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教案
从生活中找米(七年级苏教版作文教案)
板
书
设
计
作文得有“米”(写作材料)
“米”来自生活
从生活中找“米”
必须做到“四多”
(多留心、多观察、
多思考、多积累)
作
业
与
评
价
完成作文
教
、
学
反
思
平时的作文教学给学生自己交流探讨的机会比较少,让学生之间碰撞的机会少,今天这节课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确实应该交给学生。
学
习
重
点
如何去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学
习
难
点
怎样把搜集好的材料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学
习
材
料
课本、投影、学有感
教师、学生行为
教材目标
教学
过程
合作
探究
一、小结第三单元内容,导入作文课题。本单元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说是很平常的,即平中
有奇,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辉,可以说,这些作品无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
2、“米”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
3、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必须做到“四多”,即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六、就上面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来说,写作材料怎样去获得。
1、自己校内外生活
2、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3、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七、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联系实际,口头作文。
话题:从“家中”“校中”找“米”自己命题,进行口头作文。
举例:在家中:洗衣、洗碗、帮父母做其它家务
在校中:学习、生活、和老师同学相处
八、写作
七年级语文《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范文【教学活动目的:】一、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喜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究。
三、鼓舞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活动过程:】㈠、收集与探究1、收集社会、日常生活中健康、清新的新词汇,感受语言表现力;2、收集歇后语、名言警句,体会其蕴涵的道理;3、收集广告词、公共场所标语,探究其语言表达技巧;4、收集店铺名,探究其折射的文化心理。
㈡、交流与点评㈢、学习与运用1、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拟一条标语。
2、为自己教室或书房学习环境拟一条标语或对联3、为学校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投影片导入,学生齐声朗诵:《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也得引进时的活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眼光投向社会,收集宣传标语、广告词、店铺名,探究其语言特点与文化心理。
一起采撷生活,表现生活。
二、请大伙儿把自己收集的宣传标语交流一下。
生:龙舟龙灯龙风筝,龙城龙园龙文化。
漫步远古时光,聆听现代经典。
——常州旅游节宣传标语生:芳草萋萋,踏之何忍?生:书香世界展示人类文明,知识天地荟萃人类文化。
生:清洗有洁美,生活更与美。
生:新世纪穿什么?东盛绒布。
……(全班每人三条)师:这些标语简明、清新、幽默、得体,形式多样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给人以教育、三、小组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对本组的广告词进行点评。
(从语言特点、修辞等方面。
略)师:这些广告词精练、生动、通俗、实用,巧用修辞,便于记忆,易于流传,有利于产品打开销路、四、学生自由点评店铺名,揣摩其心理文化。
生:口福鸡、德泰恒,表示店主追求吉祥、发达。
生:小吴理发、小泉剪刀,特别朴实、实惠。
生:写意空间、猫空、左岸吧、(咖啡店名)有些别致、新奇、生:万山红、清华园、苏果超市,比较大众化。
初一优秀记叙文-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教案
初一优秀记叙文: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教案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奇事。
文章生动好玩吸引别人,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艳羡。
他们的作文胜利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擅长观看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今日我们一起讨论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课件展现)从生活中找“米”――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什么是选材: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觉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管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全部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细心选择、细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依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的效果。
二、校园生活花絮教师活动:叙述:作文的素材应来自于生活,要学会从生活中去查找,对同学们来说,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
大家来到中学已经半年了,亲身经受、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应当不少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半年来的校园生活。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校园生活[教师]同学们都留意到了校园内发生的一些像军训、运动会、圣诞节这样的集体活动,说得很好。
教师用相机也抓拍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花絮,大家一起来观赏一下吧。
[课件播放校园生活照片:校园里:如为一位患癌症的职工捐款、中午食堂、游泳馆、艺术宫,班级生活:如值日、教师进班、为班级班费收集瓶子等][教师] 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多彩的,好玩的同学、尽职的教师、生动的课堂、把戏繁多的选修课、喧闹的文体活动、美味的食堂,有这么多丰富的素材,你还怕写不出好作文吗?三、精彩佳作展现上周我们的作文是:“校园生活”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有不少同学写得特别好。
