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阅读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内巩固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四首》课内巩固练习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QQ、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 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古诗四首练习题
4诗歌后两句蕴含三层意思,你能解读出吗? 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问候。 5诗人为何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寄情于月,友 人见月如见诗人。
• 《观沧海》 • 1点明诗人观海地点的两句是东临碣石,以 观沧海。 2实写观海所见全景的两句是水何澹澹,山 岛竦峙。 • 3描写静景的两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4描写动景的两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5虚写的四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6表达诗人壮志雄心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水何澹澹”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的描 绘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出山岛的高峻 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觉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诗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 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 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蕴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他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报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 的手法,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诗风雄浑苍 劲。
4本诗前两联描写远景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5请你谈谈诗中颈联和尾联所表的情感有何不同 颈联:通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 色描写,表达的是一种胸襟开阔的感情。 尾联: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怀。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子规。渲染了悲凉、哀愁伤感的气氛。 2最后两句解读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同情、关切、思念友人又忧愁无可奈何的情感。 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 养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的同 时又渲染了暮春的环境。
《古诗四首》习题
《古诗四首》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2)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3)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4)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5)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6)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2.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3.诗句默写。
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4.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5.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6、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
(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42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俞文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3分)下列作品排序( )①《世说新语》 ②《论语》 ③《天净沙•秋思》 ④《次北固山下》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分)2.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B.在布局上前三句既是写景,又对主人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C.这首散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首散曲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的他乡游子的悲哀。
3. 《观沧海》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 .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3分)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抒情,次句叙事,后两句写景。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3分)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试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试题《归园田居》阅读题(请先默写诗句16分)归园田居,。
,。
,。
,。
1.解释下列词语。
(5分)秽()盛()荷()长()但( )2、陶渊明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他最喜欢的花是,你能用哪句诗证明,。
(6分)3.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
(4分)4.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
(4分)5.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7.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3分)8.翻译: 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阅读题(请先默写诗句16分)使至塞上,。
,。
,。
,。
1、解释下列词语。
(6分)单车()长河()候骑()2、《使至塞上》中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4分)3、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4分)4、点明了诗人身份的两个词语是、。
(2分)5、诗人自比的两句诗是,。
传达了诗人的心情。
(6分)6、从内容上看,《使至塞上》属于诗。
(2分)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字进行赏析。
(5分)8、化用古诗名句仿写句子。
(至少要写出两个诗人)(5分)王维的单车点缀了大漠孤烟、边塞落日,陶渊明的那多菊花温暖了宁静幽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渡荆门送别,。
,。
,。
,。
一.解释下面词语1.大荒()2.月下飞天镜()3.海楼()4.怜()二.重点问题.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主义大诗人所作,人称他为“”。
2.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4."山随平野尽"中"随""入"二字好在哪里?5.品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 《渡荆门送别》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写景的又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四首鉴赏题
古诗四首鉴赏题春望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的?表达了诗人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在诗的最后诗人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
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
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
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多年的战乱,使诗人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信不通,不知道远方的亲人怎么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恋。
“连三月”写出战祸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3.请从写作手法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愈悲,甚为绝妙,被千古传诵。
示例一: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示例二: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
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
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之情。
4.简要赏析“破”和“深”的表达效果。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用得好,“深”描绘出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5.简要赏析诗题中的“望”字。
诗题中的“望“字一方面包含了看到的“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赏析及练习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辅导《古代诗歌四首》学习探究与练习(一)《观沧海》1.重点字读音与写法。
cāng(沧)海 jié(碣)石 sǒng zhì(竦峙)水何dàn dàn(澹澹) xiāo sè(萧瑟)2.主要词语解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耸。
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1.字词解释。
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翾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B.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天气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C.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决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D.诗的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B.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诗中描绘了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D.诗中描绘一鹤凌云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
4.诗歌的一、二两句用到了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心情(2分)5.(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语文练习1.古代诗歌四首
1.(情境化)小语在理解【甲】诗时,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观”,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向小语描述诗人登临碣石“观”到的景象。(2分) _那__苍__茫___浩__瀚__的___大__海__上___,__碧__波___万__顷__,___一__望__无__垠___,__只__有___脚__下__的___山__岛__高___ _高__地__耸___立__在__海___心__。__山___岛__上__树___木__丰__茂___,__生__机__盎___然__。__随___着__阵__阵___萧__瑟__的___ _秋__风__,___海__面__上__涌___起__洪__波__巨__澜___,__汹__涌__起___伏__。__(_意__思_ 对即可得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诗人“观”到 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物,发挥想象和联想,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 进行描绘,请简要分析。(3分) 月 ___影__倒__映___水__中__,___离__船__很___近__(_1_分___)_。__写__出___江__水__之__清___明__,__境___界__之__宁___静__安__ 谧 ___(_2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7分钟 答案:P1
总分:7分
得分:____
三、(湖北咸宁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龙标”一词诗中出现两次,其含义都是指王昌龄被贬之地。 B.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左迁”的意思 是降职。 C.本诗描写漂泊无定的杨花、啼声凄凉的子规,烘托出一种哀伤 愁恻的气氛。 D.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A.题目中的“龙标”指的是王 昌龄被贬之地,第二句中的“龙标”则代指王昌龄。
《古诗四首》精品题库
《古诗四首》精品题库(题文)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题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小题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______)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______)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______)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______)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______)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______)3.(小题3)对这首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答案】1.2.C3.【小题2】①√②×③√④×⑤√⑥√【小题3】【小题3】D【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关键词。
