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2017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处理
白天血压波动大、 透析后3-4小时下降的最低
透析间期进行性升高、诊pp室t课件血压高估或低估
20
Am J Kidney Dis 33:682-687,1999
MHD患者高血压特点
透析中升高血压者间期血压始终高水平, 而降低者透析后缓慢上升。
ppt课件
21
Clin J Am Soc Nephrol 6: 1684–1691, 2011
ppt课件
10
透析后患者血压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5433名MHD SBP≥180mmHg、<110mmHg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呈“U”型关系
ppt课件
11
Zager PG, et al. Kidney Int 1998;54(2):561-569
透析后患者血压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一项纳入5433名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显示: 透析后患者DBP≥90mmHg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三、 MHD高血压特点
ppt课件
18
MHD患者高血压特点----影响因素多
水钠潴留,容量负荷增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尿毒症毒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压的影响 内皮素依赖性血管扩张受损 PTH增高 透析液盐浓度 透析处方……
ppt课件
19
MHD患者高血压特点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肾内科 蔡大勇
ppt课件
1
MHD高血压发病率高 MHD高血压风险高 MHD高血压特点 MHD高血压控制靶目标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一、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分类与定义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重要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包括:①透析高血压,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升高15mmHg以上;②透析间期高血压,非透析日血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居家自测血压连续6个非透析日早晨和夜间平均BP≥135/85mmHg、动态监测血压非透析日24h平均BP≥130/80mmHg,非透析日诊室BP≥140/90mmHg)。
二、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残肾功能丧失和钠盐摄入过多等引起的水钠潴留,导致容量负荷过重。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
3.交感神经兴奋。
4.氧化应激与微炎症状态。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6.睡眠障碍。
7.药物影响:红细胞生成刺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8.血液透析对降压药物体内代谢的影响。
9.其他:三、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在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容量控制、降压药物选择应用以及透析间期的血压管理,控制透析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的工作流程见图19-1。
图19-1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工作流程(一)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类型1.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应连续3个透析日和非透析日的周期评估患者非透析日及透析日,透析前、透析过程中和透析后的血压,绘制患者血压波动曲线,明确高血压的临床类型。
2.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的病因与临床类型依据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及透析间期的血压特征分为:①高-下降-正常-高型:患者透析前高血压,透析过程中伴随超滤增加血压逐渐降低,透析结束时血压正常,透析间期(非透析日)血压逐渐升高;其主要病因是患者容量负荷增多。
②高-下降/低-低-高型:患者透析前高血压,透析过程中伴随超滤增加血压逐渐降低,并发生低血压,透析间期血压逐渐升高;其主要病因是患者容量负荷增多的基础上,透析过程中溶质清除过快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血管内液体再充盈不足,且合并心力衰竭或交感神经反应性不足,引发透析低血压。
最新血液透析病人的高血压控制
透析间期高血压预防
5、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情感交流、沟通。积极 寻求医护帮助,加强自我护理,才能更好 地控制血压。
多谢大家
肾性水钠潴留
水钠潴留---细胞外液体容量扩增,是血透患者高血压 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各种病因 肾性水钠潴留 为避免组织过度 灌注机体代偿
高血压
动脉阻力 增加
肾素依赖
血管紧张 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
肾素 高血压
醛固酮系统 活性增高
血管收缩
Diagram
高血压治疗
药物 治疗
非药物 治疗
常用的5类降血压药物
1
利尿剂 钙离子拮抗剂
2
3 4 5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利尿剂代表药-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 作用机理是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舒 张血管,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 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合于血容量高的患者 。 噻嗪类利尿剂使用最多,噻嗪类禁用于痛 风患者,长期服用也会使血糖、血脂升高。 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这类利尿剂,保钾 利尿剂(安体舒通)不宜与ACEI类合用、肾 功不全者禁用。
初始小剂量, 逐步递增剂量
平稳降压, 使用长效降压药
合理联合用降压药
没有症状也要吃药,高血压治疗应依据病人 的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的有无或轻重 吃药别忘了测血压来自改变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
控制体重 限盐
规律的有氧运动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类型
1.容量负荷增多
2.容量负荷增多+透析效率过高+心功能不全/交感神经反应不足 3.容量负荷增多+RAS/交感神经反应增强 4. RAS/交感神经反应增强 5.心功能不全+RAS/交感神经反应增强
286199 248016 20961 12864
1967 1967 22291
324811 283581 73936 12910
1807 1807 25576
379295 339227 62250 13654
1924 1924 23534
427185 385055 61790 13839
1803 957 25531
无推荐建议
缺少透析患者适宜降压靶目标的循征医学证据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血压达标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吗?
