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的积极 暗示和赞许 , 给人 以被信任感 。信任对 调 动人 的积极 性 , 能 的 发 掘 , 维 的创 新 , 强 有 潜 思 有
力的激发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人一旦得 到别人的信任 , 就会 披肝沥胆 , 竭尽全力 , 以死相 报 。可见 信任 具 有 巨大 的激 励作 用 ,能解放 人 的
皮 格 马 利 翁 效 应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启 示
黎 霞
( 钢党 校管 院 武

科教 部 , 湖北 武 汉 408) 30 1
要: 了解皮格 马利翁效应形成 的基本 过程 , 正确地认 识皮格 马利 翁效 应 , 想政 治教 育者 应遵 思
循 信 任 原 则 、 诱 导 原 则 和 期 望 适 度 原 则 , 皮 格 马利 翁效 应 创 造 性 地 运 用 到 具 体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工 正 将
作 实践 中去 , 这有利 于我 们在思 想政 治教 育过程 中较好的将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
关 键 词 : 格 马 利 翁 效 应 ; 想 政 治教 育 ; 示 皮 思 启
中 图分 类号 :4 G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19 (02 o —0 5 —0 10 8o 2 1)2 0 0 2
受 此故 事 的启发 , 了一个 有 名 的心理 实 验 , 得 理 学 家马斯 洛 的行 为科 学提 出“ 的需 要层 次 论 ” 做 取 人 了出乎 意料 的效 果 。罗森 塔 尔 和助 手 来 到一 所 小 为皮格 马利 翁 效应 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他指 出人有 学, 他们 声 称要 对 学 生进行 一 个 “ 来 发 展趋 势 测 生理需 要 、 全 需 要 、 属 和 爱 的需 要 、 未 安 归 尊重 的需 验 ” 经 过 测验后 将 一 份 “ , 最有 发 展 前 途学 生 ” 单 要 、 名 自我实 现 的需 要 。前 两 种需 要 为低 级 需要 , 而

皮格玛利翁效应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皮格玛利翁效应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皮格玛利翁效应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世人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一、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内涵1968年,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学生未来”的实验。

之后,他们将“有前途”学生的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并对他们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年之后,学校惊奇发现,名单上的学生,表现得都很出色,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求知欲强,性格活泼开朗,并且充满自信。

实际上,老师并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这些学生的名单只是心理学家随机抽取出来的。

通过这一实验,心理学家认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1.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实验中的老师受到心理学家的暗示,学生受到任课教师的暗示,果然朝着暗示的结果方向发展。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受到别人的暗示呢?当一个人能够独立对某件事做判断或者做决策的时候,是这个人人格中的“自我”在做决定。

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一个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有主见”的,也就是说,当“自我”表现为不完善或者“自我”部分缺失的时候,就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现实环境中,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到自己信任、钦佩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就提供了能够接受长者和智者教育的机会,即暗示的积极作用。

2.期待和赞美能够产生奇迹试验中的学生,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在老师无数次的期待和赞美声中慢慢成长,最后果真表现得更加优秀。

可见,期待和赞美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学生更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表扬自己。

期待和赞美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其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生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4页精选文档

学生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4页精选文档

学生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学生心理效应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规律,就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

掌握这些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老师,主要从事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识了解应用这些心理效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思想政治教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首因效应简单地说,首因效应就是先入为主的效应,即“第一印象”,指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我们看到,目前思想政治课几乎失去了育人的基本功能,变得空泛和枯燥。

基于此,政治教师更要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究,克服刻板效应,让学生真正形成对思想政治课的良性评价,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政治教师要对每一堂课尤其是第一堂课进行精心包装和策划,包括教师的衣着、手势、眼神、语言、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导入、结束、情境的创设等等,都要做最充分的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堂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能够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激情,还能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赢得学生的尊敬。

