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_梅晓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是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和节奏,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并探讨它们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语言节奏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和排列,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流畅的语言节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韵律。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平仄押韵的句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动人的节奏感。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被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所吸引,进而深入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其次,语言韵律是文学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对音韵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诗歌中,作家常常运用押韵和节奏感来营造一种优美的声音效果。
这种声音效果能够使诗歌更加动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同时,在散文和小说中,作家也会通过对语言韵律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语言的韵律,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语言节奏和韵律对于作品的意义和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它们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和排列,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语言节奏,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同时,通过运用音韵和押韵,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动人的声音效果,使作品更加感人。
这种艺术性和美感能够使读者更加享受作品的阅读过程,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
其次,语言节奏和韵律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合理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的句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
总之,语言节奏和韵律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汉字韵音的研究报告
汉字韵音的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是中国独特的调音符号。
汉字韵音研究旨在探究汉字韵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揭示汉字的音韵特征,并且深入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演变。
通过对汉字韵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韵律和使用规律,进一步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2. 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汉字韵音,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2.1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我们了解到汉字韵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古代的韵书和字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汉字韵音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古代汉字的声音。
2.2 语音学分析法通过语音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对现代汉语的声音进行研究。
我们使用声学仪器进行实地录音和分析,在不同的音素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汉字的发音特点。
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大量的语音数据。
2.3 计算机模拟法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汉字韵音的规律,我们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通过编写程序和建立模型,我们模拟了汉字韵音的生成和变化过程。
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汉字韵音的规律。
3.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汉字韵部的构成汉字韵部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声母和韵母构成。
声母代表了汉字韵音的辅音部分,韵母代表了汉字韵音的核心元素。
通过对多种韵母的分析,我们发现韵母在不同的音节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发音规律和特点。
3.2 汉字韵音的变异规律汉字韵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异,这些变异表现为声调的变化、声母和韵母的变化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一些汉字韵音的变异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和分析。
3.3 汉字韵音的使用规律汉字韵音的使用规律是指在实际使用中汉字韵音的频率和分布情况。
我们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汉字韵音使用规律,例如某些声母或韵母的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某些声母或韵母在特定环境中更常见等。
这些规律在中文教学和语言处理技术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解析
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解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诗词作品中,音韵与韵律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赋予诗词以生命力,使之更加动人。
本文将对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进行解析。
一、音韵的作用音韵是指诗词中的声音特点,它由语言的发音规则和声韵学原理决定。
音韵可以分为平声、仄声、清音、浊音等,它们在诗词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首先,音韵可以增加诗词的美感。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运用音韵,诗人可以使作品的语调更加悦耳动听,引发读者强烈的审美感受。
其次,音韵可以实现情感的表达。
音韵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诗词的表达更加准确、鲜明。
例如,使用平仄声调可以表现出柔和、平静的情感;使用浊音则可以表达出力度大、激烈的情感。
最后,音韵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通过在诗词中灵活运用不同的音韵,诗人可以塑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场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韵律的特点韵律指的是诗词中的节奏和韵脚。
它是诗词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作品的整体形式和节奏感。
韵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节奏感强、韵脚形式多样等。
首先,韵律赋予诗词以节奏感。
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感,它使诗词的语言更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更加流畅。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读者更好地沟通。
其次,韵律的形式多样。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包括平声、仄声、押韵等形式。
这些形式的运用使诗词的结构更加严谨有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韵律能够提高诗词的记忆性。
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记忆和传承。
韵律的运用使诗词更易于记忆,有助于作品的传承和流传。
三、音韵与韵律的例证为了更好地理解音韵与韵律在诗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证来进行解析。
例证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作,通过运用平仄声、押韵等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的韵律语法分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的韵律语法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汉语已成为世界各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选择之一。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偏误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韵律语法方面的偏误。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韵律语法偏误,探讨其成因及解决策略。
二、韵律语法偏误的分类与实例(一)声调偏误汉语的声调是韵律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表达意义具有关键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汉语声调时常常出现偏误。
例如,将上声(第三声)误读为其他声调,导致句意发生改变。
(二)音节时长偏误音节时长也是韵律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音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音节的时长,导致句子听起来不自然。
例如,过度延长或缩短某些音节的时长,影响整个句子的流畅度。
(三)重音与节奏偏误重音与节奏的把握对于表达句子的重点和语气至关重要。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重音与节奏时,常常出现偏误。
例如,未能正确划分句子中的意群,导致句子读起来显得生硬、不流畅。
三、韵律语法偏误的成因分析(一)母语干扰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在韵律语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难以适应汉语的韵律规则。
(二)教学因素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也会影响学习者对汉语韵律语法的掌握。
