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1)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图文资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域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构成的垄岗,可以作为事先海岸线的标志。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散布图天津市年平均气平和降水散布图1.图中所示古海岸线散布地域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向是( )A.由西南向西南倾斜B. 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西北倾斜D. 由北向南倾斜2.该地域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继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时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3.与天津市其他地域相比,北部地域降水较多的缘由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4.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域气温高的最主要缘由是( )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解析] 1.C 2.A 3.B 4.C 第1题,据图可知,海岸线随时代更替自西北向西北推进,故古海岸线散布地域地势是西北高、西北低,即由西北向西北倾斜。

第2题,图示海岸线随时代更替自西北向西北推进,各古海岸线注记显示的年代有距离,说明海平面间歇性下降或地壳间歇性上升,故A正确、D错误;图示海岸线只要②③时期的一小局部有贝壳堤散布,所以堆积作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较小且是连续的,故C错;气候变暖惹起冰川消融,会招致海平面上升,故B不契合题意。

第3题,天津市地处沿海。

图中等高线显示外地大致(西)北高(东)南低,最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应为山地地形,对来自西南方海上的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清楚,故北部地域降水较其他地域的多。

第4题,甲地为天津郊区,人口、产业密集,交通量大,人为废热排放多,热岛效应清楚。

以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便于登亭观景,修建了从城镇通往观景亭的盘山公路,在公路的某些路边设有凸面镜,用于视野受阻的状况下观察对向车辆。

据此完成5~7题。

(a) (b)5.图中陡崖崖底的最低海拔能够是( )A.900米B.800米C.700米D.600米6.图中盘山公路沿线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7.依据资料信息,推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中观景亭是观海的最正确中央B.城镇的降水不一定夏季多于夏季C.公路乙—丙段坡度最大D.河口北岸的泥沙堆积比南岸的少[解析] 5.C 6.D 7.B 第5题,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可计算陡崖崖底的海拔为600米<H底≤800米,依据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知识梳理 读图训练1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知识梳理  读图训练1

第一讲读图训练经纬网地图与轮廓图为了精确表明某个点的位置,我们使用了坐标,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

那就是经纬度!接下来,你会通过地图学习如何在地球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判断两个点的相对方位,这也是优秀航海家与飞行员必备的技能。

知识整合(一)经纬线和经纬度经纬线纬线经线形状除极点外都是圆半圆长度变化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长度相等指示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经纬度纬度经度定义纬线的度数经线的度数度数范围0°~90°0°~180°0°线名称赤道本初子午线字母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变化规律:0°经线以东至180°为东经(E),0°经线以西至180°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0°纬线以南为南纬(S)。

(二)半球、纬度带和温度带的划分南、北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划分半球划分识记:赤道零纬度,南、北半球分纬度带、温度带的划分方法突破(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1.方格状经纬网图(1)根据重要的经纬线判定,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2)看数字,往东数值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数值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数值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数值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即“北大北纬,南大南纬,西大西经,东大东经”。

2.极地俯视图(1)判断俯视图的圆心是南极还是北极的依据:a.根据圆心处的标注(N或S),b.根据图中所标的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c.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d.根据图中经度的变化规律。

(3)纬度判读关键:在俯视图中,所能看到的同心圆为纬线。

若能判断圆心处为北极,则该图为北半球,除赤道(一般为最外面的大圆)外,每个圆圈都是北纬(N),南纬无法直接看到;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E),减小的为西经(W)。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A.防寒成本B.观赏需求C.采光风向D.昼夜温差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A.春季上午B.春季下午C.秋季上午D.秋季下午解析:1.根据材料“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

2.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开敞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开敞是为了采光。

3.根据防寒棚应朝向北,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可以确定出图示方向,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

再根据此时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

答案:1. D 2. C 3. A“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

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

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

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

据此完成4~6题。

4.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B.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5.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

其原因可能是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6.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A.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解析:4.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因此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

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据此完成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B.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D.山地灌丛带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3.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解析:1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

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

3.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多大风”的环境特点。

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

答案:1.B2.C3.C仙人掌喜光耐早,成年仙人掌高可达3米。

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目前,食用仙人掌的开发在墨西哥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新型功能蔬菜和保健食品。

