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三论”的知识有序性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新三论

浅析新三论
想思本基 2.2 。用作动推生产展发的论 统系对并�来起系联论统系与论同协、论构结散耗过通并�象现化变然突性续连非的动活济 经会社和构结、态形种多然自究研来�态状的点界临在统系述描过通�上之础基论理学数性 定稳和论理点奇、学扑拓在是点重究研其。的立创年 2791 在姆托家学科时利比是论理变突 。论同协是就学科的律规本究研�律规的定一有则�构结的新为变转构结的旧由 且而�构结衡平的们它�约制互相又�用作互相既统系小多许的中统系大个某在。统系大是 就体一统个这 �统系小为称就统系多许这 �体一统的来起织组统系多许由是界然自为认地学 科他。的立创年 3791 在肯哈·曼尔赫家学理物论理名著国德邦联代年 07 纪世 02 是论同协 。断论名著的”源之序有是衡平非“的出提他是就这�化 进向方的能功多、织组有、序秩有着向能可有才。下件条的衡平离远在有只统系�现发津高 利普中作工究研的期长在 。态衡平离远)3(;态衡平近)2(;态衡平学力热)l(:式方在存的能可 种三有统系放开�来说般一。的来出提年 9691 于津高利普家学理物时利比是论理构结散耗 出提的论三新 1.2 想思的们它及出提的论三新、二 .式方般一的变质式变突统系出示揭 �程过变质式变突的着在存遍普统系类各上次层同不中界世观客讨探过通论理变突用作动推 生产展发的论统系对并�来起系联论统系与论同协、论构结散耗过通并�象现化变然突性续 连非的动活济经会社和构结、态形种多然自究研来�态状的点界临在统系述描过通�论变突 。段手要重的知有到知无由们人是他。果结的用作相互响影相互统系是 都�化演的序有到序无由统系会社和统系然自种各了证论�析分的谨严和�比论量大过通于 在值价要主的他。法方种一的构结杂复决解是它�论同协是就的律规个这究研�律规的定一 有面里这�统系新为转统系旧有构结衡平的们他�响影相互�约制相互统系小些这�统系大 是则体一统这而�统系小为成统系些这�体一统的来起织组统系多许有中然自大在�论同协 。展发衡平的新着向�变突生发能可有将�换交量能生发界外与断不它�时区性线非 到达在�象现落涨得称对不现出将�响影的素因种多受�统系放开的衡平离远个一在即。化 转下态状的能功多�序秩有�织组有着朝能可有才下件条的衡平离远在统系�是论构结散耗 。展发新的论理学科统系为作以可都等 论理环循超、论理变突、学同协、论理构结散耗、学沌混�了致一不就容内的”论三新 “今如 而�论制控和论息信、论统系指是时代年 08 于现出初最”论三旧“。言而"论三旧"谓所论制 控与论息信�论统系于对相是它�论同协和论理构结散耗�论变突指是"论三新的说所们我 绍介单简、一

浅析新三论

浅析新三论

浅析新三论一、简单介绍我们所说的新三论"是指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它是相对于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所谓"旧三论"而言。

“旧三论”最初出现于80 年代时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而如今“新三论”的内容就不一致了,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超循环理论等都可以作为系统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耗散结构论是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朝着有组织,有秩序,多功能的状态下转化。

即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出现不对称得涨落现象,在达到非线性区时,它不断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将有可能发生突变,向着新的平衡发展。

协同论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些系统成为小系统,而这统一体则是大系统,这些小系统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他们的平衡结构有旧系统转为新系统,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这个规律的就是协同论,它是解决复杂结构的一种方法。

他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大量论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系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结果。

他是人们由无知到有知的重要手段。

突变论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对系统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的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二、新三论的提出及它们的思想2.1 新三论的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 年提出来的。

一般说来,开放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存在方式:(l)热力学平衡态;(2)近平衡态;(3)远离平衡态。

