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设计方案]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
取样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至不 再产生沉淀,向 上层清液中滴加 酚酞溶液
现象
没有沉淀产生, 溶液变为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无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猜想1成立 猜想2成立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哪几 个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 3.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如何保存?
【活动2】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
[情景再现]实验室中有一瓶忘记盖瓶塞的NaOH溶液, 该溶液是否变质?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溶质为 NaOH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溶质为 Na2CO3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溶质为 猜想3成立
[得出结论]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为__部_分__变质
[反思与拓展] 1. 上述实验中能代替CaCl2溶液的是(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钡溶液
2. 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 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3. 举例说明在空气中会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 而变质的物质?
【活动3】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活动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 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 学反应?
[设计实验] 讨论:如何验证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 了化学反应?
[交流与评价]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反思与拓展] 1.猜想如下两个实验可能产生什么现象?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加热高锰酸钾 铁锈和稀盐酸接触
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
镁条减少 生成白色的固体物质
紫黑色的固体减少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铁锈消失 生成一种溶于水溶液为黄色的物质
记忆重温
方案
依据
开动脑筋
右图所示装置, 在集气瓶和分 液漏斗中,分 别添加什么药 品,怎样操作 以及出现什么 现象,就能从 反应物和成生 物两个角度判 断CO2和NaOH发 生了化学反应。
根据以上资料,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和 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提升
课后延伸
1.如何判断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 2.如何判断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盐酸
NaOH溶液
CO2
练习导航




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或减少了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可以利用反应

前后气体压强的改变设计方案)





生证明生成物的存在来自的基本


课堂小结
资料展示
常温下,NaOH和Na2CO3都易溶于水。但在酒精中, NaOH易溶而Na2CO3微溶,即常温下在酒精中NaOH的 溶解度比Na2CO3的溶解度大得多。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淄川二中袁瑜教材作用和价值新教材大力提倡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在中考试题的设计上占的比例相当大。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探究精神,贯穿探究过程,使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章可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的主题是物质的探究,探究方法主要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探究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性质多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此实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1)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 感悟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

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设计】:本节实验探究是建立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以及纯碱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判断一个反应的发生,可以从反应物的消失和生成物的出现几个角度去验证。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再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概括出反应是否发生。

【实验方法设计】:本节课从猜猜看和喷泉实验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关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事实,在设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中体会对照实验的必要性,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

通过设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一系列活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悟科学探究基本方法。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14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14张

1.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 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 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 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 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 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实验现象】
①实验中观察到甲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乙装置中的溶液 无明显现象 。
4
请各组同学根据资料的提示,讨论并设计 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方案。
方案
步骤 (或装置)
设计理由(或依据)

1
检验生成物中含有 可 Na2CO 3
2
利用装置内气体压强的 变化,产生明显的现象。


3
利用装置内气体压强的 变化,产生明显的现象。

5
【探究】 各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分 成方案1和2,观察并记录 现象。
2. 上述实验中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3. 你能否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 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呢?
【回忆】 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有明显的现象,我们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探究的 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利用CO2不能使石蕊变
碳酸能使石蕊变红。
3
1. 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 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 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②乙装置中气球比甲装置中气球变得
变浑 更大
1
【实验结论】
③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 原因 因为通常CO 2和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现象,会生成
沉淀碳酸钙,石灰水变浑浊,而 CO 2和NaOH 溶液反 无明显现象,所以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 NaOH 溶液检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

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装置 A B C D E F
操作方法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现象 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 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 烧瓶内形成喷泉。 瓶内小气球会胀大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 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 ,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矿泉水瓶变瘪 。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NaOH溶液中有水,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气压减小
形成喷泉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 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致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
4、常温常压下 1体积水约溶解 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 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 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气泡产生
方案 1
CO2和NaOH确实 发生了化学反 应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 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产生碳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气泡和溶液混浊的现象。

这种反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例如可以用于制备碳酸钠等化学品。

通过深入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的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本文将对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进行探讨,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反应机理,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并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反应机理,并展望该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的研究报告。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深入分析该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性质和反应机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化学反应,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应用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读者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大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氢氧化钠,又称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其化学式为NaOH。

在水中溶解时,氢氧化钠会发生离子化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OH-)和钠离子(Na+)。

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碱性,能够中和酸性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腐蚀性: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能够与皮肤和黏膜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灼伤。

2. 强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能够与酸性物质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摘要】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步骤和结果观察发现了气泡的产生、溶液变浑浊等现象。

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结论总结了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性质,展望了未来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本实验旨在帮助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特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为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观察、机理、影响因素、安全、结论、展望、研究背景、实验动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安全注意事项、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实验,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存在于大气中并且也是人类呼吸排出的废气之一。

