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表2反映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评价这些评价反映的共同信息是()A. 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B.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C. 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D. 国际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赞誉也显示出中国对世界多方面的影响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出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但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故A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厚望但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故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能体现国家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但不全面故D选项错误排除故选B2.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B.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C.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D.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等信息可知万隆会议中主张避免武力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的国际威望的提高排除A C项各国认可表述绝对化排除C 材料未体现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排除D故选B3.在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 万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C. 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正确A出现在1955年故排除B出现在1954年故排除中国复关谈判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关键时期故排除C4.有学者在研究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时提出“它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只不过使之强化而已”材料中的“它”是指()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它”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 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使之强化” “它”来源于“长期……革命运动的经验” 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它”应为新中国初期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故选A5.《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D.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态势而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因此中美在对苏联“敌意”上形成“交叉重叠” 毛泽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6.新华社记者吴冷西曾回忆和评价某次国际会议的新闻报道有声有色地报道会议中的辩论也丰富多彩地论述会场外的周旋第一次把有世界各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卓越形象和外交魅力传播到世界该次会议是()A. 开罗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7.“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A.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 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C. 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D. 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答案】D【解析】A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应改为中美关系缓和B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是在1979年后C田中角荣还没有访华中日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故C不正确.D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故选D8.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史实的解读完全正确的是()A. “一边倒”政策结出丰硕成果B. 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合作C. 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与落实【答案】D【解析】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这表明新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即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故D正确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不再实施“一边倒”政策排除A 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西方国家排除C故选D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 20世纪 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对的中国()A.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 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故A项正确B项20世纪60年代外交仍然存在意识形态故B排除C项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史实故C排除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排除故选A10.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我国外交方针由“一边倒”变为“一大片”的主要原因是()A. 中美关系恶化B. 内地与台湾关系紧张C. 中苏关系恶化D. 中越关系恶化【答案】C【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面对险恶形势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1.(2)据材料二说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11.(3)材料三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特征近代中国是屈辱的外交困境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封锁政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特征根据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可从屈辱外交方面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思考作答【答案】(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解析】(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立场根据材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史实思考作答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3)不结盟政策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即可概括为不结盟政策第二小问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1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国际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签约双方的共同意义12.(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70年元旦社论”和“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出台的国内因素12.(3)综合上述材料以1949年以后中苏外交的波折为例多角度述评影响大国外交的因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30字左右)【答案】(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对峙(冷战开始)意义有利于两国国家安全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签订此时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开始依据“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可知该条约的签订有利于两国国家安全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答案】(2)国内因素“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改革开放外交工作正常化【解析】(2)“1970年元旦社论”出台的国内因素结合“文革”这一背景分析“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出台的国内因素结合当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析【答案】(3)示例论题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大国外交论述中苏两国自1949年以后外交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敌对再到合作的历程而这一历程的变化与当时中苏两国的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等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新中国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倒向一个阵营而基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不佳且领土与苏联接壤中国选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进入到蜜月期而到了六七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增强中国在社会主义相关问题上与苏联发生争执由此中苏关系恶化而到了80年代末伴随着国际关系以及双方对于社会主义认识的趋同中苏关系缓和下来综上所述影响大国外交的因素有很多而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是其中的两个【解析】(3)根据题干要求以“影响中苏关系曲折发展的因素”为观点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政策调整、世界形势等角度展开述评13.(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13.(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13.(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1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其外交惯例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解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可得出如下结论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依据材料“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答案】由敌视到友好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解析】关于转变依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可知处于敌对状态关于表现主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以及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14.(1)材料一提出怎样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否矛盾?14.(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和平中立派”更容易与中国接近?14.(3)材料三是在怎样背景下的讲话?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理念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因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一边倒”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困难局面和新中国的社会制度等因素决定了必须“一边倒” 但这是为最终实现独立自主服务的【解析】(1)根据材料“苏联给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可知外交理念是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可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2)“和平中立派”是曾经或现在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有共同的发展诉求中国的反侵略历程和民主革命胜利对其他受压迫地区的影响和帮助使得双方已有密切联系同时亚洲国家占据很大数量相近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双方的交往【解析】(2)本小题可从“和平中立派”与中国相同的国内外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万隆会议虽是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但帝国主义的挑拨和部分国家的不了解使中国代表团一度十分被动因素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背景是万隆会议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是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
高中历史人民版版必修1同步练习专题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0年常德测试)某同学在翻看某部法律文献时,看到这样一句话“Law was to be made in parliament;once made,it could not be suspended by the crown。
”该文献产生的重要意义是()A.使美国获得独立B.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C.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D.美国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答案:B2.(2010年杭州检测)伏尔泰说:“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D.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答案:B3.一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是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高[考∴试﹤题∴库] 高[考∴试﹤题∴库]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民主共和制解析:选A。
材料表明该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温和渐进的过程,而英国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到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D均是通过革命建立的,与“温和”不符,可排除;从“渐进中累积着大步”等材料可排除B。
4.假如你生活在1832年的英国伦敦,你不.可能看到的事情有()①人们集会庆贺某内阁阁员因贪污被议会免职②人们前往广场聆听自由党组织的演讲③国王与外国元首商谈政事、签订协议后合影留念④伦敦大工厂主Aven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A5.(2010年福州测试)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