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普利高津发现,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他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

协同论是20 世纪70 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 年创立的。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阐述“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新三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系统科学领域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如何将这一理论框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通过深入分析“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的核心理念和应用步骤,本文旨在为实践者提供一种全面、科学、实用的方法论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统方法,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关注“新三论”如何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建立有效的系统模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决策、优化和控制。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新三论”的系统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二、“新三论”概述“新三论”是系统科学中的三个重要理论,即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行为和特性。

耗散结构论,由伊里亚·普里戈金等科学家提出,它主要探讨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如何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产生并维持有序结构的问题。

耗散结构论强调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的流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协同论,又称为协同学,是由赫尔曼·哈肯等科学家创立的。

协同论主要研究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如何通过协同作用产生有序结构和功能。

它强调了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集体行为和动态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突变论,由雷内·托姆等科学家提出,主要研究系统状态的突变现象及其规律。

突变论认为,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某些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发系统状态的突然跃迁,这种跃迁可能是质的飞跃,对系统的行为和特性产生深远影响。

突变论为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和突变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新三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的挑战。

新旧三论之系统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新旧三论之系统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新旧三论之系统论对心理学的影响摘要科学心理学从成立至今产生了众多学派,学派之间存在分歧。

这是由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隐、复杂与不确定,以及各学派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造成的。

这种局面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

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现代心理学家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并在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上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接近人的心理的本来面目。

系统论作为一般科学方法论对心理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论述了系统论与心理学的关系以及系统论为心理学所提供的方法论支持,并对系统论在心理学中应用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系统科学;系统论;心理学;方法论一、系统科学领域中的新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宇宙自然人类,一切都在一个统一的运转的系统之中!一切伟大的进步都必须以系统论做为出发点及归属处!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二、系统论的思想来源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新三论

新三论

系统科学领域中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合称为“新三论”。

另外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合称为“老三论”。

耗散结构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和学,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

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的或自然界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宏观的或微观的系统等等,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却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

协同论则是在研究事物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机理的共同规律上形成和发展的,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

它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设想在跨学科领域内,考察其类似性以探求其规律。

哈肯在阐述协同论时讲道:“我们现在好像在大山脚下从不同的两边挖一条隧道,这个大山至今把不同的学科分隔开,尤其是把…软‟科学和…硬‟科学分隔开。

”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自本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十数年间获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

“新三论”及对数学教育的作用

“新三论”及对数学教育的作用

年 一 代 热 爱 祖 国 、献 身 现 代 化 建 设 重 要 的 思 想 教 育 内 容 . 需
要 说 明 : 度 并 不 是 传 授 的 . 是 在 知 识 和 能 力 的 发 展 过 程 态 而
中逐 渐 被 内 化 了 的 , 要给 予学 生 充 足 的 时 间对 所 学 对 象 感 受 、 体验 , 而反思 、 进 自我 评 价 , 学 生 养 成 对 事 物 本 质 和 规 律 的 使 认 识态 度 . 学 生 发展 的各 阶段 . 在 态度 教 育 的 内容 也 不 同 . 3 需 要 培 养 学 生 何 种 态 度 . ’ 根 据 邓 小平 同 志 提 出 的 三 个 面 向 . 的 人 至 少 具 有 三 方 新 面的态度 : 索 的态度 , 放 的态度 , 眼于未来 的 态度. 探 开 着 新 三 论 指 出 , 有 开 放 系统 下 的非 平 衡 . 能 出 现 真 正 的 有 序 唯 才 结 构 . 们 培 养 的 学 生 必 须 是 开 放 型 的 、 造 型 的 、 眼 于 未 我 创 着 来 的. 当然 , 我们 培 养 三 方 面 的 态 度 都 已 包 括 一 些 基 本 的 态 度— — 勤奋 、 苦 、 实 、 研 等 . 刻 踏 钻
贯 穿 小 学 、 中 、 中 、 学 各 个 阶 段 . 此 多 知识 被 学 生 掌 初 高 大 如 握 完 全 是 态 度 的 作 用 , 度 支 配 着 知识 的选 择 . 握 知 识 深 态 掌 浅 及 知 识 获 得 的速 度 等 . 因此 . 要尤 其 重 视 在 知 识 获 得 和 能 力 的发 展 过 程 中优 良态 度 的 形 成 . 外 .态 度 教 育 也 是 青 少 另
社会科学 , 维科学领域 , 思 因此 , 有 强 大 的 生命 力 . 具 耗 散 结 构 论 : 利 时 著 名 物 理 学 家 普 里 高 津 抓 住 一 种 叫 比 做 “ 纳 德 花 样 ” 自然 现象 . 贝 纳 德 花 样 ” 液 体 在 沸 腾 之 贝 的 “ 即 前, 中心 液 体 向 上 流 动 , 边缘 液 体 向 下 流 动 成 六 角 形 蜂 窝 状 ,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 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2009.10(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月)【摘要】:本文在分析“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系统方法特征的基础上,就“老三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支持、如何运用“新三论”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以及当前学术界在运用“新三论”建构新一代教学设计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等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混沌教学设计;系统方法特征;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一.引言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于将系统科学(它包含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也称“老三论”)的系统方法首次运用于解决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从而创建了“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这一新理论,并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科的蓬勃发展。

