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
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2. 如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朝代的改革,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学生是否掌握了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十、教学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教案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案目标:
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北魏孝文帝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案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文物等资源,引起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魏政权的困境和孝文帝的改革意图。
2. 分析北魏孝文帝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均田制、设立六部制度、改革兵制、兴办学校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结论,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
2. 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献或网页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短文,包括背景、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
教案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互评,评估彼此的讨论质量。
教学设计1: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以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革;
(2)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
(3)通过“雷厉风行移风易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
(4)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2)小论文写作: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认识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以及要勇于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两个时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条理清晰。前期改革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后期改革是在孝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史资料,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鉴于本课教材在整个课题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孝文帝改革每一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和作用,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场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2)理解迁都原因、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联系与作用、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实质
(3)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材料分析、情景教学、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改革策略和决心值得学习与借鉴,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教学工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展示孝文帝的形象和北魏的图片,提问:北魏是哪个时期的国家?北魏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迁都洛阳:
教师用课件展示“北魏的迁都图”,提问: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洛阳城图”,提问:迁都洛阳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均田制:
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图片,提问: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用课件展示“均田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均田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长制:
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图片,提问:三长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三长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三长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租调制:
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图片,提问:租调制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用课件展示“租调制的影响”的图片,提问:租调制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北魏孝文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北魏孝文帝,进而导入本课。
2. 教学新课:
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
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如官制、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内容。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如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让学生认识改革的意义。
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改革。
六、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各个方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措施及影响。
3.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分析能力。
七、教学步骤: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了解。
2. 针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均田制、户调制等,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具体操作和目的。
教学设计5: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程目标】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以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革;
(2)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
(3)通过“雷厉风行移风易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2)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认识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新新制和移风易俗
本课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中的引言导入新课:
496年,孝文帝巡幸嵩山。留守洛阳的太子恂对改革一直心怀不满,阴谋策动叛乱。事情败露后,孝文帝将太子恂废为庶人,囚禁于洛阳。次年,又以不思悔改为由,将他处死。同年,鲜卑族贵族中的一些元老勾结文武高官发动兵变,也遭到孝文帝的坚决镇压。
这些叛乱事件的接踵发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孝文帝的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激
烈抵制。那么,孝文帝究竟推行哪些改革措施,使得守旧势力如此不满,企图作垂死挣扎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清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清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1.2 教学内容: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政治混乱、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突出和文化交流不足等问题。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改革
2.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政治改革的内容和目的。
2.2 教学内容: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等,并分析其目的。
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政治改革的内容和目的。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改革
3.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北魏孝文帝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农田水利政策、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调整税收制度等,并分析其影响。
3.3 教学活动: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改革
4.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社会改革的内容和效果。
4.2 教学内容:讲解北魏孝文帝社会改革的具体措施,如推行儒家教育、改善士人地位、加强社会保障等,并分析其效果。
4.3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社会改革的内容和效果。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流
5.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文化交流情况。
5.2 教学内容: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文化交流,包括中原文化向北方的传播和北方文化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历史意义;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官制、法制、经济建设等;
(3)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其历史意义;(3)运用史料实证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辩证思考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北魏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2)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思考:孝文帝为何要进行改革?改革对北魏有何意义?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
(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价值。
5. 总结提升:
(1)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成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2)提问:同学们知道北魏孝文帝吗?请大家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2.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 课堂讲解:
(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案例分析:
(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2)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5. 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简介
本教案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共分为十个章节。本章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一、北魏孝文帝的背景
1. 时间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孝文帝的个人背景:生平、性格、才能等。
二、改革的原因
1. 政治原因:解决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原因: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
3. 文化原因: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政治改革: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选拔官员的改革。
2. 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3. 文化改革:推广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儒家教育。
四、改革的效果
1. 政治效果:提高了朝廷的统治力度、减少了权力斗争。
2. 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发展迅速。
3. 文化效果: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五、改革的评价
1. 积极方面: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消极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一定冲击。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一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1 讲述北魏建立的过程和鲜卑族的兴起
1.2 介绍北魏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1.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
第二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1 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2.2 介绍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废除井田制等
2.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措施,如推广汉文化、提倡儒学等
第三章:孝文帝改革的效果
3.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如减少官僚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等3.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3.3 介绍孝文帝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儒学复兴、文化繁荣等
