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直线运动1

合集下载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权威课件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权威课件

返回目录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例 2 如图 1-2-2 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 直墙壁上,另一自由端位于 O 点,现用一滑块将弹簧的自 由端(与滑块未拴接)从 O 点压缩至 A 点后于 t=0 时刻由静 止释放, 滑块 t1 时刻经过 O 点, t2 时刻运动到 B 点停止. 下 列四个图像的实线部分能反映滑块从 A 运动 B 的 v-t 图像 的是( )
返回目录
第2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力与直线运动
【考题定位】 ►难度等级:中等 ►出题角度: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问题、v-t 图像等 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图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返回目录
第2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力与直线运动
2. 【2013· 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 段位移Δ x 所用的时间为 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 x 所 用时间为 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2Δ x(t1-t2) A. t1t2(t1+t2) Δ x(t1-t2) B. t1t2(t1+t2) 2Δ x(t1+t2) C. t1t2(t1-t2) Δ x(t1+t2) D. t1t2(t1-t2)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例1 [2013· 全国卷] (15分)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 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 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 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 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 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 计.求: (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1 直线运动(讲)

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1 直线运动(讲)

专题01 直线运动考试大纲要求考纲解读1。

参考系、质点Ⅰ1。

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2。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2018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1、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但要注意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结合一起,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考向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讲高考(1)考纲要求①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②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2)命题规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案例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 A .2s tB .232s tC .24s tD .28s t【答案】A【解析】设初速度为1v ,末速度为2v ,根据题意可得221211922mv mv ⋅=,解得213v v =,根据0+v v at =,可得113+v v at =,解得12at v =,代入2112s v t at =+可得2sa t=,故A 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二三四五六(1)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二三四五六(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二三四五六在高一物理新教材中,编者为了降低难度,将运动学放在第一二章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中所涉及的公式太多,学生识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想要哪个公式能信手拈来且准确无误。

笔者在参考了一些教辅资料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一个核心:加速度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加速度恒定,关于加速度应该理解以下内容:1、 质点在某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该过程的加速度。

2、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亦可采用α、ν同向是加速运动,α、ν反向是减速运动的规律来判断加速度的方向。

3、 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和时间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跟速度大小没有关系。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很大;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

4、 加速度表示的是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而速度变化量才是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大小。

二种图像在研究质点运动的过程中,采用图像的方法可以让一些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常用的图像有X---t 图,ν---t 图两种。

由于坐标系中的纵坐标只能表示出两个方向,故凡是在X---t图和ν---t 图中出现的图线(不论曲直)表示的都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规律。

1、X---t 图(如图1)(1)质点在零时刻从X 1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t 1时刻到达X 2位置,之后静止,在t 2时刻做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t 3时刻回到参考点,t 4时刻匀速运动到参考点的另一侧X 3位置处。

(2)任何一条直线的斜率(直线与t 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大小跟质点速度的大小相等,斜率的正负(锐角的正切为正,钝角的正切为负)对应着速度的方向。

(3)每一条倾斜直线代表一个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4)AB 段与CD 段所表示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斜率有V AB >V CD 且速度方向相反,CD 段与DE 段,根据斜率有V CD =V DE 且速度方向相同。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一乐观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软件。

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

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失常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

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

考生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到多多鼓舞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地找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知识体系的细化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

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讨论现象上。

如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所讨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讨论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常常出错的问题。

