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四讲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
2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
数学的特 点
1)国家政府的要求; 2)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3)数学课程的性质; 3)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的要 求
总共60页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湖北大学 刘芸
学生的认 知水平
18
(2.1)数学科学的特点
什么是数学?
恩格斯曾提出,数学是关于现 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 学。
年龄特征
总共60页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湖北大学 刘芸 32
(3)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
初一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 从初二到高一,则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阶段,但这时 期还是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倾向于经验型逻 辑思维; 高二到高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以已有的 理论知识为基础,属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 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成分虽在逐 渐增加,但还没处于主要地位。
总共60页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湖北大学 刘芸 15
(1)社会的要求
3) 数学课程的性质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 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 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
问题思考1
反方
正方
课程——教师,学生,教材 课程标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 中国传统——传道授业解惑
课程 ——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课程标准: 教师是数学教学目的的贯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者,系统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教育的现代化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活 ——网络等
第四讲 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简介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就应该实
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个如何认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数学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
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这是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它是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准则。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的整体部署 2001-2004 实验阶段 2004-2005 推广阶段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1年38年30% 2004年65% 2005年100%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
2.根据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 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量、 算法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数学和其他科学以 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 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 目标. 4.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 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 行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 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 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刚性。
关注点:教学目标的行为化表达方式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布
已确定的课程改革实验区涉及27个省
山东
高密 青岛
云南
石林县
《视听语言》-教案
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3、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4、掌握镜头的概念5、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视听语言》。
那么什么叫视听语言,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通过导论的学习,把大家带入《视听语言》课程的大门。
(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
思考:人类能在没有工具或媒介符号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吗?二、语言的分类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广义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法国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广义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
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
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
第二节 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
口头语言: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
《书法的点画之美》第四讲:撇 教学设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第四讲:撇教学设计福建省建瓯市徐墩中学陈晓丹一、教材分析: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1年)中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3)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练习指导》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容量适当,难易适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本校美术组是在欣赏〃评述课《书法的点画之美》基础上,增加编写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技法的讲解内容,继而深入感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更好去体验书法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这节讲解的是《书法的点画之美》中的丿[撇]。
欧阳询: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撇画形态优美有如拂动的柳梢、光滑的象牙。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字的起源、发展,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书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书法已不被中小学生重视。
有关部门对现在学生的写字水平现状堪忧,不容乐观,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从实用的角度想办法提高孩子的书写水平。
三、教学目标:1、认识撇的名称与种类。
2、学会四种撇的不同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撇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五、教学过程:(第一张幻灯片)引言:我们一同回顾:上几讲的点、横、竖。
抬起右手,握笔姿势,1、复习基本笔画之点、横、竖。
点叫侧上尖下圆斜着顿。
(师生齐读同时书空)横讲平左低右仰视觉平。
竖要直不偏不倚,慢挫痕。
同学,请你回答:竖的种类。
(垂露竖、悬针竖、短竖)垂露竖的小口诀:入顿行三角形。
