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五) 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五)  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

专题跟踪检测(五)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莆田二模)下表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清末()年代指数年代指数1821~1830 100 1871~1880 801831~1840 92 1881~1890 801841~1850 92 1891~1900 781851~1860 87 1901~1911 781861~1870 82(晚清卷)》A.近代农业未能有效发展B.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C.列强加强控制传统农业D.近代农业经济全面落后于西方解析:选A根据图表可知晚清小农经济占主导,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下降,故选A项;强调自然条件,忽视了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不只清末存在,排除B项;在这段时间内,列强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为主,单产下降不能说明C项中“控制加强”,排除C 项;材料未涉及西方与中国比较,排除D项。

2.(2019·新乡三模)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

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 A.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B.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C.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解析:选C由材料中1937年贵州省各县农产品价格差较大,这是由各县生产农产品的差异性决定的,也说明各县农产品大多只在本县流通,体现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 项。

3.(2019·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析:选C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的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刚结束后,在如何处理清朝与英国关系这一问题上,两广总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疏:“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

”耆英的这一外交理念( )A.已具有较明确的近代外交意识B.为近代的屈辱外交埋下了祸根C.仍未突破“天朝上国”的理念D.具备相当务实的近代外交特征2.(2021四川乐山一模)1858年,英法联军一路北上,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咸丰帝在不得已接受之后又反悔了,原因是不能容忍西方的使节带着家属在北京建立公使馆(《天津条约》第三款)。

作为取消这一条款的交换条件,他提出从此以后外国商品的关税全部免除。

此举( )A.旨在牺牲经济以换取政治威信B.说明政府的主权意识明显增强C.反映政府主动适应贸易自由化D.导致英法联军发动新一轮进攻3.(2021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后,宣布建立“太平天国”。

这个政权名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是( )A.中国和西方两方面理想结合的产物B.充满迷信和宗教色彩的农民运动C.要建立一个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政权D.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4.(2021湖南永州三模)史载,北洋海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

……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而且“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

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实属无益”。

材料说明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A.实战训练不足,演习弄虚作假B.指挥能力不强,士兵临阵脱逃C.战略战术失误,武器装备陈旧D.依赖列强调停,怯战思想严重5.(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阶段检测)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决的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等。

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一百多人。

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6.(2021河南信阳调研)鸦片战争以前,广州已有洋纱进口,平均每年不过2.5万担,进口印度棉花年达50万担;1860年,广州连同汕头共进口洋纱3.5万余担,进口棉花57万担,均比战前略有增加,其他口岸基本上并无棉花、洋纱进口。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

线索5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 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

2.(2018·孝义三模)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生产资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和消费资料进口不断下降,说明民族工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自给性在加强,故C项正确。

3.(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与古代商业行会不同,中国近代的商人组织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A.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答案 D解析近代商人之所以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究其根源,还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结果,故D项正确。

4.(2018·衡阳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

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答案 D解析“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强调其垄断性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抑制作用,故D项正确。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二讲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二讲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一、单项选择题1. (2013·茂名二模)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

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 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 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 为改革开放造势2. (原创)“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3. (2013·泉州一模)香港回归后,“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这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B. “一国两制”得到贯彻C. 人们的社会生活停滞不前D. 沿袭了原来的政权体制4. (2013·潍坊质检)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

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新概念”的提出表明( )A. 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B. 中美经济联系加强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D. 双方贸易摩擦消除5. (2013·梅州二模)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B. 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6. (原创)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

此事例不能说明( )A. 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 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7. (2014·云南二模)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训练5 史学争辩方法类选择题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 C解析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把握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

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定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打算了其不行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A、B、D三项不精确,排解。

2.(2022·太原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

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肯定制衡颜色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明朝的“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肯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奇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一般认为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头,其理由是( )A.商朝的历史有甲骨文明确和完整的记载B.历史争辩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觉,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C.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以前的历史只有口头传奇D.商朝之前的古文献记载必需得到考古文物印证才能被证明是信史答案 D解析甲骨文记载只是反映商朝部分历史,不行能是全部历史,故A项错误;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商朝以前的历史也有文献记载,故C项错误;历史争辩留意文献和考古的双重作用,但二者必需相互印证,方可采信,故D项正确。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昆明高三摸底调研,24)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

这说明西周()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答案 C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初年便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执政时期才推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周公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周公在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进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西周政治中心在镐京,材料仅体现周公东征后对所征服地区实行分封,但并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东方,故D项错误。

