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合集下载

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4.长时间作用:影响基因转录。 5 其他作用: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 减少肾血流
【作作用用机机制制】 胰岛素结合位点 胰岛素
β
α
α
β
细胞外
酪氨酸激酶活性域(内含酪 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 P protein kinase,TPK)
P
P
ADP
ATP 细胞内
Tyr
IRS-1
IRS-1
P Tyr
肠道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肝脏 ↑HGP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葡萄糖摄取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肌肉
理想降糖药
•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不增加B细胞胰岛素的 合成(主要机制)。
• 长期治疗有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 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和糖原合成酶的 活性,减少肝糖产生。
对水排泄的影响:氯磺丙脲促进抗利尿激素分 泌抗利尿作用用于尿崩症。但可产生稀释性 低血钠症,对糖尿病人不利。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减弱
磺酰脲类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用于Ins抵抗患者,可刺激内源性Ins分泌,减少其用量 -能使Ins在脂肪组织的活性↑,体重↑,用于非肥胖者。
【化学结构】共同的结构是磺酰脲,只是两端侧链不 同【品种】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P-607)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喹酮(gliqridone, 糖适平) 格列齐特(gliclazide,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吡嗪(glipizide, 瑞易宁) 格列波脲(glibormuride, 克糖利)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练习题-药理学 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练习题-药理学 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一、A11、可适用于尿崩症的降糖药是A、吡格列酮B、氢氯噻嗪C、氯磺丙脲D、格列喹酮E、格列齐特2、磺酰脲类降血糖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黏膜出血B、乳酸血症C、肾损伤D、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肥胖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那格列奈D、苯乙双胍E、阿卡波糖4、关于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仅用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B、格列本脲作用的主要机制为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C、双胍类主要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D、双胍类药物对正常人血糖具有降低作用E、胰岛素仅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患者5、降血糖作用机制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物是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二甲双胍D、那格列奈E、伏格列波糖6、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A、加速胰岛素合成B、抑制胰岛素降解C、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7、应用极化液可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纠正低血钾B、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C、改善心肌细胞代谢D、改善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外8、双胍类药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不会降低正常的血糖B、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E、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9、临床上苯乙双胍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B、用于治疗饮食控制未成功的患者C、对不论有无胰岛B细胞功能的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D、可增强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E、以上说法都正确10、阿卡波糖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口服吸收很少B、易导致低血糖C、临床用于各型糖尿病D、可单用于老年患者或餐后高血糖患者E、通常与口服降糖药合用12、造成乳酸血症的降血糖药是A、格列吡嗪B、二甲双胍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13、属于胰岛素增敏药的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瑞格列奈14、可以降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的是A、双香豆素B、饮酒C、氢氯噻嗪D、黄疽E、青霉素15、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是A、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B、不影响胰腺胰岛面积C、抑制胃肠吸收葡萄糖D、改善胰岛素抵抗E、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16、可促进抗利尿素分泌的降血糖药是A、吡格列酮B、格列吡嗪C、甲苯磺丁脲D、氯磺丙脲E、二甲双胍17、作用与胰腺β细胞功能无关的降糖药是A、格列吡嗪B、瑞格列奈C、格列齐特D、二甲双胍E、氯磺丙脲18、长期应用可能突发严重低血糖的药物是A、丙硫氧嘧啶B、格列本脲C、肾上腺素D、氢氯噻嗪E、利血平19、以下属格列齐特(达美康)的正确作用机制是A、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B、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增强肌肉组织糖的无氧酵解D、拮抗胰高血糖素作用E、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20、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是A、切除胰腺的糖尿病B、重症糖尿病C、酮症高渗性昏迷D、幼年型糖尿病E、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型糖尿病21、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22、关于应用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过量可导致B、轻者可饮糖水或进食改善低血糖症状C、低血糖昏迷即是酮酸血症昏迷D、运动量过大可导致E、低血糖可导致昏迷23、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疾病是A、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B、胰岛功能未全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C、女性糖尿病患者D、妊娠期糖尿病患者E、老年糖尿病患者24、纠正细胞内缺钾常用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胰岛素C、地塞米松D、甲状腺素E、雄性激素25、不需要用胰岛素的病症是A、糖尿病合并高热B、重症糖尿病C、胰岛功能完全丧失D、糖尿病合并乳酸中毒E、肥胖的2型糖尿病26、下列有关胰岛素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降血糖B、增加细胞外液,潴钠排钾C、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D、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促进K+内流,降低血钾27、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A、骨髓抑制B、酮症酸中毒C、高血糖高渗性昏迷D、低血糖昏迷E、乳酸血症28、胰岛素缺乏可以引起A、机体不能正常发育B、血糖降低C、蛋白质合成增加D、蛋白质分解降低E、血糖增高29、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贮存B、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C、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D、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减少氨基酸的转运30、胰岛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A、过敏反应B、低血糖C、胰岛素抵抗D、肝功能损害E、脂肪萎缩31、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应使用A、正规胰岛素B、那格列奈C、二甲双胍D、阿卡波糖E、甲苯磺丁脲32、以下不属于胰岛素不良反应的是A、低血糖B、高钾血症C、脂肪萎缩与肥厚D、胰岛素抵抗E、变态反应33、胰岛素中加入鱼精蛋白及微量锌的目的是A、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B、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缓慢释放、吸收C、收缩血管、减慢吸收D、减少注射部位的刺激性E、降低排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34、下列关于胰岛素急性耐受性产生原因的描述,错误的是A、并发感染B、乳酸性酸血症C、手术D、严重创伤E、情绪激动35、使用胰岛素造成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时,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5%葡萄糖D、停止使用胰岛素,不做其他措施E、静注高渗葡萄糖二、B1、A.胰岛素B.磺酰脲类C.二甲双胍D.吡格列酮E.阿卡波糖<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A B C D E<2> 、经饮食和降糖药治疗无效的糖尿病患者A B C D E<3> 、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异常的患者宜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药理学PPT课件 糖尿病用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PPT课件 糖尿病用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P Tyr