下面给大家展现一下几位同学的作文及片断,看看他们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我请把它朗读一遍,然后谈谈他们自己选材的心得。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doc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王志春(邮编:225700)[教学目标]知识和官官力: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学会根据中心来选材,会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人、事、景、物。
过程和方法: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启发思考,生成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活,表达真我。
[教学重点]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难点]学习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留意、回顾、搜集生活中美的人、事、景、物。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
同学们,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上作文课,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到写某件事某个人,也是寥寥几笔,无话可说, 这如何是好呢?”(师生谈话,交流感受)师总结:是啊,有些同学看到作文题,脑中就会一片空白。
有时好不容易凑足三四百字,但不是离题万里,就是杂乱无章。
更有甚者,一节作文课下来, 作文本上只有空荡荡的几行字,真是可怜之至!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之所以怕写作文,就是因为缺乏写作材料。
这写作中的“米”从哪儿来?完全来源于生活。
(板书课题)二、畅所欲言,发现美。
师:同学们,回想升入初中第一次军训情景,还记得你当时的心情与表现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同学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现在回想起来,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
同学们也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话可以讲。
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真真切切地观察生活,笔下才有话可写。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O以“美的瞬间”这一文题为例,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
教师点拨:此文题的题眼是“美”、“瞬间” 0 “美”可以是语言、行为、心灵美,也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师生讨论阅读课本写作知识《从生活中找“米”》,讨论下列问题:1、同学们刚才列举了许许多多美的人、事、物。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
从生活中找米
——学会选材
(作文指导课教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选材有意义,写出真情实感。
2.详略得当,突出细节。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描写突出细节。
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具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二、校园生活花絮
教师活动:
作文的素材应来自于生活,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对同学们来说,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大家来到中学已经2个月了,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应该不少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2个月以来的校园生活。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校园生活
活动一:交流开学以来,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1-2件)。
亲体验——抒真情
深思考——巧立意
勤积累——精选材
活动二:(畅所欲言)
第二课时: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并打腹稿、列提纲。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
二、学生草稿完成的,互相交换修改,未完成的继续完成。
三、完成作文,在文章最后概括文章中心,文章中圈划出优美语句和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
(课件展示)从生活中找“米”――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
什么是选材:
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作文训练从生活中找“米”教学设计1苏教版好教案
三从生活中找“米”胡友彬【教课目的】.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写作资料。
.学习依据中心来选材。
.养成多留意、多察看、多思虑、多累积的写作习惯。
【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流程】一、上作评论二、写作指导(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问题导入:有一位同学在日志中写道:“每次上作文课,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
写作文对我而言几乎是一种摧残,每次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苦思冥想苦思冥想。
这如何是好呢?”师生讲话,沟通感觉:其实,写作文其实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么难。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次习作要指引学生把发现的眼光从头投向生活,到生活中找“米”,做到“四多”:多留意、多察看、多思虑、多累积,“炊”自然就简单做了。
自然,写作文还得注意依据中心来选材,切忌随意抓一个资料就写,也切忌不对原资料做何加工,通盘照搬。
(二)各抒己见,发现“美”“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以“美的瞬时”这一文题为例,请用一两句话谈谈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
教师点拨:此文题的题眼是“美”、“瞬时”。
“美”能够是语言、行为、心灵美,也能够是自然的、社会的美。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点拨)师生议论(联合课本第页写作知识《从生活中找“米”》,议论以下问题):.同学们方才列举了许很多多美的人、事、物。
请同学们谈谈这些资料分别来自于生活的哪些侧面?(明确: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同学们列举的美的人和事,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小到生活点滴,你们是如何收集到这些资料的?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明确:要做居心人,多留意,多察看,多思虑,多累积。
).同学们,方才列举的美的人和事中,哪些资料最能紧跟时代步伐?哪些材料又见常人之未见?哪些资料表现的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而发常人之未发?(明确:选材要真、新。
