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

合集下载

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一) 2 熟悉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2、图书馆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3、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4、图书馆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研究5、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6、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一)3 了解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但在现阶段却带有较明显的社会科学的特性。

�图书馆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

�图书馆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

(一)4 了解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方法:矛盾说规律说�一般科学方法:逻辑法系统法数学法�专门方法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二)1 掌握图书馆的概念�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吴董修订2版54页)�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二)2 熟悉图书馆构成要素�文献信息资源�用户(读者)�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二)3 掌握图书馆的属性�一般属性:社会性、依辅性、学术性本质属性:中介性★(二) 4 掌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三)1 掌握图书馆类型划分标准(1)划分的标准我国主要以主管隶属关系结合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读者对象等标准划分。

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将图书馆划分为6种: 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三)1掌握图书馆类型划分标准按照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科学研究系统、工会系统、共青团系统、军事系统。

按照馆藏文献范围划分:综合性图书馆、专业性图书馆按照用户群划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三)2 掌握国家图书馆的类型国家图书馆一般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2)国会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3)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4)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基本概念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1)图书馆学的微观研究对象: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的宏观研究对象: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等。

(3)图书馆学定义: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即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图书馆学的研究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

代表观点:整理说。

技术说。

管理说代表观点:整理说。

技术说。

管理说第二阶段:把图书馆看做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代表观点:社会说。

要素说(4要素:图书、人员、设备、方法;5要素: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 图书馆学5定律:1书是为了用的2每个读者有其书3每本书都有其读者4节省读者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代表观点:交流说。

新技术说。

代表观点:交流说。

新技术说。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二、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1)普通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研究内容:图书馆哲学(是普通图书馆学的核心)、图书馆性质、结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等。

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等。

(2)专门图书馆学: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学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研究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他们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

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

类型包含:公共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研究、儿童图书馆研究、学校图书馆研究、社区图书馆研究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这是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最迟在约公元前23世纪前的古王国时期,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四~前一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

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

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一度繁荣。

到了公元八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一、图书馆学的定义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的构成、功能、服务方法以及发展历史的学科。

它涵盖了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包括图书馆的起源、发展、分类、管理、利用等。

图书馆学不仅图书馆的内部运作,还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图书馆学的历史和发展图书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书馆,如寺庙图书馆、皇家图书馆等。

然而,真正的图书馆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随着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学开始受到重视。

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结合,为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三、图书馆的构成和功能图书馆主要由藏书、读者、建筑和设备等构成。

其中,藏书是图书馆的核心,包括各种类型的书籍、期刊、报纸等。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和阅读所需的资料。

建筑和设备则是图书馆运营的基础,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布局、照明、空调等以及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

四、图书馆的分类和管理图书馆可以根据其藏书规模、读者对象、管理方式等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藏书规模可以将图书馆分为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根据读者对象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根据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

五、图书馆的服务和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包括借阅服务、参考咨询、信息服务等。

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之一,读者可以通过借阅卡借阅自己需要的书籍;参考咨询可以帮助读者解答各种问题;信息服务则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文化活动等,以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六、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图书馆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和服务质量;也将更加图书馆在社区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图书馆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论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论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论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作者:崔红娟来源:《图书与情报》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论述了21世纪初十多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征是:第一阶段以理论图书馆学研究为主,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和图书馆学研究层次化领域出现了重要的成果;第二个阶段以应用图书馆学为重点;第三个阶段以总结、梳理为重点。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53-04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近几年已有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图书馆学层次化角度,从理论图书馆学与应用图书馆学的关系来考察近十来年的发展,可以发现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000~2003年间以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多,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探讨活跃,出现了“知识集合论”、“文献可获得性论”等具有影响和深度的学派,在理论探讨中图书馆学“层次性”受到关注;2003~2007年是应用图书馆学获得大发展的时期,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人文图书馆学、制度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07年以后的几年是应用图书馆学概括、疏理和理论提升阶段,研究者试图探讨应用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关系,这一期间出现了尖锐争论。