而氢氧化钠溶液则是一种碱性溶液,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中。

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碳酸钠和水的产物。

这个反应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来验证一些化学理论。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对于理解碱性溶液的性质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实验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提高我们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实验动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之间的化学作用。

而实验的动机在于探究这种反应的发生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并释放出水。

实验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实验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Na2C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
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 。看到的
2
3
特别提醒利用思路(1)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时常出现的问题:氢氧化 钠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也能和水发生反应,必须设计对比实验 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反应后的产物为碳酸钠,可以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与酸(或 氯化钡、氯化钙等)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判断。
4
3.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4.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案设计 样品加入水溶解,逐滴滴入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滴 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若不变红,则说明全部变质。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7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 ℃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09
实验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1.原理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
=== Na2CO3+H2O。
2.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思路 (1)可以利用密闭的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会导致 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从而引起现象的变化而判定。 主要装置及现象如下:
5
例题(2018·湖北黄冈中考)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 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后是否发生了 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 回答问题:

有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有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有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当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时,会出现白色的浑浊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但当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那二者究竟有没有发生反应呢?解答:不能通过没有明显现象就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反应,明显的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但要判断一个反应发生的根本依据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提出问题: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反应了呢?回忆旧知识:当时在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也无明显的现象,我们是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并判断反应的终点的?(提示:可以用酚酞指示剂)解答:设计思路一: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的确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如果所选的试剂不用稀盐酸还可选用什么试剂,现象是什么?设计思路二: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提供仪器和药品:一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可乐瓶,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方案:向塑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归纳思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产生明显现象,从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上述设计思路,请同学们描述实验现象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烧瓶。

现象:导管内液面上升,至尖嘴处出现红色喷泉。

现象:洗气瓶中长导管处出现气泡。

练习: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 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 .温度差B .重力差C .压强差D .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 现象为_________,B 现象为_____________,C 现象为___________。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同.“扁度差”是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
形”证明.
表 1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方案 1
将 一 只 收 集 满 CO2 的 试 管,倒 扣 在 盛 有
NaOH 溶液的烧杯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方案 2
向盛满 CO2 的 集 气 瓶 中,倒 入 适 量 NaOH
溶液,立 即 用 一 个 带 有 U 型 管 的 橡 皮 塞
滴加足量稀盐酸.
降低,所以,实验 中 用 等 体 积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和 水
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将上述溶
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由于氢氧化钠溶
设计成对比实 验,通 过 比 较 容 器 内 气 体 “压 强 差”,
找到了二 氧 化 碳 与 氢 氧 化 钠 反 应 的 “有 形 ”证 据.
形成敞开 式 定 子 结 构. 将 电 池 夹 片、开 关 固 定 在
底板上,并与电刷相 连 组 装 成 演 示 器,其 实 物 图 如
图 6 所示.
开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 扭 转. (
2) 演 示 通 电 线
圈在磁场中旋 转. 装 上 换 向 器, 把 插 头 插 入 电 刷
上的电刷插孔 中, 闭 合 开 关, 通 电 线 圈 在 磁 场 中
现象
在一个干燥的 烧 瓶 里 收 集 满 CO2,通 过 滴
管迅速地 滴 入 NaOH 溶 液,打 开 止 水 夹,
观察现象.
气球胀大.
软塑料瓶变瘪.
结论
由于 容 器 内 压
强 降 低,可 以 观
察到 明 显 的 实
验 现 象,证 明 二
氧化 碳 与 氢 氧
化钠 溶 液 发 生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明C O 2 能与 N a O H反应。
课题展示
为C O 。 和H 。 0, 受 热时 , 分解速率更快。 要消除 H C O 的影响 , 需先 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 , 使H C O 分解 , 再 滴加 足量 的稀盐酸 即可 。
生( 全体 ) : 鼓掌 ! 师: 刚才这位 同学分析得客 观准确 。但方案 2和方案 3 还 没
适量的 C a C 1 : 溶液, 如 果有沉 淀产 生 , 证明 C O : 与N a O H发 生 了
反应 。
能” 与H : 0反应 , 要增强说服力最好设计对 比试验。将方案 2和方 案 3的实验装置 准备两套 ,液体 试剂分别 为水 和 N a O H溶液 , 通 过气球 膨胀 的程度不 同以及试 管 内倒流 液面 的高低不 同充分 说
探究 。我们做过许 多化学实验 , 看过很多不 同的实验现象 , 如: 固 体溶解 , 颜色变化 , 产生气泡 , 试管 内液面上升 、 生成 白色沉淀等 。 对于有 明显现象 的实验很容易判断反 应是否 已发生 , 但对 于无 明 显现象 的反应 只能设计相关实验才能证 明反应 已发生 , 所 会根据反应物 、 生成物 的不 同性质 ,
反应物 、 生成物 的状态变化等来设计 实验方案 。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C O : 和N a O H溶液发生 了反应?请 同学们 结合学过 的相关实验认真思考并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 。5分钟
后。 同学们分别 描述 了 自己设 计 的实验 , 必要时可绘 制实验装 置
_稀 蓑
一 y
图。下 面对实验 的设计 以及探讨 的课堂实 录做一简单叙述。
生 1 : ( 方案 1 ) 首先展示 了相关实验 的图片( 图1 ) , 由于N a O H 是碱性的 , 和盐 酸生成 的是盐 , 应该为 中性 , 所 以我设计 的实验方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我增设了此实验。

