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特点学案 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特点学案 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城市化特点【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下图,结合课本37页“阅读”,小组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1.说说图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从时间和城市人口比重方面,有什么有特点?2。

想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从时间和城市人口比重方面,又有什么有特点?活动二:阅读课本37—39页,“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两段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着发展迅速。

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揣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3.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想想,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填写下表)城市化特点原因2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分别是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美国和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的代号分别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B.乙C.丙D.丁3.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读亚洲四个国家城市化趋势曲线图,回答4—7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感受城市的变化。

(以上海为例)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4、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课标解读: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一,以上海为例,结合上海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

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地理事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关键点是能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学生通过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基本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

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先讲城市化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影响。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两个方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过程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过程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城市化过程一、考点突破1.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标志及意义;2. 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类型及表现;3. 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4. 理解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城市化含义及主要标志;2. 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难点:城市化进程及阶段的判读。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1. 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以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项目原因意义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业结构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工业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二、乡村—城市转型 1. 概念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型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

2. 类型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3. 具体表现①景观:乡村景观(阡陌纵横、民居分散)→城市景观(烟囱林立、楼房密集); ②社会:文化教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变; ③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④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在由城市化定义到特征再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比城市化的不同类型,总结共同的本质成因,熟练归纳推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培养学生遵循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2·通过中国城市化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教学准备】自制PPT 由集中国及外国城市化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 展示“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图,展示1949年以前、1965年、1990年和2002年北京城市用地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学生活动](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小结]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

1·沱江城的发展图片:1980年,1995年,2005年 2·深圳发展的图片:1978年,1988年,1998年 3·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点拨]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城市化特点一、考点突破1. 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2. 了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难点: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重要提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随堂练习】1.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中小城市迅速发展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放缓C.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D.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加快答案:C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2.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 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 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C. 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发展,重视城市发展D.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超过了发达国家答案:B思路分析:“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经济独立,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较快。

例题1(无锡联考)读下面四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题目2。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理解城市化的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形成条件及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

3.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知识转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①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错误!3.意义过程意义城市创造出较多的④__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⑤________________差距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特点错误!(2)过程错误!(3)错误!错误!【探究点一】〖合作探究〗材料一:我们放眼四周,几年前还能“听取蛙声一片”的农田,现在已高楼林立,城市像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吞噬着周围的田野和村庄.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章第⼆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第⼆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习⽬标】1.识记:城市化的含义、标志;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意义、动⼒机制及特点;3.应⽤: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过程和主要特点。

【重点】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难点】城市化的动⼒机制、特点【知识梳理】⼀、城市化及其动⼒机制1.城市化(1)概念:⼜叫,是指和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数量;城市⼈⼝占总⼈⼝的⽐重;劳动⼒从第⼀产业向第⼆、三产业;城市⽤地规模。

【探究活动1】有A、B两座城市,A城市总⼈⼝为1000万,城市⼈⼝460万;B城市总⼈⼝2000万,城市⼈⼝680万,哪座城市城市化⽔平⾼呢?(3)意义:项⽬意义⼈⼝转化城市能创造出⽐较多的机会,⼤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从第⼀产业向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农村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业城市化有助于提⾼⼯业⽣产效率,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科技的进步和的推进,使现代化⼤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进⽽提⾼区域的整体发展⽔平⽂化、思想、观念城市⽂化向乡村⼴泛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产⽣活⽅式,并提⾼乡村的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2.城市化动⼒机制(1)是城市化的主要动⼒。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平就越⾼,反之就越低。

(2)城市化与三次产业农业发展农业劳动⽣产率提⾼剩余劳动⼒社会经济发展⼯业发展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发展【同步检测1】1.下图表⽰某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t1到t4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③。