一些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韵律语法的教学,导致学习者在实践运用中出现问题。
(三)学习者的认知与心理因素学习者的认知与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对韵律语法的掌握。
例如,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他们对汉语韵律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加强声调教学与训练针对声调偏误问题,应加强声调教学与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声调发音方法和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音节时长与重音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节时长与重音的教学,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的节奏规律和重音分布特点。
汉语韵律结构和功能语调
研究韵律短语和韵律词, 我们用了两个语料, 作了两个 试验。两个语料都取自一语料库(Zu, 1999) ,符合 Pijper & Sanderman (1994)提出的作韵律研究的两个要求。这些句 子短的包含两个语法词, 最长的有九个语法词。 一个语料是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utterance) ,另一个语料是三位 发音人念的 49 句(M00 和 M01 各 21 句,F00 的 17 句) 。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用于第一个试验,其目的是为 确定韵律短语的边界特点。第二个试验用三位发音人念的 49 句,让听音人判断韵律词的边界。 本研究请没有语言学知识的人参加听辨试验, 由她们判 断语句中的韵律词和韵律短语边界。 她们没有任何听力上的 毛病。 虽然她们没有语言学专门知识, 但她们至少都具有中 学文化水平, 都用过词典。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听音人把词 汇知识带入听辨判断,以达到比较准确划分韵律词的目的, 听音人事先不知道我们做的研究跟词汇有关, 我们要求听音 人作大小间断的判断。 参加第一个试验的听音人共 52 位, 香港的 17 位, 北京 的 35 位,他们的任务是确定语句的大小间断,给出语句中 韵律大短语和韵律小短语的边界位置。 参加第二个听辨试验 是 20 位北京年轻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参加过第一个试验。 听音人在第二个试验中要确定的是语句里哪些音节是连在 一起的。 这两个试验相隔一年半。 听音人对本研究目的一无 所知。从间断(break)观点看,零级间断指话语中的“附 着群”(Beckman & Ayers, 1994),它里头词与词之间没有任 何间断,从音联学说看,闭音联(close juncture)指话语内 部音段与音段之间的紧密过渡。 把紧密连在一起的几个音节 的语音片段称为韵律词,跟零级间断和闭音联定义相一致。
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Report of Phonetic Research 20081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宗济先生70余年的音路历程,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语音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他运用现代语音学的实验手段,对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性展开了开创性的全面探索,不仅对音段的声学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而且对汉语的韵律特性及其在言语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宗济先生语言学论文集》便是吴宗济先生音路历程的缩影。
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的时候,我们重点介绍他在汉语韵律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提出的或然变调和必然变调的语调思想,以及近年来他对篇章韵律和书法绘画等等其他艺术表达手段的共同特性的探索。
吴宗济先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积极带领同仁和学生共同研究,他的影响已经涉及几代人。
吴宗济先生十分注重语音研究成果在言语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对提高汉语语音合成的自然度的影响。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国内外对汉语韵律的研究越来越繁荣,推动了韵律研究,也推动了整个语音研究与言语工程技术的合作。
1引言二十世纪初期,刘复、赵元任两位语言学大师,开始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声调进行研究,浪纹计是测算声调频率的主要工具。
赵先生在系统阐述了汉语语调的定义、语调的类型以及语调和字调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汉语的语调实际是词的或固有的字调和语调本身的代数和是“小波浪加大波浪”的著名理论。
吴宗济先生师从赵元任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普通话的音段特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80年代开始从事普通话的变调研究,并继承和发展了赵先生的语调思想,将赵先生提出的“橡皮条效应”以及“小波浪和大波浪”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在语法、语音和音系三个层面考察语调的变化模式。
通过对二字到四字的变调的调形分析,找出短语中的连读变调规律,作为研究成句语调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研究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音韵和韵律的研究在汉语言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音韵是指语言中的音素和音变规律,而韵律则是指语言中的音调和韵律规律。
本文将着重探讨汉语言文学中音韵与韵律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首先,音韵与韵律在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音韵是汉语言的基础,决定了词语的发音和语调,而韵律则决定了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韵律美感。
音韵和韵律的准确运用不仅能增加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其次,研究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需要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汉字的发音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韵变化规律。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古代诗歌的研究,分析其中的音律规律和韵律结构。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声学实验和语料库分析也是研究音韵与韵律的重要方法。
在音韵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于汉字的音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比如,经典的韵书《切韵》对汉字的音韵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提供了中国古代汉字的音韵变化规律。
另外,关于汉字音韵变化的学术争议也层出不穷,例如《广韵》和《集韵》等书提供了不同的音韵分类方法,学者们对于这些音韵学著作进行了研究和比较,为汉字音韵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韵律研究方面,古代诗歌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
诗歌是汉语言文学中韵律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汉语言文学中丰富的韵律变化。
例如,五言绝句是古代最为流行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以平仄和押韵规则为基础,通过一定的音律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研究者通过对五言绝句的音律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出了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和韵律美感。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现代科技手段也对音韵与韵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声学实验和语料库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音频和文本数据,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揭示出汉语言文学中音韵和韵律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诗歌的声音之美:韵律与音韵分析
诗歌的声音之美:韵律与音韵分析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韵律和音韵的运用,呈现出令人陶醉的声音之美。
本文将就诗歌的韵律与音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创作和朗诵中的重要作用。
一、韵律的美妙之处韵律是诗歌的基础,它通过平仄、押韵和节奏的组合,形成诗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首先,平仄是指汉字的抑扬格调。
在古诗中,平仄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起到关键作用,使整篇诗歌充满动感和韵律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平仄变化相间,给人以舒缓的旋律感。
其次,押韵是指诗句的末尾音节在音韵上的相同。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的韵脚与“此时有情防路难”的韵脚相呼应,使整首诗歌具有悠扬的音律。
第三,节奏是指诗歌表达中的节拍感。
节奏通过对诗句的长短、声调的起伏等进行组合,形成独特的音乐性。
例如,骈文体的诗歌通常采用规律的长短句交替,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杜牧的《秋夕》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一个典型的长短句交替的例子。
二、音韵的千变万化音韵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变化和组合。
音韵可以通过押韵和拗音等手法来体现,使诗歌更加优美和动听。
首先,押韵是音韵运用的常见手法,通过在诗句中选择相同或相近的音韵,产生和谐的音响效果。
例如,白居易的《望江南》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其中的“黄”和“晴”、“溪”和“山”押韵,使整首诗歌柔美而和谐。
其次,拗音是音韵运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对音节的变化和变调,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其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词语中的拗音,使诗歌中的声音更加抑扬顿挫,产生出愁绪的情感。
最后,声韵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形式,通过音节的转换和变化,产生出动听的音响效果。
例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诗人学”与“同学”、“少年风”与“华正茂”之间的声韵转化,使整首诗歌的音韵呈现出一种欢快而流畅的节奏感。
语言文字如何影响音乐和声音的表达?