生物效应
四、临床应用
1、糖尿病 治疗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
①重症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 IDDM, Ⅰ型)
②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Ⅱ型) 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③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 娠、分娩、 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代表药:依托莫司(etomoxir)
通过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1而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患 者的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并有 一定程度的降血脂和抗酮血症作用。
对1、2型糖尿病均有效。
2、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3 –R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后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 素,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葡萄糖分解和代谢。
4、局部反应 皮下注射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等 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其他
①体重增加 注射后引起腹部肥胖,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
为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换用高纯度的胰岛素或加用口服降糖药 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屈光不正 用药后血糖迅速下降,渗透压改变,晶状体内水
分外溢而出现屈光度下降,视物模糊。
2、过敏反应 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
原因: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所致 ①来自动物与人的胰岛素结构差异 ②制剂纯度低,杂质所致
处理:换用其他来源的胰岛素,尤其是人胰岛素或高 纯度胰岛素。
3、胰岛素抵抗 (1)急性抵抗
原因: 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酮症酸中毒时葡萄糖吸收 和利用障碍,使机体暂时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所致。
糖耐量降低,血糖过高,糖尿等
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习题及答案——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选择题A型题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 A.正规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C.珠蛋白锌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以上都不是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A.精氨酸B.苏氨酸C.谷氨酸D.甘氨酸E.赖氨酸3、胰岛素受体是:A.糖蛋白B.碱性蛋白C.酸性蛋白D.组蛋白E.精蛋白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A.氯磺丙脲B.格列本脲C.格列吡嗪D.正规胰岛素E.精蛋白锌胰岛素5、糖尿病病人大手术时宜选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理由是:A.改善糖代谢B.改善脂肪代谢C.改善蛋白质代谢D.避免胰岛素耐受性E.防止和纠正代谢紊乱恶化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宜选用: A.精蛋白锌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C.珠蛋白锌胰岛素D.氯磺丙脲E.大剂量胰岛素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大剂量胰岛素的原因是:A.慢性耐受性B.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C.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D.胰岛素受体数量减E.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8、糖尿病病人合并重度感染宜用大剂量胰岛素的理由是: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B.血中大量游离脂肪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D.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9、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是:A.格列吡嗪B.格列本脲C.甲苯磺丁脲D.氯磺丙脲E.格列齐特10、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保秦松B.水杨酸钠C.氯丙嗪D.青霉素E.双香豆素11、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A.氯丙嗪B.糖皮质激素C.噻嗪类利尿药D.口服避孕药E.青霉素12、双胍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是: A增强胰岛素的作用B.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等C.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D.阻滞ATP敏感的钾通道E.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 13、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宜用: A.格列齐特B.氯磺丙脲C.甲苯磺丁脲D.甲福明E.苯乙福明B型题问题14~17A.甲福明B.氯磺丙脲C.正规胰岛素D.珠蛋白锌胰岛素E.丙硫氧嘧啶14、尿崩症病人宜选用:15、轻症糖尿病病人宜选用: 1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17、甲亢病人宜选用:问题18~21A.胰岛素B.格列本脲C.大剂量碘剂D.甲福明E.丙硫氧嘧啶18、肥胖糖尿病病人选用: 19、甲状腺危象选用: 2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选用: 21、对胰岛素产生耐受者选用:问题22~25A.中效类胰岛素B.长效类胰岛素C.磺酰脲类D.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 E.双胍类22、阿卡波糖:23、苯乙福明:24、格列齐特:25、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型题问题26~28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B.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26、精蛋白锌胰岛素用于: 27、正规胰岛素用于: 28、格列本脲用于:X型题29、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有: A.精蛋白锌胰岛素B.格列本脲C.格列齐特D.苯乙福明E.阿卡波糖30、磺酰脲类降血糖的机制有: A.触发胞吐作用,刺激胰岛素释放B.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降低食物吸收及糖原异生 D.延缓葡萄糖的吸收E.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31、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A.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粒细胞减少C.肝损害D.急性耐受性E.慢性耐受性32、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有: A.变态反应B.慢性耐受性C.粒细胞减少D.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E.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3、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A.氯丙嗪B.水杨酸钠C.青霉素D.糖皮质激素E.噻嗪类利尿药34、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保泰松B.氯丙嗪C.双香豆素D.口服避孕药E.青霉素35、双胍类药物的特点有:A.作用时间短B.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 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E.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病人 36、对胰岛素可产生急性耐受性的情况有:A.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B.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C.糖尿病病人并发重感染D.糖尿病病人并发创伤E.糖尿病病人大手术37、对胰岛素产生慢性耐受的原因可能有: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B.肝、肾灭活加快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D.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38、胰岛素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重症糖尿病B.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C.糖尿病合并妊娠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39、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持久的原因是:A.不易经肾脏排泄B.肝脏代谢减慢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微量锌使之稳定E.在注射部位沉淀,缓慢释放、吸收40、中效的胰岛素制剂有:A.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C.珠蛋白锌胰岛素D.正规胰岛素E.精蛋白锌胰岛素二、填空题1、幼年型糖尿病首选主要不良反应是。