以下对三个阶段作扼要阐述。

1 世纪初图书馆学的理论诉求和“层次化”1.1 理论研究热和理论主张新世纪十年来的图书馆学研究,为何基础理论研究是在前面,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到2004年“苏州年会”后才逐渐火热,笔者认为,应用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实践紧密相连,世纪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仍处于“低谷”,存在经费、人员、馆舍等诸多困难,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未能为应用图书馆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基础;而图书馆基础理论比较而言离实际较远,其研究具有足够的空间,因而基础理论研究在先是顺理成章的。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
基于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这一社会本质传播学和与之相关的知识交流学文献交流学情报学档案学知识社会学等以及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分别从社会知识信息交流社会经济社会管理乃至社会文化诸方面为图书馆学提供了社会与文化理论层次的科学基础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源自任务和研究思路None

浅谈图书馆学

浅谈图书馆学

浅谈图书馆学作者:何平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3期摘要:图书馆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使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而这些方法手段的学习,只有图书馆才能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图书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成果。

关键词:图书馆学;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一、图书馆学的指导思想和意义图书馆是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研究它的产生发展规律,研究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的现象与本质,必然离不开哲学,离不开科学的世界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既反对以哲学代替科学的科学之科学,也反对否定对具体科学的积极作用,使具体科学脱离哲学的知道错误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是和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分不开的,批判不仅要吐故,同时也意味纳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学说,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并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它的应用性及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实践性,图书馆学的实践性是指它的理论来源于图书馆实践,又被应用也实践,并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理论就是在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知道思想,也就否认了那种对实际工作毫无益处的纯思辨识的理论研究。

早期的图书馆学理论产生于藏书楼实践,传统的图书馆的编目,采访,流通,阅览都是为了读者利用文献而开展的实际,具体的工作,从这些实际工作经验中产生了许多知道实践的理论,我国古代的目录学理论,我国近代的图书流通,利用思想,近代的报刊管理思想,无一不起源于文献利用过程,八十年代的定额管理及九十年代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以及今天正在研究的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理论等,这些理论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指导,规范,推动作用。

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简介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一门关于图书馆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

它研究图书馆的发展、管理、服务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致力于提高图书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综合运用了图书馆学、信息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它关注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研究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布局图书馆的空间,如何制定图书馆的政策和制度,如何管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其次,它关注图书馆的服务与推广,研究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图书馆服务,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工具推广和传播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第三,它关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技术应用,研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存储图书馆的资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用户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包括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图书馆的分类和编目、目录编制、馆藏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等;还包括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信息检索等。

图书馆学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如读者服务、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图书馆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和发展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创建了一些具备图书馆功能的机构,如中国的“秘书台”和埃及的图书馆。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兴起,图书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学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知识管理等,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书馆学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源。

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提高图书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功能与创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功能与创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功能与创新我国几代图书馆学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使我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逐渐的发展和创新,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逐步健全,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本文针对图书馆基础理论的功能和创新做出了进一步探索,以便能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促进其系统完善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标签: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功能创新一、引言所谓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指一种由图书馆的普遍性认知及其相关的各种其他学科的同种问题所构成的一种思想体系。

这种体系是图书馆的普遍现象。

而研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不是对图书馆理论实践和图书馆学术领域的复制或者叙述,而是对于图书馆理论的实践与图书馆学的普遍问题总体的研究、总结、归纳及分析,从而在图书馆理论在发展中起到对其他相关学科的辅助作用,并也有一定程度的指引作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呈现出百家争鸣、繁荣发展的局面。

特别是由于现代信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知识为本质的网络迅速形成,人类的科学技术体系正从物质文明型体系过渡到信息技术型体系,在这种时代历史变迁中,与信息技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直接联系、休戚相关的图书馆事业也必将经历其历史的巨变。

图书馆学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其功能和创新对于促进它的传承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地位某些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决定了其学科的发展走向的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整体构建。

所以,我们不能够否定或者忽视对其理论的研究。

学科的成熟稳定不只由它是否含有新潮的语言和词汇,也不是由它应用的科学技术是否先进所决定,而是要看其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和完善程度。