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力与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力与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力与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其中第3、6小题为多选题.)1.质量均为1.5×103 kg的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水平面上运动,二者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0.5倍,由于牵引力不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乙车牵引力为7.5×103 NB.t=1 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1 m/sC.t=1 s时两车间距最大,且最大间距为1 mD.0~2 s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3×103 J解析:甲车做匀速运动,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为7.5×103 N,乙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7.5×103 N,A错;甲车速度v甲=2 m/s,乙车加速度a乙=2 m/s2,v乙=a乙t,t=1 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2 m/s,此时二者间距最大,最大间距为1 m,B错,C对;0~2 s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W=fΔx=-3×104 J,D错.答案:C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后轮驱动的玩具小车,车上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小车的挡板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弹簧水平.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车向左运动,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伸长量不变,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向左()A.做变减速运动B.做变加速运动C.做匀加速运动D.做匀减速运动解析:小球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定弹簧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定具有水平向左的恒定加速度,而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也有向左的恒定加速度,所以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选项C正确.答案:C3.[2013·淮安调研]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n 37°=0.6)()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解析:因为物块A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在重力分力作用下将向下加速运动,故传送带对物块A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而物块B由于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故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所以两物块将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A错误,B正确;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均做负功,C正确;由于物块A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同,物块B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两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D正确.答案:BCD4.[2013·渭南二模]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把压敏电阻与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串联成一闭合电路,并把压敏电阻放在桌子上,其上放一物块,整个装置放在可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中,如图甲所示.已知0~t1时间电梯静止不动,电流表的示数为I0,现开动电梯,得到电流表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关于t2~t3时间内物块与电梯运动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块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块仍旧平衡,电梯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块仍旧平衡,电梯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t2~t3时间内,电流大于电梯静止时的电流,说明压敏电阻所受压力大于电梯静止时所受压力,物块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答案:B5.某同学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后,绘出了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该物体在t =4 s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解析:A图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看出t=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B图和D图中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然后返回,t=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C图中物体沿单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4 s内物体的位移不为零.答案:C6.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如图是张明在2013年春节假期试驾中某次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0~25 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小轿车在0~15 s内的位移为200 mB.小轿车在10~15 s内加速度为零C.小轿车在10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小轿车在4~9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16~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解析:小轿车在0~15 s内的位移为200 m,A项正确;10~15 s 内小轿车匀速运动,B项正确;0~25 s内小轿车始终未改变方向,C 项错误;小轿车4~9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16~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 m/s2,D项正确.答案:ABD7.[2013·唐山二模]如图所示,在圆锥形内部有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为圆锥底部同一圆周上的三个点,三杆Aa 、bB 、cC 与水平底面的夹角分别为60°、45°、30°.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由静止释放(忽略阻力),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A 、B 、C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1=t 3<t 2D .t 1=t 3>t 2解析: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在水平面上投影相等,设投影长度为d ,则有aA =d /cos60°,bB =d /cos45°,cC =d /cos30°,小滑环沿三根光滑细杆下滑,d /cos60°=12g sin60°t 21; d /cos45°=12g sin45°t 22;d /cos30°=12g sin30°t 23;联立解得:t 1=t 3=2d g sin60°cos60°,t 2=2d g sin45°cos45°,即t 1=t 3>t 2,选项D 正确. 答案:D8.[2013·长春一调]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的原长为l1+l2 2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 l1-l2解析:由题意可得两次物块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a=F3m,方向水平向右,所以C选项错误.设弹簧的原长为l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有k(l1-l0)=ma,k(l0-l2)=2ma,解得l0=2l1+l23,k=Fl1-l2,所以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D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9.[2013·金版原创卷二]2013年元月开始实施的最严交规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行为.我国一般城市路口红灯变亮之前绿灯和黄灯各有3 s的闪烁时间.国家汽车检测标准中有关汽车制动初速度与刹车距离的规定是这样的:小客车在制动初速度为14 m/s的情况下,制动距离不得大于20 m.(1)若要确保小客车在3 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某小客车正以v0=8 m/s的速度驶向路口,绿灯开始闪时车头距离停车线L=36.5 m,小客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才能不闯黄灯?已知驾驶员从眼睛看到灯闪到脚下采取动作的反应时间是0.5 s.解析:(1)设小客车刹车时的最小加速度为a根据v2=2as①得a=v22s=1422×20m/s2=4.9 m/s2②确保小客车在 3 s内停下来,小客车刹车前的行驶最大速度为v max=at=4.9×3 m/s=14.7 m/s③(2)在反应时间内小客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为L0=v0Δt=8×0.5 m=4 m④车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L′=L-L0=36.5 m-4 m=32.5 m⑤从绿灯闪到黄灯亮起这3 s内小客车加速运动的时间t′=t-Δt=3 s-0.5 s=2.5 s⑥设小客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得L′=v0t′+12a′t′2⑦代入数据,化简得a′=4.0 m/s2.⑧答案:(1)14.7 m/s(2)4.0 m/s210.[2013·金版原创卷一]如图所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有一质量为m=0.1 kg的铁块,它与纸带右端的距离为L=0.5 m,铁块与纸带间、纸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现用力F水平向左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当纸带全部抽出时铁块恰好到达桌面边缘,铁块抛出后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0.8 m.已知g=10 m/s2,桌面高度为H=0.8 m,不计纸带质量,不计铁块大小,铁块不滚动.求:(1)铁块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2)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所用的时间t1;(3)纸带抽出过程中产生的内能E.解析:(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s=v t,H=12gt2可得:v=2 m/s.(2)设铁块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1纸带抽出时,铁块的速度v=a1t1可得t1=2 s.(3)铁块的位移s1=12a1t21设纸带的位移为s2,由题意知,s2-s1=L 由功能关系可得E=μmgs2+μmg(s2-s1)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E=0.3 J.答案:(1)2 m/s(2)2 s(3)0.3 J。

201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课计划

201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课计划

高三物理二轮复课研讨会长宁中学王战伟从本周开始高三物理复课已进入二轮专题复习阶段,通过一轮系统全面的复习,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只是缺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应重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已有的知识,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系统化。

同时,强化方法迁移,做到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为了搞好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经高三物理备课组集体研究,提出了下列复习计划和策略。

具体做法如下:一、复习计划1、时间安排:3月25日———5月10日2、形式:按板块专题复习,打破章节顺序。

注重知识间联系与综合运用。

3、目标:梳理知识,建立模型。

构建纵横相联系的体系,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

强调知识的系统把握类比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和建模能力的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

4、专题设置专题一:力与物体的平衡专题二:力与直线运动专题三:力与曲线运动专题四:功和能专题五: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六:直流与交流电路专题七:电磁感应专题八:实验二、复课策略1.科学设计专题内容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更应该重点突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组合,紧紧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以及一轮复习中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做好拓展、巩固、提升。

对专题教学目标的解析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内容,我们主要注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定准目标,以本专题可能考核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角度为出发点,确立教学目标。

(2)精心选择、设计典型例题,用本专题易考、易错题型,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目标内容,提升综合解答能力。

(3)梳理题目与知识的关系,归纳本专题易考、易错题型的解答技巧。

2.继续抓好基本概念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二模考试考试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在基本题目上得分率仍不够高,这说明在前段复习中,我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复习的不到位。

