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

合集下载

异常现象探究课及其反思

异常现象探究课及其反思

"异常现象"探究课及其反思作者:李忠勇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由于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受很多,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因学生操作上的失误而经常发生一些与实验目的相悖的"异常现象",这时,如果我们采取回避的态度,就会失去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大好时机。

但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些良机,并利用它们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其性质相关的探究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温故",还能使其"知新",进而获得良好的实验和教学效果。

本文就是本人对一个异常现象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教学实录及其教学反思。

关键词:异常现象;探究意识;恍然大悟;容光焕发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97-0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的第一步是制取氧化铜。

在组织高一(1)班的学生做这个实验时,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实验前我事先准备好热水,实验时让学生将反应容器放在沸水浴中进行反应。

在巡视时,突然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别组同学得到的是黑色沉淀,而我们得到的却是蓝色沉淀呢?"之前,为了改进这个实验,我曾用此法做过无数次这个实验,效果都非常好,而且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对这一"异常现象"的成因,也就不得而知,因此不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窘态,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他们重做了一遍实验。

看了学生的操作后,我发现并告诉他们:试剂的滴加顺序反了。

然后让他们按照教材中的方法重新进行实验,结果,本节课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也没有再问什么。

由于第二天高一(2)班也要做这个实验,我估计可能还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那种尴尬的局面再次出现,下课回到家后,我赶紧找来大学时学的无机化学教材进行查阅,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用的东西,再通过网络经过几个小时的查阅之后,才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
孙乐杰
科教 文 化 { J I
王 允 明 高 中化学实验来自常现 象分析 (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 一中, 黑龙江 讷河 1 14 ) 6 32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 然科学, 高中化学实验异 常现象进 行 了分析 。 针对 关键词: 高中化学 ; 实践; 常现 象 异
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确 定。 根据 目前森林资源 的状况 , 必须大力营造人 工林 ,使人工林在森林资源 中所 占比重不断增 大, 由于以往的林业导向, 片面追求木材产量 , 营 造人工林都以针叶纯林为主 , 违背 了自然界生物 多样性规律 , 了许多负面影响 。 产生 诸如 : 林地综 合生产力降低、 病虫害增多 、 林分抵御 自然灾害 能力减退等。 鉴于森林的双重效益及森林对人类 社会 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力 , 森林受到 了 人类社会 前所未有的重视 。改变 以往造林模式 , 向营造针 阔混交林转变, 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 树种 的多样性 , 自 模拟 然状况 , 发展生态林业 , 以 成为林业当前发展的方 向。 现就生态及经济两方 面效益优势进行分析 , 阐述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优
势。
因是混交林的树冠层后 , 枯枝落叶较多 , 致使土 壤湿度较大 , 分解后微生物增多 , 导致土壤容重 较低, 空 度大 , 疏松透气性好 , 适宜林木生长 , 且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由于微生物的作用 , 一
些化学元素也相对增高 , 土壤的酸性降低 , 减少 了土壤的淋溶 , 直接提高 了土壤 的肥力。 l 混交林涵养水源 、 _ 3 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由
闵 占英 毛 春 雨 ( 阿城 区 园林 处 ,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0 0 ) 5 30

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与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与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与改进[摘要] 本文简单归纳和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异常现象转变为对教学有积极作用的知识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改进利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实施新课程及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与预期效果不相符的情况。

这里我归纳了一些在高中化学实验中遇到的异常实验现象,它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我认为,当实验出现异常现象或实验失败时,教师不应掩饰,而应实事求是,视其为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并充分利用它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现象进行思考,认真探究其原因,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药品变质造成的异常现象。

例如:用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时,结果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并逐渐变成红褐色。

这种情况是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得出原因的。

操作的关键:1、为什么要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2、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最佳的改进方案:可以在溶液表面封一层苯或封油层以隔绝空气,氢氧化钠溶液事先煮沸以赶出里面的氧气。

2.滴加与反滴加的顺序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

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的cuo。

所以可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3.药品长期存放变质造成的异常。

实验室中某些药品由于长时间放置因氧化等原因变质。

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2019年09月 中学教育新教育时代 181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左煜堃(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山东济南 250131)摘 要: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虽然有一定的规程,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旧有相当多的可能性出现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认为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是因为操作不规范,但也不排除材料问题等非实验性因素,需要进注意和调整、改正。

关键词:化学实验 异常现象 操作不规范 材料 防范高中化学是众多高中课程中的一门相对重要的课程,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化学实验可以让我们对相关化学反应进行最直观的了解,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

同时,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激发我们对化学的兴趣,让我们产生探索化学奥秘的欲望,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催化剂”。

但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发生危险,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操作不规范 在现有的化学实验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中,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操作规范性问题。

笔者在学习中,作为学生本身在进行高中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实践,在进行实践的基本状态中也多是在学习中观摩教师进行相关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题目的习作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师演示。

在此记忆技术下,学生们对于教师所要进行的实验有了理论上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基本仍旧停留在意识领域对于自身实际操作有理论自信,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