对于45岁以上患者,严格的血压控制(透析前<140/90mmHg, 透析后<130/80mmHg),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适宜血压的降压靶目标?
DOPPS 系统中注册的24,525血透患者分析结果
➢ 分泌血管活性物质
– 分泌肾素,激活RAAS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 分泌前列腺素,NO和缓激肽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
➢ 调节机体交感神经活性,影响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功能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内容
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测量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血压测量方式
疾病诊断 预后评估 疗效评估 血压变异 血压节律 操作方便 价格低廉
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
02 血液透析对血压的影响
血液透析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水分和盐分潴留
血液透析过程中,水分和盐分的 清除不完全,可能导致体内潴留 ,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引起血压 升高。
干体重调整
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病人理想的水 分状态,如果干体重设置不准确 ,可能导致水分潴留或脱水,进 而影响血压。
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06 总结与展望
对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认识与理解
1 2
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了解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机制,包括 水盐代谢失衡、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活性物质失 衡等因素。
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掌握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高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
病人应严格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 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更
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监测血压
病人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发 现血压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擅自用药
病人应避免擅自使用降压药物或偏 方,以免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
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 低血压,建议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适合的运动方式。
心脏负荷增加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水和盐分的清 除,可能导致回心血量增加,增加心 脏的前负荷,进而影响血压。
血管反应性改变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可能存在血管反应 性异常,导致血压波动较大,难以控 制。
血液透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液透析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可能发生变化,影响血 压。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处理课件
分析案例中的不足和错误,提出 改进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建议。
对未来的展望
研究方向
针对高血压处理,提出未来可能 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技术发展
展望新技术在高血压处理中的应 用和前景。
患者教育
强调患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的 意义,提出相关建议。
THANKS
谢谢
容量负荷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透析过程中,水分和盐分被大量清除,导致血管容量减少 ,进而引起血压下降。然而,一些患者由于过量摄入水分或 盐分,导致血管容量增加,引发高血压。
为预防容量负荷过重,血液透析患者应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 入量,特别是在透析间期。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并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和水肿情况,以 便及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控制体重,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
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 降低血压,增强体质。
心理干预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 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 压和心血管风险。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容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05
CHAPTER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典型案例分析
透析方案
透析频率、时间、 方式等。
治疗过程
治疗方案、药物使 用、并发症等。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情 等。
血压情况
血压水平、波动情 况等。
结局
治疗效果、患者情 况等。
处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总结
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高血压处 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
家庭自测血压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引言概述: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但是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的问题。
高血压的管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并对透析治疗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正文内容:一、合理的药物治疗1.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应当通过测量血压来评估,并尽早实施治疗。
2.药物治疗首选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RAAS)的药物,如ACE抑制剂或AngiotensinII受体阻断剂。
3.对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断剂和RAAS 阻断剂进行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4.对于难治性或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考虑使用针对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断剂或能降低心率和血压的钙通道阻断剂。
二、合理的膳食控制1.血液透析患者应当控制摄入钠盐的量,以降低血压。
建议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不超过23克。
2.饮食中应当含有足够的钾和镁,可以通过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来实现。
这些矿物质对于控制血压有益。
3.血液透析患者应当限制含有高效糖和脂肪的食物的摄入,以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情况。
三、体育锻炼和体重控制1.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血液透析患者控制体重和血压。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血液透析患者应当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和不适。
四、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1.血液透析患者常常面临着生活和治疗的压力,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非常重要。
2.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心理咨询或进行放松技巧的学习来帮助患者降低压力和改善心理状况。
五、定期检查和监测1.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2.定期测量和记录血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效果的评估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
总结: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高血压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进展摘要:血液透析主要适用于终末期肾脏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其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的物质与水分。
而高血压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若控制不好会导致患者全身动脉硬化加重,心脏动脉硬化加重,会出现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严重者还可能并发脑血栓形成。
