上海。

”今年五一小长假,小明来到西安参观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为什么说农业是文明之母?(2)你认为在材料二“七千年文明河姆渡”的专题活动中,主办方可能会展示哪些事物的图片?(至少列举四个)(3)材料三所示图片是小明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考古文物,请你判断半坡遗址出土的这些工具的用途,并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附答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C)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2、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

这种格局最早形成于(A)A.原始农耕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3、小红要去参观半坡遗址,应该购买去哪的车票(C )A.北京周口店B.山西大同C.陕西西安D.云南元谋4、下列这些现象中,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是(A)①家畜饲养②磨制工具③农作物的出现④城市的出现⑤聚落。

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C)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B)A.洞穴B.干栏式房屋C.搭上草棚的水井D.半地穴式房屋7、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B )A.用骨耜耕地B、种植粮食作物粟C.用陶器装食物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8、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A )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9、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出现C.建造房屋D.制作陶器10、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B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二、识图题。

将下列字母的英文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中。

A、半坡居民遗址B、河姆渡居民遗址AB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1.2 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原始农业的兴起D.群居生活出现2.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下列不能作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进行研究的是()A.北京人已学会用火B.河姆渡原始聚落定居的干栏式建筑C.半坡人主要种植粟D.河姆渡和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3.1973年的春夏之交,宁绍平原的农民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河姆渡这个7000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

这说明()A.河姆渡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B.河姆渡人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C.我国是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D.原始农业工具已经出现4.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从如图图片中,可以得到的有效信息是()①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②河姆渡人已经饲养家畜③河姆渡人生活在原始部落联盟时期④河姆渡人从事原始农业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由于台风和大雨、暴雨的时常袭击,其他获取食物的手段如狩猎等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鱼、肉、果子等又不能长期保存,所以稻谷也就成为河姆渡古人类的主要依赖,种植栽培稻谷获取大量食物也就成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的一条必然道路。

上述材料说明了()A.地理环境限制了河姆渡地区的发展B.河姆渡种植水稻成为生存的唯一出路C.气候变化是河姆渡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D.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6.考古发掘发现,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木构建筑遗迹;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和大批稻谷、谷壳、稻秆、稻叶,堆积层相互搀杂;大量的釜、罐、钵、盘等精美陶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以下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 ,正确的选项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考古挖掘发现 ,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4.据考古发现 ,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 种植水稻B. 种植粟C. 建造干栏式房屋D. 使用青铜器5.以下人类遗址中 ,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6.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 ,该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7.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在〔〕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北京人遗址8.“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 ,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 种植作物B. 磨制石器C. 饲养家畜D. 打猎捕鱼9.2019年10月15日 ,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测产验收 ,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 河姆渡居民B. 半坡居民C. 北京人D. 元谋人10.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以下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1.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构的房子?〔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12.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8分〕1 / 3〔1〕图A出土于遗址;图B出土于遗址。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1.2 原始农耕生活》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1.2 原始农耕生活》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时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神农氏教民耕种图”。

图片能揭示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农作物种植B.聚落形成C.家畜饲养D.磨制石器2.如图图片是在中国某一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物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当时()A.经济中心的形成B.手工技术的进步C.精耕细作的推广D.原始农业的发展3.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A.标志着中国远古人类已经步入定居生活B.为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C.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D.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4.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D.三星堆青铜面具6.“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科学研究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栽培水稻的国家,你能为此结论提供的考古证据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良渚遗址7.河姆渡出土的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以鹿科动物最多,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即采用鹿等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

由此可以推断河姆渡人()A.饲养鹿和水牛作为家畜B.制造工具的水平高超C.野生动物是主要的食物来源D.狩猎是重要的劳动环节8.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渔钩、渔网9.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10.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CD当时还没有出现,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我们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的资料要求真实可靠,而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都可能存在失实的情况。

而考古发掘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可靠的。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3.在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分析】本题以四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所以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9.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图一: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
(2)图一中的建筑有何地位和影响? 地位: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影响: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3)你认为造成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主要因素: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不同。说明了人类已经能够与自然协 调发展(或人类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A)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遗存现发展】
图一 粟粒遗存
图二 稻谷遗存
(1)上述作物分别可以在哪两个我国原始居民的遗址中看到?这些农作物遗存的
发现,说明了什么?
图一:半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说明当时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言
7.“粮食种植粟,副食鱼和肉;房子半地穴,纺线又织布。”此歌谣反映的 原始居民是D(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原始居民展,拟分“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 渡人”“半坡居民”四个展厅。下列能入选“半坡居民”展厅C的是( ) ①穿孔骨针 ②骨哨 ③陶埙 ④人面鱼纹彩陶盆 ⑤木结构水井 ⑥石制纺轮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⑥
之有理即可)
【工具话变革】
图三
图四
图五
(2)请根据上面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远古人类在工具变革上的进步。
图三是打制石器,北京人时,已经学会制造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图四是骨耜,
河姆渡居民已掌握了这项工具的制作技术。图五是磨制石器,又称新石器,我国半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原始农耕生活》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半坡原始居民2.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3.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4.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 彩陶B. 黑陶C. 白陶D. 红陶5.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A. 正确B. 错误6.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A. 楼房B. 干栏式的房子C. 半地穴式的房子D. 吊脚楼7.决定了河姆渡居民采用干栏式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 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B. 种植水稻的需求C. 所处的江南地区河湖密布、潮湿炎热D. 为了同其它地区的居民有效地区别开来8.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周口店遗址9.李芳同学参观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遗址,见到了该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一农作物样本,该农作物应是A. 石榴B. 小麦C. 水稻D. 核桃10.考古工作者老李出差途经浙江省余姚县,参观了附近原始人类遗址。

他去的是:A. 周口店B. 半坡村C. 河姆渡村D. 大汶口村11.你认为最有可能居住在如图所示房屋的远古居民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12.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一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①②③④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13.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原始居民D. 河姆渡原始居民二、材料题1、观察如图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是哪一种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样式?(2)图二是哪一种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样式?这种建筑方式特点?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知识梳理】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人工栽培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栽培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的地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
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
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
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4.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青铜器
5.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6.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
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7.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在()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8.“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
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
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
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
供直接佐证()
A. 种植作物
B. 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 打猎捕鱼
9.2019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
通过测产验收,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
原始居民是()
A. 河姆渡居民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元谋人
10.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
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
构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12.读下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A出土于遗址;图B 出土于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
即和
(3)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
【答案】
1. D
2. C
3. D
4. B
5. C
6. C
7. B
8. A
9. A 10. C
11. (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干栏式建筑。

(2)南方闷热潮湿,通风效果好,可防蚊虫野兽。

12. (1)河姆渡;半坡
(2)黑陶、彩陶
(3)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