语言文字如何影响音乐和声音的表达?一、语言文字对歌词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1.语言文字的音韵规律对歌曲的旋律和韵律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的音韵规律各有特点,这些特点会直接影响歌曲的旋律和韵律。
比如,中文以声调为特征,歌词中使用不同声调的字会构成不同的旋律,而英文则以重音为特征,歌词中的重音单词会给歌曲带来节奏感。
2.语言文字的韵律和韵脚对歌词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的韵律和韵脚也会影响歌词的表达形式。
比如,中文的韵律多为平仄平仄,歌词往往以这种节奏为基础进行构建;而英文则以押韵为主,歌词中的韵脚会给歌曲带来律动感。
二、语言文字对声音的语义解释产生影响1.语言文字的词汇选择对声音的描述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的词汇选择会影响对声音的描述方式。
比如,中文拥有丰富的形容词和形容副词,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描绘声音的特征,而英文则更注重动词的使用,更加强调声音的动态性。
2.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对声音的解释方式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声音的解释方式。
比如,中文文化对声音的描述往往带有一种柔和、温情的色彩,而英文文化则更加直接、干练。
三、语言文字对音乐创作和演奏产生影响1.语言文字对音乐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在音乐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中文的表达方式相对细腻、含蓄,常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英文则更加直接、坦率,适合表达外放的情感。
2.语言文字对音乐演奏的风格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文化特点也会对音乐演奏的风格产生影响。
比如,中文音乐演奏常常强调内敛、柔和的演奏风格,而英文音乐演奏则更偏向于直接、激情四溢的表现方式。
四、语言文字对声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影响1.语言文字对声音技术的研究方向产生影响。
不同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声音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产生影响。
比如,中文语言文字的声调特点促使研究人员在声音合成领域不断探索如何更准确地合成各种音调的声音;而英文则更注重发声的清晰度,对语音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语普通话音段的韵律延长效应再探)
Restudy of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Mandarin Chinese(汉语普通话音段的韵律延长效应再探)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音节的时长结构,研究各种韵律延长的类型及其不同特点。
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主要是对连续话语语料库语音的测量和分析。
结果发现,在汉语口语里,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音段延长,每一种类型都与一定的韵律事件相对应,都有各自独特的时域变化方式。
具体说来,边界前的音段延长以音节韵母的延长为主,边界后音段延长以声母辅音为主,而与重音凸显相关的音段延长则是涉及整个音节的、相对平衡的延长。
因此,音段的不同延长效应,也许可以作为了解言语韵律结构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对于加深对言语产生及感知机制的认识、提高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的效率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different types of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Mandarin Chinese by clarifying temporal structure of various lengthened syllables.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to a discourse speech corp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three types of syllable lengthening in spoken Chinese, and each type is matched with certain prosodic ev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certain profile of temporal variation. Therefore, segmental lengthening may be a valu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understanding prosodic organization of speech. It should be of benefit to recognize the mechanism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as well as improving in speech recognition, synthesi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1. IntroductionIt is well-known that segmental lengthening can mark various prosodic events, such as phrase boundary and speech promine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es of prosodic boundary, the domain-final syllable lengthening has been well studied. Besides, there are at least two more types of syllable lengthening in spoken language. The one is referred to speech prominence, and its lengthening prof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omain-final lengthening (Campbell, 1993); Another one is referred to the syllable of domain-initial position, but few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is type of lengthening phenomenon.Segmental lengthening is usually described in terms of syllable duration. In the fact, however, 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type of segmental lengthening if simply observe the global syllable duration. Our recent study has conducted a further analysis to lengthening phenomenon by clarifying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in lengthened syllables in Mandarin Chinese. The present paper will discuss this aspect.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to a discourse speech corpus, which is loudly read by multi-speak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different types of syllable lengthen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prosodic position-dependent and stress status-dependent temporal variations, and this feature is highly identified across different speakers’ speech.2. Segmental lengthening at prosodic boundariesAs one of the functional markers in prosodic phrasing, syllable lengthening in domain-final position is most prominent. It has been commonly agreed in phonetics area and applied in speech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our recent investigation has foundthat the syllable in domain-initial position exhibit obvious lengthening, too, and the pattern of domain-initial (hereafter domain-start) lengthening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omain-final (hereafter domain-end) ones.2.1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prosodic domain-end positionSyllable lengthening in prosodic domain-end position usually to be called pre-boundary lengthening or unit-final lengthening.It has been commonly agreed that there does exist pre-boundary lengthening in spoken Chinese; however, some disagreements were raised from different studies.