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教案(下)

合集下载

《经济数学》教案

《经济数学》教案

《经济数学》教案授课教师卜宪敏所在部门公共教学部教研室数学教研室授课时间 2018年9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二0一八年九月授课时间:第 5-6周教案编号:16-4授课题目3经济函数与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授课班级三二连读17会计7、8、9、10、11、12班授课学时4学时授课地点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和经济中常见的几种经济函数•掌握会借助函数概念、性质对经济函数进行分析能力目标•会结合经济函数的图像分析其性质•能理解经济函数的概念•能运用函数的表示建立经济函数模型素质目标•具有数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简单的数学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探究、反思的学习习惯;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讨论、探究课堂组织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竞争自信的职业素质和诚实认真的道德品质。

任务列表情景设置:经济学主题与数学关系导入1:商场为什么会打价格战?情景应用2某电话手表淘宝店铺售价格70元/只,销售量为10000只。

若单价每提高3元,则需求量减少3000只.若单价每提高3元,生产厂家可多提供300只.1)你能否表示出销售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2)你能否表示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3)如果达到供需平衡这款手表的价格(即均衡价格)和供需量(即均衡量)分别是多少?情景设置3某公司生产音响设备,在市场上的需求函数是Q=1200-5p(单位Q-套;p-元).公司的固定成本是14000元,每生产1套产品,需要增加80元的成本.该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是600套,请问1)该公司盈亏平衡点是多少?2)此时价格是多少?3)公司的盈亏情况如何?任务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反函数任务2: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均衡状态、均衡价格、均衡量任务3:盈亏平衡点利润函数收益函数总成本函数教学重点 1.经济函数教学难点 2.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初等数学中已学过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经济学中接触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由于函数的难点性质,学生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函数一直是难点。

[vip专享]2013经济数学教案(下)

[vip专享]2013经济数学教案(下)

例 6、(1)函数 y esin x 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
(2)函数 y tan2 (2 ln x 1) 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
3
F、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10 分钟) 1、基本初等函数:
Hale Waihona Puke 幂函数 y x 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对数函数 y loga x
3 2 “”1 …… ………………17
B A 3 2“” 1 “”
C
f (x 1) .
BP17-23 1 A 3 D C“” B A2P16“8”---“-” 2 1 10
“” C
P17-3D C B A3P682 1 2 1
“” 3 21“”“”
“” 21P961P9610 3 2 1 4 3 2 271 1
系 (部)
2013~ 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3WOR1DWO---RDWwOorRdDw1ordword
21
3 2 1 “” 23WOR1D
1 320082 1 3
3 2 “”1 …… ………………17
B A 3 2“” 1 “”
C
BP17-23 1 A 3 D C“” B A2P16“8”---“-” 2 1 10
值域与 y f (x) 的定义域的交非空. 那么, y 通过中间变量 u 的联系成为 x 的函
数,把这个函数称为是由函数 y f (u) 与 u (x) 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 例 5、(1)已知 y ln u,u x2 ,试把 y 表示为 x 的函数. (2)设 y u2 , u tan v, v x ,试把 y 表示为 x 的函数. 2
3 “” 2 413“” 2 1 5

经济数学 教案

经济数学 教案

经济数学教案教案标题: 经济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

2.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3.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

教学步骤:引导:1. 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数学的应用,并提醒学生注意数学模型的局限性。

实践:3. 提供一些经济问题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4. 总结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突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5. 设计一些评价活动,检测学生对经济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经济问题案例。

3. 针对评价活动的评分标准。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经济问题。

Differentiation(说明个性化教育措施):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采取以下个性化教育措施:1. 将经济数学概念分解为更具体易懂的语言,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

2. 对于高水平学生,提供更复杂的经济问题挑战其数学解决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来给学生讲座,分享实际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加经济数学竞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竞争体验。

