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第十三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案】

合集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例题解析。

2. 方程的解法及求解步骤。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实践环节: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乘除法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与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实际应用案例。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案例:收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材料。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未知数也有所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方程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未知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未知数,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求解未知数的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有关购物的问题:“小王购买了一本书,价格为x元,他还购买了一个笔记本,价格为y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第1课时 去括号与去分母(一)教学目标1.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2.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去括号解方程.教学难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某学校七年级(3)班去植树,班级统一规定:每名男生要比女生多植两棵.其中第一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他们一共要植20棵.试问男生每人应该植几棵?此问题中所含相等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设男生每人植x 棵,第一组男生共植______棵,第一组女生共植______棵,第一组共植______棵;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观察上述方程和前面我们所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解这样的方程呢?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93至94页,完成下列问题:1.去括号的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__各项__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相同__;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__各项__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相反__. 去括号:(1)-(x -3)=__-x +3__;(2)5(1-15x)=__5-x __; (3)a -(b -c)=__a -b +c __; (4)-3(-3a -2b +2)=__9a +6b -6__.2.“去括号”这一变形是运用了__乘法分配律__.3.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__去括号__; ②__移项__;③__合并同类项__; ④__系数化为1__.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一:阅读教材第93页问题1,思考: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所列的方程和前面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解?【展示点评】最大的不同是本例方程含有括号,求解时,首先应去括号.【小组讨论】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1.本题还可以设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量x 千瓦·时:(即一年中每两个月的平均用电量相等).2.“去括号”这一变形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活动二:解方程:(1)2x -(x +10)=5x +2(x -1);(2)3x -7(x -1)=3-2(x +3).【展示点评】去括号时注意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小组讨论】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注意什么问题?【反思小结】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四步: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去括号时要注意:当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利用一个法则——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时要把握一个原则——细致.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在解方程3(x -1)-2(2x +3)=6时,去括号正确的是:( B )A .3x -1-4x +3=6B .3x -3-4x -6=6C .3x +1-4x -3=6D .3x -3+4x -6=62.当x 为__117__时代数式4x -5与3x -6的值互为相反数.3.将下列方程的括号去掉(不解方程):(1)2(x -2)=-(x +3);(2)2(x -4)+2x =7-(x -1).解:(1)2x -4=-x -3(2)2x -8+2x =7-x +14.解方程:(1)5(x +2)=2(5x -1);解:x =2.4(2)(x +1)-2(x -1)=1-3x.解:x =-15.当y 取何值时,代数式2(3y +4)的值比5(2y -7)的值大3?解:y =10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第2课时去括号与去分母(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找相等关系列方程.2.通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利用方程的原理,解决“顺逆流问题”.教学重点利用方程的原理,解决“顺逆流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你知道船在流水中航行时,速度都和哪些量有关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94页,完成下列问题:1.行驶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为__路程=速度×时间__.2.顺逆流问题中顺水速度、逆水速度和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顺水速度=__静水速度+水速__逆水速度=__静水速度-水速__3.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km/h,水流速度 3 km/h,则船的顺水航速为__(x+3)__km/h,船的逆水航速为__(x-3)__ km/h.4.在甲处劳动的有29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7人,现要赶工期,总公司另调20人前来支援,使甲处的人数是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分别调往甲处,乙处各多少人?(1)本题中等量关系是__甲处的人数=2×乙处的人数__;(2)若设调往甲处的人数为x人,在甲处劳动的有__(29+x)__人,在乙处劳动的有__(20-x+17)__人;(3)列方程为:__29+x=2(20-x+17)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去括号的简单应用活动一:当x=________时,2x+2与x-1的差为1.【展示点评】实际上也可以看成“若2x+2与x-1的差为1,求x的值.”【小组讨论】此题中的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探究点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顺逆流问题”活动二:阅读教材第94页例2,思考:本题是关于什么的问题?基本公式是什么?相等的关系是什么?【展示点评】对于顺、逆流航行问题,注意教材中“分析”所示的相等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小组讨论】利用方程解决顺、逆流问题时,相等关系是什么?【反思小结】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顺流逆流问题,多数情况应该以往返路程相等建立方程.这类问题中不变的量是静水(风)速度和往返的路程.【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顺水逆水航行等问题.2.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的特点.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飞机在AB 两城之间飞行,顺风速度是每小时a km ,逆风速度是每小时b km ,则风的速度是__a -b 2__. 2.一艘船在水中航行,水流速度是2 km/h ,若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船顺流2 h 航行__2(x +3)__ km ,逆流2.5 h 航行__2.5(x -2)__ km.3.一船由A 地开往B 地,顺水航行用4 h ,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30 min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6 km/h ,求水流速度.解:设水流速度为x km/h ,由题意得:4(16+x )=4.5(16-x ),解得x =1617.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第3课时 去括号与去分母(三)教学目标1.掌握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就出现在这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纸草书上.经破译,上面都是一些方程,共85个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这个数为几何?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95至98页,完成下列问题:12.在解方程x 3-x 2=1时,去分母得2x -3x =6,则去分母的依据是__等式的性质2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活动一:例1 解方程3x +12-2=3x -210-2x +35【展示点评】在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数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呢?步骤 理论依据解: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 )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 )移项,得:______________( )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要注意什么?【反思小结】去分母时须注意:(1)确定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例2 解方程:(1)x +12-1=2+2-x 2; (2)3x +x -12=3-2x -13.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97页例3的解答过程.【小组讨论】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反思小结】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方程要先观察方程的特点,选取恰当的、简便的方法.【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活动二:例3 当x 等于什么数时,x -x -13的值与7-x +35的值相等? 【展示点评】令两代数式相等,列得方程,然后去分母解之即得x.【小组讨论】本题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吗?这和上面的例2有何联系?【反思小结】本例实际上是一元一次方程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如同例2那样,就是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去分母的依据.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在解方程x -12-2x +33=1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B )A .3(x -1)-2(2+3x)=1B .3(x -1)-2(2x +3)=6C .3x -1-4x +3=1D .3x -1-4x +3=62.方程5-x 2-4+x 3=1,去分母可变形为__3(5-x )=2(4+x )=6__.3.代数式5m +14与5(m -14)的值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等于__110__.4.解方程:(1)3y -14-1=5y -76; (2)5y +43+y-14=2-5y -512.解:(1)y =-1 (2)y =47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列出方程、求解方程,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解法和性质,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列出方程,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列出方程,求解方程。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丰富案例的教学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购买一件商品需要支付x元,现在有100元,问最多能购买几件商品?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例,假设一个人每小时走5千米,问这个人走x千米需要多少时间?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参考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参考教案

