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及胃肠道病变的CT诊断(2008)
脾脏病变CT表现
第一节脾肿大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enlarged spleen)。
脾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解剖学测量脾脏的平均长10.5cm,宽6.5cm,厚2.5cm,最大径超过15cm者肯定增大。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染、胶原病和浸润性病变等。
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
3)深吸气时,脾脏触诊在肋缘下超过2~3cm。
叩诊时,脾浊音区相应扩大。
2.X线平片:脾脏X线测量长径超过15cm,宽径超过8cm可诊断脾肿大。
明显增大时可引起左膈升高,胃泡右移,左肾轮廓影向内下方移位。
3.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脾大对胃肠道的压迫、推移征象,结肠脾曲下移,相应的横结肠上缘出现压迫。
4.MRI检查:单纯性脾肿大MRI信号强度均匀。
【CT表现】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象。
1)长径超过10cm,短径超过6cm,上下方向长度超过15cm即为脾肿大(图6-5-1A )。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为脾肿大。
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图6-5-1B)。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性病变。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弥漫性脾肿大超过5个肋单元第二节第二节副脾副脾(accessory spleen)又称额外脾。
为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结构相似,具有一定功能的脾组织。
约占尸检10%~30%,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也可沿脾脏的悬韧带分布。
约有20%的副脾发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
【诊断要点】1.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
2.消化道钡餐造影:位于胃壁或胃周围者,可显示类似胃粘膜下肿瘤征象。
3.MRI检查: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信号特征与主脾相同,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的强化一致。
脾脏病变影像诊断(全面汇总版)
脾脏病变影像诊断(全面汇总版)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和免疫器官。
相比于肝脏,日常工作中,脾脏的病变相对少见得多。
接下来,我们一一总结一下,脾脏常见及少见的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以备工作中不时之需。
1、脾囊肿脾囊肿相对少见,可以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也可以按病因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脾囊肿。
影像诊断较为容易,CT低密度,MR上T1WI低、T2WI高信号,信号接近水。
少数合并出血、感染或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密度和信号可较复杂。
脾脏内类圆形液体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
诊断与其他部位的囊肿类似,不难。
脾包虫囊肿,囊内见子囊。
囊肿内密度或信号可由于囊内容物的不同而不同。
包虫囊肿与单纯囊肿表现可类似,但脾包虫不同点在于:包虫多见于流行病区,囊壁可有弧形钙化,未钙化的囊壁可有增强,囊内有时可见子囊,多合并肝包虫。
脾囊肿诊断多不困难,偶尔需要与脾淋巴管瘤、囊性转移瘤鉴别,脾淋巴管瘤多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囊性转移瘤有原发病史,囊壁通常较厚,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后囊壁有强化。
小结:脾囊肿CT多为低密度,合并出血、感染、蛋白或钙类较多时密度可较高并不均匀;囊壁偶见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
MR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出血、感染、蛋白或钙类时信号可不均匀,弥散不受限。
2、脾血管瘤脾脏血管瘤为脾脏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成人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以毛细血管瘤多见。
CT多为边缘较清楚的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影,病灶较大时可见中心更低密度瘢痕,病灶内可见点状或星芒状的钙化,亦可见边缘线样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结节状强化,随时间延长逐渐向中心填充,较小病灶也可以出现动脉期即完全填充强化,门脉期、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减退,但仍呈相对高密度,延迟扫描呈等或稍高密度;MR表现为T1WI低、T2WI高信号,合并出血、血栓、纤维化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时信号不均匀,DWI稍高信号,ADC高信号,如有中央瘢痕则呈T1WI低、T2WI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类似。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 脾CT诊断[行业专业]
行业专业
45
CT表现
• 平扫:
• 1、脾弥漫性肿大,无特异性
弥漫肿大型、粟粒型:脾肿大,但肿瘤太小CT不能 显示
2、多发结节型和孤立大肿块型:脾密度不均,单发 或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大于1cm, 边缘模糊不清
• CT所见:脾轻至中度增大,内见单个或多个液性低密 度灶,轮廓清或不清,病灶内可见粗大间隔;
• CT值约15-30Hu,高于一般囊肿:因含有蛋白成分 • 增强:瘤壁及间隔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
行业专业
41
脾淋巴管瘤
行业专业
42
脾淋巴管瘤
行业专业
43
脾淋巴管瘤
行业专业
44
脾恶性淋巴瘤
• 分为何杰金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继发常见, 原发少见;
77
• 增强:病灶无强化,边界更清楚 • 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真性与假性囊肿
行业专业
29
脾多发囊肿
行业专业
