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朝兴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各项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2)标志: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评价隋炀帝(1)功绩:创立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过失: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2、贞观之治:①原因:经济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国家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武周政权: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②表现: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曲辕犁在三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

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

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6、民族关系(1)与突厥①背景:突厥是兴起于阿尔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唐初,多次南下。

②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

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③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④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②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大部分入居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①背景: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019高中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19高中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使用时间.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1)加强南北的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串通几大水系,各区域间可以融合与交流,使中央对南北都能实行有效的控制。

(2)从客观上看,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但沉重的徭役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合作探究二】参考答案(1)唐太宗接受隋亡的教训,正是鉴于隋朝“征求无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之教训。

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国君要简静,要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注意分析隋文帝的身份及“隋得天下”的途径。

2.【答案】D。

【解析】围绕秦、隋短命而亡的共同原因分析判断正确选项。

3.【答案】C。

【解析】材料明确提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再分析判断这一盛世局面。

4.【答案】B。

【解析】应注意分析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的皇帝。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应围绕“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转衰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选C。

【解析】根据材料“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中的“汝”是指隋朝,故C项正确。

7.【答案】B 8.【答案】A9.解析:选A。

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奉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此,他重视发展生产,故A项符合题意。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隋唐盛世以及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极为迅猛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隋唐盛世时期,可以着重介绍隋唐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

在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时,应着重介绍政治的割据、战乱、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宋朝建立和统一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读当今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抽象和概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还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规律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2. 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能够对比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性研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兴盛与影响;2.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民族融合看盛世兴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阐述了隋的成就与速亡,隋朝的统一及繁盛为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第二子目描绘了一幅政治大一统、经济大繁荣、民族大交融的盛世气象,但盛世下却也隐藏着危机。

第三子目讲述了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以及五代十国的更迭。

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经济繁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对后世朝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涉及知识点繁多,需梳理线索,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探究盛世兴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基本了解隋唐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缺乏运用唯物史观理性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史料研习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的顺序与脉络,理解其时代特征,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回顾旧知识、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感受盛世气象,分析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地图和相关史料归纳总结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方式,认识民族交融对边疆区域开发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难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意义及其与盛世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舞蹈《胡旋舞》教师设问:观看一段曾经风靡大唐的舞蹈,同学们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信息?(雍容华贵、开放包容、文化繁荣、民族交融、自信活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隋唐盛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音乐画面,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盛世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 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 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 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化进程简表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答案示例: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他们冲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愚昧思想束缚,积极主动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的君主立宪、进化论引入中国,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以挽救民族危亡。

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覆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过程。

若学生从救亡图存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思想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道路等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

对论题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要依据表格信息,围绕“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来提取观点,论证结合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回答,要结合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想萌发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角度论证即可。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第六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六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六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第六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盛世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 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特点。

3.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特点。

4.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地图和主要国家。

二、教学内容1. 隋唐盛世(1)政治方面的特点① 崇尚法律制度唐朝的法律十分完备,法制体系健全,律令不断更新完善。

② 推崇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唐朝所创,唐太宗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③ 多元宗教并存唐朝时期各种宗教文化悠久,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都在中国传播。

(2)经济方面的特点① 飞跃发展的农业生产唐朝时期实行均田制,增加了农业生产。

② 成熟的手工业和商业唐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丝绸等商品出口海外。

③ 繁荣的都市文化唐朝都市文化繁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发展。

(3)文化方面的特点① 文学艺术超群唐代文学出现了众多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文章被后人传颂。

② 科技成果显著唐朝科技成果显著,印刷术的发明和瓷器的生产技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2. 五代十国(1)政治方面的特点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治处于动荡时期,各地的割据状态形成了很多独立的政权。

(2)经济方面的特点五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并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经济现象,例如青苗法等。

(3)文化方面的特点五代时期文化不如唐朝发达,但养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诗词、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的成就不逊于唐代。

三、教学方法1. 经验式教学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和理解历史事件。

2. 互动讨论教学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想法和思考,逐步领会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3. 视频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影片或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特点。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设计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与民族交融。

知识拓展: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武则天当政期间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稳定持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她的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因此我们对武则天的统治应予以肯定。

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

2. 秦隋的相似: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的相似: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3 唐朝民族关系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性的表现:唐朝大一统的局面长期稳固,内地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边疆民族受吸引和影响,社会、经济明显进步,同时也对汉族产生影响,共同构成了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盛和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

②多样性的表现:第一,边疆少数民族与唐王朝的社会形态不尽相同,吐蕃、南诏处于奴隶社会,黑水靺鞨比粟末靺鞨落后。

第二,各民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唐以定居农耕生活为主;北方的突厥、回纥以游牧为主;黑水靺鞨以渔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粟末靺鞨和南诏基本上以农耕为主;吐蕃族有游牧生活,也有农耕生活。

第二,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风俗特征也各不相同。

③原因:统一性与唐朝大一统局面相关。

多样性与我国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形成的背景密切相关,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环境、地理条件的差异以及民族发展不平衡有关。