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高血压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了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血压;应用进展前言血液透析是指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清除血液中有害的物质与水分。
其能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平衡。
高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其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高血压问题,相比其他的并发症而言,症状并不严重,但若诱发了心血管疾病,就会给患者带来较高的死亡率。
因此,高血压本身的症状虽然不严重,但是危害极大,就需要控制。
本文研究了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措施的应用进展,具体如下:1.循证饮食管理循证饮食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制定饮食计划的过程,结合患者以往饮食习惯与现在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有效饮食方案的管理正确方法。
具体方法为:(1)找出问题。
通过分析患者状况和查看患者数据来确定具体问题,根据张亚真[1]等研究表示,血液透析并发高血压对饮食造成影响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相关营养知识匮乏;厌食;血液透析过程中致使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丢失;激素水平失衡等。
(2)循证支持:结合找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患者自身情况等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还需咨询营养师对方案进行再完善,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3)饮食管理:饮食应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多吃富含钙、钾、镁的食物,少盐、少吃动物脂肪,戒烟、限酒为原则。
(4)营养管理:根据患者的体重、个人口味、相关生化检测值以及每周的卡路里和蛋白质消耗量,制定个性化饮食,通过肠内营养补充、口服营养补充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处理
评估结果分析与处理
分析内容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高血压的原因、影响因素和 可能的并发症。同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 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处理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高血压处理方案。方案应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药物治疗应遵循医 嘱,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剂量。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饮 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等措施。在治疗过程中, 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 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重要的处理措施之一,可以帮助患 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 能力和依从性。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对眼睛的影响
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病变 ,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对大脑的影响
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脑 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对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全身血管病 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等。
03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饮食控制
01
02
03
04
限制钠盐摄入
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降低 体内水潴留,从而降低血压。
控制液体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应限制液体的摄 入量,以避免水潴留和高血压
的发生。
增加膳食钾的摄入
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 蕉、土豆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
合理膳食结构
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摄入适 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
物。
运动与休息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提 高心血管功能。
保证充足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调节血压 ,减轻身心压力。
监测方式
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或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测量。在选择 血压计时,应确保其经过校准,并符合国际或国内的相关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2017精选全文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管理---基于2017年欧洲透析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陈明•我国面临持续增长的透析高血压管理挑战•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新热点–重视血压变异的控制–关注血压达标的时间•优化CCB的治疗,透析高血压患者更多获益内 容我国血液透析后备人群庞大透析患者数量快速增加中国维持性透析患者数量快速增加高血压2.5亿糖尿病1.1亿慢性肾脏病1.2亿高血压不仅是透析患者的主要原发病因之一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81.3 %的透析高血压患者透析前血压高于140/90mmHg81.3%伴高血压透析患者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人群CKD4 期及以上 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高血压显著增加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透析前患者血压和卒中的关系降压治疗可提高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生存率2015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透析患者血压管理是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将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必将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获得卫生经济学最佳化,已成为政府与广大血液净化学者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
•透析患者血压管理是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面临持续增长的透析高血压管理挑战•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新热点–重视血压变异的控制–关注血压达标的时间•优化CCB的治疗,透析高血压患者更多获益内 容降压达标是血压管理的获益根本“降压药物带来的获益主要是血压降低本身,降压外的特殊获益只占很少的比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血压达标,并维持达标”“降低血压是这些降压药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K/DOQI 2005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lysis patients–透析前血压 <140/90mmHg–透析后血压<130/80mmHg respectively (C)•K/DOQI 2006 update of hemodialysis adequacy guidelines– 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K/DOQI 200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and CKD–CKD1-4期血压目标值 <130/80mmHg (B)–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K/DOQI 2015 update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emodialysis adequacy– 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K/DOQI指南的演变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指标及其标准•患者血压和容量状态控制较好。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管理
20%,其死亡风险增加 16%l6】,提示透析前血压控制在
透析预后与工作模式研究 (DOPPS)使用透析室 水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避开 了上述 问题 ,在一定 程度上说 明了透析前 SBP目标值与死亡预后之 间的关 系 。DOPPS研 究是 也是 队列随 访研 究,作者 使用 DOPPS I、II和ⅡI共 928家透析室 24 525例患者资料 , 并假定 928家透析 室的患者特征一致,由于各透析室 的行 医习惯不一致导致各透析室患者的血压分布也不 一 致,这样 ,如果透析室血压偏高的患者所 占比例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0.009
P<0.001
P<0.001
P<0.001
发现收缩压升高至起始强化降压治疗的时间 (月)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 1986–2010年间共纳入88756例成人高血压患者,评估收缩压目标值延迟强化降压及随 访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关系
Xu W et al. BMJ 2015;350:h158 .