“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皮革马利翁效应古希腊神话中的皮革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雕塑,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了活人,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学校中煞有介事地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是一个“权威” 的谎言,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但这个“权威” 的谎言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期待。

8个月后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与教师感情特别深厚,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革马利翁效应。

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况基本一致 的情况 下 , 人在成就 上取得与否及取得程度 , 往往依
步 。罗森 塔 尔 效 应 对 学 生 意 识 活 动 所起 的推 动 功 能 , 正 是 在 于它
据于个体是否具备优 秀的修养 品质 , 如有 追求 , 有 自信心 和坚韧 不拔等非智 力因素。
马斯洛 的” 人 的需要层 次理论” 为罗森塔 尔效应给予 了科学 支撑 。 他指出人有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 归属与爱 的需要 、 尊重需
会发 现不 一样 的 自己, 实现超 我。积极的暗示 、 外界的期待 , 有利
于受 教育者 对 自己的内心 、 行为、 角色有更 深的认识 。 引导受教
育者 去关 注并思考 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 不断推动 自我 的完善 。
( -) 有助 于构建健康 的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 , 拉近师生关系
经过 思想 政治教育三十年的不接努力 ,这一教 育取得 了长
塑造受教 育者的理想人格 。 f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 激励机 制; 内外 因; 思想政治教 育 ’
古希腊神话 中的塞浦路斯 国王 一皮格 马利 翁 ,深爱 自己倾
的方 向靠近。Βιβλιοθήκη 注了很 多心血雕 刻的一尊玉石少女像 。并对 她产生了特别 的感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 我们 : 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时 , 不仅 情。 他诚恳而坚定的态度感动了爱神 , 爱神让雕刻的少女像变成 要重视灌输说服教育 。 更应恰 当地运用暗示法进行鼓励 , 促进学 人身, 并与皮格马利翁喜结 良缘 。1 9 6 0 年, 美 国哈佛大学 的心理 生形成健康 的 自 我激励 机制 , 使他们在 自由、 充满活力 的气氛 中 学 家罗森塔 尔将 这个 神话传说引入到教育学 和心理学 的研究领 进行教育活动 , 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 域。 将皮格马利翁对雕像 的期待 比作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 的暗示 。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李宁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4期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个体思想比较独立,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比较多样,他们会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关注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调动各种有效因素,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一种期望效应理论,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自身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进取,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该效应所能起到的作用,进一步说明结合心理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教育;鼓励;引导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26-0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普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这些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开放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但是由于网络时代里的路西法效应也会导致大学生们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信仰缺失等现象,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竞争压力大,而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导致面对各种各样的学习和生活的竞争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自我认知很容易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失衡。

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异常,产生失落、无力感[1]。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不能及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定位,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加重其心理负担以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上 的温 暖与 鼓舞 ,从 而 产生 朝着 教 育 者所 期 待 的方
向发展 的动 力 。这 样 , 教 育者 与教育 对象 就在 这种 良
性 互 动 中形 成 了一种 和 谐 的关 系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活 动 在 这种 良好 的双边 关 系 中展 开 。就 奠 定 了其 顺 利
了某 种 暗示 ,使 其对 名 单上 的学生 给 予 了更 多 的关
注 和 期望 . 从 而 调动 起 了他 们 的积 极性 。 进 而 各 方 面 得 到 超 常 的发挥 。这种 现象 如 同皮 格 马利 翁 钟 爱他 的雕 像而 产 生 的效 果一 样 。 被 罗森 塔 尔总结 为 “ 皮格
皮格 马利 翁 效 应 源 于 古 希 腊 的 一 个 神 话 故 事 。 塞浦 路 斯有 位 善 于雕刻 的 国王叫 皮格 马 利翁 ,他 用 象牙雕 刻 了一位 美丽 的少 女 。由于雕刻 逼真 , 他对 雕
生表 明对 他 们抱 有 高度 的期 望 , 教 师指 导 他 的学 生 ,