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是仙人掌的主要分布地区,该地季节性出现的多雾天气对仙人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左图是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右图是左图中M地(21.5°N,105°W)仙人掌繁育基地景观图。

据此完成4~6题。

4.促使食用仙人掌的开发在墨西哥进入规模化产业发展阶段的主要因素是A.荒地集中连片B.地广人稀C.劳动力丰富D.市场广阔5.推测加利福尼亚湾沿岸多雾的季节及对仙人掌生长的主要影响是A.夏季,多雾天气提供少量水分,有利于仙人掌度过高温早情B.夏季,多雾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有利于仙人掌快速生长C.冬季,多雾天气增加大气逆射,有利于仙人掌度过冬季D.冬季,多雾人气削弱太阳辐射,低温寡照不利于仙人掌生长6.为使M种植某地的成年仙人掌全年都能获得允足的太阳光照,东西走向的垄间距至少是A.1.7米B.2.5米C.3米D.4米解析:4.食用仙人掌的开发在墨西哥已进入系统化、规模化、商品化的产业发展阶段,发展仙人掌产业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防治土地荒漠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图示区域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2.图示区域的河流( )A.含沙量大B.无汛期C.水能丰富D.流程较长[解析]1.B 2.D 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据此可知该区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且地势有一定起伏,据此判断该区域地形为丘陵。

第2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位于欧洲波罗的海东岸,由于地势起伏较小且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河流含沙量小,水能不丰富;该区域由于受西风影响,河流汛期较长。

结合图示,该区域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降水丰富,陆地面积较大,河流流程较长。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图2示意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图23.总体上甲半岛固态降水率( )A.北部高于南部B.西(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小C.山地低于低地D.东(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大4.影响甲半岛东、西部固态降水率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洋流B.洋流、盛行风C.地形、海陆位置D.地形、洋流5.图中,与b地相比,a地( )A.年固态降水量少B.日出较早C.河流结冰期较长D.冰雪融水占河流补给比例小[解析]3.A 4.D 5.D 第3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甲半岛固态降水率总体上北部高于南部,山地高于低地;西(北)部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密集,固态降水率空间变化较大,东(南)部相反。

第4题,结合图示河流发育知,甲半岛西部地势高、起伏大,且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与东部气温差异明显,所以东、西部固态降水率分布差异较大。

第5题,a、b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a地在b地西侧,所以日出较晚。

a地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河流结冰期较短。

a地由于受西风和暖流影响大,年降水量大,虽然固态降水率低,但年固态降水量不少。

a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占河流补给比例较小。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高考习题集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高考习题集

第二篇专项五景观图的判读一、选择题(2018·百校联盟原创)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线所作的剖面图。

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栽种小树苗。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图2中A埂的作用是()A.改变沟内光照B.拦蓄地表径流C.升高沟内温度D.增加地表粗糙度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中A埂是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成,位于南面,可以减少正午阳光对沟内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对。

树苗种在沟内,本身就有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培土到树顶,积水过多,不易成活,B错。

A埂遮挡了光照,对于沟内温度影响不大,C错。

增加地表粗糙度主要是为了防风,而小树种在沟内即可防风,D错。

故选A。

答案:A2.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60天B.100天C.180天D.340天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23.5°-10°)/47°×2×180天,约100天,故选B。

答案:B3.6月22日,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解析: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则该日太阳高度变化为147°,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被全部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5°-60°)×2=27°,该日北纬40°昼长为15小时,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3小时,故选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含解析地理图表的判读.do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含解析地理图表的判读.doc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地理图表的判读一位驴友在3月21日爬到图中P 山顶看日出,太阳刚好从Q 方向升起。

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流 B.自西南向东北流 C.自南向北流D.自北向南流 2. 若Q 地附近的等高线为1000m,则P 山顶与Q 地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 A. 280 米 B. 480 米 C. 680 米 D. 880 米1. 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 时太阳从正东升起,则Q 地位于P 山的正东方,图屮河流的干流大致和直线PQ 垂直。

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由此可以推断河流干流大致自北向南 流。

故D 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 选项,原因是考生没有根据3月21日的日出方位确定出正东 方向,而是简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河流白东北向西南流。