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news speech and prose declaim, Cao (1998)suggested that pre-boundary lengthening mainly exists in prosodic phrase level, but generally not in sentence and paragraph level. While Feng’s approach (2001) argued that it also occurs in sentence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 of lengthened degree between phrase and sentence level is not significant though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there.To clarify this issue, an investigation to a speech corpus of read discourse was conducted. From the results summarized in Table 1, we can observed that a domain-end lengthening occurs significantly (p=0.006) only in prosodic phrase level, but slightly and occasionally in sentence level and it is not significant (p=0.668) if compared with general mean in the utterance. In addition, from the bold figures shown in Table 2 and the relevant figures in Table 3,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a further study referred to temporal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syllables, we can see that the domain-end lengthening occurred in prosodic phrase level is contributed only by syllable-final (rhyme), and the syllable-initial (consonant) is even shortened in that case. While in sentence level, the lengthening, if there is any,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yllable-initial but occasionally by syllable-final, and it is speaker-dependent, in some case, the syllable-final is even shortened. Moreover, such distinc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levels is systematical and identified across different speakers.Consequently, if taking syllable-rhyme duration as the judgement criterion, then the domain-end lengthening is limited only in prosodic phrase level in spoken Chinese.2.2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prosodic domain-start positionSimilar to the case in domain-end position, syllables in domain-start position show a lengthening, too.However, the lengthening pattern in domain-start positio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omain-end ones. As can be seen from Table 3 and 2, the lengthening in prosodic domain-end position is manifested by syllable-final, while that in domain-start is manifested by syllable-initial consonant. If taking the duration ratio of syllable-initial to syllable-final as the scale and comparing with that of general mean (0.48) in utterance, then the ratios in the start position of sentence, prosodic phrase(PP) and prosodic word(PW) are 0.68, 0.61 and 0.58 respectively. Obviously, syllable-initial lengthening does commonly exist in prosodic domain-start position no mater in which speech level. In contrast to the pre-boundary lengthening, domain-start lengthening may be called post-boundary lengthening.In the fact, domain-start lengthening has its articulatory bases. Early around 1990’s, several studies had shown that articulations of tongue, lips and velum were different in magnitude in domain-initial (start) position vs. non-initial position. For example, English alveolar and velar stops have more contact between the tongue and the palate when they are word-initial than word-final (Byrd, 1994); Fougeron, C. & P. Keating’s work (Fougeron, 1996) also show that English consonants are articulatorily strengthened when they are initial in a prosodic domain. All these articulatory features mentioned above have been referred to so-called prosodic strengthening, thus, I would suggest that domain-start segmental lengthening observed here should be a corresponding result of articulatory strengthening.3.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accented syllablesAs one of the acoustic correlates, longer duration is usually observed from the accented syllable in speech, howeve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seems to be language- and category-dependent.Generally, there is two main categories of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grammatical (i.e., default) stress and logical (i.e., marked) stress. Our approach examined syllable duration in these two categories respectively.3.1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the syllables with default (grammatical) stressAt first, we examined the situation in the default case. The measured data is listed briefly in Table 4, where the data of stressed syllables were measured from all of non-terminal prosodic words in the utterance. Obviously,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data shown in Table 4, there seems no lengthening phenomenon referred to default stress, no matter it is compared with the mean value in non-terminal prosodic words or in the whole utterance.3.2 Segmental lengthening in the syllables with marked stressComparing with default stressed syllable, the situation for the case of marked stressed ones, i.e., the logical (including contrastive, emphasized) stressed syllable is quite different. We examined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to a set of sentences thatconsists of the same syllable string but with different logical stress assignment, these materials were read by 9 speakers. The general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in Table 5, where the bold figures show the duration value of logically stressed syllable in each sentence. If comparing the bold figures with their partners in different sentences, an obvious syllable lengthening can be observed definitely. In addition, this phenomenon is existed commonly across all the 9 speaker.4.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segmental lengtheningTable 6 summarizes the duration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category of lengthened syllables. From the bold figures shown in the table, the distinction of lengthening profile between pre- and post-boundary cases is confirmed again, and that of the syllable with marked stress seems to be more related to its initial consonant, it is similar to but slightly weaker than that of post-boundary lengthening. Therefore, if compare with that of boundary motivated lengthening, the lengthening profile of marked stres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within a syllable.5.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described above, segmental lengthening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pre-boundary, post-boundary and prominence related ones. Each of them is characterized by syllable-final dominant, syllable-initial consonant dominant and syllable-initial and -final balanced respectively. Obviousl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is well matched with their prosodic functions. Consequently, it can serve as the markers of prosodic segmentation and prominence allocation in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ReferenceByrd, D. M., 1994. Articulatory timing in English consonant sequences. PhD. Diss.UCLA Working Paper in Phonetics, 86. Campbell, N., 1993. Automatic detection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speech, Speech Communication 13.Cao, Jianfen, 199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rhythm in Mandarin Chinese. RPR-IL(CASS)/1998.Feng, Yongqiang et al. , 2001.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yllable duration of Chinese. In Proc. of 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Phonetics, Beijing.Fougeron, C. & P. Keating, 1996. Articulatory strengthening in prosodic domain-initial position. UCLA Working Paper in Phonetics, 92.[原载《第二届言语韵律学会议论文集》,日本,奈良,2004年(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2004, Nara, Japan, 2004)。
