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比热容_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比热容_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比热容_教案1
比热容
课题比热容
教课要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观点
教课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观点
教课方法讲解、实验
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实验列举平时生活中的常有察看实验
( 1)常有相关比热现象相关比热现象思虑实验所说明( 2)煤油、水对照实验演示实验现象的问题
二、比热指引学生察看思虑思虑问题,提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1℃汲取的经过实验我们能够看出描绘不一样物质的
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不一样物质汲取同样的热这一特征.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开释量高升的温度不一样,而看比热表,对照的热量也等于比热.高升(或降低)同样的各样物质的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 (千克·℃ ) 温度所汲取(或开释)解说平时生活中
三、比热表的热量不一样,那么用什的暖气以及冷凝
四、水的应用么方法来描绘物质的这剂为何常用水
由比热表能够看出水的比热较大一特征呢?回答下列问题,复习
五、小节指引学生看比热表,加稳固知识
六、作业深学生对照热观点的理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观点,想想平时生活解
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用比热来解说.解说大海性天气形成原

指引学生回想什么是比
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13.3比热容》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13.3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外界温度变化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体现了物理教学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导向。

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做好实验和做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很重要。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这一概念的认识和建立的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相同质量的水和油。

五、板书设计比热容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2、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相互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夏季午后阳光下的汽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汽车发动机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
2.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比热容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设计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相评价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和能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探究实验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探究比热容”为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设计了系列化的探究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比热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最后,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比热容》本节是第13章的第3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等物理量,同时也是关于热量计算的基础。

比热容教学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要重视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新课标中热量公式是直接给出的,因此通过热量计算加强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与能力】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会利用公式Q=cm∆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得快),两个搅拌器。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进一步思考: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 设计实验: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如何比较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保持质量相同,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比热容》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课方案比热容是热学部分的重要看法,内容抽象,并且波及的物理知识多。

比热容是在温度、热量基础上引出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触发提出物体吸热与什么要素有关,进而一处不一样物质吸热能否相同的问题,经过实验研究进而揭露物质的一中特征——比热容。

教经历实验研究是正确认识比热容的要点。

材分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研究的模式程序,就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变换法、析比值法定义。

指引学生充足发挥主动性和创建性,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确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加深学生对照热容看法的理解.知识技术1. 试试用比热容解说简单的自然现象.2. 能依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 认识比热容的看法,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过程与方法学1. 经过研究,比较不一样物质的吸热能力.目2.经过阅读“天气与污染” ,认识利用比热容解说海边与荒漠日夜温差问题,并认识一下“热标岛效应”.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升学生关怀人类赖以生计的自然环境意识教课难点理解比热容看法并能利用它解说有关现象.教课要点比热容的看法和热量的计算.课时安排一个标准课时教课方法实验法、剖析法、概括法、比较法教具和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电加热器、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细线、烧杯媒体等活动流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播放视频)创建物理情形,创建宽发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松的氛围,稳固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若是我们此刻身情绪,赶快进入角色。

临其境,在海边嬉戏,赤着脚走在沙岸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创设情景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引入课题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何会感觉沙岸上烫脚而海水中制造问题悬念,引发学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洁的议论)学习本节知识生激烈的研究欲念,提后你自然会理解。

高学习物理兴趣。

提出问题——科学研究的前提同学们在生活中必定烧过水,一壶水简单烧开仍是半壶水简单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烧开?(学生回答)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感觉思想发散的方生回答)法,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3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得快),两个搅拌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二)引入新课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

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

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

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三)新课教学一、热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

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条件有关呢?1.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

同样,要把开水自然冷却,水越少,凉得越快,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热量越多。

2.热量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同一块铁,把它烧到温度为100℃需要的热量少,继续把它烧到1000℃,需要的热量多。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3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教学实践设计的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温度计、烧杯、勺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给孩子们提供热水和冷水,让他们感受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的现象。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通过示例,解释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3.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如沙子、水、铁块)的比热容。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让孩子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分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大小。

5. 生活应用:引导孩子们思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天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凉得慢。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比热容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活动的进行,观察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思考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让孩子们直接接触热水和冷水,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温度差异,这为后续讲解比热容的概念提供了生动的实际案例。

