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山地的形成新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1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1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细化】1.了解山岳的三种类型及其典型例子;2.掌握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并分析其成因;3.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4.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战士,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分别是……(课堂提问,提问过程中引入今天“山地的形成”的学习);展示图片——阿尔卑斯山、泰山、日本富士山。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展示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先来看第一种——褶皱山,【板书】1、褶皱山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褶皱”?(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1 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指导读书】演示实验: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动画演示【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③褶皱形成过程:【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吉林省省级优课)

4.2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复习课【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纲解读】1. 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

2. 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考向分析】多以选择题出现.1.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考察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2.以示意图为载体考察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示意图,复习巩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并能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框架。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相关地理事象并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板图,再现不同类型的山地及其成因并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

2.复习与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答题方法,明确答题规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及火山活动产生的影响分析,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迎战高考的信心。

【教材内容及分析】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本单元紧紧围绕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生产这一主线,继续学习山地的形成,本节作为案例,是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延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第一部分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一组山地图片,提出问题:山地的类型有哪些?问:这些山地是怎样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一同回顾山地的形成。

(板书:山地的形成)幻灯片展示考纲要求、课标解读、考向分析。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考纲要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评价学生)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考纲解读:1.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

2. 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本节课在高考中具有怎样的考查方向呢?多以选择题出现。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及其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褶皱与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实际设置问题,尝试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2、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以及热爱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3、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4、火山的结构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图片】从身边的名山说起,让他们认识家乡之美,从而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

【设问】这些名山是怎样形成的呢?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热爱家乡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褶皱的类型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设问】“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从如何去区别它们?”【引导读图】1、褶皱的形成 2、褶皱的基本单位(地层的形成→受力弯曲→背斜、向斜的形成);3、从水平方向上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让学生总结得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4、形态上的区分:一般背斜的岩层上拱,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但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你到自然界中,还是“以貌取山”你可能会犯大错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优秀教学案例:4.2山地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优秀教学案例:4.2山地的形成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会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山地地形,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研究山地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探究、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我会先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山地是如何形成的?”、“山地地形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山地形成和相关问题。
在情境创设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山地地形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山地形成的知识和山地地形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优秀教学案例:4.2山地的形成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重要章节。学生需要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山地地形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节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山地地形,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选择一个山地地形,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研究该山地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最后,各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课前预设:
)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
二、教学过程:
【总结】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翼岩层较老。

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
山”
【教师总结】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槽部受挤压;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课堂练习】
图”
a.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交通选线产生影响?
b.交通线路的布局还应该注意什么?
(1)图中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

(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
(4)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地带,原因是
因素的影响。

(2)山区人口集中在___的地带。

与公路的关系是
____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3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3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部级优课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共41张PPT)

部级优课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共41张PPT)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背__斜__顶__部__因__受__张__力__作__用__容__易__被__侵_。蚀 (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__B__、__D_。原因是: B处为向斜若挖隧道则会引起塌方事故并且地下水汇集给施工带来巨大困难; D处为断层,修建隧道会因岩石破碎、岩层错动等带来安全隐患。
方法二:分析背斜、向斜同海拔 处岩层新老关系。
15
探究2:背斜、向斜处岩层新老关系
拿出你们刚做好的褶皱样本,观察同一 海拔上背斜、向斜自中心往两侧岩层的颜色 变化以及代表的岩层新老关系?
16
背斜、向斜的新老关系
背斜
向斜
17
背斜、向斜的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老,两翼新 中心岩层新,两翼老
18
当背斜、向斜出 露地表时,谁更易被 地球外力的侵蚀?
42
40
课堂小结
(一)褶皱山
1.褶 曲
背斜 向斜
2.褶皱山
背斜成山(早期) 向斜成山(晚期)
(二)断块山
1.断层 2.断块山:相对上升
41
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断层剖面图,回答:
(1)图中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背__斜__,B___向__斜___,C___背__斜___,D__断__层__。
大家好
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2
我的2013暑假——骑行西藏
3
我的旅程
4
4000米
5
我的疑惑
为何这么多的起伏山分布在四川至西藏的途中?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6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7
温故知新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石圈三大基础岩石: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主体)

山地的形成教案完成稿

山地的形成教案完成稿

山地的形成教案完成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山地地貌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山地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等。

2. 山地地貌的特点:崎岖、陡峭、山脉、峡谷等。

3. 山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山地形成的原因及其地貌特点。

2. 难点:山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 结合地形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地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地地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山地形成的原因:介绍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等山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3. 分析山地地貌的特点:结合图片和地形模型,讲解山脉、峡谷、陡峭等地貌特征。

4. 探讨山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5. 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山地为例,分析山地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山地地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山地地貌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山地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简单介绍GIS在山地研究中的应用,如山地资源的调查与规划、山地灾害预警等。

2. 探讨山地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山地生态环境问题。

七、互动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山地地貌模型制作,增强学生对山地形成过程的理解。

2. 开展山地景观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山地地貌对行走、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山地形成的原因、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5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5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内力作用密切相关。

所以本节内容在继上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将山岳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一节教材的内容共可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

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录像]:全球山脉掠影。

最后将画面定格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看世界陆地地形大势,从而认识到: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通过录象展示世界陆地地形大势,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山岳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山岳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教师:山岳有很多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今天我们就以它们的形成为例,来看看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新课教学的进行(一)褶皱山电脑播放]:褶皱的形成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学生讨论、回答:因为受到了巨大的挤压力。

