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红楼梦与红学,
名词解释红学
名词解释红学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
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国学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
国学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国学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引导语:《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政治论著,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的国学经典,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红楼梦的知识。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经典,后世人对它的研读热潮,几乎从未间断过。
据考证,“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末画论家李放所著之《八旗画录》,其中提到:“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非凡,在历史、哲学、宗教、美术、服饰乃至经济、建筑、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值得深入研究之处。
因此,一百多年来,红学除了在纵向上有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之分外,横向又有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等几大类型,成果丰硕。
被认为是当代红学之评论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知名学者刘梦溪,学风严谨、思想明通,早年的学术方向以文学为主,后逐渐转入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史方面,近年对陈寅恪、马一浮等国学名家的研究颇为引人关注。
红学研究是刘梦溪涉猎较早的领域。
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为连载于1964年《光明日报》上的《探春新论》,当时年仅23岁。
多年来,他先后出版《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情问红楼》《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多部专著。
其中,《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是从现代学术史的角度研究红学的史论著作,广受好评。
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说,自有《红楼梦》以来,所有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刘梦溪对《红楼梦》亦无比钟爱,说“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唯《红楼梦》足以当之”,“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红楼梦》里应有尽有,文备众体不足以形容。
”在他看来,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长篇小说,却好像把整个中国文学史都装在里面了。
同时,《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宝典,是古今描写爱情的“杰构”,有他书所不能比拟的特异之处。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即借僧人之口宣称要抒写世间“儿女之情”,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
刘梦溪由此感叹,“能够写出‘儿女真情’,试想这是何等高傲庄严的文学大判断”。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
从其问世至今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引起读者和文人学者的广泛兴趣。
《红楼梦》在乾隆年间问世后,即被人们视为珍品,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三十年。
“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今存有多种手抄本:较早的手抄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残存16回;较完整的手抄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庚辰本,存78回;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甲辰本存80回,书名首次题为《红楼梦》。
至1791年程伟元、高鹗的活字印刷本出版后,《红楼梦》很快流行南北,“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家弦户诵,妇竖皆知”。
(见道光年间《文章游戏》初编卷六《红楼梦歌》后按语)以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甚至有邹弢和许绍源“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情况发生(邹弢《三借庐笔谈》)。
《红楼梦》研究的出现与《红楼梦》的问世几乎同步。
在乾隆年间《红楼梦》尚未完成及以手抄本流传时,脂砚斋等人即对其批注评点,脂砚斋可谓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此后二百多年来,为此书作序跋评点、进行研究评论者,前呼后拥,代不乏人,有关专著和论文数不胜数,从而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_______“红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时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
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小有名气的学者朱子美(昌鼎),对乾隆以来文人们所热衷钻研的《易》、《诗》、《书》、《礼》、《春秋》等“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无比精熟。
有一次,朋友问他:“你怎么不研究‘经学’?”他说:“我也在研究‘经学’,少‘一画三曲’而已。
”友人不解,问他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是怎么回事。
他笑着说:“我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就是‘红学’呀!”原来,“经”字在当时写作“經”,他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自然便是“红学”了。
红楼梦红学研究成果
红楼梦红学研究成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红学是对红楼梦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旨在解读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在红学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剖析、人物形象的解读以及史料考证等方式,不断挖掘和探讨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
红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对《红楼梦》的作者提出的疑问和争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红楼梦》的作者被广泛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其他可能的作者身份,如王夫之、高鹗等。
红学研究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线索和历史背景的考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和分析,对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身份提出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此外,红学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红楼梦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多重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红学研究者对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进行了深入解读,如爱情、权力、家族关系等。
同时,红学研究还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贾宝玉、林黛玉等经典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描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深化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红学研究还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和文本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的解读,红学研究者们揭示了小说对于当时社会习俗、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红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使我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更为重要的是,红学研究进一步凸显了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文学的杰作的地位,为我们认识和欣赏这部小说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红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红楼梦这个经典之作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得到了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国学经典:四大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简介
诗词曲赋 鉴赏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 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 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 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 流到夏!
清嘉庆年间,得硕亭的《京都竹枝词》 中有两句:“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 诗书也枉然。”可见很早的时候,谈论《 红楼梦》就已是一种社会时尚了。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 。
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 大都题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 斋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 本”或“脂本”。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 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 ,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 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 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 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 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堕落,一代不如 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 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系。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 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红楼梦》简介
女娲补天 丢弃的那一块石头去哪 里了?
