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6讲: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6讲: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

石头“变形记”
相互转化---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出三进---岩浆 三进一出---岩浆岩
石头家族
岩浆 岩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沉积物 沉积岩 变质岩 花岗岩 玄武岩 砂岩 砾岩 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板岩 石英岩 大理岩
岩层形成的早晚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①②③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①⑤③②④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容易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已知⑤表示变质作用,完成问题。 (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
玄武岩






过 程
花岗岩
看花岗岩和玄武岩图片,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并有气孔和流纹; 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大,坚硬致密。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软流层 侵入岩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沉积物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外力作用的是
(1分),属于高温
融化作用的是
(1分)。
(3)图中的岩石A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形成
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


。(2分)
(4)①和⑦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
地球内部的是________(填数)。(1分)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花岗岩B.砂岩 C.大理岩D.板岩 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考点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考点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考点归纳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1)内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岩石转化示意图)(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4、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研析考情解密高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①C界面——____________,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____。

②D界面——________________,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___________。

(4)三大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A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3)C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所示: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活学巧用】[2019·北京卷,11]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表填绘·助学助记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_______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________、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_______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考点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1)(1)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1)(1)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 系、阿尔卑 斯山系
消亡边界 →|←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 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 太平洋西部 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 岛弧、安第 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 斯山脉、台 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湾山脉等 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消亡边 界→|←
2.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 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 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 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 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如图中 a 是两大陆板块互相 挤压碰撞 地带,形成了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如图中 b、c 是 大陆 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深邃的 海沟 、岛弧、海岸山脉。
③如图中 d 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 裂谷带 。 [温馨提示] 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 “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注意与经纬 度相结合);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宏观地形(如 地中海、红海、新西兰南北二岛、冰岛等)。 “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考纲要求]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 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
气态:天然气 固态 :石英

地理必修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知识点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二.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

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

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①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图1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2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图2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方法。

即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

【精选】高考地理冲刺:专题5.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精选】高考地理冲刺:专题5.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2019.55.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知识·基础知识梳理1.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______组成的较大的固态的_____集合体,构成了岩石圈(包括地壳)。

岩石按成因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类岩石的成因和基本特点①岩浆岩:由来自上地幔的______层的炽热的_____冷凝而成,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因为侵入到地壳以内的岩层,叫______,常见的岩石代表:___________,其特点是性质______;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_________。

典型代表:____,特点是比较______。

②沉积岩:_____地表的岩石在受到外力的_______,变得______,被外力____、____、____、固结成为沉积岩。

沉积岩的两个特性:一是具有层次。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____。

二是含_____,可以用来判断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

沉积岩具体的类型按沉积的物质命名:如以小砾历石为主,叫砾岩,以砂石为主叫______。

以细小黏土颗粒组成页片状层理的叫页岩。

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典型代表为_______。

③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比如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导致原来岩石的结构和成分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原来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应的变质作用后的变质岩岩石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微拓展:地壳物质的起源——岩浆岩浆是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和地壳深处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融入物质,岩石起源于岩浆,终点也是回归到岩浆。

岩浆在岩浆活动下形成岩浆岩,根据位置的不同,岩浆侵入到岩层冷却形成的岩浆岩叫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叫喷出岩。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浆是岩石的形成的起点物质,也是物质循环的终点,对地质循环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浆活动是塑造地质地貌的重要活动之一。

岩浆活动在板块的张裂边界比较活跃,这也是为什么张裂边界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考点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纲再现回扣导图1.矿物: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3.岩石的成因分类(1)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2)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 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4.地壳的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②代表外力作用。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 .① B.② C.⑤ D.⑥2.我国某地地质钻探时,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与该岩石是同类岩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对于三类岩石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花岗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 .板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页岩C .沉积岩内一定含有化石D .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1.D 2.B 3.D解析 第1题,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甲代表岩浆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变质岩,丁代表岩浆;③和⑥都表示变质作用,故D 项正确。

第2题,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图中的乙类岩石。

第3题,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属于内力作用成岩,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含有化石的一定是沉积岩,但是沉积岩不一定都含有化石。