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的学习中,此种现象较为突出。

在高一阶段第一课的学习中,其主要内容就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在第一课就通过教师向学生们阐明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后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是遵章守纪。

其次是了解措施。

第三是正确的仪器操作。

第四,进行合理的废品回收。

作为学生,在第一次进行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因为本身存在一定的技术盲目性,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了化学实验异常现象的出现。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因试剂的度引起的实验异常例如,做原电池实验时,观察到了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以外,为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气泡生成。

这种现象是由于锌不纯,含有C、Fe等杂质金属表面粗糙,容易产生微小电,最终使得一部分氢气在锌表析出。

2.因试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验异常例如,在做溴与苯取代实验时,反应加入顺序为“将1~2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时有沉淀生成。

若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水中,保证反应中溴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预期现象很明显。

3.因药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例如,在做镜反应时,在一支洗净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加氨水到完全溶解,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并浴加热几分钟,却始得不到光亮的银镜。

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量没有控制好引起的。

AgNO3溶液中滴加氨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好溶解为止”。

实践证明,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效越差。

二、实验异现象的合理利用1.利用异常现象进行思实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养成会考的习惯当学生实验中出现失败或差较大时,教师应积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的原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教师要当好引导者角色,多与学交流,鼓励其对这些异现象进行探讨,这样仅提供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机会,还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

2.利用常现象,积极开展科学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用相同大小、同形状的金属Al分与H+浓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过对比实验,学生发现这一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矛盾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疑惑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设计比实验:(1)若向稀酸中加入一定量固NaCl后,再与金属Al反应发现反应速率加快。

(2)若向盐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2SO4后,再金属Al反应,发现反速率减慢。

通过上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究,唤起了学生的烈求知欲,进而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教育改所追求的教学理念。

一个偶然“异常现象”的探究与反思

一个偶然“异常现象”的探究与反思

是 易溶 物质 , 明这 种 蓝 色沉 淀 不 可能 是 硫 酸铜 ( uO ) 说 C S 。那
【 继续引导 】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两种 沉淀的组成 。请大
家 将 刚才 制 得 的沉 淀 过 滤 , 涤 后 滴 加 过 量稀 盐 酸 , 有 什 洗 看
么现 象 发 生 , 将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填 人 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并 。
表 2
黑 色沉 淀
蓝 色 沉 淀
这一 “ 常 现 象 ” 异 的成 因 , 就不 得 而 知 , 此 不 免 显得 有 些 也 因
人 教 旧 版 高 中化 学 ( 修 ) 一 册 化 学 实 验 基 本 操 作 必 第 ( ) 一 的第 一 步 是 制 取 氧化 铜 。 在 组 织 高 一 ( ) 的 学 生 做 1班
这 个 实 验 时 , 了缩 短 实 验 时 间 , 验 前 可 事 先 准 备 一 些 热 为 实 水 , 验 时 让 学 生 将 反 应 容 器 放 在 沸 水 浴 中进 行 反 应 。在 实 巡视时 , 突然 有 学 生 问 :老 师 , 什 么 别 组 同 学 得 到 的 是 黑 “ 为 色沉 淀 , 我 们 得 到 的却 是 蓝 色 沉 淀 呢 ? 而 ” 之前 , 了改 进 这 个 实 验 , 曾用 此 法 做 过 无 数 次 这 个 为 我 实验 , 果 都 非 常 好 , 且 从 未 出 现 过 类 似 的 情 况 , 以 对 效 而 所
二 、异常现象” “ 的实 验 探 究
问 : 庸 同学 们 想 想 , 里 得 到 的 白 色 沉 淀 应 该 是 什 么 “ 这
物 质 ? ” 答 : 硫 酸钡 ( a 0 ) ” “ B S 。
【 设问 】 为什么用两种 同样 的溶液 反应 , 得到 两种 不 却