(老师黑板演示)要写出方中带圆,露珠欲滴的感觉。
前几堂课就简单复习到这。
2、上新课基本笔画之撇。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翻页到第二张幻灯片)楷书的基本笔画之撇(点下个标题,翻页自定义动画)。
这堂课,将要解析的是撇的名称、种类、写法、以及撇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第四讲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其依据
二、影响因素
➢ 教师 ➢ 学生 ➢ 教学内容
(一)教师的影响因素
1、教师认同的教学理论
教学观念决定 教学设计立场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教学是传授人类积累的知识的活动”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教学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与精神成长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互动过程”
维”目标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小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特点:点状知识、演绎呈现
优势:现成结论——记忆运用,教学效率高 缺陷:学习容易沦为机械记忆;抽象(理解难度大);
消解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的过程 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内在关联性弱→ 容易求全或随意
❖语文:一篇篇课文(专题结合构成单元) 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讲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及其依据
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的概念 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一、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 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 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 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 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3)本教学知识内容的内在关联 (4)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
规律探究知识与目标系列 Would you like a pie单元教学目标 “运算定律”中的方法教学
2. 定位教学目标:学生的经验与知识 关注内容 (1)学生对相关主题已经具备的经验 (2)学生关于相关内容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 (3)哪些内容是不教就会的 (4)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或思考方法上的积累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作文指导第四讲续写故事大胆想新颖故事好文章体公开课教案
第4课有趣的拼句游戏——学习场面描写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认真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把游戏过程描述完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积极表达的态度,通过活动有所感悟,体验作文写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体验作文写作的愉快。
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准备纸盒四个、学生每人自备一张纸条教学过程:【海石激起层层浪】师:在我们开始本课之前,先玩一个热身小游戏(大家来找茬)师:游戏总能带给我们很多乐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能够获得一种共同的快乐。
大家之前还参与过哪些好看的游戏?师:知道为什么老师会让你们玩这个游戏吗?考察的是你们大家的眼力,看大家是否有一双火眼金睛,因为我们接下来的这堂课,需要大家集中精神去观察。
师:刚才的游戏大家是不是玩的不尽兴啊?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学习第4课,有趣的拼句游戏,学习场面描写,使我们今天的课堂活起来。
【海贝含珠粒粒明】师:为了更好的将今天的游戏课程写的精彩生动,今天让我们先来收集一些关于活动文的好词吧。
好词:异口同声绞尽脑汁抓耳挠腮再三催促前俯后仰捧腹大笑欢声笑语哄堂大笑师:同学们先看一下这8个好词有没有不认识的。
生:.....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些词语,一会看哪个学生能够再短时间内记得词语最多【海上浪花朵朵开】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拼句游戏,老师先讲一下游戏规则:1、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一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姓名”,二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什么地方”三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怎么样的”,四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干什么”2、所写内容越新颖、越离奇、越古怪越好,看看谁最爱动脑筋,写的内容最有创意。
3、将写好的纸条按照小组分别放在前面的纸盒内。
例如:姓名:物品、孙悟空、同学名字、赵本山等地点:月球上,厕所内,美国,嫦娥一号等怎么样的:心急火燎的、激动万分的等干什么:扭秧歌,吃豆腐,睡觉,玩游戏等师:游戏进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需要提示一下大家,希望同学们认真遵从老师的要求去做,以保证我们游戏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 引言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2.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和内容,还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应该有清晰的结构框架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课程设置的原则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课程设置应具有均衡性和连贯性,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关注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5. 设计兴趣引导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包括小组合作、案例研究、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7. 深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记忆和掌握。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8.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通过开设辅助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9.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置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第四讲T形截面
重 点
单筋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应 单筋 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应 力简图、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 力简图、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
难 点
单筋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 单筋 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 应力简图、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 应力简图、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
§3.2
【解】查表得 fc=11.9N/mm2,ft=1.27N/mm2, fy=360N/mm2,α1=1.0,ξb=0.518 , 假定纵向钢筋排一层, 假定纵向钢筋排一层,则h0 = h-35 =400 -35 = 365mm, , 1. 确定翼缘计算宽度 按梁的计算跨度考虑: bf′ =l 0/ 3=4800/3=1600mm 按梁的计算跨度考虑: 按梁净距s 考虑: 按梁净距 n 考虑:bf′=b+sn =3000mm 按翼缘厚度h 考虑 考虑: 按翼缘厚度 f′考虑:hf′/h0 =80/365=0.219>0.1, > , 故不受此项限制。 故不受此项限制。
取较小值得翼缘计算宽度=1600mm。 。 取较小值得翼缘计算宽度 2. 判别 形截面的类型 判别T形截面的类型 × × × ) α 1 f c bf′ hf′ (h0 − hf′ / 2) =11.9×1600×80×(365-80/2) =495.04×106 N·mm>M=95kN·m × >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3. 计算 计算x