评估方式:1. 记录学生在探究环节中的参与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评价评测学生对经济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经济数学教案,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七年级数学下册《经济类应用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经济类应用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经济类应用问题?请举例说明。
-如何将这些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请列出相应的线性方程或不等式。
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
3.注重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经济类应用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计算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求解经济类应用问题。
2.学会使用线性方程和不等式解决经济类应用问题。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转换关系。
-自主设计一道购物预算问题,包含至少3种商品,要求计算每种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并求出总预算。
2.实际问题求解:
-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方法,解答课本第XX页的例题4、5,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注意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鼓励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了解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数学表示方法;3.能够运用经济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学内容:1.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定义与数学表示方法;-边际利润、边际成本、边际需求、边际供给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数学表达;-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3.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定义与数学表达;-市场均衡点的数学求解;-外部因素对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由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以及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的知识。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练习与讨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利用经济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等方式引入经济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讲授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20分钟)教师以PPT为辅助,讲解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定义与数学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

三、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30分钟)1.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数学表达。

2.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方法。

3.示范案例分析与讲解。

四、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30分钟)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定义与数学表达。

2.市场均衡点的数学求解。

3.外部因素对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影响。

4.示例演示与练习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想、分析所学知识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1.PPT课件;2.案例分析材料;3.练习题及答案。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利用经济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

经济数学教案

经济数学教案
【课后作业】 请查找资料,找到第三大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10 时间控制 (分钟)
10
教学后记
纯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的高数概念其实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不考,学生很有兴趣。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数学
授课班级
会计与审计
时 间 第八周 地 点
D201
课时数
2
课题
第二章、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了解如何利用导数求解单调性和极值 2、会求教简单函数的极值 能力目标:会求教简单函数的极值
m M ,则由 f (a) f (b) 可知,点 m 和 M 两者之中至少有一个

f
(x)

(a,b) 内部一点
取得的.由于 y
f
(x)

(a,b)
内可导,故
由费马定理推知 f ( ) 0 .
二 学生命令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罗尔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个特殊情 形.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罗尔中值定理的推广
(a,b) 内可导且 f (a) f (b) ,则在 (a,b) 内至少存在一点 ,使得
f ( ) 0 .
证 因为 f (x) 在[a,b] 上连续,故在[a,b] 上必取得最大值 M
与 最 小 值 m . 若 m M , 则 f (x) 在 [a,b] 上 恒 为 常 数 , 从 而
f (x) 0 .这时在 (a,b) 内任取一点作为 ,都有 f ( ) 0 ;若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数学
授课班级
会计与审计
时 间 第七周 地 点
D201

课时数
2
课题

经济数学基础下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下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下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数学基础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为学生在经济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学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介绍:a.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b. 利润、成本、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数学表达c. 经济曲线的数学表达和分析d. 经济方程的建立和求解e. 经济学中的最优化问题及其数学求解方法2. 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a. 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b. 线性代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c. 概率论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经济学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介绍1. 引入经济学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介绍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3. 解释利润、成本、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数学表达,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4. 分析经济曲线的数学表达和分析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练。

5. 讲解经济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第二课: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 介绍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并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2. 讲解线性代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并进行实例演练。

3. 介绍概率论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第三课:经济学中的最优化问题及其数学求解方法1. 引入经济学中的最优化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3. 介绍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如微积分中的极值求解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经济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

2. 经济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经济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经济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3. 经济案例和实例分析材料4. 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经济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经济数学》课时教案1-16[16页]

《经济数学》课时教案1-16[16页]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07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2.5投资评估与决策
授课班级
17会计
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
1.理解贴现、贴现率、现值等概念
2.掌握和分析金融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贴现、贴现率、现值等概念
难点:掌握和分析金融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3.教师讲解定理4.4.1
4.教师讲解定积分的性质
5.教师讲例4.4.3
参考资料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习题4.4
第1、2、3、5题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16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4.5定积分的应用
授课班级
17会计
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定积分在多种应用
重点:需求与供给函数的形式与特点
难点:税收对供求函数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练习法
主要内容
1.需求与供给的特点
讨论两个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均衡需求与均衡价格
2.理解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市场因素
替代品,互补品,
低档品、正常品
3.税收对供求函数的影响
通过例题讲解税收对供求函数和市场的影响
讲解例1.2.2
学生自读例1.2.3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05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引言:经济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经济学专业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及背景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学生未来从事经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背景本课程面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高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数学分析方法介绍和强化学生对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掌握,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与分析的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最优化问题、微分方程、线性模型等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2 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和强化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包括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时间序列分析等。