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学案一、学习目标1.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变量”,建立方程解决问题;会设未知数,正确求解,并验明解的合理性。

2.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明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探索问题中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周长l=_________; 长方形面积S=_______;长方体体积V=_________.2.正方形的周长l=_________; 正方形面积S=_______;正方体体积V=________.3. 圆的周长l = ________; 圆的面积S = _______;圆柱体体积V = _________.(二)新课学习1.情境导入:如图,将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高为9cm的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10cm的圆柱,假设在锻压过程中圆柱的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圆柱的高变成了多少?在这个问题中有如下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

设水箱的高变为m,填写下表:解方程: x=答:高变成了 cm.2.例题讲解:例1、小明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他要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米呢?面积是多少?分析:等量关系为“”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则它的长为米.(2)使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与第一次所围成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则它的长为米.此时长方形的长 m,宽 m,面积是 m2.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次围成的面积增大(m2)。

(3)若使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围成的面积与第二次围成的面积相比,又有什么变化?解:设正方形的宽为x米.面积增大:(m2)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次围成的面积增大 m2 .3.比较探究:同样长的铁线围成怎样的四边形面积最大?例题:面积:练习(2):面积:练习(3):面积: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五、巩固练习1. 要锻造一个直径为10cm、高为8cm的圆柱形毛坯,应截取直径为8cm是圆钢多长?2. 小明的爸爸想用10米铁丝在墙边围成一个鸡棚,使长比宽大2米,问小明要帮他爸爸围成的鸡棚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3. 把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cm、3cm、3cm的长方体铁块,浸入半径为4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将增高多少?(不外溢)4. 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装饰物,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识重点1、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销售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销售问题(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在销售问题中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部分学生对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这一步骤感到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从具体问题中找出关键信息,提炼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其次,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前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程度。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增加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解法原理。
另外,关于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不够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描述销售问题中数量、单价、总价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购物折扣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求出商品的原价。
举例:若甲商品每件售价为20元,买n件可享受8折优惠,求购买m件(m>n)时的实际平均单价。学生需要列出方程(20n*0.8+20(m-n))=20m,进而求解出平均单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销售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购物时打折、优惠等销售问题?”(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销售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解的定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解方程的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解法进行解答。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答一些一元一次方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通过这个过程,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例题解析。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逆运算法。

