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合集下载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说书人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说书人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必修2

说书人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导入】师: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先生的长篇评书《林则徐》的一个片段。

请大家认真地看,仔细地看,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些什么?播放视频(时长:)师:在这段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提示:道具、衣着)学生快速回答,也可集体回答。

师:一桌一椅,一把纸扇,一块醒木,再着一身青衫,这就是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说书人的形象及他说书的全部道具。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进他的《说书人》(PPT1),看看生活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说书人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PPT2)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投影上的词语吧,一人一个,轮下去。

要求看着投影读。

学生读一个,教师点一个(时长:)师:预习之后,我们应该可以发现这篇小说的情节还是比较简单的,就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本文的情节吧。

30秒,准备一下。

(时长:)学生回答,如果不完整,可以再找一两个学生补充。

师(概括):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说书人困顿的生活,以及凄惨死去的悲凉命运。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师:通过预习,你觉得小说中的这个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PPT3)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注意要求: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

请学生快速地回答,后面的同学补充。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人物形象特点。

板书内容:技艺高超、身份低贱、贫病交加、孤苦无依(伶仃)、命运悲惨【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师: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说书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呢?(PPT4)给大家3分钟时间,小组内合作讨论一下,等会儿,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回答。

学生的回答要结合语段,点出手法。

第一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补充要求:师: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后面的同学就不要再重复了。

其间,教师板书手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况1』这位同学提到了说书人的长衫,请同学看一下课文,除了这里提到长衫,还有其他地方提到长衫吗?(有)共有几处?(三处)(PPT5)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文中三处提到长衫的文字,思考一下:小说中三次描写到长衫,有什么作用?(提示:“说书人”的长衫是有变化的(PPT6),这说明什么?)明确:(1)穿长衫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回旋舞教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回旋舞教案苏教版必修1

回旋舞一、教学设想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懂得把握诗歌的意象;(2)把握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3、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领略了中国当代诗歌的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大洋那一边的欧美近代诗歌,让我们在中外不同风格的诗歌海洋中“荡起双桨”吧……(二)解读诗歌——《回旋舞》1、作者简介: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

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

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

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

2、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

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

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

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

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鸟啼教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鸟啼教案

鸟啼(劳伦斯)青阳中学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散文《鸟啼》。

读这篇文章以前,说到鸟啼,你一般会想到什么?心里是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是的,或许是桃红柳绿,是良辰美景,是天林子里的演唱会,当然也可能是天空的离歌。

我们的感觉往往是轻松愉悦,或是悠闲,当然也可能是伤感。

那读了这篇文章中的鸟啼之后,又是什么感受呢?学生发言说不太清楚,但同刚才所说的感觉不同的是,我们更觉得有一种对心灵的冲击力。

那是因为劳伦斯笔下的鸟啼跟一个沉甸甸的词有关,那是什么?生命!关于生命的话题永远都不是轻松的,因为生命让我们敬畏!为了表达对生命的理解,作者除了描写鸟啼,还主要描写了什么?冬天,天好,我们就从这三者入手,来分析文章的主旨。

请大家快速朗读全文,用笔画出描写冬天、天的景象、鸟啼的句子。

我们分分工。

学生朗读,交流。

冬天冬天是漫长的,对于生命的戕害是可怕的。

文章的第十一节把这种被撕裂般的感受写的如此逼真,我们一起来看:范读。

从对冬天的描写来看,它象征了什么?死亡(也可以是其他的苦难)。

那作者对冬天,对死亡是什么态度呢,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注意,不要脱离文本,抓住有关的语句来分析。

首先是面对,因为冬天无法逃避。

文章中有一句话表达了这种思考?世界不能选择——冬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经历。

世界不能选择,走出死亡。

到这里,我建议放缓脚步,去体悟一下作者的用心。

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复杂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喧哗与躁动的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慨,往往显得格外清醒。