汉语中句子长度和话题转换对韵律边界影响
摘要语篇韵律特征的研究日益成为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汉语韵律边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论文一共包含三个实验,考察了边界前句子长度、边界后句子长度和话题转换对韵律边界声学参数的调节作用,声学参数主要包括停顿时长、边界前音节时长延长以及边界前后音高。
本论文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以两个句子构成的小语篇为材料,对发音人的朗读语料进行了系统的语音分析。
实验一考察了两个自变量:边界后句长(长和短)和话题转换(延续、精述和转折)。
实验二和实验三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自变量:边界前句长(长和短)。
通过增加修饰词改变边界前、边界后句子的长度(短和长),根据两个句子的之间的语义关系划分出三种话题转换类型。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发音人都是20位普通发音人,他们是高校大学生或是研究生,18位半专业发音人参加了实验三,他们是高校广播台的播音员。
三个实验的结果高度一致,两组不同的发音人共同表现出:(I)边界前句长、边界后句长和话题转换都对停顿时长和音高重置有主效应,且三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
(2)边界前句长对边界前音节时长延长有主效应,句子越长,延长量越小,边界后句长和话题转换则没有显著作用。
(3)停顿时长与高音点重置存在稳定的正相关,而与边界前音节时长延II长和低音点重置没有显著的相关。
以上结果表明,边界前、边界后句长和话题转换对边界处声学参数的调节作用是平行加工的,不存在交互作用。
由此可以推断,句长效应和话题效应可能源于不同的机制。
本论文研究了汉语语篇韵律边界的声学表现,并对言语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从而加深对言语产生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言语的韵律表现,对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句子长度;话题转换;停顿;边界前音节时长延长;音高重置IIIABSTRACTThestudyofprosodyindiscourseswasincreasinglybecomingahotissueinlinguisticandphychologicareas.ThepresentstudyexaminedthefactorsthataffectedprosodicparemetersatboundaryinMandarinbycontrolledexperiments.Thisthesisincludedthreeexperimentsexamingtheeffectsofsentencelength(pre—boundaryandpost—boundary)andtopictransitiononacousticcuesatprosodicboundary.Pauseduration,finallengtheningandpitchvariationweremeasured.Inthisthesis,discoursesincludingtwosentenceswereexaminedusingthecontrolledexperiments.Thespeakersreadthediscourses.Experiment1includedtwoindependentvariables:post—boundarylength(10ngVS.short)andtopictransition(continuation,elaborationandshift).Pre—boundarylength(10ngVS.short)wasaddedasindependentvariablesinExperiment2andExperiment3onthebaseofExperiment1.Thesentencelength(10ngVSshort)waschangedtransitiontypes(continuation,elaborationorbyaddingmodifier.Threetopicshift)wereclassifiedbasedonthenatureoftransitionbetweenconsecutivesentences.20non—professionalspeakerswhowereundergraduatesorpostgraduatesparticipatedinExperiment1andExperiment2.InExperiment3,18semi-professionalspeakerswereusedwhowereannouncersofbroadcastingIVstationinuniversities.Theresultsofthreeexperimentswereconsistentandwereshownbelow.(1)Bothsentencelength(pre-boundaryandpost—boundary)andtopictransitionhadsignificanteffectsonpausedurationandpitchreset,withnointeractionamongthem.(2)Pre-boundarysentencelengthhadmaineffectonfinallengthening,lesslengtheninginthelongsentences,andpost-boundarysentenceandtopictransitionhadnosignificanteffects.(3)Therewasalow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pausedurationandresetofmaximumF0,an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pauseduaaionandminimumF0orfinallengthening.Theaboveresultssuggestedthattheeffectofsentencelengthandtopictransitiononacousticcuesatboundarywasparelledandhadnointeraction.Maybethesentencelengtheffectandtopiceffectwerebasedondifferentmachnism.ThisthesisexaminedtheacousticparametersatprosodicboundaryinMandarinanddiscussedthespeechproductionmachnism.Itwillbehelpfultounderstandthemachinismofspeechproduction.Onotherhand,itcouldhelptoimprovethequalityofsynthesizedspeech.KEYWORDS:sentencelength;topictransition;pause;finallengthening;pitchresetV5.2.3边界处不同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规律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规律研究音韵规律是汉语言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汉语音韵的构造、发展和演变等方面,对于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字的音韵规律、汉字的读音演变和音韵规律在汉诗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汉字的音韵规律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汉字的音韵是指汉字的发音特点和规律。
汉字是一种表意符号,每一个字形都对应一个意义。
而字形则通过音韵来传递。
音韵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形的含义和构造,并揭示出汉字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例如,在古代的汉字中,往往通过声旁来表示字的意义。
比如,“木”表示树木,“水”表示水流等。
因此,研究汉字的音韵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汉字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其次,汉字的读音演变也是音韵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字的读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历史上的汉字读音变化可以分为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阶段。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音韵的合并、分化和交替等。
通过研究汉字的读音演变,我们可以还原出文字背后的语音形态,了解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读音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籍中的内容。
另外,音韵规律在汉诗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汉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运用了丰富的音韵技巧。
比如,在汉诗中常常运用韵律、押韵和平仄等手法来营造出节奏感和韵味。
通过研究音韵规律在汉诗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诗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技巧。
此外,研究音韵规律还有助于对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和解读。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音韵规律中的声调变化和音变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音韵规律,我们可以揭示出汉语的韵律、语音和语调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规律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研究音韵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和发展规律,还原汉字的读音演变,分析音韵规律在汉诗中的应用,并深入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汉语言文学中的声音表达与韵律规律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声音表达与韵律规律研究声音是汉语言文学中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它通过声音的韵律、音节的选择以及声调的运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