)(三)指引写作,抒写美.揭露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眼睛”。
只需你开的眼睛,你就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在那灵的一瞬。
人的一个表情、一个,自然界的一声、一片云彩,有拥有令人心、人回味的美。
作文《从生活中找“米”》教案2
从生活中找“米”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生活2、什么是作文的选材3、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及方法;4、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课前准备:搜集素材,精选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做文字的润色和修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诗:《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也得引进时的活水。
一、导入: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平时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这时候也开始犯难了。
有一幅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有趣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课件展示)从生活中找“米”――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什么是选材:???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何从生活中找到“米”呢?首先是直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要求我们尽量地扩大视野,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去了解人,了解事;观察景,观察物;洞悉事物的各个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及范文:美的瞬间(3篇)
No.3No.3佳作欣赏美的瞬间星期天晚上的建湖,是那么的繁华,车水马龙,似乎正在演绎着一首美妙的曲子,突然——在街道的拐弯处,两辆车子以惊人的速度穿过茫茫人群,相对驶去,只听得“嘭”的一声,两车相撞了,糟了!这可撞得不轻啊!脑子里满是那两个年轻人相互辱骂,甚至打斗情景。
我飞奔过去,想看个究竟,却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急着上医院。
对了,你没事吧?把你衣服弄脏了,真不好意思!”“不,没关系,幸好我的衣服没口福,要不然你那美味的鸡汤就没了。
”旁边的人也被这位年轻人的话逗乐了。
一件事就这样了结了,但它给人们的思索又是如何深远呢?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互谦互让。
我常想: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又会怎么做呢?人生就是这样,让一步天高云淡,退一步海阔山空。
后记: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朋友,你说对吗?点评:文章捕捉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瞬间:撞车后的互相致歉,凸现了相互谦让的人性美。
语言描写幽默风趣。
美的瞬间“轰隆隆——”打雷了。
“哗啦啦——”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天空已阴霾密布,正如我的心情。
刚刚,我和妈妈吵了一架。
因为妈妈帮我收拾房间时,看了我的日记本!那时我刚巧进来,看到这一幕,我的头“嗡”的一下炸开了:妈妈偷看我的日记!那收藏着我所有秘密的日记本!我冲上去,一把夺过日记本,对着妈妈吼道:“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我唯一的心灵深处的秘密你也不放过吗?你知不知道你只通过偷看日记来了解一个人是很让人反感的!我恨死你了!”说罢,我跑出了家。
天公不作美,指挥雨来欺负我,我忙躲到屋檐下。
雨越下越大,路上匆匆而过几个人,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这时,远处走来一对母女,女孩一只手吃力地扶着母亲,一只手拿着伞,把大部分伞挡在了母亲的头上。
那个母亲吃力的说:“别往我这,挡挡你自己吧。
”“妈,看您说到哪儿去了。
我年轻,身体好,淋点雨算啥?”那母亲心疼的望着女儿:“什么不要紧,你一个姑娘家,哪有我硬朗!”女儿不说话了,伞却更严实的挡住了母亲。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
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创意素材。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创意素材。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创意素材。
第二章:米的故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培养学生对粮食的珍惜和感恩之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米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通过故事或视频,讲述米的珍贵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故事或视频,讲解米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对米的了解和感受。
第三章:米的创意运用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米进行创意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米在不同领域的创意运用。
展示米的创意作品,如米雕、米画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米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分组进行米创意活动的实践,如米雕、米画等。
第四章:米的美食制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米食的兴趣和制作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米食文化。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地方的米食文化和制作方法。
展示米食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米食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学生分组进行米食的制作实践,如做米饭、米粉等。
第五章:米的环保思考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米的浪费和环保问题。
培养学生节约粮食和环保意识。
5.2 教学内容讨论米的浪费和环保问题。
提出节约粮食和环保的建议。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米的浪费和环保问题。
学生提出节约粮食和环保的建议,共同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第六章:米的艺术创作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米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用米创作出独特的艺术品。
6.2 教学内容介绍米作为艺术创作材料的特性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作文教学从生活中找米
