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63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小学数学学习资料教师:年级:日期: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学习设想: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
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7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7.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情境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2.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学习难点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导学案设计(一)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1.3个5相加,和是多少?2.6和5相加,和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一辆车装6筐苹果,5辆车能装多少筐苹果?2.第一辆车能装8筐苹果,第二辆车能装8筐苹果,第三辆能装6筐苹果,这三辆车总共能装多少筐苹果?(二)质疑探究知识点一: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1.兰兰买了5盒笔,每盒有6支笔,兰兰总共买了多少支笔?2.兰兰的笔盒里有5支笔,桌上有6支笔,总共有多少支笔?知识点二: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果园里种了两种不同的梨树,一种4棵,另一种6棵;还种了4种枣树,每种5棵。
(1)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梨树?(2)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枣树?(三)实践应用一、随堂练习1.小强家厨房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5块,竖着看每列是4块。
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2.贝贝有两种不同的邮票,一种有6枚,另一种有5枚,一共有多少枚?二、拓展练习38元/个4元/个6元/支我买了5个风车我买6支钢笔和1个木马(1)要付多少钱?(2)要付多少钱?(3)如果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四)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经典文档内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_共7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70页)目录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一长度的必要性第2课时厘米的认识第3课时米的认识第4课时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进位加第2课时进位加第3课时不退位减第4课时退位减第5课时连加连减第6课时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认识第2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5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6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8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9的乘法口诀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第2课时时间推算第3课时认识时间练习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比一比量一量统一长度的必要性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仿照课本第2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2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砚展现展现你的佳构,可请你家长协助,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丈量结果并展现展现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设法主意。
(三、过关检测: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触感染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课型:新授课课题:认识乘法备课人:审稿人:数学组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一,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 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5分钟)1. 2+2+2+2 3+3 4+4+42+10 3+6 5+5+44+4-4 6+5+6 7+7+72、3个2是多少? 6与4的和是多少?二、合作探究(10分钟)1、教学例1.(1)、出示例题。
(2)、看图,说一说图意。
(3)、小组讨论。
(4)、展示交流。
2、试一试。
(1)、独立完成。
(2)、展示。
3、课堂小结。
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
4、教学例2、(1)、出示例题(2)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台电脑?(3)、用乘法计算。
4 × 2 = 8 或 2 × 4 = 84是乘数 2是乘数 8是积读作:4乘2等于8 读作:2乘4等于85、课堂总结。
三、交流展示(8分钟),填++++=()个()相加得()四、课堂小结(2分钟)五、检测反馈(10分钟)六、拓展延伸(5分钟)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3×5=15 6×4=24 2×7=14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课型:练习课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备课人:审稿人:数学组教学内容:第 4——6页。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把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了解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3、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重难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中的各部分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学习目标。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 知道1米 = 100厘米,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 知识要点。
- 厘米的认识。
- 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 米的认识。
- 米尺的长度是1米。
- 张开双臂,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作单位。
- 单位换算。
- 1米 = 100厘米。
3. 典型例题。
- 例1: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 一支铅笔长()厘米。
- 先将铅笔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 例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一棵大树高约10()。
- 因为大树比较高,所以用米作单位。
- 例3:1米 - 30厘米 =()厘米。
- 先把1米换算成100厘米,再用100厘米 - 30厘米 = 70厘米。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学习目标。
- 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知识要点。
-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 例如:35+27,先算5 + 7 = 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再算3+2+1 = 6,结果是62。
-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 例如:56 - 38,先算6 - 8不够减,从十位5退1当10,16 - 8 = 8,十位上4 - 3 = 1,结果是18。
- 解决问题。
-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 典型例题。
用乘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
相同点:都有4和5这两个数,要求的都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不同点:第(1)题中桌子有4排,每排的桌子数都一样;求的是4个5.
第(2)题中只有2排,并且每排的桌子数不一样多。把4和5合起来。
梳理知识
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小结: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计算。
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
巩固深化
当堂检测
1、列式计算。
(1)5个6的和是多少?
(2)5与6的和是多少?
2、练习十四的1、2题。
学到结合
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我能行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阅读教材63页的例7(1),理解图意。
(1)、我知道要求的问题是
用图表示。
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1)、我知道要求的问题是
用图表示。
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二、合作交流我快乐
比较上面两题,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那些不同呢?
难点: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提纲
自己阅读课本63页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什么?