30
脾囊肿
行业专业
31
脾囊肿
行业专业
32
假性脾囊肿
行业专业
33
假性脾囊肿
行业专业
34
脾囊肿(寄生虫,内见子囊)
行业专业
35
脾海绵状血管瘤
• CT表现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类似 • 平扫:边缘清晰低密度区,较大病灶中
• 增强 – 脾实质和脓肿壁有强化,而液化区无强化 – 正常脾实质和脓肿壁之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行业专业
19
多发行业脾专业脓肿
脾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精品课件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9
脾破裂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 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 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 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 血。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10
患者,男性,44岁,上腹外伤,疼痛伴 呕吐2小时之主诉来诊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4
患者女,12岁。左上腹痛半年余,现感觉 下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 无放射痛及畏寒、发热。体检:腹部未见 肠型、蠕动波;下腹部可扪及质韧、光滑 肿物,边界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 WBC 21.6×10^12/L。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5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CT多表现为脾实质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不均质高密度或 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包膜下出血常表现为脾周“新月 状”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腹腔内积血常表现为肝、脾 与腹壁间带状影或血液充填于肝肾隐窝、结肠旁沟内;增 强后正常脾脏明显强化,而破裂脾组织、血肿及包膜下血 肿不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2
脾脏的常见疾病
游走脾并脾扭转 脾脏破裂 脾血管瘤 脾结节病 脾梗死 脾脓肿脾淋巴瘤 脾淋巴管瘤 脾转移瘤
最新 PPT 可修改 欢迎下载
3
游走脾
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位于腹腔的其他 部位者,称为脾脱垂或异位脾;脾脏既有脱 垂又能复位,呈活动或游走状者,称为游 走脾(floating spleen)。 此症甚为少见,女 性比男性多3~13倍,以中年女性为多见。 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有文献 报道女性发病率可高于男性13 倍,儿童期 也有发生。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检查技术
• 脾脏是USG、CT、MRI最容易显示的脏 器
• USG是首选检查方法 • CT图像更清晰 • MRI与USG、CT相仿,更适合显示弥漫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多发脾脓肿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脓肿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脓肿,脓腔内气体
• 可无临床症状,亦可引起左上腹痛,发热。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梗死CT表现
• 平扫: – 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外缘,尖端指向 脾门,边缘可清或略模糊 – 大的梗塞灶中央可以伴有囊性变 – 伴有出血可见到高密度不规则形影 – 少数伴包膜下积液 – 可伴胸腔积液,或左膈影抬高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脏常见病变CT诊断培训课件(PPT77 页)
脾先天发育异常
• 游走脾或异位脾 游走脾: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内其他位 置,为脾蒂或脾有关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一般无症状,脾扭转 时发生急腹症 异位脾:影像学检查显示正常脾窝处无脾,其它部位见异位脾
• 副脾:胚胎发育异常造成的另外异位的脾组织,占正常人10%30% – 最常发生于脾门或脾门附近,其次位于胰尾附近;多为单发; 大小1-5cm – 由脾动脉分支供血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脾脏疾病的CT诊断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CT诊断的认识。
方法复习2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脾脏病变的CT表现。
结果脾梗塞2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2例,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
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标签:脾脏;CT;诊断正常脾脏的CT表现脾脏位于左上腹,由淋巴滤泡和网状内皮细胞以及散在分布的血窦组成。
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在CT图像上其长轴不超过5个肋单元,厚不超过4.5cm,下缘不超过肝脏下缘,其前缘和后缘不超过中线[1]。
在CT平扫图上正常脾脏密度均匀一致。
它的增强早期是不均匀强化的,这是由于血液通过血窦时分成两路到达脾静脉,一部分血液经过脾索通过”开放循环”到达脾静脉,余下的血液经过”封闭循环”直接建到达脾静脉,它不影响脾索血流,后者为一更迅速过程,这种表现被命名为网格状图形强化。
约有50%的正常脾脏在动态CT上表现不均匀性增强,其中66%的病例可在血管造影中表现此种强化。
这种不均匀性增强由于团状对比增强的缘故而在螺旋CT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在大多数CT扫描中都可见。
这种增强模式可因患者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在区分淋巴结,胰尾肿块和副脾上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对于一些易于混淆的病例,延迟扫描的进行对于区别正常的不均匀强化和真正的脾脏病理学改变极有帮助[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65岁,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慢性脾出血伴出血性梗死1例,脾梗死1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2例,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用日本岛津SCT-3000TE机检查,患者仰卧,层厚、层距均用10 mm,常规先平扫,后加做团注增强扫描。