标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在教材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只是让学生把它与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反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更是容易弄错,因而成为各类考试的常客。

为此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

【常规实验方案】:常采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相同材质的塑料瓶,在两个塑料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在实际实验中,有以下不足之处:1、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与本实验b0181450d63d30e81299f25fc43c3ced相比),座位稍远的学生或观察力差的学生不易独立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对的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在同一平面进行。

基于此,我们设计出如下装置,把两个塑料瓶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照。

【装置图及实物图】【实验设计】1、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

2、分别向两个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上连接有U型管(装有红墨水)的塞子,震荡,然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与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液面升高。

3、解释: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新方案优点】1、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现象更加鲜活,增强了现象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在短时间有效解决疑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c1f9af803e5f3c091d4385382dc0f129率。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气压变小,反应物减少,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科结论。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该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属绿色环保。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

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碳酸,它是一个弱酸。

而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溶液。

二者反应时,会发生中和反应。

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时,会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碳酸是一个弱酸,它在水中会部分离解,释放出H+离子。

而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溶液,它会完全离解,释放出OH-离子:
NaOH -> Na+ + OH-
当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碳酸中的H+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OH-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H+ + OH- -> 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的总方程式: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在反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溶液变浑浊,这是因为产生了一种白色的沉淀物,即碳酸钠。

这种沉淀物可以通过再次加热溶液或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来消除。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这种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在制备食品和饮料中,控制酸碱度和调节味道。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方案一: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稀盐酸 预期现象:有气泡产生 方案二: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预期 方案三: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氯化钙溶液 预期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进行实验:
(1)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 于试管中 ,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视察现象 (2)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氢氧化钙溶液,视察现象 (3)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氯化钙溶液,视察现象
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它的 成份可能有几种情况?如何判断具体的情况?
感谢凝听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探究
魔术:清水变牛奶
提出问题:CO2能使NaOH溶液变浑浊吗?
两者混合没有明 显现象,能否说 明二者没有产生 化学反应?
操作:向上述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视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
思考:什么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 (1)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了碱性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反思:以上的实验设计方案严谨吗?
评价:不严谨,忽略了二 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 反应
对照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 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照实验
2NaOH+CO2==Na2CO3+H2O
资料卡片: Na2CO3 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还能够与Ca(OH)2溶液或CaCl2溶液反应产 生CaCO3沉淀。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 中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 的反应,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判断反应是否 产生?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产生,判断根据:

人教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15张ppt)

人教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15张ppt)

【探究活动2】选择试剂 ——根据是否干扰鉴定再次
提示:鉴定几种物质时,最好选择能与物质反应且有明显 试剂!但其它物质不会干扰鉴定,即有相同的现象。
所选试剂 酚酞溶液
加入NaOH溶液中的现象
溶液变红 有蓝色沉淀产生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加入Na2CO3溶
溶液变红
CuSO4
稀盐酸
有蓝色沉
有气泡产
Ba(OH)2溶液
冒气泡(或 生成……)
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 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
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 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
小结与应用:上述二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 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 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 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
(1)向上述收集満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内注入适量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旋紧瓶
盖,振荡。可以看到塑料瓶迅速
,简述发生上述现象的原


(2) 为证实CO2与NaOH发生了不同于CO2溶于水的化学反应,你的做法


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要用实验的方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就要证明产物中有碳
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 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
应。 2.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三、复习引入 让学学方生程分式别。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
酸钠存在;可用针筒向实验(1)中塑料瓶反应后的溶液中注入

会看到
,请你解析发生上述现象的其中原因

,并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
程式 。
依据本实验的原理,你还能设计怎样的装置
来探究证明CO2和NaOH的反应?试画出实
验装置示意图!
(学生讨论完成)
如何取下B装置中的橡皮塞.
戴上橡胶手套或用镊子等在
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 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 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 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
我们做过很多的化学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 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 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 实验方案。(让学生讨论后来回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变质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变质探究