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异常 高达90%以上
夜昼比:夜间平均 SBP/白天平均 SBP • 杓型血压 ≤90% • 非杓型血压 >90%但≤100% • 反杓型血压 >100% • 纳入90例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在透析间期进行 44h的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的夜昼比划分为杓型血压、 非杓型血压和反杓型血压。
with greater drop
Blood Press. 2014 Feb;23(1):3-16
3
2017-4-1
透析患者血压变异的控制
• 对于MHD 患者,除了同普通人群相似的通过调整降压药 种类及服药时间控制血压变异外 ,还可能通过严格控制透 析间期 体质量增长 、改良 透析模式 及透析液处方 来改善血 压节律,降低血压变异
Lancet 2004; 363: 2049–51
4
最新国内外 指南对降压达标时间进行明确推荐: 一个月不达标应及时调整用药
达标时间
2014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 指南1
治疗中的患者需在 2-4周内复查;如果血压达标,维持当前治疗,如果血 压不达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重视血压变异的控制 – 关注血压达标的时间
• 优化CCB的治疗,透析高血压患者更多获益
诸多临床研究显示: 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受降压达标的时间影响
世界高血压联盟官方杂志 VALUE、Syst-Eur、 SCOPE等多项临床研究显 示:降压达标时间与心血管 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08 Jan;10(1 Suppl 1):13-9.
• K/DOQI 2006 update of hemodialysis adequacy guidelines – 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 K/DOQI 200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and CKD – CKD1-4期血压目标值 <130/80mmHg (B) – 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我国血液透析后备人群庞大 透析患者数量快速增加
中国维持性透析患者数量 快速增加
高血压
2.5亿
糖尿病 1.1亿
慢性肾脏病 1.2亿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95卷第34期
•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组织调查我国终 末期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病率和发病率 ,我国大陆的 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 ,有27个参加调查
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夜间血压下降每减少 5%,增加20%心血管风险。
J Hypertens.2002 Nov;20(11):2183-9..
•有Stsht研trueo究dnsiaeg采mse用rtehp相sartte同adati的ciscctt统oioc的uar计nlt预htm模ea测do型nd价fd计oea值lr算yfdo优t白iaumy于n天tedi白m和Bt天ePh夜aa血t间nn压d血ign压higt,-httim-发tiem现Be夜PB间iPs 血ain压 •对W fpi于naitdt血iheinn压rget心sg昼is血wa夜rtid管ht节hat事toa律t件thl,ehe发se最sin生ed一rcip率idd致pr高eio的nnp于gc发eipn夜现oan间ft是toCe血cVr夜tn压ue,间rvt降nhe血aen低l 压tBms显P降ios著ts低hht的aic较gn患oh少nien者sr的itsihnt患eons者et 的
• K/DOQI 2015 update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emodialysis adequacy – 没有推荐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Am J Kidney Dis. 2015;66(5):884-930.
我国指南对透析患者目标血压值的 推荐
Semin Dial. 2007 Nov-Dec;20(6):510-7.