必修一第七单元检测(周清试题12月28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方针C.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D.断绝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2.《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不结盟政策”3.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的意义在于()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B.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发展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D.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新局面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这一原则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④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A.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在会上周恩来就哪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进展()A.朝鲜停战B.和平恢复朝鲜国家统一C.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D.“求同存异”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根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2.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
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观察以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下示材料说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5.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冷战正式开场的标志是6.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下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局部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方案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太平洋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9.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构造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方案经济的建立10.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承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题(解析版)②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③干涉了中国内政④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在回顾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四十年历程时,曾任外交部长助理的吴海龙这样概括道:中国对联合国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中国对联台国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
下面能够体现以上内容的有()①重返联合国后,新增一百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多边人权机构工作③中国已经参加了数十项联合国维和行动④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
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C.重返联合国 D.实行不结盟政策7.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为了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 B.放弃“一边倒”的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独立自主”方针9.围绕下一历史场景出现的原因,学习小组得出四个结论,指导教师应予以纠正的是( )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②所有亚、非、拉国家的支持③美国政府孤立新中国政策逐渐破产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10.2019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40年前《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练习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1、“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指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2、下列关于英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政府首脑由世袭的君主担任②议会行使最高立法权③内阁由国家元首产生,对国家元首负责④国家元首有代表国家出访,签署法律文件的职权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从本质上看,近代英国内阁和中国明朝内阁的区别是A. 前者对议会负责,后者完全听命于皇帝B. 前者由议会产生,后者由皇帝选派官员组成C. 前者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后者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 前者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后者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4、维多利亚女王“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身为一国之君,她A、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B、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C、可以随意解散议会D、“统而不治”5、你肩负着让现代人更了解近代英国的使命去采访1721年的罗伯特·沃波尔,他会告诉你①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②他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内阁首相③“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④他领导的内阁只对国王负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A.德国君主专制B.法国民主共和C.美国三权分立D.英国君主立宪7、2010年5月11日,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也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
一般说来,一个英国人要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④得到国王的任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8、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七专题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定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主要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过渡,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
B、D两项都是在《权利法案》颁布后实现的。
2.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英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即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的就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3.议会权力至上,就是指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最高立法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在这一原则下,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下列哪一国家的政体最能体现上述原则()A.英国B.美国C.中华民国D.德国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政体的区别。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
议会的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从表面上看,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
英国较好地实现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4.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
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力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C.议会命运的最终决定权在女王D.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解析:选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7民主政治的扩展同步测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
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B. 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C. 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D. 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2.《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官员,首相向皇帝而不是国会负责;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国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这说明了德国民主制的()A. 虚假性B. 彻底性C. 独特性D. 半封建性3.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
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A. 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B. 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C.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观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成是重大失误设,内阁就要下台,执政党就要下野,这表明()A. 总统权力受限制B. 总统对部长负责C. 议会对总统负责D. 内阁对总统负责5.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
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
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 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6.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
”其态度的变化是()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7.历史老师在上课中,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至专题七选择题早读练习
1月9日早读试卷命题人:王冀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选项单选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_国,天下分而为七。
_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_县。
更_、_分裂,至_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_”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6.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A.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C.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D.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答案:A解析: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宣示了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两国相互支持。
毛泽东主席的出访,是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避免孤立无援。
因此,两人出访都是为了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不但有现实利益的需要,更有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下列各项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的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清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突出“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主要指“一边倒”外交方针,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
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美”“欧”可排除D项;A、B、C项皆中国长久以来恪守的外交原则与立场,但A项提出于1953年,B项提出于1955年,与材料中“自成立以来”不符。
故选C项。
4.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
各国“求同”的基础是()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C.相同的社会制度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七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专题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编写说明:1、本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88年,英国发生的“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处死国王查理一世C、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D、“光荣革命”2、“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其目的在于A、实现两党制B、巩固革命成果C、限制王权D、保证议会活动的自由3、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地位相等4、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5、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的人物是A、威廉三世B、乔治一世C、沃波尔D、狄士累利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作用不包括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B、使英国的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C、为后来各种企图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手段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7、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C、议会中的多数党有权组织内阁D、内阁对国王负责8、联邦政府所谓的“三权分立”中的三大权力不包括A、行政权B、宗教裁决权C、立法权D、司法权9、美国1787年宪法的最主要特点是A、制约权力,平衡利益B、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C、规定了美国的两党制D、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10、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7练习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
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D.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2.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
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可能是A.君主立宪 B.文化传统C.殖民技巧 D.工业技术3.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指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
康有为在此主要强调A.美国之政有诸多弊端B.革命必带来恐怖动荡C.体制变革应因国而异D.各国革命需互相学习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D.限制总统的政治经济特权5.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C.“皇帝有权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6.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机遇。
