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2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改变。

2.了解热量的概念。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

重点难点1.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热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提问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的足球图片。

师:图中的足球具有动能和势能吗?那么我首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动能?什么是重力势能?什么是弹性势能?用课件以表格形式显示。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高处的物体由于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师:接着问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用课件以表格形式显示。

决定动能的因素:速度、质量;决定重力势能的因素:高度、质量;决定弹性势能的因素:材料、弹性形变。

2【讲授】新课讲解1、内能课件展示运动的物体图片。

师:如图,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课件展示运动的分子图片。

师:那么,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返回页面4列出分子动能的概念。

课件展示弹簧图片。

师:弹簧由于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势能。

课件展示运动的分子图片。

师:那么,互相排斥、吸引的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返回页面4列出分子动能的概念。

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师:冰山有内能吗?请_____同学回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最新教案第二节内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体内能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3.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能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作业将分为两部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
1.基础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1、2、3,主要涉及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以及热传递方式的概念区分。
-设计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内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并简要描述这些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他们对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日常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内能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获得一个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案例,要求他们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内能变化和热传递方式。例如,小组可能会讨论冰箱如何工作,或者分析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对于热传递方式的掌握,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热传递的实例,并尝试分类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内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期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温度、热量等与内能相关的知识点,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内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显不足,需要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巩固和提升。
学生在学习内能时,可能会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产生混淆,对于内能变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内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辅导:“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耐心解答你们的疑惑。”
(五)总结归纳
1.归纳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内能的概念,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期学习的温度、热量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温度和热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与物体的内能又有什么联系呢?”
2.生活实例导入:列举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举例:“我们在冬天时,为什么会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更冷?这是因为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好,内能传递得更快。那么,内能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温度。

4.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5.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计算公式。

3. 关系探讨:探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6.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焓、熵等概念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计算公式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4.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答案:假设热水温度为100℃,质量为0.5kg,根据内能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可得内能E = 1/2 0.5 (400)^2 + 1/21.38 10^23 373 = 1250J。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

答案:冬天搓手时,双手摩擦产生热量,使手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手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内能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教师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讲解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通过图示和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2.内能的两种形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分别介绍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内能的贡献。
-通过动画和实验,展示内能的两种形式在物体内部的体现。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2.拓展与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与内能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内能现象,撰写观察报告,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作业布置
-例如,在讲解内能与温度关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热水袋能取暖,冰块能降温?”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利用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及其变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例如,进行热传递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热传导的速度,探讨热传递规律。
4.小组合作作业要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作业提交时间:
1.书面作业和拓展作业需在下一堂课前提交。
2.实践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在课堂展示后提交。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作业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热量是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2. 掌握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气体压缩机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烧水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内能改变方式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实验、压缩气体做功实验。

4.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冬天暖气片的发热原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7. 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冬天用暖气片取暖,暖气片是如何将内能传递给室内的?(2)为什么说“热胀冷缩”?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 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一定低C. 内能与热量、温度没有关系D.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理解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能源转化与守恒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3.通过学习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内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培养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让学生了解能源的转化与守恒,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热传递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内能的概念:教师讲解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随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热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4.能源转化与守恒:介绍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原理,强调热机效率的计算。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2)思考内能在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提出一个创新性想法。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分析内能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内能对物体熔点、沸点等的影响。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内能对物体性质影响的认识。
5.思考题:
(1)内能能否完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什么?
(2)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是如何传递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内能的概念及其微观机理: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之和,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形象地认识内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涉及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内能的计算,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温度变化、热传递等。
3.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变化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5.应用拓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2.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温度、热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引入新课——内能,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内能知识。
(二)讲授新知
1.内能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能的定义,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之间的关系。
2.热传递方式: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内能变化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变量法的正确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特别关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如热水袋取暖、冰箱制冷等,引发学生对内能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是本章的核心,学生需要从宏观现象中抽象出内能这一微观概念,并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传递的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教师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内能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学习,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汇报、讨论等方式,锻炼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3.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内能的改变方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考作业:
-根据内能的概念,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夏天要穿浅色衣服,冬天要穿深色衣服?这与内能有何关系?
-探讨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汽车发动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4.合作作业: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内能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
1.学生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对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认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方面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素养。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体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并理解它们对物体内能的贡献。
3.学习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掌握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掌握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对内能的贡献,从微观角度认识内能的本质。
3.内能的改变方式,尤其是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抽象且实践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正确解释内能的含义。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难点:内能的微观解释,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改变。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微观角度解释内能的定义。

