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

合集下载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概述(全部八首) 朝代:【南宋】作者:【陆游】体裁:【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一)陆游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

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二)陆游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

吾曹舌本能知此,古学工夫始可言。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四)陆游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五) 陆游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

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六) 陆游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七) 陆游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八) 陆游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

编辑本段注释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开始。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编辑本段诗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诗文意思: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通过对冬夜读书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乱的痛心之情。

诗中运用了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等自然景观,以及白登道、青海湾等地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地名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壮美。

同时,诗人还通过戍客的苦思冥想,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眷恋和对战乱的悲愤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之情,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诗翻译赏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感到是肤浅的,要透彻地了解某事物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

[出自]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 ):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身实践。

译文1: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译文2: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本诗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赏析: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文学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扩展资料: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

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短短的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1500字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创作的一篇家训文章。

以下是该篇文章的原文和注释。

原文:
真正的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不仅仅是为了博学多才。

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但读书的时间却更加珍贵。

冯梦龙告诫自己的儿子聿,在寒冷的冬夜里要保持专注,努力读书。

注释:
冯梦龙的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面对儿子聿所写的一封信。

文章以冬夜读书为背景,通过阐述读书的意义,提醒儿子要坚持读书,以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文章开头就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意指通过学习和修炼,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作者强调博学多才并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而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之一。

作者提到冬夜格外寒冷,暗示了读书的环境不容易,需要更多的毅力和耐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的时间显得尤为珍贵。

这也暗示了读书不能浪费时间,要充分利用每一刻。

作者进一步告诫儿子要保持专注。

读书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被外界的干扰所打乱。

同时,作者用“心正耳净”来描述保持专注的状态,意味着读书要抱着虔诚的态度,倾心倾听,严肃认真。

文章结尾,作者提醒儿子要勤奋读书,用“又要有万事专心态度”来形容。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马虎敷衍。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儿子要修身养性,提醒他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勤奋。

通过这篇文章,冯梦龙向儿子传递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期望。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1500字《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大文豪陆游的一篇家书,这是陆游给他的儿子陆聿写的。

陆聿自幼聪慧,尤其对文学非常感兴趣,陆游在这篇信中希望能对儿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原文及注释:原文:朝晨忽忆子聿刻意熬夜读书时,念念顾补心髓。

祖宗有云:“精明不能进古。

”据是菜蔬之类,即不甘口与子争。

昨夜又欲劝汝早恋坏涂乱;及晚坐坛前,方悟愚子话些余句,少年时使老子万念容不下枯藤老树,那能作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注释:朝晨忽忆子聿刻意熬夜读书时,念念顾补心髓。

朝晨:指早晨。

忆:回忆,想起。

子聿:陆游的儿子陆聿。

刻意:刻苦努力。

熬夜:通宵不睡。

补:治心髓:指精神和智慧的核心。

祖宗有云:“精明不能进古。

”据是菜蔬之类,即不甘口与子争。

祖宗有云:祖宗曾经说过。

精明:指聪明才智。

不能:不可,不能够。

进:进步。

古:古代的经典作品。

菜蔬之类:指比喻低级的东西。

不甘口:不愿意吃。

与子争:与儿子争执。

昨夜又欲劝汝早恋坏涂乱;及晚坐坛前,方悟愚子话些余句。

又欲:再次想要。

劝:劝告。

汝:你。

早恋:早巳恋读书。

坏涂乱:堕落成坏人。

及:等到。

晚:晚上。

坛:此处指大厅。

方:才刚。

悟:明白。

愚子话:愚笨的儿子说的话。

些余句:部分话语。

少年时使老子万念容不下枯藤老树,那能作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少年时:小时候。

使:让。

万念:无数的念头。

容不下:放不下。

枯藤老树:指老旧的经验。

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指指时光流逝,一瞬间,像落叶,像烛光,随时节的变迁,人的青春,人的智慧也在消逝。

这篇家书,陆游通过回忆儿子聿的刻苦努力,对他进行了劝诫。

他引用了祖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聪明才智的人们要虚心向古人学习的观点。

他说自己再次想要劝告儿子不要早恋,否则会对他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不明白父亲的话,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曾经的无知和愚笨使得他无法领悟到父亲的深意。

这封信体现了陆游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他希望儿子能够脚踏实地,刻苦用功。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注释
11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1 注释
“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少壮工夫老始成”: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一个冬天的夜晚读书有感而写给儿子子聿的,旨在强调做学问不能仅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和积累。

诗人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儿子,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道理。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者介绍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冬夜读书示子聿》2、作者:陆游3、诗词原文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翻译内容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四、赏析要点11 主题与立意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教导他做学问的道理。

诗人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并且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和获取真知。

111 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开篇直接指出古人做学问的态度,“无遗力”三个字生动地展现了古人追求学问时的全力以赴、毫不保留。

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强调了做学问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112 次句“少壮工夫老始成”承接首句,进一步说明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从年轻时开始努力,直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

这句诗体现了时间和积累在学问之道中的重要性。

12 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指出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去实践。

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知”与“行”的关系,强调了实践对于知识的验证和深化的重要性。

121 哲理内涵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它告诫人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和书本,而要注重实践和亲身经历。

122 语言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对做学问的深刻见解,使读者在轻松理解的同时,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13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纸上得来”与“躬行”相对比,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同时,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又不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的意思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

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短短的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如下:
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

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短短的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它表达了古人对于学问的无尽追求,以及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两句描绘了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他们并不遗余力地追求学问,即使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惜一切代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两句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亲身实践。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实践的态度,强调了实践和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它启示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健全,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不错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第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注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注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引导语: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下文是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文意思。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和《白鹿洞二首(其一)》这两首诗。

3.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含义。

4. 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从小发奋读书。

5. 懂得“读死书”的害处,从小养成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课文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遗力:剩余的精力功夫。

无遗力,是指把所有的功夫或精力都用在上面。

少壮:青少年时代。

这一时期精力充沛,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

功夫:这里指一个人的实际本领或能力。

躬行:亲自去实践、体验。

这里是诗人对学习的一种科学态度,即对学到的东西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

(二)日积月累
本课“日积月累”中引用了成语“两脚书橱”,其出处如下:《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

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意思是:陆澄被当今的人们称为大学问家,可是他读《易经》读了三年了还不懂文章的意思,他想撰写一本《宋书》到最后也没成。

王俭讥笑陆澄说:“陆澄,就是个书橱罢了。

”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成语“两脚书橱”,用来讥讽那些光会读死书,不会应用、没有真实本领的人。

(三)拓展活动
本课“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白鹿洞二首》(其一)
诗中的“引笑”、“周情孔思”比较难理解,背诵之前给学生作简单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