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各册中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全本)2009
初中历史各册中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全本)20090308
初中历史各册中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全本)20090308(√为考纲识记内容,▲为理解运用层次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_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3、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西周分封制p24√6.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P28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图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早期的人类文明第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西罗马3000年最大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伊拉克)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古印度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3课:西方文明的摇篮(海洋文明)(古希腊——民主、古罗马——法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复习提纲(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中图版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1.目前已知我国境内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云南省)。
2.北京人的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大约70—2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居住在山顶洞;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已经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人们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3.山顶洞人的生活:约1.8万年前,生活在北京龙骨山山顶的洞穴。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样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骨针),使用装饰品。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掌握人工取火技术,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一种自然力。
3.大禹治水: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黄河水灾,后人称之为“大禹”。
4.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部落。
炎黄两个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后来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北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或人文祖先)。
炎帝的贡献: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他用木头制作农具耒和耜,教人种植庄稼;他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医治百姓疾患。
黄帝的贡献:他建造宫室,缝制衣裳,教人们打井汲水,发明了舟船和车辆,特别是他还发明了指南车。 嫘祖发明了养缫技术,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创造了乐律。
2.尧舜禹的“禅让”:黄河流域
舜和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是各部落的首领民主推选的,体现了当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舜是第一个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第四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74—89)1、官渡之战P74-75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经济、人才、军事上的因素)P74-75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优势经济上:在许县一带大兴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人才上:广招人才,使更多的人为自己服务军事上: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P75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4、220年,曹操病死。
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工国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P765、三国经济的发展P76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织锦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6、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P79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至黄河中下游,这些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P808、西晋的灭亡P80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2009年历史科中考知识点汇编
2009年历史科中考知识点汇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第3课收复新疆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第7课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8课辛亥革命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第9课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11课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第16课血肉筑长城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新式教育的开端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第3课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意义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第5课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灾难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第9课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导弹部队的发展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学的繁荣艺术的发展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权神授”下的英国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权利法案》的颁布第12课美国的诞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他的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罪恶的“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在印度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大战的爆发空前的灾难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火种科学的革命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著名音乐家文学巨匠美术名家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新秩序”对亚太地区的“安排”第4课经济大危机“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纳粹政权的建立反犹狂潮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最后的胜利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新经济的出现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匈牙利的改革东欧剧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美苏争霸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科索沃战争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文学名著现代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爵士乐好莱坞。
2009年中考历史复习
3.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主要有:汉朝、唐朝、清朝统治前期
(1)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
调整统治政策)。
(2)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3)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4)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点 (1)团结友好是主流。 (2)中心内容是扩大先进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是 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封建化,经济上的农耕化。 (3)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大统一,国家大统一促进了民 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4)各民族的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中 华民族这一统一体。 (5)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意义: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 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1895年发生了甲午中日 ________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 了 __________,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 ___________ 政治 度________ 《辛丑条约》 战争爆发,签订了 __________,标志着中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 国____ 沦为_____________ 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岸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从 资本输出 。伴随列强经济 经济 商品输出 ________转为_________ 自然 经济进一步解 侵略的加剧,中国_______ 民族资本主义 体,促进了中国_____ ___的发展。
(3)国家统一的意义
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民族融合、边
疆开发、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发挥了重大作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
•世界历史上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第二章开辟万里长城
•秦朝的建立与郑国公主的嫁娶
•建立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与秦始皇的陵墓
第三章帝国的兴亡
•汉武帝开创的“九年之治”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汉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传承
第四章文化的荟萃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佛教的传入和融合
第五章大唐盛世
•大唐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大唐的开放和文化繁荣
•唐朝的国际关系和开放政策
第六章千年之盛
•宋朝的经济与文化
•科技创新与发展
•宋朝的武器和军事思想
第七章战乱中的王朝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特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八章明清王朝
•明朝的政治制度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清朝的国际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九章近代中国的历程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社会革命与思想启蒙
•中国现代化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总结
•对历史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
•强调历史对现今影响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热情。
200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详尽汇总(按课本目录,共54页)免费范文精选
考试资料网@资料分享平台
历史中考备考资料目录暨教材目录(附考点分解)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人半坡人
第3 课华夏之祖炎黄尧舜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世袭制分封制
第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司母戊鼎
第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都江堰商鞅变法
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1)甲骨文
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2)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 课“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的统治及其评价秦长城灵渠
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
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军事的大一统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武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的大一统
第16 课昌
盛的秦汉文化(一)造纸术《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
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佛教、道教《史记》秦兵马俑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 课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
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王羲之顾恺之云冈、龙门石窟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20)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P6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里,使用的是经过打制的工具;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
P3—44、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使用打制的石器已经进行磨光和钻孔处理,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P5-65、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3-67、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位于黄河流域)P8-11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大米),半坡人种粟(小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9-109、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610、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P1611、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7-1812、禹采取“疏“和“堵”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P18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P21-45)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23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P23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P24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6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P267、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
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7-288、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繁荣鼎盛时期。
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详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元谋人170万年(最早)知道用火群居生活原始人群北京人70万年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山顶洞人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血缘氏族氏族公社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氏族遗址距今年代生活地域生产状况生活状况河姆渡遗址约七千年长江流域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磨制工具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第3课华夏之祖1、P.12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P.13---14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3、P.14尧、舜、禹的传说:1)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2)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P.20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P.19---23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暴君名臣备注夏约前2070年阳城禹桀————商约前1600年殷汤纣伊尹殷朝西周约前1046年镐京武王幽王、厉王姜尚——3、★★P.24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P.26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P.27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部分)