浅析高中化学中的异常现象

浅析高中化学中的异常现象

450 ) 7 30
酸 性 气 体 。但 是 无 论 H l 多 少 , 管 中始 终 会 有 少 量 白色 沉 C量 试
淀无法 溶解 。实际上 , :0 离子具有很强 的还原性 , 由7S : 很容
易 被 空 气 中 的 氧 气 等 氧 " , aS 所 以看 见 有 不 溶 于 H 1 l  ̄N f l ,O , S C 的
浅 析பைடு நூலகம்高
中 化 学
中 的 异
常 现 象
蔡 岸 涛
( 兰考 县 第 一 高 级 中学 , 南 兰 考 河 在化 学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中 ,无 论 是 教 师 课 堂 演 示 还 是 学 生 实验 , 由于 种 种原 因 . 时 都 会 出现 一 些 与 预 料 的正 常 实 验 结 有 果 不 相符 合 的现 象 , 中有 颜 色 变 化 的 异 常 , 成 物 气 味 的异 其 生 常 , 故发生的异常 , 等。 事 等 化 学作 为一 门 以实 验 为 基 础 的 自然 科 学 .要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新 教 育 。 及 新 课 程 改 革 教 学 , 实 验 教 学 就 发 挥 着 极 创 以 而 其 重 要 的 作用 。 实验 中异 常 现 象 的 出现 , 对 学 生 造 成认 知 冲 会 突 的 失 衡 。 师 若不 及 时 加 以正 确 的 引 导 和 彻底 解 决 , 必 会 教 势 影 响 教 学 效果 , 学 生 留 下 知 识 盲 点 , 失 去对 实 验 教 学 的 信 给 并 心 。找 出 产 生异 常 现 象 的原 因 , “ 常 ” “ 常 ” 是 培 养 学 变 异 为 正 . 生 实 事 求 是 、 谨 认 真 、 于观 察 、 严 善 自主 探 究 的科 学 素 质 的 一 种 有 效 的方 法 和 途 径 。对 教 师本 身也 提供 了一 个 提 高 专 业 素 质 、 强 分 析 问 题 和解 决 问题 能 力 的机 会 。 增 实 验 现 象 异 常 的成 因 1因试 剂 的 纯度 引起 的 实验 异 常 。 . 在 高 中化 学 实 验 中 ,不 同 的 实 验 对 其 所 选 择 的 实 验 药 品 纯度 的要 求 也 是不 同 的 。 于 中学 化 学 实 验 条 件 , 些 实 验 往 限 有 往产生“ 常” 象。 失 现 例如在做“ 甲烷 的燃 烧 实 验 ” , 无 水 醋 酸 钠 和 碱 石 灰 时 用 制备 C 体 。 用 石 英 玻璃 管 燃 烧 时 却 发 现 火 焰 呈 黄 色 。这 H气 在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及利用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及利用
1 . 利 用 异 常现 象提 高教 师 自身专 业 素 质
教 师或学生在实验 中 ,若将化学试剂 的加入顺 序 变更 以后 ,引起实验现象不 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 同 的实 验 结 果 。
3 . 药 品保 存 方 面 引起 的 实验 异 常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 自觉地在 教育教学实践 中思考 、 分析、 研究 , 并不 断学习新 的 知识和理论 , 进一步使教 师树立起“ 科研先导 ” 的意 识, 提高教师 的科研 能力 , 使教 师由“ 经验 型” 向“ 科 研型” “ 创新 型” 转化。
2 . 利 用异 常 现 象进 行 反 思 性 实验 教 学 . 逐 步使 学 生养 成 思 考 的 习惯
比如 , 青霉素在夏季常温下易分解 , 生成高分子 聚合 物 , 使 用这样 的青 霉素 , 轻者会发生过 敏 , 重者 危及生命 ,我省就发生过 因使用高温下变质 的青霉 素而致人死亡 的事件 。 生物制 品类药 :比如用于补充儿童有益菌的金 双歧 、 肠 复康等 , 存放 环境温度 超过 1 0 ℃后 , 很 快就 会发生化学变化 , 导致失 效。 酶类 药品 : 像 胃蛋 白酶合 剂 、 胰 酶片等 , 在 夏季 常温下 , 放置几个小 时 , 药效也会严重下降 。
实验 中取药 品时 , 用 量随意 , 易 出现异常现象。 事例 : 实验 内容 是“ 在5 滴0 . 1 m o l / L A g N O 溶液 中 逐滴加 入N a 2 S 0 溶液 直至过量 。根 据上述 实验 , 验 证N a z S , 0 的性 质 。 ” 实 验关 键 步骤 有 两 点 : 一 是 取 好 A g N O 溶 液后 一定要 一滴 一滴地 加入 N a S 0 溶液; 二是每 加入一滴N a : S , 0 溶液后一定 要振荡试 管 , 使 其 反应 充 分 。应该 看 到 的实 验 现象 是 :加 入 1 滴 N a 2 S 0 溶 液后有 白色沉 淀生成 , 随着 N a S : 0 溶 液的 加入 沉淀溶 解且 溶液无 色 。否则 只 能得 到 “ 加 入 N a S 0 溶液后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的结论 。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和利用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和利用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摘要】本文总结归纳并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常见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使实验异常现象变废为宝进行综合利用等方面结合他人经验与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成因;利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

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

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

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

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

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再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

《碳酸钠与盐酸互滴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析》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碳酸钠与盐酸互滴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析》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碳酸钠与盐酸互滴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析》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二、实验器材图1 所用仪器及药品仪器:胶头滴管、试管、125mL有刻度的恒压分液漏斗、气球、250mL广口瓶、磁力搅拌器、磁子、朗威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字化实验配套软件、笔记本电脑、升降台药品:1mol/LNa2CO3溶液、1mol/L盐酸、酚酞溶液三、实验改进要点1.该实验为一个递进式的实验探究过程,从定性角度的“互滴实验”到半定量角度的“气球实验”,最后再引入更加精确的、完全定量的数字化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