问题 的产 生 呼唤 着 问题 的解 决 。皮格 马 利 翁效 应 的运 用 .则 是 对 于解 决思 想政 治 教 育 中 出现 的 问 题 的一 种探 索与尝 试 。在 皮格 马利翁 效应 中 , 教 育者 对 教 育对 象 的期 望 与激 励能 够 给予 教 育对 象 以心理
因此 ,良好 的主 客体 关 系则 在思 想 政治 教 育 活动 中 起 着 至关重 要 的作 用 。在 实 际 的思 想政 治 教 育工 作 中, 教 育 者与 教育 对 象 常常 由于 人 格差 异 、 行 为 方式 等 原 因产 生 冲突 , 导 致二 者关 系的僵 化 甚 至对 立 , 直
交 给 了校 长 和相 关任 课 教师 。还 特 别 嘱 咐他 们 一定

浅谈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皮格玛丽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又称为期待效应,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自1973年以来,它一直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学和教育学研究中,已成为测量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此可见,皮格玛丽翁效应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皮格玛丽翁效应概述皮格玛丽翁效应是由三位美国社会学家鲁斯兄弟和罗斯福,引入的一种心理学概念。

它指的是当一个人(特别是一位领导者、老师或负责人)对另一个人(特别是学生或者员工)抱有肯定的期待时,他们的表现就会相应地提高,反之亦然。

二、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皮格玛丽翁效应首先可以用来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了其学习能力和成绩。

老师可以改善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肯定和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显示礼貌和尊重,打造一个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有信心和热情,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学习。

(2)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内心的发展,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3)给学生肯定的反馈皮格玛丽翁效应还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给学生一定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在总结以上,可以看出皮格玛丽翁效应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等教育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学理论,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表扬,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应用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对人的看法会产生影响,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应用这种效应,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多于否定,方能达到希望的效果。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管理;教师期望一、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有位善于雕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成后又每天用深情的目光凝视她。

这种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爱神给她赋予了生命,雕象变成的美女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根据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奥克学校做了一次心理实验研究。

他们从一到六年级各选3个班的学生,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经过测验后将”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但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与教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显然,”权威性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虽然始终把名单藏在心里,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鼓舞着学生,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

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分析及其积极影响(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的理论依据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有保持、加强自身和繁衍后代的愿望并总是试图从外部的控制中获得自由、独立,成为自我调整甚至超越他自己的本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老师,您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课堂上,他们窃窃私语、左顾右盼;两眼迷离、昏昏欲睡;传递纸条、抛眉掷眼……一下课,他们精神振奋,两眼放光;上窜下跳、健步如飞;大呼小叫、震耳欲聋……他们迟到旷课、骂人打架、网吧游戏、抽烟喝酒;他们目中无人、拉帮结伙、不思进取、肆意妄为……”。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无需回答,因为我也是老师,清楚的知道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让身为教师的我们费尽心思、伤透脑筋;他们对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麻木不仁;他们从“敬酒不吃吃罚酒”甚至发展到“软硬不吃”;他们享受与老师“交锋”的过程,在“两强相遇勇者胜”中争当“强者”。

在现行的教育状态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群中学生,他们的表现差强人意,被冠以“学困生”、“问题生”、“后进生”甚至是“差生”帽子。

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是否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培养了这些所谓的“差生”,使他们形成或者更多的暴露了自己顽劣的一面?再问老师们一个问题吧,“如果你看到你的学生正用砖头砸向同学,你的反应是什么?”恐怕这又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都会神经紧张、怒火中烧。