其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系统程度和完整程度及其对整个学科体系支撑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与完善程度的首要指标。

其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也是为了正确解释图书馆这样的社会现象,总结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内在规律。

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探析

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探析

<div class="article_tit"> 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探析 </div> <span>作者&nbsp;:&nbsp;未知</span> <p> [摘要]通过对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发展轨迹的梳理,提出在新的背景和环境下,现有的层次论、过程论、三维论等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已不适应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并初步架构合理的图书馆学方法体系。

<br/>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方法体系 <br/> [分类号]G250 <br/><br/> 科学发展史证明,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只有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起完善的方法体系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不同时期的图书馆学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和相应的方法体系,不仅是图书馆学学科整体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体系的历史基础。

<br/>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要素是适用于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各种研究方法,它科学归纳各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合理分析诸多研究方法体系的特点,根据图书馆学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构建结构科学、组织合理、功能强大的方法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以及新兴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引进,原有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发生了许多变化,也迫切需要研究者进行相应的总结和探讨,以寻求更加适合图书馆学科学发展的研究方法体系,为今后图书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

<br/> <br/> 1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历史 <br/> <br/> 任何一种方法论体系,总是由许多具体方法组成的,尤其是由那些带有浓厚的本学科特色、在本学科领域内广泛使用并促进本学科发展的骨干方法所组成的方法论体系。

图书馆热点简说

图书馆热点简说

图书馆学热点简说1.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复苏:1978年理论研究:1979年:198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杭州召开年会,参加会议的29个省市自治区139名代表,13名常务理事、理事,74名论文作者济济一堂,开始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开始主要是集中在定义、职能、性质及战略思考等问题,主要要解决如何构建图书馆学、开展那些研究等问题,如1980年发表《图书馆统计学》集中体现了构建图书馆学内容的迫切心情。

如果从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可以发现,他有一条理论发展的逻辑链:从“转变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的提出,到以生命为代价的“追问图书馆的本质”(黄纯元),积极“探索新图书馆学发展轨迹”,深入进行“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思考”,热烈“呼唤新世纪”的到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潜心钻研“数字技术应用”,时刻关注“图书馆精神”,驰骋在“知识产权研究”沃土上耕耘等等。

业务研究:以分类编目为核心,尤其是以分类法的制订、修改及实际应用,以后又逐步延伸到文献检索、文献标引等方面。

技术应用: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1985-1998年,自动化主题文献2639篇,占总文献26125篇的10.10%,93年开始年发文量超过100篇,98年达835篇。

包括理论模式、实践总结、书目数据库、网络化、资源共享、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数字图书馆、电子出版物、光盘、多媒体技术、缩微复制。

图书馆建筑:随着新的图书馆建筑的兴起,或旧馆改造,形成热点,2003年,中科院图书馆召开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论题: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图书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大讨论,表明了当时中国图书馆界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了图书馆界的浮躁.乐观――悲观,图书馆将消失,美国兰开斯特等,――90年代美国图书馆学院的关闭,我国图书馆院系的改名,带着历史的沉重感。

2.以较理性的反思状态进入21世纪(1)00-04年:根据《中国图书馆学报》,统计了720篇文章,从题名中出现的关键词入手,并对其作词频统计分析,以确定近几年中国图书馆界的10个研究热点。

论我国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一)

论我国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一)

论我国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一)摘要]文章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精神史出发,论述了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

从而提出了建设我国当代图书馆精神的方向、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办馆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公元前11~前8世纪,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商、周王朝,已有担任文化事务的史官和宗教事务的卜、贞人。

他们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结果等卜辞刻于甲骨上,形成早期的文献。

《尚书》载“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这些记录史事的典册,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这些管理典册的人,大概就可以称为最早的“图书馆人”吧?我国的图书馆史,从最早的管理典册,经过“藏书楼”,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

有了“图书馆”一词,才有近现代的图书馆,直到今天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一键通天下”。