无论高考怎么考,都必须夯实学科基础。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要点及易错点归纳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要点及易错点归纳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要点及易错点归纳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 +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第一章直线运动专题道路安全问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第一章直线运动专题道路安全问题

专题1.8 道路安全问题一.选择题1..酒后驾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原因在于酒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速度/(m·s -1)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12.525.054.2x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B .当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 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C .汽车以15 m/s 的速度行驶时,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D .表中x 为66.7 【参考答案】ABD【名师解析】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故从表中数据得到,多出的反应时间为Δt=Δx v =15-7.515 s=0.5 s ,故A 正确;当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 处有险情,酒后驾驶的制动距离为46.7 m ,大于40 m ,故不能安全停车,故B 正确;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v 22x =1522×30-15m/s2=7.5 m/s 2,故C 错误;此时思考距离增加Δx=25 m -12.5 m =12.5 m ,故x =54.2 m +12.5 m =66.7 m ,故D 正确.2.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100 m 。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

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

如图所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恰好不相撞的v -t 图象,由此可知( )A.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 mB.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90 mC.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参考答案】C3.(2020武汉调研)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讲义带详细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讲义带详细解析

第1章 第1讲一、选择题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

全程的平均速度=+==2122v s v s st s v 21212v v v v +,故正确答案为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 B [解析] 根据t v a ∆=可知,ΔV 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tv ∆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B 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故此题应选B .3.2010年1月1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答案] A[解析]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A 正确,B 、D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4.2010年4月17日是青海玉树震后第三天,中国空军日以继夜加紧进行空运抗震救灾,当天上午6时至10时又出动飞机4个架次,向玉树地震灾区运送帐篷540顶(约合57吨),野战食品24吨.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运输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如图,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C[解析]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因惯性在水平方向物体与飞行的运输机始终有相同的速度.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错;从飞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A 、B 错.5.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C .变加速直线运动D .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 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V T ,竖直位移是H =12GT 2,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以求得X =GL2V T ∝T ,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A 项正确.6.(2010·山东淄博)质点在X 轴上运动,初速度V 0>0,加速度A >0.在加速度从A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 .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 .位移先减小后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V 0>0,A >0,即加速度和速度同方向,物体始终加速,但是随着A 逐渐减小,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减小,当A =0时,速度不再增加,选项A 错B 对;物体始终向着正方向运动,位移始终增加,选项CD 错误.7.(2010·北京朝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X AB =X 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0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0M/S.则物体在B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A .4.0M/SB .4.5M/SC .5.0M/SD .5.5M/S[答案] C[解析] 根据X AB =V AB T AB =X BC =V BC T BC 得T AB T BC =VBCVAB=63=21.设T BC =T ,根据“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知,从A 开始,T S 末、2.5T S 末的速度分别为V 1=3M/S ,V 2=6M/S ,有V B =3M/S +AT,6M/S =V B +0.5AT ,消去AT 得,V B =5.0M/S.二、非选择题8.(2010·福建莆田)测速仪可以测量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后匀速再匀减速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下表是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汽车匀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S ,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________M.[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汽车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ΔV ΔT =6-31M/S 2=3M/S 2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是12M/S ,所以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4S ;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6M/S 2,10.5S 时速度为3.0M/S ,还有0.5S 汽车停止,所以汽车开始加速运动4S ,再匀速运动5S ,再减速运动2S 停止,所以汽车运动的总路程是S =12A 1T 12+12A 2T 22+V T 3=96M.9.一质点沿直线OX 轴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关系为X =(5+2T 3)M ,则该质点在T =0至T =2S 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M/S ;在T =2S 至T =3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答案] 8 38[解析] T =0至T =2S 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ΔX 1=(5+2×23)M -(5+2×0)M =16M ,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ΔX 1ΔT 1=162-0M/S =8M/S.T =2S 至T =3S 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ΔX 2=(5+2×33)M -(5+2×23)M =38M ,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2=ΔX 2ΔT 2=383-2M/S =38M/S.10.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___倍.[答案]33[解析] 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其速度为V 1,经过时间T ,其水平位移为X =V 1·T ① 声波向下匀速传播,设其传播速度为V 2,则经过时间T ,传播距离为H =V 2T ② 且X 与H 满足关系H =X TAN60°③ 由①②③式解出V 1=33V 2,即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33倍. 11.(2010·宁夏固原)王兵同学利用索尼HX1数码相机连拍功能,记录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M 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王兵同学认为这是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查阅资料得知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设起跳时重心离台面及触水时重心离水面的距离不变.由以上材料(1)估算陈若琳的起跳速度.(2)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答案] (1)3.4M/S (2)不是.上升阶段.[解析] (1)由题意得: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T =1.8S 设跳台高H ,起跳速度为V 0,由-H =V 0T -12GT 2得:V 0=3.4M/S.(2)上升时间T 1=0-V 0-G=0.34S拍第四张历时是0.3S ,所以还处于上升阶段.12.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0S.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1)0.10M/S 2 (2)0.4M[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 1=L 1=0.030.3M/S =0.10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 2=L ΔT 2=0.030.1M/S =0.30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10M/S 2(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V 22-V 122A=0.4M13.