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习题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1练习:专题2 商鞅变法 2.2秦国的崛起 含答案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1练习:专题2 商鞅变法 2.2秦国的崛起 含答案

二秦国的崛起一、选择题1。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由于()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照军功授爵赐田解析:商鞅在秦国变法,遭到宗室贵戚的怨恨,那是因为变法中的一些措施触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其中最撼动他们地位的举措是以“军功爵制”代替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他们在政治上的特权。

答案:D2.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

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

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中“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答案:A3。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百姓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努力耕织②从事商业③争立军功④学习四书五经A.①②B。

③④C.①③D。

②④答案:C4。

商鞅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县制B。

什伍、连坐制度C.奖励军功D.塞私门之请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连坐制度带来的结果,而连坐制度是商鞅变法中严刑峻法的一个表现。

答案:B5.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

秦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决定性历史作用”,即根本作用,应从社会制度的转型及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思考。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6。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上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局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D。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答案】C [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已设县。

]2.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答案】D3.(2018·某某定远重点中学月考)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D [“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井田制已经瓦解,即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答案】(1)法家思想。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选D。

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

据题干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项。

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变法内容。

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

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所以A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项错误。

C项据材料可直接排除。

所有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出现的,D项错误。

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D.重农抑商解析:选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本题选A项。

5.“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商鞅变法中,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解析:选B。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6: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6: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3.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4.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⑤ D.②③④⑤5.秦朝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6.《史记·李斯列传》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

”商鞅的变法法令中,直接促使“民”“殷实”的措施包括()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建立县制④轻罪重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7.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1)从图一和图二的铁器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以下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 , 秦孝公与商鞅促膝谈心, 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

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 最适合的选择应是()A.强者的共识B.弱者与强者的联合C.同归殊途D.任人唯贤分析商鞅有激烈的立功立业的从政梦想, 堪称“强者” ; 秦孝公盼望改变秦国的落伍场面, 实现富国强兵 , 也堪称“强者”。

所以,A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此题易错选 C 项和 D 项。

秦孝公和商鞅的“途”是相同的, 都是要经过变法的形式实现国家的兴盛;D 项仅从秦孝公方面考虑, 忽视了商鞅。

答案 A2 公元前 343 年, 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 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 反而购置了大批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假如由于当时的秦国()A. 胸怀衡不一致, 市场经营杂乱B. 重农抑商 , 奖赏耕织C.严禁从事商业, 商人阶层消逝D.社会动乱 , 没法经商分析公元前343 年秦国正处在商鞅变法期间,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 许多工商业者即便经商致富, 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兴盛”, 商鞅变法中 , 为实现富国而采纳的主要措施是()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取销井田制D.奖赏军功分析“富国”, 主假如靠发展生产增添政府收入。

商鞅重农抑商, 奖赏耕织 , 调换了广大农民生产的踊跃性 , 使秦国的收入大批增添。

答案 B4 察看右图 , 从秦代威严雄伟的兵马俑方阵中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盛战斗力。

秦国军人勇敢作战 , 最可能是为了()A. 结束盘据混战, 实现国家一致B. 博得战争 , 防止被别国吞并C.早日结束战争, 博得时代和平D.赢取军功 , 获取爵位和田宅分析商鞅推行二十等爵制, 奖赏军功。

对一般士兵来说, 爵位和田宅是最现实的东西, 也是激励他们勇敢作战的动力。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措施,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是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观条件。

2.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对应学生用书P15清单一变法的主观条件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出生于卫国,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深化认知]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

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清单二经济措施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

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深化认知]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清单三军事、政治及其它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深化认知]商鞅“燔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符合法家思想的主张,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具有维护秦国统治的作用。

但它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对应学生用书P15探究点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指导思想的理解能力,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法家学说为其指导思想。

答案: D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所以不能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答案: A3.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主要措施。

答案:D 4.《史记·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C.统一度量衡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耕织……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可见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答案:B 5.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B.土地数量的减少A.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答案:C 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B.③④A.①②C.①④D.②③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题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题 新人教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