有了图书馆,才有研究、论述图书馆功能、作用等的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马丁·施莱廷格(MartinSchrettinger,1772—1851年)于1807年提出的。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图书馆学已产生了普通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图书馆经济学、读者心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等众多的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有了图书馆学,才产生了体现图书馆学理论精髓的图书馆精神。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精神最伟大的奠基人与实践者——爱德华兹。

出身贫困的爱德华兹毕生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理想奋斗,他的一份报告为英国下院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公共图书馆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公共图书馆运动精神之父。

到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更把图书馆学的理论精髓一图书馆精神,加以立法条约化,成为各国各公共图书馆必须遵守的约法。

图书馆精神从此有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标准。

二什么是精神?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等等。

唯物主义者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著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著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著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著录规则》,确定了以著者为著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尹鸿博(河南大学图书馆开封 475001)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知识功能,是图书馆知识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系统。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知识功能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

图书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馆内考察法”。

应加强对知识的研究,把“社会认识论”上升到“知识学”的高度。

关键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知识功能知识系统研究方法知识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馆学科的前途和发展方向。

在新世纪初,对图书馆学走过的历程进行回顾,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拟就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它的探索和争论贯穿于图书馆学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研究对象的确定,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

〔1〕毛泽东的这段话为我们认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指明了方向。

朝着这个方向,黄宗忠于1962年提出了“藏与用”的矛盾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2〕为图书馆学增添了理论色彩,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个被称为“矛盾说”的学术观点,风行于60-70年代。

图书馆学对“藏与用”的矛盾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实际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对扩大藏书的利用,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不满足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诸如:“规律说”,“交流说”,“事业说”,“系统说”等等。

黄宗忠也把他的观点发展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

〔3〕然而,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交流说”。

当时人们热衷于谈论图书情报一体化。

后来人们又倾心于“文献信息学”和“文献信息管理学”的研究,部分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系也改变了名称。

管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进步

管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进步

管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进步一、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权利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保障体系,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自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将“图书馆社会责任”作为分会场的主题以来,关于该主题的讨论就备受关注。

由于“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本身定义并无明确界定,因此近两年关于此主题的研究始终处于定义多元、界限混乱的局面,对国外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我国图书馆界将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含义界定为: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有助于解决关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非图书馆问题,如经济、种族、就业、环境、战争与和平、宗教等社会问题的责任。

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除了是一种自愿行为外,更是一种自觉行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特点使图书馆必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图书馆并非单纯借阅图书或获取知识信息的地方,更是满足人们学习、娱乐、休闲、交流等多种需求的公共空间。

”白君礼从图书馆本质的角度解读了图书馆社会责任:图书馆社会责任与图书馆基本责任都是为了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利益)最大化,图书馆社会责任也是全面实现图书馆基本责任的保障。

针对当前理论界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认识分歧严重的事实,蒋永福分析了责任与义务、责任与权利、等诸多概念之间的区别,界定图书馆社会责任可归纳为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纯义务性责任三方面;图书馆社会责任属于有限责任,应遵循“职责优先原则”和“量力而行原则”。

洪伟达根据德鲁克提出的“组织”概念和目标管理理论,提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含分内责任与分外责任、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

图书馆应该在履行自身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有条件、有选择地承担社会责任。

宋显彪从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案例研究等方面入手,提出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应关注中外社会责任比较研究、社会责任与核心业务的整合以及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含义、底线、内容、激励机制等方面。

于良芝等通过系统梳理和介绍美国图书馆界对社会责任问题的争论,探讨了社会责任之争的缘起和演进过程,总结图书馆社会责任之争为图书馆职业所积累的职业遗产,从而来促进国内的相关研究。

图书馆学概论_(整理版)

图书馆学概论_(整理版)

绪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图书馆将在信息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巨大贡献。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各专业通常都要设置本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对初次接触本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专业启蒙教育,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初便能够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认识本专业的主要知识体系和课程构成。

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来说,这一任务是由《图书馆学概论》来承担的。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在第一、第二章中,我们将分别就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的内容及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研究任务,图书馆学的性质,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分别加以讨论。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