在制止了这场有可能发展成恶性伤人事件的打斗之后,老师们大多会选择“了解事件起因、教育当事人、适当惩罚或告知当事人家长”等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一、陶行知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叫王友的学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三、 师表 。 “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的源泉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 源头活水来 。 ” 在课堂上 , 尤 其是在 思想 品德课上 , 要使 “ 皮格 马利翁效 应” 持久 地发 挥它迷 人的魅 力 , 教 师就必须树 立 良好 的职业形象 和社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 系确 实存在 , 师生之 间亦如此 。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 师指导下 的认 知过程 , 在 师生 双边活动过程 中必 然伴 随着师 生之 间 的情 感交 流 。一 名优秀 的教师定会懂得和学生进行 情感沟 通 , 在此过程 中教师可 以得到 良好 的情感体验 , 使 原本乏 味的教学工 作充满生 机 和活 力 , 学 生 的学 习成 绩 也 会有 很 大 的提
和道德 水平 , 真 正爱学生 , 学 生才会真 正爱戴教 师 , 对 教
创造性地 、 机智灵 活地引导学生 分析和解 决各种 问 题, 逐 步使学 生树立 正确 的人生观 和世界 观 , 这 是思 品
课教学 的最高 要求 , 也 是一 个 教师 教 育 机智 的最 高 体 现 。作为教师应该摒弃传统 的填 鸭式 的授课 方法 , 想 方 设 法利用 好学生 的上进 心理 , 激 发学 生的求 知欲 , 只有
雕像 变成 了一位 美丽无 比的少女 。适 当 的高期 望所产 生的积极反馈被 心理 学家称 为 “ 皮格 马 利翁效 应” 。该 效应 的产生虽然来 自一个美 丽 的神话传 说 , 但 事实 上 ,
度、 学 习程 度进行 分组 , 每个学 习小组要 为共 同 的荣誉 而战 。教师则根据 教材 内容 和课程 标准 把要 解决 的 问 题做成 题签 , 同时创设 积极竞 争 的氛 围, 激 发学生 的斗 志 。而此时教师就 像裁 判 , 积 极引 导学 生 , 并 对学 生 的 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 。初 中生 的年龄较小 , 他们 希望得 到老 师的赞赏 , 在课堂上喜欢 表现 自己。采取 小组竞争 的方式能最 大 限度地 激发学 生 的求知 欲和表 现 欲。学 生在此过程 中既学 到了知识 又有表现 的机会 , 自信 心 自 然获得了提高 , 从 而为以后 的学 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 其次 , 大胆 尝试 让学 生 当老 师 , 让 学生 过把 瘾 。教 材 中有些 内容 比较 简单 , 教师要 相信学 生 , 让学 生走上 讲 台充 当一 回老师 。任务安排下 去 , 学生事前 必然会做 充分 的准备 , 不用教师教学生就 已经学得 很好 了。当然 教师要 给予学生适 当的指 导 。在 当老师 的过程 中, 学生 学到了知识 , 锻炼 了能力 , 对将来 的学习也会充 满 自信 。 通过这些激励性 、 期望性 的教学 活动 的实 施 , 学生 的 自信心和实现 自我价值 的勇气充分 “ 燃 烧” 起来, 他们 会“ 争着展示青春靓 丽的风采 ” 。在 此操作过程 中, 教师 只有像皮格马利 翁热 爱 自己的少 女雕像 一样 对学 生倾 注全部情感 , 相信学生 , 鼓 励学生 , 才 能使学生 真正成 为 自己所希望 的人 。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人类行为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在接受外部评价或期望的情况下,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从而实现了自我实现的预测。

高校思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利用积极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皮格马利翁效应最为广泛的应用在领域就是助人员通过积极评价和鼓励,使人们更有自信,从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这一技术手段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政工作。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批判时,尽量采用积极鼓励和肯定的语言,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提高其对学习和发展的自信。

比如,当学生在班级里表现优异时,可以及时给予赞扬,增强其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良性循环的发展。

同样的,当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也可以通过正向的言语来缓解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

采用这种方法的倡导者会认为,通过不断的鼓励,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提高其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建立利益关联性,增强学生对于思政工作的关注和认可程度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政工作就是建立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的关注和认可程度。

尤其是在思政工作中,建设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建立利益关联性,增强学生对思政工作的关注和认可程度。