作文教学因真实而精彩——《从生活中找“米”》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曹美莉评析:张永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课堂实录】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把写作比作做饭,做饭需要米,那么,写作也先得有“米”。
你们认为写作中的“米”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举例子说说看。
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
生:关于亲情的一些事,如:我每天上学时妈妈的叮咛。
生:我做错了一件事,父母或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诲。
生:暑假里去一个地方游玩,看到的风景可以成为写作中的“米”。
生: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
生:动物也可以是写作中的“米”。
师:你写过哪些动物呢?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有一次,我看到我家的老猫把一条鱼留给它的孩子吃,我很感动,就把这一幕写下来了。
生:一个眼神也可以成为写作中的“米”。
师:你有亲身体会吗?生:刚上学时,我不敢举手,一次,我无意中抬头看了一下老师,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望着老师的目光勇敢地举起了手。
师:“米”可以是生活中的细节。
生:“米”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的言行举止都可以写到作文里。
生:“米”还可以是我们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书,或者是我们听到的一些新闻。
生:我觉得“米”还可以是我们的内心感受或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感悟。
例如:我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有时侯,我感到很烦恼,我就把自己的心里感受和自己的思索写在日记本上。
师:从大家举的例子来看,我们同学对加引号的“米”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米”就是指写作材料,概括说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或者说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
点评:对于什么是写作材料,学生是熟悉的,但体验未必深刻,他们往往难以与自己的写作实际联系起来。
教师在这里试图通过让学生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强化这种意识——生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师:“米”来自生活,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呢?下面请大家来看看班上一些同学写的日记,并思考:这几位小作者找了哪些“米”?他们又是怎样发现这些“米”的?(学生看教师从学生日记摘录来的文字)师:下面请几位小作者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米”的?触动你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又是什么?生:校园的风景真的太美了,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不由自主地把它写了下来。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
从生活中找“米”1.了解生活是写作的材料源泉,掌握选材的原则、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学习习惯,为作文写作积累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挖掘美,并学习善于表现美。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从生活中选材。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搜集素材,用相机抓拍生活中的美好画面。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1.教师讲述女人生孩子和秀才咬笔杆无法成文的故事。
2.师生谈话,交流写作感受。
二、自读短文,习得方法1.引导讨论:面对秀才的材思匮乏,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帮他?2.阅读短文《从生活中找“米”》。
3.总结: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就必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4.师生畅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总结:⑴对人、事、景物进行留心观察并认真思考。
⑵重大事件、非凡人物、独特景观要仔细观察,不引人注目的、平凡的人、事、景物,更应观察。
⑶观察的过程必须敏锐、持久、细致,善于发现和识别对象的细节和特征。
⑷要深入思考观察到的现象,要领会对象外在与内在的特征,探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推进自己的认识。
⑸坚持写观察日记,制作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材料的“小仓库”。
三、畅所欲言,发现“美”1.“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
3.讨论: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美的人、事、物中,那些材料紧跟时代步伐?哪些材料又见常人之未见?哪些材料体现的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而发常人之未发?(明确: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同样,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入文,尚需精心挑选,只有选择真实的、新颖的、紧扣主题的材料,精心构思,才能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四、引导写作,抒写美1.揭示文题: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灵动的瞬间。
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
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踪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
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教室环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具体数学元素。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时间管理等。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分享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寻找生活中的数学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