2、如图(2)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其气密 性良好。 ⑴若胶头滴管中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 气体,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 U型管中红墨水柱左高右低 ⑵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现观察到U型 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 物质分别是什么?
方案二: 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 应该是中性的,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 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 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 酚酞会褪色。
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 溶液
• 方案三: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 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 烧杯里
集气瓶里的气体 减少,水会上升 到试管里
放热: 水和浓硫酸、水和固体氢氧化钠、
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产生CO2:稀盐酸和大理石、 稀盐酸和Na2CO3
产生H2: 稀盐酸和铁、
图(2)
五、动手实践
当把针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时: ①气球有什么变化? ②气球的这个变化能否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 化碳发生了反应?
• 演示:在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少 量氢氧化钠浓溶液,振荡集气瓶,观察现象 •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小橡皮泡会逐渐涨大? • 2.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 3.模仿CO2与Ca(OH)2溶液反应方程式书写上 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谢谢
部分变质:Na2CO3和NaOH
全部变质:Na2CO3
过量CaCl2溶液
碱性
OH–
Ca2+ Na+ Ca2+ Na+
红色
ClClClCO32Cl- Na+
中性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新201907)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新201907)
n(NaOH):n(CO2)=2:1
NaOH
CO2
NaOH Na2CO3
CO2
n(NaOH):n(CO2)=1:1
Na2CO3
CO2Biblioteka NaHCO3CO2
Na2CO3 NaHCO3
题型1 已知碱和二氧化碳的量求产物的量
1.用1L 1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则所得
A 溶 液 中 CO32 - 和 HCO3 -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之 比 约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
请回忆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
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先有沉淀生成, 后继续通入CO2则沉淀消失
Ca(OH)2
CO2
Ca(OH)2 CaCO3
CO2
CaCO3
CO2
Ca(HCO3)2
CO2
CaCO3 Ca(HCO3)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


A、1:3 B、2:1 C、2:3 D、3:2
请用两种以上方法求解。
;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于1993年制设立,首家向国内发行A股,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自动化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向国外发行B股的从事仪器仪表经营生产的上市股份制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实力
百强”之一;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

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小院之观 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 淮退还 优质服务 匈奴的骑兵活捉了李广 这一次 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 亦有先见之明 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 去病时方贵幸 不久 结果沈约不敌 范君之仇魏齐在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酸和碱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
大理石稀盐酸 Ca(OH)
2
溶液 NaO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 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红墨水
教学过程:
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
2、NaOH与C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
2NaOH+CO
2=Na
2
CO
3
+H
2
O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演示:将CO
2分别通入Ca(OH)
2
、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鉴别Ca(OH)
2
与NaOH。

引言:CO
2与Ca(OH)
2
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
2

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
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CO
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

板书: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

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生1:由于CO
2与NaOH反应生成Na
2
CO
3
,我设计
的方案是:将CO
2
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
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
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有一个问题:CO
2也能与H
2
O反应生成
H 2CO
3
,同样含有CO
3
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
2
CO
3
中的CO
3
2-与酸反应放出的CO
2

还是H
2CO
3
中的CO
3
2-与酸反应放出的CO
2
?怎么消除H
2
CO
3
的影响?
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
2CO
3
分解,再滴加HCl。

师: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设计的方案能否成功?我们用实验说明。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
2
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方案二:
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
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
色,再通入CO
2,如果CO
2
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

师:这位同学采用指示剂的方法,大家有异议吗?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
2CO
3
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
显红色。

师: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到底谁对?我们也用实验来
检验。

(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
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
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
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
生4:CO
2
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
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
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
2
,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
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
CO
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学生相互讨论)。

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老师演示方案三,实验成功)
师:现象很明显,这位同学同样获得了成功,而且创意新颖。

方案四:
生5: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
验。

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
2
,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
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预计
能看到气球鼓起。

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
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

(老师演示方案四,成功)
生:(发出赞叹声,露出惊喜的表情)
方案五:
生6: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
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
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
2
能与NaOH反应,集气瓶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
里。

师:这位同学应用的原理与前两位同学一样,反应的
现象和我们曾经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

(老师演示方案五,成功)
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成功地证明了CO
2

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
方案六:
生7:(迅速反应)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
2

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老师演示方案六,现象明显)
师:我们应用生活用品做化学实验,设计出装置简单、现象
明显的实验方案。

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我也思考了这个问
题,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帮我检验一下,看看我的
方案是否可行。

方案七:
师: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
2
,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

(老师演示方案七,形成喷泉)
生:(一片惊叹声)
师:这个实验能否证明CO
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生:能(齐声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成功地证明了CO
2
能与NaOH反应,设计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同学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生8: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压的变化考虑的。

师:好,总结得很好。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9: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化学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的用品也能用于化学实验。

生10:我感觉到化学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化学和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

师:两位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所得所获。

书中还有很多的实验都是没有明显现象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

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
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该课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进行了学科综合训练。

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