2. C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若Q 地附近的等高线为1000m, P 山 顶外围的等高线数值为1800 m,根据河流沿岸相邻等高线的数值相同,可以推断河流沿岸 等高线数值为800 m,由此可以推断等高距为200 nu 则Q 地的海拔为1000^1200之间,P 山 顶与Q 地的相对高差为(660~860),可能为680米。

故C 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 选项,原因是考生没有根据河流沿岸相邻等高线的数值相同,而 是直接根据等高线的条数确定等高距,认为Q 地的海拔为900~1000之问,P 山顶与Q 地 的相对高差为(860~960),可能为880米。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关联图,回答3〜4题。

基流系数基流系数3.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A.华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一算A 竣 1筛0山耳,高Wm 2饵版4.如果该河流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A.水体污染严重B.荒漠化加剧C.地下水位上升D.水土流失加剧3.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关联图的判读。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同步检测题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树立的途径之一。

以下图表示某循环农业形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该形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树立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开展③提供清洁动力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D 2.B读我国某地域生态环境效果的成因与危害表示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环境效果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泛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4.图示环境效果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域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西南平原D.长江三角洲【答案】3. C 4. A读图文资料,回答5~6题。

5.据图文资料剖析,影响葡萄酒产业规划最主要的一组区位要素是()A.原料、休息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动力6.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画,契合图文信息的是()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文明决议了葡萄酒的产量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络D.产业结构表达了可继续开展观念【答案】5.B 6.D在我国广阔乡村地域,随着生活动力消费结构的逐渐改善,秸秆应用效果日益突出。

以下图是秸秆应用方式表示图。

读图回答7~8题。

7.既能提供生活动力,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应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8.在农田里大面积燃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惹起大气污染②形成资源糜费③添加土壤无机质含量④阻碍乡村动力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7.D8.A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作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 000 m,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

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图甲中与昭和火山喷发构成的岩石类型分歧的是()A.a B.bC.c D.d10.图乙中Ⅰ、Ⅱ、Ⅲ、Ⅳ,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削弱的是()A.ⅠB.ⅡC.ⅢD.Ⅳ【答案】9. B10. B读我国某地域工业消费联络表示图,完成11~12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答案】1. C 2. B【解析】1.“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

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

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2.图示公路线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多,地势起伏越大。

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①村,起伏最大的是①村,A对。

②村、③村、④村穿过等高线条数少,地势起伏小,B、C、D错。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山峰海拔58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围绕山峰等高线数值是500米。

桥梁附近海拔范围是200-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附近河岸海拔范围是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352-380米之间,最接近360米,C 对。

A、B、D错。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山地坡度较陡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剧烈 B.古冰川作用 C.断层相对上升 D.岩层褶皱隆起5.②河比①河A.结冰期短 B.水能丰富 C.含沙量大 D.航运价值高【答案】4.C5.C【解析】4.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南部山地是秦岭,北部是渭河平原;南部山地坡度较陡与北部地区形成明显的台阶,秦岭属于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地质构造。

选C正确。

5.①河所处纬度较②河低,冰期长,A错。

①河穿过的等高线条数多于②河,所以落差大,B错。

高考一轮地理图表的判读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地理图表的判读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地理图表的判读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某边防检查站°N、84.6°E)地区图,完成1~2题。

1.边防检查站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是()A.四季多大风天气B.常有泥石流灾害C.水草丰美,森林广布D.四季严寒,冰天雪地2.图中铁路选线主要考虑因素是()A.靠近湖泊,供水方便B.山谷地带,工程量小C.方便村镇间的联络D.不易发生雪崩灾害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和地形图材料,首先判断出该地区是我国西内陆边境(阿拉山口地区),其次判读地形图得出边防检查站所在地为峡谷地形,风力强劲,答案选A。

西北内陆降水少,且检查站附近无河谷,泥石流不易发生;这里气候干旱,在检查站附近地势较低地区森林少见;检查站地势较低,夏季气温高。

第2题,高原和山区铁路选线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地形对工程量的影响,选B。

答案:1.A 2.B2021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提升了我国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才能。

以下图为大气热量传递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4.碳卫星通过“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并传回数据,监测中心对数据处理分析后,输出我国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图。

这一过程应用到的现代技术是()A.GIS和GPS B.GPS和RSC.RS和GIS D.VR和GIS【解析】3.此题以碳卫星发射时事热点为背景,考察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首先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然后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4.此题考察“3S〞技术的应用。

