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技法强化训练(4) 转化与化归思想 理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思想方法解读」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指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思维策略,其核心是把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的问题,将较难的问题化归为较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化归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常见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应用具体表现在:将抽象函数问题转化为具体函数问题,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中一般性点或图形问题转化为特殊点或特殊图形问题,以及“至少”或“是否存在”等正向思维受阻问题转化为逆向思维问题,空间与平面的转化,相等问题与不等问题的转化等.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特殊与一般的转化例1 (1)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 等于( )A .2aB .12a C .4a D .4a答案 C解析 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 ⎛⎭⎪⎫0,14a ,取过焦点F 的直线垂直于y 轴,则|PF |=|QF |=12a ,所以1p +1q =4a .(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12,|AD →|=8.若点M ,N 满足BM →=3MC →,DN →=2NC →,则AM →·NM→=( ) A .20 B .15 C .36 D .6答案 C解析 解法一:由BM→=3MC →,DN →=2NC →知,点M 是BC 的一个四等分点,且BM =34BC ,点N 是DC 的一个三等分点,且DN =23DC ,所以AM→=AB →+34AD →,AN →=AD →+DN →=AD →+23AB →,所以NM →=AM →-AN →=AB →+34AD →-⎝ ⎛⎭⎪⎫AD →+23AB →=13AB →-14AD →,所以AM →·NM→=⎝ ⎛⎭⎪⎫AB →+34AD →·⎝ ⎛⎭⎪⎫13AB →-14AD →=13⎝ ⎛⎭⎪⎫AB →+34AD →·⎝ ⎛⎭⎪⎫AB →-34AD →=13⎝ ⎛⎭⎪⎫AB →2-916AD →2=13⎝ ⎛⎭⎪⎫144-916×64=36,故选C.解法二:不妨设∠DAB 为直角,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M (12,6),N (8,8),所以AM →=(12,6),NM →=(4,-2),所以AM →·NM→=12×4+6×(-2)=36,故选C.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的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使我们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对于客观题,当题设条件提供的信息在普通条件下都成立或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量用特殊值代替,可以快捷地得到答案.1.(2019·甘青宁高三3月联考)若函数f (x )=1+x 3,则f (lg 2)+f ⎝ ⎛⎭⎪⎫lg 12=( )A .2B .4C .-2D .-4答案 A解析 ∵f (x )=1+x 3,∴f (-x )+f (x )=2,∵lg 12=-lg 2,∴f (lg 2)+f ⎝ ⎛⎭⎪⎫lg 12=2,故选A.2.(2019·济南市高三3月模拟)已知函数f (x )=⎩⎪⎨⎪⎧13x 3-12x 2,x <0,e x ,x ≥0,则f (3-x 2)>f (2x )的解集为( )A .(-∞,-3)∪(1,+∞)B .(-3,1)C .(-∞,-1)∪(3,+∞)D .(-1,3) 答案 B解析 当x <0时,f (x )=13x 3-12x 2,f ′(x )=x 2-x ,∵x <0,∴f ′(x )>0,f (x )单调递增,且x →0时,f (x )→0,∴f (x )<0;当x ≥0时,f (x )=e x 单调递增,且f (x )≥f (0)=1.因此可得f (x )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递增,∴f (3-x 2)>f (2x )可转化为3-x 2>2x .解得-3<x <1,故选B.热点2 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转化例2 (1)已知函数f (x )=x +4x ,g (x )=2x +a ,若∀x 1∈⎣⎢⎡⎦⎥⎤12,3,∃x 2∈[2,3]使得f (x 1)≥g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C .(-∞,0]D .[0,+∞)答案 C解析 当x ∈⎣⎢⎡⎦⎥⎤12,3时,f (x )≥2x ·4x =4,当且仅当x =2时等号成立,此时f (x )min =4.当x ∈[2,3]时,g (x )min =22+a =4+a .依题意f (x )min ≥g (x )min ,∴a ≤0.选C.(2)(2019·河南十所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已知函数f (x )=ax (x 2-1)+x (a >0),方程f [f (x )]=b 对于任意b ∈[-1,1]都有9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2,+∞)C .(3,+∞)D .(4,+∞)答案 D解析 ∵f (x )=ax (x 2-1)+x (a >0),∴f ′(x )=3ax 2+(1-a ).若a ≤1,则f ′(x )≥0,f (x )单调递增,此时方程f [f (x )]=b 不可能有9个不等实根,故a >1.令f ′(x )=0,得x =±a -13a ,不妨令x 1=-a -13a ,x 2=a -13a .∵当a >1时,a -1<3a ,∴-1<x 1<0,0<x 2<1.f (-x )=a (-x )·[(-x )2-1]+(-x )=-[ax (x 2-1)+x ]=-f (x ),∴f (x )是奇函数,又函数f (x )过定点(1,1),(-1,-1)和(0,0),则作出函数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令f (x )=t ,方程f (t )=b 对于任意b ∈[-1,1]都有9个不等实根,即方程f (x )=t 1,f (x )=t 2,f (x )=t 3,一共有9个不等实根,∴f (x )在极小值点处的函数值小于-1,即f ⎝⎛⎭⎪⎫a -13a =23(1-a )a -13a <-1,即(a -4)(2a +1)2>0,解得a >4,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故选D.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相互转化的应用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函数帮助,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因此借助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转化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常常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将证明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将方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零点问题.1.(2019·安徽马鞍山二次质检)已知函数f (x )=x +(2-kx )e x (x >0),若f (x )>0的解集为(a ,b ),且(a ,b )中恰有两个整数,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A.⎝ ⎛⎭⎪⎫-∞,1e 2 B .⎣⎢⎡⎭⎪⎫1e 4+12,1e 3+23C.⎣⎢⎡⎭⎪⎫1e 3+23,1e 2+1 D .⎣⎢⎡⎭⎪⎫1e 2+1,1e +2答案 C解析 f (x )=x +(2-kx )e x >0⇒x >(kx -2)e x ⇒xe x >kx -2,设g (x )=xe x (x >0),h (x )=kx -2,问题就转化为在(a ,b )内,g (x )>h (x ),且(a ,b )中恰有两个整数.先研究函数g (x )的单调性,g ′(x )=1-xe x (x >0),当x >1时,g ′(x )<0,所以函数g (x )在(1,+∞)上单调递减;当0<x <1时,g ′(x )>0,所以函数g (x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g (x )max =g (1)=1e .注意到g (0)=0,当x >0时,g (x )>0.h (x )=kx -2,恒过(0,-2),要想在(a ,b )内,g (x )>h (x ),且(a ,b )中恰有两个整数,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g (2)>h (2),g (3)≤h (3)⇒⎩⎪⎨⎪⎧k <1e 2+1,k ≥1e 3+23⇒1e 3+23≤k <1e 2+1,故选C.2.已知a =13ln 94,b =45ln 54,c =14ln 4,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答案 B解析 a =13ln 94=13ln ⎝ ⎛⎭⎪⎫322=23ln 32=ln 3232,b =45ln 54=ln 5454,c =14ln 4=14×2ln 2=ln 22.故构造函数f (x )=ln x x ,则a =f ⎝ ⎛⎭⎪⎫32,b =f ⎝ ⎛⎭⎪⎫54,c =f (2).因为f ′(x )=1-1·ln x x 2=1-ln xx 2,由f ′(x )=0,解得x =e.故当x ∈(0,e)时,f ′(x )>0,函数f (x )在(0,e]上单调递增;当x ∈(e ,+∞)时,f ′(x )<0,函数f (x )在[e ,+∞)上单调递减.因为54<32<2<e ,所以f ⎝ ⎛⎭⎪⎫54<f ⎝ ⎛⎭⎪⎫32<f (2),即b <a <c ,故选B. 热点3 正难则反的转化例3 (1)(2019·湖南邵阳高三10月大联考)若命题“∃x 0∈R ,x 20+2mx 0+m +2<0”为假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1,2]D .(-1,2)答案 C解析 若命题“∃x 0∈R ,x 20+2mx 0+m +2<0”为假命题,则命题等价于∀x∈R ,x 2+2mx +m +2≥0恒成立,故只需要Δ=4m 2-4(m +2)≤0⇒-1≤m ≤2.故选C.(2)已知函数f (x )=ax 2-x +ln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 ⎛⎭⎪⎫0,18解析 f ′(x )=2ax -1+1x .(ⅰ)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 ≥0,得a ≥12⎝ ⎛⎭⎪⎫1x -1x 2.①令t =1x ,因为x ∈(1,2),所以t =1x ∈⎝ ⎛⎭⎪⎫12,1.设h (t )=12(t -t 2)=-12⎝ ⎛⎭⎪⎫t -122+18,t ∈⎝ ⎛⎭⎪⎫12,1,显然函数y =h (t )在区间⎝ ⎛⎭⎪⎫12,1上单调递减,所以h (1)<h (t )<h ⎝ ⎛⎭⎪⎫12,即0<h (t )<18.由①可知,a ≥18.(ⅱ)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 ≤0,得a ≤12⎝ ⎛⎭⎪⎫1x -1x 2.②结合(ⅰ)可知,a ≤0.综上,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8,+∞.所以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0,18.正与反的转化法正难则反,利用补集求得其解,这就是补集思想,一种充分体现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一般地,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情形的问题中.1.若抛物线y =x 2上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y =k (x -3)垂直平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 ⎛⎭⎪⎫-∞,12C.⎝ ⎛⎭⎪⎫-12,+∞ D .⎣⎢⎡⎭⎪⎫-12,+∞答案 D解析 当k =0时,显然符合题意.当k ≠0时,设抛物线y =x 2上两点A (x 1,x 21),B (x 2,x 22)关于直线y =k (x -3)对称,AB 的中点为P (x 0,y 0),则x 0=x 1+x 22,y 0=x 21+x 222.由题设知x 21-x 22x 1-x 2=-1k ,所以x 1+x 22=-12k .又AB 的中点P (x 0,y 0)在直线y =k (x -3)上,所以x 21+x 222=k ⎝ ⎛⎭⎪⎫x 1+x 22-3=-6k +12,所以中点P ⎝ ⎛⎭⎪⎫-12k,-6k +12.由于点P 在y >x 2的区域内,则-6k +12>⎝ ⎛⎭⎪⎫-12k 2,整理得(2k +1)(6k 2-2k +1)<0,解得k <-12.因此当k <-12时,抛物线y =x 2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 =k (x -3)对称,于是当k ≥-12时,抛物线y =x 2上不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 =k (x -3)对称.所以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12,+∞.故选D.2.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值c ,使得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 ⎛⎭⎪⎫-3,32解析 若在区间[-1,1]内不存在c 满足f (c )>0,因为Δ=36p 2≥0恒成立, 则⎩⎨⎧f (-1)≤0,f (1)≤0,解得⎩⎪⎨⎪⎧p ≤-12或p ≥1,p ≤-3或p ≥32.所以p ≤-3或p ≥32,取补集得-3<p <32, 即满足题意的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3,32.热点4 形体位置关系的转化例4 (1)(2019·延安市高考模拟)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将它沿高AD 折叠,使点B 与点C 间的距离为3,则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6πB .7πC .8πD .9π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四面体ABCD 的三条侧棱BD ⊥AD ,DC ⊥DA ,底面△BDC 是等腰三角形,它的外接球就是它扩展为三棱柱的外接球,求出三棱柱的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到顶点的距离,就是球的半径,在三棱柱底面△BDC 中,BD =CD =1,BC =3,∴∠BDC =120°,∴△BD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2×3sin120°=1,由题意可得,球心到底面的距离为12AD =32,∴球的半径为r =34+1=72.故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7π,故选B.(2)(2019·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摸底考试)如图所示,已知多面体ABCDEFG中,AB ,AC ,AD 两两互相垂直,平面ABC ∥平面DEFG ,平面BEF ∥平面ADGC ,AB =AD =DG =2,AC =EF =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4解析 解法一:(分割法)因为几何体有两对相对面互相平行,如图所示,过点C 作CH ⊥DG 于H ,连接EH ,即把多面体分割成一个直三棱柱DEH -ABC 和一个斜三棱柱BEF -CHG .由题意,知V 三棱柱DEH -ABC =S △DEH ·AD =⎝ ⎛⎭⎪⎫12×2×1×2=2,V三棱柱BEF -CHG =S △BEF ·DE =⎝ ⎛⎭⎪⎫12×2×1×2=2.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 多面体ABCDEFG =2+2=4.解法二:(补形法)因为几何体有两对相对面互相平行,如图所示,将多面体补成棱长为2的正方体,显然所求多面体的体积即该正方体体积的一半.又正方体的体积V 正方体ABHI -DEKG =23=8,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 多面体ABCDEFG =12×8=4.形体位置关系的转化是通过切割、补形、等体积转化等方式转化为便于观察、计算的常用几何体,由于新的几何体是转化而来的,一般需要对新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数据情况进行必要分析,准确理解新几何体的特征.1. (2019·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模拟)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棱B1C1的中点,AB=AC=2,BC=BB1=2.(1)求证:AC1∥平面A1BD;(2)求点D到平面ABC1的距离.解(1)证明:连接AB1,交A1B于点O,则O为AB1的中点,连接OD,又D是B1C1的中点,∴OD∥AC1,∵OD⊂平面A1BD,AC1⊄平面A1BD,∴AC1∥平面A1BD.(2)由已知,AB=AC,取BC的中点H,则BC⊥AH,∵BB1⊥平面ABC,AH ⊂平面ABC,∴BB1⊥AH,∵BC∩BB1=B,∴AH⊥平面BCC1B1.又AB=AC=2,BC=2,∴AH=1,∵BB1⊥C1D,∴S △BC 1D =12C 1D ·BB 1=12×1×2=1,∴V D -ABC 1=V A -BC 1D =13S △BC 1D ·AH =13×1×1=13. ∵AC 1=2+4=6,BC 1=4+4=22,∴AC 21+AB 2=BC 21,∴△ABC 1是直角三角形,∴S △ABC 1=12×2×6=3,设点D 到平面ABC 1的距离为h ,则13×3×h =13,得h =33,即点D 到平面ABC 1的距离为33.2.(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二模)已知等腰梯形ABCE (图1)中,AB ∥EC ,AB =BC =12EC =4,∠ABC =120°,D 是EC 的中点,将△ADE 沿AD 折起,构成四棱锥P -ABCD (图2).(1)求证:AD ⊥PB ;(2)当平面P AD ⊥平面ABCD 时,求三棱锥C -P AB 的体积. 解 (1)证明:取AD 的中点K ,连接PK ,BK ,BD ,∵P A =PD ,K 为AD 的中点,∴PK ⊥AD ,又AD =AB ,∠DAB =60°,∴△ADB 为等边三角形,则AB =BD ,则BK ⊥AD ,又PK ∩BK =K ,∴AD ⊥平面PBK ,又PB ⊂平面PBK ,则AD ⊥PB .(2)由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K ⊂平面P AD ,PK ⊥AD ,得PK ⊥平面ABCD ,由已知AB =BC =4,∠ABC =120°,得S △ABC =43,又PK=23,∴V C-P AB =V P-ABC=13×43×23=8.。