我们都习惯了礼赞天,但作者没有忘记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生命中的冬天,我觉得这才是悲悯的情怀,这才最具人性的光辉,这才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天天的景象与冬天是截然不同的,作者的对比十分鲜明。

学生交流。

作者笔下的天是美妙的,作者说是新的天地,是新的天堂。

文中反复用了一个修饰词:银色,我想这大概就是天堂的颜色,天堂的光亮。

天的到来象征了什么?新生天来临的时候,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又有着怎样的思考?惊喜,赞美!在冬天与天的交替中,作者激情的礼赞天“我们耳中充塞的……”天不能抑制,礼赞新生!而宣告冬天过去,天来临,宣告走出死亡,迎来新生的,正是那一声声的鸟啼!描写鸟啼的段落主要集中在2——6节,同学们互相交流。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C.④②⑤③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著.(zhù)寥阔荣膺.(yīng)忧心冲冲B.沉湎.(miǎn)狼藉木讷.(nè)好高骛远C.发酵.(jiào)佝偻瞥.见(piě)根深缔固D.拮据.(jù)蓦然羸.(léi)弱马革裹尸3.(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

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B.星期六上午,春光明媚,同学们相约来到西山公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共享天伦之乐....。

C.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D.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三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世卫组织派13 个工作人员在灾区与国家卫生当局密切协调提供服务,还有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工作人员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灾区。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校2024届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校2024届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校2024届中考语文押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A.②③⑤④①B.③②⑤④①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②④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两国的功臣。

B.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C.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研究学术不可或缺,但是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ù)锡箔.(bó)家酪.(bèi)鸡毛掸.子(dǎn)B.女佣.(yōng)扶掖.(yè)鄙.夷(bǐ)周道如砥.(dī)C.脊.梁(jǐ)拆.散(cāi)诘.责(jié)踌躇.满志(chá)D.逻辑.(jí)蠕.动(rú)蓦.然(mò)囊.萤映雪(náng)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句意明确A.国产智能手机不仅在国际上成功树立起了良好形象,而且获得了国内运营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B.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容易混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种情况会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校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校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偏僻.卡.片/关卡.折.本/损兵折.将笨嘴拙.舌/相形见绌.B.殉.职/勋.章羞怯./惬.意粘.贴/拈.轻怕重恍.然大悟/惊慌.失措C.狼藉./慰藉.轩昂./盎.然载.誉/千载.难逢不屑.一顾/惟妙惟肖.D.占据./蹲踞.真谛./取缔.侍.奉/恃.才傲物浑.水摸鱼/魂.牵梦萦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我们已经学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北岸。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阴”,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C.“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而“右迁”指的是升官。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3.找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推广,让广大的观众认识了石家庄藁城。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说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说

说书人第二课时同伴互助探究展学一、合作探究1、说书人在哪个场所说书?这个场所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变迁?(有何隐喻?)2、读小说的结尾部分,通过“我”眼前的说书人和“我”心目中说书人的对比说说“我”对说书人有哪些期许?原文:当你还活着的时候,甚至当你支持着你的病体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的多么远吗?你也曾想到这一层,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我站着,直到新的坟墓从地面上耸起来,埋葬的人吸着了烟,然后抛下他们掩埋的新坟走了,不见了,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黄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3、“说书人和城隍庙”的境遇是偶然的吗?若果说“说书人和城隍庙”是那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课后巩固迁移运用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说书人”史航一把折扇、一个白瓷水杯,整整两个半小时,史航一个人“唱念做打”,面对这一屋屏息聆听的人,说得嘴角泛起白沫都毫不自知。

过去两年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编剧史航都会在北京的钱粮美术馆开讲。

北京的各类讲座繁多,可这一个人的讲座仍属罕见。

2009年4月,史航第一次在这里开讲,谁也没想到,他能坚持两年。

两年前,他只是想在这里开一个读书会——在北京,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当个主持人。