内分泌系统用药—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药理学课件)

内分泌系统用药—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药理学课件)
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增高的 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胰岛素
1.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与酮体生成 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转运,使其利用率增加
胰岛素
2.促进糖原合成与贮存,抑制其分解。 加速葡萄糖氧化与降解; 抑制糖异生;
两个ß亚单位 跨膜蛋白 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 与受体的亲和力可受氢化可的松、生长激素等影响。
二、临床应用
甲状腺激素
1. 1型糖尿病 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明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3.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胰岛素
3.增加氨基酸转运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5.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浓度。 极化液(GIK,10%Gs 500ml +RI 10U +10%KCl10ml),纠正细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受体:两个a亚单位 膜外 含Insulin结合部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使碳 水化合物的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 慢,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 降低。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特点:对餐后高血糖降低作用最明显, 长期服用也可降低空腹血糖
二、临床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4.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6.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73.30元
食物淀粉(多糖) 唾液、胰淀粉酶
寡糖(麦芽三糖、α-糊精)
双糖(麦芽糖、异麦芽糖、蔗糖) 阿卡波糖(-) α-葡萄糖苷酶 单糖(葡萄糖、果糖) 微绒毛表面 (上皮刷状缘)
五、餐时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那格列奈 nateglinide
作用机制: 促胰岛素分泌剂 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适用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
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 双胍类Biguanides 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非磺酰脲类促泌剂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s
其他新型降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酸性蛋白质,由 51 个氨基酸组成, A 链含 21 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两条肽 链借两个二硫键(7、20)连接在一起。
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 A 正规胰岛素 B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 珠蛋白锌胰岛素 D 精蛋白锌胰岛素 E 以上都不是 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B链第30位 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 A 精氨酸 B 苏氨酸 C 谷氨酸 D 甘氨酸 E 赖氨酸
3、关于胰岛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促进葡萄糖利用, 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 B.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C.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进入细胞 D.促进K+进入细胞,降低血钾 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 A 氯磺丙脲 B 格列本脲 C 格列吡嗪 D 正规胰岛素 E 精蛋白锌胰岛素