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模块专练—化归思想(含答案)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模块专练—化归思想(含答案)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常见的转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转化思想亦可在狭义上称为化归思想.化归思想就是将待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A 经过某种转化手段,转化为有固定解决模式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B ,通过解决问题B 来解决问题A 的方法.考点解读:有理数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数式的化归,递进式变化,构建起数式知识与方法的脉络.【例1】(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1.在《九章算术》“割圆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里所用的割圆术所体现的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转化思想.比如在求234111112222+++++⋅⋅⋅的和中,“…”代表按此规律无限个数相加不断求和.我们可设234111112222x =+++++⋅⋅⋅.则有234111*********x ⎛⎫=++++++⋅⋅⋅ ⎪⎝⎭,即112x x =+,解得2x =,故2341111122222+++++⋅⋅⋅=.类似地,请你计算:2468111113333+++++⋅⋅⋅=.(直接填计算结果即可)【变1】考点解读:从一般的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试卷第2页,共14页A .BEA ∠B .DEB ∠C .ECA ∠D .ADO∠【变1】(2023·浙江·统考中考真题)4.小贺在复习浙教版教材九上第81页第5题后,进行变式、探究与思考:如图1,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E ,且8CE =,2DE =.(1)复习回顾:求AB 的长.(2)探究拓展:如图2,连接AC ,点G 是 BC上一动点,连接AG ,延长C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①当点G 是 BC的中点时,求证:GAF F ∠=∠;②设CG x =,CF y =,请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理由;③如图3,连接DF BG ,,当CDF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计算BG 的长.考点解读:三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化归,构成了方程知识和方法体系.【例1】(2019·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考点解读:由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平移来研究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试卷第4页,共14页(1)求点C,D的坐标;(2)当13a=时,如图1,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一点,将直线PD沿直线AD 2试卷第6页,共14页三、解答题(2023·山西忻州·校联考模拟预测)16.下面是小彬同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用上面方法所作出的正方形,有一个顶点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内接正方形的一边恰好在斜边AB上,我就可用如下方法,如图2,如果Rt ABC⊥,垂足为D;第一步:过直角顶点C作CD AB第二步,延长AB到M,使得BM AD=,连接CM;试卷第8页,共14页试卷第10页,共14页试卷第12页,共14页(1)求EPF ∠的度数;(2)设PE x =,PF y =,随着点P 的运动,32x y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求出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3)求EF 的取值范围(可直接写出最后结果).试卷第14页,共14页参考答案:答案第2页,共31页∵O 的直径CD 垂直弦∴10CD CE DE =+=,∴152OA OD CD ===在Rt OAE △中,AE =∵点G 是 BC的中点,∴»»CGBG =,∴GAF D ∠=∠,答案第4页,共31页∵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 AC BC=,∴CAF CGA ∠=∠,在Rt CEF △中,2EF CF CE =-在Rt DEF △中,2EF DF DE =-在Rt CEF △中,2CF CE EF =+∴464BF EF BE =-=-,同理FGB FAC ∽△△,答案第6页,共31页次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关键.7.D【分析】利用“倍值点”的定义得到方程()210t x tx s +++=,则方程的0∆>,可得2440t ts s -->,利用对于任意的实数s 总成立,可得不等式的判别式小于0,解不等式可得出s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倍值点”的定义可得:()()2212x t x t x s =++++,整理得,()210t x tx s +++=∵关于x 的二次函数()()212y t x t x s =++++(,s t 为常数,1t ≠-)总有两个不同的倍值点,∴()22=41440,t t s t ts s ∆-+=-->∵对于任意实数s 总成立,∴()()24440,s s --⨯-<整理得,216160,s s +<∴20,s s +<∴()10s s +<,∴010s s <⎧⎨+>⎩,或010s s >⎧⎨+<⎩,当010s s <⎧⎨+>⎩时,解得10s -<<,当010s s >⎧⎨+<⎩时,此不等式组无解,∴10s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第8页,共31页答案第10页,共31页(3)解:①当1a =时,抛物线解析式为∴4EH EF FG ===,∴()16H ,,()56G ,,②如图3-1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 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点T 的纵坐标为2+151 4.5a -++=如图3-2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15 2.5a-=,解得0.4a=(舍去,因为此时点如图3-3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21152 a aa a⎛⎫-⋅+⋅+⎪⎝⎭17 3.5aa=.综上所述,0.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等,利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9.C答案第12页,共31页答案第14页,共31页抛物线223y x x =+-交于C 、D 两点,∵0m n >>,关于x 的方程2230x x m +--=的解为()1212,x x x x <,关于x 的方程2230x x n +--=的解为3434,()x x x x <,∴1234,,,x x x x 分别是A 、B 、C 、D 的横坐标,∴1342x x x x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正确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转换成直线与抛物线交点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3.12x y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确定以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 =3x -1与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1,2),∴联立y =3x -1与y =kx 的方程组31y x y kx =-⎧⎨=⎩的解为:12x y =⎧⎨=⎩,即310x y kx y -=⎧⎨-=⎩的解为:12x y =⎧⎨=⎩,答案第16页,共31页答案第18页,共31页证明:FD AB ⊥ ,FE AC ⊥,90AEG GDF ∴∠=∠=︒,AGE FGD ∠=∠ ,180BAC ∠=BAC DFE ∴∠=∠;(2)解:BC CD ⊥ ,90BCD ∴∠=︒,在Rt BCD 中,tan BC CD BDC =∠在Rt BCE 中,BC CE =答案第20页,共31页解得:9m BC =,9 1.610.6m AB BC AC ∴=+=+=,答:大树的高度AB 为10.6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有一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没有交点;(2)16t =;(3)y x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明根的情况和函数图像交点的情况即可;(2)联立方程组,化简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用根的判别式Δ0=,代入求解;(3)函数图像有两个交点,保证根的判别式0∆>即可.【详解】(1)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得: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有一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没有交点;(2)联立函数表达式:253y x x y x t ⎧=-+⎨=-+⎩,可得:253x x x t -+=-+,答案第22页,共31页由旋转的性质,可证明△BPP ′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C 、P 、A ′、P ′四点共线,最后由勾股定理解答.【详解】(1)解:∵ACP ABP ' ≌,∴AP ′=AP =3、CP ′=BP =4,∠AP ′C =∠APB ,由题意知旋转角∠PAP ′=60°,∴△APP ′为等边三角形,PP ′=AP =3,∠AP ′P =60°,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P ′=AP =PP ′=3,CP ′=4,PC=5,∵32+42=52∴△PP ′C 为直角三角形,且∠PP ′C =90°,∴∠APB =∠AP ′C =∠AP ′P +∠PP ′C =60°+90°=150°;故答案为:150°;(2)证明:∵点P 为△ABC 的费马点,∴120APB ∠=︒,∴60APD ∠=︒,又∵AD AP =,∴APD 为等边三角形∴AP PD AD ==,60PAD ADP ∠=∠=︒,∴120ADE ∠=︒,∴ADE APC ∠=∠,在△APC 和△ADE 中,PAC DAE AP AD APC A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费马点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有难度,掌握相关知识,正确做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21.(1)120︒(2)不会;9(3)9219 7EF≤<【分析】(1)延长EP交BC于点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第24页,共31页,∵PE CD∠=∠,∴PGB DCB∥,∵PF AB∠=∠,∴PFC ABC答案第26页,共31页则90EHP ∠=︒,∵120EPF ∠=︒,∴18012060EPH ∠=︒-︒=︒,∴906030PEH ∠=︒-︒=︒,22.(1)60︒;(2)①丙;②10【分析】(1)连接BC ',则A B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2)①根据正方体侧面展开图判断即可;②根据对称关系作辅助线即可求得PM PN +的最小值.【详解】解:(1)连接BC ',∵//AC A C '',BA '与A C ''相交与点A ',即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为BA C ''∠,根据正方体性质可得:A B BC A C ''''==,∴A 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 C ''∠︒,即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为60︒;(2)①根据正方体展开图可以判断,甲中与原图形中对应点位置不符,乙图形不能拼成正方体,故答案为丙;②如图:作M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M ',答案第28页,共31页∵90ABC ∠=︒,DQ ∴四边形DBNQ 是矩形,∴90DQN ∠=︒,QN答案第30页,共31页∵A ABN BNQ AQN ∠+∠+∠+∠∴180ABN AQN ∠+∠=︒,∴AQN PBN ∠=∠.。
思想方法 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
方 法
可以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使我们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对于
客观题,当题设条件提供的信息在普通条件下都成立或暗示答案
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量用特殊值代替,可以快捷地
得到答案.
方法二 命题的等价转化
将题目已知条件或结论进行转化,使深奥的问题浅显化、繁杂的问 题简单化,让题目得以解决.一般包括数与形的转化、正与反的转化、常 量与变量的转化、图形形体及位置的转化.
假设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以A为坐标原点,AB,AD所在直线分
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M(12,6),N(8,8), ∴A→M=(12,6),N→M=(4,-2), ∴A→M·N→M=12×4+6×(-2)=36.
规 律
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
思想方法
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概述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适用于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试图寻求 简单方法或从一种情形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使问题 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
化 命题的等价转化 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转化
批 此类题目一般都是采用方法一,赋值法求解,比较烦琐,所以可
注
以直接取满足条件的函数求解.
(2)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12,|A→D|=8,若点 M,N 满足B→M=3M→C, D→N=2N→C,则A→M·N→M等于
A.20
B.15
√C.36
D.6
思路分析 假设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建系→写出坐标→数量积运算
(2)(2023·天津模拟)某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封闭的包装盒,
高考数学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峰回路转
大二轮复习 数学(文)
应用(二)
正难则反的转化
(2019·银川模拟)若对于任意 t∈[1,2],函数 g(x)=x3+ m2 +2x2-2x 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大二轮复习 数学(文)
4 . (2019·济 南 模 拟 ) 已 知 e 为 自 然 对 数 的 底 数 , 若 对 任 意 的
x∈1e,1,总存在唯一的 y∈[-1,1],使得 ln x-x+1+a=y2ey 成立,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1e,e
B.2e,e
正与反的转化,体现“正难则反”的原则,先从反面求解,再取反 面答案的补集即可.一般地,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 情形相对很少,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 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
大二轮复习 数学(文)
2.由命题“存在 x0∈R,使 e|x0-1|-m≤0”是假命题,得 m 的取
A→M·N→M=6×2+3×(-1)=9.
解法二:常规法 如图所示,由题设知:
大二轮复习 数学(文)
A→M=A→B+B→M=A→B+34A→D, N→M=N→C-M→C=13A→B-14A→D,
大二轮复习 数学(文)
所以A→M·N→M=A→B+34A→D·13A→B-14A→D =13|A→B|2-136|A→D|2+14A→B·A→D-14A→B·A→D =13×36-136×16=9.
(2)在处理多变元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常数(或参 数),将其看作是“主元”,而把其他变元看作是常量,从而达到减少变 元简化运算的目的.
高中数学方法转化与化归思想
变式训练 4 设 g(x)=px-qx-2f(x),其中 f(x)=ln x,且 g(e) =qe-pe-2(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 p 与 q 的关系;
(2)若 g(x)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 p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 g(x)=px-qx-2ln x, ∴g(e)=pe-qe-2, ∴pe-qe-2=qe-pe-2, ∴(p-q)e+(p-q)1e=0, ∴(p-q)e+1e=0, 而 e+1e≠0,∴p=q.
由aa≤ 2+21≥4 得aa≤ ≥2 3或a≤- 3 , ∴a≤- 3或 3≤a≤2. 即 A∩B=∅时,a 的取值范围为 a≤- 3或 3≤a≤2. 而 A∩B≠∅时,a 的取值范围显然是其补集,从而所求范围 为{a|a>2 或- 3<a< 3}.
三、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的转化
例 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 d≠0,且 a1、a3、a9 成等比
归纳拓展 本题的求解涉及两类题型和求解的方法:(1)求参 数的范围问题,方法是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研究,转化为不等 式的恒成立问题,进而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2)研 究函数的零点问题,方法是通过研究函数在某区间有最大(或 最小)值 f(t),而函数又在此区间有零点,则结合图形分析,可 得 f(t)≥0(或 f(t)≤0).
变式训练 1 1e64 ,2e55 ,3e66 (其中 e 为自然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_1e_64_<__2_e5_5 _<__3e_66_.
