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情景导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课前探究:通过课前预习,思考: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二.知识清单(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成就,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1、演进过程:①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
②在时期,中国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在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秦国“以牛田”,所以国富民强。
④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割的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⑤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的普及,也有利于的开垦。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产生:原始社会晚期: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三种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原始社会,开始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冶铁:西周时,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工具)炼钢: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青花瓷(元代成熟,明朝成为主流,以景德镇的最出名)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康熙时出现,鼎盛于乾隆时。
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外流,数量少)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织机)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由官府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2.民间手工业:①种类:a.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②发展历程:a. 两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b. 元朝时,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c.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异彩纷呈 的丝织业
重点突破
思考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世纪金榜P51点拨5
思考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 广受欢迎和赞赏?
展望高考
高效提能测试知能综合检测(十七)
非选择题19题
19.(1)不做。 (2)不做。 (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 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得追求和向往,在生 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20.(1)主题:中国古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结论:中国古代的农用动力经历了人力到畜力的转变,生 产力提高。 (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如耒耜、青铜、铁器等)农业耕作 技术的改进(如垄作法、代田法等)。 (3)不做。
原始社会:开始出现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
西周: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春秋晚期:有钢剑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高超的 冶金技术
冶铁
炼钢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
享誉世界 的制瓷业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
沙场演练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小农经济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 3.下列关于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造了曲辕犁 B.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C.南方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D.开始使用耦犁和犁耕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我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构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构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明白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4
筒车 ;宋朝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________
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 1.产生:_______________ 时期。 2.条件 个体农耕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__________ 的变化。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3)_______________
课堂互动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史料研析
史料一 之勤。 史料二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 ,宗庙之牺为畎亩
主干梳理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 距今一万年左右。 (2)概况 水稻 和粟的国家。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 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刀耕火种 ,主要耕作工具有石刀、 ③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石斧、石犁。
3.特点 一家一户 (1)组织形式:以_______________ 为单位。 男耕女织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生产结构:__________ 自给自足 (3)生产目的:_______________ ,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 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
(1)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情境导入 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2015年是 农历的羊年。生肖纪年是中国古 代农业文明的产物,与我国古代 的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猪、牛、 马、羊、鸡、狗六个生肖的出现, 说明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 鼠、蛇、猴、虎、兔五个生肖的出现,则说明人们捕猎 到了这些动物。而龙则是古时传说中的司雨神,同样与 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是怎样的状况?精耕细作的传统农 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我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 有怎样的特征?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观念·线索特征]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结合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相关知识,了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1)时代: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内容:人们用石斧、石刀清除树木、杂草,放火焚烧,用木棒、竹竿松土,挖坑点播,或撒播种子,任其自然生长。
2.耜耕或锄耕(1)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
(2)内容: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等工具,提高了工效,取得较好的收成。
3.青铜农具(1)时代:阶级社会以后。
(2)耕作技术:使用了青铜农具,开始懂得开沟排灌、沤制绿肥等技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4.铁犁牛耕(1)时代:战国时期。
(2)耕作方式: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结合而形成新的耕作方式;灌溉发展: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发明了桔槔。
(3)意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集体土地所有制。
时代: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1)时代:奴隶社会形成,商朝存在,西周完备。
(2)概况: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内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各级贵族把土地分成方块,称为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使用私田,以无偿为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姓名:袁德飞班级:高二五时间:2019年5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1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进而了解中国古代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并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的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认识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义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法、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自主学习: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历程?2、古代中国的农民主要承担着哪些负担?过重的负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3、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两个阶级是什么?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什么?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一试,练一练:1、______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______和___________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基础上取得的。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
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
(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
(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
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
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
(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
4.铁犁牛耕(1)铁农具出现:春秋时期。
(2)形成:战国时期。
(3)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
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
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
(4)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时期。
(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
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
(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
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
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争议:田令中的给田、授田并不是实际授予,而 是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
永(世)业、口分田的区别,仅仅反映于户籍的 土地登录上。
点击有动画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姚合。
姚合:姚崇之孙,生活于九世纪中,诗句有些夸张,但也并非 空穴来风,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明文字上课时去掉。
宋朝的夜市
《 清 明 上 河 图 》 片 断
市井众生相
《 清 明 上 河 图 》 片 断
刀耕火种
河 姆 渡 石 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大禹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西汉尖菱形锄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汉朝的犁和犁壁
曲辕犁
隔区西
年的汉
代耕赵
换作过
﹐
方推
所法行
以。的
称在一
作同种
代一适
田地应
法。
块 上
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 有公田、私田之分。小 块私田由农户耕种,收 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 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 或贵族。
武德七年(624),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 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丁男、中男 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 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 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 官,更以给人。 (《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
北 方
的旱
田作
垄地
水流方向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 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 用于灌溉。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耕作方式、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特点2、传统农业:铁犁牛耕出现时间、成熟标志及其依据、影响二、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汉代、唐代三个时期的成就1、牛耕技术出现: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主要表现:铁器?牛耕?3、从耦犁到挽犁:意义4、曲辕犁:优势、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耕基本定型。
认识:铁犁牛耕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开始使用汉代——改进和推广阶段唐代——完善阶段4、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唐宋以后却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许多传统的工具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如镰刀、铁犁、翻耙等。
从传统农业发展进程角度看,这说明了什么?原因又是什么?◆关于小农经济含义: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的小规模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区分概念: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者经营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成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略特点: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稳定性: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相连,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少有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影响:(1)经济方面:充分调动小农生产积极性,推动古代经济繁荣昌盛;但明清时期,由于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2)政治方面: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根本基石。
(3)文化方面: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也是明清以来中国科技文化落伍的根本原因。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②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曲辕犁。
(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②西汉:代田法。
(3)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都江堰;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4)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朝:高转筒车;④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积极作用: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①青铜:商周时期: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②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③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师用书 人民版必修2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材整理1 “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 “神农”的传说(1)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实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影响(1)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课中思考]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提示】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材整理2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进(1)原始阶段:人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手段,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春秋战国:古代中国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②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耦犁。
(4)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深度点拨]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教材整理3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概况: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海禁”与“闭关锁国”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结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海禁”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一
铁犁 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 中国农业主要的农具之一
骨耜
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二
唐代的曲辕犁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耒耜
青铜器锄耕
铁犁牛耕
二、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Biblioteka 汉代的耦犁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 交换,而是为 了满足生产者 本身需要而生 产的经济形式。 它是封建社会 经济的基本形 式。 男耕女织图
返回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 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2).宋: 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
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
一年一熟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耕耙耱技术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 北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主要耕作工具有石刀、石斧和石犁,后来又出现耒耜。
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_青铜______农具,但在农业中只是少量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已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
(2)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3)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即时练习】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2.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C )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D.春秋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发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农业的起源: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
②传统农业: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
2.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3.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延续。
难点:理解、掌握封建土地所有制
〖预习导航〗
1.请认真完成课本中的思考题
2.请列课本的知识结构表
〖课堂探究〗
1.自耕农经济或小农经济(春秋战国)
(1)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营生产方式。
(2)原因----根本: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
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⑤稳定性: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①性质:土地国有制。
②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天子,天子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但不能转让和自由买卖,即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3)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①确立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些诸侯国实行新的赋税制度,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促进了土地制度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形式:第一,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有封建社会中的大部分土地且占据主流地位;小农土地所有制大量存在,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容易破产;君主土地私有制。
第二,土地国有制:官田、王田、屯田和均田。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
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
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吾不识也。
”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②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
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4分)
③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④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⑤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②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
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③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
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④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⑤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