教育技术学从其本质来说,是一门研究如何“教”的学科——怎样使学习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尤其是课中阶段(教学过程通常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阶段,而其重点则是在课中,即“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这一个阶段)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所包含的若干实施步骤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而系统科学所倡导的系统方法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当然,这样的规划、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育传播理论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正是“教学设计”这一新理论得以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也是“教学设计”之所以被称之为桥梁学科——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的缘由所在。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系统科学本身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基本内容已由原来的“老三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发展到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为代表的“新三论”;相应地,系统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拓展。

“新三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启示

“新三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启示
移 植性 的 理论 , 现 代 管 理 科 学 中起 着 不 容 忽 视 的作 用 。 在
2 1 耗散 结 构论 对 工程 项 目管理 的 启 示 .
1加强工 程项 目管 理系统 与外 部环境 的交 流 , ) 减少 熵增 ( 内 耗) 。熵 定律是热力学 第二 定律 , 说一个 封 闭系统 的能量 只能 是
2 2 协 同学对 工程 项 目管理 的启 示 .
1 工程项 目管理系统 内部 弱化( 考虑打乱 ) ) 或 单位 限制 , 以要 纪 7 年代提 出了协 同学 (y egt ) 0 Sn rec 。协 同学 继耗散结构论 进一 素为单 位建立矩阵式 大项 目管 理部 。根据协 同学 的协 同效应原 i 步揭示 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 、 从低 序到高序 的演化规律 。任 志新 理 , 系统 的有序性是 由诸要 素的协 同作 用形成 的。而在工程项 目 副教授(0 6年 )1 20 … 认为协同学“ 真正第一 次把 无序 和有 序统一起 管理 系统 中由来 自业主方 、 包商 、 承 供应 商 、 建单位 、 代 监理 单位 来” …。协 同学 的要点 还有 “ 同效应 原理 ( : 同导 致有 序 ) 等 不 同 单位 的 管 理 子 系 统 组 成 。各 子 系 统 内部 联 系 较 为 紧 密 , 协 即 协 、 子 支 配 原 理 ”3。2 协 同学 研 究 对 象 。根 据 邓 大 松 等 J2 0 l ) J (0 5年 ) 的 系统 的企业 文化 、 职业道德 等起 了很大 的作用 。子 系统 之间则 只 总结 ,协同学是研究 不 同事物共 同特 征及其 协 同机理 的新兴 科 有相对 冰冷 的合 同约束 , “ 没有 文化等 润滑剂 , 以 , 小单位 : 所 最 要 学 ” 申斌 J2 0 。 (0 2年 ) 研 究 表 明 , 同论 比耗 散 结 构 论 研 究 的 素之间的协作作用 不容 易真正 体现 。2 工 程项 目管理 过程 中要 的 协 ) 范 围更 广 , 括 平衡 和非 平衡 相 变 , 适 性 更 强 。 具 体 来 说 , 同 抓序参 量。在工 程项 目管理 过程 中, 响因素很 多 , 是应该 区 包 普 协 影 但

