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 我学会了吗?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
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课件播放比赛规则: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挑战练习。
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②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④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我学会了吗?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
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课件播放比赛规则: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挑战练习。
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②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④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梳理本单元知识,使学生正确区分奇数、偶数和质数、合数,知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归纳本单元知识重点(一)2、3和5的倍数的特征1. 2、3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奇数与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二)质数与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树枝”因式分解法;(2)短除分解法。
二、知识应用:小明家的电话号码ABCDEFG是一个七位数,其中:A是最小的质数,B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C是最小的奇数,D是3的最小倍数,E是5的倍数,F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G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小明家的电话号码是()。
三、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判断对错:(1)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偶数。
()(2)一个质数的因数都是质数。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4)质数就是质因数。
()2、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121 85 117 2223、妈妈买来一箱橘子,到家后对丽丽说:“这些橘子无论你每天吃2个、3个、还是吃5个,都正好吃完。
”你知道妈妈最少买了多少个橘子吗?。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师:这节课你学习得快乐吗?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一说
作业设计
25×9×4 125×3×8
你能一下子就说出得数吗?怎样算的?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476×3+524×3 (476+524)×3
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我学会了吗”,师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灵活解决问题,重点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二次备课时间
第周周
4月8日
课题
我学会了吗?
年级
四
总计第9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定律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培能综合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异思维,逐步养成简算习惯。
突破措施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定律的重要性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获得了有关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什么经验?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四、达标测试
1).自主练习28页第11题,12题让学生自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解决问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第8题,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组算式,猜猜圆圈中应该填什么号,再分组计算验证猜想,从而得出各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小组合作总结规律,进行交流。得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Biblioteka 个规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
1、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什么运算定律?
2、请把我们学习的内容整理在练习本上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课标要求: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教材分析:《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
教材安排了3个信息窗,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是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征和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课本信息窗中例题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平行与相交》知识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并在实际生活中,对含有平行线和垂直的物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对于平行线与垂直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对于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特点理解不到位,容易将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弄混淆,所以要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
直线的平行或相交都是基于“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大前提的基础上的,学生对此缺乏掌握,可能会忽视,所以这就需要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加强、渗透,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知识。
在教学中尽量多的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会通过各种方法画直线的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在认识平行与相交、垂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通过活动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重点:1.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2.认识和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青岛版四上第四单元教案
为了大家表达方便,给这四条线标上号。
各有多长?这四条线段中,肯定3号线段最短。
(2)提出实际测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刚才同学们估计了哪条线最短和每条线的长度,但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测量一下四条线的长度,再比较。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交流测量结果。
各组同学测量的非常认真,哪个组愿意把你们测量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3号线最短。
那么我们就把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看来大家都估计对了。
那你们看,A、B中间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线段。
连接A、B两点的线段。
对!根据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你们想一想:在A、B两点之间还能画出一条线段吗?不可能。
从直线外一点画几条不同的线段,与这条直线相交,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总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课本自主练习页1题,2题3题4题五、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当堂检测:自主练习第4题板书设计: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来解决“最短距离问题”。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通过让他们观察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教学中利用转化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使问题简单化。
不但解决了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让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化于心,切实做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恰当的指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并获得知识。
其次,我们还应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特点,认真上课,并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吗》优秀教案
《我学会了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能熟练的数数、读数和写数,会熟练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2、让学生经历单元知识的小结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数数、数的组成及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先让学生独立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和整理,最后,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目的。
教学准备:“我学会了吗”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说一说,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出示情境图:师:我们一起去南极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提的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数一数,有多少只海狮?你能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海狮吗?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估计。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大约有多少只企鹅?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估计方法。
师: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只海狮吧,学生数数。
学生数后交流,要做到不重复,不漏掉。
师:那么你知道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吗?“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借此整理回忆100以内数的组成。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3、解决第二个问题: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学生交流该怎样知道哪里的海鸥多,引导先数一数再比较大小。
全班交流时,重点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解决第三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引导学生将近处的9只和海边的50只和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推荐】《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2)
【推荐】《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能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
难点: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指引学生会系统的整理。