透析患者血压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 透析处方不合理 ,未达到充分透析,影响血压的多种尿毒症毒 素未能有效清除
• 干体重设置不合理 (未能有效超滤脱水) • 降压药物治疗方案不合理 ,部分降压药物透析不能清除导致透
析后低血压,部分降压药物通过透析清除而出现透析后高血压 • 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不合理 ,透析液钠浓度高于患者血清钠水平,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3
“降低血压是这些降压药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 症的最主要 原因“
K/DOQI指南的演变
• K/DOQI 2005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lysis patients – 透析前血压 <140/90mmHg – 透析后血压<130/80mmHg respectively (C)
早期(1个月内)有效降压, 显著降低各类心脑血管事件更多
所有CV事件 所有卒中
所有死亡
心肌梗死 心衰住院
** *
*早期降压有效 :转到试验治疗后 1个月时,既往治疗过的
患者血压未升高或未治疗过的患者 SBP降幅≥10mmHg
**
**P < 0.05; *P < 0.01.
一项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 15245名高心血管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患者多有合并症)入组。随机分为 CCB组和ARB组,早期降压有效患者 9336例,非早期降压有效患者 n = 5663例。
J Hum Hypertens.2014 Nov;28(11):677-83
夜间血压增高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指南强调: 夜间血压是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非杓型血压 .
杓型血压.
正常血压.
高血压.
• 纳入1542例40岁以上参与者,进行 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平均随访 9.2年。观察血压与心血管死亡率
《JNC8指南》1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血压达标,并维持 达标”
《2013ESH 高血压指南 》2
“降压药物带来的获益主要是血压降低本身,降 压外的特殊获益只占很少的 比重”
1.JAMA.2014 Feb 5;311(5):507-20. 2.Eur Heart J.2013 Jul;34(28):2159-219. 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1;3(5):42-93.
社论:“小剂量起始,晚达标 ” 增加了阻碍血压达标的 影响因素
治疗依从性降低 治疗惰性增加 难治性高血压增多
治疗费用增高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2010;12(5):323-7
风险比 与非早期有效降压组相比事件发生率(%)
延迟有效降压( 1.4月) 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 透析患者血压管理是心血管危险因素管 理的重要环节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95卷第34期
内容
• 我国面临持续增长的透析高血压管理挑战
• 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
• 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新热点
– 重视血压变异的控制 – 关注血压达标的时间
• 优化CCB的治疗,透析高血压患者更多获益
降压达标是血压管理的获益根本
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1): 47-49.
维持性血液 /腹膜透析患者数量 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因构成(%)
高血压不仅是透析患者的主要原发病因之一 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81.3 %的透析高血压患者透析前血
压高于140/90mmHg
81.3%
• 回顾分析2010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 3 个月的MHD 患者的病பைடு நூலகம்资料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指标及其标准 • 患者血压和容量状态控制较好。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
重5%,透前血压< 140/90mmHg ,透后血压< 130/80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终末期肾病的降压治疗 • 对肾脏透析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钾和肌酐水平,降压目标 <
2
2017-4-1
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探讨
目前缺乏充分证据来定义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 : • 透析前血压<160/90mmHg 应适合大多数的血透患者 , • 透析前血压<140/90mmHg可能更适合年轻或预期存活 >3年 • 更理想的血压区间为 :
‒ 透析前SBP140-160mmHg/70-90mmHg ‒ 透析后SBP135-154mmHg/ 70-90mmHg ‒ 动态血压白天平均血压 <135/85mmHg ‒ 动态血压夜间平均血压 <120/80mmHg • 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可能应该个体化 :年龄 合并症 心脏功能
中国血液净化 .2015,14(11):698-702
伴高血压透析患者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人群
其他风险因素, 无症状器官损害或疾 病
血压(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30-139 或舒张压 85-89
1级高血压 收缩压140-159 或舒张压 90-99
2级高血压 收缩压160-179 或舒张压 100-109
140/90mmHg
2015年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 • 推荐血压控制目标:透前收缩压< 160 mmHg(含药物治疗状
态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39(7):579-616 . 3.中国 医学杂志 .2015 年第 95卷第 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