田径100米决赛是最受人们关注、竞争最为激烈的比赛项目之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某运动员在100M 预赛中成绩刚好为10.00S.(1)假设运动员从起跑开始全程一直保持匀加速运动,求运动员的加速度A 及冲刺终点时速度V 的大小;(2)实际上,运动员起跑时会尽力使加速度达到最大,但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受到体能的限制和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加速度将逐渐减小,到达终点之前速度已达到最大.如图中记录的是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V -T 图象,其中时间T 1(0~2S)和时间T 3(7S ~10S)内对应的图线均可视为直线,时间T 2(2S ~7S)内对应的图线为曲线,试求运动员在时间T 2(2S ~7S)内的平均速度V 的大小.[答案] (1)2M/S 2 20M/S (2)11.2M/S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 =12AT 2V =AT解得A =2M/S 2,V =20M/S.(2)由图象可知时间T 1(0~2S)内运动员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大小S 1=12V 1T 1=8M时间T 3(7S ~10S)内运动员以速度V M =1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大小S 3=V M T 3=36M 在2S ~7S 内的位移大小 S 2=S -S 1-S 3=56M在2S ~7S 内的平均速度V =S 2T 2解得V=11.2M/S.第1章 第2讲一、选择题1.2010年6月5日,在常州举行的跳水世界杯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小将张雁全/曹缘称霸男子双人10米台,并帮助中国队实现该项目的九连冠.如图所示为张雁全/曹缘正在进行10M跳台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 .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答案] D[解析]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物体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因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有转动情况,不能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A 错误;以运动员为参考系,水做变速运动,所以B 错误;运动员前一半时间内平均速度小,故位移小,C 错误;若是相同的位移,则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所以D 正确.2.(201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某人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540M ;隔3分钟后又观察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360M ,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 .0.03M/S 2B .0.01M/S 2C .0.5M/S 2D .0.6M/S 2[答案] B[解析] 根据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第一个3分钟的中间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 1=540M 180S =3M/S ,后面1分钟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360M 60S =6M/S ,ΔT =300S ;则A =V 2-V 1ΔT=0.01M/S 2,选项B 正确.3.(2010·江苏苏州中学摸底)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V T -V 0S ,其中V 0和V T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和末速,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V T -V 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A >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0+V T2D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02+V T 22[答案] BC[解析] 题干中两式联立得,AS =AT ,若相等位移内A 不变,则AT 的乘积不变,故选项A 错误;若A >0且保持不变,则V T >V 0,故后面完成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T 越小,由AT 乘积不变可知,A 逐渐变大,选项B 正确;若A 不变,设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S2,则A =V S 2-V 0S 2=V T -V S 2S 2解得V S 2=V 0+V T2,故选项C 正确而D 错误.4.(2010·江苏淮阴)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答案] A[解析] 由题图可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的两段位移之差为一块砖的厚度,由ΔS =D =AT 2可得,A =D T 2;位置“3”是位置“2”和位置“4”的中间时刻,由V T2=V 得,V 3=7D2T;故只有选项A 判断错误. 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比分别为( )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5:3:1C .T 1:T 2:T 3=1:2: 3D .T 1:T 2:T 3=(3-2):(2-1):1 [答案] D[解析] 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知,若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设每块木块长为L ,则V 32=2A ·L ,V 22=2A ·2L ,V 12=2A ·3L ,V 3、V 2、V 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向左穿透第3块木块后、穿透第2块木块后、穿透第1块木块后的速度,则V 1:V 2:V 3=3:2:1.子弹依次向右穿入每个木块时速度比V 1:V 2:V 3=3:2:1,因此选项A 、B 错.由V 3=AT 3,V 2=A (T 2+T 3),V 1=A (T 1+T 2+T 3).三式联立,得T 1:T 2:T 3=(3-2):(2-1):1,因此选项D 对.6.(2010·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二模理综)我国是一个消耗能源的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 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 0=P A +Q (P 、Q 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A .P /QB .Q /P C.P +Q PD.P +Q Q[答案] B[解析] 由H =12AT 2得T =2HA,则飞机的耗油量V =V 0T =(P A +Q )2HA=(P A +Q A )2H ,当P A =Q A,即A =QP 时耗油量V 最小,选项B 正确.7.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最高速度不得超过120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 ~0.6S资料二 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下表所示.( )A .100MB .200MC .300MD .400M[答案] B[解析] 汽车在人的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为保证安全,反应时间应取0.6S ,动摩擦因数应取0.32,则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为X =V T +V 22ΜG =1203.6×0.6M +(1203.6)22×0.32×10M =189M ,选项B 正确.8.一物体从高X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 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 ,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T3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A.V 3,X 9B.V 9,X 9C.V 3,89XD.V 9,33X [答案] C[解析] 根据运动学公式V =GT 得,速度V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下落T3时的速度为V ′=V ·T 3T =V3根据公式X =12GT 2得,下落位移H 与时间的平方T 2成正比,所以下落T3时下落的高度为X ′=X ·⎝⎛⎭⎫T 32T 2=19X 所以距地面高度X 距=X -X ′=X -19X =89X二、非选择题9.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H (M),再用秒表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 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 (S ),当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________M ,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59H 2(N +2)2H /9T 2[解析] 因为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第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3T ,则有H =12G (3T )2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下落的时间为2T 则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 H ′=H -12G (2T )2=H -49H =59H又(N +2)T =T故G =2H9T2=2(N +2)2H /9T 210.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5S 速度达到4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了20S ,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4S 停在井口,则矿井的深度为________M.[答案] 98[解析] 匀加速上升时H 1=V2T 1=10M ;匀速上升时H 2=V T 2=80M ;匀减速上升时H 3=V2T 3=8M.所以矿井的深度H =H 1+H 2+H 3=98M. 11.我国采用升交点重合法、折算气象风预报卫星返回落点等自主创新的测控技术,对返回式卫星实施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卫星返回落点预报与实际落点误差缩小到百米以内,这标志着中国返回式卫星测控回收技术实现了新的跨越.飞船返回地球时,为保护返回舱内宇航员及仪器的安全,在靠近地面时有两次减速过程,先是释放降落伞,使其速度由200M/S 减小到10M/S ,下降3.9KM ,至距地面1.25M 时启动反冲火箭,从而使返回舱着地最安全.假设上述两个过程均为匀变速运动,求两个过程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答案] 5M/S 2 40M/S 2[解析] 用H 1、H 2分别表示前后两个过程的下降高度, 对前一过程:V 22-V 12=2A 1H 1 对后一过程:0-V 22=2A 2H 2解以上两式得A 1=-5M/S 2,A 2=-40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返回舱运动方向相反)12.