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云芝的药用价值云芝的副作用

云芝的药用价值云芝的副作用

云芝的药用价值云芝的副作用云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又称灵芝、芝芝、仙芝、靈芝、灵芝菌等,是中药中的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

其形态特征为:子实体单个或数个簇生,圆球状,有明显的纵横相互映衬的组织,略扁平或卵球形,直径2-20cm。

菌盖紧贴地区、盖面光滑平整,常呈灰色、褐色或黑色,偶呈紫褐色,少数呈红色或白色;菌肉坚实,干燥后呈黑色,有时为赭色、红棕色或黄棕色。

云芝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认为具有诸多药用价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1.增强免疫力:云芝中富含多糖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抗病能力下降的风险。

2.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云芝中含有一类名为“灵芝多糖”的物质,它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3.抗氧化作用:云芝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细胞老化,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4.调节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研究发现,云芝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调节血脂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改善睡眠质量:云芝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果。

尽管云芝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使用云芝,因为云芝也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1.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对云芝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应停止使用云芝。

2.糖尿病患者:云芝中的多糖成分可能会增加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云芝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云芝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所以在这个人群中使用云芝需要谨慎。

综上所述,云芝作为中药中的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不同,使用云芝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中药的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中药的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1 2
中 国野生 植物 资 源
20 0 2年第 2 1卷第 4期
中药 的 抗 肿 瘤 转 移 研 究 进 展
陈 洁梅 综 述 顾 振 纶 审 校
( 州 大 学 医 学 院 药 理 学 研 究 室 , 州 25 0 ) 苏 苏 10 7


的 。近 来 对 提 高 免 疫 功 能 抗 肿 瘤 转 移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 例 如 云 芝 多 糖 ( o s c s es o r对 甲基 胆 蒽 P l t t ri l ) y iu V c o 诱 导 的 纤 维 肉瘤 的肺 转 移 , 鼠 白血 病 P 3 对 3 8的淋 巴
预 防 肿 瘤 转 移 是 控 制 肿 瘤 , 高 治 愈 率 及 延 长 提 患 者 寿 命 的重 要 手 段 。随 着 科 学 技术 发 展 和 医疗 水
素 能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对 E M 的 侵 润 作 用 。 其 机 制 是 C 增 加 金 属 蛋 白 酶 组 织 抑 制 物 ( su n ii r fm t . tseihbt e 1 i oo a
活 与 肝 脏 有 关 的 N 细 胞 而 有 效 地 抑 制 肝 转 移 。 K
环 节 。 肿 瘤 细胞 在 转 移 过 程 中 , 分 泌 I 可 V型 胶 原 酶 ( tx m t lpoe ae ,MMP ) 它 可 降 解 基 底 膜 Mar ea o rti ss i l n S, 主要 构 成 成 份 Ⅳ 型 胶 原 从 而 有 利 于 肿 瘤 转 移 。 有 研 究 报 道 , 养 麦 F gp rm cr sm 提 取 物 在 10 金 a oyu y oI n L 0 m/ gL剂 量 下 能 明 显 抑 制 B 1一 B 6 L 6细 胞 侵 袭 , 在 2 0 m /g下 能 明 显 抑 制 B 1一 B 0 gk 6 L 6黑 色 素 瘤 细 胞 在 C 5 / L 6小 鼠 体 内 的 自发 性 肺 转 移 。 金 荞 麦 7B 能 抑 制 l 一 10 0人 纤 维 肉瘤 细 胞 I 型 胶 原 的 产 { T 8 V 生 , 对 酶 的 活 性 无 明 显 影 响 。 刘 炳 亚 等 研 究 表 明 但 苦 马 豆 素对 胃癌 转 移 有 明显 抑 制 作 用 , 膜 转 移 与 腹 肝 转 移 的抑 制 率 分 别 为 6 . % 和 7 . % , 马 豆 67 50 苦

云芝与抗癌

云芝与抗癌

云芝与抗癌云芝属(变色栓菌)是一种广泛生长于世界各地阔叶林上的蘑菇。

数世纪以来,作为天然云芝药物所具有强大的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特性,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云芝的形状和丰富的颜色,类似野生雄火鸡的尾羽,它们通常被称为“火鸡尾巴”。