一、选择题1.《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加剧了土地兼并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除井田”可知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民得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

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4.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C 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练习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

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答案】(1)内容: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 )A.完成统一目标B.增强军事实力C.鼓励商业活动D.发展农业生产解析据材料可知,商鞅为解决秦地“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问题而“诱三晋之人”,使其“务本于内”,即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D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集小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等,表明商鞅变法推行了“废分封,行县制”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表明“废井田”措施的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意指统一度量衡。

而“奖励耕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3.商鞅变法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第 2 页第 3 页7.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解析评价改革变法运动成败的根本原因,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答案 C8.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是A.发展经济B.缓和社会矛盾C.富国强兵D.改变社会性质解析考查学生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但纵观改革全过程,侧重点是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C9.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增强操练1.卫鞅立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A.秦国B.魏国C.齐国D.卫国分析:商鞅原名卫鞅,他出道以后到达魏国,准备展现才干,可是当时的魏王听信谗言,仇视排斥他。

他听闻秦孝公纳士,于是他远走秦国。

答案: B2.公元前 343 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置了大批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假如因为当时的秦国()A.胸怀衡不一致,市场经营杂乱B.重农抑商,奖赏耕织C.严禁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逝D.社会动乱,没法经商分析:公元前 343 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很多工商业者即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3.韩非以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现在争于气力”。

其主张表现了() A.进步史观B.天数史观C.循环史观D.英豪史观分析:资猜中韩非关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论,资猜中看法的大概意思是:上古中人口稀罕,条件简陋,能够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所以就不能够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

每一时代的世情局势都不同样,全部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局势为出发点。

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类看法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反响,所以选择进步史观。

B 项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与资料不符; C 项重申循环,而资料重申发展进步; D 项资猜中没有出现英豪。

答案: A4.商鞅变法法律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胸怀衡器,国人一定严格履行。

这一规定()①阻挡了经济发展的进度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活动③有益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分析:胸怀衡的一致,有益于经济沟通活动的进行,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举措答案: D5.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 即分家、诸子分财 ) 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增添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益于小农经济形成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益于增强君主专制分析:尊敬资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独一秘笈。

高二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题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为平民提高地位提供了条件。

因此①③正确,而从事商业或读书正是商鞅变法所摒弃的。

因此②④错误,故选C。

【考点】商鞅变法点评: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免除徭役本身就是政治地位高的一个表现,否则就会成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就无政治地位的提高;2.《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A项最佳。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承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奖励耕织等措施得到了BCD项的拥护而不是反对。

【考点】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

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3.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答案】C【解析】有信息是“经济”、“最深远”。

A项虽然是经济措施,但不符合“最深远”的题意,A项排除;奖励军功有利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等作用,B项排除;C项是经济措施,而且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故C项正确;D项是政治措施,未能产生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习题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解析】主要出发点即主要目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A
2.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解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

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答案】 A
3.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A项与变法内容不符,可排除。

B、C、D三项均为变法的内容,注意选出与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答案】 D
4.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走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解析】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A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

上述现象说明 (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题干的前半部分说明商鞅变法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秦法不败”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变法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结果及自食其果。

【答案】 C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
A.军功爵制 B.什伍组织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解析】因为废井田,直接废除了奴隶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

【答案】 C
7.有关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②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③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国君直接任免地方官,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B
8.“(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史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实行连坐法指“道不拾遗,山无盗贼”;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指“家给人足”;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指“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

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解析】第(1)问材料一的古文比较浅显,较易归纳出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

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比较安全,暂时没有大国将它列为敌手。

第(2)问难度不大,理解奖励军功。

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表现在,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新兴军功地主崛起。

第(3)问材料二奖励军功的措施起到“强兵”的效果,养成了秦军好战斗勇的性格。

秦统一后依然大动干戈,实行暴政,导致秦王朝的速亡。

【答案】
(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

(2)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

(3)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战斗勇的特性。

实行暴政,二世而亡。

(答具体内容也可)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逐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2)秦国为此建立了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什么制度流传后世?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答案】
(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二十等爵制。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4)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