x ≤ hf′
x>hf′
判断条件:当符合下列条件时,为第一类T形截面, 判断条件:当符合下列条件时,为第一类T形截面,否则为第二类 T形截面: 形截面:
f y As ≤ α 1 f c bf′ hf′
3.2.12) (3.2.12)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听辨和唱出音乐中的基本节奏;2.理解音乐中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要素;3.能够画出简单的节奏图案;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本教学计划以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教学内容。
包含以下章节:1.第一讲:东风破2.第二讲:童谣歌3.第三讲:儿歌唱片4.第四讲:漫步春天5.第五讲:假期之歌6.第六讲:跳舞歌三、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法;2.多媒体教学法;3.集体合唱法;4.情景教学法;5.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讲:东风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欣赏一段小夜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学唱歌曲《东风破》:老师先唱几遍,然后让学生跟唱,通过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
3.节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节奏,老师可以打拍子,学生模仿老师,跟着打拍子。
4.画出简单的节奏图案: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然后引导学生完成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简单的节奏图案。
5.课堂小结:老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总结和反馈。
第二讲:童谣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听辨和唱出童谣曲的节奏;2.逐步形成对曲调的感觉、对音节的识别;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意识热身:唱一段童谣曲,让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2. 学唱童谣曲《老师爱唠叨》:老师先唱几遍,然后让学生跟唱,慢慢引导学生掌握童谣曲的节奏及音节。
3. 小组合唱童谣曲《对数歌》: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唱出童谣曲,并彼此比赛。
4. 童谣歌绘画:通过让学生画出童谣曲中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曲调和歌词。
5. 课堂总结:通过让学生分享,评价学习效果。
第三讲:儿歌唱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模仿儿歌;2.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感受力;3. 让学生能够游戏中感受到音乐。
教学过程:1. 学唱歌曲《好习惯歌》:老师先唱几遍,引导学生跟唱,并在唱曲的过程中加强语音语调的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词意和意境。
第4讲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这六类认知目标可归为两大类: “知识”和“理智的能力和技能”。 “理智的能力和技能”包括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是指个体能从其已有 经验中找到合乎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运 用于新的问题和新的境界。 在两者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人的发展 的“理想的成熟标志”。
2. 情感目标 1964年,布卢姆等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 分册:情感领域》,将人的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五 类。 第一类:接受(注意) (receiving,attending)。在这一水平上,学 习者已经感觉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包括: 觉察、愿意接受、控制或选择的注意。 第二类:反应(responding)。在这一水平上, 学习者已被充分动员起来。学习者不只对现象加 以注意,而是积极注意现象,投入到所涉及的现 象中,并能够对现象做些什么。即儿童充分投入 到某一学科、现象、活动中,并从中得到满足, 包括:反应中的默许、反应的意愿、反应中的满 足感。
第五类:综合(synthesis)。指将各种要素和 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 对各要素和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一个用 这种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以构成一种原先不太 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在认知领域中,综合 是对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提出最明确的要求的类 别。综合目标包括“作出独特的信息交流”、 “制定计划或成套操作”、“推导出一套抽象关 系”三个亚类。 第六类:评价(evaluation)。指为了某种目的, 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作出 判断。评价包括用准则和标准来评估这些项目时 准确、有效、经济、满意等的程度。判断可以是 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并且准则可以是学生 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别人为他制定的。评价目 标包括“按内部证据判断”和“按外部准则判断” 两个亚类。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青年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以尽快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履行育人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程致力于:帮助高校教师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揭示大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学条件,并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并知晓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及其发展历程,熟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并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人类心理现象(一)个体心理系统(二)个体心理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知识点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使命(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使命教学重点: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讲:大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认知和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相关理论,促进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利用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大学生记忆发展特点(一)记忆及其类型(二)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知识点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一)大学生记忆的影响因素(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知识点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理论(一)思维含义(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四阶段理论知识点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知识点五: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智力发展的差异(三)大学生智力发展与促进教学重点:大学生记忆发展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
第四讲 教学设计(2)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过程
• 价值观:学生经历学习后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 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 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三维目标的?
