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西医诊疗指南最新版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治疗
• (3)脾胃湿热证 • 1)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止痛。 • 2)推荐汤剂:连朴饮。 • 3)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 • (4)肝胃郁热证 • 1)治法:清胃泻热,疏肝理气。 • 2)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 • 3)中成药:胃热清胶囊。
• (5)胃阴不足证 • 1)治法:养阴益胃。 • 2)推荐汤剂:益胃汤。 • 3)中成药:养胃舒胶囊。 • (6)胃络瘀阻证 • 1)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2)推荐汤剂:失笑散合丹参饮。 • 3)中成药:元胡止痛片、 康复新液、
进行综合治疗。
治疗
• 2. 西医治疗 • (1)在针对消化性溃疡可能的病因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戒烟、戒酒,注意饮食、
休息等一般治疗。 • (2)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质子泵抑制剂
(PPI)是首选药物。 • (3)对于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应常规wk.baidu.comHp根除治疗,后续继续使用PPI至疗程结
诊断及特征
• (2)分型: • 1)肝胃不和证: • 胃脘胀痛,窜及两胁,遇情志不畅加重,嘈杂,嗳气频繁,反酸,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 2)脾胃虚弱(寒)证: • 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泛吐清水,
纳呆食少,便溏腹泻,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 3) 脾胃湿热证: • 胃脘灼热疼痛,身重困倦,口干口黏,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厚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PPT课件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PPT课件
1. 病史与主要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 X线钡餐检查:发现溃疡龛影可确诊,80%~90%
有阳性发现。 直接征象:溃疡龛影—可确诊 间接征象:激惹、局部压痛、变形、胃大弯侧
痉挛性切迹-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 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以确诊
4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8
十二指肠球部线样溃疡
49
胃角溃疡
18
19
20
21
22
23
病理
• 部位:DU 95%在球部,少数发生于球后部(球后溃 疡);GU 85%发生于胃窦小弯、胃角
• 同一部位有2个以上的溃疡称多发性溃疡 • 胃、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称复合性溃疡
直径大于2cm称巨大溃疡
24
25
• 形态: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直径< 2.5cm,深度<1.0cm,累及黏膜肌层,少数 可深及肌层甚至浆膜层,边缘整齐,规则,底 部平整,干净或有灰白色渗出物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
江宁区中医医院 张美云 主任中医师
1
概述
•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 指肠的慢性溃疡
• 类型: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溃疡的黏 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胃疡中医临床路径

胃疡中医临床路径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A 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

K26.901、K27.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2.疾病分期 (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 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 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 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 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肝胃郁热证

胃阴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要点探讨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要点探讨
重要的意义。
消 化 性 溃 疡 属 于 典 型 的 心 身 疾 病 范 畴 , 里 、 会 因素 对 发 心 社
囊 中云“ 纪大论 》 木郁之发 , 民病 胃脘 当心而痛 。 ; 伤寒论》 ”《 中所谓
的“ 心下痞 , 按之濡 , 心下痞 , 之痛 ” , 是指 的 胃痛 而 言。 或 按 等 都 近些年本人运用 中西 医结合 , 在治疗该病患者时 , 取得满意疗效 , 并使患者的复发率 明显下降 。现将几点体会 报告如下。 。 卷 1 掌 握 现 代 医 学理 论 、 明确 病 因 于 发 病 、 用 各 项 理 化 检 查 , 利 早
慢 咽 , 节 率 的进 餐 ; 作 期 以少 食 多 餐 为 宜 , 5次/ ; 间避 有 发 4~ d餐
免零食 , 睡前 不进食 ; 有病 史或在活 动期应戒 烟 、 , 酒 尽量 不食咖 啡、 浓茶 、 辛辣醋等刺激性食物及损伤 胃黏膜 的药 物 ; 饮食不宜过 饱, 以防 胃窦部 因过度扩张而增加 胃泌素 的分泌等等 , 因此 , 必须 严格要求患者密切配合治疗 ,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所 以通 , 因于血瘀者 , 化瘀 即所 以通 , 因于 阴虚 者 , 胃养 阴即所 益
以通等等 , 有具 体结 合 病 机 而 取 治 法 , 能 有 的放 矢 , 用 只 方 善
“ ” 。 通 法
【 收稿 日期】 2 1 0 00— 6—1 8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