2 CT表现2.1慢性脾出血伴出血性梗塞1例脾内有3 cm×4 cm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呈边缘清楚低密度影。
2.2脾梗塞1例脾内见楔形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边缘清楚,灶内无强化。
脾脏的正常与异常ct表现
CT在脾脏疾病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评估病变范围
通过CT检查可以准确评估脾脏病 变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决策提
供依据。
指导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脾脏疾病, CT可以帮助制定手术方案,评估 手术难度和风险。
监测治疗效果
CT检查可以动态监测脾脏疾病的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脾脏位置与形态
位置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左侧, 膈肌之下,通常呈现为横椭圆形 的软组织影。
形态
脾脏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无分 叶或不规则突起。
脾脏密度与CT值
密度均匀
正常脾脏在CT图像上密度均匀,无明显的低密度或高密度区 域。
CT值
脾脏的平均CT值通常略低于肝脏,但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具 体CT值可因个体差异和扫描参数而略有不同。
将CT与其他影像技术(如MRI、PET等)进 行融合成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脾脏病变 的性质和范围。
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
个性化扫描方案
借助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智能 化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脾脏病变的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针对不同患者和病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 扫描方案,优化扫描参数和对比剂使用, 提高检查效果和患者体验。
CT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要点一
优势
要点二
局限性
CT能够清晰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结构,对于脾 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CT检查具 有快速、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CT对于某些等密度病变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相对较低,需 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此外,CT检查具有 一定的辐射性,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
THANKS
脾的CT诊断
【CT表现】
表现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类似。
平扫:边缘清晰低密度区,较大病灶中央可
见更低密度的疤痕区。
增强:对比剂快速注入,病灶周边明显结节 状增强,向中央充填。延迟扫描病灶完全充 填,与正常脾实质密度一致 。
【MRI表现】 T1WI稍低于脾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 增强:同CT。
4.孤立大肿块型。
【CT表现】
平扫
弥漫肿大型、粟粒型:脾肿大,但肿瘤太小 CT不能显示。 多发结节型和孤立大肿块型:脾密度不均, 单发或多发低密度肿块,边缘模糊不清。
增强:
不规则强化,程度低于脾脏。 全身恶性淋巴瘤脾侵润者脾门及腹膜后淋巴 结肿大
脾淋巴瘤(图)
脾淋巴瘤 (图)
2.脾脏形态
横膈及胸壁侧光滑、圆隆。
脏侧面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可呈波浪状
或分叶状,凹陷处为脾门。
3.脾脏大小: (1)解剖学测量脾脏大小 平均长10·5cm;宽6·5cm;厚2·5cm。 (2)CT测量脾脏大小 有“肋单位”法 正常脾脏5个肋单位。
4.脾脏平扫CT 脾脏平扫CT值约为50Hu。 脾脏增强动脉期密度不均匀明显强化呈花斑 状,静脉期密度趋向均匀。 脾动静脉分别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
位于左季肋部,与第9~11肋相对。
成人脾重100~250克,长10.5cm,宽6.5cm,
厚2.5cm。
正常脾长度不超过15cm,脾下缘不低于肝右
叶下缘,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三、脾脏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CT表现 1.位置与毗邻 位于左上腹后部 脾脏上方为横膈 内侧为胃底 外接胸壁后
(一) 囊肿
(二) 脾血管瘤
脾恶性肿瘤
(一)脾恶性淋巴瘤 (二)脾转移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外伤
病理与临床
– 脾是腹部钝挫伤最常受累的脏器,直接引 起脾撕裂血肿和包膜下血肿。 – CT检查是发现脾损伤最好的方法、准确、 可靠,并可同时发现肝、肾损伤和腹腔出 血。
21:34:18
18
泸医附院
2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肿瘤
21:34:18
29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血管瘤
病理与临床
– 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分海绵状瘤和毛细血管瘤; – 大小多≤2cm,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中央 可有纤维疤痕呈星状或不规则形,可有钙 化。 – 多为查体发现。
21:34:18
23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撕裂并包膜下血肿
21:34:18
24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囊肿
病理与临床
– 脾囊肿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又 分含有上皮的真性囊肿和无上皮的假性囊 肿。假性囊肿占80%,大多与外伤、梗塞、 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腹痛、发烧、寒战和脾大。