会应用:酒精灯的芯, 月季花的颈
案例3:小桥流水人家(五上)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35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 之情的; 2.通过细节阅读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故乡的情感。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6
问题设计 1.哪些景物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 2.这些景物的哪些地方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 3.为什么这些景物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3、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4、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5、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6、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
➢ 过程与方法 —— 会学
• 过程: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经历的活动程序;
• 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掌握的具体学科 的学习方法及路径。
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 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情感:(1)与具体学科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 (2)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第四讲教育目的
杜威本人实际上也并非完全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 这一方面表现在他对教育内外部目的的论述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日后对教育目的的明确申明上。 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 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是 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活动里面的目的”,后 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本身 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 的。”“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 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②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上,可分为理想 的教育目的与实际的教育目的。这两者有 时是统一的,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现为实际 的教育目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不 统一的,理想的目的并不一定就是实际的 目的,两者间差异颇大,甚至有可能出现 对立,同时,教育实际的丰富性、复杂性, 也使得实际的教育目的在包容的内容上远 远大于理想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育目的至少存在 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上看,可分为国家、 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 出的教育目的。前者是在相应的教育实践 中必须加以实施的,通常具有较强约束力; 后者虽有时也可转变为政府、政党的教育 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对教育 实践产生约束力。
四、教育目的观概述
(一)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认为教育的 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 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之需 要来确定。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 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从人的本性、本 能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 人性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的价值高 于社会的价值。 古希腊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理性 的负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想和价值,就在于使人 的本质规定和人的和谐发展得以实现,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多种力 量和才能的有生命的统一体,承认人本性的完美, 强调人灵魂和躯体的和谐。因而,人文主义者的教 育目的在于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年级暑假第四讲做爱心卡
华语作文(新课)(亲子课程)年级二年级(暑假)课题:精品作文第四讲做爱心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手工,条理地将制作过程写清楚。
2.学习使用顺序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通顺的句子有条理地讲述手工制作的过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奖分、彩色卡纸、水彩笔或蜡笔、小粘贴画。
在上一次上课前就让学生带学具,老师也要自备一套,简单学一下PPT中的两幅简笔画。
上一次课放学时让孩子邀请爸爸妈妈来上亲子课,课前一两天电话邀请家长。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或蜡笔。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5分钟1.课前沟通:了解学生上节课内容,逐个进行简单的点评和分析,检查学生是否带学具了。
2.课前预习:引导提前到校区的学生阅读课本36页的例文《我学会了包饺子》,做好新课的导入。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作文指导(60分钟)第一环节:入课戏——国学经典师:(PPT1)小朋友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华语作文大课堂。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讲——做爱心卡。
(PPT3)在今天的入课戏部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国学经典学习环节,大家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想到什么成语?(笨鸟先飞,学生根据拼音自读两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点击PPT3图画播放视频)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其实不只是笨鸟要先飞,任何一只先飞的鸟都会比别的伙伴飞的更远更高。
学生读两遍,把成语记记在笔记本上。
第二环节:芝麻开门师:爸妈每天工作很辛苦,能为他们做点事,他们会很高兴的。
现在我们动手做一份礼物送给他们,好不好?(如果有的孩子个人家庭情况特殊,也可是送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上节课老师已经告诉大家要带卡纸、彩笔来了。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来制作爱心卡!【板书:做爱心卡】你们想不想做?做贺卡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PPT4)材料:蜡笔或水彩笔、彩色卡纸,你们都带齐了吗?都是谁给你准备的?我们要对他们说什么?生:谢谢。
红梅赞(节选)-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红梅赞(节选)-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辽海版九年级上册音乐课的第四讲,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红梅赞》这首经典的古曲,了解其文化含义以及演奏技巧。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曲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红梅赞》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掌握《红梅赞》的核心演奏技巧•能够正确演奏《红梅赞》的节奏和旋律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传统古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红梅赞》的背景和历史渊源•老师播放《红梅赞》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曲子的美妙和气势2. 正片(40分钟)2.1 了解《红梅赞》•老师讲解《红梅赞》的来历、文化背景和涵义•学生们用自己的话阐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2 学习演奏技巧•老师引导学生们一起分析《红梅赞》的节奏和旋律,并结合示范进行演奏•学生们通过练习掌握《红梅赞》的演奏技巧,达到流畅、准确演奏的效果2.3 分组合作排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分配不同乐器进行合作演奏•鼓励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自由发挥,创新演奏方式3. 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上台演奏,展示学生们的成果•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分享演奏心得和体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难点在于学生对古曲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注意到在组内排练过程中,学生有时候会出现单打独斗、对他人建议不予以采纳的情况,教师在下次课程中需要在此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一课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及时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行为目标的特点 • 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 三、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 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 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 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 四、有关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理论 • (一)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 (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教育目标纵向结构: • 教育目的(总的培养目标)(应然)
• 具 • 体
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 化
•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教学活动目标)(实然)