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
保留猿的体质特征,直立行走,能够用手制造和使用工
具从事劳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
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
3、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5、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
2009年中考历史要点复习(七年级下册)
大镇中学2008年中考历史要点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一、统一国家的重建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重新统一南北,统一中国。
2、★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答: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开通隋朝大运河,该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隋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注意课本第4页的地图]4、★分析大运河的历史作用:答:①它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但隋炀帝滥用民力,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引发起义,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5、★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答: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隋唐时期开创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六部指吏、礼、兵、刑、户、工部。
8、科举制度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__中图版12页word文档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启示: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原因: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1)地理知识的增加(如地圆学说)、地图绘制的改进。
(2)罗盘针的运用。
(3)造船技术的改进。
(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观条件:船员的毅力和精神等.¤﹡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历史中考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1、北京人距今约 70万年至20 年,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长江流域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代表半坡居民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广泛使用陶器。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化石)5、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禹及其儿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7、战国时期最典型、最成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商鞅变法。
此变法是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的。
其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措施是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
经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8、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9、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10、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仁”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
他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不同思想观点,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战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道家的代表人物为战国时期的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12、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集防洪与灌溉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纲整理版(2009_)
2009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我们在社会中成长1、社区的含义及功能。
(七上P71-74)(1)含义: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里,有一定数量的互有联系的、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口,他们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称做社区。
(2)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种服务(在社区内的超市里购物等)政治功能: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各类组织、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社区的人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的政策、社区“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与失业问题等)文化功能: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里健身与学习、进行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举行各种讲座和培训等)管理功能: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解决邻里纠纷、卫生清洁、治安保卫工作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等)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七上P52-60)(1)大众传媒的种类: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
(2)作用(功能):最基本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监督功能: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娱乐功能:它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3)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利:提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不利:会损害青少年的心里健康,影响学习。
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等身体健康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1、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依法治国A: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历史中考总复习提纲
历史中考专题提升汇总专题一:国家统一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所向。
2.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3.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我们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求同存异,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早日促成统一。
4.国家强大有利于国家统一,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
专题二:民族关系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和与社会发展。
2.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
3.西藏、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新疆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4.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今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以促进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专题三:对外关系1.开放交流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今天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3.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今天,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我们今天能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专题四:近代的屈辱与抗争1.侵略认识:落后就会挨打,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中学生应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抗争的认识:近代的中国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制下,通过不息的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顽强,打败国内外敌人,实现民族自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各册中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全本)20090308(√为考纲识记内容,▲为理解运用层次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_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3、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西周分封制p24√6.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P28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7.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是称霸基础,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找出七国在《战国形式图》中的位置。
√8.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应用:1、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0.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11★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政治方面)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
(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3.秦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相争。
1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削弱诸侯势力(推恩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学说成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军事上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15.√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臵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6▲汉朝时人们把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或阳关进入今新疆,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条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叫做“丝绸之路”。
应用: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7、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18.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中原混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江南自然条件好,经济迅速发展。
19.386年,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改革措施:他规定鲜卑人改穿汉服、使用汉语、采用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制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应用:1、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指出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第五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0.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
√21.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多年。
√2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巨著。
北魏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
23.中医上的“四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的;√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基础,他被称为“医圣”。
√24.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P101金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
√之后先后出现了小篆,隶书和楷书,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秦国推行的文字叫小篆。
√25.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德”去教化人民。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史称“诸子百)p109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
√27.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黍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人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8.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长安,东汉初年朝廷开始重视佛教,“因缘”“彼岸”世界“”“烦恼”“方便”功德无量“”清规戒律“等词汇都来自佛教。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尊奉“老子”为教祖。
应用:1、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
2、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归纳当时的儒、墨、道、法、兵各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为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隋炀帝开通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2.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善于纳谏(魏征)。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5.▲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6.√唐朝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颜色以青、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唐朝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有“市”或“集”。
7.唐玄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边镇将领导安禄山、史思明等发动了一场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8.科举制是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整。
当时开考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等。
p20 影响及作用:p229.唐朝太宗以开明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10.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称,与唐“和同为一家”),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11.▲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1-32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者。
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P.33应用: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2.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3.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04年,辽打到北宋的澶州城,次年辽与北宋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双方开始和平往来。
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4.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微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