声音表达在汉语言文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够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情感和情绪,以及营造特定的情景氛围。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声音表达和韵律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声音表达在汉语言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汉语是以声调为特点的语言,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对声调的运用,达到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
例如,在叙事中,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声调来描绘人物的形象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个性。
同时,作者还可以通过对声调的把握,改变句子的语气,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诗歌创作中,声调的运用更是重要,可以通过高低升降的演唱方法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美感。
其次,韵律规律也是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的韵律是指声音的节奏和音节的排列。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对韵律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使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中,韵律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音节的排列和句子的断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古代文人士人的诗词创作中,往往会遵循特定的词牌和韵律规律,使作品更加工整完美。
而在现代文学中,虽然对韵律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作者仍然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和排列,营造出独特的语调和节奏。
然而,汉语言文学中的声音表达和韵律规律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学风格的变化,声音表达和韵律规律也在不断演变。
在古代文学中,往往会遵循特定的韵律要求和格律,而在现代文学中,韵律的要求相对较少,更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意义的传达。
尤其是在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作品中,作者更加注重对声音的把控和运用,通过对声音的变化和变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普通话诗词诵读韵味把握
作品展示
选取适合的诗 词作品
注重语音、语调、 节奏的把握
结合背景音乐 或配乐诵读
展示时注意仪态、 表情和肢体语言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语速:控制语速,使诵读 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色:利用音色的变化来 丰富诵读的表现力
情感渲染
把握诗词情感基调,通过 语调、节奏和重音等技巧
表现出来
深入理解诗词内涵,将个 人情感融入诵读中,增强
感染力
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辅 助手段,增强情感表达效
果
不断练习,提高对情感变 化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表现力训练
03
文化内涵领悟
诗词背景了解
了解作者生平,把握诗词 创作背景
理解作品主题,把握诗词 情感内涵
探究作品风格,领悟诗词 艺术特色
关注作品评价,深入理解 诗词价值
诗意解读
理解诗歌的意 境和意象,把 握诗人的情感 和思想
0 1
了解诗歌的文 化背景和历史 背景,领悟诗 歌的文化内涵 和价值观念
0 2
体会诗歌的语 言美和韵律美, 感受诗歌的艺 术魅力
通过诗歌的诵 读和表演,深 入理解诗歌的 内涵和意义
0
0
3
4
意境营造
语言韵味:普通话 诗词诵读中,通过 语音、语调、节奏 等手段,营造出独 特的韵味和意境。
情感表达:诵读时 需要深入理解诗词 的情感内涵,通过 声音传达出情感, 营造出相应的意境。
文化背景:了解诗 词的文化背景,理 解其深层含义,能 够更好地营造出相 应的意境。
艺术修养:提高艺 术修养,增强审美 能力,有助于更好 地领悟和营造诗词 的意境。
文化传承
普通话诗词诵读韵味把握的重要性 文化内涵领悟的方法和技巧 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意义 普通话诗词诵读韵味把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浅析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非语音失误
浅析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非语音失误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考生的普通话语音、语调、语文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测试的一项考试。
在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考生在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常会产生一些非语音失误。
本文将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非语音失误进行浅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非语音失误之一是失调。
失调是指发音过程中语音符号与语音信号的关系不一致,表现为声调、字音、韵尾等方面不准确。
常见的失调表现有声调错误、字音错误和韵尾错误等。
考生在读句子时声调上升或下降不准确,造成声调错误;读音中字音错误,如读成舌尖音而非双唇音、读成前鼻音而非后鼻音等,造成字音错误;在发音中韵尾不清晰、不准确,造成韵尾错误。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非语音失误之二是语速过快或过慢。
语速过快是指考生在发音时,音节与音节之间连读过快,不分清楚,造成听者理解困难。
语速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读音时缺乏必要的停顿,在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上缺乏明确的规范。
而语速过慢则是指考生在发音时,音节和音节之间停顿过长,造成听者耐心等待,影响整体的表达速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非语音失误之三是重音不准确。
重音是句子中强调的音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重音的错误主要包括强调错误、发音不准确等。
考生在读句子时没有正确强调重要的内容,造成强调错误;发音不准确,导致听者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四,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非语音失误之四是语调不自然。
语调是指在语音上对词组、句子和篇章进行组织和处理的一种方式。
语调不自然包括语调起伏不明显、语调起伏不准确等。
考生在发音时声调起伏不明显,导致整个句子听起来单调乏味;声调起伏不准确,造成听者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语义。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非语音失误主要包括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重音不准确和语调不自然等方面。
这些非语音失误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考生的发音质量,也会降低听者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应该注意语音表达的准确性、自然流畅性以及语调的合理运用,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
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
梅晓匕熊子瑜2
【摘要】该研究基于大规模语音数据库,通过建立普通话连续语流中的声韵母时长预测模型,考察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普通话声韵母在连续语流中的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话语的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较小,而对韵母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韵律单元末音节的韵母时长是否发生显著延长与话语的韵律结构密切相关,韵律大短语和语调短语末尾的音节通常会发生显著的韵母延长,韵律词内以及韵律词末尾的音节通常不会发生韵母延长;韵律小短语末尾的音节在韵母时长方面的表现比较混乱,规律性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分化处理。
【期刊名称】中文信息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4
【总页数】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声母时长;韵母时长;韵律结构
1引言
语音合成的自然度与话语的韵律要素密切相关,曹剑芬[1-2]曾提出"恰当的韵律切分,正确地把握话语的韵律结构,是加强合成语音节奏感,提高其自然度的关键。
"而"节奏主要通过规律性的音节时长伸缩和停延分布来实施。
"因此,要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探索普通话节奏特性和韵律结构,需要加强研究与普通话韵律节奏特性相关的声韵母时长变化类型和停顿分布等语音表现。
关于话语韵律结构与韵律单元内各音节(或音素)的时长关系,国外学者很早就开
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英语方面的相关研究,如O ller[3]发现。
文字的音韵和韵律的表达
文字的音韵和韵律的表达文字是人们交流、沟通和表达的重要工具,而其中音韵和韵律则赋予了文字以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性。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文字的音韵和韵律的表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影响着读者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一、音韵的表达中文文字中的音韵表达主要体现在声音和韵律上。
声音包括声调和音节,而韵律则体现在平仄、押韵等方面。
1.1 声调声调是语言音节的基本特征,它不仅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更是文字表达中的重要一环。
在古代文学中,声调的运用更加明显。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七言绝句,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要求,使整首诗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美妙的音韵感受。