解析 由于1e64 =e442,2e55 =5e52,3e66 =e662,故可构造函数 f(x) =xe2x,于是 f(4)=1e64 ,f(5)=2e55 ,f(6)=3e66 . 而 f′(x)=exx2′=ex·x2-x4 ex·2x=ex(x2x-4 2x),令 f′(x)>0
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转化化归思想》专题四
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转化化归】专题四一.转化与化归的原则:(1)熟悉化原则;(2)简单化原则;(3)直观化原则;(4)正难则反原则.二.常见的转化方法:直接转化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特殊化方法,构造法,坐标法,类比法,参数法,补集法.探究点一、高维与低维的转化【例题1】若不等式243x px x p +>+-对一切04p ≤≤恒成立,试求实数x 的取值围.【例题2】 如图所示三棱锥P ABC -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过A 作与,PB PC分别交于D 、E 的截面,求截面三角形ADE 的周长的最小值.探究点二 、特殊与一般的转化【例题3】 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且满足 ()OH m OA OB OC =++ ,则实数m = .探究点三、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的转化【例题4】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a 1+a 3+a 9a 2+a 4+a 10的值是________.1、① 22202x y x y x x y R ?+=+已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 .2-+B .2--C .2+D .2-② 设,a b R ∈,2226a b +=,则a b +的最小值是 ;A .-2 2B .-533C .-3D .-72③ 设,x y R ∈且22326x y x +=,则22x y +的取值范围为 ;A .[0,4]B .[2,4]C .[4,)+D .[2,6]2、已知数列{a n }满足p q p q a a a +=+且26a =-,那么a 10= ;3、在D ABC 中.222sin sin sin sin sin BC B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6π] B .[ 6π,π) C .(0,3π] D .[ 3π,π)4、若0sin cos sin cos 4a b p a b a a b b <<<+=+=,,,则 ; A .a b < B .a b > C .1ab < D .2ab >5、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y =f (x )恒不为零,同时满足: f (x +y )=f (x )·f (y ),且当x >0时,f (x )>1,那么当x <0时,一定有 (填序号).① f (x )<-1;② -1<f (x )<0;③ f (x )<1;④ 0<f (x )<1.6、设实数,x y 满足238xy ≤≤,249x y ≤≤,求34x y 的取值范围.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转化化归】专题四答案【例题1】解:不等式x 2+px >4x +p -3对一切0≤p ≤4均成立,即(x -1)p +(x 2-4x +3)>0对一切0≤p ≤4均成立,令f(p)=(x -1)p +(x 2-4x +3),则⎩⎪⎨⎪⎧(x 2-4x +3)>0,4(x -1)+(x 2-4x +3)>0,解得x>3或x<-1. 【例题2】解答:311.44a a ADE AD DE EA a a D ++?++=截面周长的最小值为 【例题3】解答:不妨设∆ABC 是以∠A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则O 为斜边BC 上的中点,H 与A 重合,++==,于是得出m =1.【例题4】特殊数列a n =n1 ACA 2. -30 3. C 4. A 5.6.由已知得211183xy ≤≤,2216()81x y ≤≤,两式相乘得:3224212()27x x y xy y≤=⋅≤ 1③解析:设k =x 2+y 2,再代入消去y ,转化为关于x 的方程有实数解时求参数k 范围的问题。
高中数学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思想方法解读]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是实现具有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板块进行相互转化的重要依据,如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数与形、式与数、角与边、空间与平面、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互化等,消去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等都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我们也经常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进行等价转化,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相近主干知识之间的互化,注重知识的综合性.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原则(1)熟悉已知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以便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统一原则:转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统一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4)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得解决.体验高考1.(2016·课标全国乙)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9项的和为27,a 10=8,则a 100等于( ) A .100 B .99 C .98 D .97 答案 C解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知S 9=9(a 1+a 9)2=9×2a 52=9a 5=27,得a 5=3,而a 10=8,因此公差d =a 10-a 510-5=1,∴a 100=a 10+90d =98,故选C.2.(2016·课标全国丙)已知4213532,4,25,a b c ===则( ) A .b <a <c B .a <b <c C .b <c <aD .c <a <b答案 A解析 因为4243552,42,a b ===由函数y =2x 在R 上为增函数知b <a ;又因为24213,33324,255a c ====由函数23y x =在(0,+∞)上为增函数知a <c .综上得b <a <c .故选A.3.(2016·四川)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cos A a +cos B b =sin Cc .(1)证明:sin A sin B =sin C ; (2)若b 2+c 2-a 2=65bc ,求tan B .(1)证明 根据正弦定理,可设a sin A =b sin B =csin C =k (k >0),则a =k sin A ,b =k sin B ,c =k sin C . 代入cos A a +cos B b =sin C c 中,有cos A k sin A +cos B k sin B =sin C k sin C,变形可得 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在△ABC 中,由A +B +C =π,有sin(A +B )=sin(π-C )=sin C ,所以sin A sin B =sin C . (2)解 由已知,b 2+c 2-a 2=65bc ,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A =b 2+c 2-a 22bc =35,所以sin A =1-cos 2A =45.由(1)知,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所以45sin B =45cos B +35sin B .故tan B =sin B cos B=4.高考必会题型题型一 正难则反的转化例1 已知集合A ={x ∈R |x 2-4mx +2m +6=0},B ={x ∈R |x <0},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设全集U ={m |Δ=(-4m )2-4(2m +6)≥0}, 即U ={m |m ≤-1或m ≥32}.若方程x 2-4mx +2m +6=0的两根x 1,x 2均为非负,则⎩⎪⎨⎪⎧m ∈U ,x 1+x 2=4m ≥0,⇒m ≥32,x 1x 2=2m +6≥0所以使A ∩B ≠∅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m ≤-1}.点评 本题中,A ∩B ≠∅,所以A 是方程x 2-4mx +2m +6=0①的实数解组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三种情况:(1)两负根;(2)一负根和一零根;(3)一负根和一正根.分别求解比较麻烦,我们可以从问题的反面考虑,采取“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即先由Δ≥0,求出全集U ,然后求①的两根均为非负时m 的取值范围,最后利用“补集思想”求解,这就是正难则反这种转化思想的应用,也称为“补集思想”.变式训练1 若对于任意t ∈[1,2],函数g (x )=x 3+⎝⎛⎭⎫m 2+2x 2-2x 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373,-5 解析 g ′(x )=3x 2+(m +4)x -2,若g (x )在区间(t,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①g ′(x )≥0在(t,3)上恒成立,或②g ′(x )≤0在(t,3)上恒成立. 由①得3x 2+(m +4)x -2≥0, 即m +4≥2x -3x 在x ∈(t,3)上恒成立,所以m +4≥2t -3t 恒成立,则m +4≥-1,即m ≥-5;由②得m +4≤2x -3x 在x ∈(t,3)上恒成立,则m +4≤23-9,即m ≤-373.所以使函数g (x )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 <-5.题型二 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转化 例2 已知函数f (x )=eln x ,g (x )=1e f (x )-(x +1).(e =2.718……)(1)求函数g (x )的极大值;(2)求证:1+12+13+…+1n >ln(n +1)(n ∈N *).(1)解 ∵g (x )=1ef (x )-(x +1)=ln x -(x +1),∴g ′(x )=1x -1(x >0).令g ′(x )>0,解得0<x <1; 令g ′(x )<0,解得x >1.∴函数g (x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g (x )极大值=g (1)=-2.(2)证明 由(1)知x =1是函数g (x )的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g (x )≤g (1)=-2,即ln x -(x +1)≤-2⇒ln x ≤x -1(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 令t =x -1,得t ≥ln(t +1)(t >-1). 取t =1n (n ∈N *)时,则1n >ln ⎝⎛⎭⎫1+1n =ln ⎝⎛⎭⎫n +1n ,∴1>ln 2,12>ln 32,13>ln 43,…,1n >ln ⎝⎛⎭⎫n +1n ,叠加得1+12+13+…+1n >ln(2·32·43·…·n +1n )=ln(n +1).即1+12+13+…+1n >ln(n +1).点评 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函数帮助,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因此借助于函数、方程、不等式进行转化与化归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一般可将不等关系转化为最值(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变量的范围. 变式训练2 设a 为实数,函数f (x )=e x -2x +2a ,x ∈R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2)求证:当a >ln 2-1且x >0时,e x >x 2-2ax +1. (1)解 由f (x )=e x -2x +2a ,x ∈R 知f ′(x )=e x -2,x ∈R . 令f ′(x )=0,得x =ln 2.于是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ln 2)ln 2 (ln 2,+∞)f ′(x ) - 0 + f (x )单调递减 ↘2-2ln 2+2a单调递增 ↗故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ln 2), 单调递增区间是(ln 2,+∞), f (x )在x =ln 2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f (ln 2)=e ln 2-2ln 2+2a =2-2ln 2+2a .(2)证明 设g (x )=e x -x 2+2ax -1,x ∈R , 于是g ′(x )=e x -2x +2a ,x ∈R . 由(1)知当a >ln 2-1时,g ′(x )取最小值为g ′(ln 2)=2(1-ln 2+a )>0. 于是对任意x ∈R ,都有g ′(x )>0, 所以g (x )在R 内单调递增.于是当a >ln 2-1时,对任意x ∈(0,+∞), 都有g (x )>g (0).而g (0)=0,从而对任意x ∈(0,+∞),都有g (x )>0. 即e x -x 2+2ax -1>0,故e x >x 2-2ax +1. 题型三 主与次的转化例3 已知函数f (x )=x 3+3ax -1,g (x )=f ′(x )-ax -5,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23,1 解析 由题意,知g (x )=3x 2-ax +3a -5, 令φ(a )=(3-x )a +3x 2-5,-1≤a ≤1. 对-1≤a ≤1,恒有g (x )<0,即φ(a )<0,∴⎩⎪⎨⎪⎧ φ(1)<0,φ(-1)<0, 即⎩⎪⎨⎪⎧3x 2-x -2<0,3x 2+x -8<0, 解得-23<x <1.故当x ∈⎝⎛⎭⎫-23,1时,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 点评 主与次的转化法合情合理的转化是数学问题能否“明朗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变换主元,起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在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字母:x 及a ,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变量,哪个看成常数.显然可将a 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1,1]内关于a 的一次函数小于0恒成立的问题.变式训练3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若f (1-ax -x 2)≤f (2-a )对任意a ∈[-1,1]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0,+∞) 解析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1-ax -x 2≤2-a ,a ∈[-1,1].(*) (*)式可化为(x -1)a +x 2+1≥0对a ∈[-1,1]恒成立. 令g (a )=(x -1)a +x 2+1.则⎩⎪⎨⎪⎧g (-1)=x 2-x +2≥0,g (1)=x 2+x ≥0, 解得x ≥0或x ≤-1,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1]∪[0,+∞). 题型四 以换元为手段的转化与化归例4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函数y =sin 2x +a cos x +58a -32在闭区间[0,π2]上的最大值是1?若存在,则求出对应的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y =sin 2x +a cos x +58a -32=1-cos 2x +a cos x +58a -32=-(cos x -a 2)2+a 24+58a -12.∵0≤x ≤π2,∴0≤cos x ≤1,令cos x =t ,则y =-(t -a 2)2+a 24+58a -12,0≤t ≤1.当a 2>1,即a >2时,函数y =-(t -a 2)2+a 24+58a -12在t ∈[0,1]上单调递增, ∴t =1时,函数有最大值y max =a +58a -32=1,解得a =2013<2(舍去);当0≤a2≤1,即0≤a ≤2时,则t =a2时函数有最大值,y max =a 24+58a -12=1,解得a =32或a =-4(舍去);当a2<0,即a <0时, 函数y =-(t -a 2)2+a 24+58a -12在t ∈[0,1]上单调递减,∴t =0时,函数有最大值y max =58a -12=1,解得a =125>0(舍去),综上所述,存在实数a =32,使得函数在闭区间[0,π2]上有最大值1.点评 换元有整体代换、特值代换、三角换元等情况.本题是关于三角函数最值的存在性问题,通过换元,设cos x =t ,转化为关于t 的二次函数问题,把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y =-(t -a 2)2+a 24+58a -12,0≤t ≤1的最值问题,然后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变式训练4 若关于x 的方程9x +(4+a )·3x +4=0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8]解析 设t =3x ,则原命题等价于关于t 的方程t 2+(4+a )t +4=0有正解,分离变量a ,得a +4=-⎝⎛⎭⎫t +4t , ∵t >0,∴-⎝⎛⎭⎫t +4t ≤-4, ∴a ≤-8,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8].高考题型精练1.若函数f (x )=x 3-tx 2+3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8] B .(-∞,3]C .[518,+∞) D .[3,+∞)答案 C解析 f ′(x )=3x 2-2tx +3, 由于f (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 则有f ′(x )≤0在[1,4]上恒成立,即3x 2-2tx +3≤0,即t ≥32(x +1x )在[1,4]上恒成立,因为y =32(x +1x )在[1,4]上单调递增,所以t ≥32(4+14)=518,故选C.2.已知函数f (x )=|log 12x |,若m <n ,有f (m )=f (n ),则m +3n 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23,+∞)C .[4,+∞)D .(4,+∞) 答案 D解析 ∵f (x )=|log 12x |,若m <n ,有f (m )=f (n ),∴log 12m =-log 12n ,∴mn =1,∴0<m <1,n >1,∴m +3n =m +3m 在m ∈(0,1)上单调递减,当m =1时,m +3n =4,∴m +3n >4.3.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 等于( )A .2a B.12a C .4a D.4a答案 C解析 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0,14a ),取过焦点F 的直线垂直于y 轴, 则|PF |=|QF |=12a ,所以1p +1q=4a .4.已知函数f (x )=(e 2x +1+1)(ax +3a -1),若存在x ∈(0,+∞),使得不等式f (x )<1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e +23(e +1))B .(0,2e +1)C .(-∞,e +23(e +1))D .(-∞,1e +1)答案 C解析 因为x ∈(0,+∞),所以2x +1>1, 则e 2x +1+1>e +1,要使f (x )<1,则ax +3a -1<1e +1,可转化为:存在x ∈(0,+∞)使得a <e +2e +1·1x +3成立.设g (x )=e +2e +1·1x +3,则a <g (x )max , 因为x >0,则x +3>3, 从而1x +3<13,所以g (x )<e +23(e +1),即a <e +23(e +1),选C.5.已知f (x )=33x +3,则f (-2 015)+f (-2 014)+…+f (0)+f (1)+…+f (2 016)=________.答案 2 016解析 f (x )+f (1-x )=33x +3+331-x +3=33x +3+3x3+3x =3x +33x +3=1, ∴f (0)+f (1)=1,f (-2 015)+f (2 016)=1,∴f (-2 015)+f (-2 014)+…+f (0)+f (1)+…+f (2 016)=2 016.6.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值c ,使得f (c )>0,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3,32)解析 如果在[-1,1]内没有值满足f (c )>0,则⎩⎪⎨⎪⎧f (-1)≤0,f (1)≤0⇒⎩⎨⎧p ≤-12或p ≥1,p ≤-3或p ≥32⇒p ≤-3或p ≥32,取补集为-3<p <32,即为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故实数p 的取值范围为(-3,32).7.对任意的|m |≤2,函数f (x )=mx 2-2x +1-m 恒为负,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12,3+12) 解析 对任意的|m |≤2,有mx 2-2x +1-m <0恒成立, 即|m |≤2时,(x 2-1)m -2x +1<0恒成立. 设g (m )=(x 2-1)m -2x +1,则原问题转化为g (m )<0恒成立(m ∈[-2,2]).所以⎩⎪⎨⎪⎧g (-2)<0,g (2)<0,即⎩⎪⎨⎪⎧2x 2+2x -3>0,2x 2-2x -1<0, 解得7-12<x <3+12, 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7-12,3+12). 8.(2016·天津模拟)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点P ,Q 在正视图中所示位置:点P 为所在线段的中点,点Q 为顶点,则在几何体侧面上,从P 点到Q 点的最短路径的长为________.答案 a 1+π2解析 由三视图,知此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组合体,分别沿P 点与Q 点所在母线剪开圆柱侧面并展开铺平,如图所示.则PQ =AP 2+AQ 2=a 2+(πa )2=a 1+π2. 所以P ,Q 两点在侧面上的最短路径的长为a 1+π2.9.求使不等式x 2+(a -6)x +9-3a >0,|a |≤1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解 将原不等式整理为形式上是关于a 的不等式(x -3)a +x 2-6x +9>0.令f (a )=(x -3)a +x 2-6x +9.因为f (a )>0在|a |≤1时恒成立,所以(1)若x =3,则f (a )=0,不符合题意,应舍去.(2)若x ≠3,则由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可得⎩⎪⎨⎪⎧ f (-1)>0,f (1)>0, 即⎩⎪⎨⎪⎧x 2-7x +12>0,x 2-5x +6>0, 解得x <2或x >4.即x 的取值范围为(-∞,2)∪(4,+∞).10.