(2)此过程被称为。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重的变化趋势是。

⼆、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发展过程)【探究活动2】读“城市化进程⽰意图”,讨论完成下表。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看,城市化⽔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为⼀条稍被拉平的“ ”形曲线,⼤致可划分为个阶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分析其差异、提出其瘵EL 另一方面! 环垣间题是社会注的间趣 城市环境间题尤为严重,如何针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环境间题,提出合理优 促进城市的生态化是各匡k 各地区共同勢力的方佝.总之,本节知识的容量也鮫丸, 在本节的设计中着点■整合部分需作为课前预习使用.把恋讲的主平知识让学生在谍前 :体筆握.探究点一、二 三主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敎师可以先简戛点拨,结合不、城市环境问题等知识.对于探究点四提對的几种措施,前三条是套话,可以針对,第四条则是针对特蛛城市而设置的,不可乱用此措施口 4【考点整合】械M 产生的斟 商提:牡生吐 的浅咚一型余农产姑前出现域耳的£■世q 髮腰丿,产■#芹給前-氓皱减展 &腿严业能确気加遼廉歸•第二抚低畀丸盘垃七軽岌展脂“匕盘疔人门转化'&朴宛■出人口.贋卜:址区林比対區贞灿尽冰业话苟墙化阳莽率湮厉劲穴垃養 加履尽||仏口塾b 城示人口在氐人口『的比^JJtM'JtmWRLAttj M^rli 比水平的标志:城方.人口占总人口詢出空「戦市化进程丈尢抑快JU 扯圮70年优,爲聡中同黒械市人口 &散鑑述刚誌国家『2OO&年人口超迥IW 可的大城:帀辽H 1000实堂人城市枚#迅速塔 胆,丸我*帚出现发达国戒和抵屣咁国事阳鞍市丸却显taK 世界亠八大姙巾帝!仆兀屁江三曲洲城币皆T 簣徇一如至氏』兀潮域巾管 丸艾i 建同士北韜坦輕空舞市带 j 岁国啪幫城市一晋 '咗"[跋制西部轴「h 甲r 炭达国家:醸也化水平垸咅心达7吩以上、出虎萍仗轴山代和邀帧桃現需尸充対当学世齐域吒此发雇低应歳现’红[人“向坡帀移朋疑持直J 城也入口说速堆壬.丸城廿圾懊!MJT 城曲散显劄歸 国桌 刊都「拎丁兎酬圆安贱石口:水解迴•耗五发蛊更家,4 7 仁和 M 出 ld >:J [;HM7.城帘化期起刖訐la朗fli响K*ffJ 乩浙嫖引帘祁州动訐H 有序馳威巾也r 是AJM 丄童的曲申.也臬国戳在经舒祁比信程展中宴羸合 邂用備、节劈用地皿珮护粉绘曲基冷措施利餾輕傭地顽沿碱也1 水躍嵌虹型i阈卩环我能化府第弹 腋企闪琳 卅台軼序温乱丁唸问妙【要点热点探究】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案(湘教版必修2)【编咦互动】城市化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当豊社会的热点何题,也是高君命题的賢焦点・一方臥探究点一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报告】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必考要求b 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能够解释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掌握城市化开展的主要动力b 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理解城市化的特点及地域差异b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掌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加试要求一、城市化1.概念:是指①人口和②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③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④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1)有利于⑤城市与⑥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开展的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⑦产业构造。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提高区域的⑧整体开展水平。

(5)影响乡村的⑨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⑩社会经济开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兴旺,城市化水平越⑪高;反之就越⑫低。

城市化的动力首先是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其次,城市的开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⑬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效劳业提供广阔的开展空间。

再次,城市的兴起又与⑭第三产业的开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效劳业相对兴旺。

三、城市化特点(1)特点:兴旺国家城市化已推进到⑮相对成熟的开展阶段,城市化水平⑯高,城市边缘地带开展快,出现高水平的⑰大都市连绵带,城市绿化率高。

(2)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居民外迁,表现出⑱衰落的迹象。

为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立了较多的⑲卫星城和工业区。

21快。

(1)特点:开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⑳低,推进速度○(2)开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