2.(2018·广安、眉山一模,24)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答案 B解析据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诸侯仍然承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分封制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懿王叔姬辟方属于小宗的后代,王位回到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表明回归嫡长子继承,体现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姬燮继位是由于宗法的影响并不是诸侯操纵,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一致拥戴”说明宗法还有较强的效力,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稳派教育高三第二次联考题,25)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期已经完成,图片所示的中央机构为西汉时存在,故A项错误;从图片可知,皇帝通过使用身边的人员来削弱丞相的权力,但身边的人没有法定的地位,因此不能说明“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故B项错误;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图片所示中央机构为西汉的内外朝制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3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3

线索3中国古代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高考模拟信息押题卷)下图是汉字“日”“月”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

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辞”,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已基本定型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D.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答案 D解析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发展成熟的标志,但并未定型,小篆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字基本定型,故A项错误;B项是隶书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草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日”“月”二字的不同写法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故D项正确。

2.“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主要目的,故B 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

3.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答案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缺少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不符,故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盛行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不符,故C项错误;从“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D项正确。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二专题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二专题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

微专题1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解析:由材料“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 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 容被逐渐打破,同时清政府又根据时局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文,说明清政府通 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 清政府法律条文的变化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关系密切”表述夸大史实, 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已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时间上与材料不 符,排除C项。 答案:D
专题五 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线索三: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探索。 为挽救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农民 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地主 阶级开明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以“自 强”“求富”为目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改 良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进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等。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微专题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时局的努力
解析:由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 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可知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 袖,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 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对洪 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 府的统治,视洪秀全为“英雄”“豪杰”,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 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选C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 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洪秀全 的不同评价,并非对人物多面性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从不同 立场对洪秀全的描述,着眼点在于不同立场而非不同时期,排除D项。 答案:C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1.从知识角度看 .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社会经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济迅速发展 、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2)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反映。
3.从题型角度看 . (1)就非选择题而言,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 就非选择题而言, 许多合理部分,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 许多合理部分 , 如儒家思想中的 “ 诚信 ” 、 “ 民本”思想等,要注意对这一块内容与社 民本” 思想等, 会时事的联系。 会时事的联系。 (2)就选择题而言,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对各 就选择题而言, 就选择题而言 运用新材料、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2.从能力角度看 . (1)比 较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海南单科 比 较问题的能力。 年海南单科 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第1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2)研究 、 探究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广 研究、 研究 探究问题的能力。 年广 东单科第26题 通过三组材料,分析、 东单科第 题,通过三组材料,分析、探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广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希望引 起注意。 起注意。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促进统一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①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 造了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造了经济基础。 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时期的统 ②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 一趋势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局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 望和人心所向。 望和人心所向。 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④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试题)(中国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试题)(中国史)

专题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鸦片战争前,英商代表在英国议院听证会上抱怨“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到限制”,呼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1841年9月,英国外交大臣阿伯丁甚至提出放弃“占领”中国领土,而全力谋求“通过一项允许对中国东部沿海四、五个主要城市进行贸易的条约”。

材料说明当时( )A.英国对发动战争摇摆不定B.工业革命提升英国商品竞争力C.清朝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D.商品输出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

这说明魏源( )A.意在“师夷长技”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C.最早开眼看世界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B.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C.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D.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4.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

这表明当时( )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5.张之洞是晚清重臣,在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表中实践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6.在洋务派的支持下,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于上海启航。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因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找不到愿意让孩子去留学的富足家庭。

并且,所有孩子的父亲都要在写着“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签字。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1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1

线索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分封的诸侯大多为同姓子弟B.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义务C.实行宗法制以维护国家统治D.通过封侯建国抵御异族侵扰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封邦建国,以抵御外族侵扰,巩固王室统治,故D正确。

A项只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概括材料信息不全面,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的义务,也没有体现宗法制,故B、C两项错误。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反映的“弟及”“子继”、《丧服小记》反映的大宗和小宗之别、《左传·桓公二年》所反映的等级关系和《春秋左传》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只有《丧服小记》涉及大宗小宗之分,排除A项;只有《春秋左传》涉及嫡长子继承制,且不能反映是“最大的特征”,排除C项;只有《左传·桓公二年》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D项。

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这一变化说明()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B.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答案 B解析汉初郡国并行制,削弱了中央权力,导致后来王国问题的产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故B项正确;据材料“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表明汉武帝后期王国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4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4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录)
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惟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以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A.当时清朝军纪松弛
B.当时清朝吏治腐败
C.当时清朝教育落后
D.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的信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教育落后,故C项正确。
5.何如璋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后不久,即著《使东述略》,其中写道:“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答案(1)信息:限定一口通商;严格约束外商活动;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公行垄断;政府不与外商直接通商。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或限制与外国往来等)。
(2)变化:由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到开放五口;由自主开放到被迫开埠;由官设公行管理到自由贸易;由西方居民居住受限到允许自由居住;由存在索贿到明确税费;由与公行接触到与官府打交道。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0月27日”和蒋介石发表文告的内容可知,此文告是蒋介石为联合国驱逐国民党驻联合国代表而作的,因而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是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所以选C项。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2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2