2013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了国内部分专家,结合国内外文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共同讨论拟定了我国《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深圳)》。近3年来,随着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领域有了不少新进展,为使“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与时俱进,特对其进行补充和更新。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1.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

2.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本病在全世界均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H.pylori感染、NSAID和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损伤因素,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引起黏膜自身消化亦是导致溃疡形成的损伤因素。

4.H.pylori感染为消化性渍疡重要的发病原因和复发因素之一。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溃疡的发⽣是因胃液内胃酸及胃蛋⽩酶的刺激、消化作⽤所致,故定此名。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指肠溃疡。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吞酸”等病的范畴。

⼆、诊断特点

1.慢性病程,有季节性,春秋好发。

2.节律性上腹痛。

3.胃溃疡呈现进⾷-疼痛-缓解;⼗⼆指肠溃疡呈现疼痛-进⾷-缓解,并有夜间上腹疼痛。

4.胃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

5.X线钡餐造影可见龛影。

三、并发症

1.上消化导出⾎。

2.胃肠道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主要指胃溃疡。

四、鉴别要点

1.以上腹疼痛为主的,需要与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慢性胰腺炎等鉴别。

2以上腹饱胀为主的,需要与胃癌、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鉴别。

3.以上消化道出⾎为主的,需要与胃癌、肝硬化等鉴别。

五、胃黏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失平衡

(⼀)攻击因⼦

1.内因: 胃酸,胃蛋⽩酶,反流的上部⼩肠液,HP。

2.外因: ⾹烟,⼄醇,细菌,药物-⽌痛药等。

3.幽门螺杆菌 (H.pylori):直接感染,尿素酶

产氨引起细胞损伤,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

泡变性。

4.胆汁酸盐

5.胃酸-胃蛋⽩酶:慢性胃炎⼤多胃酸不⾼或偏低因其他攻击因⼦削弱胃屏障功能后,促使H+反弥散导致损伤有反酸症状者,适当抑制胃酸分泌,有利于改善症状。

(⼆)防御修复因⼦

1.胃粘液-黏膜屏障:是基本防御机制。

Wallace等结合解剖和上⽪分5个层次:黏膜上⽪表⾯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黏膜上⽪层的屏障;黏膜微循环;黏膜的免疫系统;黏膜损伤后的修复功能。黏膜的保护机制是多层次的⽹络体系,是有⼀定⾃我调节能⼒的动态过程。上⽪细胞分泌HCO3-,扩散⼊粘液,中和胃腔中反弥散来的H+,维持胃腔与黏膜间的PH阶差;完整的胃上⽪细胞膜及细胞间紧密连接构成黏膜上⽪屏障;充⾜的胃黏膜⾎流是维持该屏障的必需条件

胃疡诊疗方案

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一、概述:消化性溃疡是指暴露于酸和胃蛋白酶区域(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

黏膜溃疡,有时可穿透黏膜肌层及浆膜层。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吐酸”、“胃疡”之远血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主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千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

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清疡覆羔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而,周用充而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期:溃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自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

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脾胃病诊疗规范

脾胃病诊疗规范

脾胃病诊疗规范

脾胃病诊疗规范

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因机体抗溃疡因子(如粘膜屏障、黏膜血流、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等)的保护作用与致病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药物、饮食不节或失调、吸烟、酗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的攻击作用失衡所制、此外与遗传素质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以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疼痛为其特点。消化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0%,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叫胃溃疡多见,两个之比约为3:1。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4—5:1。秋冬和冬春之交易复发。