新三论感悟

新三论感悟

学习《新三论》有感袁征宇 G012012151二旅四营何谓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处在非线性区的开放复杂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近日,在《系统科学概论》这门课上我们学习了“新三论”、“老三论”。

而“耗散结构理论”作为新三论中的一元,引起我许多感想。

通过学习“耗散结构理论”,使我不由得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不正如耗散结构理论中的使当前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走向不平衡而后又走向平衡一般吗?个人认为耗散结构理论其实是在阐述一种哲学道理,讲究两极之间的对抗以及两极之间的演变。

正如“天街”现象,从整体上来看似乎是很具有稳定的结构,看似“云朵”已经彼此走向平衡,相互之间固定,可以稳定长期的存在下去,可是从其内部看,我只能说这稳定是暂时的稳定,是动态的稳定,其内部的组成成分——水蒸气、液滴,水晶和空气可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稳定,那么有序。

这我暂且理解为当无序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会产生质变,使无序变为有序,正如中国古代常说的一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在“耗散结构理论”提出新结构的产生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两个个巨大的疑问——这种结构式什么结构以及这种新结构式如何产生的。

而作为新三论中又一元,《协同论》则是很好的解释了这些疑问。

协同论的主要观点是:系统的有序、无序,决定系统的性质;各子系统的竞争和协同作用,决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协同学是研究系统自组织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支。

协同学认为一个稳定的系统,其子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协同、有次序地运动的。

正如在生态系统中,就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在以蛇,蛙,虫,草为基本元素的生态系统中,不论是哪一组成成分的升或者降,都会通过各个物种之间的彼此的关系相互影响,最后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保持食物链的稳定。

协同学同样认为竞争是协同的前提和条件,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

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

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祁永芳【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中,文艺学界在引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之后不久即引入了“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使得新老三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并置.正是因为这一并置,学界在对“方法论热”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中,“新三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本文对“新三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文艺学引入“新三论”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突破了美的静态的、固定的本质,使美及审美成为一种历史化的存在;建立了以创新为主导的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文学观.【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42)001【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文艺学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作者】祁永芳【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05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界大量引入西方理论进行文艺研究,促成了“方法论热”,其中以对于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尤其是“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的引入尤为引人注目。

虽然“新三论”前面有一个“新”字,而且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创立时间也比“老三论”晚大约30年左右,但由于“方法论热”本身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文艺学界引入“老三论”后很快便引入了“新三论”,因此“新老三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艺学界呈现出一种并置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并置,学界在对“方法论热”进行反思与总结时,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老三论”上,而对“新三论”的研究则相对不足。

尽管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文艺学从“新三论”当中所吸收的思想资源,及引入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却有着异于“老三论”的方面,值得给予特殊的关注。

一“新三论”与时代精神的吻合以及文艺学界的创新热情构成了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强大动力。

20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的时代要求促进了耗散结构在文艺学界的传播。

现代科学方法论_新三论_耗散结构论_协同论和突变论

现代科学方法论_新三论_耗散结构论_协同论和突变论

,
就 有可 能 从 原 来 的 混沌 无 序 状 态 转 变 为 一种 稳 定有 序 的 状 态
协 同论 是 一 门 研 究 完全 不 同 的 学 科 中存 在 的 共 同 本质 特 征 的 横 断 学 科
,
它认 为
,