(2)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内能改变现象,如烧水、摩擦生热等。

4.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改变方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

机械能:与位置和速度有关,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的概念,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2)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

2. 答案:(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烧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2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2

教案2: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通过热量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5. 内能与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改变,内能也会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内能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量传递实验器材、温度计、电子秤。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袋和一个冰袋,让学生感受热量传递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热量传递实验,观察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

4.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热量传递4.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内能越大5.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6. 内能与状态:状态改变,内能发生改变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内能的概念。

2. 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举例说明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内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内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 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对比法得出分子具有动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构建概念】最后由学生归纳得出内能的概念。

【讨论交流】 (1)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是否发生变化?(2)0℃的冰,温的火焰是否具有内能?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思维拓展】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1)1kg 的铁块和一个100g 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2)0℃的冰加热熔化变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有关【思维拓展】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吗?内能:分子具有的能;分析、讨论的出:由于分子的相互吸引或推斥,分子具有势能。

理解内能的概念讨论交流:(1) 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增加。

(2)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动能.燃烧的火,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很剧烈,也具有内能。

1kg 的铁块内部分子的个数多,所以它的内能大。

虽然它们的温度没有改变,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势能增大。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内能是不同于3、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有关的能。

机械能:物体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能;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会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过渡: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出谋献策】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即使它的内能增加)(1)两人一组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2)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B、用力来回弯折E、放在沙子上磨F、用锤子敲打做功结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设计意图:由感性认识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实验,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

)【回归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

展示: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用力来回弯折;C.放在太阳下晒;D.放在热水中烫;E.在砂子上磨;F.用锤子敲打;……。

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例举生活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小试身手:(1)擦燃火柴时,(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小结:“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过渡: 除了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外,还有别的方法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设计意图: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教师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思考: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1)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物体燃烧的条件是温度 ,达到着火点(燃点); (3)迅速向下压活塞,空气的内能 ,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空气的内能。

小结: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回归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改变内能的? 过渡:既然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内能增加,那么,反过来空气膨胀对外做功,会出现什么情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树立辩证思想。

) 【演示实验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火柴的温度 ,内能 。

这是通过 的方式 改变火柴的内能。

(2)将金属块在砂石上迅速地来回摩擦,金属块和砂石的温度 ,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思考题,并得出结论。

棉花燃烧;升高 增大,做功举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底部比气筒壁的温度高; 空调压缩机压缩空气,使空气温度升高……。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当瓶塞跳飞出时,是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转移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单位:焦耳(J)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2)实质:内能的转移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焦耳(J)。

一根铁丝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以: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的实质是能量之间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提炼升华】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辨析项目内容温度内能热量区别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单位摄氏度(℃)焦耳(J)焦耳(J)联系【课外拓展】阅读“科学世界”部分——地球的温室效应。

理解热量的概念,理解、辨析温度、内能、热量三个概念阅读教材,谈对温室效应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课收获谈本课收获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1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题题目,见附件2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一、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2.热传递(1)条件:存在温度差(2)实质:能量的转移(3)热量【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

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比较热传递和做功的有何异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作铺垫。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由“给学生一根粗铁丝,两人一组,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方法。

”进行分类引出,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学生生活中不太注意,应该做功、重点强调一下。

3、“演示实验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中的乙醚、棉花可以用硝化棉代替。

附件1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内能为零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为零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 D.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的内能就增大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D.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两物体()A.温度相同 B.内能相同 C.热量相同 D.没有做功4如图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0 D.任何两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6.如图是中国女子冰壶队在2010年2月21日温哥华冬奥会比赛的精彩瞬间.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通过____ 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使表面的冰____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 。

7.观察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现象:当活塞迅速下压时,棉花会____ 。

(2)现象分析:因为活塞对空气____ ,使空气的____ 增加,____ 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从而使棉花燃烧起来。

(3)实验结论:________ 。

【参考答案:】1.D2.D3.A4.A5.B6.做功熔化摩擦7.燃烧做功内能温度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附件2:【课后检测】1.关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B.一个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是能的总和叫做内能D.物体的机械能加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温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内能3.下列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A.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B.把铁钉订进墙里,铁钉发热C.水被太阳晒热D.烧红的铁块放入冰水中,铁块温度降低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零度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5.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6.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