分享并讨论各自找到的数学问题。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饮食、运动等。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与该主题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找到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讨论。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寻找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数学问题的解决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通过实例展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估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应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实例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思考并分享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作文训练《从生活中找“米”》教案及“发现”话题范文多篇
七年级作文评讲(三)训练点:审清题意,把握题眼评讲目标:评点本次习作得与失,通过实例讲评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指导学生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评讲重点:是否审清题意,把握题眼。
评讲构想:在评讲中展示优秀习作和不理想的习作,通过比较、讨论,评点习作的优缺点,寻找自己习作的不足,指导学生修改、交流习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
评讲时数:一节课评讲过程:一、回顾本次习作要求导入本次习作的题目是“优美的景色,悦耳的音乐,优美的柔情,纯洁的友谊,远大的目标,奋斗的苦乐,痛苦的挫折……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商讨这次习作的得失。
二、总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很好。
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拟题精炼。
如:金飚《我发现了生活中的乐趣》、徐静《生活的颜色》、刘锴《夕阳无限好》、时禺《生活乃多味瓶》、王涛《融于自然的感觉》、周蘅《我发现奶奶变了》、李乃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杨炅宇《爱,原来如此美丽》、王欢欢《我发现友谊无比珍贵》、梁锦雯《我发现我长大了》、陈遥《社会第一课》等;②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如:时禺《生活乃多味瓶》“我的心里犹如万条麻丝拧成一团团……”、“如同一股暖流从姐姐的口中迸发出来,贯穿我的四肢百脉,我顿时精神振奋,充满活力……”。
③运用细腻的描写如:王琦“灯光闪烁,形态各异的假山,清澈的湖水,情调丰富的建筑,衬托出外滩格外美丽。
”王涛“卧在树谧草青的小亭中的长凳上,沉醉于青山绿水的环臂中,我有一种莫名的强烈愿望,那就是融化在这里,成为这一圣卷的一部分。
”④文末能有所感悟,揭示中心。
如:王涛“用一棵赤诚的心依靠自然界,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存在是如此美丽,我们心中有一种与自然似曾相识的情缘。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
作文教学课:《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人大附中陶云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生活2、什么是作文的选材3、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及方法;4、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课前准备:搜集素材,用相机抓拍一些校园生活的花絮;精选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做文字的润色和修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平时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这时候也开始犯难了。
有一幅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有趣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课件展示)从生活中找“米”----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什么是选材: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二、校园生活花絮[老师]作文的素材应来自于生活,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对同学们来说,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
大家来到中学已经半年了,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应该不少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半年来的校园生活。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校园生活][老师]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校园内发生的一些像军训、运动会、圣诞节这样的集体活动,说得很好。
老师用相机也抓拍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花絮,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从生活中找“米”教学案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学校:卢氏县实验中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师:张雷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6日课题:《从生活中找“米”》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类型:作文指导《从生活中找“米”》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从生活中找“米”----作文选材。
2.学习根据中心来选材。
3.养成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如何根据中心来选材;怎样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例谈式教学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写作指导揭示课题(出示幻灯片1)(一)为什么找“米”(设置情境,导入习作)(幻灯片2)问题导入: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每次上作文课,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
写作文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每次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这如何是好呢?”师生谈话,交流感受: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么难。
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人室。
很多作文质量差的原因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得有“米”,“米”就是写作材料,因此,作为刚步入中学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书(七上P119面写作)短文。