2.3 数量经济模型介绍和强化学生对数量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培养学生建立和求解数量经济模型的能力,包括需求和供给模型、生产函数、消费函数等。

2.4 优化理论介绍和强化学生对优化理论的掌握,包括拉格朗日乘子法、动态优化、线性规划等。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优化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经济数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3.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经济问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数学知识。

3.3 课堂练习与作业辅导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教案(全)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教案(全)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经济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经济应用数学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等了解经济应用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案例2. 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熟悉数学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掌握数学工具在经济预测、决策和优化中的应用方法了解数学在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中的应用3. 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如市场供需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和优化方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板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模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2. 第二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第三周: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质量。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经济应用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资源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人教版高二下册经济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下册经济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下册经济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教学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经济学、资源、经济发展等;-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等;- 理解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等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解释- 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

- 经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 资源:用于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一切有限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 经济发展:经济活动不断增长和完善的过程。

基本问题解释- 什么生产:经济活动中确定需要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 怎么生产:经济活动中确定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配置的过程。

- 为谁生产:经济活动中确定物品和服务的分配对象的过程。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而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经济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而政治学研究政治权力的运行和组织形式。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以及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堂练习1. 简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 什么是经济发展?3.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区别是什么?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并思考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完成课后习题,做好复习准备。

高中数学经济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经济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经济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经济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求解方法,提高解
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经济学中数学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
实际的经济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笔记本、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数学经济问题,解释经济学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简要说
明学习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讲解数学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介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念,解释它们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2.讲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介绍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练习和讨论(25分钟)
1.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计算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3.学生进行练习:求解最优产量的问题。

四、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经济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练习计算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经济问题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了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
实际案例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第四版第二册课程设计

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第四版第二册课程设计

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第四版第二册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第四版第二册课程涉及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线性变换和特征值、向量空间、内积空间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实际应用。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线性变换和特征值、向量空间、内积空间等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2.教学内容:(1)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向量、矩阵、行列式、逆矩阵、秩等。

(2)线性方程组和矩阵:高斯消元法、矩阵的秩、矩阵的逆、克拉默法则等。

(3)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线性变换的定义、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角化等。

(4)向量空间:向量空间与子空间、基与坐标、线性变换在向量空间中的表示等。

(5)内积空间:内积的基本定义、正交性和正交补、线性变换在内积空间中的表示等。

三、课程设计1.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通过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题目:一元二次方程拟合 y=sin(x),以及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过程:(1)首先,使用二次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一个带参数的二次函数:y=ax2+bx+c(2)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 a, b, c,以使得函数 y =sin(x) 与拟合函数 y = ax^2 + bx + c 之间的平方误差最小。

(3)接下来,使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出点 (1, 0, 1), (2, 1, 3), (3,2, 1) 所在的平面方程,即求解下面的线性方程组:$\\begin{cases} x - 2y + z = -1 \\\\ 2x + y - z = 2 \\\\ -x + y + 3z = 5 \\end{cases}$(4)最后,将实验结果中的矩阵、向量、方程组等数据和理论计算过程写入到实验报告中。

2. 参考教材本次课程设计的参考教材为《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第四版第二册),主要参考第二、三、四、五、六章的内容。