已知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1)=1,若m ,n ∈[-1,1],m +n ≠0时,有f (m )+f (n )m +n>0. (1)证明f (x )在[-1,1]上是增函数;(2)解不等式f (x 2-1)+f (3-3x )<0;(3)若f (x )≤t 2-2at +1对∀x ∈[-1,1],a ∈[-1,1]恒成立,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解 (1)任取-1≤x 1<x 2≤1,则f (x 1)-f (x 2)=f (x 1)+f (-x 2)=f (x 1)+f (-x 2)x 1-x 2(x 1-x 2). ∵-1≤x 1<x 2≤1,∴x 1+(-x 2)≠0,由已知f (x 1)+f (-x 2)x 1-x 2>0,x 1-x 2<0, ∴f (x 1)-f (x 2)<0,即f (x )在[-1,1]上是增函数.(2)因为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在[-1,1]上是增函数,不等式化为f (x 2-1)<f (3x -3),所以⎩⎪⎨⎪⎧ x 2-1<3x -3,-1≤x 2-1≤1,-1≤3x -3≤1,解得x ∈(1,43]. (3)由(1)知,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所以f (x )在[-1,1]上的最大值为f (1)=1,要使f (x )≤t 2-2at +1对∀x ∈[-1,1],a ∈[-1,1]恒成立,只要t 2-2at +1≥1⇒t 2-2at ≥0,设g (a )=t 2-2at ,对∀a ∈[-1,1],g (a )≥0恒成立,所以⎩⎪⎨⎪⎧g (-1)=t 2+2t ≥0,g (1)=t 2-2t ≥0 ⇒⎩⎪⎨⎪⎧t ≥0或t ≤-2,t ≥2或t ≤0, 所以t ≥2或t ≤-2或t =0.11.已知函数f (x )=2|x -1|-a ,g (x )=-|2x +m |,a ,m ∈R ,若关于x 的不等式g (x )≥-1的整数解有且仅有一解-2.(1)求整数m 的值;(2)若函数y =f (x )的图象恒在函数y =12g (x )的图象的上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g (x )≥-1,即-|2x +m |≥-1,|2x +m |≤1,得-m -12≤x ≤-m +12. ∵不等式的整数解为-2,∴-m -12≤-2≤-m +12, 解得3≤m ≤5.又∵不等式仅有一个整数解-2,∴m =4.(2)函数y =f (x )的图象恒在函数y =12g (x )的上方, 故f (x )-12g (x )>0对任意x ∈R 恒成立, ∴a <2|x -1|+|x +2|对任意x ∈R 恒成立.设h (x )=2|x -1|+|x +2|,则h (x )=⎩⎪⎨⎪⎧ -3x ,x ≤-2,4-x ,-2<x ≤1,3x ,x >1,则h(x)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当x=1时,h(x)取得最小值3,故a<3,∴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解题研究2023年12月上半月㊀㊀㊀转化与化归 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㊀李㊀硕㊀㊀转化与化归 思想是高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运用 转化与化归 思想解题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因此,在数学课堂引入并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及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基于 转化与化归 思想的三大原则,主要运用的解题方法包括特殊与一般的转化㊁命题的等价转化,以及函数㊁方程㊁不等式之间的转化等一些常见的转化方法.1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将一般问题进行特殊化处理,可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直接和简便,并且还能从特殊情况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除此之外,对特殊性问题进行概括性研究,实现特殊问题一般化,也能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把握特殊性问题的普遍规律,并能有效地解决特殊性问题.例1㊀ 蒙日圆 涉及几何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该定理的内容为:椭圆上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必在一个与椭圆同心的圆上,该圆称为原椭圆的蒙日圆.若椭圆C :x 2a +1+y 2a =1(a >0)的离心率为12,则椭圆C 的蒙日圆的方程为(㊀㊀).A.x 2+y 2=9㊀㊀㊀㊀㊀B .x 2+y 2=7C .x 2+y 2=5D.x 2+y 2=4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在椭圆上,两条相互垂直的切线可以随意选择,但其交点位于与椭圆同心的圆却是唯一的,也即答案是唯一的.由此,可以通过选取一般问题的特殊情形找到一般的解题思路,不妨利用过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的两条切线进行解题.解:因为椭圆C :x 2a +1+y 2a=1(a >0)的离心率为12,所以1a +1=12,解得a =3.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且椭圆C 的上顶点为A (0,3),右顶点为B (2,0),则椭圆在A ,B 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为y =3和x =2,这两条切线的交点坐标为M (2,3).由题意可知,交点M 必在一个与椭圆C 同心的圆上,可得与椭圆C 同心的圆的半径r =22+(3)2=7.所以椭圆C 的蒙日圆方程为x 2+y 2=7.故选:B .以问题的特征为依据,对命题进行转化,将原问题转化为与之相关的㊁容易解决的新问题,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见的转化思路,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转化逐步培养识别关键信息的能力.2命题的等价转化把题目中已有的条件或者结论进行相应的转化,化难为易,是解决较难问题常用的转化手段.其主要方法包括:数与形的转化㊁正与反的转化㊁常量与变量的转化㊁图形形体及位置的转化等.例2㊀由命题 存在x 0ɪR ,使e |x -1|-m ɤ0是假命题,得m 的取值范围是(-ɕ,a ),则实数a 的值是.分析:利用转化思想可以将命题 存在x 0ɪR ,使e |x -1|-m ɤ0 是假命题转化为 对任意x ɪR ,e|x -1|-m >0是真命题,由此得出m <e |x -1|恒成立,进而通过m 的取值范围来求a 的值.解:由命题 存在x 0ɪR ,使e |x -1|-m ɤ0是假命题,可知 对任意x ɪR ,e |x -1|-m >0是真命题,由此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ɕ,1),而(-ɕ,a )与(-ɕ,1)为同一区间,故a =1.例3㊀若对于任意t ɪ[1,2],函数g (x )=x 3+(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分析:根据函数g (x )=x 3+(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可以利用正难则反的转化思想先找出g (x )在(t ,3)上单调的条件,再利用补集思想求出m 的取值范围.852023年12月上半月㊀解题研究㊀㊀㊀㊀解:求得g ᶄ(x )=3x 2+(m +4)x -2.若g (x )在(t ,3)上单调递增,则g ᶄ(x )ȡ0,即3x 2+(m +4)x -2ȡ0,亦即m +4ȡ2x-3x 在x ɪ(t ,3)上恒成立.故m +4ȡ2t-3t 在t ɪ[1,2]上恒成立,则m +4ȡ-1,即m ȡ-5.若g (x )在(t ,3)上单调递减,则g ᶄ(x )ɤ0,即m +4ɤ2x-3x 在x ɪ(t ,3)上恒成立,所以m +4ɤ23-9,即m ɤ-373.综上,符合题意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 <-5.根据命题的等价性对题目条件进行明晰化处理是解题常见的思路;对复杂问题采用正难则反的转化思想,更有利于问题得到快速解答.3函数㊁方程㊁不等式之间的转化函数与方程㊁不等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通过结合函数y =f (x )图象可以确定方程f (x )=0,不等式f (x )>0和f (x )<0的解集.例4㊀若2x -2y<3-x -3-y ,则(㊀㊀).A.l n (y -x +1)>0B .l n (y -x +1)<0C .l n |x -y |>0D.l n |x -y |<0分析:由题意,可将2x -2y<3-x -3-y 转化为2x -3-x <2y-3-y ,进而实现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转化,从而解得答案.解:由2x -2y <3-x -3-y ,得2x -3-x <2y -3-y .故构造函数y =2x -3-x ,即y =2x -(13)x.由于函数y =2x-(13)x 在R 上单调递增,因此x <y ,即y -x +1>1.所以l n (y -x +1)>l n 1=0.故选择:A .例5㊀已知函数f (x )=e l n x ,g (x )=1ef (x )-(x +1).(e =2.718 )(1)求函数g (x )的最大值;(2)求证:1+12+13+ +1n >l n (n +1)(n ɪN +).分析:第(1)问要求函数g (x )的最大值,关键在于需要运用转化与划归思想,通过g ᶄ(x )得出函数g (x )单调性,即可求出g (x )的最大值.将第(1)问得出的g (x )最大值-2转化成l n x -(x +1)ɤ-2,即l n x ɤx -1(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再利用换元法最终证明出结论.解:(1)由g (x )=1ef (x )-(x +1),即g (x )=l n x -(x +1),得g ᶄ(x )=1x-1(x >0).令g ᶄ(x )>0,则0<x <1;令g ᶄ(x )<0,则x >1.所以,函数g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ɕ)上单调递减.故g (x )的最大值为=g (1)=-2.(2)证明:由(1)知x =1是函数g (x )的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故g (x )ɤg (1)=-2.所以l n x -(x +1)ɤ-2,即l n x ɤx -1(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令t =x -1,则有t ȡl n (t +1)(t >-1).取t =1n (n ɪN +),则有1n >l n (1+1n)=l n(n +1n ).故1>l n2,12>l n 32,13>l n 43,,1n>l n(n +1n ).上面n 个不等式叠加,得1+12+13+ +1n>l n (2ˑ32ˑ43ˑ ˑn +1n)=l n (n +1).故1+12+13+ +1n >l n (n +1)(n ɪN +).在分析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利用函数㊁方程㊁不等式进行转化与化归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利用转化与划归思想不仅能让整个数学知识的体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也能对学生从系统性角度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转化与化归思想所蕴含的内容丰富且深奥,为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种思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有极大的指导与启发作用,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因此,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 转化与化归 的解题思想.有些数学问题看似复杂,但通过分析可知出题者采用的是 障眼法 ,其中有的是多余或无用的条件.同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加强学生在特殊与一般转化㊁命题的等价转化以及函数㊁方程㊁不等式之间的转化等方面的技能,逐步锻炼学生简化题目内容的能力和意识,最大程度提高解题效率.Z95。
化归与转化思想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2021年第2化归与转化思想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运用■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罗文军yxo化归与转换的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像、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等价转化总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通过变换迅速而合理的寻找和选择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1.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2.化归与转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熟悉化原则;(2)简单化原则;(3)和谐化原则;(4)直观化原则;(5)正难则反原则3.化归与转化的途径:(1)从问题的反面思考;(2)局部向整体的转化;(3)未知向已知转化;(4)固定向重组的转化;(5)抽象向具体转化;(6)个别向一般的转化;(7)数向形的转化;(8)定量向定性的转化;(9)主元向辅元的转化.以下结合一些经典试题,谈谈化归与转化思想在高三解题中的运用.题型一:化归与转化思想简单化原则的体现化归与转化思想简单化原则在解题中的体现主要有:(1)将比较代数式的大小的问题,运用同构法,通过构造函数,化归为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根据自变量的大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或者根据函数值的大小比较自变量的大小;(2)将概率与统计问题化归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问题.例1.若2a +log 2a =4b +2log 4b ,则()A.a >2b B.a <2b C.a >b 2 D.a <b 2【解析】由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得,2a +log 2a =4b +2log 4b =22b +log 2b ,又因为22b +log 2b <22b +log 22b =22b +1+log 2b ,所以2a +log 2a <22b +log 22b .令f(x)=2x +log 2x,由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以及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可得f(x)在(0,+∞)上单调递增,由f(a )<f(2a ),可得a <2b .【评析】本题考查了指数幂和对数的运算,函数的单调性的性质,构造函数后,把问题化归与转化为根据函数单调性,由函数值的大小比较自变量的大小,体现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的简单化原则.例2.设命题p ∶4x-3≤1,命题q ∶x 2-(2a+1)x +a (a +1)≤0.若劭p 是劭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由4x-3≤1,得12≤x ≤1,记A ={x │12≤x ≤1};由x 2-(2a+1)x+a (a+1)≤0,可得a ≤x ≤a +1,记B ={x │a ≤x ≤a +1}.因为劭p 是劭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芴B ,所以a ≤12,a+1≥11,解得0≤a ≤12,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2].【评注】本题的解答中,先把两个命题中的不等式的解集分别用集合A 和集合B 表示,再由劭p 是劭q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再转化为集合A 为集合B 的真子集,解得a 的范围.题型二:化归与转化思想直观化原则的体现化归与转化思想直观化原则在解题中的体现主要有:(1)画出函数图像后,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进而直观的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2)立体几何问题中,将立体问题平面化,画出轴截面或者中截面,利用平面几何问题破解题目.例3.设a ,b ∈R ,则|“a >b ”是“a a >b b ”的()A.充要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要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构造函数f(x)=x x =x2,x≥0-x 2,x<1函数图像如图1,由图像可知f(x)=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当a >b 时,f(a )>f(b ),即a a >b b ,a >b 圯a a >b b .当f(a )>f(b ),即a a >b b 时,a >b ,a a >b b 圯a >b ,所以a >b 圳a a >b b ,“a >b ”是“a a >b b ”的充要条件,故选C.【评注】本题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通过观察题目,通过类比和联想,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构造函数f(x)=x x 后,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运用图像法判断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R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把a 和b 看成这个函数的两个自变量,a a 和b b 分别看成这个函数的函数值f(a )29数学有数和f(b),由增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出,a>b圳a a>b b,所以a>b是a a>b b的充分必要条件,体现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的简单化和直观化原则.例4.已知某个机械零件是由两个有公共底面的圆锥组成的,且这两个圆锥有公共点的母线互相垂直,把这个机械零件打磨成球形,该球的半径最大为1,设这两个圆锥的高分别为h1,h2,则h1+h2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22姨.【解析】由题意可知,打磨后所得半径最大的球是由这两个圆锥构成的组合体的内切球,内切球的半径R=1,如图为这个组合体的轴截面示意图,圆O为内切球的轴截面,E,F,G,H分别为切点,连接OA,OB,OC,OD,OE,OF,OG,OH,由题意可知AB⊥BC,AD⊥DC,AC=h1+h2,R=OE=OF=OG=OH=1,则S四边形ABCD=S△AOB+S△BOC+S△COD+S△AOD,即AB×BC=12R×AB+12R×BC+12R×CD+12R×AD=12R(2AB+2BC)=R(AB+BC),所以AB×BC=AB+BC.由基本不等式可得AB×BC=AB+BC≥2AB×BC姨,则AB×BC≥4,当且仅当AB=BC时等号成立.所以(h1+h2)2=AC2=AB2+BC2≥2AB×BC≥8,当且仅当AB=BC时等号成立,故h1+h2的最小值为22姨.【评注】本题的解答运用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通过研究组合体和其内切球的轴截面,把空间立体几何问题化归为平面几何问题,做到了把问题直观化的原则.题型三:化归与转化思想熟悉化原则的体现化归与转化思想熟悉化原则在解题中的体现主要有:(1)不等式题目中,把含一个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过分离变量,化归为求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2)立体几何题目中,利用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模型,把一些三棱锥、四棱锥和三棱柱的外接球问题化归为熟悉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外接球问题.例5.若对任意的x∈(0,+∞),ax-ln(2x)≥1恒成立,则实数a的最小值是_______【解析】由已知可得,对任意的x∈(0,+∞),a≥ln(2x)+1x恒成立,令g(x)=ln(2x)+1x,g′(x)=1x·x-ln(2x)x2=1-ln(2x)x2,令g′(x)=0,则1-ln(2x)=0,则x=e2,当0<x<e2时,g′(x)>0,g(x)单调递增;当x>e2时,g′(x)<0,g(x)单调递减,所以当x=e2时,g(x)取得最大值g(x)max=g(e2)=ln e+1e2=4e,所以a≥4e,所以a的最小值为4e.【评注】本题的解答运用了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后,构造函数后,把a≥g(x)在(0,+∞)上恒成立等价转化为a≥[g(x)]max(x∈(0,+∞)),转化为求函数g(x)在(0,+∞)上的最大值问题,g(x)的最大值即为a的最小值,本题体现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的熟悉化原则.例6.设数列{a n}的前n项为S n,a1=1,当n≥2时,a n=2a n S n-2S2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数k,使(1+S1)(1+S2)…(1+S n)≥k2n+1姨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若存在,求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因为当n≥2时,a n=2a n S n-2S2n,所以a n=2S2n2S n-1,n≥2,所以(S n-S n-1)(2S n-1)=2S2n,所以S n-S n-1=-2S n S n-1,所以1S n-1S n-1=2,n≥2,所以数列{1S n}是以1S1=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S n=1+2(n-1)=2n-1,所以S n=12n-1,所以,当n≥2时,a n=S n-S n-1=12n-1-12n-3=-2(2n-1)(2n-3),因为a1=S1=1,所以a n=1,n=1-2(2n-1)(2n-3).n≥≥2(2)设f(n)=(1+S1)(1+S2)…(1+S n)2n+1姨,则f(n+1)f(n)=2n+22n+1姨2n+3姨=4n2+8n+44n2+8n+3姨>1,所以f(n)在n∈N鄢上递增,要使f(n)≥k恒成立,只需要f(n)min≥k,因为f(n)min=f(1)=23姨3,所以0<k≤23姨3.【评注】第(1)问运用了数列的前n项和S n与通项a n之间的关系a n=S n-S n-1(n≥2),把a n转化为S n-S n-1,再合并同类项后运用取倒数法,再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数列{1S n}的通项公式,再得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第(2)问分离变量后构造函数f(n),用作商法判断f(n)的单调性,把不等式f(n)≥k在n∈N鄢上恒成立等价转化为f(n)min≥k(n∈N鄢),两问都运用到了化归与转化思想.AEBFHDGOC302021年第2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2021年第2题型四:化归与转化思想和谐化原则的体现化归与转化思想和谐化原则在解题中的体现主要有:(1)解三角形问题中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的互化;(2)在三角函数问题中,将形如y=a sin x+b cos x 的函数问题利用辅助角公式化归为形如y=A sin (棕x+渍)的函数问题;(3)解析几何中,将两直线垂直化归为斜率乘积为-1或者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4)将形如滋=y -b x -a形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例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 =a ·cos C -c ·cos A .