《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朝代 魏晋南北朝 以前 魏晋南北朝 唐
宋元
红学研究什么
红学研究什么
红学研究是一门专注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领域,涉及文学、哲学、历史、人文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红学研究主要关注红楼梦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首先,红学研究关注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家族和社会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
红学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社会背景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事件的真实含义以及作者的创作用意。
其次,红学研究还关注红楼梦的文学特色。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描写手法、语言运用以及文学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才华。
红学研究通过对小说的文学形式、艺术手法的研究,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红学研究还关注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红学研究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剖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技巧和审美观念,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最后,红学研究还关注红楼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化瑰宝,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学研究通过对红楼梦的影响历史进行考察,可以探究小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传与接受,以及其对后世文化与价值观
的塑造。
总之,红学研究是一门以红楼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科,旨在深入探究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特色、人物形象以及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这些研究不仅能加深对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揭露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隐写的明亡历史!
揭露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隐写的明亡历史!序言中国的百年“红学”研究是个天大的笑话,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大的丑闻!《红楼梦》成书几百年以来,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曲折,真是多灾多难,命运极其坎坷!而到了当代,更是被所谓的“红学家”们曲解为庸俗不堪的“曹家抄家史”!实在是令人发指到了极点!他们居然能够这样忍心糟蹋如此伟大的文化瑰宝!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所谓的专家靠着编织各种各样的谎言骗得了一辈子的名利!更是将众多的“红学”爱好者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让大家在“曹家”和“清史”这个死胡同里拼命地撞墙,头破血流也再所不惜!各种各样雷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其走火入魔的程度成为中国文华史上的一大奇观!这是《红楼梦》的悲哀,也是作者们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作者发自肺腹地喊出“谁解其中味”这一哀叹贯穿了几百年的中国历史,如果他们地下有灵,会因我们这些无知无识、甚至无聊而又无耻的后人痛心疾首,他们“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辛苦努力好像真的要彻底付诸东流了,书中儿女私情的故事也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解闷的消遣!几百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难道历史真相真的永远无法浮出水面了吗?也许冥冥之中《红楼梦》有自己的定数,百转千回,千回百转,希望仿佛变得越来越渺茫了,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深藏在书中的惊人秘密,与其残破的表面的爱情故事一起,成了时间胶囊,穿越了300多年来的人间苍桑,终于在21世纪的今天第一次被真正的、全面的解读出来!书中透露出来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强烈地震撼着我们这些不肖的炎黄子孙!《红楼梦》一书隐写的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此书是古今中外第一大谜书!不但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这样的写史方式世间绝无仅有的,也是清朝“文字狱”的环境下产生的一朵璀璨的奇葩!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惊叹于作者的智慧,越来越感慨于我们的祖先非凡的才能,并对作者超前的、独一无二的创作意识和写作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们总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第二章:《红楼梦》的版本及“红学”研究分析
徐部旧藏,1933年归北京大学图书馆。 1955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用朱墨双色 影印出版。其中所缺第64回、67回据 己卯本抄配补足。而75回缺中秋诗, 80回无目,11回之前无批语。抄本系 多人抄写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年影印出版。
1982
脂 本 或 程 本 补 齐 。
庚 辰 本 为 底 本 , 缺 文 依 其 他
)
1754
二是程伟元、高鹗的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 萃文书屋活字排印,名《新镌全部绣像 红楼梦》,书首有程、高序,是为“程 甲本”;
次年再经高鹗修订出版,是为“程乙 本”。 此后百二十回本大抵以上二本为底本。
底为 前 本底 八 ,本 十 并, 回 参后 以 校四 庚 其十 辰 它回 本 多以 《 种程 石 版甲 头 本本 记 。为 》
3、庚辰本
78 64 67 故十 月 后 名四 定 四 。年 本 册 庚”目 辰字录 ( 样页 ,有 ) 系“ 年乾庚 抄隆辰 ,二秋
1760
未一 现 分册、存 开。 。其回回 中。, 分 回 、册 ,, 缺 两 回回第
斋又 重称 评脂 石京 头本 记。 》书 。名 《 脂 砚
17
1—80 8
10 18
正文每面10行,每行24字。程伟元序 和高鹗序透露了程甲本收集、整理以 及刻印的过程。后来各种通行的120回 本均据此本翻刻刊行。
2、程乙本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程、高对“程 甲本”再度修订出版,萃文书屋木活字 印本,120回。卷首高鹗序,次小泉、 兰墅引言,次木刻绣像24页,前图后赞, 是为“程乙本”。 两本问世时间仅相隔70天。显然,程乙 本删改小说原著的内容比程甲本更多。 因此不及程甲本,直到1927年上海亚 东图书馆据胡适的一个藏本重新排印。
红学
◆ 1987年以来 ,受经济大潮和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呈现出经济性、消费性和大 众化的特点。 在文献学研究方面,索隐派在大陆再起波 澜,刘心武《秦可卿之死》(1994年),《刘心 武揭秘红楼梦》系列(2005年);考证派红学亦 出现不少异说新论。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 (1995年)。 在文本研究方面,传统方法的研究仍在继 续,也有用西方理论来研究《红楼梦》,信息时 代的科技成果也被引入红学研究。