没料到,第一次读书会,这个主持人一张嘴就刹不住车,硬是一个人“喷”足了两个小时。

当时来了差不多二十个人,没人有机会插上话,从那之后,其他人就只有听的份儿。

两年来,除了一次春节,史航从来没耽搁过一次座谈。

来的听众平均五六十人,基本都能把做讲座的屋子坐满。

在史航看来,到了每个月底的讲座时间,其他所有事情都靠边,讲座是第一位的。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鸟啼》实录与评点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鸟啼》实录与评点苏教版必修2

《鸟啼》师:古人从一片飘零的落叶中看到了将至的秋天,从一枝红杏中看到了渐浓的春意,“一枝红杏——” 生:“出墙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劳伦斯的《鸟啼》。

劳伦斯从鸟啼中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寻他在鸟啼声中的收获吧!师:我们预习过了这篇文章,先一起来看看预习情况。

请问同学这几个词怎么读?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这些词语。

(请一学生读下列词,教师随机正音。

) PPT :发生的?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PPT :(学生自由朗读2—5节)师:请大家逐段找出文中鸟啼的特点。

(学生自主寻找)生:第2段中:缓慢、笨拙、吃力、微弱;第3段中:萌发、隐约、清越、明快。

生:第5段中:悦耳。

师:鸟啼有没有发生变化呀? 生:有。

师:文章当中和鸟啼声音相关的动词也能体现变化的。

我们来找找动词看,能体现鸟啼变化的动词。

(学生自主寻找。

) 生:发出、传出、响起、闪动、抛出、浮起 师:你认为哪些最有感染力? 生:闪动、浮起。

师:大家有没有想起小的时候唱的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个闪动写出了—— 生:喜悦。

师:是的带有点喜悦。

这之前还有一个词——浮起。

师:什么情况下可以浮起? 生:轻盈。

○独具诗意的开头,合乎文章的体裁特点,也为整堂课定下了一个诗意化的语言基调。

○准确读准字词,在高中公开教学中已不多见,全从学实际看,这样的教学环节并不显得多余。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地方。

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学有所得,这是值得提倡的。

○少了学生自己探究的环节,直接由教师“牵”入,不足取。

因为这是学生完全能够找到的。

○有怎样的变化呢?探讨不够,教师表现出了过分的强势,于是学生也便“示弱”了,跟着老师转了。

○扣住“闪动”“浮起”师:“抛向”呢?给人一种什么感受?(提示:把篮球抛向空中)生:是一种力量感。

师:对。

鸟啼从音质音量上都有变化。

鸟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生: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教案 语文一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雨巷》《断章》《错误》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教案 语文一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雨巷》《断章》《错误》

《雨巷》《断章》《错误》班级: 组名: 姓名:情景设计:光阴,萃集了人生美丽的片段,表现出生命之美、诗境之美、韵律之美。

《雨巷》: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断章》耐人寻味,“风景"中蕴含着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向度延伸、拓展的能量与张力,从而发散成一个连绵的、丰富的大千世界.《错误》,它的古典之美和诗歌韵律之美,相较之《雨巷》有过之而无不及,充满声音的律动。

学习目标:1。

诵读文本,把握大意,赏析诗歌,能就诗歌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评论。

2。

能品读出诗歌的生命之美、诗境之美、韵律之美。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把握诗歌中的场景、情境,通过阅读体会这些场景、情境表达的情感。

2、学习难点:这组诗朦胧多解,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含蓄,能就诗歌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评论。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卞之琳,笔名:季陵,出生年月:1910年12月8日。

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徐的赏识,徐不仅将卞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给卞之琳编了一本取名为《乌雅集》的诗集,准备交新月书店出版(1931年徐空难去世后未能出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鸟啼》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鸟啼》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2