二、图书馆学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考察中外图书馆学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发生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由对个体图书馆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图书馆的研究,即对图书馆事业的研究;第二,由只研究图书馆本身,发展到研究与图书馆有关的知识、信息及其组织等问题;第三,由孤立地去研究图书馆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到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经济的、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文化、图书馆与人类信息交流的关系;第四,由静止地看待图书馆,发展为将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第五,由单纯地研究图书馆学的对象问题,发展到找寻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第六,从近期图书馆学发展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技术的因素越来越多地渗入图书馆学研究中,使得图书馆学从术语到学术规范都发生了变化。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一)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一)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图书馆现象的一般理论知识。

它是由关于图书馆现象的一般性认识问题的理性知识和关于图书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共性问题的理性知识等构成的思想体系。

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图书馆定义问题的讨论。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教材和专着的不断问世,大大推进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但是,应当承认: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和解决。

1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声音,即认为对以描述客观规律为已任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而言,不应该有各国自己的特色,因为特色太多不一定是件好事,图书馆学的理论、原则,特别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只是用于本国,不适用于大多数国家,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

对于这种认识,我们应当辨证地加以分析。

一方面,基础理论不同于应用理论,它主要用于解决人们在从事图书馆事业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基本认识问题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问题,所以,就应当充分认识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由于人们认识有关问题的角度和深度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情境不同,解决问题的宗旨不同,掌握相关信息素材的齐全程度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等,因而自然会出现认识结果的不统一性和多样性;同时由于图书馆现象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等因素的影响,也造成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多样性和不统一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通过各种学派和相关问题的理论争鸣,在一定时期,图书馆学界对某些基础理论的理性认识会出现暂时的统一现象。

但是,应当看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的这种统一的现象只是相对的,而且通常的情况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所掌握的信息素材的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某些局部的统一和平衡往往会被人们所突破。

浅谈21世纪下图书馆管理的新概念

浅谈21世纪下图书馆管理的新概念

浅谈21世纪下图书馆管理的新概念作为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重要储存场所,图书馆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及时做出转变,强化自身管理,积极应用全新的管理理念。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世纪是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和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图书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应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图书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21世纪下图书馆管理的新概念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标签:新世纪图书馆管理新概念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做好读者服务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

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能确保图书馆各种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

新世纪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管理内容、管理智能和管理原则方面大胆创新,从而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我们积极应用全新的管理概念,确保图书馆处于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中。

一、新世纪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的挑战1.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不足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的根本。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形式不断丰富,出现多种文献形式,如电子文献、纸质文献,出现了多种文献形式并存的现象。

但是从图书馆建设实际来看,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能力不足,文献资源种类单一,存在馆藏资源建设不足,资源更新时间长、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不完善、信息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

此外,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还存在学科配置不合理,缺乏均衡性,无法满足读者多样性阅读求。

这是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集中地和社会大众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推动一个地区居民素质提升,社会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是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确定新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使命,建立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

理论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构筑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研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16。

【摘要题】理论纵横【关键词】理论图书馆…… 1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与历史任务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应当是系统总结19~20世纪世界图书馆学的理论成果,在准确把握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历史基础的同时,确定新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建设——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使命,而建立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

为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则是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理论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一般可归纳为3个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通过建立起上述两个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构筑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1 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1)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应具有如下理论功能:①准确把握并系统阐述图书馆的哲学本质对图书馆的名称与概念的准确把握是对其哲学本质理论把握的前提。

关于图书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称谓,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

关于图书馆的概念,各国也往往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认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

这些具有不同民族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会称谓和定义不仅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环境的实际状态,而且对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图书馆的社会组织形态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

就图书馆的社会称谓而言,在中国历史上就有“院”、“馆”、“楼”、“阁”等一系列名目繁多、各具细微语义差别的社会称谓[1]。

就图书馆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

大体而言,世界各国对图书馆概念的定义基本上有3种不同的角度。

其一是从图书馆的内容角度加以定义,指“为阅读、研究和参考而收集的一批书”;其二是从图书馆作为一种具有藏书和阅读功能的建筑和场所的角度加以定义;其三是从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文献收藏和利用功能的社会机构的角度加以定义[2~7]。