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 能 完全不 同
,
,
但他 们 从无 序 到 有 序 转 变 的 机 制 却 是 类似 的
耗 散 结 构论 研 究的 是 一 个系统 从 混 沌 向有 序转 化的 机 理
一 个 远 离平 衡态 的开 放 系 统
,
条件和规律
,

他认 为

,
在外 界 条 件 变化 达到 一 个 特定 临界值 时
通 过 涨 落发 生 突

变 即非 平衡 相 变 种 系统千 差万 别
至 是 相 同的 入 未 知领 城
,
它 用精 密
直 观 地 播述 了 在 临 界 点 附近
,
外 部 条 件微 小变 化 引


起的 系 统 突 然 的 质 变 的 规 律
耗 散结 构 论 杂的 世 界而 努 力

,
对 于 防止 突变
促 使事 物向 良好预 后 转化 有重 大 意义
,
协 同 论 和 突 变论 都 紧紧 围 绕 临 界点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我们 的 事 业 就不 可 能开拓 前 在实 践 中对 改 革和 建 设 的不 同意见 和 不 同的理 论 观 点是 会 经常 发生 的 我们 应 当坚
马 克思 主义 不 发展
,
持 马 克思 主 义 发 展 论 为 不 同 观 点 和 意见 的 民主 探 讨创 造 良好 的 条件 否 则 就不 可 能 突破 , 械实践 证 明 的 那 些 不 正 确 的或不 适 合的 判断 和结 论 就不 能 冲破 长期 形 成 的 僵 化封 闭的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这提醒人们,听与看都要过脑子思考,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白活。

现代教育技术的三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三论

现代教育技术三论(老三论和新三论)的基本观点老三论一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二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它的基本观点是摆脱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三信息论基本观点是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新三论一耗散结构论是探索耗散结构微观机制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行为的理论。

基本观点是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

系统论所要寻求的也就是这种具有有序性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耗散结构论与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协同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一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它的支持者通过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既为一个学科的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突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实验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说明了突变在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内部因素与外部相关因素的辩证统一;渐变与突变的辩证关系;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内在联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深化发展。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这提醒人们,听与看都要过脑子思考,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白活。

旧三论与新三论

旧三论与新三论

“旧三论”与“新三论”所谓的“旧三论”指的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新三论”在作战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新三论”在作战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序的转化 的关键在 于 由一 个 大量 子系统 构成 的开 放系 统 内 部发生 的“ 协同作用 ” 。该理 论强 调系统 内部 的关联 以及 系 统发生变化 时要 素 间 的互 相配 合与耦 合 。这一理 论 突出强
收 稿 日期 :0 2— 3— 4 21 0 2
作者简 介 : 李丹 (9 9 ) 女 , 17 一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主要从 事作 战指挥研究 。
不 断进行 着物质 、 量 的宏观转 移 和变换 ; 能 三是 系统各个 组 成部分之 间存 在非线性反馈的动力学机 制 ; 四是 系统中存在 涨落。作 战作为一个 系统 , 一个典 型 的 自组织 系统 , 是 具备
耗散 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 。
系统动力学 的综合思维模式 , 揭示 了各 种系统 和现象从 无序 到有序转变 的共 同规 律。协同学认为 , 一个 系统从无 序到有
“ 新三论” 研究 的对象 是 自组织 系统 , 耗散结构特征是系
统 进 行 自组 织 演化 的前 提 条 件 。 根 据 耗 散 结 构 理 论 , 统 要 系
形成耗散结构需 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 件 : 一是 系统 必须是
开放 系统 , 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 、 能量和信息 交换 ; 二是系统 必须远离平衡 态 , 内部存 在着 物质 能量分 布的显著 差异 , 其
论” 引入到作 战系统 研究 中 , 系统科学 的角度 出发 , 从 研究 作
战 系 统 这 个 非 线 性 复 杂 系 统 , 图 更 全 面 、 统 地 研 究 考 察 试 系
定性数学理论来研究 自然界各种形 态 、 结构 和社会经 济活动
的非 线 性 突然 变 化 现 象 。 它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用 形 象 而 精 确 的