1.2 音节音节是组成词语的基本单位,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在文字的表达中,适当运用音节可以增加文章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和音节的排列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者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二、韵律的表达韵律是文字的内在节奏和韵感,通过合理的句法结构和用词技巧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富有韵律感。
2.1 句子长度和节奏句子长度和节奏是影响文章韵律的重要因素。
短句能够带来简练爽快的感觉,而长句则能够展现出句子的连绵感和雄浑之美。
在韵律的引导下,适当结合使用短句和长句,能够使文章更具层次和变化。
2.2 用词技巧用词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韵律。
巧妙的比喻、双关和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古代诗词中,运用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够使言语更加抑扬顿挫、韵律鲜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2.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艺术中常用的手段,它能够使文字更加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如借代、夸张和比拟等,能够给文字增加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字更加优美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结:文字的音韵和韵律的表达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们增添了文字的情感与感染力。
通过合理地运用声调、音节和韵律,以及用词技巧和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优美动人,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而音韵与韵律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关系到语言的准确传达,还反映了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特点。
首先,音韵是语言中的音料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音素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区别音义的音位。
比如汉语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音韵规律决定了词语的发音和构词方式,不同的音韵特点也体现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比如,德语中有所谓的“浊化规律”,即辅音在词中间变浊;而英语中的一些元音变音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
其次,韵律是语言中的节奏和语调,它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韵律包括语速、音量、重音和语调等方面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特点。
比如汉语的韵律特点是轻重音的交替,平仄的变化和声调的起伏。
这种韵律特点使得汉语具有灵活多变的音乐性。
而英语的韵律则强调重音的力度和长度,表达出英语的干练、节奏感和节奏感。
音韵和韵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声音体系。
音韵可以影响韵律,而韵律也能够改变语言的音韵特点。
比如音节的长度、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词语的重音和节奏。
同时,韵律的变化也会导致音韵的改变。
比如,快速的语速可能会造成某些音素的省略,使得词语的发音变得模糊。
此外,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因此拥有独特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比如,中文以平仄、轻重音的变化为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平衡的美学理念。
而日语则强调音节的平均节奏和柔和的语调,反映了日本文化中注重细腻与温和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语言的基础,又是语言的灵魂。
不同语言的音韵和韵律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其音韵特点,还要注意其韵律特点,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要欣赏和尊重其他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之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自然语流中韵律词时长分布对比分析
自然语流中韵律词时长分布对比分析钱杨【摘要】文章根据冯胜利对汉语韵律词的划分,从语言的声学角度上对不同结构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韵律词在自然语流中的时长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音节韵律词中感叹词时长最大,单音节十轻声构成的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次之,并列使用的四个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时长最大,尾字其次;在双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均高于尾字,在五种双音节韵律词中总时长以感叹语最长,复合式次之;在三音节韵律词中,首音节最长,尾音节次之,中字最短.对比单、双、三音节韵律词总时长,发现韵律词的总时长与音节的个数关系不大,而与语义紧密度和情感关系更大.【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24)001【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音节;韵律词;时长【作者】钱杨【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6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言语工程技术和语音分析等手段的快速发展及语音合成的需求,韵律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韵律又称节律、音律等,与音高、音长和音强等声学变量有关,韵律成分主要靠语音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等方面的差异来加以区别(Scott,1982;Streeter,1978;Grant&Walden,1996)。
韵律具有层级性,从低到高由音节、音步、韵律词、音系短语和语调短语构成(Selkirk,1978)。
McCarthy和 Prince(1996)主张人类语言中音步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
”Nespor和Vogel(2007)认为音系词(即韵律词)是韵律层级中建立在充分运用非音系概念的影射规则基础上的最小构成成分。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韵律词进行了界定。
王洪君(2000)从音系学的角度把韵律词定义为语法上凝固的、节律上稳定的单音步和凝固的复二步;冯胜利(1997)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把韵律词定义为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并指出韵律词必须至少有一个音步构成。
现代词的音韵和韵律
现代词的音韵和韵律在人类语言中,音韵和韵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现代汉语而言,词的音韵和韵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词的音韵和韵律,并分析它们在词语使用和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一、现代汉语词的音韵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词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声母是词的音节的开头部分,如“b”、“p”等;韵母是音节的核心部分,如“a”、“o”等;声调则是音节的声调轮廓,如“一声”、“二声”等。
这些音韵特点的组合形成了各种词,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语感。
音韵特点在词汇的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组合不同的声母和韵母,可以构成不同的词,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这些词通过共享相似的音韵特征,形成了一种亲切、亲密的语感,能够准确表达亲属关系。
二、现代汉语词的韵律特点韵律是指语言节奏的规律和音节的排列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韵律通过音节的重心和音节的长短来表现。
音节的重心指在一个音节中,哪个部分的发音较为突出;音节的长短指一个音节的发音时间长短。
韵律特点在词语的使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口语中,人们往往通过调节音节的重心和长短,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如果一个词的语气更加轻松、幽默,通常会强调音节的短促和轻快;而如果一个词的语气更加严肃、庄重,通常会强调音节的长稳和沉重。
三、现代汉语诗歌中的音韵和韵律运用在现代汉语诗歌中,音韵和韵律的运用尤为重要。
音韵在诗歌中可以产生韵律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在某个韵母上反复使用,可以形成押韵的效果,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种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同时,在诗歌创作中,通过选用特定的音韵特点,可以表达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某些词的音韵特点短促、轻快,可以用来表达欢快、轻松的情感;而某些词的音韵特点长稳、沉重,则更适合用来表达庄重、悲伤的情感。