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顺序。

2.该实验利用磁力搅拌器使溶液时刻充分混合,解决了盐酸局部浓度过大的问题,经多次试验,效果很明显。

3.在改进实验中用气球的臌胀程度来说明产生气体的量,比用眼睛观察微小气泡要直观得多,且当盐酸的量加到一半气球突然膨胀起来的瞬间很吸引人,趣味性强。

4.改进实验装置简单,几乎所有中学实验室都有条件搭建该装置,故该实验推广性很强。

5.在进一步的优化实验中用压强传感器代替气球,通过数据采集器在电脑上显示出体系内的压强变化,让抽象的压强可视化,更具说服力。

四、实验原理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①Na2CO3+HCl=NaHCO3+NaCl;② NaHCO3+HCl=NaCl+H2O+CO2↑该实验通常是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现象不直观,且由于溶液混合不均匀,盐酸局部浓度过大,开始时就会有气泡产生,导致实验失败。

这样的操作不宜做课堂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给学生讲述分步反应的机理,学生难以理解。

学生受“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定向思维影响,总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就会生成NaCl和CO2气体。

故该实验的改进主要解决的是盐酸局部过量问题: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让溶液充分混合。

由于微小的气泡难以观察且磁子在转动过程中会对气泡的观察造成干扰,因此用气球收集气体,根据气球的膨胀程度来判断产生气体的量,实验现象明显且趣味性强。

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探究及利用

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探究及利用
教研视 点 1 4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 自然科 学 , 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在化学实
验教 学 过 程 中 , 论 是 教 师 课 堂 演 示 还 是 学 无 生实 验 , 于种 种 原 因 , 时会 出现 一 些 与 预 由 有 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 。实验 中 的异 常现象 , 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 , 教师如果 能够 有效 地 引导学 生 深入 探究 下 去, 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 严肃认真 的学

例如高 中化学《 和磷》 氮 一节有 这样 的练习 : “ 用大试管收集一试 管 N 2 O 气体 , 倒扣在盛水 的水槽 中, 不久看到试管 里红棕色气体消失 , 水面上升 至容积 的约 2 3处 ……” 实上 由 / 事 于收集 的气 体 中常 常含有 N O等物 质 , 在 存
副 反应 N , O+H 0— 2 N z实 际水 面 0 +N ' H O, 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 的 23。在实 际的 / 实 验教 学 中 , 了上 述原 因 以外 , 用 试 剂 的 除 所 I 浓度大小 , 试剂选用的恰 当与否 , 酸碱介质环 _ 境 , 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 否合 理 , 以及实验操
镜 反 应 的 效 果越 差 。 所 以我 认 为 , 氨 水 时 直 到最 加
寺 实验的异常现象 。 二 、 常现 象 的 利 用 异 实 验 出 现 预 料 之 外 的情 况 是 可 能 的 , 关 键是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 。如何对待实验 过程 中 出 现 的 异 常 现 象 ? 意 外 中 蕴 含 着 正 常 , 键 是 透 过 表 象 看 到 本 质 。 如 果 设 法 搪 关 塞或者 回避的话 , 就错过 了最好的教育时机 。 抓 住 实 验 中 的 意 外 , 就 抓 住 了 学 生 旺 盛 的 也 求知欲 , 若能积极 引导 并给予合 理 的分析解 释 , 就 能 化 慌 乱 为 沉 着 、 意外 为 平 常 , 也 化 反 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 的“ 意外” 给学生 留下更 深 刻 的 记 忆 , 学 目的也 就 能 轻 易 实 现 , 师 教 使 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 高教 师 自身专业素质 . 实验 中出现 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 师 自 觉地在 教育教学 实践 中思 考 、 析 、 究 , 分 研 并 不断学 习新的知 识和理论 , 一步使 教师树 进 立起“ 科研 先 导 ” 意 识 , 高 教 师 的 科 研 能 的 提 力, 使教师由“ 经验型” 科研 型” “ 向“ 、创新型” 转化。 2 利用异常 现 象进行 反 思性 实验 教 学, . 逐步使 学生养成去 思考 、 会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 在 实验 中出现 失败 或误 差 较 大 时, 教师应见缝插针地 积极引导学 生如 实记录 实验 结果 , 反思失败 的原 因以找到切 实可行 的方法 改进 实验 , 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 例如 : 在做 盐类 水解 实验 时 , 生在 测定 №a 学 溶液 的 p H时却发现其结果往往不 等于 7 而是略大 ,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和利用论文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和利用论文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之我见【摘要】本文总结归纳和简单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常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使实验异常现象变废为宝进行综合利用等方面结合我自身经验与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不妥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化学实验现象异常成因利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

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

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

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

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

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原因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原因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原因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

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

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

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

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干燥、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二、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

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看不到黑色cuo。

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受热分解的现象。

三、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现象异常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摘要:在新课改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在实践感知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吻合新课改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时有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与化学理论不符的异常现象,这便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应对这些异常现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实验,异常现象,原因和策略1 前言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化学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跟化学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而化学实验则是学习化学现象以及总结化学经验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里面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具有重大帮助。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与理论知识不吻合的实验结果。