(1) 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
(2) 糖→糖原


(3) 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32-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32-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Ⅱ型糖尿病
– 控制饮食 – 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种类
磺酰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
(三)、临床应用 三、
糖尿病 – 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饮食控制无效) 病(饮食控制无效) – 对产生胰岛素耐受患者,可减少胰岛 对产生胰岛素耐受患者, 素用量 氯磺丙脲: 氯磺丙脲: – 促进 促进ADH分泌,治疗尿崩症 分泌, 分泌
(四).不良反应 四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黄疸及肝损害 持久性低血糖
细胞破坏, 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 细胞破坏 – Ⅱ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 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INR)
Ⅰ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β 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 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 伤而引起——胰岛素 伤而引起 胰岛素 绝对缺乏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临床应用: 由于降血糖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 临床应用: 由于降血糖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
中度II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中度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
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 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对II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曲格列酮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妊娠糖尿病 特异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①1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 不足所致,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 效。 多为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 伤而引起。胰岛β细胞严重破坏,引起胰岛素绝 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大多发病较快,病情较 重,症状明显且严重,呈酮症酸中毒倾向。
②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占95%,胰岛素分泌
相对不足,可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中胰
岛素水平升高。多见于成年肥胖者,发病缓慢,病情
相对较轻。 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 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第一节 胰岛素

胰岛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 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每 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机制】
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K+通道阻断剂
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 使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 通道阻滞,膜去极 化而使电压敏感性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而引 起胰岛素释放。
A细胞 占25%, 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 占60%, 分泌胰岛素。 D细胞 数量较少, 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素(insulin)
小分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 B两个肽链,中间有S-S键连接。人胰岛素是 由前体物质胰岛素原裂解C肽而来; 来源:猪、羊、牛等家畜胰腺中提取。 酶或微生物等半合成法合成。 重组DNA技术
胰岛素抵抗经常伴随着较多的其它异常,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此 外胰岛素抵抗还多伴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

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及口服降糖

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及口服降糖

DOI:10.16658/ki.1672-4062.2022.20.069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研究李海燕,李进祥,李瑞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内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000[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经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完成联合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

参照组实施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实施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数、修整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数以及修整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数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整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较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治疗效果更确切,并且安全性较高,可将2型糖尿病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胰岛功能水平、血糖水平更好改善。

[关键词] 左甲状腺素钠片;胰岛素;降糖药;2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血糖指标[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2)10(b)-0069-04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Levothyroxine Sodium Tablets,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LI Haiyan, LI Jinxiang, LI RuilianDepartment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Gansu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74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btaine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levothy⁃roxine sodium tablets + insulin +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dmitted to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in Gan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50 cases each.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thyroxine sodium tablets + insul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thyroxine sodium tablets + insulin +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The drug treatment effect,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 area under the blood glucose curve, modified islet β-cell secretion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96.0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76.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8-),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任务三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胰岛素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2)熟悉磺酰脲类及双胍类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3)了解几种胰岛素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和其他新型降糖药的作用特点。

能力目标(1)能为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糖药,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2)能说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方法。

案例引导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应熟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及处理方法。

应熟悉磺酰脲类及双胍类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案例分析:患者,男,18岁。

患者于7年前出现口渴、多饮,每天饮水4500 mL,尿频,量多,基本与日饮水量相当,多食易饥,每餐进食约400g。

当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2.9mmol/L,尿酮体(+++),给予胰岛素治疗。