有学者认为,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尝试进行更多的利益绑定,如对学生所创新产品的支持,使用技能的赞扬等,从而建立学生与思政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政工作的认同感和投入度。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点的寻找和把握,建立信任、认可和合作木合作关系。

三、加强人际交流,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除了以上两点,也可以通过加强人际交流来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人们在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通过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在分别概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思政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在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为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提供参考,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高校、思政工作、激励机制、案例分析、建议、展望、总结、启示、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通常采取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1.2 研究意义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有效方法,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高校领导和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和操作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提升。

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动作用,对于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思想教育中运用的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思想教育中运用的研究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and provide a new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our
teachers.
word:Pygmalion Key
Effect;middle school idea education;Utilized study
effectively.Through the effect produced by a role in helping rebuild the confidence of
students to tap their own potential and move forward to fulfill their goals.
Pygmalion discuss with a practical level.We found that
effects widely exis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It can enhance the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乏趑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o,靠一dl,la.O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6469101 l 1321000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Jl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教育研究者与工作 者对中学思想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校也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力度。这使学校的思想 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进步,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都有了提高。尽管 如此,教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还是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自己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学 生却无动于衷;自己尽心尽力地工作,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面对这个困境,有的人把 它归结为思想教育内容的抽象与枯燥。认为其缺乏灵活性,不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诚然,对学生进行以“三观’’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但是,这种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知,而是启智和育德,旨在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 题,以一种柔性的力量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在学生接受与社会要求相符 的道德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之前,这种教育必然显得抽象而枯燥。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 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还相对弱些,如果一种思想观念离实际越远,就越容易受到他们的 排斥。这似乎恰恰印证了把责任归结于思想教育内容抽象而枯燥的观点。但是,笔者认 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的方法,对于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说教,是难 以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假如能运用心理学上的一些心理效应,结合生动有趣、灵活 多变的教育方法必将事半功倍。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个体思想比较独立,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比较多样,他们会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关注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调动各种有效因素,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一种期望效应理论,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自身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进取,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该效应所能起到的作用,进一步说明结合心理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标签: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教育;鼓励;引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普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这些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开放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但是由于网络时代里的路西法效应也会导致大学生们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信仰缺失等现象,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竞争压力大,而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导致面对各种各样的学习和生活的竞争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自我认知很容易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失衡。

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异常,产生失落、无力感[1]。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不能及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定位,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加重其心理负担以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指导,缺少对心理问题的微观研究和分析,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侧重点主要在思想道德、学业成绩、工作表现等方面,恰恰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论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心理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有效把握人的心理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借鉴首映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霍桑效应、示范效应、蝴蝶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作用,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心理效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92-0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这启示我们,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要将心理学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一、心理效应概述(一)心理效应的含义心理效应是社会中一种普遍的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情境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

心理效应的数量很多,有的学者收集到200余条,这些心理效应的命名方式也多种多样,如,以人的名字命名:阿斯伯内多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以动物的名字命名:鲶鱼效应、青蛙效应;以活动命名:跨门槛效应、角色效应等。

心理效应按照性质可以划分为积极心理效应、消极心理效应和中性心理效应,积极心理效应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消极心理效应会导致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偏差。

(二)心理效应的特点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差异性、不自觉性。

普遍性指的是心理效应的广泛性,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存在于各种地方,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家庭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客观性指的是心理效应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和客观刺激,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存在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徐青青
【期刊名称】《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人积极性的调动与自信心的培养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由于中学发展阶段有其固有的特点,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易发挥效用。

做到正面积极的暗示与适当的期许相结合,将“皮格马利翁效应”有效运用到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徐青青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起职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情理互动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3.规范习得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对中学生道德教育“自主性”的反思
4.传统文化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5.传统文化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

塞浦路斯有位善于雕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

由于雕刻逼真,他对雕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并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但过了很久,她依然是一座雕像。