微积分经济类下册教学设计

微积分经济类下册教学设计

微积分经济类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2.掌握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应用方法;3.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相关经济问题;4.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二、教学大纲第一章微积分初步1.1 微积分初步知识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计算方法3.函数单调性和极值问题4.函数凸凹性和拐点问题1.2 经济学中的应用1.边际分析2.限制性优化3.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第二章微积分的进一步理解2.1 多元函数的微积分1.偏导数和全微分的定义2.链式法则和隐函数定理3.极值和判别法2.2 经济学中的应用1.两个变量的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率2.生产要素的最优分配问题第三章微积分与经济学模型3.1 常微分方程1.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和技巧3.2 经济学中的应用1.储蓄与增长模型2.稳定性分析和动态经济学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将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讲解,通过课堂案例和练习对学生进行引导;2.课堂讨论:在重要概念和应用环节,教师将设立时段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借助小组讨论获得最终答案;3.录像教学:在学习难点的模块,教师将会录制教学视频进行揭秘,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听懂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4.个性化辅导:定期更新个性化辅导视频,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更快地获得知识点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分为两个部分: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活跃度;2.考试成绩:闭卷考试,平时考察到的难度会是考试的范围;五、参考文献•水田雅夫《微积分入门》•Hilary W. Hoynes, 马修·诺塞克(Matthew D. Shapiro)等,《微积分基础与经济学应用》•李永乐《微积分中文版》六、反馈与调整本教学设计将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1.更多解题技巧的分享;2.更多的数学练习;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加更多的案例课程;4.针对学生的反馈,增加更多的辅导资源。

微积分经管类第三版下册教学设计

微积分经管类第三版下册教学设计

微积分经管类第三版下册教学设计
引言
微积分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是经管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微积分经管类》第三版下册是对经典微积分的全面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微积分知识。

本文旨在对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微积分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微积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
1.推导微积分基本公式
1.1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和法线
1.2 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1.3 曲面的切平面
1.4 极座标系下的曲线
2.求极值和最值问题
2.1 一元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2.2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3.微分方程
3.1 一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微分方程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系 ( 部 ) 机电工程系教研室(实验室) 高数教研室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授课班级 13级物流1、2、3、4班主讲教师汪慧玲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应用高等数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应用高等数学(授课人:汪慧玲)第一章数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课题】 1.1初等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反函数的定义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某一变化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性态【授课内容】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教学重点】1、难点内容:函数概念和性质,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分解方法2、突出重点的方法:复习巩固,温故知新,例题配合、突出重点【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复合函数的分解方法2、突破难点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然后正确分析函数结构、从而准确定位函数分解过程【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教学手段】黑板演示【使用教具】三角板【使用教材】《应用高等数学》韩飞陈大桥柳明珠主编【参考资料】《经济数学》郭欣红、姜晓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应用数学基础》(理工类)邢春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工程应用数学》龚友运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在自然界中,某一现象中的各种变量之间,通常并不都是独立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我们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例如:某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p元,则其销售额L与销售量x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L=px二、讲授内容(80分钟)A、函数概念及表示法(15分钟)1、函数的概念2、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有的可直接看出,有的需计算),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从导入实例出发,引出函数关系,再给出函数定义,并通过比较两函数是否相等给出函数的两个要素。