然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伴随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馆认识的深化,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将关于图书馆概念的最终认识统一在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的统一之上。

根据以上对图书馆概念的认识,图书馆的哲学本质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记录、承载于一定物质载体和社会载体并传输于相应传通媒介的人类知识的集合。

即图书馆的本质是其知识本质、技术本质与社会本质三者的统一。

这三合一的统一体由作为精神层的知识本质、物质
层的技术本质和社会层的社会本质三个层次结构而成。

就是说,图书馆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不仅有其精神内容,而且有其物质存在手段和物质存在形式,同时还有其社会存在手段和社会存在形式。

即图书馆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存在。

在精神、物质、社会这三者关系中,图书馆精神层面的知识本质是图书馆本质即其内在规定性的哲学基础与核心要素,即图书馆本质的核心层;图书馆物质层面的技术本质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赖以物质性存在的技术手段,是人类知识的物质外壳,是人类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中间层;而图书馆社会层面的社会本质则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与技术本质的统一体赖以社会性存在的社会手段,是以信息技术为表现手段的人类知识的社会外壳,是人类精神、信息技术与具有相应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现实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外层。

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整体。

吴慰慈教授所提出的图书馆中介性的本质,其深层意义即应是以这一由精神、物质和社会这三层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性综合性很强的哲学本质为基础的[8]。

图书馆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其中介性这一本质特性,以信息和知识为内容,以信息技术和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为手段,在人类历史上有效发挥着精神媒介、物质媒介和社会媒介的传通作用。

②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知识本质。

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是:与具有一定历史文明特征的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形态相联系的人类知识的集合。

这一知识集合是表现为人类知识的历史文明形态。

③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技术本质。

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是:关于人类知识、信息的记录、存储、传输技术的社会应用形式即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形态。

④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社会本质。

图书馆的社会本质是: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

⑤阐释构筑在上述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基础之上的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一般属性)的社会功能。

⑥阐释图书馆社会功能的社会实践形态——社会职能。

⑦阐释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具体的社会实现形式。

⑧揭示通过上述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所反映出来的由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内在的社会生存依据、社会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动力所构成的关于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

⑨揭示图书馆在与其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这些外在因素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这些外部联系所构成的图书馆的社会运动规律。

⑩揭示通过上述内在规律与其社会规律的互动与融合所形成的关于图书馆本质与其事业发展的总规律[9~10]。

(2)在阐述图书馆事业发展总规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阐述其社会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其理论关键是在准确把握图书馆本质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图书馆与相关社会要素的互动原理。

①图书馆与其知识本质的现实基础——人类知识的互动。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和存在形式,是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图书馆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发展和发达程度是人类文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所达到的历史水平的历史标志。

人类知识发展的直接结果对图书馆而言就是其本质和内涵的深化。

而图书馆本质和内涵的深化反过来又为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

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构成了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意义的重要一环。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社会信息、知识资源系统的社会标志的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构成了
人类社会信息化知识化进程的核心内容。

图书馆与人类知识以及人类文明三者内在的统一与一致以及这种统一与一致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是准确把握21世纪图书馆
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依据。

②图书馆与其技术本质的现实基础——信息技术的互动。

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历史发展的产物。

这是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所揭示的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因此,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和本质的内在联系。

正因其如此,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飞跃,无不引发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性剧变与进步。

而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的社会应用领域,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同时交织着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发展的互动。

图书馆与信息技术互动与同步发展的历史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信息技术的变革与飞跃所引发的历史效应决非图书馆的消亡,而恰恰相反,是人类社会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迅速发展与历史深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络技术正在给传统图书馆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今天,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一历史规律意义重大。

③图书馆与其社会本质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态环境的互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和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与其社会环境,具体而言,与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对人类知识资源进行整序、存储、传通和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形态。

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所形成的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构成了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历史沿革。

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反映在社会表象上,相应表现为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

这三种性质不同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质形态的结合与统一构成了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形态。

即图书馆的社会形态是其具有一定历史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现实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