(1)求角A ;(2)若a =3,求b +2c 的最大值.【解析】(1)因为b -c =a ·cos C -c ·cos A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sin C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所以sin B -sin C =sin (A -C )所以sin (A +C )-sin C =sin (A -C ),所以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所以cos A =12,因为0<A <仔,所以A =仔3.(2)由(1)可得,C =2仔3-B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所以3sin 仔3=b sin B =c sin (2仔3-B ),所以b =23姨sin B ,c =23姨sin (2仔3-B ),所以b +2c =23姨sin B +43姨sin (2仔3-B )=23姨(2sin B +3姨cos B )=221姨sin (B +渍),其中tan 渍=3姨2,渍∈(0,仔2),由B ∈(0,2仔3),存在B 使得B +渍=仔2,所以sin (B +渍)的最大值为1,所以b+2c 的最大值为221姨.【评注】第(1)问运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转化为角,再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运用内角和定理以及诱导公式,再运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得出cos A 的值,得出角A 的值;第(2)问运用了正弦定理将关于边的最值问题化为角的最值问题,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诱导公式,再运用辅助角公式,化为三角函数在给定范围上的最值问题;两问都运用了化归与转化思想,体现了和谐化原则.例8.已知函数f (x)=x2x-1,则f (12019)+f (22019)+f (32019)+…+f (20182019)的值为_____.【解析】由于直接计算有困难,先探求一般的规律,因为f (x)=x2x-1,所以f (1-x)=1-x2(1-x)-1=1-x1-2x=x-12x-1,所以f (x)+f (1-x)=1,倒叙相加可得f (12019)+f (22019)+f (32019)+…+f (20182019)=1009.【评注】本题的解答中体现了特殊问题转化为一般化,运用了化归与转化思想,先通过探究在宏观上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再将特殊问题破解.题型五: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正难则反原则在解题中的体现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正难则反原则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体现主要有:(1)间接证明方法中的反证法在解题中的运用;(2)概率问题中对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的运用.例9.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姨,S 3=9+32姨.(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 n(n ∈N 鄢),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解析】(1)设公差为d ,由已知得a1=2姨+1,3a1+3d =9+32姨姨,所以d =2,故a n =2n -1+2姨,S n =n (n +2姨).(2)证明:由(1)得b n =S n n=n +2姨.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即(q +2姨)2=(p +2姨)(r +2姨),所以(q 2-pr )+(2q -p-r )2姨=0.因为p ,q ,r ∈N 鄢,所以q 2-pr =0,2q-p-r =0姨,所以(p+r 2)2=pr ,(p-r )2=0,所以p =r ,这与p ≠r 矛盾.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评注】本题的解答的第(2)问中运用了反证法,先反设假定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出结论的反面成立,将这个反设作为条件,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推理,得出p =r 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所以反设错误,所以要证明的结论成立,反证法归属于间接证明方法,第(2)问运用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例10.掷一个骰子的试验,事件A 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 表示“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____.【答案】23.【解析】掷一个骰子的试验有6种可能结果,依题意P (A )=26=13,P (B )=46=23,所以P (B )=1-P (B )=1-23=13,显然A 与B 互斥,从而P (A+B )=P (A )+P (B )=13+13=23.【评注】先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和事件B 的概率,再由对立事件概率公式求出事件B 的对立事件B 的概率,再由互斥事件概率公式,把事件A+B 的概率化归为求P (A )和P (B )的和,运用了化归与转化思想.责任编辑徐国坚3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技巧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技巧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技巧有哪些在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保强攻弱。
同时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也是要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习,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技巧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技巧1、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
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广,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容易遗忘,而临考前的强化训练,对遗忘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又不能全部覆盖,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二轮复习阶段的课后要抽出时间多看课本,回顾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疑点,查漏补缺。
2、其次,要紧跟老师的复习思路与步骤。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力图当堂课内容当堂课消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同时要重视数学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做练习时,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题目要打上记号。
不管对错都要留下自己的思路,等老师讲评时心中就有数了,起码能够知道当时解题时的思维偏差在何处,对偶尔做对的题目也不会轻易放过,还能够检测出在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地方有疏忽或漏洞。
3、加强数学复习的计划性。
由于第二轮复习的前后跨越性比较大,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事先回顾基础知识,回顾第一轮中的相关内容,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以适应大跨度带来的不适应。
高三数学二轮应该如何复习一、注意基础知识的整合、巩固。
二轮复习要注意回归课本,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浓缩课本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数学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二、查漏补缺,保强攻弱。
在二轮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习,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针对“一模”考试中的问题要很好的解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规范解答过程。
在高考中运算占很大比例,一定要重视运算技巧粗中有细,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规范解答过程及书写。
四、强化数学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转化与化归思想》
故a的取值范围是(-∞,4]∪[0,+∞). 1 (3)令y=ln(1+x )-2f(x),
由(1)知,a3=λ+1. 令2a2=a1+a3,解得λ=4. 故an+2-an=4,由此可得,{a2n-1}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 等差数列,a2n-1=4n-3; {a2n}是首项为3,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a2n=4n-1. 所以an=2n-1,an+1-an=2, 因此存在λ=4,使得数列{an}为等差数列.
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
[试题调研] [例2] (2014· 银川高三模拟)已知函数f(x)=x2+bsin x-2(b
∈R),F(x)=f(x)+2,且对于任意实数x,恒有F(x-5)=F(5- x).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已知函数g(x)=f(x)+2(x+1)+aln x在区间(0,1)上单调,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 (3)函数h(x)=ln(1+x )-2f(x)-k有几个零点?
2.转化与化归的基本类型 (1)正与反、一般与特殊的转化,即正难则反、特殊化原 则. (2)常量与变量的转化,即在处理多元问题时,选取其中的 常量(或参数)当“主元”,其他的变量看作常量. (3)数与形的转化,即利用对数量关系的讨论来研究图形性 质,也可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提供思路,直接地反映函数或方程 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方法
归纳概括
高三冲刺,给你一颗勇敢的心
1.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 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 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 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5)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问题时,常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最值)、切线问题,转化为其导函数f′(x)构成的方程、不等式 问题求解. (6)在解决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常常在数与形之间 进行转化.
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高三数学备考冲刺
问题30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一、考情分析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既能够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意志力和探究意识,逐步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今后命题的趋势之一,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推理型,即探究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可以利用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探究;二是计算型,即对几何体中的空间角与距离、几何体的体积等计算型问题的有关探究,此类问题多通过求角、求距离、体积等的基本方法把这些探究性问题转化为关于某个参数的方程,根据方程解的存在性来解决.二、经验分享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给出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2.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解题的策略一般为先假设存在,然后转化为“封闭型”问题求解判断,若不出现矛盾,则肯定存在;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存在.这是一种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对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另外还有探索的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还是矛盾的结论.3.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写出探求的最后结论;第二步:证明探求结论的正确性;第三步:给出明确答案;第四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三、题型分析(一) 空间线面关系的探索性问题1.空间平行关系的探索性问题【例1】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在边BC上,AD⊥C1D.(1)求证:AD ⊥平面BC C 1 B 1;(2)设在棱11B 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A 1E ∥平面ADC 1?请给出证明.【分析】(1)利用正棱柱的性质——侧棱与底面垂直,得到1CC ⊥面ABC ,从而1CC AD ⊥,然后结合已知即可得证;(2)根据正三棱柱的性质即可判断点的存在性,当E 为棱11B C 的中点时,有1//A E AD ,从而可证A 1E ∥平面ADC 1.【解析】(1)在正三棱柱中,C C 1⊥平面ABC ,AD ⊂平面ABC ,∴ AD ⊥C C 1.又AD ⊥C 1D ,C C 1交C 1D 于C 1,且C C 1和C 1D 都在面BC C 1 B 1内, ∴ AD ⊥面BC C 1 B 1.(2)存在点E ,当点E 为棱11B C 的中点时,A 1E ∥平面ADC 1. 由(1),得AD ⊥BC .在正三角形ABC 中,D 是BC 的中点. 当E 为B 1C 1的中点时,A 1E ∥平面ADC 1.事实上,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BC C 1 B 1是矩形,且D 、E 分别是BC 、B 1C 1的中点,所以B 1B ∥DE ,B 1B= DE .又B 1B ∥AA 1,且B 1B =AA 1, ∴DE ∥AA 1,且DE =AA 1.所以四边形ADE A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 A 1∥AD .而E A 1 面AD C 1内,故A 1E ∥平面AD C 1.【点评】线面平行与垂直是高考考查空间线面关系证明的两个重点,此类探究性问题的求解,一定要灵活利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注意其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如该题中正棱柱中侧棱与底面垂直关系的应用;E 为棱11B C 的中点时,有1//A E AD 等的灵活应用,帮助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探究性问题的结论,丙直接迅速地把握证明的思路.【小试牛刀】【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为侧棱上的点.(1)求证:;(2)若平面,求二面角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析】(1)连交于,由题意.在正方形中,, 所以平面,得(2)由题设知,连,设交于于,由题意知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设底面边长为,则高.则,,又平面,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又二面角为锐角,则二面角为; (3)在棱上存在一点使平面.由(2)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且,设,则又平面,所以,则.即当时,而不在平面内,故平面.2.空间垂直关系的探索性问题 【例2】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E 为棱11C D 的中点,F 为棱BC 的中点.(1)求证:1AE DA ⊥;(2)求在线段1AA 上是否存在点G ,使AE ⊥面DFG.?试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先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得到11DA AD ⊥,1DA AB ⊥,进而证明1DA ⊥面11ABC D ,故可得到结论;(2)首先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确定点G 的存在性和具体位置,然后进行证明. 【解析】(1)连接1AD ,1BC ,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11DA AD ⊥,1DA AB ⊥, 所以1DA ⊥面11ABC D , 所以1DA AE ⊥.(2) 存在点G ,当点G 为1A 点,AE ⊥面DFG. 证明如下:由(1) 知1DA AE ⊥,取CD 的中点H ,连AH, EH . 由DF ⊥AH , DF ⊥EH ,AH EH = H ,得DF ⊥平面AHE , 所以DF ⊥AE. 又因为,所以AE ⊥面DFA 1,即AE ⊥面DFG.【点评】以特殊几何体为背景的空中线面关系的探究性问题,很容易忽视几何体中的一些特殊的平行、垂直关系,导致探究性问题的结论、证明的思路受阻.如该题中(1)问需要利用棱与一组平行平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面垂直关系,作为证明的起点;(2)问如果忽视(1)中结论的应用,则就无法判断结果,无法进行证明.【小试牛刀】【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期末】如图,四面体中,平面,,,.证明平面;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由题设知,,,,平面ABC ,,,平面PAB .点D为PC的中点,且,使得.理由如下:在平面ABC内,过点B作,垂足为E,在平面PAC内,过点E作,交PC于点D,连结BD,由平面ABC,知,,平面DBE,平面DBE,,在中,,点E为AC的中点,则点D为PC的中点,在中,,,,.(二) 空间角的探索性问题【例3】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且,.;(1)求证:AB PC(2)在线段P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45°,如果存在,求BM与平面MAC 所成角的正弦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证明线线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要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先根据平几知识寻找线线垂直,如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AB AC ⊥,又由条件PA ⊥平面ABCD ,得线线垂直:PA AB ⊥,这样就转化为线面垂直AB ⊥平面PAC ,即得AB PC ⊥(2)研究二面角大小,一般利用空间向量比较直接:先根据题意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求各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两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关系列方程组,解出M 点坐标,确定M 点位置,再利用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关系求BM 与平面M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如图,由已知得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 由已知,可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AC ⊥,又PA ⊥平面ABCD ,则PA AB ⊥,所以AB ⊥平面PAC ,所以AB PC ⊥..............4分 (2)存在. 法一:(猜证法)观察图形特点,点M 可能是线段PD 的中点, 下面证明当M 是线段PD 的中点时,二面角的大小为45°.过点M 作MN AD ⊥于N ,则//MN PA ,则MN ⊥平面ABCD . 过点M 作MG AC ⊥于G ,连接NG , 则MGN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M 是线段PD 的中点,则,在四边形ABCD 求得1NG =,则.在三棱锥M ABC -中,可得,设点B 到平面MAC 的距离是h ,,则,解得h =在Rt BMN ∆中,可得BM =,设BM 与平面MAC 所成的角为θ,则.法二:(作图法)过点M 作MN AD ⊥于N ,则//MN PA ,则MN ⊥平面ABCD , 过点M 作MG AC ⊥于G ,连接NG ,则MGN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若,则NG MN =,又,易求得1MN =,即M 是线段PD 的中点. (以下同解法一) 法三:(向量计算法)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则M 的坐标为.设(),,n x y z =是平面AMC 的一个法向量,则n AC n AM ⎧=⎨=⎩,得,则可取.又()0,0,1m =是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此时平面AMC 的一个法向量可取,BM 与平面AMC 所成的角为θ,则.【点评】空间角的探究性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角的正确表示,即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角时要注意两者的准确转化;二是注意我们再利用方程判断存在性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限制,如点在线段上等.【小试牛刀】如图,在直三棱柱中,,2ABC π∠=,D 是BC 的中点.