《鸟啼》(师生互动,让学生预计一分钟能鼓掌的次数。

学生实践10秒钟,计算出实际鼓掌次数与预计次数之差距。

)师: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现在手也暖和了吧?上课铃响了吗?生:没有。

师:没有的话,先读读文章,等上课铃声响。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文题。

)(上课铃响。

教师宣布上课,师生互相致礼。

)师:今天有幸跟青阳中学高一(12)班同学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鸟啼》,我先问问大家,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说到鸟啼你一般会想到什么?心里是什么感受?生:愉悦。

师:一般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生:(各抒己见)师:不错,还有吗?生:生机,愉悦。

师:给我们感觉也有可能是愉悦。

还有吗?不同的感觉?思路打开点。

生:有种离别之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离别之苦。

非常好!我们脑子里可能留下以下一些画面,比如说,桃红柳绿,良辰美景,可能是林子里春天的演唱会,当然也可能是春天里忧伤的骊歌。

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愉悦的,闲适的,轻松的,当然也可能会有些伤感。

那么我们读了劳伦斯笔下的这个鸟啼,你又是什么感觉呢?(学生思考)师:感觉就行了,不需要太精确。

(生低头说得声音小,听不清楚)师:声音大点,把头抬起来,让声音往前走。

不好说,不大好表达,是吧?还有别的别的同学吗?(生表达不清)师:我们用最最确切的词来形容这种感受好像还不太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刚才所有提到的感觉不同的是感觉到有一种对心灵的冲击力,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为什么呢?劳伦斯的《鸟啼》跟一个沉甸甸的词有关,这个词是什么?生:死亡。

师:“死亡”吗?生:生命。

师:生命,我比较赞同“生命”。

(师板书)师:凡是关于生命的话题,都不可能是轻松的,因为生命让我们敬畏。

好,作者为了表达对生命的理解,除了描写鸟啼之外,还主要描写了什么的景象?(师重复一遍)快点把文章扫一扫。

○借班上课,活跃课堂气氛,小游戏选择也很有讲究。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举杯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举杯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各意象所表现的意境之美。

2、能力目标:教给学生鉴赏朦胧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诵现代汉诗的习惯,把握诗歌朗诵要求,能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本诗。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诗的学习,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直面人生,相信未来,热热爱生命。

【预学单】
点评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1、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内容,圈画生词,画出体悟体现诗人情感词句。

重点字词整理:
体现诗人情感的词句:
2、画出难点,疑点。

写下初读感悟与质疑点。

——明确学习重难点。

疑问一:
疑问二:
3、食指人物档案和写作背景:
【研学单】
活动一、整体感知
吟诵品味诗文,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1)解读意象
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2)解读修辞
从修辞角度来看,诗歌的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讨论交流。

(3)研讨主旨
【续学单】
1、认真品读第一、二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
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

2、课后拓展阅读《相信未来》的姊妹篇《热爱生命》
3、素材积累:①面对挫折;②理想与信念;③乐观与悲观;④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境;⑤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

任选一点,引用本文诗句和诗文中的意象(如“美丽的雪花”)完成片段写作。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

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

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

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

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材料二: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

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

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

”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教案 语文必修一 第一专题 向青举杯 致橡树 Word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教案 语文必修一 第一专题 向青举杯 致橡树 Word版

致橡树【教学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教学难点】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明确:“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2 Word版无答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2 Word版无答案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

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

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二、荀子简介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我与地坛》自主探究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我与地坛》自主探究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我与地坛》情境设计: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由于它有一撇一捺,由于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

而有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傲慢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英勇地站了起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认真灵去丈量他从苦痛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一系列精致语句的深刻涵义、分析其表达技巧。

2.理解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爱的无私与宏大。

3.通过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一系列精致语句的深刻涵义、分析其表达技巧,品尝语言。

2.理解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爱的无私与宏大。

资料链接:写作背景《我与地坛》是一篇带有深厚自传和哲理颜色的散文,写于1989年5月,全文共七节,课文只选了其中两节。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突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今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期地离开过它”。