云芝对提高人体基础免疫和继发性免疫功能的强大作用,被公认为最具研究价值的药用蘑菇之一。

云芝包含两个特定的多糖体:云芝多糖和云芝糖肽,在日本已经被正式用于辅助癌症治疗。

事实上日本自1980年以来,云芝多糖已经被批准作为治疗几种类型癌症的天然药物。

云芝,也称作采绒革盖菌,是一种在子实体背部有很多孔,通常生长在杨树上,像火鸡尾巴从仅有的一排一下生长出多达几十排之多的多孔菌蘑菇或“托架真菌”。

多孔菌蘑菇,像白桦茸、灵芝和革盖菌属一样,生长在树干、树枝、树桩、腐烂的木头上面。

与革盖菌相关的这些类型的蘑菇,是地球上木材腐烂最重要的原因,并且它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趣的是,云芝就属于在树木一侧或腐烂的木头上能够生长出大片蘑菇中最常见的一种。

一旦认识了这种蘑菇,你会突然发现在野生森林的栖息地徒步旅行时它会随处可见。

云芝蘑菇原产自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也非常适合在世界上各种森林地区生长。

它不像香菇那样属于软性蘑菇,相反它非常薄,坚硬。

他们颜色丰富,但主要是白色、棕色和橙色,偶尔也有绿色,蓝色和紫红色。

这些颜色会形成一道道彩虹那样的美丽。

亚洲人首先发现了药用蘑菇能够有效的作用于人体健康。

在中国,云芝被用来当做滋补苶已经长达几个世纪之久。

在1578年由明代李时珍写的中国传统医学著作《本草纲木》中记载,“云芝蘑菇有利于安神、补气、强筋健骨。

如果长期食用云芝,会使人充满活力,延年益寿”。

在日本,这种蘑菇被称为kawaritake或“云蘑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科学家一直在不断的研究蘑菇对人体免疫系统和在抗肿瘤药剂影响上的药用价值。

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云芝也被当地居民和中医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一、本文概述《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灵芝多糖在抗肿瘤过程中与免疫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研究论文。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自古以来就在东方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灵芝中的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因其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而备受关注。

然而,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揭示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为灵芝多糖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灵芝多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包括其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已知的生物学功能。

接着,文章将综述灵芝多糖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凋亡、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关注灵芝多糖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如何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调节免疫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本文还将对灵芝多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灵芝多糖的生物学特性灵芝多糖,作为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其分子结构复杂,由多种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这些单糖的种类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生物活性的多样性。

灵芝多糖的主要特性表现在其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

在免疫调节方面,灵芝多糖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灵芝多糖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平衡,防止过度免疫反应的发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

抗氧化方面,灵芝多糖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其抗氧化作用与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密切相关,通过捕捉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等机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肿瘤作用则是灵芝多糖最为突出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云芝多糖的功能主治

云芝多糖的功能主治

云芝多糖的功能主治1. 提高免疫力•云芝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它可以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和活性,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云芝多糖还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帮助身体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2. 抗肿瘤作用•云芝多糖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云芝多糖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 抗氧化•云芝多糖具有强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

•自由基是人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导致细胞损伤和老化。

•云芝多糖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延缓衰老过程。

4. 延缓衰老•云芝多糖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保健和滋养作用。

•它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缓衰老速度。

•云芝多糖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内分泌,使肌肤更加健康年轻。

5. 降低血糖•云芝多糖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它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抑制糖的合成和吸收。

•这对于控制和预防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6. 降低胆固醇•云芝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它可以促使肝脏合成胆汁酸,提高胆固醇代谢速度。

•云芝多糖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沉积。

7. 改善睡眠质量•云芝多糖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帮助人体放松。

•云芝多糖还可以提高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缓解失眠和焦虑症状。

8. 增强记忆力•云芝多糖对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增强神经递质的传递效果。

•云芝多糖还可以抑制脑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保护脑细胞免受损伤。

9. 改善消化系统•云芝多糖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云芝多糖还具有抗溃疡、抗炎和抗菌的作用,保护胃黏膜免受损伤。

10. 抗炎作用•云芝多糖具有抗炎作用。

•它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云芝多糖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云芝(亦称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被誉为“仙草”、“神草”,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云芝是世界上最具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而丰富。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芝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云芝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云芝含有众多的活性成分,其中包括多糖体、三萜类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等,这些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

云芝可以促进机体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能力,从而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其次,云芝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云芝中的多糖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云芝中的多糖体能够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抑制、延缓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同时,云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另外,云芝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云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糖体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云芝中的多糖体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云芝还具有抗衰老和抗疲劳的作用。

云芝中的多糖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同时,云芝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体力,减少疲劳感。