如果对这些异常现象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盲点并且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如果能够对化学实验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有准确的认识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何实验会有‘不正常’结果,那么化学实验中的这些异常现象对于学生去积极探索化学本质便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对于帮助高中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以及提升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出现化学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2.1 由化学实验药品纯度导致化学现象的本质是不同物质相互反应时的特征表现,因此对于特定的化学实验来说必须要求反应物纯度达标。

当实验药品纯度不足时,杂质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也有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便对原来的化学反应带来了干扰,其实验结果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

比如,做原电池实验时如果锌片含有Fe或者C杂质,将会导致氢气也会在锌片析出,这与原电池实验气体应该在铜片析出的结论相悖,从而出现异常现象。

探究漂白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异常”现象

探究漂白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异常”现象

沖泛教学参考……方趣一讨论,鸣/l!V(.\l I. Ut A M I1<S N K V O E'^’探究漂白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异常”现象*吴文中1吴高明2(1越州中学浙江绍兴312075 ;2安康市教研室陕西安康725〇00)摘要:为验证2020年7月浙江省化学选考25题的相关实验,把漂白粉和氯化铜固体混合加水,预期得到氢氧化铜 沉淀,结果却得到了黑色固体,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此展开研究,发现黑色固体并非氧化铜,而是类似高铁酸钠 的高铜酸钙,丰富了对含铜化合物的认识,同时提出制备高铜酸钠、高锰酸钾等金属高价含氧酸根离子的一般思路。

关键词:漂白粉;铁盐;铜盆;高铜酸盆;高锰酸盆;反应原理文章编号:1002-2201 (2020) 12*00664)3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_、问题来源例题.(2020年7月浙江省化学选考25题)黄色固 体X,可能含有漂白粉、F e S04、F e2(S04)3、C u C l2、K I之 中的几种或全部。

将X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 体混合物Y和无色碱性溶液Z。

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 X中含K I,可能含有C u C l2B. X中含有漂白粉和F e S04C.X中含有C u C l2,Y中含有F e(O H)3〇.用&304酸化溶液Z,若有黄绿色气体释出,说明X中含有C u C l2分析:由于X为黄色固体,因此X至少含有F e2(S04)3、C u C l2中的两种或一种,因为可能含有的物 质中只有F e2(S04)3、C U Cl2是类黄色固体。

