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候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气候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天气

(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

2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合。

3气候系统的定义:由大气圈、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

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4南极臭氧洞:南极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大幅度异常下降的一种现象。

5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使地面气温升高的效应。

6气溶胶的阳伞效应: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引起地面气温的下降,其效应类似于阳伞效果,故称为阳伞效应。

7混合层:海洋上层的温度受到大气影响,在海洋表面向下的几十米的水层里,风浪和海流引起的湍流混

合十分强烈,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很小,因此被称为混合层。

8温跃层:但到某一个高度以后,很快遇到一个较薄的水层,其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别剧烈,这一区

域被称之为温跃层。

9反馈:气候系统不同属性(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气候属性的变化,称为反馈。包括正反馈过程

和负反馈过程。

10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原变化同号,使气候变化加剧,产生气候不稳定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制气候的变化和异常,使气候趋于稳定,称为负

反馈。

12第一类气候预报:对未来某一具体时段气候状态的预报,其可预报性取决于作用于气候系统的外力和

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对大气影响的可预报性。

13第二类气候预报:与时间无关,预测气候对某一影响因素变化的响应。

14气候诊断:根据气候监测结果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作出判断

15气候模拟:根据一定的大气或海洋动力学、热力学定律,在给定边界条件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

究气候。

16太阳常数: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收到的所有波

长的太阳辐射能。

17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天顶角:即入射光线与当地天顶方向(地面法线)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

18赤纬: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地球赤道平面与太阳和地球中心的

连线之间的夹角)。

19大气质量(单位面积*光学路径):光在大气中经过一定长度路径到达地表面时, 其经历空间中所含大

气物质的质量。

20大气质量数(m):实际投射条件下的大气质量与垂直投射下的大气质量的比值。

21大气透明度:描述大气对太阳辐射衰减的程度。大气透明系数:大气对太阳辐射所有波长的平均透明

系数,简称大气透明系数。

22吸收的定义:大气分子被入射太阳辐射激发,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称为吸收。

23反射作用: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的过程.

24大气窗: (7~13 μm)位于地面辐射波段最强处,大气的吸收率最小,透射率最大,这一波段能量透过大

气射向宇宙空间,将这一波段称为大气窗.

25太阳直接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吸收和散射的消弱后,沿投射方向直接到达地表面的那部分太阳

辐射能量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26散射辐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尘埃、气溶胶、水汽等的散射作用,使

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以漫射形式从天空的各个角度到达地表,这一部分辐射量成为散射辐射。

27地表总辐射:实际大气条件下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是地表面得到的太阳辐射的

总能量,称为地表总辐射。

28行星反照率:地球-大气系统的反照率。它表示地球作为行星对入射的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

29地表的热量平衡:地面在获得辐射差额时,一方面要升高地表温度,另一方面将盈余的热量以湍流显

热和潜热向大气输送以及向地表活动层的分子输送,长期平均,其获得的辐射差额与支出达到平衡称为地

表的热量平衡。

30热源、冷源:某一地区地表有湍流热量向大气输送,称该地区为热源,反之为地面冷源(热汇)。

31大气的热量平衡:自地面伸展到大气顶的单位截面积垂直空气柱内所有热通量的代数和。

32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下垫面及其以下活动层(温度日变化波及的深度)和大气柱内的热量收支状况。

33水分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以及大气运动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34外循环(大循环):水分由海洋输送到陆地,又回到海洋的循环;内循环(小循环):由海洋(陆地)通过蒸发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直接落到海洋(陆地)的循环。

336全球水分循环:海陆间的水分循环—大循环,循环的过程慢,水汽运行的路程长.

37区域水分循环:海洋或陆地内的水分循环—小循环的过程快,水汽运行的路程短。(开放式循环系统)38水-土-植系统水分循环:土壤、植物和水分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开放式循环系统)

39蒸发和蒸散的概念:水分从物体表面即蒸发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称为蒸发。植被地段的地面蒸发和

植物蒸腾统称为蒸散。

40蒸发率:单位时间从蒸发面单位面积上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

的差值(当为正值时)称为蒸发率。

41蒸发潜热:单位水量蒸发到空气中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潜热

42蒸发量E,即是从蒸发面跃出的水量和返回蒸发面的水量之差值,称为有效蒸发量

43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

44大气中水含量:从地面到大气顶单位面积大气柱中的水分含量 .

45降水:云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46水量平衡概念: 水分循环的数量表示,即任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 水分收入与支出的差等于该区域在

该时段内的水量变化, 长期意义下, 任一区域水量保持收支平衡.

47大气的水分平衡:某一地区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大气柱中总收入的水汽量与总支出的水汽量之差,

等于该地区这一时段内大气柱中水汽含量的变化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