4 唐对外关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性的表现:第一,唐与亚洲的日本、朝鲜关系密切,经常有留学生来华;第二,唐与印度也有密切的联系;第三,唐的影响甚至远播欧洲、北非;第四,唐的政治制度、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对亚洲一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重点: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民族关系。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的关系、藩镇割据的形成。

一、隋朝材料一: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二、唐朝(一)唐朝全面繁荣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体会总结唐朝的“繁荣”材料一:唐初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自信心也日积月累。

……在最初的100年内,人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一片和谐融洽的景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二)民族关系材料一:626年(武德九年九月)“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627年(贞观元年)“朕以天下为家。

”644年(贞观十八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647年(贞观廿一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尽管“天可汗”这个新头衔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并非无足轻重,而且它证明了太宗的帝国理想既包含中国人也包含游牧民族,他认为这是自己特有的贡献。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灾难。
『新知讲解』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新知讲解』
教师讲解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
教师出示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新知讲解』
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
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课堂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探究』
结合教材P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
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学习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2.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的研读,了解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表现4.历史解释: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客观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5.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但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生产上诸多创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3.思想: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儒道佛三教合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唐诗繁荣,绘画进入繁盛阶段。

4.外交及民族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华文化圈的基本格局最终形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名词解释】▲朋党之争: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为“牛李党争”。

形成牛李党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仕途的门径不同。

实际上,还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延续。

两党斗争,直到公元860年,懿宗即位后才平息下来,长达四十年之久。

▲唐蕃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史料实证:通过对唐蕃交流相关史料的阅读,知道唐蕃的友好交流的史实。
家国情怀:理解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生发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2课,本课内容分为三块:隋朝兴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三块内容之间前后连贯。
表格法,讲清五代十国的更迭与本质。
课堂小结
出示时空坐标,理顺隋唐两朝的历史脉络。
在笔记上画出时间轴。
时间轴有助于学生理清时间脉络,为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奠基。
课后作业
即时巩固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朝的兴亡
1.建立和统一
2.建设
3.灭亡
二、唐朝的兴衰
1.建立
2.兴盛(1)表现(2)民族关系
(我们刚刚体会到了盛唐的繁荣,那么大家直达为什么这样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王朝最终会走向衰亡呢?)
3.衰亡
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事件后,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安史之乱之后加速了唐朝的灭亡的因素。
教师讲解这三个因素反应的两个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和积极矛盾。
教师讲解朋党之争的内涵。
倾听老师讲述,圈画关键词,记好笔记。
3.衰亡
三、五代十国
清晰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课的类型和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以讲授法、讲解法和史料研习法为主,讨论法和阅读法为辅。
教具准备
拷贝好PPT的U盘、学生的活动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五代十国的发展脉络;隋唐时期的繁荣。
难点:国家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唐朝前期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2.强调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能够体现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3.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整合,形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建立,重点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讲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介绍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如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进步观。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的认识尚不足够,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4.学习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能够对隋唐时期的杰出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历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应制定分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培养其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唐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影响。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有哪些?
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历史人物在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隋朝的建立、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意义。通过地图、图片等形式,展示大运河的走向和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2.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历程。然后,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设计

⼈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国教案设计第⼆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国【学习⽬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重点:隋唐盛世局⾯的形成、民族关系。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的关系、藩镇割据的形成。

⼀、隋朝材料⼀: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化(巩固统⼀)、物质⽂化(物资交流)、精神⽂化(新⽂化、新意识)等诸多⽅⾯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今千⾥赖通波。

若⽆⽔殿龙⾈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休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运河的利弊。

⼆、唐朝(⼀)唐朝全⾯繁荣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体会总结唐朝的“繁荣”材料⼀:唐初以均⽥、租庸调等制,奠下⽴国根基,⼜以⽆⽐的⾃信包容异族⽂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唐风采。

——黄仁宇《中国⼤历史》材料⼆: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善,是以⾃信⼼也⽇积⽉累。

……在最初的100年内,⼈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和谐融洽的景象。

——摘编⾃黄仁宇《中国⼤历史》(⼆)民族关系材料⼀:626年(武德九年九⽉)“王者视四海如⼀家,封域之内,皆朕⾚⼦。

”627年(贞观元年)“朕以天下为家。

”644年(贞观⼗⼋年)“夷狄亦⼈⽿,其情与中夏不殊。

⼈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家;猜忌多,则⾻⾁不免为仇敌。

”647年(贞观廿⼀年)“⾃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故其种落皆依朕如⽗母。

”材料⼆:尽管“天可汗”这个新头衔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并⾮⽆⾜轻重,⽽且它证明了太宗的帝国理想既包含中国⼈也包含游牧民族,他认为这是⾃⼰特有的贡献。

于是,他声明夷狄与中国⼈享有共同的天性,统治者的仁慈保护必须包括两者。

人教2019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2019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的桥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此课我采用了史料探究、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

目的是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再把学生由感知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唐朝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管理的典范;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至少5种智能参与实现。

