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文综 历史 周测 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D. 清朝时期实行封建制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A. 仁者爱人B. 礼治天下C. 法家思想D. 君子慎独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军事征服B. 贸易往来C. 宣扬国威D. 寻找宝物答案:C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意义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完成了土地改革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B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B. 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C.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答案:C9.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混合经济D. 国有经济答案:B10.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邓小平提出的B. 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C. 保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D. 允许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2.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进士科、明经科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三月考试卷(历史)

高三月考试卷(历史)

高三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差不多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都加强中央集权。

据此回答1—3题1.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 最能表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性的是A. 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截了当任免中央和地点政府的各级官吏C.推行残酷的法制镇压政策D.皇帝享受一切特权2.汉武帝时期, 中央集权制比秦朝获得进一步进展, 最要紧的表现是A.中央机构和封建统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B.中央政府完全解除了诸侯国的威逼C.中央政府开始把握地点的行政和财政大权D.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开始建立起有效的统治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其历史作用是A.皇权摆脱了相权的制约B.皇帝能够轻松摆脱工作压力C.幸免了外戚篡夺皇权D.皇帝能够直截了当指挥一切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有着长期而深远的阻碍。

据此回答4-5题4.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汉武帝时, 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其要紧意图是A.向汉武帝索要高官厚禄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爱护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5.新文化运动前期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事实上质目的是为了A.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B.在思想上反对封建复古C.抨击北洋军阀的统治D.传播马克思主义赋税制度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要紧经济制度, 它经历了一个进展演变的过程。

据此回答6-7题6.从西汉到北魏赋税制度变化的差不多趋势是A.由按人头向按户征收转变B.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C.由征收实物向征收银两过度D.对商品征税日益加重7.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共同点是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操纵放松②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③取消了人头税④调整了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曾深刻阻碍着世界, 也深受世界阻碍。

据此回答8-9题8. 下列诗句能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阻碍的是A.药圃茶园为产业, 野麋林鹤是交游B.云帆转辽海, 粳稻来东吴C.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D.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9.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 吃着烤热的甘薯, 在露天剧场观看戏剧《窦娥冤》, 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北宋B.元朝C.唐朝D.明朝思想的进展演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进展在意识形状领域的反映, 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进展产生重大阻碍.据此回答10-15题10.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彩纷呈, 其产生的根源是A.各国的兼并战争B.分封制的崩溃C.各诸侯国的变法或改革D.井田制的瓦解11.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新思想萌发的直截了当缘故是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封建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C.鸦片战争中列强坚船利炮的震动D.变法必须有历史依照12.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 全然缘故是A.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不充分C.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D.变法必须有历史依照13.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是学习西方的产物B.民权主义是其核心C.严峻脱离了中国国情D.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②党领导革命的体会和教训的总结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体会和教训的总结④把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15.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A.被美国首次成功地运用B.以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为要紧内容C.在十九世纪初传播到全世界D.要紧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近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艰巨的探究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27分)1. 宗教和科学都想说明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但宗教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宗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并且水组不变的,而科学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生命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宗教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来臆断人类起源于上帝的创造,而科学则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人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

宗教和科学的尖锐对立源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严重分歧B.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上的分歧C.宗教意识和科学意识的不同D.拥有的权力和社会地位不同2.下表为唐、宋、明、清四朝皇帝与大臣关系变化情况简表,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朝代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唐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宋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联合公布的方式颁布,宫内直接发出的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纲纪”明永乐初年,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阁,参与机务,称内阁,无官属清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日益强化C.宰相、大臣逐渐私窃皇权D.政治决策的方式渐趋僵化3. 汉高祖时期,县、乡三老作为“乡族势力的代表”,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其职能主要是在道德风俗方面“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

材料说明汉代()A.不拘一格选拔官吏B.治国思想由“无为”变为“有为”C.地方宗族势力强大D.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4. 吴慧在《中国古代商业》一书中称:西汉之初尚使用陶器,后来始有成功的青瓷制作,“瓷”字使用始于汉代,由此奠基瓷器的重要性。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1. 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的“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

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连接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

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是()A.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B.仰韶文化、红山文化C.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2. 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3. 有学者把五帝时代到夏代中期首领的更迭情况制作成图,如下图。

据此可知()A.东夷族是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主角B.华夏族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占中心地位C.夷夏两族彼此争胜并且联盟执政D.夷夏两族的融合主要以战争方式实现4. 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

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5. 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6. 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

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7. 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高三历史下学期月考文综试题

高三历史下学期月考文综试题

高三历史下学期月考文综试题文 综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密封线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填到第Ⅰ卷的答题卷的表格内。

3.考试时刻:150分钟。

试卷总分:300分,其中第Ⅰ卷140分,第Ⅱ卷160分。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2回答1—3题。