作者好像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吸取了坚韧生活与奋斗的力气。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文章解题地坛,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地的场所。

坛内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奇构思设计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菁华,端庄、宏伟、别具一格。

《我与地坛(节选)》写了史铁生在地坛的所见所闻与所思。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1 Word版无答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1 Word版无答案

(节选) 第三周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掌握“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焉”等文言虚词,及常见文言文考点,掌握用符号做文言文书间笔记的一般方法。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3.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为本课教学重点。

作为在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借本篇的阅读教学,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木直中.()绳輮.()槁.()暴.( ) 就砺.()参.()省.( ) 知.()明须臾.()跂.()楫.()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螯.()蛇鳝.()二、掌握字义劝.学()学不可以已.()青于.蓝()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金.()就.砺()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须臾..()跂.而望()博.见()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非能水.也()绝.江河()生.非异()善假于物.()风雨兴焉..()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骐骥..()功在不舍.()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神明..自得()三、知人论世1.荀子其人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祭酒,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闸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看树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

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

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

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

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

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

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

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

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

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

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

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

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

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

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

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

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

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

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

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地坛》情境设计: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

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一系列精美语句的深刻涵义、分析其表达技巧。

2.理解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通过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一系列精美语句的深刻涵义、分析其表达技巧,品味语言。

2.理解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资料链接:写作背景《我与地坛》是一篇带有浓厚自传和哲理色彩的散文,写于1989年5月,全文共七节,课文只选了其中两节。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文章解题地坛,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地的场所。

坛内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菁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我与地坛(节选)》写了史铁生在地坛的所见所闻与所思。

上苍的造化及其一草一木,人间的温情及其陌生的情侣,华夏的文明及其古老的地坛,亲情的力量及其伟大的母爱……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在史铁生的笔下,在他的心目中都是那样温和而有触感,他温情而不滥情地用纸笔来描述他眷恋着的世界。

文体知识《我与地坛》的文体是非常特殊的,人们通常称之为散文,但实际上它是一种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文体。

作为一名作家,史铁生在文体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他的散文在形式上和传统的“美文”、“小品”、“随笔”大相径庭,语言不一定讲究优美、精雕细琢,但是自然而富有张力;结构不一定“形散而神不散”,思路更跳跃更随意。

他的创作打破了文体的预设,打破了读者对于文体的特定期待,以极大的灵活性创造出一种文体的新形式,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

学习任务:1.识记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当代作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认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在课本上标注字音、词;找出文中精美语句,并在书上加以评点。

(如:“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1)我家与地坛很近。

(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我”残疾)。

(3)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活动一、品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阅读第一部分,找出集中描写地坛景物的语段,概括景物特点及景物描写的作用;说说作者在地坛思考了哪些人生问题,他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②阅读第二部分,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母亲离去后,“我”为什么会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一天?活动二、思考讨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联系?活动三、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质疑反思:拓展阅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阅读思考】本文最打动你的是哪些句子?想想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阅读迁移二】雨夜怀念史铁生林少华也许你喜欢华灯初上的黄昏街头,喜欢万家灯火的入夜城区。

我也并非不喜欢,但我更喜欢夜深人静时分书房那盏孤灯。

若窗外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往往掷笔于案,走去两排书橱的夹角,蜷缩在小沙发上,捧一杯清茶,在雨声中任凭自己的思绪,倏尔由远而近,倏尔由近而远。

记得南宋诗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纱。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如今,我鬓已星星,“悲欢离合总关情”,庶几近之。

雨夜关情之作,李商隐的诗更加广为人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的真好,值个诺贝尔文学奖。