• • • • •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四)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局限性: • 不容易操作 • 五、对于这三种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理解: • (一)课程与教学需要目标; • (二)任何一种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都 有各自的针对性; • (三)三种目标可以相互补充。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 • • •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学习者的需要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三)学科知识
• 2.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 来陈述 教育目标分类领域层次过多、分类过 细。
• 3.建立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问题:
• (1)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情感、认知、动作技能 的结构); •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语文、数学等学 科); • (3)学习者的心理水平。 •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发展水平(心理年龄)可以 通过教育内容的深浅不同和发展要求的高低不一 而间接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将这一维度“隐藏” 在另外两个维度之中,将三维立体建构模式用两 维平面模式表示出来。
• 例1:设计小学语文课《多姿多彩的花》 • 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活动目标:知道春、夏、秋、 冬的常见花卉;积极动脑,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 题、研究问题。 • 第二阶段,研究问题。活动目标:激发研究问题的 兴趣,形成团结合作精神;学会搜集网上信息, 并进行研究、讨论;在观察实践中培养研究自然 的兴趣。 • 第三阶段,交流研究成果。活动目标:在交流研讨 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 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 2.缺陷:
• 过于理想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 首先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与学生进行有意义对话 的训练。 • 其次,很多教师也可能不运用这种互动性教学方 法,因为这需要额外的计划和努力。 • 最后,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学习什么对他们是最好 的。 • 总之,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太开放了, 师生可能很难找到适切性。
第四讲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 (一)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 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反映国家、 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期望。
• (二)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 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 具体要求,是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
• (三) 课程与教学目标 •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 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 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 (四)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 标之间的关系 三者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决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 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与教学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来制定,是 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 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 展。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六个主层次。 •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 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分为:接受(留意)、 反应、估价、组织、性格化等五个主层次。 •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 动作技能的发展。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动作、 知觉能力(动觉、视觉、听觉、协调)、体能、 (耐力、韧性、力量)敏感性、有意沟通等。
• 三、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 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 • • • •
艾斯纳给出的表现性目标的例证: 1.解释《失乐园》的意义; 2.审视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 3.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 4.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 四、表现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性
• (一)价值: 反对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明确提出教育及 课程本质上的价值问题; 以人的自主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取向的根本,注重 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注重课程情境的 具体性; 不主张完全消解行为目标,注意吸收行为目标所 表达的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内容;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形态,不 强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重视课程活动及其结果 的个体性、差异性。
第二节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 一、行为目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行为目标是一种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 测量学习者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 期。
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三个构成要素: 1. 核心的行为; 2. 产生的条件; 3. 行为表现 标准等。 例,行为目标表述: 在10分钟内,幼儿能完成一幅简单的拼图; 借助计算器,学生能够准确算出计算结果; 利用字典,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拼写出15 个英语单词。
第四节 表现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 一、表现性目标的涵义
• 又称为非行为目标、一般性目标、描 述性目标等。是一种非特定的、较广泛的 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发展, 比较适合表述中远期目标或表述难以用具 体行为来表述的情感态度类目标。 • 最早提出者是艾斯纳。
• 二、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 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造性,强调 个性化。
• 二、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 • • • (一)确定教育目的 (二)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三)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四)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 • • •
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形成体系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 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 解决的结果。 • 三、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 生成性目标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 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 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 教学的目标。
• (四)生成性目标的价值与缺陷
•
•
1.价值:
消解了行为目标取向所存在的过程与结果、 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 • 当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被内在统一起来之 后,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在 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 而不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强加的目标。学生有权 利决定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当学生从事与自己 的目标相关联的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深入 地探究新的知识。
• 例2:《寻找春天》(小学一年级) • 教学目标: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 春天的特征,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要求运用春 天的知识和观察结果,有层次、有顺序地说话。 • 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 • 第二,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 • 第三,分小组活动。 • 第四,全班集合交流。 • 第五,朗诵《春天来了》 • 第六,歌曲演唱《春天在哪里》 • 第七,活动小结
• 心理发展水平
心 理 结 构
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语文 数学 英语 (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
• 课程与教学目标结构的二维思考图
情感 语文 数学 外语 认知 动作技能
物理
化学
第三节 生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 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 教学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 程。 • 代表人物:斯滕(坦)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