浅谈新三论、老三论、复杂性研究以及非线性科学

浅谈新三论、老三论、复杂性研究以及非线性科学

浅谈新三论、老三论、复杂性研究以及非线性科学老三论包含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以及香农的信息论: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它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控制论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言和技术,使我们有效地研究一般的控制和通讯问题,同时也寻找一套恰当的思想和技术,以便通讯和控制问题的各种特殊表现,以及为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套思想和技术。

如经济控制论强调用整体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经济系统,它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中都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论是应用数学和其他有关科学方法研究一切现实系统中信息传递和处理、信息识别和利用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它发端于通信工程。

狭义的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如今的信息科学。

信息论事控制论的基础,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依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

广义的信息论已渗透到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与能量科学、材料科学鼎足而立,它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新三论包含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论以及托姆的突变论:耗散结构是相对于平衡结构的概念提出来的,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达到一定阀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推动教学设计的深入发展,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从纳入素质教育、注重探究性学习以及整合多元资源等方面讨论如何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来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首先,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需要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设计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

然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注重探究性学习是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然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构建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整合多元资源是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的另一个重要考量。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材往往作为唯一的资源,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然而,“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强调设置情境和引导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实地考察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展示方式。

综上所述,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是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设计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并构建知识;同时,教学设计要整合多元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展示方式。