皮格马利翁感到很失望,不愿再接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

后来,他想到向阿弗洛狄忒女神求助。

于是,他就带着祭品来到神殿祈祷。

女神知道后甚为感动,就如其所愿,赐予雕像以生命,使他们终成眷属。

这个神话故事后来引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兴趣。

他受此灵感,曾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以探究故事背后的心理原因。

罗森塔尔与其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宣布要进行一个测验,以预测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

测验后,他根据测验结果拟定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并交给了校长和相关任课教师,还特别嘱咐他们一定要保密。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事实上,这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的作用。

因为罗森塔尔所给的名单完全是杜撰出来的,而这一谎言却对教师产生了某种暗示,使其对名单上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从而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各方面得到超常的发挥。

这种现象如同皮格马利翁钟爱他的雕像而产生的效果一样,被罗森塔尔总结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作“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意为对个体由衷的赞赏和期待,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促使其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产生这一效应主要有以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材料;四是鼓励,即教师对所期望的学生给予各种各样的鼓励,使学生不断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1]40。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的顺利与否及其效果的实现程度。

因此,良好的主客体关系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常常由于人格差异、行为方式等原因产生冲突,导致二者关系的僵化甚至对立,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问题的产生呼唤着问题的解决。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则是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期望与激励能够给予教育对象以心理上的温暖与鼓舞,从而产生朝着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这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就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中展开,就奠定了其顺利进行和有效达到预期的基础。

(二)有利于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体性源于哲学关于人的性质的界定,主要表征着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主体性理念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其主体范式由“危”转“机”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72014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余亚林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探究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原因,并自觉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4)07-0130-03作者简介:余亚林(1986-),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3-06带来了希望,也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主体性理念不同的是,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中,教育者这个一元主体,对被作为客体的教育对象只是简单地进行单向度的理论灌输。

这完全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严重挫伤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人的认识随着其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偏重教育者的作用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作用的弊端提出的,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一。

在其看来,教育对象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主张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期待、暗示与激励,能够改变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和消极态度,调动起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式的现代转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三)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同人的需要有关,都在满足需要的驱动中进行的,自然也都以其对需要的满足为基本的尺度。

作为一项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满足人的相应需要中进行的,当然也是以实现人的相应目的为衡量其活动意义的标准的。

事实上,实效性不强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道难关。

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大课题,不仅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进步,而且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社会活动,其活动目的的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则有赖于对相关活动要素的认识和把握。

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正确反映,为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乃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是行动的方向,代表了人的价值追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在其特定的目的的制约下有序展开的,都以某种特定的价值为导向。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73同时,在根本目的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还有它阶段性、特殊性的具体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其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矛盾运行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主客体相互影响、各相关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调动各种有效因素,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对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工具性要素,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素质组织者和教育者共同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其实际运行中,是一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二元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的过程。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其素质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有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等。

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改变原有过时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时代转换。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实状况也迫切需要提高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存在观念陈旧、方法过时等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代要求。

这就迫切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思想支配行动。

正确的思想是行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

因而,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地位,切实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人的本质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一定时期的教育理念是一定时期的教育实践的反映,并随着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以不断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因此,理论的与时俱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深入挖掘本学科理论深度的同时,还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中汲取灵感和养料,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

(三)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就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教育者一方大唱“独角戏”的舞台,结果损伤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事与愿违。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搞好两者之间的“大合唱”。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真正实效。

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就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积极作用。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与教育对象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适时传递对教育对象的期待信号,使教育对象及时捕捉到对自己的赏识与激励的信息,促进教育对象感受到对自己的期望与鼓励,从而朝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追求,也是评判个人行为的基本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价值尺度的制约。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实施和评判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标准。

因此,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前的现状表明,价值观的缺失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问题。

而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观意识淡薄和认识模糊,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价值观缺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正确的思想认识传输给教育对象,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将其外化在自己的行动中,成为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和激励人生奋斗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