三、红学流派及代表人物、作品
1.流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 派,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 2.分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a.从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为“旧 红学”时期; b.从1921年到1954年,为“新红学”时期; c.从1954年至今,为“当代红学”时期。
a.“旧红学”时期(1754-1921) 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 旧红学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清世祖与董鄂妃故 事说”、“纳兰成德家事说”、“宫闱秘事”, “排满说”“自传说”,“色空”、“梦幻”说、 等。
3.“红学”的概念 a.一般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 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b.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只 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 “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二、红学分支
1.曹学:通过研究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来了 解《红楼梦》,如索隐派 、考证派。 2.版本学: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流传情况。 3.探佚学:由周汝昌提出,就是探寻《红楼 梦》丢失的部分 。 4.脂学:以脂砚斋的批语为主要研究对象, 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红楼梦》的相关信息。
①.评点派 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王希廉:“《红楼梦》一书全是梦境,余 又从批之,真是梦中说梦,更属荒唐,钛三千大 千世界,古往今来人物,何处非梦?何人非梦? 如余梦之人,梦中说梦,亦无不可。” 张新之 :“盗众书而敷衍之是奇传 ” 姚燮:“秦,情也。情可轻,而不可轻, 此为全书纲领。”
《红楼梦考证》与新旧红学之争
浓 , 到 晚 清 的 光 绪 年 间 , 已 有 “ 学 ”一 词 出 现 。 《 都 庵 的 《 楼 梦 索 隐 》 和 蔡 元 培 的 《 头 记 索 隐 》 等 著 作 广 红 京 红 石
那 么 这 旧红 学 可 划 分 为 三 派 : 一 是 评 点派 ,如 脂 砚 斋 、王 的零碎史事来 附会 《 红楼梦》里 的情 节 ”, “ 实只 做 了 其
新红学
实验主义
索引派
红 学 与 敦 煌 学 、 甲骨 学 并 称 为 上 世 纪 初 的 三 大 显 学 , 纪 中 叶 ,旋 即 流 行 。五 四之 前 以新 、 旧红 学 论 争 为 前 导 , 开 启 古 典 文 学 研 究 的 新 里 程 , 随 之 而 来 的 是 研 究 风 气 渐 竹 枝 词 》 所 “ 谈 不 说 《 楼 梦 》 ,读 尽 诗 书 是 枉 然 ” , 开 红 说 的 就 是 当 时 的 情 景 。如 果 以 五 四为 界 划 分 新 、 旧红 学 ,
第 一 派 即 王 梦 阮 、 沈 瓶 庵 ,认 为 《 楼 梦 》 “ 为 清 红 全 世祖 与董 鄂 妃 而作 ,兼及 当时 诸名 王 奇 女 ” 。 第 二 派 即 蔡元 培 , 认 为 《 楼 梦 》 是 “ 康 熙朝 政 治 红 清
此外 ,还有 如王 国维借鉴 西方美学理论来 评价 《 红楼梦 》
还 辩 解他 的 “ 隐 ”并非 臆测 ,而是 用 “ 法推 求 ” : 索 三
“ 一 ,
说 ”虽 有 不 合 理 处 , 但 不 能 与 “ 隐 ”等 量 齐 观 。 “ 索 自传
索 《 林 外 史 》 等 古 典 小 说 为 例 , 说 明 索 隐 必 不 可 少 。 他 说 ”立 足 考 证 ,有 一 定 事 实 根 据 ; “ 隐 ” 则纯 为 猜 测 和 儒
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中国文化的宝库。
红学研究作为对红楼梦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巨著,还能为我们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信息。
首先,红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心理、社会风貌和家族命运的小说,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红学研究者通过对小说中每个角色的解读,揭示了作者对人性、梦幻与现实、命运与自由等重要主题的思考。
同时,红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欣赏红楼梦的艺术之美,包括其描写手法、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其次,红学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小说,它反映了清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婚姻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此外,红楼梦也是一部描写儿女情长的小说,通过对其中的婚姻观念、家族制度和女性地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性别关系和女性地位的演变。
最后,红学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它的研究和传播不仅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部巨著,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红学研究,我们可以将红楼梦与当代社会和文化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不断创新和传承,使之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小说,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红学研究必读书目
红学研究必读书目
红学研究必读的经典书目包括《红楼梦》原著,以及一些重要的红学研究著作。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必读书目:
1. 《红楼梦》原著:这是红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原著的深入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红学研究中的各种问题。
2. 《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这是对《红楼梦》原著的重要批注,有助于理解原著的深层次含义。
3. 《红楼梦考异》:这是对《红楼梦》原著的校勘和考据,对于理解原著的版本和成书过程有重要意义。
4. 《红楼梦新编》:这是对《红楼梦》原著的续写或改编,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原著的主题和人物。
5. 《红楼梦学》:这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专门著作,涉及的主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
6. 《红楼梦研究资料汇编》:这是对《红楼梦》研究的重要资料汇编,包括各种版本的序跋、注释、评论等。
以上是红学研究的一些必读书目,对于深入理解《红楼梦》原著以及红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红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材料的发现,可能会有新的必读书目出现。
因