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a.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例题解析。

b.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逆运算法。

c. 课堂练习: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二课时:a. 探讨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b.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c. 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配套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3.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八、教学过程详细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逆运算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

二、教学内容1. 导言: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和解过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 = 0。

解释方程中的字母a、b的含义。

3.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演示如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

分析案例中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的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案教材。

2. 教学PPT。

3. 实际问题案例。

4. 练习题。

5. 教学视频或动画(可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兴趣。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教案标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的概念。

2.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白板、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提问:你们能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方程表示的问题吗?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一些常见的形式。

2. 解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讲解解的意义。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完成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和解答练习。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并指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拓展练习题,提高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强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转化实际问题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巩固。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在解题过程中理解移项的含义及注意事项;3、理解实际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使用价值,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体验解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用移项的方法的解一元一次方程2、难点:掌握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过程与方法从实例出发自主探索,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得出应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和移项法则。

方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将问题建构成方程模型。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合作,讨论,归纳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方法。

教与学过程一、前置复习提问1、什么叫等式2,等式有哪些性质?3、什么叫方程?二、新授课:(一)情境导入: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学生上台板演)。

(1)4x=2x-7(2)5y-7=8解完后,请学生观察:4x=2x-75y-7=84x-2x=2x-7-2x5y-7+7=8+74x-2x=-75y=8+7学生观察思考:上述方程变化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还能回答,可引导:从原方程3x=2x+7演变为3x-2x=7,等号两边的项有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在思考讨论。

方程(2)也有类似的结论吗?请将你发现的结论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变化,体会什么是移项,引出课题。

(二)探究过程1、问题:(1)、根据上面回答,引出:像这样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过程,被称之为“移项”,板书如下:4x=2x-75y-7=84x-2x=-75y=8+7(2)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如何改正?①x+5=7,得到x=7②从5x=2x-4,得到5x-2x=4③从8=x=-2x-1到x=2x=-1-8《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移项,探求移项的步骤和注意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2)》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及解题策略。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得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2一. 教材分析《数学七年级上册》是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是该册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解题心得,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完整版)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完整版)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方程、掌握等式的性质,说出方程变形依据,方程的解、解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能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能正确地运用等式性质(不能乘0)和移项法那么,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

一、知识结构导入等式和它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程和它的解〔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a b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c。

〔三〕移项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那么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按去括号法那么和分配律)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14. 合并(把方程化成 ax=b(a≠0)形式)b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a ,得到方程的解 x=a )一、 知识点回忆+典型例题讲解+变式练习 知识点1:方程的有关概念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 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a 0.典型例题例1、以下方程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 .x=1 B.x-3=3x-5 C.x-3y=y-2 D.x-1=5x2例2、如果(m-1)x |m|+5=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例3、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例4、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教案标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问题求解和验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和用途。

2. 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一共花了10元,问他买了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讲解: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中的系数、常数和未知数的含义。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方程得到答案。

示范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骑自行车去公园,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10公里,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8公里,他们同时出发,3小时后相遇在公园门口,请问公园离小明家有多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列出方程。

2. 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拓展应用:1. 提供更复杂的应用题,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周长是28厘米,求长和宽的长度。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列出方程。

2.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总结回顾:1. 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或疑惑。

教案评估:1. 对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查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并进行解决和验证。

2.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案资源:1.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PPT或课件。

2. 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册或工作纸。

3. 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讲义第十二讲一元一次方程(二)
[知识点击]
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
(2):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二、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 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3.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4.市场经济问题(打折销售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5.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6.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7.储蓄问题
(1)利润=每个期数内的利息
本金
×100%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典例讲解]
题型一:工程问题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若甲队单独工作5天后,再由甲队、
乙队合作,那么完成全部工程的2
3
还需要多少天?
2、一水池装有两个水管,甲管进水用2h将池注满,乙管放水用3h将池水放尽.现将空池进水1h后,再开放水.何时将池注满?
巩固练习:
1、将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2、一水池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独开12h注满水池,乙独开8h注满水池,丙独开24h可排掉满池的水,若三管齐开,何时刚好水池是满的
题型二:行程问题
3、某船从A码头顺流而下到达B码头,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码头之间的C码头,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7.5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5千米/时,A、C两码头间的航行为10千米,求A、B两码头间的航程。