2、思考:米从哪里来?如何从生活中找“米”?(二)“米”从哪里来?如何从生活中找“米”?小组讨论交流(出示幻灯片3)点拨:①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有心人(板书)(幻灯片4)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细心搜集就会得到很多作文素材的。
友情建议:每天晚上看新闻能收集一个新闻材料!(幻灯片5)亲身经历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社会生活(板书)例文《有啥别有病》②多思考多积累(板书)(幻灯片6-7)阅读是我们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
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特点,知道“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米”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米;1.4.2 介绍米的种类和作用;1.4.3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与米相关的经验;1.4.4 小组讨论米的营养价值和合理食用方法。
第二章:寻找生活中的“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米”的物品和场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含有“米”的物品;2.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2.4.3 讨论“米”在这些物品和场景中的作用;2.4.4 总结“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探索“米”的来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来源,认识水稻的生长过程。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稻的种植、生长和收割过程。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展示水稻的生长过程图片;3.4.2 播放水稻种植和收割的视频;3.4.3 让学生小组讨论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特点;3.4.4 总结水稻生长过程对“米”的重要性。
第四章:体验“米”的制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手制作米饭,感受“米”的变化过程。
4.2 教学内容:学习煮米饭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煮米饭的方法和技巧;4.4.2 学生分组进行煮米饭的实践操作;4.4.3 观察和记录米饭的变化过程;4.4.4 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第五章:创意“米”作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挥创意,利用“米”制作有趣的作品。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结合学生刚刚开始初中学习的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场景和人物举止神态,认真思考事情的内在联系和意义,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
3.通过“激趣――悟情――明理――导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充分准备、自由言说的基础上悟情明理、创新表达、抒写真情。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导写过程】
一、活动准备
第一步:教学之前,师生共同商议,开展从生活中收集民歌、民谣、民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步:问一问、查一查。
1.探家
①家里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②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
④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
⑤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
2.省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中的两盏灯
寒风再次袭来,我不由地卷紧了衣服,把整个脸几乎都埋进了暖暖的围巾里。每次和同学分手后,独自一个人走在这清冷的道路上,总是不由地害怕。
拐了弯。啊,就要到家了!远远地我看到了那片熟悉的橘红的灯光。无端的,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心也平静了许多。那不是冰冷的路灯,而是每天晚上都会在我家亮着的两盏灯。
一盏是大门外,走廊上的灯。它告诉我:在没有路灯的黑暗中,应该往哪儿走。迷茫中它为我指明方向,它使我不用在黑暗中一边摸索着门锁,一边找着繁多的钥匙。
另一盏是客厅的温馨小灯,它让我走上楼梯后,一打开房门便感受到一身的家的温暖。它温柔的照着放在茶几上,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和一盘小点心。
漆黑的路上,那片灯光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与勇气,无论多么晚,无论刮风下雨,那片灯始终如一的亮着。只要灯亮着我便不再惧怕什么。我知道,即使别家的灯都熄灭了,属于我的那两盏灯依然会亮着。因为这是妈妈为我打开的灯。每次我回到家中,妈妈还在店里忙碌,爸爸还在工作。妈妈担心我在漆黑的路上摔倒,担心我在黑暗中摸索不出钥匙,担心我在一天的学习后,在空荡荡的家中找不到一丝家的温暖。于是那一片灯光就被打开。
其次除了注意“所作”、“所遇”、“所见”的直接生活经验之外,我们还应重视“所闻”的间接生活经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世上的事有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每一件事都得亲身经历,这就必须重视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获取间接生活经验。读书时,其中精彩的片断,有意义的故事,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堪称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熟语以及好的成语都可以摘录下来,既可反复琢磨、体味,又可供写作之需。平时多阅读一些名著,写一些读书札记,可以对书中的人、事、物进行点评,写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或心得,持之以恒,收获会更大,同样可以从名著、报刊找到“米”。我们平常训练的续写、仿写、扩写、看图作文等,其实就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合乎情理的虚构和加工,如《项链》续写、《孔乙己》续写、《我与项羽的对话》等等,如果写得生动、逼真、感人,同样也是好文章。
【教后反思】
(三)名人从生活中找“米”事例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盛名,他二十多岁开始写小说,他的导师福楼拜看了他的习作,劝他全部付之一炬,然后从最基本的观察社会入手,“培养使用眼睛的习惯”,去“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谈起过的形象和式样”,“用画家的手腕”刻画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莫泊桑的文学道路就从观察生活上真正开始了。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之中,生活在密切的人际关系之中,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邻里情,都有可写的材料,关键在于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