此外,云芝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肝脏、改善睡眠等作用。

云芝中的多糖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云芝还能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云芝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压力。

不过,尽管云芝具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云芝的效果因人而异。

在使用云芝时,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使用,并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

此外,云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采购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劣质和假冒产品。

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I. 概括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

灵芝多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概述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以及与免疫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介绍灵芝多糖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灵芝多糖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灵芝多糖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灵芝多糖的来源,灵芝多糖是一种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灵芝(Ganodermalucidum)这种珍贵的中草药。

灵芝多糖是灵芝子实体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通过对灵芝多糖的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灵芝多糖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灵芝多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首先灵芝多糖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从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其次灵芝多糖可以激活机体的巨噬细胞,促使其分泌更多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此外灵芝多糖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我们来探讨一下灵芝多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灵芝多糖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将灵芝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引入到肿瘤免疫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抗肿瘤能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降低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因此灵芝多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灵芝多糖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多糖的研究进展

多糖的研究进展

多糖的研究进展摘要:对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构效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活性多糖;生物活性;构效关系1多糖的生物活性1.1活性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在活性多糖的抗肿瘤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同生物材料中可以得到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多糖,如从香蕈中得到的香菇多糖(Lentinan)。

Ikekawa 等人发现腔腹注射香菇水溶提取物在很大程度对小鼠皮下移植的内瘤S-180 的生长有强抑制作用。

但其效果不是直接作用移植性癌细胞,而是通过宿主调节而发行作用。

接着人们又在灵芝、云芝、茯苓、银耳等真菌中得到对小白鼠硬肉瘤和艾氏癌肿有不同抑制作用的活性多糖。

1.2活性多糖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多糖对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皆有影响。

免疫多糖作为生物效应调节剂,主要影响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RES)、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NK细胞、补体系统以及RNA、DNA、蛋白质的合成,体内cAMP与cGMP的含量,结果是抗体的生成,淋巴因子及干扰素的诱生增强。

现已证实不同的多糖具有不同的免疫促进作用。

1.3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Goultet 等人(1960)首次指出,在蘑菇中存在抗病毒物质。

Tsunoda 和Ishida(1969)发现从香菇的菌丝体和孢子中水溶液的提取物对病毒A/SW15 所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疗效。

Tochilura等人发现香菇多糖与3-叠氮-3-脱氧胸嘧啶(AZT)的联合使用对抑制HIV抗原表达比单独使用AZT更强。

近年来,对于多糖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硫酸脂多糖(Sulfacted polysaccharide)或称硫酸多糖,在研究中发现硫酸酯多糖在抗HIV病毒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香菇多糖硫酸盐当通过被HIV-III 感染的MT-4 细胞验证时表现出了对HIV 的活跃的抗性。

从海洋海藻(Aghadhiella tenera)分离的硫酸半乳聚糖能在体外抑制HIV-1 和HIV-2 引起的细胞病变,同时也能抑制合胞体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云芝多糖简称PSK,是从担子菌亚门杂色云芝菌中提出的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云芝多糖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对肿瘤免疫的影响1. 1 对DC细胞的影响DC细胞是人体最大的抗原呈递细胞,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体内,D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表达降低。

PSK可以促进DC细胞成熟,使其高表达MHCII、CD40、CD80、CD86、CD83及肿瘤坏死因子等[1]。

PSK还可通过DC细胞刺激活化的毒性T细胞产生TNF-β及IL-12,抑制肿瘤细胞[2]。

1. 2 对NK细胞的影响在小鼠的体内研究发现,PSK 可以提高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3]。

Tsujitani S等[4]人在体外培养NK细胞,应用PSK干预后NK细胞活化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1. 3 对CD4+及CD8+等T细胞的影响白细胞介素2(IL-2),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

Hirobumi Asai等人的研究显示,PSK通过T 细胞受体,刺激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IL-2[5],促进T细胞生长繁殖,调控免疫系统。

而Hailing Lu等[6]人建立TLR-2基因敲除小鼠乳腺癌模型表明PSK通过CD8+T细胞及NK细胞发挥其功能。

1. 4 对Th细胞的影响Kanazawa等[7]人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中Th1/Th2比例增大,Th1/Th2比例向Th1倾斜,DC1/DC2比例向DC1倾斜,应用PSK后,Th1/Th2比例接近正常。