此,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应注意保持开放和敏感的心态,随时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红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
1.现代红学家俞平伯:《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
细细看去,凡
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
2.现代红学家周汝昌:《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
有的“文化小说”。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3.现代红学家吴组缃:《红楼梦》是不可多得的范例,它不仅塑造了众多的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如何观察和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的许多生动实例。
4.现代红学家王昆仑:《红楼梦》是一个丰富、深厚、人们无法离开、也离
不开的大海。
5.现代红学家冯其庸:《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奇书,越读越感到她是
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6.现代红学家周策纵: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切,我建议首先来读《红楼
梦》。
它不仅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更在艺术上有伟大的成就。
7.现代红学家余英时:如果要看清明清都市的繁华和农村的衰落,《红楼梦》
是很好的出发点。
8.现代红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中国有了《红楼梦》,这是亚洲的骄傲。
9.现代红学家雨果: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
《红楼梦》。
10.现代红学家夏志清:因为《红楼梦》,我爱上了中文,爱上了考证典故。
红学派别
红学派别一概念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一般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
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二学派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
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1)旧红学派①评点派评点派的特点是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
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代表人物脂砚斋是《石头记》最早的评论家,他写下大量评点式评语,因而使《石头记》获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专有名称。
脂砚斋的批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
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
王雪香抓住《红楼梦》的纲领即是“色空”,关键是“真假”,这也是唯心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
王雪香评《红楼梦》的总论是:“《红楼梦》一书全是梦境,余又从批之,真是梦中说梦,更属荒唐,钛三千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物,何处非梦?何人非梦?如余梦之人,梦中说梦,亦无不可”。
可见,王雪香承袭了脂批的色空论而来,不仅抒整个《红楼梦》的人和物,而且把整个人生归结为一个字——“梦”。
张新之,号太平闲人,又号“妙复轩”。
太平闲人把巨著《红楼梦》和低级庸俗、露骨性描写的《金瓶梅》看成是一路货色,而且“较《金瓶梅》尤造孽”,这完完全全曲解了《红楼梦》!太平闲人花了三十年时间,写了三十万字的评论,归根到底把《红楼梦》看成是“盗众书而敷衍之是奇传”,是暗《金瓶梅》。
《红楼梦》和红学
《红楼梦》和“红学”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丰碑。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衰亡败落,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
小说的艺术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仅是其故事动人心弦,其非凡的艺术魅力使该书很快风靡一时。
成书不久,各种手抄本和印本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连皇宫也不例外。
几百年来,世世代代许多读者为之倾倒。
《红楼梦》的研究者蜂起,渐渐地“红学”发展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红楼梦研究所”,全国许多研究机关和大专院校都有许多从事“红学”研究的专业和业余学者,当然许多学生也兴趣盎然,成为“红学”大军源源不断的后继人。
为了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有关单位出版了《红楼梦学刊》和《红楼梦研究集刊》等专门刊物,还召开了几次“全国红楼梦讨论会”。
有关《红楼梦》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
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也给“红学”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局面,“红学”不仅是专家学者的一门学问,也成了普通百姓的热门话题。
真可说是百花烂漫,盛况空前。
尤其是一些著名作家加入红学讨论,使学术气氛更活跃。
王蒙的一系列文章就很有新意,而五年前刘心武通过探讨秦可卿的身世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看法,有人称是开创了“秦学”。
尽管红学界对之有不同意见,但作为一种学术探讨,百花齐放的局面使《红楼梦》的研究不断深入。
《红楼梦》不仅在国内家传户诵,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声誉,已有了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的许多外语译本。
由杨宪益夫妇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的两个英文全译本在英语国家更使“红学”拥有千千万万读者。
“红学”随着中国文化一起走出国门,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许多国家在“红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红学”做出了贡献。