F e2(S04)3是黄色固体为大多数学生知晓,但很多学生以为C u C l2固体为绿色(因为C u C l2溶液为蓝绿色),教材中有关C u 在Cl2中燃烧得到棕黄色烟的实验事实表明C U C12是棕 黄色固体,这说明日常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共9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共9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共9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一): 如何处理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摘要:本文总结归纳和简单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常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使实验异常现象变废为宝进行综合利用等方面结合我自身经验与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不妥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关键词: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成因利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剩余4235字)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二): 想要一个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案例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着火点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二、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教材中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烧时有可能会溅起来,从而引起边上的红磷燃烧,导致出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歧义,认为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一样,达不到教材中实验希望达到的要求.2、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引起人体的中毒.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通过我对实验的实践与探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地方的改进:1、用两根试管代替铜片,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到试管里面进行反应.这样可以把试管放入热水中,加快反应的速度.2、在装有白磷的试管壁放入用氢氧化钠沾湿的海绵,这样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四、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试管,烧杯,海绵,白磷,红磷,氢氧化钠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图4P+5O2=(等号上方标条件:点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六、实验过程1、取两支试管A、B,向A试管里装入适量的红磷,放入圆孔内.2、用镊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试管里.3、向B试管壁上放入海绵,蘸好氢氧化钠溶液,把试管放入圆孔内.4、把A、B两支试管放入烧杯里,向烧杯中注入80℃的热水.七、实验效果热水注入烧杯后不久,B试管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里充满白烟,过段时间,白烟慢慢变淡,导管口没有白烟冒出.A试管里的红磷没有燃烧.八、自我评价本实验是在原改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采用试管代替铜板,有效的解决了反应时间比较长,白磷引燃红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操作相对而言属于比较简单的.特别是氢氧化钠的采用,解决了一些改进实验对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处理的不足.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三): 高中化学都有什么实验(重点实验)及其反应原理,我这里有一份挺全的资料,留个邮箱我发给你吧.截了一部分下来给你看看质量.高中化学实验复习系列复习资料一萃取是利用分散系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过程.高中化学中的萃取,主要是萃取溴水、碘水之类的问题.溴和碘均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有机溶剂可以把溴和碘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如果用苯来萃取,苯层在上面,下面的水层变得无色透明;如果用四氯化碳来萃取,四氯化碳层在下方,上面的水层会变得无色透明.高中化学常考实验知识一.化学实验操作七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四): 自制一个化学实验,要有意义,要创新,高一新生的水平可以做什么要求好像说要做一些东西出来,不单纯是实验,有一个学期时间做,最后写论文.你可以做制备氧气的实验.可以做检测催化剂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影响.控制变量法.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五):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一类重要的实验,结合下列仪器或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I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一)(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已经收满的实验现象是瓶口有气泡冒出;(2)II装置中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所以某同学用装置Ⅱ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始终未发现火焰熄灭;(3)控制双氧水的流速来控制反应速率,若反应速率过快,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法是旋转分液漏斗活塞,减慢溶液的下滴速率;(4)O2、CO2、H2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以及三种气体的性质可知,三种气体时反应的共同点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和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二)(5)实验室若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制得的氢气内混有少量HCl气体和水蒸气,欲得到纯净、干燥的H2,必须除掉HCl气体和水蒸气,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③→⑥→④→⑤→①→②→⑧→⑨→⑩;(6)利用反应前后减小的是氧化铜中的氧,E装置质量增加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可知,氧元素的质量为6.4g,水的质量为7.2g,所以水中H、O元素质量比为(7.2-6.4):6.4;(7)由于通过各装置的变化量测定氢、氧元素的质量,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说明固体剩余,但是氧元素与氢元素是按一定比例生成水的,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无影响.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瓶口有气泡冒出;(2)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下;(3)旋转分液漏斗活塞,减慢溶液的下滴速率;(4)CD;(5)⑦⑥④⑤;(6)(7.2-6.4):6.4;(7)无影响.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六): 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主要有哪些具体方法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内容及意义中学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强调在实践教学中要运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学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具体方法可参考以下具体案例: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3.1引入问题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3.2猜想与假设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一是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二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3.3提出实验方案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是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顶端套一气球.3.4实验探究,实验现象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主要得到了如下几种实现象.项目人数猜想与假设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现象9组(32人)生成氢氧化铜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4组(16人)生成氢氧化铜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3组(12人)置换出铜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产生蓝色絮状沉淀.3.5解释交流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3.6教师评价通过探究性实验,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对产生现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结实.通过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发现,同组成员论记录一栏大部分学生未填写,说明学生合作讨论意识还比较薄弱和不善于记录学生在自我评价部分写道:“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实验,更喜欢从实验中发现特情况去研究,当然,做实验自己的切记要细心,实验很多东西是无法挽回,象这引起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实验操作规范,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能培养一个人的实验兴趣,找出实验方法”;“这次实验不仅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能提高我们的兴趣实验操作比较强,知识基础比较好,对实验很有兴趣,实验方法还要进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实验中,我们体现的动手能力差,而且从实验结果看,我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周全,基础不够扎实;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课外知识,还让我体验到对客观事实要严谨对待”,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明,所有学生都表示实验兴趣浓厚,建议以后多提供机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好,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方法评较教低.同组成员评价部分,学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较好”,没有层次性,彼此间评价较高,跟自我评价部分相矛盾.因此,学生对相互评价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态度,评价失真.4 结语回首探究性实验教学所经历的历史擅变和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当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基本过程;全面认识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结合案例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和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依据等发面所具有的认识论功能.展望未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条件日趋完善,相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前景将越来越美好.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沉淀中夹杂黑色固体,并有氢气放出.【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七):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哪些实验的实验现象比较难解释比如说NaOH与FeSO4反应,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每人届时灰绿色是为什麽.再比如有机化学中鉴别羊毛和化纤.分别取一小段在火焰上烧,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纤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慢,有芹菜的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容易破碎.这不会有老师解释为什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八): 立足教材实验是掌握高中化学实验的基础,是理解化学科学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途径.(1)实验1:取一块金属钠,在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颜色.这个实验中还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2)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把反应的现象和相应结论填入空格.“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______;“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3)实验3: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在各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试写出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4)实验4: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可以看到______;(5)实验5: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6)实验6: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 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可以看到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1)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的步骤是: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将钠块放置到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小刀剥去外皮,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故还需要用到镊子;故答案为:镊子;(2)钠的熔点低,钠和水反应放热使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乱游动;故答案为: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3)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4)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为氧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生成了碱为氢氧化钠溶液,随后褪色,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5)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水蒸气做氧化剂;故答案为:水蒸气;(6)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可以看到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九): 如何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它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实现预防污染.绿色化学为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化学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绿色化学角度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研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1.挖掘绿色实验素材利用课本的绿色化学实验素材,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通过渗透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是化学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内容都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如:对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给出限量要求;强调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措施;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对会造成污染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再利用或转化为非污染物;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力求使实验生活化.有毒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采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装置(如:实验室制氯气,采用全封闭式的收集装置及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氨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盐酸湿润的棉花球吸收多余的氨气;铜与硝酸反应,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减少氮的氧化物对室内的污染).2.改进现行中学化学实验2.1减少试剂的浓度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对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能节约药品、保证实验效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A.指示剂浓度的减少.指示剂酚酞、石蕊、甲基橙、品红等,特别是酚酞和石蕊,指示剂变色很灵敏,即使用微量药品也会有明显现象和效果.原浓度为0.5%~1.0%,经改进可减少到0.1%~0.25%,也可以相应减少酒精的用量.B.苯酚性质实验.苯酚溶液浓度由2%降至0.5%~1.0 %,溴水浓度也可降低为橙红(稍浓).C.对定性检验剂硝酸银浓度改进.在进行银镜反应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硝酸银浓度、氨水浓度均可由2%降为1%,实验效果依然.而在高中化学一般离子检验中,硝酸银浓度微量0.1%足已.D.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演示实验中硫氰酸钾、三氯化铁溶液的浓度可由0.01mol/L降为0.0005mol/L,1mol/L降为0.5mol/L.这些改动实验药品的浓度都增强了实验效果.中学化学实验中降低实验药品浓度的例子还很多,作为化学实验工作者,应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并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实验药品浓度,减少药品的损耗,预防环境污染.[1]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大赛初中化学实验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 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 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因而 , 化学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科学
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 重视化学实验 , 搭建探究平台, 让学 生 自己通过实验研究获得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 , 对于促进
在师生共 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 、 问题等 , 如思维的碰撞 , 意 见的分歧 , 情感的交融等。 化学实验由于受到试剂纯度、 药
知识 , 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 、 观察能力 、 分析能
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实施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 , 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 动中充分体验。由于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方式 , 又是学习
气泡。这一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矛盾的, 引起了学
生的认知冲突 , 在疑惑中激发了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我鼓 励学生去对此现象大胆猜想和探究 , 了一系列的假设 进行
通过实验学生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在实验 中,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 分清观察的主次现象, 使 其能观察、 会观察 , 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使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教学 内容 , 而且能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 、 、 、 观察 思维 自学等多方面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德 ,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
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创新 , 认真开展实验设计 , 让学生动 手实验,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 问题 , 研究 才能真正有效提高
与铝片反应的速率却比稀硫酸要快得多? 猜想与假设 : 溶液 中除氢离 子外 的其 他离子 (1、 c一
S ) 0一 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 稀盐酸 中产生 H 速度比稀硫 2
抑制作用呢? 探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 ho 的稀盐酸和 05 oL 用 t . l m/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成因及利用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成因及利用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成因及利用高中化学实验异常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情况,这些异常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常见的化学实验异常包括化学反应失控、气体泄漏、卤素荧光现象、火焰爆炸等。