(1)求证:1//A B 平面1ADC ;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11A 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AE 与1DC 成3π 角?若存在,确定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连结1A C ,交1AC 于点O ,连结OD .由是直三棱柱,得 四边形11ACC A 为矩形,O 为1A C 的中点. 又D 为BC 中点,所以OD 为1A BC ∆中位线, 所以1//A B OD ,因为 OD ⊆平面1ADC ,1A B ⊄平面1ADC , 所以1//A B 平面1ADC . (2)解:由是直三棱柱,且2ABC π∠=,故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则(0,0,0)B ,(2,0,0)C ,(0,2,0)A ,1(2,0,1)C ,(1,0,0)D . 所以,.设平面1A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10n AD n AC ⎧⋅=⎪⎨⋅=⎪⎩,所以, 取1y =,得.易知平面ADC 的法向量为(0,0,1)v =.由二面角是锐角,得.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 (3)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因为E 在线段11A B 上,1(0,2,1)A ,1(0,0,1)B ,故可设(0,,1)E λ,其中[0,2]λ∈. 所以,.因为AE 与1DC 成3π角,所以即,解得1λ=,所以当点E 为线段11A B 中点时,AE 与1DC 成3π角. 【例4】如图,直四棱柱中,侧棱12AA =,底面ABCD 是菱形,2AB =,,P 为侧棱1BB 上的动点.(1)求证:1D P AC ⊥;(2)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120?试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利用直四棱柱的结构特征,证明AC ⊥平面BB 1D 1D 即可得证结论.(2)可以利用空间线面关系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二面角的大小列出方程,依据方程解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析】(1)连接BD ,则AC ⊥BD ,∵D 1D ⊥底面ABCD ,∴AC ⊥D 1D ∴AC ⊥平面BB 1D 1D ,∵D 1P ⊂平面BB 1D 1D ,∴D 1P ⊥AC . (2)存在这样的点P ,下证明之. 连接D 1O ,OP ,∵D 1A =D 1C ,∴D 1O ⊥AC ,同理PO ⊥AC , ∴∠D 1OP 是二面角D 1—AC —P 的平面角. ∴∠D 1OP =120°. 设, ∵60°,则,∴. 在111Rt D B P ∆中,.在1D OP ∆中,由余弦定理得,即.----10分整理得,解得13x =或5x =(舍). ∴棱1BB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120,此时13BP =. 【点评】空间线面关系、空间角的探究问往往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空间角与距离的求解相结合综合命题,解决此类探究性问题可从两个角度解决,一是直接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必须熟练掌握特殊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注意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利用;二是直接利用向量法,此种方法简单直接,但也存在这很多易错易混的问题,特别是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运算与空间线面关系、空间角之间的正确转化是一个易错点.要熟记结论,灵活运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准确进行两类关系之间的转化.【小试牛刀】 在四棱锥中P ABCD -,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且,分别为PC B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AD ;(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二面角C PD G --的余弦值为3,若存在,请求出点G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G 为AB 的中点.【解析】(1)证明:连接AC ,由正方形性质可知,AC 与BD 相交于点F , 所以,在PAC ∆中,//EF PA . 又PA ⊂平面,PAD EF ⊄平面PAD . 所以//EF 平面PAD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F ,因为PA PD =,所以PO AD ⊥,又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交线为AD ,所以PO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 OF 和OP 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2AD =.则有,假设在AB 上存在点,则.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交线为AD ,且底面是正方形, 所以CD ⊥平面PAD ,则CD PA ⊥, 由得PD PA ⊥,所以PA ⊥PDC ,即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PDG 的法向理为(),,n x y z =,由00PD n DG n ⎧=⎨=⎩即020x z x a --=⎧⎨+=⎩,亦即2z xx y a =-⎧⎪⎨=-⎪⎩,可取.所以.解得1,1a a ==-(舍去).所以线段AB 上存在点G ,且G 为AB 的中点,使得二面角C PD G --的余弦值为3. (三)空间距离的探索性问题 【例5】如图,已知AB ⊥平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2EBC π∠=,且.(1)在线段BE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CF 平面ADE ?(2)求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点B 到面CEM 的距离等于1?如果存在,试判断点M 的个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问可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利用过直线CF 的平面与平面ADE 交点的位置便可确定点F 的位置;(2)问设MB 的长度,利用等积变换求出B 到面CEM 的距离,构造关于MB 长度的方程,根据方程解的情况进行判断.【解析】(1)当F 为BE 的中点时,//CF 平面ADE . 证明:取BE 的中点F 、AE 的中点G ,连结//CD GF ∴CFGD ∴是平行四边形,//CD GD ∴//CF ∴平面ADE(2)不存在.设MB x =,在Rt BEC ∆中,,又因为MB ⊥面BEC , 所以.则在Rt MBE ∆中,同理,.在Rt MEC ∆中,, 取EC 的中点H ,因为ME MC =,所以MH EC ⊥, 而. 故.因为点B 到面CEM 的距离等于1, 所以.而,所以,解得x =所以在线段AB 上只存在一点M,当且仅当BM =B 到面CEM 的距离等于1.【点评】探究线面平行问题时,应注意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也可根据是否能构造中位线或比例线段从而找出线线平行关系进行判断.该题易出现的问题是忽视点P 在线段AB 上的限制条件,误以为方程的解就是结果而忽视对λ的取值范围的技巧.【小试牛刀】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 ⊥底面 ABCD ,侧棱PA=PD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D=2AB=2BC=2,O 为AD 中点.(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AQQD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13. 【解析】(Ⅰ)证明:在PAD ∆中PA 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 又侧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PO ⊂平面PAD ,所以PO ⊥平面ABCD . (Ⅱ)连接AC 、BO假设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设QD x =,则12DQC S x ∆=因为//BC AD ,O 为AD 的中点,2AD BC = 所以//BC OD ,且BC OD = 所以CD OB = 因为AB AD ⊥,且 所以在Rt POC ∆中,PC =所以所以由,即解得32x =所以存在点Q 满足题意,此时13AQ QD =. 解决此类探究性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设出参数,根据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进行推理,或根据角、距离、体积等的求解方法用参数表示出相关的数据,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根据方程解的存在性以及解的个数问题来处理.解题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熟练把握空间线面关系的性质定理,在探究空间线面关系的有关问题时,可以把探究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利用性质定理逐步进行推导;2.熟练掌握求解空间角、空间距离以及几何体体积等的基本方法,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建立关于某个参数的方程,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进行探究;3.合理设参,准确计算.探究性问题中的点往往在线段上或某个平面图形内,我们可以利用线段长度的比值设置参数,但也要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限制.四、迁移运用1.【2018届高考数学高考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如图,在△ABC中,AB⊥AC,若AD⊥BC,则AB2=BD·BC;类似地有命题:在三棱锥A-BCD中,AD⊥平面ABC,若A点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M,则有=S△BCM·S△BCD.上述命题是 ( )A. 真命题B. 增加条件“AB⊥AC”才是真命题C. 增加条件“M为△BCD的垂心”才是真命题D. 增加条件“三棱锥A-BCD是正三棱锥”才是真命题【答案】A【解析】因为AD⊥平面ABC,AE⊂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AE,AD⊥BC.在△ADE中,AE2=ME·DE,又A点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M,所以AM⊥平面BCD,AM⊥BC,所以BC⊥平面ADE,所以BC⊥DE,BC⊥AE.又,所以.选A.2.【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矩形中,,为中点,将沿所在直线翻折,在翻折过程中,给出下列结论:①存在某个位置,;②存在某个位置,;③存在某个位置,;④存在某个位置,.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如图所示的矩形:翻折后如图:.对于①,连接,交于点,易证,设,则,,所以,,则,即,,所以翻折后易得平面,即可证,故①正确;对于②,若存在某个位置,,则平面,从而平面平面,即在底面上的射影应位于线段上,这是不可能的,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若存在某个位置,,则平面,平面⊥平面,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此角显然存在,即当在底面上的射影位于的中点时,直线与直线垂直,故③正确;对于④,若存在某个位置,,因为,所以平面,从而,这与已知矛盾,故④不正确.故选C.3.【陕西省汉中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如图,在正方体中,点是底面的中心,是线段的上一点.(1)若为的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能否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若能,请指出点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点的坐标为.所以,,.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取,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假设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设.显然,.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取,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因为,所以点的坐标为.所以,.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取,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即,,解得.所以的值为2.即当时,平面平面.4.【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在四棱锥中,平面,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设为棱上一点,.(1)求证:当时,;(2)试确定的值使得二面角为.【解析】(1)证明:因为,,过作于,则为中点,所以,又,所以.所以,因为平面,所以,,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当时,,则,因为,所以又,所以∽,所以,即,因为,又,,所以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所以,命题得证.(2)以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1)得:,,则点,,,,,令,则,,,,,因为,所以,所以点,由题目条件易证平面,所以平面的法向量,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即令,得因为二面角为,所以,解得,,因为在棱上,则,所以为所求.5.【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形为直角梯形,,,为线段上一点.(1)若,则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请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己知,若异面直线与成角,二而角的余弦值为,求的长.【解析】(1)延长,交于点,连接,则平面.若平面,由平面平面,平面,则.由,,则,故点是线段上靠近点的一个三等分点.(2)∵,,,平面,平面,则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轴,过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则,,设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由,得即,令,则,故.同理可求得.于是,则,解之得(负值舍去),故.∴.6【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且,平面平面,,点为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Ⅰ)求证:平面平面;(Ⅱ)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试判断在线段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Ⅰ)四边形是正方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点为线段的中点,∴.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Ⅱ)由(Ⅰ)知平面,∵,∴平面.在平面内过作交于点,∴,故,,两两垂直,以为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平面,则,,又为的中点,,假设在线段上存在这样的点,使得,设,,,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令,则,则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解得,∴7.【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 ,,,,是线段的中点.(1)证明:平面(2)当为何值时,四棱锥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最大值【解析】(1)取PD中点N,连接MN,CN,∵M是AP的中点,∴MN∥AD且MN,∵AD∥BC,AD=2BC,∴MN∥BC,MN=BC,∴四边形MNCB是平行四边形,∴MB∥CN,又BM平面PCD,CN⊂平面PCD,∴BM∥平面PCD;(2)设PA=x(0<x<4),∵PA⊥平面ABCD,∴PA⊥AB,∵,∴AB,又∵AB⊥AD,AD=2BC=4,∴V P﹣ABCD=16,当且仅当x,即x=4时取等号,故当PA=4时,四棱锥P﹣ABCD的体积最大,最大值为16.8.【广东省汕头市2019年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四棱锥中,菱形所在的平面,是中点,是上的点.(1)求证:平面平面;(2)若是的中点,当时,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平面的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连接,因为底面为菱形,,所以是正三角形,是的中点,,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则,则,设,则,又,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取,得,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由,得:.化简得:,解得或,故存在点满足题意,此时为或.9.【上海市七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AD=AA1=1,AB=2,点E是棱AB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D 1与EC 所成角的大小;(2)《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试问四面体D 1CDE 是否为鳖臑?并说明理由.【解析】(1)取CD 中点F ,连接AF ,则AF ∥EC ,∴∠D 1AF 为异面直线AD 1与EC 所成角.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由AD =AA 1=1,AB =2, 得∴△AD 1F 为等边三角形,则.∴异面直线AD 1与EC 所成角的大小为; (2)连接DE ,∵E 为AB 的中点,∴DE =EC =,又CD =2,∴DE 2+CE 2=DC 2,得DE ⊥CE .∵D 1D ⊥底面DEC ,则D 1D ⊥CE ,∴CE ⊥平面D 1DE ,得D 1E ⊥CE . ∴四面体D 1CDE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四面体D 1CDE 是鳖臑.10.如图,在三棱锥中, 1AA 底面ABC ,. M 、N分别为BC 和11B C 的中点. P 为侧棱1BB 上的动点.(Ⅰ)求证: 1//A N 平面APM ; (Ⅱ)求证:平面APM ⊥平面11BB C C ;(Ⅲ)试判断直线1BC 与平面APM 是否能够垂直.若能垂直,求PB 的值;若不能垂直,请说明理由. 【解析】(Ⅰ)证明:∵是三棱柱,∴三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11//AA BB 且11AA BB =, 又∵M 、N 分别为BC 和11B C 的中点, ∴1//MN BB 且1MN BB =, ∴1//MN AA 且1MN AA =, ∴1AA NM 是平行四边形, ∴1//A N AM ,∵1A N ⊄平面APM , AM ⊂平面APM , ∴1//A N 平面APM .(Ⅱ)证明:∵1AA ⊥底面ABC , ∴1BB ⊥底面ABC , ∴1BB AM ⊥, 又∵AB AC =,,又∵M 是BC 中点, ∴AM BC ⊥,∵, 1,BC BB ⊂平面11BB C C ,∴AM ⊥平面11BB C C , 则平面APM ⊥平面11BB C C ;(Ⅲ)直线1BC 与平面APM 能够垂直,且43PB =, 由(Ⅱ)知AM ⊥平面11BB C C , ∴1AM BC ⊥,若要使1BC ⊥平面APM ,仅需在平面APM 内再找一条和AM 相交的直线和1BC 即可. 此时我们取平面APM 内和AM 相交的直线PM , 若1PM BC ⊥,则BPM 与1CBC 相似,∴1PB BCBM CC =, ∴.11.如图1,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11''AA A A 中,,且3AB =,4BC =,1'AA 分别交1BB ,1CC 于点P ,Q ,将该正方形沿1BB 、1CC 折叠,使得1''A A 与1AA 重合,构成如图2所示的三棱柱.(1)求证:AB PQ ⊥;(2)在底边A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满足//BM 平面APQ ,若存在试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点M 满足时,//BM 平面APQ.【解析】(1)证明:因为3AB =,4BC =,所以5AC =,从而,即AB BC ⊥, 又因为1AB BB ⊥,而,所以AB ⊥平面1BC ,又PQ ⊂平面1BC ,所以AB PQ ⊥.(2)假设存在一点M 满足//BM 平面APQ ,过M 作//MN CQ 交AQ 于N ,连接PN ,由 因为//PB CQ ,所以//MN PB ,连接PN ,因为//BM 平面APQ ,所以//BM PN ,所以四边形PBM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3MN =,, 所以当点M 满足时,//BM 平面APQ . 12.在四棱锥中P ABCD -,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且,分别为PC B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AD ;(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二面角C PD G --,若存在,请求出点G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G 为AB 的中点.【解析】(1)证明:连接AC ,由正方形性质可知,AC 与BD 相交于点F ,所以,在PAC ∆中,//EF PA .又PA ⊂平面,PAD EF ⊄平面PAD .所以//EF 平面PAD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F ,因为PA PD =,所以PO AD ⊥,又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交线为AD ,所以PO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 OF 和OP 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 -,不妨设2AD =.则有,假设在AB 上存在点,则. 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交线为AD ,且底面是正方形,所以CD ⊥平面PAD ,则CD PA ⊥,由得PD PA ⊥,所以PA ⊥PDC ,即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PDG 的法向理为(),,n x y z =,由00PD n DG n ⎧=⎨=⎩即020x z x a --=⎧⎨+=⎩,亦即2z x x y a =-⎧⎪⎨=-⎪⎩,可取.所以.解得1,1a a ==-(舍去). 所以线段AB 上存在点G ,且G 为AB 的中点,使得二面角C PD G --的余弦值为3.。
