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5.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的效率。

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利用、能量守恒定律。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

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

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热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

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热机及其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能的各种形式——各种能的转化、转移实例——各种能转化、转移与守恒实例。

第1节热机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中适当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先弄清每个冲程的工作行程,再将其连续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 《内能》教课方案】13.2 《内能》教课方案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课方案】内能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门路:做功、热传达;知道做功和热传达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课要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方法:讲解法教课过程新课引入: 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推进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为了一杯温水 ,是因为热水失掉了一种能量 ,冷水获取了一种能量 ,从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看法来看 ,这终究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察看对照 : 运动着的篮球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相互吸引的分子也拥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挤而拥有势能相互排挤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相互排挤的分子也拥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拥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 、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拥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虑 : 内能的大小跟什么要素相关呢 ? 结论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相关思虑 : 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达 (吸热或放热 )2. 做功 .(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达改变内能 .a. 物体吸热b. 物体放热温度高升温度降低内能增添内能减少议论 : 热传达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 ?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一样物体之间 ) ( 同一物体之间)思虑:内能改变多少能够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达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达 (三种方式 )来改变内能的 .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添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虑: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变能的转变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变为机械能四、总结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 热传达 .b. 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 传达的热量来量度b. 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达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五、讲堂练习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达和做功2.物体内部全部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温度高升全部分子的动能总和必然增添 ,因此这个物体的内能增添 .3.冬季 ,用嘴敌手呵气 ,手会温暖 ,这是用热传达的方法增添了手的内能 ,而它的本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温暖 ,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添手的内能 ,在这过程中 , 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4.用打气筒打气时 ,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 ,这是为何 ?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能用分子相互作使劲的知识解说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第2节 内能》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初中物理《第2节 内能》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5.3 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索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铜丝、气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头、半瓶水等。

3. 自制摹拟演示 PPT 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引入1.复习份子动理论里相关概念(1)物体是由份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份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份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什么?(3)温度越高,份子的运动越剧烈。

新课2.份子动能(1)演示实验小球的运动。

(2)问题运动着的小球具有什么?(3)类比运动着的份子具有什么?结论:份子因为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

(4)份子动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越高,份子运动越剧烈,即份子运动速度越大,份子动能就越大。

3.份子势能(1)图片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

(2)问题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各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具有什么?(3)类比存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的份子之间存在什么?结论: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4)份子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份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宏观上物体的体积、状态发生变化,份子势能发生变化。

4.内能(1)问题份子因为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由于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物体内有大量的份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份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份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份子动能和份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

(2)单位:焦耳(3)判断与讨论物体的温度为 0℃,它的内能为零吗?物体的机械能为零了,内能为零吗?(4)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初中内能教案备课

初中内能教案备课

初中内能教案备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等。

4. 培养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

2. 影响内能的因素。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

2.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准备:1. 课件:内能的定义、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的改变方式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讲解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举例说明影响内能的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等。

2.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哪些实际应用?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温度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2. 演示质量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质量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3. 演示状态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状态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2. 强调内能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于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 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知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理解。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实质。

3. 温度与内能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思考水蒸气为什么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源在哪里。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内能》。

2. 新课讲授(1) 内能的概念教师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学习,可以快速回答出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教师继续提问: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学生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知识,可以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教师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2) 改变内能的方法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通过思考和生活实例,可以得出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大。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教师提问:温度升高,内能会怎样变化?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结论。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内能、改变内能方法以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理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为什么冬天要穿厚衣服?为什么物体碰撞时会发热?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内能【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三章第二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内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科学地反映了大量分子运动的本质,是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能的概念的具体化;它与电功和电能、家庭安全用电知识、能源与能量守恒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认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会说出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探究实验,分析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完成探究过程,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2.支持科学实验,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关注到地球的“温室效应”。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2.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教学方法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学习内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温度计、气球、热水、冷水、木棒、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内能的概念:用手握住热水杯,感受手的热量。

2. 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热量是什么?二、探究内能的概念(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介绍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3. 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内能。

三、探究改变内能的方式(15分钟)1.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原理。

2. 进行实验:用木棒搅拌热水和冷水,观察热量的传递。

3. 讨论: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现象?四、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现象(10分钟)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内能来解释?2. 举例:冬天暖气片发热、夏天空调制冷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强调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原理。

3. 鼓励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存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以及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原理。

最后,通过举例让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内能”为主题,对初中物理中与内能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进行深入讲解。

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质微观结构的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在之前的物理课程中学习了有关能量、热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

但内能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其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

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了解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机、热力学现象等。

(4)能够运用内能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具备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内能相关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内能知识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通过学习内能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高低不同,导致我们的感觉不同。

那么,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与温度相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能。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内能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内能变化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内能的概念和内能变化规律。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内能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避免误区的产生。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提高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 难点:内能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内能。

2. 采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内能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什么是内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探究内能的概念(1)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应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物体的内能?如何降低物体的内能?(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保暖、散热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生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学生具备节约能源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内能。

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最后,运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 了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3.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定义。

2. 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单位。

2. 内能的改变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温度计、热量计、物体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过程的能力,表现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J)。

3. 讲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运动的能量。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外部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热传递是物体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室用具准备完毕后,进行实验演示。

2. 实验一:观察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加热或冷却,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物体做功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推动物体下滑,观察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确认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强调内能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

进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体的内能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

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首先演示硝化棉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微课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内能的概念相对抽象,但如何改变内能,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如何可以实现内能的改变。

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则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具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小实验,通过体验实验的设计过程,从实验中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实验:半杯热水、半杯冷水,另备一较大烧杯,两者混合,可得一杯温水。

(二)新授部分教师:你能说出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和冷水的内能变化吗?学生:热水的内能减少,冷水的内能增加。

教师:对,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将一部分内能传递给了冷水。

像这种,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教师:热传递发生是有条件的,内能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形式是没有改变的。

因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教师: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介绍符号、单位)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热传递的现象?学生:用热水袋取暖、烤火、炒菜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同桌两同学互相握手,比比谁的手更热?握住一段时间后,两个人手有什么感觉(温度)?并说出是谁将内能传给了谁?两只手的内能改变了吗?学生:后来两个人的手会几乎一样热。

学生:两只手的内能都改变了,一只手的内能增加了,另一只手的内能减少了。

教师:对,以上现象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一般伴随着温度的变化,但也有发生了热传递温度不变的情况。

具体情况我们后面再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阐述了内能的概念,描述了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并讲解了什么是热量,以及热量的单位,教材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讲明了如何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

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

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