获奖译文中译英《红楼梦》和“红学”作者:mingbeyond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Redology” (the study on it)The mid-18th-century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y Cao Xueqin (a great Chinese writer during the Tsing Dynasty) is a monument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aking as the main theme the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a young aristocrat, Jia Baoyu and his cousin, Lin Daiyu, the novel depicts the decline of a once-great traditional Manchu family, andpresents vividly a panorama of everyday life in the waning years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novel reached an enchantingly high level. Along with the fascinating story, the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harm made the novel an instant success. Upon its completion, various versions both hand-written and printed spread widely among the populace, and even to the Emperor’s palaces.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 novel has enchanted a great many readers of one generation or another.Soon numerous scholars researching A Dre am of Red Mansions have emerged and ‘Redology’, as it is calle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specialized academic subject in itsel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olely devoted to work on the novel, has been set up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rts. In man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out china, scholars, both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are engaged in studying on ‘Redology’. Surely, many student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it, thus they will take over the still unfinished research work and continue to study it. In order to exchange the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the opinions, specialized periodicals, such as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Essays and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addition, several “N ational Symposiums o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also been held. Books on it are innumerable. China’s reforms and opening-up has also brought the study on ‘Redology’ into a brand-new light. ‘Redology’ is not only an academic pursuit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but has also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the masses. It is safe to say, that the study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s continued to bloom to a degree never before reached in history.The scholarly atmosphere has become more energiz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ome famous writers in the discussion of ‘Redology’. A series of articles by Wang Meng has brought out many fresh ideas, and five years ago, Liu Xinwu opened the subject of ‘Qinology’, after he proposed many brand-new idea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Qin Keqing’s family background. Although different views towards those ideas are held in the circle of ‘Redology’, this scholarly discussion has been an impetus towards further and deeper research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 novel is not only well-known in china but, through its translation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German, French and Russian, enjoys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Mr.& Mrs. Yang Xianyi and British sinologist, Mr. Hornx, have gained the novel a large readership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Redology’, along with Chinese culture, has moved beyond Chinese borders, and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subject. Many countries hav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research and advancemen t of ‘Redology’.参考译文中译英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 "Redology"Th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ritten by Cao Xueqin (about 1715-1763) in the middle ofthe 18th century is a monument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With the tragedy of the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s its main thread, the novel describes the decline of Jia the noble family, which consists of the Rong Mansion and the Ning Mansion, vividly presenting a vast scenery of the life in the period when China’s feudal society was moving towards corruption and decline.The literary skill of this novel has indeed attained the acme of perfection. Because of its moving story and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harm, the novel won warm immediate acclaim, and soon hand copied and various printed versions soon spread far and wide among the people and the royal palace