一辆电动玩具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以加速度A 1匀加速运动,一段时间T 后,立即以加速度A 2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变为零后,立即掉头(不计掉头所需时间),并保持加速度A 2不变匀加速原路返回.小车改变加速度后恰好经过相同时间T 回到原出发点.试求加速度A 1与A 2的大小之比.[答案] 1∶3[解析] 小车先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大小为V 1时,加速度改为A 2,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返回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为V 2.取A 1的方向为正方向,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依题意,总位移为零,得12V 1T +12(V 1-V 2)T =0 解得V 2=2V 1由V 1=A 1T ,-V 2- V 1=-A 2T解得A 1A 2=13,即加速度A 1与A 2的大小之比为1∶3.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在离地面224M 高处水平飞行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S 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 =10M/S 2,求:(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答案] (1)99M,1.25M (2)8.6S[解析] 设展伞时跳伞员的速度为V 0.距地面的高度为H ,到达地面速度为V 地.据题意得:224M -H =V 022G ①V 地2-V 02=-2AH ②联立①②得:H =99M ,V 0=50M/S. 设实际相当于从H ′高度跳下 则2GH ′=V 地2③ 解得H ′=1.25M当跳伞员恰好以5M/S 的速度落地时间最短,设时间为T ,自由下落时间为T 1,减速运动时间为T 2,据题意:T =T 1+T 2④ V 0=GT 1⑤ V 0+V 地2T 2=H ⑥ 联立第(1)问和④⑤⑥式得 T =8.6S.14.(2010·浏阳模拟)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2.4M 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 0开始自由下滑,当V 0=2M/S 时,经过0.8S 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多次改变V 0的大小,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 ,作出T -V 0图象,如图所示,求:(1)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2)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速度为4M/S ,则根据图象中T 与V 0成正比推导,可知小物块运动时间为1.6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并解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答案] (1)32(2)见解析 [解析] (1)A =V 0T =2.5M/S 2MA =ΜMG COS Θ-MG SIN Θ 得Μ=32(2)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关系.V 0=4M/S 时,若保持匀减速下滑,则经过的位移X =V 022A =3.2M>2.4M ,已滑到水平面上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设刚进入水平面时速度为V 1: V 12-V 02=2AX 斜,T 1=V 1-V 0A得V 1=2M/S ,T 1=0.8S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T 2=V 1ΜG =0.23S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1.03S第1章 第3讲一、选择题1.(2010·广州市摸底考试)一列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在B 地,列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A 2.要让列车由A 地到B 地所用的时间最短,图中列车的V -T 图象应是(其中TAN Α=A 1;TAN Β=A 2)( )[答案] D[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方式是用时最短的.2.(2010·山东兖州质检)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15S 末汽车的位移为300MB .20S 末汽车的速度为-1M/SC .前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 2D .前25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答案] B[解析] 此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15S 末汽车的位移为30M ,选项A 错误;图象的斜率代表小车的速度,15S ~25S 内物体的速度为:V =ΔX ΔT =20-3010M/S =-1M/S ,选项B 正确;前10S 内汽车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选项C 错误;由图可知,汽车有往复运动,选项D 错误.3.如图所示,A 、B 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已知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由图可知( )A .两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B .两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C .T 2秒末两质点相遇D.0~T2秒时间内B质点一定领先A质点[答案] B[解析]这是V-T图象,A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先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作匀速运动,所以B对;虽然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但V-T图不能描述物体的初始位置,而题目中也没有说,所以ACD均错.4.(2010·福州)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X-T图象的知识.T1时刻两车位移相同,T1时刻前乙车的位移小于甲车,故T1时刻乙车是从后面追上甲车,A项正确,B项错误;在X-T图象中,各个时刻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T1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C项错误;0到T1时间内两车位移、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D项错误.本题较易.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T B段火箭的加速度B.在0~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T C段火箭是下落的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答案] A[解析]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0~T A段比T A~T B段加速度小,A 对;0~T C时间内,V都是正值,表示火箭沿规定的正方向(向上)运动,只是T B~T C段速度越来越小,T C时刻,火箭达到最高点,故B、C、D错.6.(2010·合肥)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T=5S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5~15S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D.在10~15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答案] A[解析]考查运动学图象分析.两车同向运动,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T =0时两车相距为D,T=5S时两车第一次相遇,T=5S到T=15S时间段内.由图象可以看出,两者位移相等,因此T=15S两车第二次相遇,A项正确;T=5S到T=20S时间段内,B的位移比A的大,因此B在A的前面,B项错误;在T=5S到T=15S时间段内,先是A车在前直到两者相遇,C项错误;10~15S内两者的距离在减小,D项错误.本题难度中等.7.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边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是()[答案] C[解析]小球竖直上抛后,在上升过程,速度减小,到最高点时速度等于零,下降时速度增大,进入水中后,因受到水的阻力,加速度减小,但速度仍增大,进入泥后,泥对球的阻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故向下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由以上分析知,选项C正确.8.(2010·宁波)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质点处于静止状态B .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最大C .整个过程中,C 点离出发点最远D .BC 段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M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V -T 图象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段的V -T 图象平行于横坐标,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V -T 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物体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CD 、DE 段的斜率最大,所以整个过程中CD 、DE 段的加速度最大,B 对;速度时间图象和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大小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可知,物体从D 点开始反向运动,故D 点离出发点最远,C 错;BC 段的路程为S =(10+20)×22M =30M ,故D 错误.本题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9.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 .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 .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如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1)与上述过程中A 、C 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 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 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运动;(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S ~1.5S 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 (2)匀速直线 1.937(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 匀速(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0.(2010·宜昌)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 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 (1)75M (2)12S[解析] (1)设警车经过T 1S 速度达10M/S 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T 1=V 1A=4S最大距离S M =V 1(T 0+T 1)-12AT 12=75M(2)设警车经过T 2S 速度达到V M =25M/S ,。