一周前因情绪变化上述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8.9mmol/L,甘油三酯2.69mmol/L。

后换用人胰岛素治疗,症状缓解。

本案例为胰岛素抵抗患者,需换用其他制剂或增加胰岛素剂量缓解病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病。

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

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1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胰岛素依赖型):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多见于青少年,大多发病较快,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严重,有酮症酸中毒倾向。

②2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血中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多见于成年肥胖者,发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
3. 继发性糖尿病
如因垂体疾病,胰腺疾病,胰腺切除,药物及化学物质等引 起的疾病。 4.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 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其他: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甲亢、高热、妊娠、 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5. 细胞内缺钾 临床上合用葡萄糖、胰岛素,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单用饮食不能控制的伴有肥胖 的患者。 •也可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治疗 对胰岛素耐受的患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B12和叶酸缺乏:抑制B12经肠道吸收,产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
三、胰岛素增敏药
胰岛素抵抗(insulin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抗糖尿病药
相关知识
胰腺是人体 的第二大消 化腺,在胃 的后方,横 行于腹后壁 ,相当于第 一、二腰椎 间的水平。
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成为胰 岛,内含4种细胞: A细胞(20%):胰高血糖素 B细胞(60-70%):胰岛素 D细胞(10%):生长抑素 PP细胞(很少):胰多肽
胰岛素增敏药
胰岛素抵抗
肝脏: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产生过量葡萄糖
肌肉组织:不能有效的利用葡萄糖
抵抗素
脂肪酸动用激素
脂肪组织:产生细胞因子,释放脂肪酸
胰岛素受体激活的酶功能异常,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肪组 织 释 放 的 脂 肪 酸 可 以 阻 断 胰 岛 素 受 体 底 物 IRS (insulinreceptor substrate) 分子,防止 GLUT 的激活,进而干扰胰岛 素的作用。
3、蛋白质代谢


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原因: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并促进其活化,增加DNA和RNA的合成, 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分解, 促进机体生长。
4、对K离子转运的影响

增加细胞内钾浓度

原因:可以激活Na-K-ATP酶,促进K+内流,使 细胞外K+降低,细胞内K+浓度升高。可纠正临 床上细胞内缺钾,防止心梗时的心律失常。
【胰岛素制剂】
短效:正规胰岛素
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 此外,尚有两种纯制剂: 1)单峰胰岛素 2)单组分胰岛素

胰岛素剂型选择
短效胰岛素:急需胰岛素者,如糖尿病酮症

中毒、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伴严重感染;

先用短效、再用中效:幼年糖尿病患者; 中效或长效:稳定型糖尿病患者;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通过促进抗利 尿激素分泌和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 用而产生抗利尿作用。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长期应用降糖作用
第三代磺酰脲类减少血小 板粘附聚集、降低血栓素 水平、增加纤溶酶原活性, 可解决糖尿病人易凝血和 血管栓塞倾向等问题。
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②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③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
丙酮酸转化成乙酰CoA的反应加速;还能促进脂 蛋白脂肪酶的合成,加速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脂 肪酸。这些都有利于脂肪的合成。
抑制分解:降低释放脂肪酸和甘油的速度,使肝
脏氧化脂肪酸及生成酮体的速度也相应下降。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能量不足而通过
脂肪酸大量氧化供能,酮体产生↑,造成酮症酸 中毒,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 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2、氯磺丙脲可治疗尿崩症
1、胃肠反应
不良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胆汁郁 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4、低血糖症:药物过量引起持续 性低血糖。
二、双胍类