proved no exception. For centuries, the novel captured great admiration from the broad readers from 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 and scholars making research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merged in swarms and the “Redology”, the study on the novel, soon became a branch of special learning. The Institut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s been set up in the Arts Academy of China. In addition, 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researchers in many institutions of research and higher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ho are engaged in studies on the Redology. Many students also show great interest and become successors to the contingent of the Red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s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thoughts in this line, special periodicals like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Collected Essays and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emerged, and several national symposium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 been convened. As for book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y are simply beyond count. The spring breez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rought about a new surge of the study. The Redology is no longer just a research topic for special scholars but a heated subject of great topical interest among the common folks. There is now an exceptionally flourish in the research on the Redology, like a hundred different flowers competing in splendor.The joining in the discussion by some famous writers has really enlivened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The series of articles by Wang Meng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offered some new insights. Five years ago Liu Xinwu, another famous writer raised some totally new views based on his study of the background of Qin Keqin, an important character in the novel. Some people say that Liu has opened up a new branch the “Qinology” in the Redology. 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Liu’s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new flowers in the garde n of the Redology adding to its splendor and has pushed the studies on the novel into a new depth.Th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not only is well known to every household in China but has also won a high reput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like English, German, French, and Russian. The two unabridged English translations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Galdys Yang and by David Hawkes (with the title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found millions of reader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Redology has become a world-wide learning as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Scholars in many foreign countries have also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made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learning.(陈德彰译)专家点评中译英翻译这样的文章应该是责无旁贷的汉译英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因此,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翻译这样的文章应该是责无旁贷的。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只有《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只有《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京剧:《单刀会》类似《三国演义》的小说,如《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残唐五代演义》等,文学水平都比《三国演义》差得很远,而《说岳全传》可能又是这几部里面文艺水平最差的。
《说岳》作者钱彩是个满清治下的陋儒,,其行文不但文笔拙劣,更带着浓浓的《弟子规》的陈腐味,如写七岁的岳飞上山砍柴,叮嘱其母亲“守好门户,休让闲人骚扰”等。
然而,在大多数男性受众读者中,《说岳》人物如金兀术、哈密蚩、牛皋、岳云、张宪的热度或是说“人气”,可能仅次于刘关张、曹操、赵云等三国人物,而远超孙膑、郑恩等其他历史小说人物。
京剧:《挑滑车》(《说岳》故事)同样,类似《水浒传》的小说,如《隋唐演义》、《杨家将》,依托京剧、评书等早期大众传媒手段,秦叔宝、李元霸、穆桂英等形象的热度,在大多数男性受众中,足以和鲁智深、武松、林冲等最出色的水浒英雄相当,远胜过一百零八将里不出名的大多数人,尽管无论《隋唐》还是《杨家将》,其文学性都比《水浒》相去甚远。
京剧:《四郎探母》(《杨家将》故事)而类似《西游记》的小说,如《封神演义》、《上洞八仙全传》,其实际民间影响力,大致和《西游记》在同一等级。
《封神》的哪吒、《八仙》的吕洞宾,和《西游》孙悟空在文学艺术塑造上,固然有天差地远的距离,但对他们耳熟能详的绝大多数老百姓,也从来并不会刻意关注这点。
京剧:《大闹天宫》由此得出结论:古典名著小说的民间影响力,和其文学艺术价值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虽然同为影响力巨大的四大名著,然而三国、西游、水浒这几部著作本身的研究价值,当然也就难以和《红楼梦》相比,当然很难发展成类似《红楼梦》一样的“红学”。