如今,李商隐不在了,蒋捷不在了。

所幸雨还在,夜还在,烛也还在。

雨、夜、烛(灯)、书房,四者构成一个充分自足的世界、一个完整无缺的情境。

不是吗?白天的雨是不属于自己的,甚至是妨碍自己的他者。

不仅白天的雨,而且白天本身也好像很难属于自己。

属于政治,属于经济,属于公众,属于征战与拼搏,唯独不属于自己。

但雨夜不同,夜的细雨不同。

夜雨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是专门为自己、为每一个独处男女下的雨。

雨丝、雨滴从高高的天空云层穿过沉沉的夜幕,轻轻划过书房的檐前,或者微微叩击灯光隐约的玻璃窗,仿佛向你我传递种种样样的信息,讲述种种样样的故事,天外的,远方的,近邻的,地表地下的……蓦然,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两年多的史铁生。

铁生说夜晚是心的故乡,存放着童年的梦。

我的故乡呢?我的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可我仍然看见了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灯,看见了那座小山村的夜雨孤灯,看见祖父正在灯下哼着什么谣曲编筐编席子,看见灯下母亲映在泥巴墙上纳鞋底的身影,甚至看见了我自己。

看见自己算怎么回事呢?但那个人分明是自己——一盏煤油灯下,自己正趴在炕角矮桌上抄录书上的漂亮句子。

油越来越少,灯越来越暗,头越来越低。

忽然,“滋啦”一声,灯火苗烧着额前的头发,烧出一股好像烧麻雀的特殊焦糊味儿。

俄尔,屋角搪瓷脸盆“咚”一声响起滴水声。

我知道,外面的雨肯定下大了,屋顶漏雨了。

草房,多年没苫了,苫不起。

生活不是抄在本本上的漂亮句子。

可我归终必须感谢那些漂亮句子,是那些漂亮句子使我对山间轻盈的晨雾和天边亮丽的晚霞始终保持不息的感动和审美激情。

是她们拉我走出那座小山村,把我推向华灯初上的都市街衢。

此刻,故乡也在下雨吗?那盏煤油灯还在吗?童年的梦?是梦又不是梦,不是梦又是梦。

铁生说的不错,那是存放着的童年的梦,存放在夜晚,存放在下雨的夜晚,存放在弥散着雨夜昏黄灯光的书房中。

我觉得,自己最终还是要返回那个小山村,返回故乡。

因此,这里存放的不仅仅是童年的梦,也是自己现在的梦。

铁生上面的话没有说完,他接着说道:“夜晚是人独对苍天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来?我能不能不来,以及能不能再来?”三个追问,大体说了三生:前生、今生、来生。

夜雨孤灯,坐拥书城,恐怕任何人都会不期然想到这个神秘而重大的命题。

作为宗教命题是有解的,而作为哲学和人生命题则是无解的。

特别是来生:能不能再来?铁生没有明确回答,但他说了这样一句:“推而演之,死也就是生的一种形态。

”铁生的今生已经结束了。

那么他的“生”之形态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铁生夫人陈希米日前出了一本书《让“死”活下去》,以其特殊身份和特殊情感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回答。

但我所关心的,更是铁生实际上能不能再来?逝者能不能再来?想到这里,我走去窗前,拉开窗,面对无边的夜空和无尽的雨丝沉思良久。

不管怎样,我还是相信灵魂,相信灵魂的不死和永恒。

(2013.4.11《河北青年报》)《我与地坛》参考答案:活动一、①三处景物描写见参考书P2明确:第一处(3段)历史的印记:破败、荒芜、古旧;第二处(5段)现实的真实:荒芜但不衰败,在宁静中充满了活力、生气;第三处(7段)历久弥新的活力:处处是生命的印迹。

总之,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景物描写的作用a.说明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

b.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c.地坛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也是作者的解读,让作者获得新生。

(拓展)(古园的荒芜冷落正烘托着作者的悲苦命运,也正是这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象给予了作者对生活的新的感悟。

阳光灿烂,昆虫活跃,露珠晶莹,草木丛生,这是生命力的展现;使我感受到即便在无情的命运之中,生命依然是一种顽强的存在,其前景照样会缤纷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