碳卫星通过“颜色〞识别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RS,监测中心分析、处理数据,输出地图,运用的是GIS。

答案:3.B 4.C以下图是位于我国吉林松原市乾安县西部,大布苏湖(为盐碱湖)东岸的“泥林〞景观,这里有两级阶地,整体高出湖面50米,沟壑纵横有关、泉水众多、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礴,像一座森严古城堡。

高考一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50米.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海拔最高处与海拔最低处的温差可能为A.2.4℃B.3℃C.3.6℃D.2.8℃2.图示区域应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热带D.温带“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3-5题。

3.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

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A.20m B.40m C.60m D.80m4.以下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A.b B.c C.d D.e5.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易被侵蚀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某地等高线地图〔比例尺为1:20 000〕,答复6-8题。

6.假如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A.70m,50m B.140m, 100m C.140m,150m D.700m,150m7.假如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A.戊点B.己点C.庚点D.辛点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D.工程建立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9-11题。

9.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拟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10.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的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11.假设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那么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读等高线图,完成12-14题。

1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站在E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河B.站在甲地既能观测到乙,又能观测到丙C.从丙处到甲处比到乙容易D.从丙处到甲处大约有50多米远13.河流ab段的流向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14.E处断崖的相对高度不会低于A.150米B.250米C.300米D.100米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高考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A解析:第1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有两条长长的陡崖图例,说明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很陡的峡谷。

第2题,图中310米等高线位于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所代表的内容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该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小基岩。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米B.55米C.60米D.65米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附近河流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则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 )A.15米B.40米C.65米D.90米答案:3.C 4.C 5.B解析:第3题,图中最高处海拔为80~85米,最低处海拔为20~25米,所以高差为55~65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则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而不能是65米。

第4题,①②③④四处中,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河流流速最快。

第5题,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洼地,但在该处建坝,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洼地,在该处建坝,坝顶海拔可为55米,坝底海拔可为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

对照比例尺可知,坝顶长度约为40米。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7.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答案:6.C 7.A解析:第6题,在四条线路中选择时应考虑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因素,③线路沿途为山谷,水源条件较好,这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点确定,故应选该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

常绿灌木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地带性植被应为落叶阔叶林。

2.由题干信息可知,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由此说明了造成隔离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对隔离带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行政管辖不同,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

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相同、差别不大。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气候、光照、土壤。

植物是气候的反映,由于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在不同城市,气温不同,适宜种植的景观植物不同,在景观植物栽种时,应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景观植物的品种。

由于年有效积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决定了景观植物栽种范围大小,因此影响城市景观植物栽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植物生长需要水份,降水只是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光照只是影响到植物的类型,如喜光植物和
耐阴植物,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不能决定其栽种范围。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图下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5.图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答案】4.A5.B
【解析】4.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故选A选项。

5.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

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下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6~8题。

6.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7.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8.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答案】6.B7.D】8.C
【解析】6.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7.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8.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A、B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叶混交林,C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项错误;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

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

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

据此完成9-11题。

9.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
B.石灰岩台地
C.谷地或盆地
D.山顶
10.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
C.重力崩塌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11.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答案】9.C 10.A 11.D
【解析】9.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

厚厚的土层是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

高原塬面流水侵蚀弱。

石灰岩台地形成的是石林。

山顶流水侵蚀作用弱。

10.结合上题分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个个土柱,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不是主要外力。

重力崩塌作用影响小。

11.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

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

土状堆积物,不是岩石裸露。

二、综合题
12.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存,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答案】村民生活在村中能把民族风情、乡村文化艺术、乡村生活及农业生产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

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时维护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招商引资,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等问题;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通过加工和销售农产品、提供饮食和住宿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升生活水平等。

【解析】村民生活中村中对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留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等方面。

村民生活中村中,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

能够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村落的热情。

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求。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下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解析】第(1)题,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第(2)题,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可知,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北部,一方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和西部大沙漠的东扩,另一方面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

第(3)题,从区域图和景观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该区域分为山区、山麓地带、平原地区几部分;根据文字材料“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可知该区域还有面积广阔的河湖水域。

根据这几个区域特点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各区域的农业类型。

第(4)题,实际上是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