化学反应失控是指反应剧烈且难以控制的现象,可能会导致爆炸、溅射等危险情况。

这种异常现象的成因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试剂、实验条件不合适等。

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确保实验装置的安全性。

气体泄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装置设计不合理或管路连接不严密等原因产生的气体泄漏现象。

气体泄漏可能会导致爆炸、中毒等危险情况。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注意气体操作规范,如禁止在没有通风设备的地方等。

卤素荧光现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现象,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威胁。

卤素荧光现象的成因是卤素化合物中的卤素元素受到电子的激发后发生能量跃迁,释放出荧光。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保持实验操作规范,如加入化学品时应当逐滴加入,避免反应剧烈。

火焰爆炸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火焰过大、实验器具不符合安全规范等原因引起的火焰爆炸现象。

火焰爆炸可能会导致火灾等危险情况。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注意火源的安全性,如使用不易燃的溶剂等。

利用异常反应现象能够深入理解化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了解异常反应的成因,学生能够更加注意安全问题,提高实验质量。

在实验中加入少量氯酸钠或氯石蕊等试剂,可以观察到卤素化合物发生荧光现象,增强学生理解卤素元素的能级跃迁原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异常反应现象开展实验探究,如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温度对反应失控的影响等。

总之,化学实验异常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为避免产生危险,应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范,加强实验安全意识。