教学具准备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亮亮要帮奶奶找药,他可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吧!(教师出示课本16页情境图)教师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
学生还能提出问题,让他们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列式。
完成问题后,师生共同背诵2、3、4、5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掌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出示练习册上基础练习,进行互动。
学生先独立完成题目,再与同位交流自己是如何列出这些算式的。
然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答案。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课本22页“我学会了吗?”练习。
学生先独立观察课本的情境图,再与同位交流,尽可能多地挖掘情境图中的信息,最后举手说一说。
3.拓展练习,提升认知出示练习册上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互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学生边说算式边解释。
练习结束后,还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操作性、游戏性的补充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学生先举手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背诵2、3、4、5的乘法口诀,并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我学会了吗?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表格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学会了吗?教案设计
标
检
测
县导学案相关试题
作
业
布置Biblioteka 必做:同步学习选做:同步学习
板
书
设
计
统计——我学会了吗
(9×3+10×34+11×3)÷(3+34+3)
=(27+340+33)÷40
=400÷40
=10
教
学
反
思
课 堂 教 学 教 案
时间:年月日
课
题
统计——我学会了吗
审查人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
学
重
难
点
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并在班内进行汇报。师根据汇报成果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请你在课本的91至99页找一找,看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
(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
(1)求出平均分,完成表格内容。说出想的过程
(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在班内进行汇报。)
(2)完成复式统计表。
(3)分析本次测试的成绩。
(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页【教材简析】“我学会了吗”是以简笔画呈现信息的综合自我检测题。
题中包含了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
通过练习,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发展状况,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本单元学习了“平行与相交”,你感觉这一单元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二、欣赏并完成书上的图画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欣赏画的水平也一定很高,老师这里有一张画,同学们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课件出示第64页的画)2.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找二、三组的代表谈一谈。
3.同学门打开书第64页,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4.观察完整的图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②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③从小房子到院门口,那条路最近呢?三、实践应用,巩固提升(每人一张题纸)1.过P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P2.如下图,学校计划修一条小路和公路相通,怎样设计才能使这条小路最短?学校.3.学校举行大型团体操比赛,要求纵队之间的距离为1米,如果AB表示其中的一个队,你能画出与它相邻的纵队吗?(用1厘米表示实际1米)四、丰收园里谈收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推荐】《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拍的照片会一样吗?
(1)想一想,连一连。(大屏幕投影拍到的3张的照片)
师:看,这是他们拍到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小组间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一想,三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会是哪位小朋友拍到的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真正意义上的懂得是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设计这一步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懂得原因,第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议一议。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分辨照片是哪个方向拍摄的呢?
引导生小结:可以用摆一摆借助实物观察的方法。
【借助实物来摆一摆,看一看,目的在于先让学生具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有具体升级到抽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法学法
谈话 讲授 练习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Nhomakorabea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
2、摆一摆,看一看。
师在实物投影前用5块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一个图形,让4名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
3、画一画,想一想。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完成(1)题,并说明理由。
4、搭一搭。
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画出从上面看到图形的样子。另一人按要求搭拼。
师:四个盲人为什么摸同一头大象,而他们的描述却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四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本节“我学会了吗”是对本单元——乘法运算律知识的梳理和运用,教材呈现的是某市市区绿化的5年计划远景图,在信息呈现上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表信息,通过解决该市和小区绿化的面积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乘法运算律掌握的水平。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简洁语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激起学生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树立回顾与反思意识。
二、解决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网络1.创设情境瞧,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市区绿化措施。
(出示情境图及相关信息:计划每月绿化13公顷)作为热心小市民,你能帮忙计算几个问题吗?2.解决问题一出示第一个问题:我市5年共需绿化多少公顷?你想怎样列算式?生交流:(1)13×12×5 (2)13×(12×5)(3)5×12×13 ……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这几种方法都对,算式虽然不同,但得数相同)你能用本单元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奥妙吗?(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是什么意思?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a·b)·c=a·(b·c) a·b= b·a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可以使一些运算比较简便。
四年级数学下册 我学会了吗?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
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课件播放比赛规则: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挑战练习。
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②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④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
2022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平行与相交说课稿》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说教材: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知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掌握平行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会借助用三角板和直尺及其它工具画平行线。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用适宜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已经直线的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开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感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会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参与程度。
说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从四个环节来诠释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平行。
第三环节:全课总结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在前几次来我们学校的路上有几个情境让我留下了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图片带过来让你们看看。
课件出示路灯、跑道、电线杆三副图。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平行。
我打算分三小步来进行第一小步:观察比拟三幅图片,理解同一平面〔1〕根据这三幅图我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可以画出三组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页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吗”是以简笔画呈现信息的综合自我检测题。
题中包含了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
通过练习,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发展状况,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了“平行与相交”,你感觉这一单元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二、欣赏并完成书上的图画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欣赏画的水平也一定很高,老师这里有一张画,同学们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课件出示第64页的画)
2.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找二、三组的代表谈一谈。
3.同学门打开书第64页,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4.观察完整的图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
②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③从小房子到院门口,那条路最近呢?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每人一张题纸)
1.过P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
P
2.如下图,学校计划修一条小路和公路相通,怎样设计才能
使这条小路最短?
学校.
3.学校举行大型团体操比赛,要求纵队之间的距离为1米,如果AB表示其中的一个队,你能画出与它相邻的纵队吗?(用1厘米表示实际1米)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
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