北京市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直线运动教学案

北京市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直线运动教学案

高考冲刺直线运动一直线运动专题(一)综合评述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基础(1)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①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被电场加速,或带电粒子沿着平行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中的运动;③静止的(或运动中的)物体、带电粒子、封闭着一定质量气体的玻璃管或气缸……所受的各种外力的合力恒定,且合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平行时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是研究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守恒系统中物体的运动……所运用的,这些知识既是中学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重点,应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高考视角运动学在中学物理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内容包括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和振动,其中有恒力作用下的运动,也有变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考试中既有单独命题考查的,也有与其它知识相综合考查的。

在运动学方面,主要考查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

在直线运动中,热点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它是研究其他运动的基础,而且公式较多,考查的热点也正是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如等的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它的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也常作为考查的重点。

范例精析例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3s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6s停下,斜面与水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 A.1:1 B.1:2 C.1:3 D.2:1思维过程思路一:假设在斜面上小球的加速度为a1,在水平面上小球的加速度为a2,小球在斜面由静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到达交接处达到一定的速度,又匀减速到速度为0,有a1t1=a2t2,找出a1和a2的关系,代入,即可解得。

解析:由斜面到底端有:①由交接处到静止(可假设物体由静止到交接处)有:②又有: a1t1=a2t2③由①②③得:所以B选项正确。

思路二:小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到达交接处时速度达到最大v1,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为,后一段由速度最大达到零,平均速度也是,由s=vt,即可求得。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直线运动

-专题一 直线运动1、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

A .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B .若01s s <,两车相遇2次C .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D .若3由此可求 A.前B.前C.前D.154、2006则起飞前 A.vt 5、a 、b A. a 、 B.20 C.60 D.406个路标0~20秒的A.在B.在C.在D.在7、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8、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时,刚好停止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和t 0~3t 0 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为2∶1D.平速度大小之比为1∶19、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 m/s 2,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3 m/sC.小球能弹起0.8 mD.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0.8 m10、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 s =7 m,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 )A. 7 sB. 8 sC. 9 sD. 10 s11、某物体从A 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它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 s 末和第5 s 末离A 点距离最远B.物体在第2 s 内和第3 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4 s 末返回出发点AD.物体在1 s 末、3 s 末、5 s 末速度方向改变1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 =2t +3t 2(m),则该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m/s ,加速度为______m/s 2,3 s 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第3 s 内的位移为______m.1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 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C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14.(2009)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 。

(四川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权威课件

(四川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权威课件

返回目录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
性质 瞬时性 同体性 矢量性 独立性 内容 力与加速度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在公式F=ma中,m、F、a都是同一 研究对象在同一时刻对应的物理量 加速度与合力方向相同 当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一个力分别 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所有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返回目录
核心知识重组
(3)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转换成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处理. 如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 的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3.s-t 图像与 v-t 图像的比较
返回目录
核心知识重组
s-t 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 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 s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 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⑥t 1 时间内物体位移为 s1
1
v-t 图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加速度 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 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t1 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 分 面积表示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位移)
返回目录
核心知识重组
返回目录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解析] (1)v0=54 km/h =15 m/s,v1=0 v 1 -v 0 =3 s a 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停下来的时间 t=t1+t2=3.6 s. 刹车后卡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t2=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2)t1 = 0.6 s 内卡车仍匀速前进,其行驶距离 s1 = v0t1 =15×0.6 m=9 m 卡车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s2==22.5 m 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自行车的距离 s=s1+s2+ 1.5 m=33 m.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之直线运动及优化解题环节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之直线运动及优化解题环节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之直线运动及优化解题环节高考物理考前50天如何冲刺:优化解题环节高考前50天左右是冲刺复习的关键时刻。