1. 九州—帕劳海岭A .位于亚欧板块上B .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 .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 .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 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邻近 3. 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A .文莱B .越南C .菲律宾D .日本4. 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A .1400千米B .1200千米C .1000千米D .800千米北京时刻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请读图并完成5-8题。

5.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位置会移动 ②高度会变化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 A .①③ B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6.南极冰盖最高点位于极点的正北方向。

判定依据是A . 指向标B . 海陆位置C . 经线D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7.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

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 .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8.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夜空会有极光显现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④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ºN.121ºE)至芝加哥(42ºN,88ºW)仅用15小时35分钟。

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考题同步训练(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考题同步训练(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选择题《周礼》记载,西周王室政权机构最重要的是太师和太保,由王室贵族出任。

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主管王畿“三事”和官吏诸侯“四方”,太史寮是文官领袖和神职官吏首。

这表明西周A. 实行官僚政治制度B. 始兴文官制度C. 建立中央政权机构D. 礼制规范王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士寮和太史寮,”可见周王室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故选C。

西周王室政权机构由王室贵族出任,不是官僚制度,故排除A。

材料中没有开始兴起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

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选择题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

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人一里”指的是要从控制人欲的方面达到理的境界,与题干主旨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与理学有关,与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相一致,故B项准确;反省内心与心外无物均是心学家的思想主张,故CD项排除。

【名师点晴】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使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有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题魏派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只是强调美国的民族之都比中国的好,但并没有谈及“系统”认识,故A项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故B项排除;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会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故C项排除;魏源认为墨利加洲的民主制度,比起乾纲独断的中国式的“古今官家之局”优越得多,又“公”又“周”,尽善尽美,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故D项正确。

高考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历史部分7).doc

高考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历史部分7).doc

高三文综周测试题(历史部分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1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1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15.《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型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6.“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80分)1. 如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云纹漆案,是古人盛放食物的家具,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贵族宴饮进餐时分餐制的生活状况。

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在距今约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分餐制。

由此可知,分餐制的出现( )A.说明古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B.源于氏族公社共享劳动成果C.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D.反映了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2. 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地方官要将雨水多少、谷物生长以及虫害等情况及时上报,“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这表明秦代()A.法律关心百姓疾苦B.邮驿主要传递上行文书C.政务运行注重实效D.农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3. 唐朝都城长安因其庞大的规模、严密的制度和整齐划一的市坊制度,成为史家心目中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

在唐都长安()A.商家要保障商品质量,不得欺瞒顾客,否则受严惩B.为便利民众的生活,商家往往将店铺设置在住宅区C.在市场交易中,纸币“交子”只能在一部分地区流通D.徽商和晋商等商帮在固定商业会所活动,出手阔绰4.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以文臣为地方官B.“设三衙”,统调分离C.设通判监督知州D.三分相权,崇文抑武5.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0分)1. 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

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B.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C.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2. 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

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

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B.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C.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3. 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A. 南戏B. 元杂剧C. 昆曲D. 京剧4.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法国派遣使节、海军官员、传教士和商人来广州,进入黄埔港,清朝政府给予免税通商的优待,并于次年法国在广州设立商馆,法国商船不定期进入黄埔港。

据统计,公元1722年至1833年每年在黄埔港的法国商船有1至5艘。

这说明了清政府()A.优化了外贸格局B.闭关锁国有名无实C.放弃了海禁政策D.适度发展对外贸易5.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9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75分)1. 北宋张耒曾描述某种灌溉工具“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清朝《松江府志》也称赞其效率较高:“日灌田二十亩。

”这一工具应指()A.B.C.D.2. 唐代皇帝对重要官员的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

唐朝的这一做法()A.使得科举制的作用有限B.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C.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D.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其观点说明()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D.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4. 明代在地方上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卫所,为封疆大吏。

卫所军士轮番上京师组成京营,进行特训。

遇有战事,临时指派统兵将帅,事毕,将帅交印,兵归卫所;调遣权归兵部,军需归工部管理。

明代卫所的设置旨在()A.增强军队实力B.提高调兵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消除行省遗留5.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对这个方案理解最准确的是()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C.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6. “身着儒装传耶稣,口述四书讲圣经”描述的形象是()A.早期的耶稣会士B.广方言馆的教师C.同文馆的外籍教师D.清末学堂里的教师7.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事事听命于共产国际。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7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0分)1. 在纸张未出现之前,文书、信件一般都写在竹简上。

为了防止简牍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私启窃看,遂将竹简捆好后用泥封在结绳处,并在泥上加盖印章。

这块打上印章的泥团,就是封泥,亦称“泥封”,被人形象地称为是“简牍之锁”。

泥的表面,有深深的印章铃痕,常见的是官玺、官印。

结合下图,下列有关“封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考证占文字,有裨六书”B.“考见古代官制以补史乘之佚”C.“刻画精善,考见古艺术”D.“须凭泥封以考见古代之官文”2. 当前史学界一些学者反对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观点,认为宋元时人论“田制”,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并田制”,不独宋代没有:另一种是指各种土地政策、法规,宋代也有。