例1、求函数)1ln(2x y -=的定义域? 例2、下列各题中的函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1)~(4)3、函数图象的表示法:解析法、图示法、表格法(说明各种类型的优劣) B 、函数的几种特性:(20分钟) 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和有界性引导学生回忆高中的知识,并通过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函数的性质 例3、判断xy 1=的奇偶性 C 、分段函数(10分钟)1、分段函数的概念:对于定义域内不同区间上用不同的解析式表示的函数2、例4,设⎩⎨⎧>≤≤+==)2()20(2)(2x x x x x f y . 求它的定义域和)1(f ,)3(f ,)1(-x f .D 、反函数的概念(10分钟)给出反函数的概念,并通过举例总结求反函数的步骤E 、复合函数的定义及复合函数的复合与分解(15分钟)通过一个复合函数的例子引出复合函数的定义,补充有关复合函数分解的例题和练习定义:如果y 是u 的函数)(u f y =,而u 又是x 的函数)(x u ϕ=,且)(x ϕ的值域与)(x f y =的定义域的交非空. 那么,y 通过中间变量u 的联系成为x 的函数,把这个函数称为是由函数)(u f y =与)(x u ϕ=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例5、(1)已知2,ln x u u y ==,试把y 表示为x 的函数. (2)设 2,tan ,2xv v u u y ===,试把y 表示为x 的函数. 例6、(1)函数e y x sin =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2)函数)1ln 2(tan 2+=x y 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 F 、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10分钟) 1、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μx y =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对数函数x y a log =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 +∞-∞∈=x x y 余弦函数:),(cos +∞-∞∈=x xy正切函数: ,2,1,02tan ±±=+≠=n n x x y ππ余切函数: ,2,1,0cot ±±=≠=n n x xy π正割xx y cos 1sec == 余割x x y sin 1csc ==反三角函数:反正弦函数:]1,1[arcsin -∈=x xy ,]2,2[ππ-∈y反余弦函数:]1,1[arccos -∈=x x y ,],0[π∈y反正切函数:),(arctan +∞-∞∈=x x y ,)2,2(ππ-∈y反余切函数:),(cot +∞-∞∈=x xarc y ,),0(π∈y2、举例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初等函数(适当举例强调定义中的四则运算和复合步骤所得到的函数形式,并突出是由一个式子表示的)G 、课堂小结(3分钟)H 、作业布置(2分钟)作业题:习题1.1 3、5、6 附:【板书设计】应用高等数学(授课人:汪慧玲)【课题】1.2向量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向量及其相关定义,掌握向量的几何运算和坐标运算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分析能力【授课内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交角,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向量积的概念及运算;【教学重点】1、重点内容;向量的运算2、突出重点的方法:精讲多练【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向量夹角的求法2、突破难点的方法:在复习巩固反余弦定义的基础上,再利用新的知识正确求出夹角的余弦,从而得到夹角的值【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教学手段】黑板演示【使用教具】三角板【使用教材】《应用高等数学》韩飞陈大桥柳明珠主编【参考资料】《经济数学》郭欣红、姜晓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应用数学基础》(理工类)邢春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工程应用数学》龚友运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钟):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数学中把这一类量统称为向量二、讲授内容(80分钟)A、向量的概念(10分钟)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量,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数学中把这一类量统称为向量(或矢量).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记为,如图1-2所示,有时也用拉丁字母上方加箭头的形式来表示(如、、、…),或用黑斜体小写字母表示(如a、b、i、j…).向量a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模是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与向量a 同向的单位向量记为0a ;模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可以看作是任意的.当两向量a 、b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同时,称它们相等,记为b a =.允许平移的向量称为自由向量,本书所讨论的向量都为自由向量.两个非零向量a 、b 正向之间不超过︒180的夹角定义为a 、b 的夹角,记作(a Λ,b ),如图1-3所示.ABBAa图1—2 图1—3当(a Λ,b )=0或π时(即向量a 、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称向量a 、b 平行,记作b a //.当(a Λ,b )=2π时,称它们垂直,记作b a ⊥.因为零向量方向不定,所以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既平行也垂直.与向量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负向量,记作-a . B 、向量的运算(50分钟) 1. 向量的加法设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称为两向量之和,记作b a +.这就是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4所示.类似还有三角形法则,即将a 、b 首尾相连,则由起点到终点相连的有向“折线段”也是b a +,如图1-5所示.一般地,多个向量相加时,将它们平移成首尾相接状态,则相连的有向“折线段”的起点到终点向量就是多个向量的和.