这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原有复习成果的同时,重在增强适应能力。

所以,免不了要解答大量的题目。

但宝贵的时间不容我们再滥做题、瞎做题。

因此,优化解题每个细节、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心选题,叫每道题都闪光冲刺复习阶段,大家手头的题目主要来自区县的一、二模试卷,教师搜集选编试题、自己准备的教辅资料试题。

其中有些题目在首轮和二轮复习中已经浮出水面,有些试题从外省市移植过来,重新包装后登场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筛选与考纲贴近的题:1不要屡做相同重复题。

凡遇重复题,只须体会一下其考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处理,不必重新再做一遍。

2少做明显超纲题。

考纲规定以外的,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一时还很难达到。

对那些游离考点之外、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将新概念、规律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新信息题,我们还要重视的。

因为这些擦边题就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

3活做似曾相识题。

面对题目内容大致相同,题图十分相仿,但除已知条件、设问要求、待求条件已经变换的似曾相见题,不能用既成的思维定势盲目套路子,应该比较异同,活用已有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二、规范答题,让每道题很精彩答题是重要的解题环节。

如果没有规范的答题,很难连贯正确地完成解题过程。

有些同学答题时涂涂改改,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莫名其妙地解错,正是不规范解题惹的祸。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规范答题。

首先,答题要有切题分析,即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主要包括:1对非题设条件字母,符号的说明,即用文字叙述题目没有明确设定的物理量。

如设滑雪运动员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动摩擦因数为,安培力为F安等。

同时,尊重题目所给符号,不篡改或另立物理量符号。

如:题目已经明确了支持力FN、细绳拉力F、电源电动势,则作图也好,运算过程中代公式也好,就不能随意另用N、f、T、E表示已知的物理量,要书写试题提供的物理量符号。

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新题之直线运动

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新题之直线运动

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新题之直线运动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新题之直线运动2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某日中午12时整,假若甲舰自钓鱼岛附近海域A点以16km/h的速度向正东行驶,乙舰自钓鱼岛附近海域A点的正北18km处以24km/h 的速度向正南行驶,若海域足够宽,则当日12时30分时甲乙两舰之间的间距对时间的变化率是A.16km/h B.-24km/hC.30km/h D.-1.6km/h2.如右图所示, 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C.两球在t=2s时刻速率相等D.两球在t=8s时相遇3.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答案:C 解析: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苹果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C 符合事实。

4.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前3 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B .最后2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mC .前3 s 内与最后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 .第3 s 末至第5 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速度图象、机械能及其相关知识。

答案:C解析:前3 s 内货物加速度向上,物体受重力和拉力作用,选项A 错误;最后2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6m ,选项B 错误;前3 s 内与最后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都是3m/s ,选项C 正确;第3 s 末至第5 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选项D 错误。

5.2012年6月1日.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从260米超低空跳伞成功。

高考教案物理二轮总结学习复习计划专题直线运动测含解析

高考教案物理二轮总结学习复习计划专题直线运动测含解析

直线运动【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项切合题目要求;9~12题有多项切合题目要求。

所有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停止,则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内、2 s 内、3 s内经过的位移之比为A.1∶3∶5 B.1∶2∶3 C.1∶8∶16 D.3∶5∶6【答案】C【分析】2.某新式战机在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加快直线运动.测得战机5s末的速度为40m/s、10s末飞离跑道时的速度为70m/s,在跑道上共运动了500m.则它在跑道上运动的均匀速度为()A.35m/s B.40m/s C.50m/s D.70m/s【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飞机在总位移为500m,用时10s,则由均匀速度公式可得:;应选C.点睛:本题考察均匀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找出相应的位移和时间,本题应注意飞机的运动不是匀加快运动,故不可以依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解.3.一质点在0~10 s内,其v-t图象的图线恰巧是与两坐标轴相切的圆弧,则()A.0时辰,质点的加快度等于0B.10 s内质点的位移约为21.5 mC.质点的加快度大小等于1m/s2时的速度等于4.5 m/sD.质点的加快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答案】B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重的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g值大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快度为g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答案】D【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快度为g,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的加快度不必定是g,因此不必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不必定是自由落体运动,要看初速度能否等于零,故B错误;不论轻仍是重的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都是g,故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快度为g的匀加快直线运动,故D正确。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直线运动

2014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直线运动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υ,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 (B ) (C (D [答案]A13. [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 [解析] 0~3 s 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 选项B 正确;v t 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 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第3 s 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 和0~4 s 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 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 和位移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22.[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 m/s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一章 直线运动知识网络: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基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参考系、坐标系.(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答题 (6)验算、讨论. 2、基本方法.(1)一般公式法----需要应用基本规律联立方程时,应是“同一形式,不同段落”的方程组例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某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 0,末速为v ,求该段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a =g )竖直上抛(a =g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20+=(2)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02+===2t t v vs v v t例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间距为L 1,BC 间距为L 2,由A 到B 用时为t 1,由B 到C 用时为t 2,求物体经过B 点时的速度。

2212211212+(+)L t L t t t t t例3. 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 。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 .0.01m/s 2B .0.05m/s 2C .36m/s 2D .180m/s 2A(3)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运动(4)图像法---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例4.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 ,右侧面是曲面AC,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新题之直线运动1 1.一个弹性小球由静止从一定高度落至地面被反弹回原来的位置,若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下面v—t图象能描述该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是答案:A解析:小球由静止从一定高度落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弹回原来的位置,速度为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象A正确。