二、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先得有“米”。“米”,就是写作材料。
(二)如何选材
“米”从哪里来?第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第二,他人或前人提供的材料;第三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和想像。资料是间接的生活,想像也源于生活。因此,“米”来自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米仓”。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如直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要求我们尽量地扩大视野,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去了解人,了解事;观察景,观察物;洞悉事物的各个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注重调查、观察、研究,抓住细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地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等记录下来,既可以鞭策自己进步,又可以记载生活中的一些事以备忘。有的作家,一朵小花、小片绿叶、一根小草、一颗小石子,都能写出轰轰烈烈的大文章来,就在于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刻的领悟。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文章生动有趣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他们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沿路望去,远远的那家中的两盏灯。它诠释了什么是温暖;它证明了什么是母亲的心;它更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家的温馨。当你劳累时,打开家门,一头倒在床上,踏踏实实的睡上一觉。当你委屈时,躲在房间里,抱着枕头好好地哭一通;当你在外面受气时,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娃娃慢慢的哭诉一次。你不再感到劳累,不再感到心痛,不再感到烦恼。家的温馨,家的大度,家的无拘无束,使你放开了自我,放飞了一切烦恼。家——一个最好的避风港。
初阳之美夏季的清晨格外清新,天刚露了点鱼肚白,我便出门走到了村里的大路上。走着走着。扑鼻的花香萦绕在身旁,鸟儿们欢唱着,尤其是布谷鸟,它可是个大嗓门,叫得可响了,吸一口气,我只感到吸进去的全是芳香。不知不觉,我已走上了公铁立交大桥,望望东边,天空与山顶的交接处是一条淡淡的红光,像条玉带,镶在天边。接着,红光逐渐变深,并慢慢的向周围扩散。不一会儿,天空便一色纯白,所有的灰暗都被那道红光驱走了,天边的颜色变了,变得闪起金光,金光四周的云霞则是一片粉红,就在这一瞬,天边突然光芒四射,我看到了太阳的脸。他在笑,笑着跳出山顶,大地被照亮了,我也被照亮了,我不仅暗叹,好美的初阳。我在这一瞬,看到了太阳最美的一面。我用我的大脑拍下了这美丽的瞬间。
纯真之美——笑,人人都会,可最美的笑,你见过吗?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5.12大地震救灾献爱心期间,一个穿得破烂不堪的小女孩走到募捐箱旁,搜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投进了箱中。从电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女孩的钱全是毛票,有一角,两角的还有一两张五角的。当她转身要走的那一刻,她向周围的人笑了,这是一个纯真善良的笑,这是一个没被污染,美丽的笑,她的心不穷,她的心里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满满的爱心。我赶快又拍下这个美丽的瞬间,生怕它会被我错过。这些美的瞬间将会永远印在我的脑中,它会成为我感受世界,认识美的动力。美无处不在,用你纯真的心去发现它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播电台、电话、电视、国际互联网连接千家万户、五湖四海,这些现代媒体把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大大缩短,我们借助它们了解在同一时间内的千变万化的大世界,获取大量的新的信息,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料,扩大我们的视野。如国际战争风云、非典横行肆虐、旱涝自然灾害、国家领导互访、各地奇闻轶事等等。这些媒体也是我们获取间接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
编号:08主备人:曹柳青备课时间:2013-10-24上课时间:审核人:
课题:从生活中找“米”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掌握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怎样从生活中选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平时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这时候也开始犯难了。有一幅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娇艳之美家里的月季开了花,这夏天,正是它们显露娇姿的时刻。清晨,我看见一朵可爱的粉色月季,它挺立着身躯,绽放着娇美的花儿,活生生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粉嫩的花瓣,像少女初恋时粉色的羞的脸蛋,花瓣上滚动是几颗晶莹的露珠,在初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如少女明净的双眸一般。这么可爱,这么美丽得花,怎能叫人不对它称赞!同样,我用我的大脑又拍下了这一美丽的瞬间。
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建立起写作材料“小仓库”。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单是一个“吃”就写了很多,含着丰富的意思和情趣。由此可见文章中精彩的地方,就是生活中爆发的最亮的火花。总之,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去找“米”,就会有写作之源。
四、写作训练
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1)可以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色的美。
(2)文章是镜头式的,要写得短小精悍;但“瞬间”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具体、写细致。(即:第一,写作此文不必像写一般记叙文那样,人、事、时、地各种要素俱全,记叙得十分完整;第二,入题要快,要很快切入所写中心;第三,“瞬间”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具体、写细致,写完即收笔。)
如今我们已搬到了闹市,妈妈再也不用为我打开那两盏灯。它们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其实我想爸妈更是一盏灯。寒冷时温暖我;黑暗中指引我;失望时鼓励我;伤心时安慰我。有了灯光,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温暖。
美的瞬间
美,无处不在。美,是一个晨曦初霞的黎明,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是一株娇艳欲滴的花朵,善良纯洁的微笑,是人们充满美好的心灵,我带着对美的追求,拍下了一个个美得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