PSK还可促进大肠癌患者中的Th2细胞的释放与激活[8]。

1. 5 其他Taichi Hamanaka等[9]人的研究发现,PSK 具有抗朊病毒的能力,在朊病毒感染的小鼠中证明了其抗朊病毒的能力,但具体成分及机制不清。

Shinjiro Maruyama 等[10]人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PSK 直接作用于B细胞,促进了B 细胞分泌IgM,并且增强了B细胞原始免疫功能。

2 对肿瘤细胞的影响2. 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p38MAPK途径:研究发现PSK 通过促进p38MAPK磷酸化,诱导细胞凋亡;SB203580是p38MAPK的抑制剂,同样可以抑制PSK诱导HL-60细胞凋亡[11,12]。

SATA途径:SATA磷酸化后促进肿瘤生长分化。

研究显示,PSK作用于SATA3,抑制其磷酸化,从而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3]。

TNF途径:转化因子β(TNF-β)是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转化的重要因子。

研究表明,PSK能抑制TNF-β的基因表达,从而降低TNF-β活性[14]。

说明TNF-β是PSK 发挥抑制肿瘤作用的一条路径。

Toll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信号传导可导致固有免疫细胞活化。

研究表明,PSK可以通过TLR2及TLR4并协同p21基因作用使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停止,诱导细胞凋亡[15]。

Hailing Lu等[3]人发现在将TLR-2基因敲除的小鼠乳腺癌模型中PSK没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而TLR基因存在时PSK能正常发挥抗肿瘤作用[6]。

PSK可通过TLR4刺激巨噬细胞发挥作用[16],亦可以通过TLR2促进CD4表达增加,并且促进INF的产生,发挥其抗肿瘤作用[17]。

其他途径:Aso K等[18]人研究显示,PSK直接作用于结肠癌细胞,降低结肠癌细胞表面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蛋白原、Ⅳ型胶原及I型胶原等成分,使其细胞表面粘附力降低,诱导癌细胞凋亡。

Caspase可以使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发现PSK在体外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促进HL-60细胞死亡[19-21]。

2. 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肿瘤细胞的增殖。

研究显示PSK与多西他赛有协同作用,增强了NF-kB的活性,抑制了胃癌细胞的生长[22,23]。

在前列腺癌中,PSK结合多西他赛的抗肿瘤作用要高于单独使用多西他赛[24],起到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而Hirahara N等[11]用PSK干扰HL-60细胞,细胞被强抑制[20]。

在食管癌细胞中发现,PSK培养后细胞癌细胞活性降低,增殖减少,且与5-FU及多西他赛联合效果更佳[25]。

2. 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生长离不开血液,故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是治疗肿瘤的另一切入点。

研究表明PSK可以降低VEGF,减少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J.c.K Ho等[26]的研究中观察到服用PSK的荷瘤小鼠VEGF的水平明显降低,新生血管的活性明显降低。

Satoh Y等[27]研究发现,新生的结肠癌细胞组织有血管生成,给予PSK后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基因被抑制。

Tamagawa 等[28]人发现,小鼠肝脏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使结肠癌肝转移,而应用PSK后发现,在肝转移的癌症组织中新生血管减少。

PSK抑制大鼠模型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该机制可能是由于PSK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直接结合,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29]。

3 临床应用对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用PSK进行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30,31]。

对于N3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口服化疗药及PSK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单独服用化疗药的患者[32]。

胃癌患者术后给予PSK效果较好[33]。

对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给予PSK辅助化疗同样可以提高生存率[34]。

Muguruma K等[35]人报道1例四期胃癌患者,伴有肝转移及腹腔转移,应用PSK辅助治疗后肝转移及腹腔转移灶消失,进行了手术。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Toshimi Sakai等[36]人的临床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应用PSK的10年生存率远远高于对照组,Tomizawa K等[37]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III期结肠癌患者口服UFT及亚叶酸钙加PSK总体生存率提高,Ami K[38]报道1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口服PSK后患者血清CEA下降。

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给予S-1及PSK口服化疗,9周期后肿瘤消失[39],说明PSK可以提高S-1抗肿瘤作用,且协同作用更强[40,41]。

FOLFOX4联合PSK方案可降低FOLFOX4的副作用发生率,间接提高患者生存率[42,43]。

在小鼠转移性种植癌模型中,PSK增强了UFT的化疗效果[44],后续的临床研究指出,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UFT化疗,联合PSK组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单独的UFT化疗,并且耐受较好[45-47]。

PSK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肿瘤治疗以及新辅助放化疗,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

4 小结云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复杂而强大,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等免疫抑制细胞方面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