在活动中,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亲自触摸水杯,感受热水的温暖和冷水的凉爽,这种亲身体验能够加深他们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 教案
问题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问题5:反馈一
小循环4: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
升高温度
吸收热量
1kg
1℃
4.2×103J
2kg
1℃
2kg
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2.演示实验
3.类比密度学习比热容
问题2:思考交流
小循环2:影响比热容因素、单位、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的单位:J/(kg·℃)
(3)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焦。
课题: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问题6:小组合作设计探究过程,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7:反馈二

自己整理上述三个知识点的内容、学习方法。
问题8:自我小结

1.针对学习中的疑点,讨论交流。
2.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问题7:自我查漏
问题8:学以致用

利用教师特意提供的检测题,检测自学内容,并根据答案自我矫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了解比热容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比热容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学会使用比热容的概念进行物体吸热、放热量的计算。
3.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
4.掌握比热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不同物质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家庭物品进行简单的比热容实验,如比较水、沙子的比热容,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拓展提高:
-查阅资料,了解比热容在节能减排、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设计一道关于比热容的应用题,要求包含实际问题背景、物理过程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比热容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的现象,如沙漠地区与沿海地区。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教学设计13.3 比热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教学设计13.3 比热容

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比热容是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3节内容,它是本章的中心,本课时是在温度和热量知识的基础上引出的一节在探究过程中得出概念的概念课,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热量的计算和内能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经历从问题出发,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建立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内能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对于热传递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如何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还是比较片面的,只会想到温度升高得越多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而教材是从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建构比热容的概念的,学生通过实验只能知道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显然无法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本节课首先需要教会学生从热源的放热情况去分析物质的吸热情况,然后针对同种物质(水)做研究,通过实验现象发现质量和升高温度都会影响水的吸热,进一步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到1 kg 的水温度升高1 ℃时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结论,从而概括出比热容的概念,最后用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再次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3.用比热容解释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借助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关注每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完整地分析过程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1.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实验】(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例)(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13 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 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里,我们实验用到的水和煤油又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预设:需要控制水和煤油质量和初始温度相等。

师:很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下二者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通过上述操作过程,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观察数据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展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0 1 2 3 4 5 6 7 加热时间
/min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水的温度
/℃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煤油的温度
/℃
预设: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师:结合上述对于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两个分析过程,我们发现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性质上的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二)比热容
师: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小写字母c来表示。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老师出示的这个表格,通过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每一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数值;表格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师:通过对比热容表的查阅我们可以得到: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根据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要更大一些大。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我们课前提出的疑问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城市热岛效应”。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法学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食用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相同的试管两只。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降低的多。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一杯水的比热容和半杯水的比热容。

(相同或不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B.物质的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容就越大C.把一个铁块分开,用其中一块测铁的比热容,因为质量小了,所以测得的比热值就大了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少,比热容就越小5.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那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B、初春的傍晚,给秧苗灌水可以防止秧苗冻坏C、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到凉爽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板书设计】三、比热容(一)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 / (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4. 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比热容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广泛应用于工程、气象、地理等领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热水、冷水、不同质量的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为例,说明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夏天游泳感觉凉爽的原因等。

2.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应用。

3.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分析。

4. 课堂练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会凉得慢等。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单位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夏天游泳感觉凉爽?(2)根据比热容的知识,分析下列现象:热水袋里的水为什么凉得慢?2. 答案:(1)夏天游泳感觉凉爽,是因为水比热容大,吸收的热量较多,游泳时人体散热较快,所以感觉凉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比热容”的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实例,让孩子们感受物体温度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比热容,理解其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观察物体温度变化的能力,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意义,掌握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烧杯、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笔记本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热水和冷水,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热水会渐渐变凉,冷水会渐渐变热。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孩子们根据实验数据,探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4. 知识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阐述其重要性。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意义,掌握计算公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从而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讲解比热容的应用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比热容应用的实践活动,如自制保温杯、考察不同材质的物体比热容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物理素养。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13章第3节,主要讲述了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热量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夏季炎热的天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天气中,海边感觉比内陆凉爽。