浅谈转化与化归思想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
( 1 —2 ) 一 A C , ∈ R ,若
少 ,但 以 “ 统一 ”即 “ 化异为 同”为桥梁来实现
“ 转化与化归 ”经常用到 ,所 以这节课就从这个 角度展开 。目的就是要学生形成应用转化与化归
葫 . ≯~ 三。 则 一 二( ) 。
那数学学 习的本质 又是 什么呢?我们知道 , 人 的行 为源 自于思想意识 ,思想 的混 乱必然会导
致 行为混乱,数学学 习也是 如此 。所 以我觉得数 学学习的本质是站在思想 的高度 来思考和 引领方
法。
转化 为 已知的 ,熟悉的 ,简单的 问题 。常 见的转 化方 式有:一般与特殊 的转化 ,复杂 与简 单的转 化,数 与形的转化等等 。转化与化归思想 的过程 就是将 待解 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A经过某种 转化 手段,转化为有 固定解决模式 的或 者容易解 决的问题 B ,通过解决 问题 B来 寻找解 决问题 A
的方 法
2 .高考考纲要求
( 2 0 1 3 年普 通高等 学校招 生全 国统一考 试
大纲的说明》对数学思想方法 的考查有明确 的要
求: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 知识在更高层次上 的
抽象与概括 ,通过对数学知 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 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 掌握 的程 度 。考查 时要注
重通性通法 ,有效地检测考生对 中学数学知识 中
第2 7 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廷边教 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b i a nI n s i f t ' k l t  ̄ o f E & a c a t i o n
v0 L 2 7
人教版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总领复习 第2讲 解题有道——四大思想
第2讲 解题有道——四大数学思想思想概述 高考数学以能力立意,一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是考查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意识、数学技能的升华和提高,中学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类型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例1】 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 =kx(k >0)与AB 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 两点. (1)若ED →=6DF →,求k 的值; (2)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解 (1)依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直线AB,EF 的方程分别为x +2y =2,y =kx(k>0).如图,设D(x 0,kx 0),E(x 1,kx 1),F(x 2,kx 2),其中x 1<x 2. 由⎩⎪⎨⎪⎧y =kx ,x 24+y 2=1消y 得(1+4k 2)x 2=4, 故x 2=-x 1=21+4k2.①由ED →=6DF →知x 0-x 1=6(x 2-x 0), 得x 0=17(6x 2+x 1)=57x 2=1071+4k 2; 由D 在AB 上知x 0+2kx 0=2,得x 0=21+2k. 所以21+2k =1071+4k 2,化简得24k 2-25k +6=0, 解得k =23或k =38.(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式知,点E,F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h 1=|x 1+2kx 1-2|5=2(1+2k +1+4k 2)5(1+4k 2), h 2=|x 2+2kx 2-2|5=2(1+2k -1+4k 2)5(1+4k 2). 又AB =22+12=5, 所以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 S =12·AB·(h 1+h 2) =12×5×4(1+2k )5(1+4k 2)=2(1+2k )1+4k 2=21+4k 2+4k1+4k2=21+41k+4k ≤22, 当且仅当1k =4k(k >0),即k =12时,上式取等号.所以S 的最大值为22,即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为2 2.探究提高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训练1】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1)=2,对任意x∈R ,f′(x)>2,则f(x)>2x +4的解集为________. 解析 f′(x)>2转化为f′(x)-2>0,构造函数F(x)=f(x)-2x,得F(x)在R 上是增函数. 又F(-1)=f(-1)-2×(-1)=4,f(x)>2x +4, 即F(x)>4=F(-1),所以x >-1. 答案 (-1,+∞)【例2】 已知数列{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 2=1,a 5=-5. (1)求{a n }的通项a n ;(2)求{a n }前n 项和S n 的最大值.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由已知条件,得⎩⎪⎨⎪⎧a 1+d =1,a 1+4d =-5,解得a 1=3,d =-2. 所以a n =a 1+(n -1)d =-2n +5.(2)S n =na 1+n (n -1)2d =-n 2+4n =-(n -2)2+4.所以n =2时,S n 取到最大值4.探究提高 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要善于使用已知方程,还要根据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训练2】 直线3x -y +m =0与圆x 2+y 2-2x -2=0相切,则实数m =________. 解析 圆的方程为(x -1)2+y 2=3,由题意知圆心(1,0)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3+m|3+1=3,∴|3+m|=23∴m=3或m =-3 3. 答案 -33或 3 类型二 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①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②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例3】 (1)已知函数f(x)满足下面关系:①f(x+1)=f(x -1);②当x∈[-1,1]时,f(x)=x 2,则方程f(x)=lg x 解的个数是________.(2)若不等式|x -2a|≥12x +a -1对x∈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可知,f(x)是以2为周期,值域为[0,1]的函数.令y 1=f(x),y 2=lg x,画出两函数图象, 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故方程f(x)=lg x 解的个数是9.(2)作出y =|x -2a|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2-2a,故a≤12.答案 (1)9 (2)⎝⎛⎦⎥⎤-∞,12 探究提高 (1)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或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2)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训练3】 (1)若函数f(x)=|2x-2|-b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若不等式9-x 2≤k(x+2)-2的解集为区间[a,b],且b -a =2,则k =________. 解析 (1)由f(x)=|2x -2|-b 有两个零点, 可得|2x-2|=b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可得函数y =|2x-2|的图象与函数y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0<b <2,故填(0,2).(2)如图,分别作出直线y =k(x +2)-2与半圆y =9-x 2.由题意,知直线在半圆的上方时,x 的取值范围为[a,b],由b -a =2,可知b =3,a =1,所以直线y =k(x +2)-2过点(1,22),则k = 2. 答案 (1)(0,2) (2) 2 类型三 分类讨论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用分类讨论的思维策略解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有:(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的讨论.(2)函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一般应分a >1和0<a <1的讨论;函数y =ax 2+bx +c 有时候分a =0和a≠0的讨论,对称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3)数列:由S n 求a n 分n =1和n >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1的讨论. (4)三角函数:角所在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5)不等式:解含参数不等式时的讨论,基本不等式取等号时条件是否满足的讨论. (6)立体几何:点、线、面及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7)平面解析几何:直线方程中斜率k 分存在和不存在,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时分截距b =0和b≠0的讨论;轨迹方程中含参数时曲线类型及形状的讨论. (8)去绝对值时的讨论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 【例4】 已知函数f(x)=ln x +a(1-x). (1)讨论f(x)的单调性;(2)当f(x)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2a -2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f(x)的定义域为(0,+∞),f′(x)=1x-a.若a≤0,则f′(x)>0,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增.若a >0,则当x∈⎝ ⎛⎭⎪⎫0,1a 时,f′(x)>0; 当x∈⎝ ⎛⎭⎪⎫1a ,+∞时,f′(x)<0,所以f(x)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 ⎛⎭⎪⎫1a ,+∞上单调递减. 综上,知当a≤0时,f(x)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f(x)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 ⎛⎭⎪⎫1a ,+∞上单调递减.(2)由(1)知,当a≤0时,f(x)在(0,+∞)上无最大值;当a >0时,f(x)在x =1a 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f ⎝ ⎛⎭⎪⎫1a =ln 1a +a ⎝ ⎛⎭⎪⎫1-1a =-ln a +a -1.因此f ⎝ ⎛⎭⎪⎫1a >2a -2等价于-ln a +a -1>2a -2,即ln a +a -1<0.令g(a)=ln a +a -1,则g(a)在(0,+∞)上单调递增, g(1)=0.于是,当0<a <1时,g(a)<0;当a >1时,g(a)>0.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0,1).探究提高 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整合法经常用于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训练4】 已知实数a≠0,函数f(x)=⎩⎪⎨⎪⎧2x +a ,x<1,-x -2a ,x≥1.若f(1-a)=f(1+a),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当a>0时,1-a<1,1+a>1, 这时f(1-a)=2(1-a)+a =2-a, f(1+a)=-(1+a)-2a =-1-3a. 由f(1-a)=f(1+a)得2-a =-1-3a, 解得a =-32,不合题意,舍去;当a<0时,1-a>1,1+a<1,这时f(1-a)=-(1-a)-2a =-1-a, f(1+a)=2(1+a)+a =2+3a.由f(1-a)=f(1+a)得-1-a =2+3a,解得a =-34.综上可知,a 的值为-34.答案 -34类型四 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常见的转化方法有:(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结论适合原问题. (6)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7)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8)类比法:运用类比推理,猜测问题的结论,易于确定. (9)参数法:引进参数,使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形式进行解决.(10)补集法:如果正面解决原问题有困难,可把原问题的结果看作集合A,而把包含该问题的整体问题的结果类比为全集U,通过解决全集U 及补集∁U A 获得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正难则反的原则.【例5】 (1)已知f(x)=33x +3,则f(-2 019)+f(-2 018)+f(-2 017)+f(-2 016)+f(-2 015)+f(-2 014)+…+f(0)+f(1)+…+f(2 016)+f(2 017)+f(2 018)+ f(2 019)+f(2 020)=________.解析 ∵f(x)+f(1-x)=33x +3+331-x +3=33x +3+3x3+3x=3x+33x +3=1, ∴f(0)+f(1)=1,f(-2 015)+f(2 016)=1,…,f(-2 019)+f(2 020)=1,∴f(-2 019)+f(-2 018)+…+f(0)+f(1)+…+f(2 020)=[f(-2 019)+f(2 020)]+[f(-2 018)+f(2 019)]+…+[f(0)+f(1)]=2 020. 答案 2 020探究提高 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使我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2)若对于任意t∈[1,2],函数g(x)=x 3+⎝ ⎛⎭⎪⎫m 2+2x 2-2x 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g′(x)=3x 2+(m +4)x -2,若g(x)在区间(t,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①g′(x)≥0在(t,3)上恒成立,或②g′(x)≤0在(t,3)上恒成立.由①得3x 2+(m +4)x -2≥0,即m +4≥2x -3x 在x∈(t ,3)上恒成立,∴m+4≥2t-3t 恒成立,又t∈[1,2],则m +4≥-1,即m≥-5;由②得m +4≤2x -3x 在x∈(t ,3)上恒成立,则m +4≤23-9,即m≤-373.∴函数g(x)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 ⎛⎭⎪⎫-373,-5.答案 ⎝ ⎛⎭⎪⎫-373,-5探究提高 1.一般地,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且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则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补集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 2.转化与化归思想遵循的原则:(1)熟悉已知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以便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统一原则:转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统一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4)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得解决.【训练5】 对任意的|m|≤2,函数f(x)=mx 2-2x +1-m 恒为负,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对任意的|m|≤2,有mx 2-2x +1-m <0恒成立,即|m|≤2时,(x 2-1)m -2x +1<0恒成立.设g(m)=(x 2-1)m -2x +1,则原问题转化为g(m)<0恒成立(m∈[-2,2]).所以⎩⎪⎨⎪⎧g (-2)<0,g (2)<0,即⎩⎪⎨⎪⎧2x 2+2x -3>0,2x 2-2x -1<0. 解得7-12<x <3+12, 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7-12,3+12.答案 ⎝⎛⎭⎪⎫7-12,3+121.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整合法往往是因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3.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也是一种特殊的转化与化归方法,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数形式,是将生疏(或复杂)的式子(或数),用熟悉(或简单)的式子(或字母)进行替换;化生疏为熟悉、复杂为简单、抽象为具体,使运算或推理可以顺利进行.4.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清河中学2023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与计划(一)夯重基础,加深理解与应用基础永远是高考的重点。
对基础的复习,不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点的解析梳理,对概念、公式等的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升华。
加强对常考知识点、重难点的融会、贯通,把握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潜在的出题规律,要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讲解,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一体四层四翼”是高考的评价体系,从国家层面设计上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性问题。
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考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复习策略上以基础、中档题为主,抓住问题的本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通性通法,注意最优(技巧性)解法的优越性。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考查,着重考查如下七种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是架设在数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没有思想的方法是肤浅的,没有方法的思想是空洞的,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重视数学文化传承,注重创新意识发展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武汉大学齐民友教授站在影响人类文化的兴衰、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在《数学与文化》一书中写到:“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阐明了数学文化的价值.由于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其价值对于人类文明乃至民族的存亡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每年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数学思维的考查;每年的数学试题中总有4~5道新颖题型,体现创新意识,以便选拔优秀的学生.每年创新题型肯定会出现,这样的题型包括新定义型、归纳猜想型、类比推理型、探索发现型、研究设计型、开放发散型问题等,但整体试卷难度不会大起大落,以平稳为主。
转化与化归思想
3.直观化原则 将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来解决. 4.正难则反原则 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考虑问题的反面, 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求,使问题获得解决,或证明问题的 可能性. 总之,化归与转化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掌 握好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的特点、题型、方法、要素、原 则对我们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返回
返回
等与不等是数学解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它们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本例,表面看来似 乎只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且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很难解 决,但是通过挖掘其中的不等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组) 来求解,则显得非常简捷有效.
返回
正向与逆向的转化
[例3] 某射手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射击4 次且他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是相互独立的,则他至少击中 目标1次的概率为 ________.
返回
2.转化与化归的常见方法 (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 或基本图形问题. (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 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 本问题. (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 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问题, 以达到化归的目的.
同一区间,故a=1.