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本病属于中医“胃痛”、“嘈杂”、“反酸”等病证范畴。多由七情失调,肝郁气滞,克伐脾胃:饮食失调,偏食辛辣、燥烈、烟酒等品,损伤脾胃,湿热蕴聚;或素体不足,劳倦内伤;或病久不愈等使脾胃虚弱、气血失和而致。肝胃不和、温热蕴聚、脾胃虚弱、胃络瘀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诊断要点]

一、病史:病程较长,呈慢性过程,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病史,或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氟尿嘧啶、利血平等)史,发病与季节有关,常因精神刺激、饮食不当而诱发。

二、症状

(一)上腹部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疼痛。

1.疼痛部位:上腹中部,或偏左、偏右则。胃溃疡多在剑突下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多偏右。

2.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灼痛或胀痛、饥饿痛。

3.疼痛的节律性、阵发性与进食有关。胃溃疡疼痛多与餐后半小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43
八、治疗
(二)降低胃酸治疗: 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 使胃酸降低。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氧 化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止痛效 果快,但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副作用较 大。含钙、铋、铝的制酸剂可致便秘, 镁制剂可致腹泻,常将二种或多种制酸 药制成复合剂,以抵消其副作用。
44
八、治疗
抑酸药:有组胺H2受体拮抗剂(H2RI) 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类。 (1)(H2RI) 选择性竞争H2受体,使壁细胞 胃酸分泌减少;但停药后胃酸分泌迅速 恢复,甚至出现反跳性分泌。常用有: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 丁、罗沙替丁,它们的相对作用强度不 一,但是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24
四、临床表现
幽门管溃疡 :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 高。好发呕吐,此类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 的效果较差。 球后溃疡: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 端。多见并发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效果较 差。 复合性溃疡 :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 疡,幽门狭窄、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25
四、临床表现
巨型溃疡 :巨型胃溃疡:指溃疡的直径 超过2.5cm者,可发生致命性出血。巨型 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 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均以手术治疗 为主。 食管溃疡:发生于食管下段,见于返流 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病人。主要并 发症是梗阻、出血和穿孔,诊断主要依 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西医处方宝典(消化系统)

西医处方宝典(消化系统)

西医处方宝典(消化系统)

西医处方宝典(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一,慢性胃炎

处方:枸橼酸铋钾 120mg 每日4次

阿莫西林 0.4 bid

法莫替丁 20mg qd or 每晚一次

硫糖铝 1g tid

西沙比利 5mg tid

二,消化性溃疡

(一)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雷尼替丁 150mg 早晚各一次或300mg 每晚一次或法莫替丁 20mg 早晚各一次或40mg 每晚一次

或奥美拉唑 20mg qd or 每晚一次

阿莫西林 0.5 bid

甲硝唑 0.4 bid

(二)胃溃疡

处方:每晚一次早晚各一次或40mg 每晚一次

枸橼酸铋钾 120mg

每日4次 bid或硫糖铝 1g tid+每晚一次

西沙比利 5mg tid

(三)溃疡复发的药物预防

处方:西咪替丁 400mg 每晚一次

或雷尼替丁 150mg 每晚一次

或法莫替丁 20mg 每晚一次

三,溃疡性结肠炎

(一)轻,中型病例

首选柳氮磺吡啶

处方:柳氮磺吡啶 1~1.5g 每日4次

或柳氮磺吡啶栓剂 1支塞肛每晚一次

(二)重型及暴发性病例

处方:氢化可的松 200mg 静滴 qd*7天

10%葡萄糖液 500ml

一周后改用:

泼尼松 30mg qd

病情控制后逐步递减至:

泼尼松 10mg qd

(三)如果病变局限在直肠和左半结肠,排便次数亦不多,则可选用药物作保留灌肠

处方:半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 100mg 保留灌肠,每晚一次

0.9%生理盐水 100ml

或结肠宁 1支

保留灌肠,每晚一次

0.9%生理盐水 100ml

(四)免疫治疗

处方:硫唑嘌呤 25mg tid

四,肝硬变

(一)一般药物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

一、本文概述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中医理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提供中医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法和经验,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诊疗技术,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服务。

二、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

消化性溃疡,中医称之为“胃脘痛”“心痛”等,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方面。

外邪犯胃:外界环境如寒邪、热邪等,可直接侵犯胃腑,导致胃气失和,升降失常,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如寒邪客胃,胃阳被遏,可致胃失和降,发生疼痛;热邪犯胃,胃热炽盛,可致气血壅滞,发为溃疡。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湿热内蕴,气血瘀阻,从而形成消化性溃疡。

情志不畅:情志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忧思恼怒,情志不畅,可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火邪犯胃,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形成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西医内科

消化性溃疡西医内科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2
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1.常见病,世界分布。 2.GU发病减少,DU上升,以男性增 多为主。 3.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 4.DU:GU=3:1 5.DU轻壮年好发,GU较之晚十年。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3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1.Hp感染 2.胃酸胃蛋白酶 3.NSAID 4.遗传因素 5.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6.应激和心理因素 7.其他危险因素: (1)吸烟(2)饮食(3)病毒感染
4 8 0 m g /d 8 0 0 m g /d 甲 硝 唑 选 一 种 选 两 种 分 两 次 服 , 疗 程 7 天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41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药物治疗(抑制胃酸)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H2RA和PPI 碱性药物少用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42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20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体征
一般无体征,部分可有剑突下压痛
2019/3/21
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
21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溃疡
1.无症状性溃疡
15-35%溃疡病患者无症状,可为出血、穿孔就诊,检查发现
2.老年性溃疡

2012胃疡病(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012胃疡病(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胃疡病(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012年3月

胃疡病(消化性溃疡)

内二科

(2012年)

胃疡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胃脘部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本诊疗常规所讨论的胃疡病证指的是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二)证候诊断

1.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胃脘胀闷或疼痛而拒按,纳差,食入胀满,口干口苦,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

2.湿郁脾胃证:胃脘胀闷或疼痛,纳差,食入胀满,舌质淡红,舌苔白或白腻,脉弦。

3.肝气犯胃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

4.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5.瘀血停滞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

6.胃阴亏虚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7.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清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21 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21 年〕。

主要病症:

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枯燥。

次要病症:

性急喜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

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 2 项加次证 1 项,或主证第一项加次证 2 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标准建议〔2021 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 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

A1 期:

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 期:

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 期:

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 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 期:

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 期:

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 期:

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

1.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返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其机制错综复杂,愈合难而易于复发。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多发于与胃酸接触部位如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等处。约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吞酸”等范畴。从中医学观点来看,本病病理基础是脾胃虚弱,基本病变是胃络损伤。生理上胃主纳、喜润恶燥,以降为顺: 脾主运、喜燥恶湿, 以升为宜, 其纳、运、升、降、润、燥概括了脾胃的生理特性和喜恶, 当脾胃纳、运、燥、湿失常时, 最终均可出现升降失常症状。因此从脾胃的生理特点和喜恶出发, 来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特点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消化性溃疡病;中医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约95%以上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两者发病率约为1∶3;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20~50岁者多见,约占70%。