2. 概念讲解:介绍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意义。

3. 公式讲解: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结果。

a.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b. 沙子的比热容是多少?2. 答案:a. 水的比热容约为4.18 J/(g·℃)。

b. 沙子的比热容约为0.83 J/(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3 比热容 教学设计
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①②
(2)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
象是。
合作探究: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
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018年5月30日
【教学过程】:
交流展示:
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自主探究:
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巩固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二:阅读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比热容的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比热容定义、单位、物理意义的掌握程度。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思路。
-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途径,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比热容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比热容的奥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天在户外玩耍时,沙地和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沙地会变得很热,而水却相对较凉。

2. 知识讲解:(1)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讲解比热容的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

(3)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比热容 = 吸收的热量 / (质量× 温度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计算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5. 应用拓展:讲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夏天沙地很热,水却相对较凉;为什么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3.3 比热容一、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二、比热容的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三、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比热容 = 吸收的热量 / (质量× 温度变化)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分析
《比热容》这节课由“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组成,基于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将此课为两课时,这里完成第一课时“比热容”的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引入和应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是建立“比热容”概念。

比热容由三个物理量组成,认识起来非常抽象,为此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是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突破重难点方法设计
1、教学内容创新
将教材中的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扩展为“探究物质吸热能力”。

并分成AB两组开展分组实验,两组设备相同,唯一区别是A组使用10g水和10g酒精,B组使用20g水和20g酒精,各组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到“同种物质质量不变时的吸热情况”、不同物质相同质量的吸热能力”。

再通过共享数据,对比A、B两组数据,就可以获得同种物质不同质量的吸热数据。

使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实验结论更完整,再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推导,更易构建立比热容的概念,以突破难点。

2、实验设备创新与改进
为“探究物质吸热能力”,需要对教材原有实验设备进行创新和改进,如图1:在两支同规格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管中固定好温度计,给烧杯加盖,并在盖上打孔,以固定试管,烧杯中加入热
水作为热源使用,组成改良后的实验装置。

使用器材:试管(两支)、烧杯、温度计、计
时器(手表)、热水(60摄氏度)10g 水、10g 酒
精(A 组)20g 水、20g 酒精(B 组)橡皮塞、塑料

(三)突破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
一、提问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开门见山,利用多媒体展示图
片如图2。

提问:两杯液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相同吗?归纳各种猜想后得出物体吸热量可能与物体质量、种类、升高温度有关,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充分猜想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从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讨论,猜想毕竟是猜想,如何证实呢?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十分明确的目的进入实验角色。

二、探究实验

2
1、提出问题、创新实验——“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
2、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1)观察器材,组装仪器:让学生观察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同时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降低形成实验方案难度。

(2)讨论问题形成方案
a如果要研究物质种类是否对吸收热量有影响,所选两种液体应满足什么条件?b实验中应观察比较的是什么?C如何保证两种液体每秒钟吸收热量相同?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回答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明确实验目的,具体任务。

(3)完成实验卡
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形成的共识,填写实验卡,如图4。

图3 实验卡
这里设计的实验卡以填空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读卡、填卡,进一步梳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人员分工,为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将探究活动小组分成AB两类,分组开展实验,待小组汇报过实验结论后,AB组选取一组数据展示在投影上,如图4所示,对比可得如下结论:
图4
a同种物质,质量不变时,吸收的热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b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不同
c同种物质,升高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到此,探究活动结束,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物体吸收热量和物体的质量,种类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证实猜想,获得成功体验。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经历
三、逻辑演绎认识比热突破难点
1、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讲授法,帮助学生建立比热容的概念,以突破难点。

受实验条件限制,实验结果不可能十分精准,科学家们经过大量实验,不仅得到以上结论,还得到如下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不变时,Q与△t成正比,同种物质,升高温度相同时,Q与m 成正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出了Q与m·△t 成正比的结论,那么从数学上来讲,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Q/m·△t就应是定值,不同物质的Q/m·△t是不同的。

可见Q/m·△t的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特性,这就是“比热容”。

2、认识比热容
介绍比热容定义、公式、单位,查找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讨论思考: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多的是水还是沙石?
四、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乌鲁木齐的昼夜温差比上海?”课程最后用这道题来反馈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利用新知识正确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