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这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习本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词义、韵律、格律等;
3.学习本诗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反复等;
4.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茶水和小点心;
3.讲义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询问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短歌行》这首古诗;
3.让学生先朗诵一遍,感受其意境和韵律。
了解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让学生简述所了解到的内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讲解古诗知识(10分钟)
1.介绍本诗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本诗的韵律和格律;
3.引导学生体会韵律和格律的美感。
学习表达技巧(10分钟)
1.分析本诗使用的比喻、夸张、反复等表达技巧;
2.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对于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作用;
3.练习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模仿创作(15分钟)
1.指导学生模仿本诗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提高交流和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利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与《短歌行》相似或相反的诗歌;
3.阅读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歌,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目标:1.背诵本诗歌。
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二、解题1.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育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理解《短歌行》的作者历史背景,学习其文学创作方法和风格,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骆宾王诗歌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为日后的创作积攒经验。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骆宾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创作背景。
3.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难点:1. 如何解读骆宾王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2. 学生的神经科学、文化和语言水平不确定性,如何使得文学知识得到实际巩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翻阅《短歌行》原文,梳理文学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揭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并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讲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音乐美感,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使学生逐渐对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课时:讲解骆宾王诗歌语言和文化蕴含,并在教学现场和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骆宾王诗歌的解读讨论,形成学生的活跃研讨氛围。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背景材料,对于骆宾王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处理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提高解读短歌行的能力和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互动式学习。
在讲授和分析短歌行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集体认识和合作意识。
2. 知识呈现和实践融合。
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个案、合作学习或文学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评价方式:1. 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专业的评价。
《短歌行》教案大全
《短歌行》教案大全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进步先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朗读和鉴赏【教学想象】经过朗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步骤】一、导语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主席的武功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需一个人可以与他等量齐观,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践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弹压黄巾起义和征伐董卓的和平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权势袁绍后,成为北方权势最强的军阀,并逐渐一致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成绩,对农业消费的恢复有必然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搜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理论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古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理想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势”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一、关于作者和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①作为政治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②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③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2、背景简介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2.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能够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4.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杜甫及其生平事迹;•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 《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分析《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分析《短歌行》的结构特点,包括歌行形式、抒情描写等。
3. 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分小组进行朗读,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处理;•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情绪。
4. 对《短歌行》的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于《短歌行》进行欣赏和品味;•分组展开讨论,深入探讨《短歌行》中的意蕴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通过展示杜甫的简要介绍和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短歌行》的兴趣。
2. 《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可以从杜甫的地位、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可以选择几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分析和讲解。
重点介绍《短歌行》的抒情描写和意境营造,以及杜甫对于人物和景物的细腻描绘。
4. 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
提醒学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处理,让他们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情绪。
可以从诗歌的声调、音韵等方面入手,进行练习和改进。
5. 对《短歌行》的欣赏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于《短歌行》进行欣赏和品味。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短歌行》中的意蕴和主题,培养他们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案
4、写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课题: 短歌行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