城市化水平比拟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22亚洲和○23非洲;24南美洲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那么比拟高,“○25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亚洲一局部国○家那么表现为“○26滞后城市化〞的状况。

高中地理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教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教案湘教版必修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思考过程一、城市化1.几个概念的区别(1)城市: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其主要标志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进程:是指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4)逆城市化:又叫郊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人口猛增,规模扩大引起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城市存在着离心倾向,促使人口、企业的逆向流动,从市中心向郊区或四周扩散。

(5)“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化,因此又被称之为“虚假城市化”,以拉美国家为典型。

(6)“滞后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

2.城市化的意义①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工业革命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很低。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加快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的集中。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学案
- 1 - / 1
课题: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2学时)
第一学时 自主课
导学卡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

2、了解城市化的意义及其动力机制。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差异。

●学习任务
【聚焦目标1】
一、城市化
1、城市化又叫 ,是指 和___________在空间上 ;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

2、标志: 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向 逐渐转移;
【聚焦目标2】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2、经济越发达, 越高。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 过剩, 大
量转移
3.在大多数城市, 主要支柱,能够 ,并为业 。

【聚焦目标3】
三、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 , 急剧增加, 不断提高。

2. , 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 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 ;要求 ,完善城镇体系, ;要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个体学习疑点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组内疑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含解析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自学导引】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①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4、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城市化水平:大多在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②城市中心区的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城市居民陆续,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的迹象。

③商业和制造业分布的变化: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向迁移④市区范围的变化:市区范围,城市边缘地带发展。

⑤城市分布的变化: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

⑥居住环境的变化: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5、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①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

②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分布在。

③“虚假城市化”:突出: 洲,表现: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

④“滞后城市化”: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如、、等国.问题:大量流人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压力,进而导致大幅度下降。

6、中国的城市化:①状况: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②意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③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切实保护,全面实施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加强建设,努力改善。

[自学答案]:1、乡村城市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3、社会经济的发展;4、75% 90% 渐趋恶化向外迁移衰落市中心区边缘区明显扩大较快连绵带5、低亚洲和非洲南美洲南美洲工业化水平落后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6、快速增长急剧增加不断提高非农产业和城镇农村、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图表解读】1.教材图2—13世界城市化的推进,据图分析:(1)从1900年到2000年,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的数目和城市化水平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什么?(3)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3)第一产业: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最新整理)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最新整理)

教学 环节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及意图
引入 新课
一. 城 市 新化
结合乡土,联系乌海市海勃湾近 年来的变化,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展示:乌海市海勃湾城区地图 (图1)和今天的乌海市海勃湾城区 地图(图2)
展示:乌海市海勃湾上世纪90年 代规划图(图3)和今天的乌海市海 勃湾土地利用现状图(图4)

时间进程两个特点。

建构知识系 统,帮助学生 形成知识网 络。

探究:结合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收 集 本 地 相 关 资 培 养 学 生 的

分析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特点和 料,进行资料整理 动手能力

不合理现象
与分析,引导学生

进一步理解城市化
过程与特点。
4 /4
通过这个探 究活动,加 强学生对发 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差异 有了更深的 理解。
4.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 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3 /4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城市

化,学习了世界城市进程的地区差异和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识和各自的生活实际, 过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读图 2.12,联系生活 各抒己见,阐述人口向 联 系 生 活 实
实际,然后归纳出城市化的作用和 城市迁移的驱动力,引 际 , 温 故 知
意义?
导学生归纳出人口由 新,加强知识
注意不可强求答案与课本相同, 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主 的前后联系,
展示:乌海市人口的变化曲线图 (资料来源于乌海市政府网)