总结:现代汉语词的音韵和韵律是构成词语的重要特征,对于词语的使用和诗歌的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2010年7月中文信息学报JO URNA L OF CH INESE INFO RM A TION PROCESSINGV ol .24,No .4Jul .,2010文章编号:1003-0077(2010)04-0096-08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梅晓1,熊子瑜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北京100102;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该研究基于大规模语音数据库,通过建立普通话连续语流中的声韵母时长预测模型,考察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普通话声韵母在连续语流中的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话语的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较小,而对韵母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韵律单元末音节的韵母时长是否发生显著延长与话语的韵律结构密切相关,韵律大短语和语调短语末尾的音节通常会发生显著的韵母延长,韵律词内以及韵律词末尾的音节通常不会发生韵母延长;韵律小短语末尾的音节在韵母时长方面的表现比较混乱,规律性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分化处理。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声母时长;韵母时长;韵律结构中图分类号:T P39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Duration of Mandarin Prosodic StructuresM EI Xiao 1,XIONG Ziyu2(1.G raduate Schoo l o f T he Chinese Academy of So 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Beijng 100102,China ;2.T he Chinese A cademy o f Social Science ,Institute of Language ,Beijng 100732,China )A bstract :Based on lar ge -scale pho ne tic database ,this paper e stablishes a predictive model to investig ate the facto rs tha t affect the duratio n chang es o f rhy mes and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the v aria tion ty pe and the prosodic structure in co ntinuous speech .P 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 te that the prosodic structures have little effect o n the duratio nal changes of initials ,while they trig ge r sig nificant chang e in the dura tion o f rhy mes .S pecifically ,this effect can be summarized as that 1)the le ng thening o f the r hy me at the final sy llable ha s clo 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 osodic structur es ,i .e .,rhyme dur ation wo uld be le ng the ned at the major pro so dic phrase boundary and intonational phrase bo unda ry w hile the duratio n w ould no t be leng thened within the pro so dic w ord or a t the bo unda ry of pro so dic w or d ;2)ther e is no co nsistent manifestatio n o f the rhyme duratio n at the boundary of mino r pro so dic phr ase ,which may deservefur the 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pute r applica tion ;Chinese info rmatio n pro cessing ;initial duratio n ;r hy thm duratio n ;pr osodic str uc -ture收稿日期:2009-09-04 定稿日期:2009-11-27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普通话多风格语音合成研究”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YZDN 50-05050)作者简介:梅晓(1986—),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熊子瑜(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
1 引言语音合成的自然度与话语的韵律要素密切相关,曹剑芬[1-2]曾提出“恰当的韵律切分,正确地把握话语的韵律结构,是加强合成语音节奏感,提高其自然度的关键。
”而“节奏主要通过规律性的音节时长伸缩和停延分布来实施。
”因此,要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探索普通话节奏特性和韵律结构,需要加强研究与普通话韵律节奏特性相关的声韵母时长变化类型和停顿分布等语音表现。
关于话语韵律结构与韵律单元内各音节(或音4期梅晓等: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素)的时长关系,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英语方面的相关研究,如O lle r [3]发现英语单词首的辅音长度比词中的辅音更长;Wightman [4]等主要考察了短语末尾的时长变化,并提出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通常被延长;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Beckman [5]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层韵律单元末尾的时长被延长的现象在其他语言中大都存在,并推测该现象可能是所有语言都具有的现象,她同时指出,韵律单元起始位置对时长的影响可能会随着语言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对于普通话中音节或声韵母的时长变化与韵律结构之间关系,当前学界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分歧,主要体现在韵律词末尾音节以及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变化上,而对于韵律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变化,大家基本上都认为韵律短语边界前一音节的时长会有显著延长。
曹剑芬[2,6-7]认为,韵律词末尾音节时长可能会延长,韵律短语末尾音节时长会显著延长,而语调短语末尾音节一般没有边界前延长现象,她同时指出韵律词末尾音节时长的延长效果可能会由于语速等原因而被消除掉。
而熊子瑜[8]的研究表明,韵律词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并不延长而是倾向于缩短,韵律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会有显著延长,此外,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也会发生显著延长,但其延长幅度同韵律短语相比会有所降低。
冯勇强[9]也指出韵律词内部以及末尾的音节时长不发生延长,甚至会缩短,而韵律短语、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则会显著延长。
此外,倪崇嘉[10]对韵律短语内各不同位置音节及韵母的时长进行了研究,其结论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即韵律短语(包括主要韵律短语和次要韵律短语,也即本文后来所谓的韵律大短语和韵律小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会显著延长。
关于声母的时长变化和韵律边界的关系,学界也有一些讨论,曹剑芬[11]认为韵律边界后音节的声母时长会延长,并且其延长幅度会随着韵律边界的等级提高而增大。
以往研究结果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韵律标注系统和所使用的研究材料不同所导致。
此外,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均值比较的方法来分析音节及声韵母的时长与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容易受韵律边界位置的声韵调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误。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声韵调类型等因素对声韵母时长的固有影响,本研究将基于大规模语音语料库,采用R 统计计算工具,以音节的声韵调类型等因素为基本分类变量建立普通话声韵母时长的线性预测模型,然后对比预测时长和实际时长之间的差异来考察韵律边界类型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
2 语料和数据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室与东芝(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普通话多风格语音库”。
本文使用的是其中的一个子库,该库属于单人朗读风格,共有1538个话段,含35504个音节。
该子库的发音人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播音员,能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录音过程在消音室内进行,录音质量能满足语音标注和分析的要求。
根据音段和韵律的手工标注结果,本文提取出各音节及声韵母的时长数据,以及音节的声韵调类型、音节所在的左右韵律边界类型①等信息。
3 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系统地分析普通话声韵母时长在语流中的表现,并采用R 统计计算工具,通过建立普通话声韵母时长的多因素线性预测模型,来考察影响声韵母时长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
3.1 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图1是基于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值与其标准差所作的散点图,其中横坐标是语流中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图1 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值与标准差的散点图97①韵律边界分为四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是韵律词边界、韵律小短语边界、韵律大短语边界和语调短语边界,下文分别使用B1、B2、B3和B4来表示,另外使用B0来表示韵律词内的音节边界。
中文信息学报2010年值,纵坐标是各类声母的时长标准差。
单位为:秒。
从图1中所有声母时长均值的分布情况可以大体看出,语流中声母时长与其发音方法密切相关:时长较短的,主要属于不送气塞音;时长中等的,主要属于不送气塞擦音和浊辅音;时长较长的,主要属于送气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由此可以推断,语流中的声母时长应该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以保持各类声母在时长上的区分度。
表1给出了各预测模型对声母时长分析的预测能力数据,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出语流中的声母时长几乎不受韵律结构因素的影响。
表1 各预测模型对声母时长的预测能力控制变量Residual standard er rorM ultiple R -squared音节的声母类型0.01473on 29721①deg rees of f reedo m 0.7956音节的韵母类型0.02886on 29704deg rees o f freedom 0.2161音节的声调类型0.03115on 29737deg rees o f freedom 0.0854声母+韵母+声调0.01393on 29680deg rees o f freedom 0.8174声母+韵母+声调+左韵律边界类型0.01380on 29676deg rees o f freedom 0.8209声母+韵母+声调+右韵律边界类型0.01342on 29676deg rees o f freedom0.8305① 由于在建立声母时长预测模型时排除了所有零声母音节的数据,因此自由度会比总音节样本数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