较早提到“不抑兼并”的宋人王年,只是说宋初而不是说整个宋朝都“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 )A.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并不客观B.抑制兼并仍然是宋代政坛的主流思想C.史学争议往往导致无法获得历史真相D.史学争鸣有助于对历史真相的再认知3.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上述哲学思想相似的言论是()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C.“阴阳二气高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4.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政治结构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B.体现了清代行政机构对皇权的制约C.反映了清朝的皇帝集权体制D.说明了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5. 1862年6月,太平军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进逼上海近郊,侵略军龟缩上海不敢出战。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20分)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秦朝设丞相制度B.汉武帝设中朝、外朝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3. 南朝、北朝都曾有过大举“灭佛”的行动,如信奉道教的北魏太武帝和推崇儒学的北周武帝,就曾亲自出马,下令拆庙毁像,勒令僧侣还俗。

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A.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存在冲突B.佛教的主流地位丧失C.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加快D.统治者排斥西方文化4.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为了录取而“冒籍”的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个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移民制度的僵化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D.录取名额地区间的差异5. “鞭春”(见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民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民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81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骛,工商执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B.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D.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2. 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真正称得上儒家的只有公孙弘、倪宽两人,其他为外戚、功臣、郡守、商人和诸子学者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不断调整中枢权力机构C.独尊儒术流于形式D.采取博采众长的人才观3. 以下是几幅反映我国古代书体发展演变的代表性作品。

从中体现出的书体演变趋势是( )A.实用性增强B.图画感丧失C.文字量减少D.艺术性减弱4. 《明史》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这表明()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加强C.宦官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5.分析如表数据可知()1909~1918年武汉对外贸易入超表(单位:两)年次全国入超数武汉入超数190979 165 25319 953 929191082 131 56619 907 815191194 165 77713 985 3541912102 567 62822 864 9841913166 857 01136 043 5591914200 822 41933 144 084191535 641 55527 031 657191634 609 62936 730 583191786 587 14434 542 784191869 010 05132 831 553A.帝国主义在1914~1918年对武汉的贸易掠夺加剧B.1914~1918年武汉的入超趋势与同期全国入超的缓和趋势适值相同C.1914~1918年全国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增加D.1914~1918年武汉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减少6.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班级姓名 第 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学科(共 3页)Ⅰ卷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它可以实证( )①长江下游的灿烂文化 ②匣钵技术的运用推广 ③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使用 ④河姆渡居民最早饲养猪A .①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2.《汉书》记载:“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 )A .北击匈奴B .内外朝制度C .尊崇儒术D .刺史制度 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

这表明唐武宗( )A.意在削弱藩镇 B .反对改制创新 C .强调顺承前制D .丧失决策大权 4.北宋初期,枢密院成为最高军务机构,是“二府”之一。

长官枢密使一般由文人担任,宰相可兼任,其可以掌握虎符,秉皇帝旨意调动军队。

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也基本都是文人,主要负责召宣旨意,传递院务信息。

由此可见,北宋初期的枢密院( )A .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制度设计B .行政效率提高分工比较明确C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权D .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机制 5.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

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

这说明当时( )A .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B .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C .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 .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6.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曰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2.21历史周测试题12.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13.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街市B.瓦肆C.夜市D.草市14.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5.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6.下框材料选自民国22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其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7.“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图8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20.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21.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争取民族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22.学者们在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时,使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 30年代初 B. 40年代中期 C. 70年代初 D. 80年代末23.至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

当时这些作品主要是基于人们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C.对社会的理性认识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38. (26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

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

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

(6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6分)材料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机遇。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导致每次机遇失去的原因。

(9分)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分)39.(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请回答:(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从政治、经济、外交分析其意义有哪些?(6 分)(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

(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

(4 分)(1)19世纪中期:以中国中心观为主;19世纪60年代:逐渐放弃天朝观念,主张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19落纪末20世纪初:认识到世界意识中的“弱肉强食”,借助西方先进思想增强国力。

(6分,每点2分)影响:维新派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推动了戊戌变法,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6分,每个事件答完整3分,单答事件名称得1分)(2)第一次,专制集权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

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

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

(9分,每次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紧扣关键词:“负责任”、“世界大国”)39.(26分)(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给1分,单独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给分。

)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2分)(评分说明:仅回答“重农抑商”只给1分)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重商主义或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给1分,同时回答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给2分)(2)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分)(评分说明:其它答案不给分)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或答维护独立与主权)(2分);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或答为工业化运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

(2分)(3)判断不准确(2分);史实说明: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

(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评分说明:所做判断和史实说明须保持一致。

只做判断且判断的结论正确而不答史实给2分)原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或答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国内形势,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答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