返回
“化归与转化”还有“数与形的转化、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转 化”等,应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熟悉化原则 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运用熟知的知识 和经验来解答问题. 2.简单化原则 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 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
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二轮备考
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二轮备考沂南一中牛纪堂张荣立2019.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科研中心郭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沂南一中高三数学备课组在一轮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及二轮备考计划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第一部分:一轮复习的常规做法一轮复习,强调基础,关注能力和思维的承载体,强调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要站在整个高中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一章一节。
把握整体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关注学生的易错点,关注一类题型的规律,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成绩的有效途径。
进入高三,我们搬迁到新校区后,教学设备得到了改善,每个备课组都配备了多媒体备课设备,配备了专门用于集备的桌椅,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
每天安排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包括:拟定复习目标,明确复习要求;确定主题主线,提炼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要点,整合知识结构;提出关键问题,精选例题习题;构思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
集体备课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经验、水平和能力的两次“转化”:由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再由群体优势转化为个体优势。
二、精心编制导学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一直坚持使用导学案。
由于复习资料有些题型不够全面,有些题目不适合课堂教学,不利于扎实复习。
因此,我们就事先分好工,两人一组,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选题来源是:课本习题变形、历年高考真题、往届高三典型题目、教辅资料和网络资源。
导学案分为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课后巩固三部分。
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以课本为载体复习基础知识,并根据所复习内容进行尝试练习;课堂探究部分按照考纲要求,分题型精选例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配有变式训练或跟踪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后巩固部分所选题目要典型,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一般20-30分钟内完成。
课时作业在晚自习定时完成后,老师收上来进行批改,对于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型第二天要安排补偿题。
9-4转化与化归思想
专题9 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选择题1.在△ABC 中,2cos B sin A =sin 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答案] C[解析] ∵2cos B sin A =sin C ,∴2·a 2+c 2-b22ac ·a =c ,∴a 2+c 2-b 2=c 2,∴a =b ,∴△ABC为等腰三角形.故选C.2.(2011·山东济宁)方程sin 2x +cos x +k =0有解,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 A .-1≤k ≤54B .-54≤k ≤0C .0≤k ≤54D .-54≤k ≤1[答案] D[解析] ∵sin 2x +cos x +k =0有解, ∴k =-sin 2x -cos x =cos 2x -cos x -1 =⎝⎛⎭⎫cos x -122-54, ∵cos x ∈[-1,1],∴当cos x =12时,k min =-54;当cos x =-1时,k max =1,∴k =⎣⎡⎦⎤-54,1,故选D.3.不等式x 2+mx +1>2x +m 对一切|m |≤2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2 B .1<x <3 C .x <1 D .x >3或x <-1[答案] D[解析] 令f (m )=x 2+mx +1-2x -m =(x -1)m +x 2-2x +1,则f (m )是关于m 的一次函数,当|m |≤2时,不等式恒成立,等价于⎩⎪⎨⎪⎧f (-2)>0f (2)>0⇒⎩⎨⎧x 2>1(x -1)(x -3)>0,∴x >3或x <-1, 故选D.4.(2011·天津模拟)设a 、b ∈R ,a 2+2b 2=6,则a +b 的最小值为( )A .-2 2B .-533C .-3D .-72[答案] C[解析] 设a +b =k ,与a 2+2b 2=6联立,得⎩⎪⎨⎪⎧a 2+2b 2=6,a +b =k , 消去b ,得3a 2-4ka +2k 2-6=0. 由上述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 故Δ=(-4k )2-4×3×(2k 2-6)≥0. 解之,得-3≤k ≤3.∴a +b 的最小值为-3.故选C.5.(2011·杭州市模拟)已知函数f (x )=x 3+mx 2+(m +6)x +1既存在极大值又存在极小值,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3)∪(6,+∞)C .(-3,6)D .(-∞,-1)∪(2,+∞)[答案] B[解析] f ′(x )=3x 2+2mx +m +6, 依题意,f ′(x )=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所以Δ=(2m )2-12(m +6)>0, 解得m <-3或m >6.故选B.6.已知函数f (x )=cos x ,x ∈(π2,3π),若方程f (x )=a 有三个不同的根,且从小到大依次成等比数列,则a 等于( )A.12B.22C .-12D .-22[答案] C[解析] 设方程的3个根的坐标分别是x 1、x 2、x 3,如图. 因为y =cos x 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所以x 1+x 2=2π,x 2+x 3=4π,又因为x 1、x 2、x 3成等比数列,可解得x 1=2π3,故a =cos 2π3=-12.7.若不等式x 2+ax +1≥0对于一切x ∈(0,12]成立,则a 的最小值为( )A .0B .-2C .-52D .-3[答案] C[解析] 法一:原不等式可转化为ax ≥-x 2-1, 其中x ∈(0,12],则又可化为a ≥-(x +1x ).由函数的单调性可得(-x -1x )max =-122=-52,因此a ≥-52.法二:设f (x )=x 2+ax +1,则对称轴为x =-a2.若-a 2≥12,即a ≤-1时,可知f (x )在(0,12)上是减函数,应有f (12)≥0⇒-52≤a ≤-1;若-a2≤0,即a ≥0时,可知f (x )在(0,12)上是增函数,应有f (0)=1>0恒成立,故a ≥0; 若0<-a 2<12,即-1<a <0时,则应有f (-a 2)=a 24-a 22+1=1-a24≥0恒成立,故-1<a <0. 综上,有a ≥-52.8.(2011·重庆理,10)设m ,k 为整数,方程mx 2-kx +2=0在区间(0,1)内有两个不同的根,则m +k 的最小值为( )A .-8B .8C .12D .13[答案] D[解析] 设f (x )=mx 2-kx +2,则f (0)=2>0,∴方程mx 2-kx +2=0在(0,1)内有两个不同的根的充要条件为⎩⎨⎧m >0Δ=k 2-8m >00<k2m <1f (1)>0,即⎩⎪⎨⎪⎧m >0k 2>8m ①0<k <2m ②m -k +2>0 ③由①②可得k 2>8m >4k ,∴k >4,从而m >2, 又m ,k 为整数,∴m ≥3,k ≥5.由③检验可知m 最小值为6,k 最小值为7, ∴m +k 的最小值为13,选D. 二、填空题9.若曲线f (x )=ax 5+ln x 存在垂直于y 轴的切线,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解析] ∵f ′(x )=5ax 4+1x ,x ∈(0,+∞),∴由题知5ax 4+1x =0在(0,+∞)上有解.即a =-15x 5在(0,+∞)上有解.∵x ∈(0,+∞),∴-15x 5∈(-∞,0). ∴a ∈(-∞,0).10.(2011·山东聊城)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对任意实数x 都有f (x +3)≤f (x )+3和f (x +2)≥f (x )+2,且f (1)=1,则f (2012)=________.[答案] 2012[解析] ∵f (x +1)≤f (x +3)-2≤f (x )+3-2=f (x )+1, f (x +1)≥f (x +4)-3≥f (x +2)+2-3 ≥f (x )+4-3=f (x )+1, ∴f (x )+1≤f (x +1)≤f (x )+1.∴f (x +1)=f (x )+1.∴数列{f (n )}为等差数列. ∴f (2012)=f (1)+2011×1=2012.11.关于x 的方程x 3-3x 2-a =0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4,0)[解析] 由x 3-3x 2-a =0,得a =x 3-3x 2. 令y =x 3-3x 2,y ′=3x 2-6x =3x (x -2). 由y ′=0得x =0或x =2.当x ∈(-∞,0)时,y ′>0;x ∈(0,2)时,y ′<0;x ∈(2,+∞)时,y ′>0.∴y 在(-∞,0),(2,+∞)上递增,在(0,2)上递减,∴当-4<a <0时,方程有三个不同实数解.12.已知f (x )=x 21+x 2f (1)+f (2)+f (12)+f (3)+f (13+f (4)+f (14)=________.[答案] 72[解析] ∵f (x )+f (1x )=x21+x 2+1x21+1x2=x 21+x 2+1x 2+1=1. ∴原式=f (1)+[f (2)+f (12)]+[f (3)+f (13)]+[f (4)+f (14)]=121+1+1=72.三、解答题13.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x +a ,当f (x )=0有实数解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f (x )=0得-sin 2x +sin x +a =0,分离a 得:a =sin 2x -sin x =(sin x -12)2-14,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求a 的值域. 因为sin x ∈[-1,1],所以[(sin x -12)2-14]∈[-14,2].故当a ∈[-14,2]时,f (x )=0有实数解.14.(2011·唐山三模)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2-⎝⎛⎭⎫2n 1a n (n ≥1). (1)求证:数列⎩⎨⎧⎭⎬⎫a n n 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2n a n }的前n 项和为T n ,A n =1T 1+1T 2+1T 3+…+1T n .求证:A n <2.[解析] (1)由a 1=S 1=2-3a 1得a 1=12,当n ≥2时,由S n =2-⎝⎛⎭⎫2n +1a n 得S n -1=2-⎝⎛⎭⎫2n -1+1a n -1,于是a n =S n -S n -1=⎝⎛⎭⎫2n -1+1a n -1-⎝⎛⎭⎫2n +1a n , 整理得a n n =12×a n -1n -1(n ≥2),所以数列⎩⎨⎧⎭⎬⎫a n n 是首项及公比均为12的等比数列.(2)由(1)得a n n =12×⎝⎛⎭⎫12n -1=12n .于是2n a n =n ,T n =1+2+3+…+n =n (n +1)2,1T n =2n (n +1)2⎝⎛⎭⎫1n -1n +1.A n =2[(1-12)+(12-13)+…+(1n -1n +1)]=2⎝⎛⎭⎫1-1n +1<2. 15.(2011·广东珠海3月考)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且f (x )在 [0,+∞)上是增函数.当0≤θ≤π2m ,使f (cos2θ-3)+f (4m -2m cos θ)>f (0)对所有的θ∈[0,π2]均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适合条件的实数m ;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解析] 由f (x )是R 上的奇函数可得f (0)=0. 又在[0,+∞)上是增函数, 故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由题设条件可得f (cos2θ-3)+f (4m -2m cos θ)>0. 又由f (x )为奇函数,可得 f (cos2θ-3)>f (2m cos θ-4m ).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cos2θ-3>2m cos θ-4m , 即cos 2θ-m cos θ+2m -2>0. 令cos θ=t ,∵0≤θ≤π2,∴0≤t ≤1.于是问题转化为对一切0≤t ≤1, 不等式t 2-mt +2m -2>0恒成立. ∴t 2-2>m (t -2),即m >t 2-2t -2恒成立.又∵t2-2t-2=(t-2)+2t-2+4≤4-22,(当且仅当t=2-2时取等号)∴m>4-2 2.∴存在实数m满足题设的条件,m>4-2 2。
高中数学-化归与转化思想
一、 考点回顾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
转化是将数学命题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变换过程,化归是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化归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堪称数学思想的精髓,它渗透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和解题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不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后的新问题与原问题实质是一样的,不等价转则部分地改变了原对象的实质,需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应用化归转化思想解题的原则应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尽量是等价转化。
常见的转化有: 1、等与不等的相互转化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关系,把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问题,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正确率;把相等问题转化为不等问题,能突破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正与反的相互转化对于那些从“正面进攻”很难奏效或运算较难的问题,可先攻其反面,从而使正面问题得以解决。
3、特殊与一般的相互转化对于那些结论不明或解题思路不易发现的问题,可先用特殊情形探求解题思路或命题结论,再在一般情况下给出证明,这不失为一种解题的明智之举。
4、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转化整体由局部构成,研究某些整体问题可以从局部开始。
5、高维与低维的相互转化事物的空间形成,总是表现为不同维数且遵循由低维想高维的发展规律,通过降维转化,可把问题有一个领域转换到另一个领域而得以解决,这种转化在复数与立体几何中特别常见。
6、数与形的相互转化通过挖掘已知条件的内涵,发现式子的几何意义,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解决问题,使问题简化。
7、函数与方程的转化 二、经典例题剖析例1、设0a ≥,2()1ln 2ln (0)f x x x a x x =--+>.(Ⅰ)令()()F x xf x '=,讨论()F x 在(0)+,∞内的单调性并求极值; (Ⅱ)求证:当1x >时,恒有2ln 2ln 1x x a x >-+.解析:(Ⅰ)讨论()F x 在(0)+,∞内的单调性并求极值只需求出()F x 的导数'()F x 即可解决;(Ⅱ)要证当1x >时,恒有2ln 2ln 1x x a x >-+,可转化为证1x >时2ln 2ln 10x x a x -+->,亦即转化为1x >时()0f x >恒成立;因(1)0f =,于是可转化为证明()(1)f x f >,即()f x 在(1,)+∞上单调递增,这由(Ⅰ)易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法强化训练(四) 转化与化归思想
题组1 正与反的相互转化
1.由命题“存在x 0∈R ,使e|x 0-1|-m ≤0”是假命题,得m 的取值范围是(-∞,a ),则实数a 的取值是( )
A .(-∞,1)
B .(-∞,2)
C .1
D .2
C 命题“存在x 0∈R ,使e|x 0-1|-m ≤0”是假命题,可知它的否定形式“任意x ∈R ,使e
|x -1|
-m >0”是真命题,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1),而(-∞,a )与(-∞,1)为同一区
间,故a =1.]
2.(2016·开封模拟)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戊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会均等,则甲或乙被录用的概率为( )
A.1
5 B .35 C.
7
10
D .910
D 甲或乙被录用的对立面是甲、乙均不被录用,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1-110=9
10.]
3.若二次函数f (x )=4x 2
-2(p -2)x -2p 2
-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值c ,使得
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 ⎛⎭⎪⎫-3,32 如果在-1,1]内没有值满足f (c )>0,则⎩
⎪⎨⎪⎧
f -,
f ⇒
⎩⎪⎨⎪⎧
p ≤-1
2或p ≥1,p ≤-3或p ≥32⇒p ≤-3或p ≥32,取补集为-3<p <3
2
,即为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
围.
故实数p 的取值范围为⎝
⎛⎭⎪⎫-3,32.] 4.若椭圆x 2
2+y 2
=a 2
(a >0)与连接两点A (1,2),B (3,4)的线段没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
值范围为________.
⎝ ⎛⎭⎪⎫0,322∪⎝ ⎛⎭
⎪⎫822,+∞ 易知线段AB 的方程为y =x +1,x ∈1,3],
由⎩⎪⎨⎪⎧
y =x +1,x 2
2
+y 2=a 2
,得a 2
=32
x 2+2x +1,x ∈1,3],
∴92≤a 2
≤412
.
又a >0, ∴
322≤a ≤82
2
. 故当椭圆与线段AB 没有公共点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0,322∪⎝ ⎛⎭
⎪⎫822,+∞.]
5.已知点A (1,1)是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焦点,且满足|AF 1|+
|AF 2|=4.
(1)求椭圆的两焦点坐标;
(2)设点B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AB |最大时,求证:A ,B 两点关于原点O 不对称.
解] (1)由椭圆定义,知2a =4,所以a =2.所以x 24+y 2
b
2=1.2分
把A (1,1)代入,得14+1b 2=1,得b 2
=43,所以椭圆方程为x 2
4+y 2
4
3=1.4分
所以c 2=a 2-b 2
=4-43=83,即c =263
.
故两焦点坐标为⎝ ⎛⎭⎪⎫-263,0,⎝ ⎛⎭
⎪⎫
263,0.6分
(2)反证法:假设A ,B 两点关于原点O 对称,则B 点坐标为(-1,-1),7分
此时|AB |=22,而当点B 取椭圆上一点M (-2,0)时,则|AM |=10,所以|AM |>|AB |.10分
从而知|AB |不是最大,这与|AB |最大矛盾,所以命题成立.12分 题组2 主与次的相互转化
6.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若f (1-ax -x 2
)≤f (2-a )对任意a ∈-1,1]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导学号:85952008】
(-∞,-1]∪0,+∞)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1-ax -x 2
≤2-a ,a ∈-1,1].①
①式可化为(x -1)a +x 2
+1≥0,对a ∈-1,1]恒成立. 令g (a )=(x -1)a +x 2+1,
则⎩⎪⎨⎪
⎧
g -=x 2
-x +2≥0,g
=x 2
+x ≥0,
解得x ≥0或x ≤-1.
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1]∪0,+∞).]
7.已知函数f (x )=x 3
+3ax -1,g (x )=f ′(x )-ax -5,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 ⎛⎭
⎪⎫-23,1 由题意,知g (x )=3x 2-ax +3a -5,
令φ(a )=(3-x )a +3x 2
-5,-1≤a ≤1. 对-1≤a ≤1,恒有g (x )<0,即φ(a )<0,
∴⎩
⎪⎨⎪⎧
φ<0,φ-
<0,
即⎩
⎪⎨⎪⎧
3x 2
-x -2<0,
3x 2
+x -8<0,
解得-2
3
<x <1.
故当x ∈⎝ ⎛⎭
⎪⎫-23,1时,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 8.对于满足0≤p ≤4的所有实数p ,使不等式x 2
+px >4x +p -3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 设f (p )=(x -1)p +x 2-4x +3, 则当x =1时,f (p )=0,所以x ≠1.
f (p )在0≤p ≤4上恒正,等价于⎩⎪⎨
⎪⎧
f
>0,f >0,
即⎩
⎪⎨⎪⎧
x -
x ->0,
x 2
-1>0,解得x >3或x <-1.]
9.已知函数f (x )=13x 3+⎝ ⎛⎭⎪⎫a 2-43x 2+⎝ ⎛⎭
⎪⎫
43-23a x (0<a <1,x ∈R ).若对于任意的三个实数x 1,
x 2,x 3∈1,2],都有f (x 1)+f (x 2)>f (x 3)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f ′(x )=x 2
+⎝ ⎛⎭⎪⎫a -83x +⎝ ⎛⎭⎪⎫43-23a =⎝ ⎛⎭
⎪⎫x -23(x +a -2),2分
所以令f ′(x )=0,解得x 1=2
3,x 2=2-a .3分
由0<a <1,知1<2-a <2.
所以令f ′(x )>0,得x <2
3或x >2-a ;4分
令f ′(x )<0,得2
3
<x <2-a ,
所以函数f (x )在(1,2-a )上单调递减,在(2-a,2)上单调递增.5分
所以函数f (x )在1,2]上的最小值为f (2-a )=a
6
(2-a )2
,最大值为max{f (1),f (2)}=
max ⎩⎨⎧⎭
⎬⎫
13-a 6,23a .6分 因为当0<a ≤25时,13-a 6≥2
3a ;7分
当25<a <1时,23a >13-a
6
,8分 由对任意x 1,x 2,x 3∈1,2],都有f (x 1)+f (x 2)>f (x 3)恒成立,得2f (x )min >f (x )max (x ∈1,2]). 所以当0<a ≤25时,必有2×a 6(2-a )2
>13-a 6
,10分
结合0<a ≤25可解得1-22<a ≤2
5;
当25<a <1时,必有2×a 6(2-a )2
>23a , 结合25<a <1可解得2
5<a <2- 2.
综上,知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2
<a <2- 2.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