4、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需要20s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若能,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3、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2.5小时, 逆风飞行需3小时,求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4、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车头进车尾出),整个车身在隧道内的时间是10秒,试求火车的车身长。

题型三:调配问题
5、某工地有甲、乙两个施工队,甲队有300人,乙队有192人,现因工作需要,要使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3
1,应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巩固练习:
5、课外数学小组的女同学原来占全组人数的
31,后来又有4个女同学加入,就占全组人数的2
1,问课外数学小组原来有多少个同学?
题型四:等积变形问题
6、将一个内径为20cm,高为8cm 的圆柱形水桶装满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水箱中,水只占水箱容积的二分之一,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巩固练习:
6、在一只底面直径为30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倒水,然后将水倒入一只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圆柱形容器中的水有多高?
题型五:商品利润问题
7、某商品的售价为每件900元,为了加大参与市场竞争力度,商店按售价的9折再让利40元酬宾,此时仍可获利10%,此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巩固练习:
7、为了拓展销路,商店对某种照相机的售价作了调整,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的利润率为14%,若此种照相机的进价为1200元,问该照相机的原售价是多少元?
题型六:数字问题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是7,如果把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两位数比原数大45,则原两位数是多少?
巩固练习:
8、一个两位数,其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6,若将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调换,则新数比原数小18,求原两位数
题型七:配套问题
9、某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

要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相配套,需要安排多少人加工大齿轮,多小人加工小齿轮?
巩固练习:
9、某包装厂有42名工人,每名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用两张圆形铁片与一张长方形铁片可以配套成一个密封圆桶。

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铁片或长方形铁片才能合理地配套?
题型八:分段收费问题
10、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为每千瓦时0.40元,若每月用电量超过a千瓦时,则超过部分按基本电
价70%收费.
(1)某户八月份用电84千瓦时,共交电费30.72元,求a.
(2)若该用户九月份的平均电费为0.36元,则九月份共用电多少千瓦时?•应交电费是多少元?
巩固练习:10、某市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若每月用水不超过15 3
m ,则
每立方米水价按a 元收费;若超过15 3m ,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按2.5a 元收费。

如果某用户在一个月内用水24 3
m ,交纳水费45元,求a 的值。

题型九:适当选择问题
11、小刚家装修,准备安装照明灯,他和爸爸到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到某种优质品牌的一盏40瓦白炽灯的售价为1.5元,一盏8瓦节能灯的售价为22.38元,这两种功率的灯发光效果相当,假定电价为0.45元/度,设照明时间为x(小时),使用一盏白炽灯和一盏节能灯的费用分别为1y (元)和2y (元).
[耗电量(度)=功率(千瓦) 用电时间(小时),费用=电费+灯的售价]
(1) 分别用含x 的式子表示1y 和2y (1千瓦=1000瓦)
(2) 你认为选择哪种照明灯合算?
巩固练习:
11、某书城出售一种购书会员卡,每张20元,仅限本人使用,有效期一年,凭卡购书享受八折优惠,无卡购书不打折。

请问:
(1) 购书多少元时,买卡与不买卡一样划算?
(2) 试讨论什么情况下买卡划算?什么情况下不买卡划算?
(3) 小明持会员卡购书,一年共省5元钱,这一年他购的书原价是多少元?
题型十:借用图示
12、某班有学生45人,推举2人作为学生会干部候选人,结果有40人赞成甲,有37人赞成乙,对甲、
乙都不赞成的人数是都赞成人数的1
9
,问都赞成和都不赞成的人数各是多少人?
巩固练习:
12、某班有学生51人,报名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的有36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40人,两样都参加的人数是都不参加人数的6倍,问两样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题型十一:积分问题
13、某足球赛一个赛季共进行了26轮比赛(每队均需赛26场),其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队在这个赛季中平的场数比负的场数多7场,结果得34分,则这个队在这一赛季中胜、平、负的场数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
13、足球赛记分规则为:其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一支足球队在某个赛季中比赛14场,现已比赛了8场,输了一场,得17分。

前8场比赛中,这支球队共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