线索2中国古代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故D项错误。

2.(2018·广安、眉山一模)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

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

这些规定旨在()A.防止土地兼并B.稳定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答案 B解析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材料主要说明国家减少农民徭役而不是土地的所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免徭役”和“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有利于减少流民带来的社会问题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免徭役”并不能说明增加赋税收益,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留在关中为民”“回关东的免徭役”“民众回到原籍”说明民众并不仅仅留在关中,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据材料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三大线索”融会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三大线索”融会练

中国古代史“三大线索”融会练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

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 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

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材料三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

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

(8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9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9

线索9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

这充分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答案 A解析据材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冲击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邵阳模拟)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

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

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这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8·成都三模)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答案 A解析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6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6

线索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答案 A解析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的“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

2.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答案 C解析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绝对化倾向明显,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安阳模考)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增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此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促进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题意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专题强化练(五) 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2024·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1821—1850年北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注:设1821年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为100)A.白银价格不断走低B.农夫和手工业者收入增长快C.小农经济渐渐解体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受阻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比于农产品、手工业品零售物价指数,1821—1850年北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增长快,且幅度要大,银贵钱贱严峻,而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零售以铜钱交易为主,即农产品、手工业品更不值钱了,不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不断走低”不合题意、史实,应为“不断走高”,解除A项;“增长快”不合逻辑,银贵钱贱会不利于农夫和手工业者的收入增加,解除B项;“小农经济”概念混淆,题干未见男耕女织的组织形式,解除C项。

答案:D2.(2024·辽宁鞍山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王朝中人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受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正窃喜于‘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照旧。

”这一番遭受( )A.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使外国力力进入中国内地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解析:据材料“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可知指鸦片斗争,鸦片斗争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故选A项;其次次鸦片斗争使外国力力进入中国内地,解除B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解除C项;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解除D项。

答案:A3.(2024·广东一模)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发布《兴办屯垦告示》募民垦荒,并规定“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 )A.经商风气冲击重农思想B.农夫大量前往上海谋生C.屡经战乱人口大量削减D.实业浪潮变更就业结构解析:据材料“1862年”“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可知经验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冲击后,人口锐减,安徽当地政府主动招揽流民复原农业生产,故选C项;材料中出现招揽流民耕种的主要缘由战乱导致的人口削减,与经商风气无关,解除A项;安徽和江浙地区一样都遭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波及,而且小农经济前提下的农夫不会轻易离开土地前往城市,解除B项;19世纪60年头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对社会的冲击作用极其有限,解除D项。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训练5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含答案)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训练5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耕作活动。

而伏羲氏之前的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之法并教民熟食。

上述三人所处的时代应当理解为自远古至农业产生这一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此可知( )A.传说承载了一定的历史信息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农业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基础D.传说是远古研究的主要史料2.(2023江苏南通二模)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

庆历元年,陕西边界受到西夏的攻击,宋仁宗特令陕西路诸州“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

由此可知,宋代( )A.选官制度强调公平竞争B.科举人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C.科举解额用于政治治理D.边疆战事加剧官僚队伍的膨胀3.(2023黑龙江大庆二模)对君主的批判,中国历代不乏其例,但多为规谏朝政得失,然而在明神宗万历中后期,皇帝不尊奉“为君之道”,而以言官为首的官僚集团兴起了一股批判皇帝的风潮。

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思想已经广泛传播B.君德缺失引发激烈规谏C.言官规谏左右朝政决策D.明神宗开明广开言路4.(2023湖南常德一模)湘军、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成为绞杀其他反清起义的主力军。

此后,湘军、淮军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府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

由此可见( )A.清廷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B.晚清军事变革延缓统治危机C.内患推动政府全面改制D.地方主导晚清近代化进程5.(2023安徽淮南二模)歌曲《做军鞋送抗联》中有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小妹坐灯前哪,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抗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温馨的画面。

从此画面中,可以看出百姓( )A.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心理B.开拓进取团结包容的精神C.弃小家保大家的报国情怀D.对民族战争的认同和支持6.(2023广东佛山二模)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5【精选资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

2.(2018·孝义三模)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生产资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和消费资料进口不断下降,说明民族工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自给性在加强,故C项正确。

3.(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与古代商业行会不同,中国近代的商人组织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近代商人之所以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究其根源,还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结果,故D项正确。

4.(2018·衡阳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