而《红楼梦》比之于三国、水浒、西游,也包括这几部书派生的《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滥觞作品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并非脱胎于民间文学,而是不折不扣的文人创作。
其雏形或说渊源,是唐朝元稹的《莺莺传》,是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明朝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红学-红楼梦考证
红学-红楼梦考证第二节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
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
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
我们先从“著者”一个问题下手。
本书第一回说这书原稿是空空道人从一块石头上抄写下来的,故名《石头记》;后来空空道人改名情憎,遂改《石头记》为《情憎录》;东鲁孔梅溪题为《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第百二十回又提起曹雪芹传授此书的缘由。
大概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故当时的人多认这书是曹雪芹做的。
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二中有一条说:康熙间,曹练亭(练当作楝)必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明我斋读而羡之。
(坊间刻本无此十字。
)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此四字坊间刻本作“雪芹赠云”,今据原刻本改正。
)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
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我们现在所有的关于《红楼梦》的旁证材料,要算这一条为最早。
近人征引此条,每不全录。
他们对于此条的重要,也多不曾完全懂得。
这一条纪载的重要,凡有几点:(1)我们因此知道乾隆时的文人承认《红楼梦》是曹雪芹做的。
(2)此条说曹雪芹是曹楝亭的儿子。
红学经典读物
红学经典读物
红学经典读物指的是与《红楼梦》相关的经典文献、研究著作
以及评论等。
以下是一些红学经典读物的例子:
1. 《红楼梦》 - 这是《红楼梦》本身,由曹雪芹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红楼梦研究》 - 这是经典红学家钱钟书的著作,是对
《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评论。
3. 《红楼梦人物辞典》 - 这本书是红学家李开元编写的,详
细介绍了《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身世、特点和关系等。
4. 《红楼梦断章》 - 红学家王国维撰写的《红楼梦》评析,
着重阐述曹雪芹的艺术思想和文学风格。
5. 《红楼梦导读》 - 红学家罗贯中编写的一本读本,旨在引
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红楼梦》。
6. 《红楼梦批话》 - 红学家冯唐所著,通过批评与辩证的手法,深入剖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
7. 《红楼梦魅影》 - 红学家陈升编写的一本揭示《红楼梦》
背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读物。
以上仅为一些红学经典读物的例子,红学研究丰富多样,还有
很多其他的著作可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与红学一、《红楼梦》的巨大影响《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赢得了国内外亿万读者的欣赏和赞誉,曹雪芹的名字已被选入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
中国文学家只有曹雪芹和屈原。
1842年即被部分译成英文,此后陆续有近20个国别语种,六十一种译本,几乎遍及全世界。
《红楼梦》的外文论着也有10多种。
《红楼梦》的世界意义已经日益被人认识,以致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一)市场1、曹雪芹去世后10年、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抄本日渐增多,并公开在庙市中抄卖,价格昂贵至数十金一部。
2、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行世以后,文人雅士“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风靡状况。
3、清代商人女因林黛玉焚稿断情而疯癫,家中人不得不把他的手抄本《红楼梦》烧了,埋怨母亲“奈何烧杀我宝玉”文坛佚话。
(二)评价1、文学(1)清朝末年,著名诗人黄遵宪称《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2)清末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称《红楼梦》是“宇宙一大著述”(3)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毛泽东主席认为《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5)著名作家王蒙《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
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2、文化(1)华东师大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
”(2)人称《红楼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
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广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官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病亡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
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3)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
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
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
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
(4)著名红学家,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评价曹雪芹,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是超时代的作家和思想家。
(三)续书和改编1、《红楼梦》有一百四十七种版本(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2、续书五十五种(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3、改编:互文《红楼梦》不仅以小说原作流传于世,各门类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红楼梦》,比如音乐、戏曲、绘画、雕刻、电影、电视,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四)研究: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红学研究以其地位的高贵和研究的卷帙浩繁可与莎士比亚和歌德的评论著作相匹敌。
举凡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书等,研究专着300部以上。