1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出现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相互失调。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等。防护因子包括黏膜屏障、黏膜血流、上皮再生等。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攻击因子较强,胃溃疡多是保护因子较弱、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在劳累、饮食不节、不良情绪等诸多因素刺激下, 使消化道内消化液分泌失调,黏膜抵抗力下降,胃酸、胃蛋白酶等侵蚀黏膜引起溃疡发生。一般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坏死物的清除、基底部肉芽组织的生长、瘢痕组织及血管的生长。那么愈合溃疡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抗溃疡促愈合的分子调节因子(EGF)对溃疡病愈合起重要作用,药物中的硫糖铝在一定的pH值内能诱导和激活分子调节因子。②选择具有保护胃黏膜及抗感染作用的药物,通过该药物及其类似物的治疗能改善溃疡面的状况,减少复发。如药物中的胃疡灵、氢氧化铝等。③运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方面的药物,可防止胃黏膜发生严重损伤,经研究发现中药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提高该方面的表达。④提高免疫功能对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免疫功能参与了消化液分泌和黏膜自体平衡的调节。⑤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胃溃疡病学大会上明确指出,PU的药物治疗当前应着眼于消灭Hp和防止复发;大量试验显示Hp阳性溃疡病与Hp感染有极为密切关系。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辨证:根据中医 理论,对患者的 症状、体征、舌 象、脉象等进行 综合分析,确定 证型,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结合:将辨病与 辨证相结合,充 分发挥中西医结 合的优势,提高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在辨 病与辨证相结合 的过程中,应注 意保持中医和西 医之间的沟通与 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定期随访
• 注意事项:定期随访
•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避免诱发因素
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 可采用中医和西医联合治疗,
以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避免食用刺激性 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过度劳累
缓解期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根据患 者病情,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
西药治疗:采用质 子泵抑制剂、抗生 素等药物,控制病 情发展
饮食调理:以清淡 、易消化食物为主 ,避免刺激性食物
THANK YOU
汇报人:
Leabharlann Baidu
中西医结合诊疗 消化性溃疡需要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诊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本病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 律性中上腹疼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确诊需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
19
八、治疗要点
消除病因、控制症状、
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降低胃酸的药物治疗
抗Hp治疗
保护胃粘膜治疗
20
1.降低胃酸的药物治疗
抗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
使胃酸降低,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复合性溃疡 幽门管溃疡 球后溃疡 应激性溃疡
11
临床表现
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
1. 症状
疼痛性质
(1)腹痛: GU
烧灼或痉挛感
DU
钝痛、灼痛或剧痛
疼痛部位
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上腹正中或稍偏右
进食后1~3h,午夜至凌 晨3点常被痛醒 饭后2~4h,到下次进餐 后为止 疼痛进食缓解
14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
呈圆形或椭圆形,偶也呈线状,边缘光整,底 部充满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 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 内镜下溃疡分为:活动期、愈合期和瘢痕期
15
内镜下活动期溃疡出血
16
2.X线钡餐检查 直接征象:龛影 间接征象: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
消化性溃疡(PU) (peptic ulcer)
主讲人:
1
一、消化性溃疡的定义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主要指是指在各种致 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 道 黏 膜 , 其 中 以 胃 、 十 二 指 肠 最 常 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
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
DU 比 GU 容易发生。常因服用 NSAID
而诱发。
30
( 2)穿孔:约见于 2%~10% 的病例。消化性溃
疡穿孔的后果有 3 种: 急性穿孔(游离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达 游离腹腔;

