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主轴,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实验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不同于一般知识课教学,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又没有规定的内容,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凭借各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图形、游戏、故事、等智慧活动,进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训练、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边无际地思考,再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中,相互启发、激励、碰撞。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思维的层次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要把握好训练的层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先引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如进行指操训练、短时遐想、脑筋急转弯、故事引入等,目的是启动思维的闸门,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积极参与主体训练。其次是主体训练。这一环节要根据训练任务,选定某一教材,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情镜将训练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凭借内容展开想象,围绕问题展开思维、讨论、争议,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促使他们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造思维的连锁反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第三是总结提示,启智明理。在主体训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概括思维技法,揭示认知规律,提示进一步思考的新角度,

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第四是思考操作。这是一项弹性训练,可以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主要是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再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这个训练层次是完整的、有序的、也是可调控的。整个训练在诱导启发、积极思维、多向交流、求新求异的氛围中进行,这是训练程序的层次。如果从训练内容上讲层次,那就必须把握好创造性思维最本质最重要的三个特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这三个特性是有层次的:流畅是基础,变通是关键,独特是本质。训练应当从流畅入手,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围绕课题迅速开阔思路,要想的快,想的多。在流畅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变通,即思维换向,向多角度、多类别发展,惟其如此,才会突破定势的束缚,产生更好更多的思维产品。最后,还要及时的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创造性的真正本质。这“三性”的发展,反映了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如采用“篮子的用途”训练学生的思维,经过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会说出篮子所有用途,如搬运东西、盛东西、在水里捞东西、当鸟窝、燃火取暖、当装饰品、当鸟笼、卖钱、……,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篮子”常用用途的概念,出现奇特的想法,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多思路、多答案、多角度的思维。由于思维的变通,使篮子的用途不断发生变化,将事物的功能进行转化,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训练的最高层次。

二、注意训练的难易度

思维的难易度是指学生的思维应逐步由流畅、灵活、独特进入到

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更深刻、更有创造性。如对同一个问题,能转换思维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冲破思维束缚,发掘新奇思路,在新颖的构思和大胆的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勇于标新立异;思考问题时,能够对问题进行纵向、横向深入的探索,对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提炼,然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总之,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跳出“一般化”的圆圈,为了提出不同于“一般化”的答案而进行更紧张的心理活动。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这种态度和意愿来自好奇和自信。好奇是创新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一个人富有创造力的重要特点之一。有好奇心就会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兴趣,有兴趣就会有质疑、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想象、有“假如”,因而也就会有创新、有创造。培养创新意识,不但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大胆质疑、猜想,敢于冒险、挑战,引导学生多思善思,好问敢问,对自己的创造性充满信心,并不断提高创新的勇气和胆魄。其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意识即问题意识。发现是产生问题的摇篮,发现的起点是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提供情境巧设疑难引导他们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探究。可以运用“发散法”奇思妙想,运用“比较法”发现异同,运用“归谬法”发现矛盾,运用“发现法”求异求佳,运用“情境法”引发联想,运用“尝试法”进行假设、猜想。还要注意恰

当地处理教材,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条件,引导他们善于发现,主动寻觅捕捉发现,分析发现、利用发现。这样,学生深入发现问题的意识便会增强。科学史告诉我们往往一个偶然的发现,导致了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发现孕育着创新、创造。学生的发现意识需要我们倍加保护。由于学生的发现之光,往往是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隐约闪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体验发现,体验成功的乐趣。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从引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开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点点滴滴的熏陶、训练和培养。创新精神实质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应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猜测,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又发现。如我们曾经实际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段公路是交通事故高发区,怎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回答的结果是:增加警察、设置障碍、不减速罚款等,到一定程度又出现了路面铺设沙市、设置空中障碍、图画路面。这时学生的思维开阔、新奇、独特、深刻。通过这种训练,激励学生敢于法发表自己意见的胆量、意识和信心。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愿望、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结合内容、适当选材

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观察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极大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1)要有趣味性。(2)要选取接近世纪的材料,要又时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