21:34:18
14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脓肿CT表现
早期脾弥漫性增大,密度稍低; 脾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减低区,边界清 或模糊,CT值20~40Hu; 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液液平面; 脓肿可被分隔成单腔或多腔,增强扫描脓肿 壁及分隔强化明显; 脓腔中央有致密中心,称“靶征”,脓肿壁 可不完整; 脾周或包膜下继发积液或积脓。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血管瘤
21:34:18
34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错构瘤
病理与临床
– 由异位的正常组织构成的肿瘤样病变。 – 多为单发灶,呈球形,边界清楚,无包膜, 灶内可见钙化。 – 无症状,偶伴脾亢进。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副脾的CT表现
副脾在主脾的附近,呈单发或多发的圆 形或卵圆形块,边缘光滑,密度与脾相 似。 动态CT增强扫描二者同时增强和消退, CT值也相同,有时可见脾门血管进入 副脾。
21:34:18
检查方法 脾脏正常解剖的CT表现 脾脏先天性变异的CT表现 脾脏外伤 脾脏炎性病变的CT诊断 脾脏囊肿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脾梗塞
2
21:34:1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检查方法
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先天性变异—副脾
21:34:18
9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副脾
21:34:18
10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4
21:34:1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正常脾脏的增强表现
21:34:18
5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正常分叶脾
21:34:18
6
泸医附院
31
21:34:1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海绵状血管瘤
21:34:18
32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血管瘤
21:34:18
33
3
21:34:18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正常解剖的CT表现
脾脏位于左上腹,外表面隆凸光滑,与膈肌和腹壁 相贴;内缘与胃、胰尾和肾脏相邻或受压形成分叶 状切迹; 脾动、静脉进出脾脏处为脾门。 脾切迹在不同的断面有不同的形状。 脾的形态、大小个体差异很大。一般长径为12cm, 宽7cm,厚度3~4cm。 脾脏密度均匀一致,低于正常肝脏密度。 增强扫描早期因皮质强化程度高于髓质,可表现为 密度不均,随后为均匀性强化。
21:34:18
20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外伤CT表现
脾撕裂:
– 脾光滑锐利的边缘变为模糊不清或连续性中 断。 – 破裂处充满血凝块,脾周有密度不均影,造 成实质分离。 – 增强扫描脾实质内有低密度线。 – 愈合时形成边缘清楚的裂隙,类似脾切迹。 – 本症均有外伤史,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脾外伤 诊断正确率达96%以上。
21:34:18
26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巨大囊肿
21:34:18
27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囊肿
21:34:18
21:34:18 39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21:34:18
12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感染性炎病变
21:34:18
13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脓肿
病因与病理:
– 35%来自血行感染,15%伴有外伤、 10%有脾梗死,邻近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导 致脾脏炎性浸润、组织变性、坏死、毛细 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21:34:18
30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血管瘤CT表现
脾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界清 楚。 瘤内囊变时表现为混合不均密度。 灶内钙化呈斑点、放射状排列或边缘弧形钙化。 增强扫描病灶呈持续性边缘强化,向瘤中心扩 展,延迟扫描瘤灶与正常脾组织呈等密度。 血管瘤因囊变或血栓形成而致血管组织机化者, 瘤中心可见星状或不规则状低密度影。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外伤CT表现
脾包膜下血肿:
– 脾影增大,沿脾一侧边缘见半圆形突出的 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有时平扫难以发现, 但增强扫描血肿无增强而正常脾增强才被 发现。 – 随时间延长,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减少, 血肿密度降低,呈新月形低密度带,脾受 压边缘变平直。 – 血肿可持续数月,形态和大小不变。
21:34:18
35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错构瘤的CT表现
脾内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或模糊, 以脂肪为主,CT值可为负值。 瘤灶中央或边缘可有钙化灶。 脾脏可大或不大。 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实质部 分强化明显。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脏病变的CT诊断
黄新文
泸州医学院 影像诊断与技术学教研室
21:34:18 1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内容提要
21:34:18
25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脾囊肿的CT表现
脾囊肿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呈圆形囊性低密度区,CT值0~15Hu,轮廓光 滑,边界清楚。 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少数囊肿壁见弧形钙化,后天性钙化厚而规则。 先天性囊肿可伴有肝、肾囊肿。
21:34:18
19
泸医附院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