继续深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尤其在有效病例中研究探讨其主要作用靶点,将为更好地应用云芝多糖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Yonggang Tan,Yiming Meng,Zuozhou Wang,et al. Maturation of morphology,phenotype and functions of murine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DCs)induced by polysaccharide Kureha(PSK). Hum Vaccin Immunother,2012,8(12):1808.[2] Tanaka H,Yamazoe S,Iwauchi T,et al. Impacts of PSK and TbetaR inhibitor on immune response in immunosuppressive statu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Gan To Kagaku Ryoho,2009,36(12):1969-71.[3] Hailing Lu,Yi Yang,Ekram Gad,et al. TLR2 agonist PSK activates human NK cells and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HER2-targeted 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y.Clin Cancer Res,2011,17(21):6742-6753.[4] Tsujitani S,Ozaki T,Saito H,et al.The NKG2D expression on CD8+T cells and efficacy ofpolysaccharide K (PSK)in gastric cancer.J Clin Oncol,2008(26):148s.[5] Hirobumi Asai,Hiroko Iijima,Kenichi Matsunaga,et al.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K augments IL-2 production from murine mesenteric lymph node CD4+ T cells by modulating 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8,57(11):1647-1655.[6] Hailing Lu,Yi Yang,Ekram Gad,et al. Polysaccharide Krestin is a novel TLR2 agonist that mediates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via stimulation of CD8 T cells and NK cells.Clin Cancer Res,2011,17(1):67-76.[7] Kanazawa M,Yoshihara K,Abe H,et al. Effects of PSK on T and dendritic cells differentiation in gastric 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Anticancer Res,2005,25(1B):443-449.[8] Yoshino S,Yoshimura K,Suzuki N,et al.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PSK on the Th1/Th2 balance and regulatory T-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12):2234-2236.[9] Taichi Hamanaka,Yuji Sakasegawa,Akihiro Ohmoto,et al. Anti-prion activity of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K in prion-infected cellsandanimals.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1,405(2):285-290. [10] Shinjiro Maruyama,Taiki Akasaka,Koji Yamada,et al.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K (PSK)directly enhanced IgMproduction in the human B cell line BALL-1.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09,63(6):409-412.[11] Hirahara N,Edamatsu T,Fujieda A,etal.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K (PSK)induces apoptosis via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in promyelomon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Anticancer Res,2012,32(7):2631-2637.[12] Hirahara N,Edamatsu T,Fujieda A,et a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 induction by PSK. 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12):1915-1917.[13] Umehara S,Fujiwara H,Shiozaki A,et al. PSK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activated STAT3 in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ma cells.Internait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2,41(1):61-66.[14] Yoshihiro Ono,Tetsu Hayashida,Ayano Konagai,et al. Direct inhibition of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 pathway by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through inactivation of Smad2 signaling.Cancer Science,2012,103(2):317-324.[15] Rosendahl AH,Sun C,Wu D,et al. Polysaccharide-K (PSK)increases p21(WAF/Cip1)and promotes apoptosis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Pancreatology,2012,12(6):467-74.[16] Lisa A,Price,Cynthia A. Wenner,Daniel T. Sloper,et al. Role for toll-like receptor 4 in TNF-alpha secretion by murine macrophages in response to polysaccharide Krestin,a Trametes versicolor mushroom extract. Fitoterapia,2010,81(7):914-919.[17] Koido S,Homma S,Okamoto M,et al. Combined TLR2/4-Activated Dendritic/Tumor Cell Fusions Induce Augmen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s.PLoS One,2013,8(3):e59280.[18] Aso K,Goi T,Nakazawa T,et al.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s is decreased in colon cancer cells treated with polysaccharide K.Internait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3,42(4):1175-1180.[19] Hirahara N,Fujioka M,Edamatsu T,et al.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K (PSK)induces apoptosis and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promyelomon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Anticancer Res,2011,31(9):2733-2738.[20] Hirahara N,Fujioka M,Fujieda A,et a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 induction by PSK.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12):2255-2257.[21] Eva Jiménez-Medina,Enrique Berruguilla,IreneRomero,et al. The immunomodulator PSK induces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in tumour cell lines via arrest of cell cycle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BMC Cancer,2008,8 (1):78.[22] Akio Yamasaki,Momoko Shoda,Hiroko Iijima,et al.A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PSK,Enhances Tumor Suppression Induced by Docetaxel in a Gastric Cancer Xenograft Model.Anticancer Research,2009,29(3):843-850.[23] Jun Kinoshita,Sachio Fushida,Shinichi Harada,et al. PSK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docetaxel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through inhibition of nuclearfactor- κB activation and survivin ex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0,36(3):593-600.