1、清朝以来,中国学术中新添三门显学(1)甲骨学的诞生与考古发现有关(2)敦煌学的诞生与及敦煌重现有关它们涉及的内容关系整个中国文化史(3)红学①《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对它的种种研究和评论本应属于古典文学甚至就是明清文学的课题之一。
然而,它在20世纪成了一门“显学”。
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界,很少有一门学问像《红楼梦》研究这样,既吸引大批学有专攻的专家学者,流派纷呈,新论迭出;又为一般的读者和爱好者所倾倒,历久不衰。
1987年夏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长达三十二集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影响所及,红学一时热了起来,街头巷尾聚谈不已,红学书籍处处罄销。
②对一部作品的研究成为一门专学,绝非寻常之事。
中国从前有“选学”的说法。
如钱锺书先生所说:“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
“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柳、苏”,未闻标立“杜学”、“韩学”等名目世界上并不多见。
只有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可与之相匹比。
和《红楼梦》研究一样,莎士比亚研究现在也是公案迭出,漫无头绪,甚至著作权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至今有人怀疑世界上是否真有莎士比亚其人,如同曹雪芹的著作权不断遇到诘难一样。
2、学术会议:(1)国际:①1980年6月,由美籍著名红学家周策纵教授发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第一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红学家,共八十多人与会,提交论文五十多篇。
②1986年6月,第二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共同发起,到会的各国学者超过百人,宣读论文九十多篇;③第三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扬州(1992)④第四届,台湾⑤第五届,北京(1997)⑥第六届,扬州(2004)⑦2006中国大同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国内全国规模的《红楼梦》学术讨论会①1980年在哈尔滨召开,一百三十多人与会,提交论文七十多篇,并成立了红学的大型学术团体——中国红楼梦学会。
②1981年在山东济南③1982年在上海④1983年在南京⑤1985年在贵阳⑦94莱阳,七次。
3、研究机构(1)中国艺术研究院设有专门的红学研究机构《红楼梦》研究所,聚集了一批专业研究人员。
(2)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以后,辽宁、江苏、上海、贵州、黑龙江等不少省市相继成立分会。
(3)1993年8月,应法籍学者陈庆浩教授倡议,成立“香港及海外红学会”4、研究专刊(1)《红楼梦学刊》,邀集知名红学家组成编委会,1979年创刊;百期以上(2)《红楼梦研究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这两种刊物每年发表的《红楼梦》研究文章在二百万字以上。
(3)由潘重规先生指导的香港中文大学《红楼梦》研究小组,编辑出版《红楼梦研究专刊》,1967—1973年共出版十辑,,赵冈、周策纵、陈庆洁、李治华等为之撰稿。
(4)台湾无专门刊物,各类论文和专着,数量相当可观。
二、什么是红学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一)开始,红学这个词带有玩笑性质1、《清稗类抄》说清末有一个叫朱昌鼎的文士,笃嗜《红楼梦》,而当时的风气是讲经学(今文经、古文经),人家问他“治何经”,他说:“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
”问的人不理解,他解释道:“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
”(均耀《慈竹居零墨》)。
2、李放在《八旗画录》中也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可见红学一词,开始是有一定的戏谑和玩笑意味的。
3、徐兆玮作的《游戏报馆杂咏》诗:“说部荒唐遣睡魔,黄车掌录恣搜罗;不谈新学谈红学,谁是蜗庐考索多”,在诗的小注中说:“都人士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
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
戊戌报章述之,以为笑噱。
”(二)胡适以来,“红学”的“正宗”一直以考据为主很多有名的红学家,都是从考证作者的家世和版本入手的,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周汝昌界说1、1982年,周汝昌先生《什么是红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期)一文,认为:“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梦楼》同研究《三国演义》、《水讲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
”严格说来,“红学”这门学问,是有其特殊定义和界限的,并非是一讲《红楼梦》就是红学;用“一般小说学”去对待《红楼梦》的,仍然是一般小说学,而不是红学。
(《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周汝昌)事实上颇有一些讲说《红楼梦》的艺术的论文,其实质只是说了“形象鲜明,性格突出,语言生动,结构谨严”——我管这叫做“十六字真言”,它可以用来“评论”任何一部够得上小说的作品。
(《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周汝昌)2、周汝昌先生给梁归智《石头记探佚》一书写的序言中就指出:“‘红学’是什么?它并不是用一般小说学去研究一般小说的一般学问,一点也不是。
它是以《红楼梦》这部特殊小说为具体对象而具体分析它的具体情况、解答具体问题的特殊学问。
”并认为,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研究《石头记》版本、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探佚)、研究脂砚斋,“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
”在周先生看来,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
主张之外的《红楼梦》研究不算“红学”,置考证派红学于压倒一切的地位(四)大陆红学界对于这种以“曹学”代替红学,以史学研究代替美学研究的现象,红学界早有所不满。
1、《红楼梦》小说学对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最早提出批评的是上海红学家应必诚教授他在1984年第三期《文艺报》上发表了《也谈什么是红学》一文,指出:“红学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
如果红学的殿堂,只允许‘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进去,那也可以,我们就在红学之外,另立一门学问,叫《红楼梦》小说学亦无不可。
VS对应先生的驳难,周先生在1984年第六期《文艺报》上发表了《“红学”与“红楼梦研究”的良好关系》一文,进行了反批评。
认为:“应该有‘红学’和‘红楼梦(作品)研究’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分的名称和概念。
2、赵齐平等主张不应该人为地割裂红学。
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但不应被排斥于红学之外,倒应该成为红学的重点。
VS冯其庸先生说:“我个人认为研究曹雪芹而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并得列于世界学术之林,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光荣,也是曹雪芹的光荣,我们不应该用讽刺鄙视的眼光来对待‘曹学’这两个字,不承认它是一门真正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