乙沉积岩和丙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2015·5月浙江省××市月考)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3章 第8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3章 第8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 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矿物有规律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石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 .②→⑤→①→④ B .②→④→⑥→① C .②→④→①→⑥ D .②→④→③→⑤ 2.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砾岩、大理岩 B .页岩、石灰岩 C .砂岩、玄武岩 D .石英岩、花岗岩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些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称为矿石;岩石及其中的矿产组成地壳。

第2题,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应为沉积岩,四个选项中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2016·金华月考)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成因分,图中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D .变质岩4.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答案 3.C 4.C考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1.地壳物质循环图的读图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考点19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考点19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考点19D[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江苏地理,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图形解读】【解析】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答案】1.C【考点透析】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形态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板块运动示意图对地貌影响举例板块碰撞陆陆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或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海海碰撞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陆海碰撞俯冲角小海岸山脉、海沟南美西岸的山脉,智利海沟俯冲角大陆缘岛弧、海沟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典型例题2】(2015·浙江文综,5、6,8分)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⑵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第⑴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呈谷地,即背斜谷,故C项正确。

第⑵题,结合题干和图中信息,⑤岩层处于其八层中的中上部,相对较新,属于背斜顶部的岩层,为沉积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解析】第⑴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第⑵题,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C ⑵A【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考点规律揭秘]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示例】(2013·上海卷,5、6,4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⑵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⑴C ⑵C【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5•上海卷,13、1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2014·上海卷,11,2分)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 石灰岩B. 片岩C. 板岩D. 石英砂岩(2013·江苏,8,2分)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4题。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泉州五校高三联考】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1~2题:1.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2.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2015·烟台市莱州一中期末考试】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c→b→d→a→f→e B.b→a→c→d→f→eC.a→b→c→d→e→f D.d→c→b→a→f→e4.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2015·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天山大峡谷(图甲)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

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

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

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乙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6.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A.甲 B.乙 C.丙 D.丁【2015·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期中】下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资料完成7题。

7.“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2015·重庆调研抽调二】图为某地理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片,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9.图中岩石形成的条件是A.风沙沉积B.河流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2015·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调研一】左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2中岩石类型属于图3中的()A.甲B.乙C.丙D.丁11.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④一⑦一③B.②—③—④C.⑥一①一③D.③—④—⑤二、综合题12.【2015·北京丰台一模】图示意白石山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大理岩由沉积岩高温变质而形成。

说明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

13.【2015·年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钻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

A国被称为“钻石之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

钻石的出口为该国带来了财富,而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1)每年5~10月为A国的雨季,降水丰富,说明此时降水形成的条件。

(2)写出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国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

(3)当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进行钻石的采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3年高考真题]1.D2..D【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

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

D正确。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

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

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D正确。

3.D【解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

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剪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答案为D.4.B【解析】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知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

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创新预测试题]1.A2.B【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信息“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可知,天柱山风景的岩石是岩浆岩。

结合岩石转化图可知,丁为岩浆,甲为岩浆岩,A正确。

第2题,天柱峰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花岗岩初露地表,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

B正确。

3.A4.B【解析】第3题,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先固结成岩,再受到内力作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所以A正确。

第4题,从上题中分析狗头石或骆驼石属沉积岩,所以B正确。

5.C6.A【解析】第5题,由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判定是沉积岩,而洞穴成因可能是流水侵蚀,C正确。

第6题,右图中甲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

该峡谷主要岩石是沉积岩,所以A正确。

7.A【解析】第7题,岩层有层理,且材料说几亿年前是海洋,所以沉积作用较强,是沉积岩,A正确。

8.C 9.B【解析】第8题,结合图片岩石中存有的大量大小不一的碎石,可推知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岩石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和风力沉积不温吻合,应属于河流沉积条件下形成。

10.C 11.A【解析】第10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

第1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12.【答案】岩浆活动导致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从大理岩形成、变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答案】 (1)5—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充足;地势西低东高,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岩浆冷却、凝固)。

位于河流上游含有钻石的岩石,被风化(侵蚀)破碎;钻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沉积下来,被埋在沙砾中。

(3)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积物;水位下降,河滩出露;有河水便于筛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