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潮流,试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
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辑《四洲志》等资料,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状态,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将学习西方付诸实践的是洋务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器物层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1898 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1)产生背景: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 (1)背景: 政治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A.康有为: 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经学外衣和孔子权威否定君 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作用: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 B. 梁启超: 火”。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C.严 复: 封建君主“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产生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理论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三、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 理论 标志 性会 议 核心 或精 髓
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 大会 民权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专 题 高 效 总 结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专 题 要 旨 概 览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专 题 知 识 整 合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 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资产阶级民 指导革命和 指导改革开 主革命纲领, 建设,使中 地位 放,使中国 使中国人民 国人民站起 人民富起来 醒过来 来 这四个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 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 认识 时的时代潮流;都是救国、建国、强国之 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指导
栏目 导引
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 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 财富,对中共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 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中共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解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解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命题规律本单元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重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从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命题。
三、知识梳理1、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争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双方围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及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展开辩论。
此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此后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争1905年到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论战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
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中的论争新文化运动时期尊孔复古派与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科学民主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争。
尊孔复古派认为,辛亥革命后“礼崩乐坏”,国内混乱,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还应尊孔读经,维护儒家传统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深入批判封建复古思潮,把中西文化的论争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起的一场新的斗争。
2、建国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共的重大理论突破(1)突破两个凡是的窠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14 人教课标版
——器物到制度
材料六: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 (为复辟帝制),袁世凯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
经……从1912年起,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 组织。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 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 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 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一、考情回顾
(2010·江苏单科·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
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
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
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D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915以后
十月革命 以后
主张
主要影响
时间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主要影响
近 19C40、50S
代 中
19C60-90S
国
的
林则徐 地 抵抗派 魏源
主
李鸿章
阶 洋务派 曾国藩
级
张之洞
思 想 19C末 解 放
康有为
资 维新派 梁启超 严复
产
潮 流
20C初
近代中国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文化领域
03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思想解放的意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 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为中国革 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基础。
0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经济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思想解放引领下的改革政策有利 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代中国思想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潮流课件为标题创作
一份ppt模版
contents
目录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内容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反思
0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
政治背景
01
02
03
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 思想界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
5. 五四运动与“民主、科学”的思想
背景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 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劣。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等
思想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 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0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内容
思想解放的背景
政治因素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
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经济因素
新经济因素的增长,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文化因素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思想解放的内涵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 民主自由。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 科学民主。
反对盲目排外,主张 学习西方。
高中政治-(十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R-必考-QG
解析与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四)
【金版新学案】2021高考历史总温习讲义 专题十四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1)
2021《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温习讲义:专题十四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概览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来主要表现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思潮兴起,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资产阶级改良和共和国道路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
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主旨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历经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1)林那么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那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二、维新变法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2)梁启超:维新思想的要紧宣传者。
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进展的必然。
(3)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斗胆批判。
(4)严复:翻译《天演论》,以为人类社会一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那么的支配。
三、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辞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合众政府”的主张。
(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定为其纲领。
2020 高考历史 专题十四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 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 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018·11月,14)考查文学革命的目的 b (2016·4月,9)考查文学革命 b (2017·4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d (2017·11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
c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梳理·基础知识]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二
@《创新设计》
2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试内容
▲1.“顺乎世界之潮流”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考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试 标 ▲2.新文化运动 准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 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1.(2018·浙江11月选考)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第26讲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1)工读互助团 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 求学的办法,来实现“各尽所能,各 取所需”的社会理想。失败后,很多 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2)问题与主义之争
变法通议 ②梁启超:发表《___________》等一
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 ③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
纲常名教 主专制政体和__________进行了大胆
批判。
天演论 ④严复:翻译《________》,提倡进
化论思想。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3)影响:“睁眼看世界”表明先进的 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 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 方之先河,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股 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 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逐渐
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播
①梁启超: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克
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栏目 导引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发展
②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 小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 容。 ③无政府主义者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 思的学说和思想。 (2)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庶民的胜利 ①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
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康有为和梁
启超创办学堂、报刊,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政治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4 人民版
真理的持续探索
中国人民 醒过来了
辛亥革命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运动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马克思主义--真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救国救民的革命理论 强国富民的发展理论
中国人民 富起来了
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检查
1、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2.(2009 上海)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
1.(2009上海)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 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 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 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虎门硝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 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 4.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 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5.下列观点中属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C.“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一个主题-中国 向何处去
①
必修三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二、维新变法思想:
(二)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② 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
A. 代表作:《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B.主张: 抨击 …… 宣传 ……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 严复的代表作及主张: 代表作:翻译《天演论》 主张:批君主专制,倡主权在民,宣传进化论
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 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二、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 人物
③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王韬,郑观应等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张
①积极性: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康梁维 评价 新思想奠定基础。 ②局限性: 未成体系,未实践。
③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科技/物质文明)的层面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有何异同
相同: ①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②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 ①洋侧重镇压农民起义; 林魏侧重抵御列强侵略; ② 洋学西方科技;林魏侧重军事技术 ③洋实践; 林魏未实践。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 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1)有: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 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2)无: 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 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 源实践较少
现(近)代化
• 现(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演进的历史主要内容: • ①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核心) • ②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 • ③文化科学化、理性化和大众化。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要求: 1、西学东渐;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命题预测:
1、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
新文化运动等仍是考查的重点。命题角度多集中于近代西学东渐局面下中
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读思想
考点一、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背景: 1、清政府闭关锁国,统治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 2、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二)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设立译馆,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2)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三)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四)评价: 1、积极意义: (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迈出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局限性:局限于少数开明分子;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几乎没有实 践;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二)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三)含义: 1、“中学为体”:“中学”即封建纲常伦理,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 为决定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2、“西学为用”:“西学”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主张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 术为补充。 (四)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五)评价: 1、积极意义: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 (2)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3)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归纳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阶段、特征阶段阶级(派别)主张及其实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学器物”的层面上洋务派坚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从“仿制度”到学习“ 思想文化”,主张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1.维新变法运动。
(1)态度: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依据。
(2)评价:①在当时封建实力强大的背景下,“托古改制”有利于减少宣传新思想的阻力,体现了康有为的策略性。
②康有为把孔子当作中国改革的先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
2.新文化运动。
(1)态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2)评价:①在当时“尊孔复古”逆流下,提倡“打倒孔家店”是必要的、必须的。
②为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③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它忽视了儒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启示:无论是尊孔还是倒孔实质上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境遇是由中国社会形势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意义
要点探究 一、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简表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思想内涵 地位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前提 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增涨地价归国 家所有
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制度
思 想 近 代 化
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 的渐进深 化过程, 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 想不断解 放的过程。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专题十四——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的《海国图志》 (2)维新思想 (3)孙中山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纲解读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2、了解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认 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 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③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A
《全品· 课时作业37》P186一至五题
考点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纲解读】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 中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朝封建统治日 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②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 国同盟会
评价
评价
⑤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和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反映 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背景
新 三 民 主 义 的 提 出
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一次又一次的抗争 和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②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补充 和发展
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1、相同点 (1)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2)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3)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1)内容: ①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②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三民主义 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 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③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2)影响: ①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 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②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①不反帝→反帝 主义 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 ②反满→民族平等 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 主义 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 一律平等。 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课堂练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帝黄人偉大義主族民之一第界世
【例1】(2008广东单科,7)《民 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 的主要目的是 ( B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祖始之國開族民國中)
【例2】(2008海南单,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 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 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C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不 同
代 表 人物 学西方 目的 学西方 内容 性 质 不同
相 同
★☆探究: 2、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局限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 实践。 (2)局限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 主义作了新解释 ①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 压迫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 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是孙中山在开拓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
徐继畲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1.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背景
⑴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 深重。
⑵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
力量不断壮大。 ⑶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2、概况
代 表 地位 维新变法 第一人 主要思想 ①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 宣扬变法理论. ②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 潮流。
3、维新变法的影响
⑴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⑵性质: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资产阶级政治变革运动。
⑶影响:
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③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探究:1、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
地主阶级抵抗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考纲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主张
•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东 康有为:主张中西结合,实行君主立宪。 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 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 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 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 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 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 论 言治者取焉。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特点: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yó u) 纪 行》、徐继畲(y ú)的《瀛 环志略》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 “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 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 侮、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 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 思想主流。
①同盟会纲领:十六字 ②《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提出
三 民 主 义
①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内容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以解决土地问 题 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①被称为“救国主义”,是孙中山描绘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 图 ②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 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了时 代前进的方向 ④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巨大作用,是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 掌握→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
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 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时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的,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关系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新三 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二是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 体现。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 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 权主义”期盼的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实现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 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 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特别提示:新三民主义通过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但三大政策 是为新三民主义服务的。新三民主义虽然有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但它本身属于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