第四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4.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后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民族融合、统一中国等4.3 介绍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如何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改革家等
第五章: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
5.1 分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5.2 讲述孝文帝改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保守势力的妥协等
5.3 阐述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如何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等第六章: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深化
6.1 介绍孝文帝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地方郡县制等。
6.2 分析这些政治制度改革对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的作用。
6.3 探讨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对北魏以及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珪)的改革被认为是北魏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面对国家内外的困境,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稳定国家统治,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在教育方面,孝文帝在他的统治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他重视教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了规定和改革。孝文帝下令设立国子学,为官员的教育提供了制度化的培养途径。他注重选拔人才,提拔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倡导士人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此举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孝文帝还注重对教育内容的规范和改革。他下令修订《孝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并推行了“宋魏襄阳”之学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崇尚德行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支持佛教的发展,并修建了一系列的佛寺和佛塔。
此外,孝文帝还鼓励广大民众自愿参与教育活动。他提倡民间的私学、夜学等教育形式,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学习和进取的机会。
孝文帝的教育改革为北魏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官员和学者,为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孝
文帝的教育改革是北魏王朝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解释“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的名字。了解鲜卑族拓拔部强大的简要经过。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北魏蓦地出土的石砚”等的观察,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北魏孝文帝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1、北朝的朝代更替情况。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的理解。
【教学后记】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案
【篇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试讲教案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班级 2008级3班
姓名冯小丽
学号 2008020307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
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
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
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
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
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
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
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⒈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⒉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教案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案目标:
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3. 掌握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教案步骤:
步骤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北魏孝文帝的画像或简要介绍他的改革事迹,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可以提问学生对北魏孝文帝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该改革对中国历史
的影响。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包括北魏的建立、统治者的特点等。
2. 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如推行佛教、改革官制、整顿军队等。
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以北魏孝文帝推行佛教为例,让学生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2. 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官制为例,让学生了解官制改革对政府运作和社会稳定的
重要性。
3. 以北魏孝文帝整顿军队为例,让学生了解军事改革对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意义。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展示各自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总结。
步骤五: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更多细
节和影响。
2.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者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
改革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包括改革的内容、目的、影
响等方面的分析。
教案评估:
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程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史上曾经有三个民族统一过中原:北魏、蒙古族、满族,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他们先后进行了汉化措施。其中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1、东晋建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广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
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
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
考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吏治清明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粮食产量增加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讲教案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班级2008级3班
姓名冯小丽
学号07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⒈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⒉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型和教学方式与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与方法:讲解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案、历史地图、历史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问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大家初中时学
过的语文课文《木兰诗》,很多同学都会背,谁来告诉我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生
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
师:花木兰生活于孝文帝改革之后的北魏,代父从军抗击北方柔然部落。今天,我
们就来了解一下木兰姐姐所生活的国家的一次著名的改革。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朝代
顺序,默记在脑海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后面就是
隋唐。再看南北朝,南朝有宋(刘)齐(萧)梁陈,北朝有北魏(元)东魏西魏
北齐(高)北周(宇文)。
师:同学们学习历史事件,不仅要知道具体的背景,还要知道大的背景,比如孝文
帝改革,我们就需要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投影: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
投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师: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半个多世纪之后,于439年统一北方,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
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
大家留意到我们专题开始的第一张图片了吗,这是~
投影: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追南逐北的场景。“马背上得
天下”,是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
下”不能于“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统治区域扩大,社会结构
更加多样,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鲜卑文化水
平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危机)。
投影:一、改革的背景
⒈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
⒉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必要性
⒊北魏统治者,特别是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投影: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
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
阖门比屋。”
——谢灵运问: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投影: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
义
师:社会矛盾严重影响政权的稳定,北魏统治者需要做出抉择:是墨守前规任由国家动乱,
还是处理矛盾,促进发展。正如我们国家七十年代末面临的情况,是继续封闭、维持低水平
的国力和生活,还是打开国门,发展经济。大家希望这个选择是什么~北魏统治者里也有和大家一样聪明的人,以冯太后和孝文帝为代表进行了改革。
投影: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
投影: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
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
请阅读课文,思考:均田制的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作用怎么样?
投影:二、改革的内容⒈均田制
⑴背景:①将各族人民迁到京师附近定居,计口授田——均田制雏形。
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⑶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⑷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农户、地主、官僚)。
⑸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流民定居农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后来均田制度遭到破坏,这是我们以后要讲的内容。颁行均田制,人民的生活得到一些好转,这个时候,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吏的情况怎样?若官吏不法,搜刮民财,人民生活还是很糟糕对不对。
请阅读课文,思考:
1.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2.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投影:二、改革的内容⒉整顿吏治
⑴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⑵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⑶影响: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师:490年,孝文帝亲政,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对汉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将改革继续推进。以南征为名,迁都~
请阅读课文,思考:
⒈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2.迁都的作用是什么?
师:孝文帝以南征为借口迁都,用时两年,反映了当时的改革是有很大阻力的。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一直存在。在北方旧都~
投影:二、改革的内容⒊迁都洛阳
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⑴原因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地理: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⑵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⑶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投影:洛阳城~九朝古都
师: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当时南齐的国力较弱,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遭到了统治集团内部保守派的反对,太子也牵涉其中。孝文帝打击保守势力,废黜并赐死太子,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让步措施,为改革的深入发展铺平了道路。
投影:二、改革的内容⒋革除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