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

问题连续体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同时在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法的探究,再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唐前后两个时期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同时也说明这和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有必然的联系;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我在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唐朝盛世局面中统治者管理国家政策的开明,和唐太宗在处理与突厥族等少数民族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课型探究课课题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年级高一时间班级出课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科书,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表现,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难点民族交融与唐朝社会繁荣的互动性;唐中后期的局面,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课前准备课件准备、班级分组准备、《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学流程学法指导问题导引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2、隋朝的成就有哪些?3、隋朝统治是怎样瓦解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是怎样建立的?2、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3、武则天对唐朝的影响?4、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表现?5、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结合教材自学完成1、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2、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3、黄巢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4、五代十国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5、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导入 新课复习上节内容,了解隋唐时空坐标,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 探究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重点: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民族关系。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的关系、藩镇割据的形成。

一、隋朝材料一: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二、唐朝(一)唐朝全面繁荣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体会总结唐朝的“繁荣”材料一:唐初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自信心也日积月累。

……在最初的100年内,人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一片和谐融洽的景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二)民族关系材料一:626年(武德九年九月)“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627年(贞观元年)“朕以天下为家。

”644年(贞观十八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647年(贞观廿一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尽管“天可汗”这个新头衔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并非无足轻重,而且它证明了太宗的帝国理想既包含中国人也包含游牧民族,他认为这是自己特有的贡献。

于是,他声明夷狄与中国人享有共同的天性,统治者的仁慈保护必须包括两者。

都护府散布于中国边境:安西(西突厥、西域和吐蕃)、北庭(突厥诸部)、单于(统治东突厥)、安北(回鹘和其他的铁勒游牧民族)、安东(朝鲜、契丹、奚和)和安南(现在为越南的外族人)等六大都护府。

与严重胡化且听命于非汉族军事长官的唐代边境军队一起,这些都护府形成了唐边境防卫和治理的基础。

——潘一红《天子与天可汗》材料三: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

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材料反映出唐朝(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材料一:唐初开边之后,对当地民族采取羁縻式管理,委其首领自治,驻军较少。

……为防御边疆诸强敌,守住已开拓的疆土,唐廷吸取教训,被迫大量增加边防驻军,形成若干边防大军区,其长官称为节度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中期以后出现“藩镇跋扈割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知识拓展】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3)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4)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融合,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行德政。

(2)作用: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于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主要从民族交往的双方去理解相互发展的好处。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1)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

(2)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

(3)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史料解读】1、唐太宗对突厥等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材料一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九《安边》材料二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是岁,阅武于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

置酒于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

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

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材料三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①,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地理志七·羁縻州》【解读】以上材料说明:①唐太宗时期,比较好地解决了周边民族问题。

②唐太宗对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中为官,没有采取歧视的态度。

③唐太宗的地位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承认。

④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就是历史上惯称的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政策,就是不改变被征服民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任命他们的贵族做羁縻州府的官员,继续统治本民族。

这些地方不编户口,不向唐中央纳税。

【注释】①暨:达到。

2、对西藏的政策材料一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

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

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①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

公主恶国人赭面②,弄赞下令国中禁之。

……袭纨绡,为华风。

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

又请儒者典书疏。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一五《吐蕃传上》材料二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

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

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赐杂彩三千段。

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阙之下。

(左图唐蕃会盟碑)──[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上》材料三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大好为打球,比令亦习,曾一度观之。

昨升仙楼有群胡街里打球,欲令朕见此胡,疑朕爱此,骋为之。

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

朕已焚此球以自戒。

”──[唐]丰演《丰氏见闻记》卷六《打球》【解读】唐丰演所著《丰氏见闻记》对研究唐代前期政治、文化、风俗提供了较多材料。

上述材料说明:①在和亲后,一方面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传入到西藏地区;另一方面西藏地区也主动到内地学习中原文化。

②西藏地区的文化如球类也被传入到中原地区。

二地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流。

【注释】①昏:通“婚”。

②赭面:在脸上染色。

3、唐代的方镇及府兵法坏而方镇①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

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

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其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曰大都督。

至太宗时,行军征讨曰大总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

……久之,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兵志》【解读】这段资料叙述了唐代方镇的兴起经过。

资料显示:①最初节度使只管兵。

②随着府兵制的破坏,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专制一方,不仅管军事,也管地方的民政、财政,俨然成为各州县之上军政合一的一级权力机构。

③安史乱后,方镇越来越多。

④方镇的规模不固定,大者可以有十多州,小者则有三四州。

⑤因为具体的方镇置废不常,方镇的规模、权力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方镇虽然拥有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但它还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组织。

【注释】①方镇,亦称藩镇,方镇的长官即节度使。

答案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利: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

二、材料反映出唐朝(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历史作用。

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作用: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中期以后出现“藩镇跋扈割据”的原因。

①唐玄宗开元年间,在边境增设军镇,军镇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②安史之乱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③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节度使,节度使拥有政治自主权和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

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