湘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湘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2、通过对“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学习: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内容比较条理,所以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 + 分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主动去探索、研究、充分地利用团队智慧来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一般地,我们借助现有的学习材料和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和老师、同学密切合作,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通过观察、列表、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进而归纳、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特点,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学习法。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6湘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6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刻被关注着,而且是人文地理中四大板块即人口、城市、产业、环境核心知识点之一中的内容,所以,不管针对常识还是考试,学习这一节比较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二是城市化动力机制;三是城市化的特点,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共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二节,是前面《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化和延伸,也为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了知识铺垫,与第三节是一个内容的俩个方面。

从章节内容来看,这节内容与前面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中的《人口迁移》有相关性,并为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后面《区域产业活动》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前面第一章已经学了“推拉理论”影响下的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相关知识,对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也理解了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以及与城市相关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因学生思维有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生而宜。

三、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某某图示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及城市化动力机制,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2)通过比较法、阅读材料和图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剖析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快乐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快乐学案 湘教版必修2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讲学稿总第6 张姓名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二、课前预习1.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2.3.3.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3.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4.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逆城市化指7.虚假城市化指8.滞后城市化指9.引起逆城市化的原因10.引起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原因11.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三、议一议1.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的城市化过程。

分析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一般从几个方面分析。

1990年用地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浦东新区四、课堂知识巩固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别加大2、乡村——城市转型是指A、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B、城市面积扩大的过程C、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D、城市郊区面积扩大有过程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人口膨胀B、流动人口增加C、社会经济发展D、环境污染严重4、有关世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却在不断下降B、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目不断下降C、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及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城市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5、 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生活链接]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8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 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

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化1.概念:□01人口和□02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03乡村地区转变为□04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表现⎩⎨⎧□0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06第一产业向□07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08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意义(1)缩小□09城乡发展差距。

(2)改善□10地区产业结构。

(3)提高□11工业生产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12信息交流中心。

(5)提高乡村□13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0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02高,反之越□03低。

2.城市发展与□04工业化进程关系尤为密切。

在大多数城市,□05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3.城市的兴起又与□06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

三、城市化特点[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提示] 不是。

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 A解析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故①④正确,②错误;就业机会少应属于推力因素,③错误。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答案 D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为主要衡量指标。

探究点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平面示意图(如下图)。

(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图中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哪些表现?(2)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城市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有何变化?(3)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发展水平”。

你认为有道理吗?[答案] (1)郊区城市化(或城市区域扩大)。

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有商场和公园绿地,建设有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有道理。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由此可见,该说法是正确的。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

1.内涵2.标志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

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下图所示:下图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工业、农业、服务业B.服务业、工业、农业C.农业、服务业、工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B.多数城市的服务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C.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D.科技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解析] 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然后下降,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持续上升。

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b是农业,c是服务业,则a是工业。

第(2)题,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多数城市的工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答案] (1)A (2)C[方法指导] 辩证地看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但是也有不少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墨西哥。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

探究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A城市属于________,B城市属于________,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简述A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3)B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B(2)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衰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B.城市郊区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2)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是(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B.交通便捷C.农村劳动力丰富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解析] 第(1)题,⑤→⑥阶段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在较高(90%左右)的情况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

第(2)题,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

[答案] (1)C (2)C[方法指导]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析图悟道』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阅读图名——明确主题(1)读坐标轴:这是一幅坐标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

(2)读图例:图中有三种折线,“黑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全世界,“白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发达国家,“三角”的折线表示发展中国家。

(二)提取信息——图中寻秘(1)三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

(2)但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展速度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

(三)应用原理——分析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同,原因是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水平不同。

(四)典例剖析——学以致用1.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分别是多少?提示:75%左右,40%左右。

2.1975~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提示:发展中国家。

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

3.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哪些城市问题?提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治安混乱等。

『活动提示』[教材第39页活动·思考]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运动。

2.不合理。

原因: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畸形发展。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压力,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②工业和城市的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

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如果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第40页活动·探究]1.见下表: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虽然采取了许多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探究点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读1990~201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年20.40% 17.84%2000年27.67% 27.81%2010年44.06% 43.01%1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答案 D解析读表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2000~2010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答案 B解析城市就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