通过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综上所述,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对于教学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情报学学 者刘植 惠 认为 知识 序化 大致在 三 个层 次上 展开 : 级序 化 、 初 中级序 化和 高级序 化 。知 识 的初级 序化是 指对 现有知 识作 表面 加工处 理 ( 分 类 、 目、 编 文献检 索 ) 知识 的 中级 序化 指对 现有 的知 ; 识 分析 研究 、 综合 、 测 以及知 识 信 息模 型 的建立 ; 预
1 引 言
人 类经 过几 千年 的发 展 , 成 的知识 卷 帙浩繁 , 形 并且 知识 随时 间变化呈 指数增 长趋 势 。为 了应对情
识 整序 , 那么前 提是知 识是无 序 的。 争 论 的焦 点 就 集 中在 知 识 到 底 能 否 等 同 于文 献。 马费成先 生认 为知识不 能等 同于知识 的载体 ( 包 括文 献 ) 我们迄 今还 不能 按知识 结构 自身 的有序规 : 划来 组织情 报 . 建立情 报 系统 . 而是创造 另一 标引 和 检索 体系 ,按情 报 载体 的外 部特 征或情 报本 身 的内 容特 征来标 引 和组织 情报 系统 .这样 的系统 虽然考 虑 到了人 们利用 情 报和知 识 的特 征和 习惯 ,却忽 视 了人 的创 造过 程 和科学情 报本 身的有 序性规 则 。情 报 学 要 取 得 突 破 在微 观 层 次 上 要 解 决 这 样 两 个 问 题: 第一 , 知识 信 息 的表 达和组 织必须 从物 理层次 的 文献单 元 向认 知 层 次 的知识 单 元或 情 报单 元 转换 ; 第二 。知识 信息 的计量 必须 从语法 层次 向语义 和语 用层次 发展 。这 种观点 在互联 网络 发达 的时代具 有 更 为重要 的意义 , 网络 出现 以前 。 在 我们可 以通 过对 文献 的组织 来实 现知识 的组织 .而 在 网络 的混 沌空 间 中 . 知识 载体 的控 制变得 不可 能实现 , 对 如果 是建
但是 在 目前 的情报学 有序 性研究 中 .大 多因循 的思路如 下 :新三 论” 普适整 个宇 宙 的 。 “ 是 而情 报学 属 于宇宙 中的一 个系统 , 以情 报有序 。 所 笔者认 为此 种观点太 过朴 素 。一个 学科理 论 的适 用性 有其 范 围 性 和程度 性 ,而在 本学 科使用 外学 科理论 时必 须考 虑能否适 用 以及适 用程 度如何 。此 部分 是本 文 的重
第 1 2期 ( 14期 ) 总 3
情 报探 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o o 8年 l 2月
基于“ 新三论" 的知识有序性研究
董 兵 吴秀玲
005) 3 0 1 ( 中北 大 学 图 书馆 山西 太原
摘 要 耗散 结构理 论 、 突变论和 协 同学理论是 上世 纪 7 0年代 兴起 的三 门系统 理论 的分 支学科 , 合称 为 “ 新三论 ” DS 或 C论 。 文章在 澄 清 了知识 有序 不等于文 献有序 的基 础上 , 用“ 运 新三论 ” 解释知 识 系统 的有序机 理 , 为可 以运 用知识基 因学说 , 认 通过知 识三体 理论和科 学发展模 型 来说 明知识 系统的有序 性。 关 键词 有 序性 知识基 因 新 三论
知 识的高 级序化 指现有 知识 的变 异 。 产生新 知识 ( 发 明、 创造 )我们 现有 的知识 序化仅 是 初级 序化 , ; 需要 向 中级序 化发展 。
2 知 识 序 化
突变论 、 同学 理论 , 协 在世 界 的 自组织 达到有 序方 面 提 出了许 多新 的见 解并 为广大 学者所 接受 。新 三论 对 于人类 认识客 观知识世 界具有 重要意 义 。
报 危机 ,9 5年美 国布 什在 《 西洋 月 刊》 发表 经 14 大 上 典 论文 《 如所思 》 情 报学 应运 而生 。6 诚 , O多 年过 去 了 . 报学是 否解决 了人类 的情 报危 机 ? 案显然是 情 答 否定 的 。在 当今 I T技术 高度 发达 的形势 下 , 情报 学 必 须 回归 到基 础理 论来 重新 审 视 情 报学 的初衷 , 这 也 就是情 报序化 问题 。 序是 事物 的一种 结构形 式 ,是指 事物 或 系统 的 各个结 构要 素之 间的相互 关 系以及 这种关 系在 时间 和空 间 中的表现 ,即事物 发展 中 的时 间序列及 排列 组合 、 聚类状 态 、 构层 次等 空间序 列 。当事 物结构 结 要素具 有某 种约束 性 。且 在 时间序 列和空 间 序列呈 现某种 规律性 时 , 这一事 物就处 于有 序状 态 。反之 , 则处于无 序状态 。 国波普 尔 的三世界 理论 提 出后 , 英 情报学 学者 把其视 为情报 学 的哲学 基础 ,英 国布鲁 克斯指 出 : 报学 的任务 就是 探索 和组 织客观 知识 。 情 本文 中 ,我们不 纠缠 于情 报 与知识 的 区别或 三世 界 学说 正确 与否 , 而是着 力探讨 客观 知识 是否有 序 , 以 及 这种有序 性对于情 报学 的意义 。
蒋永 福先生 认 为情 报有 序性使 知 识有 序成 为可 能 .而要 真正 实现 知识有序 则需 要进 行知 识组 织工
立在 载体基 础上 的情报 系统 .即使 采用最 先进 的信 息技术 也远 未达 到应 有 的质量和效 率 。只能 回归 到 认识 知识有 序性 的轨道上 来 。
3 “ 新三 论” 视角 的知识 有序
知 识是 世界 系统 的组 成部分 .符合 广义 系统 的 运动规 律 。 于客 观知识世 界是否有 序 , 关 主要 就是讨 论知识 生产 和知识 创造是 否具有有 序性 。2 O世纪 下 半 叶 , 于世界 的演 化研究 突破 了学科 的界 限 , 合 对 综 地研 究各 类系 统演 化的规 律 , 生 了耗 散结 构理论 、 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