模块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5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1、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人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3、学习运用比喻、典故、比兴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
4、虚写:想象贤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自己的景象
八、课堂拓展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明确:1、积极进取2、求贤若渴3、才华横溢4、抱负远大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板书:
短歌行
曹操
一忧 人生苦短
二忧 贤才难得
三忧 贤才不够
四忧 功业未就
五、诵读感知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正字音。
2、朗读指导:二二节拍 。声音洪亮,慷慨悲凉。
六、研读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试找分析
明确:一忧 人生苦短
二忧 贤才难得
三忧 贤才不够
四忧 功业未就
七、艺术手法
短歌行教案范文3篇
短歌⾏教案范⽂3篇《短歌⾏》教学案例案例背景《短歌⾏》是⼈教版⾼⼀语⽂必修2第⼆单元第8课《诗三⾸》中的第⼆⾸。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中学⽣学习诗歌的第⼀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两⾸》、《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短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四⾔诗,诗⼈以真实,新鲜、有⼒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本,⽽不能凭⾃⼰的臆想乃⾄好恶去曲解作品。
《语⽂课程标准》中对语⽂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化的博⼤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提⾼语⽂素养。
此⽂⼊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理念,学⽣若能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积极的⼈⽣观很有帮助,对提⾼语⽂素养⼤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在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课程改⾰的重要⽅向。
本案例将结合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辅落实”的教学策略实施于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探讨有效语⽂课堂教学中的学案、⼩组合作活动教学法。
案例细节1.创设情境、激情导⼊教师朗诵苏轼《⾚壁赋》中关于曹操的语句,塑造曹操的形象,引出并板书课题。
学⽣认真体味、感受曹操的形象。
2.检查先学任务教师询问先学任务完成情况,激励学⽣呈现并评价。
学⽣呈现,学⽣评价、学⽣总结。
3.学⽣课堂⾃主学习教师展现学案,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的学习形式及⽅法。
各组的学⽣先阅读学案中提供的概念,结合事例思考,再阅读诗⽂,⾃主完成练习。
4.学⽣课堂交流、合作学习教师明确:在⾃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部共享学习成果,要求整合出最佳成果。
学⽣交流合作,发表意见;讨论整合出最佳成果,明确发⾔⼈。
5.学⽣课堂呈现学习成果教师明确呈现⽅式;肯定呈现内容的闪光之处。
短歌行教案(多篇)
短歌行教案(精选多篇)《短歌行》设计宁晋第二中学张兰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短歌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
《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
抒写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招贤纳士的诚心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为以后学习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重点:体会诗文塑造的诗人形象,以及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让学生再诵读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技巧;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3、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典故的用法。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二、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反复诵读,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等方法使学生透过诗文把握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审美情感。
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诗中情调的起伏、断续、变化的特点。
学习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科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
必修二7-2《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说曹操曹操就到”引入对曹操在文学和历史上的评价,《短歌行》中的曹操的形象意义。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创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朗诵。
在战场上鼓动群臣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一)微观入诗,赏析第一节。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具体教学步骤二、(一)、导入三、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整体感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片段;学生读诗感悟,交流读诗体会。
出示投影:四、(三)、讨论鉴赏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
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生平情况,在诵读中领会全诗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比喻和用典的艺术手法,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情感与价值: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讲解点拨法重点与难点:1、对诗中典故的意思的理解。
2、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的把握。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短)背诵《观沧海》导入(注意语调、感情),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曹操的另一首诗《》。
二、背景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作于什么时候。
明确:PPT2。
三、预习(3到4分钟)1、过渡语:《观沧海》是写于北征胜利回师的途中,我们感受到了曹操的壮志豪情,这首《短》是作于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先给大家3到4分钟,自由朗读。
2、边读边看,读诗句,读准,读顺,注意红色字读音,展示PPT3。
阅读下面注解,结合《创新学案》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同桌互相讨论。
3、个别朗读,同时展示PPT3第二步。
先老师对“衿、但为君故、掇、契阔、哺”等讲解,再问学生还有没有理解不通的地方,最后诗歌鉴赏过程中还会提到诗句的意思。
4、集体朗读,整体感知一下情调:示范开头几句,节奏慢一点,四句一个长的停顿。
四、诗句鉴赏。
(一)导入:诗中哪一字出现了多次?板书:忧曹操宴请诸将,慨当以慷,酒至兴处,为何突然心生忧思,他忧什么呢?(二)划分小节:本诗两大节,我们把每一节再分成两小节来学习。
一共分成四个小节来赏析。
(三)析诗句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自由品第一小节。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在这一小节里,诗人忧什么?明确板书:人生短暂。
同时问有不理解意思的地方么?(2)点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人生短暂这层意思:譬如,朝露特点,板书:比喻。
后面还有。
(3)点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真的能解忧吗?酒仙诗仙李白就说过“抽刀…”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慧眼看穿《短歌行》,谁人识得曹阿瞒?
——《短歌行》精讲教案
详讲——通过“找诗眼,抓意向,挖典故”深入赏析《短歌行》。
略讲——如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
不讲——字音、字形、语法、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一.导入设计:
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从隔壁夏侯家过继而来的养子,曹嵩的长子名叫曹操。
为了长子魂魄不被阎王勾去,曹嵩给长子曹操起了个小名叫做“吉利”,为了长子不被夏侯家认回去,曹操又有了另外一个可爱的称呼叫“阿瞒”,就是这样一个被“瞒”下来只求不改“曹”姓、顺利长大的孩子,一不小心降了吕布,灭了袁术,胜了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滚滚的骂名和赞誉。
这一节课我们把历史的毁誉暂放一边,看一下文学广角镜下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曹操笔下的“阿瞒”有着怎样的品格、性情。
二.自主学习
(一)独立思考
A.级别
1.“字句关情”——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该“诗眼”,诗人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微妙变化?