如图1-6所示,B P P P P P AP AB 332211+++=.图1—4图1—5图1—62. 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根据两向量的加法,规定:)(a b a b -+=-. 具体画法如图1-7、图1-8所示.图1—7 图1—83. 向量与数的乘法实数λ与向量a 相乘仍为一个向量,记作a λ(简称向量的数乘运算).且a λ的方向为0>λ时,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与a 的方向相反;0=λ时,0=a λ.a λ的模为a λ=a ⋅λ.由向量数乘的规定容易看出:aa的模等于1,且与a 同向,所以有 aa a =0. 因此任一非零向量a 都可以表示为a a =0a . 数乘向量满足:(1) 结合律a a )()(λμμλ=; (2) 分配律b a b a λλλ+=+)(; (3) 分配律a a a μλμλ+=+)(. 其中λ、μ都是实数.例1 如图1-9所示,在ABC ∆中,a AB =,b AC =,试利用a 、b 表示BC 边上中线向量.解 )(2121++=+=+=图1—9)(21)(21b a b a a -=+-+=.4.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a 与向量b 的模的乘积再乘以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数量积,记作b a ⋅.即b a ⋅=a b θcos . 向量的数量积满足: (1) 交换律b a ⋅=a b ⋅;(2) 结合律b a b a b a λλλ⋅=⋅=⋅)(;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4) 2a a a =⋅;(5) 设a 、b 是两个向量,则b a ⊥⇔0=⋅b a .从而,0=⋅=⋅=⋅i k k j j i . 例2 设2=a ,4=b ,(a Λ,b )=3π,求:向量a b c 2-=的模. 解 a a b a b b a b a b c ⋅+⋅-⋅=-⋅-=44)2()2(4),(cos 422a b a b a b +-=Λ42421424422=⨯+⨯⨯⨯-= C 、向量的坐标表示(10分钟)本书所研究的向量均为自由向量,与始点所在位置无关.为了讨论方便,一般将它们的始点放在坐标原点,此时向量就完全由终点唯一确定.从而向量与坐标系内的点也构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规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与x 轴正半轴同向,模为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x 轴的单位向量,记为i ;同样y 轴的单位向量记为j ,如图1-10所示.图1-10由图1-10可知,),(y x P 在x 轴上投影点x P 的坐标是)0,(x ,在y 轴上的投影点y P 的坐标是),0(y .显然xi OP x =,yj OP y =.由向量加法得yj xi OP OP y x +=+=.向量也可写成),(y x ,这就是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的两个坐标分别称为向量的x 、y 坐标.另外由图1-10可以得到向量OP22y x +=.有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加、减和数乘运算就容易了.例3 设a ,b 的直角坐标分别为),(11y x ,),(22y x ,求b a +,b a -和a λ. 解 因为j y i x a 11+=,j y i x b 22+=,所以j y y i x x j y i x j y i x b a )()(21212211+++=+++=+;j y y i x x j y i x j y i x b a )()()(21212211-+-=+-+=-; j y i x j y i x a 1111)(λλλλ+=+=.由例3可知,两个向量的加(或减)就是这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的加(或减).而数乘向量则是用数乘以向量的每个坐标. D 、向量的坐标运算(10分钟)设向量j y i x b 22+=,则其数量积为:)()(2211j y i x j y i x b a +⋅+=⋅j j y y i j x y j i y x i i x x ⋅+⋅+⋅+⋅=21212121 因为1=⋅=⋅j j i i ,0=⋅=⋅i j j i ,所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 2121y y x x b a +=⋅. 由数量积的定义可知,向量a 和b 的夹角θ的余弦为 222221212121cos yx yx y y x x ba b a +++=⋅=θ.例4 已知j i a +=3,i b 3=,求(a Λ,b ). 解 因为233230)3(1)3(0133),cos(2222==++⋅+⋅=Λb a , 所以(a Λ,b )6π=.H 、 课堂小结(5分钟)I 、作业布置(2分钟) 习题1.2 2、4、5附:【板书设计】E 、复数的概念及运算(15分钟)1、复数的概念:形如),(R b a bi a ∈+的数,叫做复数.a 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2、复数的运算(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i d b c a di c bi a ±+±=+±+满足的运算律:交换律 1221z z z z +=+;结合律 )(321321)(z z z z z z ++=++.(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例5 计算:(1))43()2()65(i i i +---+- ; (2))52()1(3i i i +---+.(3))211)(43)(21(i i i ++-. (4)25i ,39iF 、复数的几何表示(5分钟)1、复平面2、用向量表示复数例6设i z 2321+-=,求z 及z z •. G 、复数的三角形式(20分钟)1、)sin (cos θθi r +=. 其中22b a r +=,r a =θcos ,rb =θsin . 例7求下列复数的三角形式: (1)i z +=11;(2)i z 23212+-= 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运算:两个复数相乘,就是把模相乘,辐角相加.3、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运算:两个复数相除,就是把模相除,辐角相减. 例8 计算:(1))6sin 6(cos 3)12sin 12(cos 2ππππi i +⨯+. (2)⎥⎦⎤⎢⎣⎡+÷+)65sin 65(cos 2)34sin 34(cos 4ππππi i . 附:【板书设计】应用高等数学(授课人:汪慧玲)【课题】1.3复数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复数及其相关定义,掌握复数的代数运算和三角运算以及指数形式的运算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分析能力【授课内容】复数的数念,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三角形式及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