导学案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一、导入(认定目标、创设情境)
填空
(1)2个3相加是(),再加上3得()()4个5相加是(),再减去5得()
(3)3乘4得(),再减去8得()
(4)5个4相加是(),再减去1个4得()
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涧东小学二年级《表内乘法》导学案
主备人:党英复备人:贠铁项
课
题
用乘法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二年级数学(上)教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横沟桥镇小学“1+2”快乐课堂师生导学案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具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1、导入,创设情景.导疑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导学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七课时:加减混合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倾听学习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题目。
3、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学习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及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并总结运算顺序。
一、自主学习计算复习1、25+28+36= 78-59-1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只?3、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支铅笔?看教材28页图填空:车上原来有()人,到站后下车()人,又上车()人,?先算:再算:列式:列式:但是这样做比较麻烦,可以用一个式子计算:算式:竖式:答:二、练习总结:1、计算并总结规律:50+30+18 70-23-29 56+34-20* 上面3道题都是先把()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或减去() 2、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三、过关检测:(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同学们折纸鹤庆祝元旦,第一组折了45只,第二组折了36只,他们把这些折好的纸鹤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16只,现在还剩下多少只纸鹤?2、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付水洼小学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二单元课型:探究编制人:徐喜艳第八课时:加减法估算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倾听学习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2、会用学到的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学习难点: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1、写出下面的数最接近哪一个整十数。
28 () 43() 24() 67() 2、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方法(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元,()﹤()因此,100元够了。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优质】.doc
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四单元课型:探究编制人: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四单元课型:探究编制人: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2、课题:认识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3、课题:认识线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学生尺。
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题: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第三课时)第二单元:100以内个加法和减法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题:加减混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4、小组交流,说一说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过关检测:、下面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按要求剪一剪,只能剪一刀。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导学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5的乘法口诀课题:2、3、4的乘法口诀课题:乘加和乘减课题:乘加和乘减练习课题:6的乘法口诀课题:乘加和乘减简单应用题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课题:8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课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1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学习目标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重、难点1、会读写钟面上时刻并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2、知道1时=60分自学准备钟面模型尝试自学一、我会填1、钟面上短针叫(),长针叫()。
2、10时时,分针指向数字(),时针指向数字()。
10时半,分针指向(),时针指在()和()之间。
二、我会学1、自学课本90页例1、例2。
数一数钟面上的刻度,在课本上填上相应答案,小组观察讨论并完成以下练习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钟面上的每一大格分成()个小格,一共有()个小格。
2、分组演示时针分针走动的画面,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是()分,也就是()小时1时=()分三、我来试一试1、在模型上拨出以下时间3:20 9:05 6:10 5:507:55 5:15 10:05 8:352、认一认45四、考考你1、填空(1)钟面上把一圈平均分成()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相等的()个小格,这样,钟面上一圈共有()个相等的小格。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的必要性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仿照课本第2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2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第2课时厘米的认识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2、课题:认识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3、课题:认识线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学生尺。
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反思:4、课题:确定长度单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常规学具。
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课题一: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2 —P13例1、例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经历去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从中提出相应的问题,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由来与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小木棒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例1、例2、十个十个3 5 3 5+ 2 + 3 2————————3 7 6 7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起,相同数位相加。
教学反思:课题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1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木棒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例3:3 5+ 31 7—————7 2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师反思:课题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形。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例3:4 6- 2 3—————1 3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教学反思:课题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退位的减法运算。
(2)能运用百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
(2)在掌握百以内减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运用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学会退位的书写。
教学准备:红色和蓝色小纸圆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例2:5 1—3 6—————1 5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
教学反思:课题五: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23、24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的情景教学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学会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比较后的想法。
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概括数学问题与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掌握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解决步骤。
教学准备:小木棒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2、怎样解决:12 + 3 = 15 (面)3、检查解答是否正确4、口答:二班得了15面小红旗.教学反思:课题六: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方法。
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板书设计: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例4(2)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
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答:三班得了8面。
教学反思:课题七:连加连减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简便写法。
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 28+34+22=84(个)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 8 6 2 2 8 2 8+3 4 +2 2 +3 4 3 46 2 8 4 6 2 +2 2+2 2 8 48 4例2、84-40-26=18(个) 84-(40+26)=8 4 4 4-4 0 -2 64 4 1 8教学反思:课题八:加减混合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例3、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 67-25+28=70(人)方法一:方法二:6 7 4 2 6 7-2 5 +2 8 -2 54 2 7 0 4 2+2 87 0例2、72-(47+16)=9(人)4 7 7 2+1 6 -6 36 3 9教学反思:课题九: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研究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设想:本节课拟通过开展奖励式的活动,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与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