经过班内同学小组讨论,形成了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组观点最为科学?A.甲组:美洲孤立于欧亚大陆先进文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B.乙组:欧洲先进的工业文明与疆土辽阔的现实需要结合,造就了联邦共和制C.丙组:与欧洲隔离,免于欧洲干涉,有助于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D.丁组:美国独立后的国内政治斗争使然7.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 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 这些行为()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中日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同时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思和道歉正视历史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故A正确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 此时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故B错误C材料未体现故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D错误故选A2.如表为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 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B. 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C. 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D. 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答案】B【解析】中美建交是1979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表格中显示中国主要是和西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对付苏联威胁中国注重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故B项正确西方国家此时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不结盟外交是新时期外交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B3.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A. 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B. .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C. .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D. .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 结合题干时间“1949年” 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后国民政府败局以定美国的做法是为了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应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人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美国的意图应排除4.下表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A. 适应了国内现代化建设要求B. 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 促进了新型区域合作的发展D. 开启了多边外交的尝试【答案】A【解析】进入新时期中国同美日、苏联、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均有了新发展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 A项正确意识形态差异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 B项错误新型区域合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多边外交的尝试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启的故D项错误故选A5.如表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中投票数统计表如表所示现象A. 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B. 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C. 说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D. 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答案】B【解析】根据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会议通过数逐步呈上升趋势 1970年赞成中国的票数首次超过了反对票最终于1971年完成中国的重返联合国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即“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通过票数的增多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故选B 提案投票中无法确认是哪国投票同时即使资本主义国家投票支持中国也不能体现国家矛盾 A错误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精神 C错误打破外交僵局的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D错误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 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 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 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发展过程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政策在不断调整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及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可以看出合作取代对抗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8.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方世界国家的关系C.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即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国家的交往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史实相符 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全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B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在今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该主题的提出不能说明()A.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B. 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C.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ABD三项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0.周恩来总理怀着兴奋的心情精神抖擞地登上主席台发表了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世界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本次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C. 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 鼓舞着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答案】B【解析】11.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12.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 ”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B.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C. 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D.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子这次会议指的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鲟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这些国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召开了万隆会议故C正确20世纪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时间不符 A项错误此时世界形成了美苏冷战的格局故B说法片面排除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世界大会是日内瓦会议 D项错误13.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4.新中国外交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画面下列照片按照拍摄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④③B. ①③②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图一是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是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图三是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图四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D项15.建国初期在如何对待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在华旧的外交关系问题上人民政府的基本原则是()A. 基本承认、继承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一边倒”政策【答案】B【解析】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A.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B. 参加日内瓦会议C. 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发生在1949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中日建交是1972年17.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18.(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18.(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18.(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其外交惯例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解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可得出如下结论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依据材料“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答案】由敌视到友好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解析】关于转变依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可知处于敌对状态关于表现主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以及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鼎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七专题测试一、(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的创举”是指()A. 确立现代政党制度 B. 实现民族国家独立C. 建立责任内阁制度D. 开创联邦制共和政体2.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为此,他主张()A.加强中央集权 B.取消地方自治权C.实行三权分立 D.推行两党制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4.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 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6.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7.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8.“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9.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①联邦制②分权制衡③消灭奴隶制度④民主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2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英国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
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
围绕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
下列四条是老师对他们当中所持观点与理由的梳理,正确的()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去留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D.不合法,既然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布朗首相就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11.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12.所谓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下列有关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13.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14.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6.伏尔泰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权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与哪一国家的体制最接近?()A.美国 B.英国 C. 德国 D. 法国17.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19.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
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20.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
”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①中央与各州之间②大州与小州之间③北方与南方各州之间④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21.美国联邦制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政府大权独揽B.中央和地方共同享有权力C.中央和地方各自享有一些权力D.州政府享有主要权力22.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23.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24.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有()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25.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
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
……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
”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A.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福鼎四中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七专题测试答题卡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8分)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2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材料三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6分)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2分)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4)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
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