公开课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3张PPT)

公开课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3张PPT)
而成的锥形体。
火山一般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问题探究]: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 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 闻,火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06沪 )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②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背__斜__顶__部_受__张__力__作__用_,__岩__石__破__碎_易_。受侵蚀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岩__层__中__老_外__新__。 ③处的地形属_断__块__山_。
容易储存 地下水
“背”上拱,成山岭, 易侵蚀,变谷地; “向”下弯,难成山, 质坚硬,终成岭。
2、褶皱山脉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


西
海 洋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2)板块的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二)断块山
自学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断层? 2、断层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叫做( ) A.褶皱 B.断层 C.背斜 D.向斜 3.下列山地不属于褶皱山地的是 ( ) A.阿尔卑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庐山 D.安第斯山 4.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 ) A.内力作用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头脑风暴:课本74页活动 北甲


1判断下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为什么 2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原因是什么? 3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 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4.甲背乙斜两顶处部哪里受是张储力油作结用构,,岩哪里石是疏储松水、结破构碎?易为什被么外?力 5侵.假蚀设成这里谷要地修;建一向条斜东槽西向部的受隧挤道应压选,址岩在甲石还致是密乙?、为坚什硬么?, 不6.现易打被算外拟力建所一座侵采蚀石,场而应保选留择下在来甲还形是成在山乙岭?。为什么?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秀教案总汇3篇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秀教案总汇3篇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秀教案总汇3篇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秀教案总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来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互动讨论】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几种类型?【总结分析】(一)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⑥ 安第斯山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蜀 道 难 , 难 于 上 青 天
自主学习:1分钟阅读课本完成
1、山地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成本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选择建造________ 较低 难度 较小的______ 公路 ,其次才是______ 铁路 ______
2、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运输线路地
山地的形成
临邑一中 张 伟
火 山
褶 皱 山
断 块 山
学习目标
1 学会分析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 及其形成地貌 2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难点
1 褶皱形成的地貌及成因,判断背斜和向 斜的依据 2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造价、走向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奠基
要求:4分钟阅读课本73-75页完成自 主学习一的学案内容
断层
断层
(三)火山 (1)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 熔岩高原 ; 往会形成宽广的___________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 火山 ; 喷出,往往会形成_______ 火山口 和火山锥两部分 (2)组成:包括 _______
4 3 2 1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为背斜 为向斜




合作探究一 要求:⑴1分钟时间先独立思考,3分钟小 组合作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Leabharlann 做补充或 质疑CB A
如果在图示的褶曲中,字母ABC所在岩层富含 地下水、石油、天然气;最终,这三种资源可能 会分别在ABC处富集,那么背斜和向斜中储存的分 别是什么? (提示:油气和水的密度从小到大排 序是天然气、石油、水)
C B A
A处储存地下水,B处储存石油, C处储存天然气
①.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②.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
因?
背斜
向斜
参考答案:①乙为背斜,甲为向斜
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形成山岭。
③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选 甲还是乙?为什么?(提示:借鉴石拱桥的稳 定性和地下水的储存部位考虑)
1.图中,P处属于(D )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D. 2.图中,M处属于( D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形谷 D.谷地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 D ) A.背斜形成的山岭 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 D.断层形成的山岭 4、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地质作用形成 的是 ( A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 唐古拉山
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________ 山间盆地 和 ________ 河谷
优根 先据 发右 展面 公两 路组 而数 不据 是探 铁讨 路一 的下 理, 由在 山 区
表4.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成本低,难度小 3%
表4.2 不同地形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5.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 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 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褶皱山
山地的形成 断块山 火山
背斜与向斜的区别及对地貌的影响 成因及对地貌的影响 成因及对地貌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参考答案:应选择乙地建地下隧道。因为背斜的 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岩层不易坍塌,而且不 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小结: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背斜 向斜
顶部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底部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
修地下隧道时,如果仅考虑构造, 背斜 应选择在
①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②
落基山 ③
大西洋
东 非 裂 谷 带
一) 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
,岩层发生塑性变性,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基本特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它的基 背斜 和______ 向斜 。从形态上看:背斜岩 本形态是______ 向上 拱起,向斜岩层_______弯曲 ;从岩层 层______ 老 ,两翼_____ 新 向斜 新老关系来分,背斜中间____ 新 ,两翼_____ 老 中间____
土石方 桥梁与隧 道总长度 山地/平原 1.5-2 7-11 山地/丘陵 1以上 2-3
项目
造价 比 2.2-3 1.5
结合课本76页活动题第二题选择:山区修公路 在选线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多选)( ABCD ) A.地形 B.河流 C.居民点 D. 耕地
达标训练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 到新。读图完成1-2题
山岭 ,向斜 (3)在地貌上,背斜有时候发育成_____ 发育成 _____。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 _____常被侵 山谷 张力 谷地 挤压 蚀成 _____,向斜槽部由于受 _____,不易被侵蚀 山岭 ,反而形成 _____
(4)板块构造学说 :①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________、 _________ 、 美洲板块 、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_________ 裂谷 或发育为______ 海洋 , ②板块张裂形成______ 此处边界为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形成褶皱山系 ________, 此处边界为消亡 边界
(二)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和张力,超 破裂 ,并沿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____ 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 _______ (2)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其中相对下 低地,如我国的汾河谷地 降的岩体形成 谷地 ____或 ____ 、渭河平原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山岭 _____或 _____,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