慢性穿孔(穿透性溃疡):溃疡穿透并与邻
近器官、组织粘连;
亚急性穿孔 :邻近后壁的穿孔或游离穿孔较
小时,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
3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 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 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5
侵袭因素: 自身防御 - 修复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 粘液 / 碳酸氢盐屏 消化作用 障 幽门螺杆菌(Hp) 黏膜屏障 感染 黏膜血流量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细胞更新 (NSAID) 前列腺素和表皮生 其他:胆盐、胰酶、 长因子等 乙醇等。
常用 奥美拉唑 20mg
兰索拉唑 30mg
潘托拉唑 40mg
23
2.抗Hp治疗
对于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病人,应首先给予抗Hp治疗。
常应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一 种胶体铋剂加上2种抗菌药物,组成四联 疗法。
24
25
对Hp阴性的溃疡,服用任何一种H2RA或PPI,
DU疗程一般为4~6周,GU为6~8周,并根据溃
12
疼痛发生时间 进食后半~1h,疼痛较少发生 于夜晚 疼痛持续时间 1~2h 一般规律 进食 疼痛缓解
(2)其他:
消化性溃疡除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反酸、 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 症状,也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植物神 经功能失调表现。
13
2.体征 溃疡活动期可有剑突下固定而局
限的压痛点,缓解期则无明显体征。
27
对诊断明确的DU或GU,首先要区分Hp 阳性还是阴性; 如果阳性,则首先抗Hp治疗,必要时, 在抗Hp治疗结束后,再给予2~4周抑制胃 酸分泌治疗;
对Hp阴性,则按常规疗程治疗;
对于有并发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8
并发症
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29
(1)出血:发生于约15%~25%的病人,
(gastric ulcer, 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2
二、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本病是全球性多发病,全世界约有10%的人
口一生中患过此病。
临床上DU较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 31。
DU好发于青壮年,GU的发病年龄一般较DU 约迟10年。 秋冬和冬春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
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
17
3.幽门螺杆菌检测
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黏膜涂 片染色镜检、聚合酶链反应 非侵入性: 13C-或14C-尿素呼吸试验、血清学试验 等。
4. 大便隐血试验
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溃疡有活动; 如GU病人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变的可能。
18
七:诊断要点
6
1.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
DU为90%,GU为70%~80%。
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 发率。
7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服用 NSAID 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
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NSAID可直接作用于胃、十二指肠黏膜,透过 细胞膜弥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细胞内高浓度 NSAID产生细胞毒而损害胃黏膜屏障。 NSAID还可通过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E合 成,削弱后者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疡复发率、病人年龄、溃疡并发症和合并其
他严重疾病等危险因素,考虑是否进行维持
治疗。
26
3.保护胃粘膜治疗
硫糖铝和 CBS : 能粘附覆盖在溃疡面上
形成一层保护膜。 硫糖铝常用剂量是1.0g,一日3次; CBS 480mg/d,一疗程为4周。
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亦具有增
加胃粘膜防卫能力的作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1
(3)幽门梗阻:约见于2%~4%的病例。
上腹饱胀和逆蠕动的胃型,以及空腹时检 查胃内有振水音、抽出胃液量200ml,是 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32
(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癌变率
在1%以下,DU则极少见。对长期GU病史, 年龄在45岁以上,经严格内科治疗4~6周症 状无好转,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 怀疑是否癌变。
33
随着根除HP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菌素耐
药率逐年上升,以致HP根除率越来越低
发达国家9%-12%
发展中国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 动物
传播方式
口-口途径 粪-口途径 密切接触
Stages (4)
耐药率达50%-80% HP对甲硝唑耐 药率是全球性的
人、
(Megraud报道)
35
8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
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而胃酸又 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
只有在正常的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遭到
破坏时,胃酸的损害作用才会发生。
9
4.其他因素
吸烟:可能与吸烟增加胃酸分泌、减少十二指肠碳酸氢盐 分泌、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和增加黏膜损害性氧自由基等 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消化性溃疡有家庭聚集现象,O型血者易得DU。 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部分GU病人胃排空延缓,可引起十 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损伤胃黏膜;部分 DU病人胃排空增快, 可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 应激: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或情绪容易波动的人或过度劳累,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 径影响胃十二指肠分泌、运动和黏膜血流调节,而使溃疡 发作或加重。
如常用碱性抗酸药:氢氧化铝、氢氧化
镁及其复方制剂等。
21
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拮抗剂(H2RA):主要通过选
择性竞争结合 H2 受体,使壁细胞分泌胃
酸减少。
西咪替丁 800mg/d,
雷尼替丁 300mg/d 等。
22
质子泵抑制剂(PPI):使壁细胞分泌 胃酸的关键酶即 H+-K+-ATP 酶失去活性, 从而阻滞壁细胞内 H+ 转移至胃腔而抑制 胃酸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