利用异常反应现象能够深入理解化学本质,提高学生成长。

“异常现象”生成课堂别样精彩

“异常现象”生成课堂别样精彩

由课 内延 伸 至 课 外 , 学生实验素质得 以真正提高. 那 么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如 何 利 用 化 学 实 验 的 “ 异 常现 象” 使 化 学 课 堂 更 精 彩
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 我的看法. 在 讲 解 维 生 素 C的 还 原 性 时 , 学 生 会 对 维 生 素 C与 碘 水反 应 褪色 到底 是加 成反 应还 是 氧 化 反应 产 生 质 疑 , 这 时
启 发学 生进 行思 考. 以下 是对 实验 异 常现 象 处 理 的一 个 片 断: 师: 碰 到实 验过 程 中的 异常 现 象 , 应 该 采用 科 学 分析 的
方法, 逐 一排 除. 应 从两 方 面来 设计 实 验 : ① 首 先 想 到 的 是
什 么物 质 和硝 酸银 溶液 发生 了 反应 , 过 量 的 反 应 物 还 是 产
“ 异 常现 象" 生 成 课 堂 别 样 精 彩
■ 王 威
课堂实验教学是 培养学 生科 学探究 能力 的 主阵地 , 是 学 生 素 质 提 升 的一 种 有 效 的 教 育 形 式 .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 验 为 基 沉 淀. 把 沉 淀 分 离 出后 , 滴加浓硝酸 , 沉淀 溶解 , 生 成 了 红 棕 色
础 的 自然 科 学 , 在 以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的探 究 方 法 、 创 新 能 力 及 实 践 能 力 为 核 心 的素 质 教 育 社 会 背 景 下 , 让 学 生 亲 历 化 学 物 质 的生成过程 、 对 其 化 学 性 质 的 感 官 认 知 以 及 由化 学 实 验 现 象
由于 课 堂 教 学 任 务 和 教 学 时 间 的 限 制 , 教 师 在 进 行 演 示
实验前会精心调控各 种反应 物 的浓度 , 演 示 实 验 过 程 中 注 意 用量的多少 , 以免出现 实验异 常 , 导致 实验 失败. 但 我 认 为 教 师在演示实验时 , 有时故 意改 变试 剂用量 , 出现“ 异 常实验 ” ,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实 验 兴 趣 , 提 升 学 生 实 验 分 析 的能 力 , 将 实 验

化学 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化学  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

下面就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作如下简单的探讨。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 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

为了避免此现象,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烘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 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

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再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学生实验,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

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建议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3. 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
作者:陈材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3期
摘要: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倡导,然而实验总是离不开错误的现象,长期以来高中化学实验的异常现象、失误现象却没有引起教师适当的重视。

本文立足于在遇到实验异常现象时如何分析、提高探究能力,根据实验的一些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一线实际教学案例,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异常现象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验异常;酚酞;探究
在讲到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酸碱中和滴定演示实验时出现一下意外现象,由于时间急促,就在实验室取了一瓶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一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一瓶酚酞溶液及其余酸碱中和滴定所需仪器,在演示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先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NaOH于锥形瓶中,加入数滴酚酞后溶液变成红色,振荡锥形瓶发现红色褪去。

疑问?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怎么会出现先变红后褪色呢?这与教材内容不符,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PH10红色),教材上没有讲到先变红后褪色的情况。

是教材内容编写不完整还是药品有问题,还是有其它原因?
分析药品: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都不是刚配制的,大约是1个月前配制的,在配制酚酞溶液时为了增大酚酞的溶解度加入了少许乙醇,难道是药品变质?
猜想有以下几种可能: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②可能是酚酞溶液中酚酞变质③可能是酚酞溶液中乙醇或乙醇氧化引起的④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褪去⑤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

分析猜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解后溶液也呈碱性,溶液也应该变红,不会褪色,排除第①种可能。

如果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排除第②种可能。

乙醇在常温下性质较稳定,不易变质。

在配制酚酞溶液时通常加乙醇是为了增大溶解度,乙醇也未参加化学反应,应该与溶液变色无关,排除第③种可能。

为了验证第④种情况,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热除去溶解的氧气,再滴入数滴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防止氧气再次进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红色仍然消失,排除第④种可能。

为了验证第⑤种情况,分别配制1%酚酞溶液,稀硫酸(1:4),氢氧化钠溶液(0.1%、1%、5%、10%)
进行实验: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然后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与数据如下:
酚酞是一种有机弱酸,无色,属于晶体粉末状,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室中的酚酞溶液通过酚酞溶于酒精来配制。

酚酞的酸式结构是无色的内酯式,遇碱时,内酯开环生成红色的醌式结构,醌基是显色基团(显红色),但在强碱中不稳定会逐渐形成无色的羧酸式结构。

如图:
酚酞的羧酸式结构受热不稳定,加热后羧酸式结构又会变成醌式结构又显红色,有研究认为使酚酞显红色的最佳PH值范围为9-13。

当溶液红色褪去以后,加热或者加入少量稀硫酸或加水稀释均可使溶液又显红色。

结论:通过实验已经分析清楚了引起这次中和滴定异常现象的原因,说明在酸碱中和滴定是选择合适的浓度很重要,浓度过大,测定的误差也很大,不准确;浓度过小,会导致消耗的酸的体积也太多,实验时间长。

一般配制0.1000mol/l左右的标准液是比较合适的。

常言说,现象是入门的向导,学习化学更应该注意实验中的细微变化,我们要相信实验,不放弃实验中的任何细微变化,多思考疑惑,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剥开迷雾”后的现象能够重复(排除偶然性),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原因,即使不能用现有的理论、观点顺利解释,也应当相信实验事实。

恰恰在这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才是开展化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实验创新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张贤全、汪肖楠.三种物质使变红后的酚酞褪色机理的再探讨.化学教学,2009年第4期
[2]熊言林等.红色酚酞溶液逐渐褪色的原因探究.化学教育,2006年第11期
[3]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6题http:
///chemistry/report/detail/584ce8af-985a-42b7-8a50-bdbc45b153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