常用药物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
体重减轻:G从尿中排出,这意 味着体内大量能源的丢失,组织 只好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 量,故又引起体重减少.
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 血糖升高达任意一条可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当血糖升高未达诊断标准,但高于正常高限
肾糖阈:8.96~10.08mmol/L (160~180mg/dl)
糖尿病的症状:
多饮:尿多使水和电解质从 体内大量丢失而引起脱水, 造成烦渴多饮
多食:细胞内糖缺乏后, 使下丘脑饱食中枢的活动 受到抑制,而摄食活动加 强,出现多食。
三多一少
多尿:血糖水平超过肾糖 阈时,可以产生糖尿,而 糖尿可引起渗透性利尿, 造成多尿。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第一节
胰岛素
人 胰 岛 素 原 的 氨 基 酸 排 列
猪胰岛素氨基酸排列 胰岛素是分子量为56 kD的酸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 个多肽链,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和B链(由30 个 氨基酸组成),由两个双硫键联接,当这两个键断裂时 ,其生物活性即消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5、重病恢复期加强胃纳,恢复体重

因胰岛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也可以加强胃的活动功能,故
有时病后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饭前)以促进食欲,加 强食物消化和利用,使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6、治疗精神分裂症

(胰岛素休克疗法)临床上用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性
休克,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
3.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急性耐受: 常由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 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②酮症酸中毒时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多,妨碍葡萄糖的 摄取利用; ③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减少。
慢性耐受: ①体内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②胰岛素受体水平发生变化,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下降; ③葡萄糖转运系统异常,妨碍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
糖尿病分类

IDDM~(胰岛素依赖型)(I型)
自身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青少年多见,常伴发酮症昏迷,必须用胰岛素控制

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
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
致。肥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肥胖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 足、分泌异常及组织对胰岛素抵抗。 中老年常见,严格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可控制,少数要 胰岛素治疗
故需在设备与护理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中进行。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 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如荨麻疹,血管
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 多为牛胰岛素所致. 可改用高纯度的 胰岛素或人胰岛素. • 可用H1受体阻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2.低血糖症
• 常见症状:
多为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食所致。此时患者 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休克,甚至死亡。 • 抢救办法: 一般轻者口服糖水。 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注 射液20-40ml进 行救治。 • 需特别注意: 有些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往往缺乏典型症状, 迅速表现为昏迷,称为“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
调节物质代谢,影响某些离子转运:
1.糖代谢
增加糖的去路:促进细胞摄取,增加肝糖
原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使糖转 变为脂肪等。 减少糖的来源:即抑制肝糖原分解及抑制 甘油、乳酸及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 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来源少,血糖降低。
2、脂肪代谢
促进合成: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丙酮酸脱氢酶,使
5、其他作用
胰岛素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骨骼肌 血管扩张,可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 和减少肾血流。近来报道胰岛素具有促进 细胞生长作用。
作用机制
体内过程

易被蛋白酶水解破坏,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吸收快,但代谢快,作用维持时间短; 肝、肾灭活,肝、肾功能不良者药物灭活时间延长; 起效快,可用于重症患者抢救; 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中、长效制剂。 这类制剂均为混悬剂,经皮下 或肌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发 生沉淀,再缓慢吸收,作用维 持时间延长。不可静脉注射。
加入碱性蛋白质(精蛋白) 和锌,使其等电点接近体 液PH值,降低其溶解度, 提高稳定性。
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时间
分 类 短 效 药物 作用时间(h) 注射途径 开始 高峰 维持 0.5 2 静脉 立即 皮下 0.5~1 2~3 6~8 给药时间
急救
餐 前 0.5h , 3~4次/日
正规胰岛素
中 效 长 效
胰高血糖素
血 糖 水 平 的 调 节
糖尿病
主要表现 糖尿病 三多一少。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 并发症 足引起的糖类、脂肪、蛋白 多发性神经炎、感染、 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 心、脑血管疾病(冠 主要特征 心病) 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会 出现尿糖。

正常血糖范围:3.9~6.1mmol/L (70~110mg/dl)

第二节
一、磺酰脲类 二、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四、胰岛素增敏药
五、其他
一、磺酰脲类
常用药物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甲糖宁) 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作用最强
格列吡嗪(美吡哒)
格列美脲(佳和洛)
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作用温和,抗血小板
药理作用
低精蛋白锌 胰岛素 珠蛋白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岛素
精蛋白锌 胰岛素
皮下
皮下 皮下
2~4
2~4 3~6
8~12
6~10 16~1 8
18~2 早餐或晚餐前 4 1h , 1~2 次 / 12~1 日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