本句中的关键词“若”是好像之意。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改写:1.划分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用原文填空:1.___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海天一色,无边落木萧萧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
2.《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此时此夜,难为情何?”。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
___生残夜,___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改写: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季的景色。
可以从“___入旧年”这句话中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幅宽阔而壮观的海景画面。
如果身临其境,会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
4.“___生残夜,___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话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练习题
《古代(gǔdài)诗歌四首》同步(tóngbù)练习训练(xùnliàn)一一、给下列加点(jiā diǎn)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jié()石澹澹()()萧瑟(xiāosè)()()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朝代)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训练二一、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内。
1、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2、枯腾老树昏雅()3、路转溪头忽现()二、填空。
1、《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净沙”是名,作者,代著名家。
2、接续所给的句子,完成填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面对夕阳,我却三、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按文后要求作答。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
2、本曲可分两层。
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3、全曲感情(gǎnqíng)的基调是()A、依恋B、悲伤C、惆怅(chóuchàng)D、痛苦4、曲中能够概括全篇(quán piān)主旨的词语是:5、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yìxiāng)的人的惆怅之情。
6、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wèihé)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答:训练三一、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选择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由一个“观”字统领,既写了眼前的实景,又写了想象中的虚景。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了互文手法。
C诗人描绘眼前实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水何澹澹”为静景,“山岛竦峙”为动景。
D.诗人勾勒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叙事,开篇点题,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B.“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C.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但表明了诗人的志向。
D.这首诗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所写的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于苍凉中又有慷慨。
3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同步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澹(zhān)澹子规啼(tí)B.萧瑟(sè)竦峙(sì)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cāng)海一帆悬(xuán)D.碣(hè)石归雁(yàn)断肠(cháng)人2.(2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2分)下列对《观沧海》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4.(2分)下列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诗人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5.(2分)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表达方式看,《观沧海》是一首想象类的抒情诗。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四句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海日生残夜”表现太阳初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被撕破,一个“残”字写出了黑夜将不可抗地消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赏析(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赏析(有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集锦赏析一)《观沧海》XXX中考试题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1、答: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XXX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3分)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答:①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动慷慨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答: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XXX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解释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设想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襟怀胸襟(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答: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8、在这些山水风景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如何的诗人形象?答:表现了一位襟怀胸襟宽广、趾高气扬、立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9、简要赏析画线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部编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碣.石( )dàn dàn()sǒng zhì()啼.叫()涨.满()xiāo sè( )【答案】jié澹澹竦峙tízhǎng萧瑟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B【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B.杨花落尽子规啼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枯藤老树昏鸦【答案】D【解析】A、B、C三项描写的都是春季的景物,D项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六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为“停宿”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五言绝句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答案】C【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5.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
八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精练精析试题
第九课古诗四首【课时速达标】一、直接填空。
1.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理解填空。
5.〔2021·模拟〕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6.?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1·中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严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三、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古诗,完成9~15题。
〔一〕9.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10.“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11.根据上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亲历了战乱,真切地体会到了与家人离别的伤感,用这种夸大的手法真实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0、“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答:12、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13、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二)泊秦淮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7.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答: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答: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二.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7.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使作者想到了什么?答:8.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像诗人有这样愿望的你能再例举一个吗?答:三.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答:1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答:1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答:三.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下面的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14.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答:1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16.这首诗和其他三首古诗《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在表达的主旨方面有什么不同?答:1.唐李商隐 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4.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5.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1分)。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分,意思相同即可)7.D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1.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3.忧中思家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D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9.D10、战争(2分)11、残破凄凉(2分)12、感伤时世,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而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愧悸心动。
(或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2分)13、B(2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赏析阅读答案1.D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4.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5.忧国思家的情怀。
6.D7.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芨芨可危。
8.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C10.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1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13.C14.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1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6.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杜牧的《泊秦淮》谴责统治者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