2.“意象载情”——试分析诗中“明月”“朝露”“乌雀”等意象寄寓的作者怎样的情感。
B.级别
1.“情蕴典中”——在本诗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交流研讨
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结合曹操的其它作品,在诗人自己笔下,在文学广角镜中曹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三.诗文精讲
(一)挑字简句,字句关情——分析字中情
我们在第一单元多次讲到“文眼”这个概念,比如,《荷塘月色》的文眼是“不宁静”;《故都的秋》文眼是“清、静、悲凉”;《囚绿记》的文眼是“绿”;这一课的指导书老师引入了“诗眼”这一概念。
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最能揭示思想主旨的字、词、句。
这首的诗眼显然是“忧”,相对应的有三句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围绕这个“忧”字,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让作者忧虑三大原因: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壮志难酬。
(二)托物言志,意象载情——分析象中情
1.月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贤才。
月亮是皎洁美好的,就像贤才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月亮的唯一性也象征着
贤才的难得和可贵。
这个比喻气魄非凡,属于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一般抱负的人最多敢说个“摘星折桂”,曹操竟然要把天上的明月据为己有。
后世文人恐怕只有李白能与之比肩了吧。
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更可以看做是曹操用明月喻自己,自己昭质如月,作为明君、贤主光辉照人,但身边的贤才像碧天里的星星,不够璀璨,不能与明月交相辉映,而且星辰稀疏,在数量上夜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不能达到诗人所期许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一样的大美之境。
2.朝露——“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用朝露喻人生短暂。
首先曹操年过半百,有待才之恒心,无待才之恒岁。
——用朝露喻机遇难得。
曹氏大业,如朝阳初升,曹操麾下人才多多益善,时不为我待,有才你就来!
3.乌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喻犹豫不定的贤才。
三国鼎立、战乱频仍的。
天下贤士犹豫不定,无所适从。
所以曹操以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良禽择木而栖,快到我的“碗”里来。
曹操通过这样一种类比,把贤士惴惴不安,凄惶孤独,顾影自怜,犹豫不定的心境刻画的惟妙惟肖。
特别能引起贤士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化用典故,情蕴典中——分析典中情
同学们结合和课后注释对典故赏析还是比较到位的。
这里我强调两点:第一,在“青青子衿“典故中,曹操和屈原一样以女子之态,通过恋爱关系来隐喻君臣关系,但作为君主比屈原显示出了更低的姿态。
第二,周公怕怠慢贤士曾三次把饭突出来,而曹操也有过来不及穿鞋,赤脚迎接许攸的感人经历。
曹操对关羽的喜爱也并非停留在口头,有赤兔马作证;对徐庶的厚待也不是作秀。
他对陈琳的宽容,对董昭的坦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是有目共睹。
当然南唐后主李煜作为文学家玩政治没玩好把小命搭上的悲剧,也让后人唏嘘不已。
(四)诗人自己笔下,在文学广角镜中的曹操
曹操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文学家的,曹操是第一个,排名谦虚一点也在前三甲。
而且曹孟德的诗文,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
有些皇帝大字不识几个,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以后,都想在诗词上“得瑟”两下,比如刘邦,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时,吼出过一首《大风歌》,不管是不识叔孙通等秘书写的,对于刘邦就文治武功,两全其美了。
历史文苑还有一个堪称奇葩的皇帝——清高祖弘历,他简直像得了写诗的不治之症似的,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遗憾的是,没有一句能留传开来。
南唐后主李煜作为文学家政治玩不好把小命搭上的悲剧,也让后人唏嘘不已。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航人物,他的诗文有气概,有声势,有深度,有文采,刚健清新,李白诗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盛赞。
从他的诗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厌恶战争,渴慕贤才,关心民生疾苦,期望天下统一太平的曹操。
我并不否认曹操是奸雄。
但曹操身上的奸和雄更本质的是雄,
在他身上自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使他真实、真诚,因而可爱。
自我测评
(一).找出下面是诗句(篇)中的“诗眼”,并作深入分析。
1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北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参考答案:“闹”是诗眼。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2.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北宋·张先《天仙子》
参考答案:“弄”是诗眼。
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3.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感旧》
参看答案:“思”是诗眼。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全文围绕一个“思”字展开,表现出主人公因物是人非而产生的惆怅、落寞与凄清。
4.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元·白珽《余杭四月》
参考答案:“繁”是诗眼。
余杭四月,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二)分析如下各组诗句中的“月”分别包包蕴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1.第一组:(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参考答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2.第二组:(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参考答案: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3.第三组:(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参考答案: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4. 第四组:(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参看答案:以月蕴涵时空、自然的永恒,相对的是人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
(三)下面一首宋诗用了什么典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写什么事物,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参考答案:
(四)通过“找诗眼,抓意向,挖典故”赏析曹操如下诗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