2.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C.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D.整个潜水器在8~10 min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3.近两年来,“奥的斯电梯”在北京、上海等地频出事故,致使大家“谈奥色变”,为此检修人员对电梯进行检修,检修人员搭乘电梯的v t 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6s末电梯离出发点最远B.2s~4s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运动方向相反4.(2013山西忻州一中检测)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

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A.从同一地点出发B.A在B前3 m处C.B在A前3 m处D.B在A前5 m处答案:C解析: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但两个物体A和B v-t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位移)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s=12×3×4m-12×3×2m=3m ,即B 在A 前3 m 处,选项C 正确。

5.(2013山西忻州一中检测)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 方向和y 方向上的分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7 m/s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 25.答案 A 解析 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初速度v合5 m/s ,选项C 错误.从图象知物体沿x 方向做匀速运动,沿y 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2 m/s 2,由于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所以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A 正确BD 错误.6.(2013中原名校联考)2012年9月16日,济南军区在“保钓演习”中,某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该伞兵从高空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 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t 0时刻以速度v 2着地.他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在0~t 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 0~3t 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B .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C .在t 0~3t 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v >v 1+v 22D .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 解析:在t 0~3t 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v < v 1+v 22,选项C 结论不正确。

7.(2013河南偃师高中月考)某汽车在沿直线刹车的过程中,其加速度逐渐增大,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某汽车在沿直线刹车的过程中,其加速度逐渐增大,根据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能反映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D。

8.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在抵达地面前,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 与球的速度v成正比,即F=-kv(k>0),且两球的比例常数k相等。

图为下落时两球的“速度-时间”关系图。

若甲球与乙球的质量分别为m1与m2,则>m1,且甲球先抵达地面A.mB.m2>m1,且乙球先抵达地面C.m2<m1,且甲球先抵达地面D.m2<m1,且乙球先抵达地面9.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速度v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能反映t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答案:BD解析:能反映t 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BD 。

10. (2013界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 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 所用时间是6s.则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 2,接下来的6s 内的位移为78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 2,接下来的6s 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 2,接下来的6s 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 2,接下来的6s 内的位移为96m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通过第一个60m 的平均速度为v 1,可以代替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所以5s 末的速度v 1=x 1/t 1,解得v 1=6m/s ;通过第二个60m 的平均速度为v 2,可以代替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所以13s 末的速度v 2=x 2/t 2,解得v 2=10m/s .由v 2=v 1+at 得a =0.5m/s 2。

由再接下来的6s 和前面的6秒,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2aT x =∆即260aT x =-解得x =78m 11.(14分)(2013宝鸡检测)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每隔0.1s 释放一颗,连续放了几颗后,对斜面上正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所示,现测得AB =15 cm ,BC =20 cm ,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求: (1)各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拍片时,A 球上方正运动的球有几个?11.解析:(1)每一个球的运动都是重复的,故对所拍的照片上的球可认为是一个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Δs =at 2可得a =Δst 2=220-150.1×10-2 m/s 2=5 m/s 2。

(2)v B =AB +BC2t =+-22×0.1m/s =1.75 m/sv B =at ,得t =1.755 s =0.35 s ,则A 运动了0.25 s ,故在A 之上有2个球,它们运动的时间分别为0.15 s 、0.05 s 。

12.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2分)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 v a v s s -+=∆` (2分)若是2221a v 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2分) 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1212a a v v t --=(2分)在t 时间内 甲的位移tv v s 211+=共(1分) 乙的位移tv v s 222+=共(1分) 代入表达式21s s s s -+=∆求得)(2)(1212a a v v s s ---=∆(2分)1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固定一个垂直斜面的弹性挡板P ,假设斜面表面有一层特殊绒毛可以使物块A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不受摩擦力,而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

现使物块A 从挡板处以v 0=2 m/s 的初速度出发,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1 s 到达最高点,然后下滑,经过2 s 又回到挡板处。

假设物块与挡板碰后以原速率反弹(取g =10 m/s 2)。

试求物块从出发到最后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总时间和总路程。

解析:a 1=v 0t 1 =2 m/s 2(2分),s 1=12 a 1t 12=1 m (1分), s 1=12 a 1’t 1’2(1分),a 1’=0.5 m/s 2(2分),由v 2=2as 得s 2=0.25 m (1分),由s =12 at 2得t 2=0.5 s ,t 2’=1 s (1分), 由等比数列得:s 总=2s 11-0.25 =83 m (3分),t 总=t 1+t 1’1-0.5 =6 s 。

(3分)13.如图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 =5 cm 的A 点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球乙自C 点以速度v 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 点与斜面底端B 处的距离L =0.6 m .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甲释放后经过t =1 s 刚好追上乙,求乙的速度v 0(g =10 m/s 2).解析:设小球甲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1,运动到B 处时的速度为v 1,从B 处到追上小球乙所用时间为t 2,则 a =gsin 30°=5 m/s 2①由2121sin at h =θ得:t 1=0.2 s ②t 2=t -t 1=0.8 s ③ v 1=at 1=1 m/s ④ v 0t +L =v 1t 2⑤代入数据解得:v 0=0.2 m/s ,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0.2 m/s ,方向水平向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