[24] Cynthia ,Mark Martzen,Hailing Lu,et al. Polysaccharide-K augments docetaxel-induced tumor suppressioan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 an immunocompetent murine model of human prostatecanc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2,40(4):905-913.[25] Umehara S,Fujiwara H,Suchi K,et al.PSK-mediated growth suppression and enhancement of5-FU/docetaxel-induced cytotoxicity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s. Gan To Kagaku Ryoho,2009,36(12):1972-1974.[26] Ho J C K,Konerding M A,Gaumann A,et al. Fungal polysaccharopeptide inhibits tumor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eth in mice. Life Sciences,2004,75(11):1343-1356.[27] Satoh Y,Goi T,Nakazawa T,et al. Polysaccharide K suppresses angiogenesis in colon cancer cells. Exp Ther Med,2012,4(3):370-374.[28] Tamagawa K,Horiuchi T,Wada T,et al. Polysaccharide-K (PSK)may suppress surgical stress-induced metastasis in rat colon cancer.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2,397(3):475-480.[29] Wada T,Wakamatsu Y,Bannai K,et al. Suppress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 by PSK.Ann Cancer Res Ther,2002(10):93-106.[30] Anaka H,Muguruma K,Ohira M,et al. Impact of 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using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K on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ticancer Res,2012,32(8):3427-3433.[31] Choi JH,Kim YB,Lim HY,et al. 5-fluorouracil,mitomycin-C,and polysaccharide-K 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frequent perineuralinvasion.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7,54(73):290-297.[32] Tanaka H,Muguruma K,Ohira M,et al. Impact of 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using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K on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Anticancer Res,2012,32(8):3427-3433.[33] Tanaka H,Muguruma K,Kubo N,et al. Effect of PSK on recurrence of stage II/III gastric 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12):2258-2260.[34] Oba K,Teramukai S,Kobayashi M,et al. Efficacy of 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with polysaccharide K for patients with curative resections of gastric cancer.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7,56(6):905-911.[35] Muguruma K,Tanaka H,Sakurai K,et al. A case of far-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S-1/paclitaxel/krestin immunochemotherapy,followed by curative resection. Gan To Kagaku Ryoho,2012,39(12):1770-1772. [36] Toshimi Sakai,Yuichi Yamashita,Takafumi Maekawa,et al. Immunochemotherapy with PSK and Fluoropyrimidines Improves Long-Term Prognosis for Curatively Resected Colorectal Cancer.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2008,23(4):461-467.[37] Tomizawa K,Kumamoto T,Hanaoka Y,et al. Aretrospective study of UFT and oral leucovorin plus PSK combination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n 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2012,39(4):571-575.[38] Ami K,Nakamura M,Takasaki J,et al. A case of transverse colon cancer without a recurrence lesion after five years from rese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is. 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12):2298-2300.[39] Takahashi K,Kakita T,Funayama Y,et al. A case with local recurrence of rectal cancer that responded to S-1 and PSK with long-term complete response. 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11):2199-2201.[40] Aoyama T,Yoshikawa T,Hayashi T,et al.S-1/krestin immuno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12):1921-1923.[41] Yoshikawa T,Tsuburaya A,Saze Z,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to compare S-1 and S-1/PSK for advanced or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lessons from the results. 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 (12):1909-1911.[42] Shibata M,Shimura T,Nishina Y,et al. PSK decreased FOLFOX4-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5):797-801.[43] Ohta K,Matsui S,Sato Y,et al. Two cases of long-term survival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polysaccharide K and mFOLFOX6 therapy. Gan To Kagaku Ryoho,2012,39(12):1782-1784.[44] Ryoji Katoh,Mitsuru Ooshiro. Enhancement of Antitumor Effect of Tegafur/Uracil (UFT)plus Leucovorin by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PSK,in Mouse Model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7,4(4):295-299.[45] Yoshitani S,Takashima S.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 UFT (Tegafur/Uracil)plus PSK therapi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ected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9,24(1):35-40.[46] Ishibashi K,Ishiguro T,Kuwabara K,et al. Administration of polysaccharide K (PSK)for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in clinical practice. Gan To Kagaku Ryoho,2008,35(12):2283-2285.[47] Susumu Ohwada,Tetsushi Ogawa,Fujio Makita,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K plus tegafur/uraci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or III colorectal cancer:Analysis of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Oncology Reports,2006,15(4):861-8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