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5明清时期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答案)

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答案)

第四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2021·娄底中考)在元朝98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鉴此教训,下列哪位皇帝废除丞相制度( ) A.明太祖 B.明成祖C.康熙帝 D.乾隆帝2.图一到图四是我国古代行政体系的变化,其变化反映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A.中央机构逐步精简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3.有学者认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作了海上交通上的准备。

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B.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D.增强了明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4.(2021·北部湾中考)“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5.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

其中,提出“均田免赋”口号,领导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黄巢 D.李自成6.(2021·绍兴中考)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7.清朝前期,出现了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农业生产受到制约C.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地方人口增长迅速8.“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0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0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考点0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考点扫描】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2.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3.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6.明清文化【真题演练】1.(2016•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2016•扬州)“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表达了哪位名将的抗倭决心()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郑和3.(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4.(2016•德州)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台州抗倭5.(2016•盐城)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

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A.册封达赖五世B.收复台湾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2016•聊城)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7.(2016•玉林)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读书人,最不济。

单元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单元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单元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单元综述】明清时期是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两种现象并存的特殊时期。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疆域空前;对外关系上,由开放(郑和下西洋)走向闭关(闭关锁国政策)、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西藏、新疆、土尔扈特部回归);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中国封建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萌芽,外来侵略破坏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知识网络】【知识清单】1、 明清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 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元、清3、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① 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八股取士; ④削藩。

4、 丞相的设立与废除分别是:秦朝与明朝 5、 行省制度的设立与废除:元朝与明朝。

6、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7、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设军机处(雍正帝时)8、 中国封建社会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改革行政机构:废 设三司;废 权分六部 ;设 机构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实行削藩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政治经济 民对外关系文化明朝清朝:雍正帝设立 ;大兴新的经济现象:“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政策: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清朝开始设《本草纲目》:李时珍 《天工开物》:被称为友好史实:冲突(抗击外来侵略)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9、明朝对外关系中友好交往的史实:郑和下西洋10、明朝对外关系中冲突(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11、清朝对外关系中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并签订《尼布楚条约》。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6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6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湖南衡阳)右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精简,C项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项错误。

答案:B2.(2021·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

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答案:B3.(2021·福建)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

这体现了长城是(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答案:D4.(2021·湖南岳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由此可知( )A.皇帝独掌朝政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D.军机处高于皇权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答案:A5.(2021·福建)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精耕细作的推广B.手工业技术提高C.农业经济的发展D.水利工程的兴修答案:C模拟预测1.“出身贫苦,当过和尚”“足智多谋,当过领袖”“推翻元朝,当过皇帝”。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精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精练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明太祖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3.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政府架构(改制前)政府架构(改制后)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4.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烧的“三把火”的是(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③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④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6.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B.策问C.《老子》D.“四书”“五经”★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9.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福建)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答案:C2.(2021·湖南衡阳)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20年,东汉灭亡。

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故A项正确。

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②是隋唐时期,故B项错误;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③是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故C项错误;④是明清时期,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

3.(2021·福建)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

这一举措(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答案:D4.〔2021·湖南湘潭(改编)〕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史记》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A5.〔2020·四川成都(改编)〕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A6.(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B.勤俭治国C.以德化民D.轻徭薄赋答案:A7.(2020·四川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试卷(附解析)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试卷(附解析)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学习明清历史后,某同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总结。

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是()A.分裂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交往C.繁荣开放并存D.繁盛危机前夜【答案】D【考点】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注意归纳和把握。

【解答】明清时期,封建经济持续增长,一度繁荣;但随着封建制度越来越腐朽,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出现,中国面临民族危机。

故选D。

2. 如果要追寻民族英雄戚继光进行抗倭斗争的踪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些省份考察()①浙江②福建③山东④广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威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威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故选C。

3.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品是()A.《牡丹亭》B.《长生殿》C.《桃花扇》D.《红楼梦》【答案】A【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解答】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故选A。

4.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样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激之民不获宁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清帝国的兴替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6 分,共 2 题)1. (8分)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8分)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于哪年在什么地方建立明朝?在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 图二中所示是锦衣卫的飞鱼服,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是()A. 张献忠B. 李自成C. 高迎祥D. 努尔哈赤4. (5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有()①推翻明朝②统一女真族③改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 (5分)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 隋朝和唐朝B. 北宋和南宋C. 契丹和辽D. 蒙古和元朝6. (5分)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7. (5分)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出现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 (5分)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_______在位时期。

()A. 李世民B. 李自成C. 朱元璋D. 乾隆帝9. (5分) 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④改革赋役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0. (5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朝统一全国④李自成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11. (5分)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皇太极C. 李自成D. 努尔哈赤12. (5分) 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 北京B. 东京C. 南京D. 西安13. (5分)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①明朝日趋衰败②统治者对后金用兵③连年天灾④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5分)朱元璋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 加强专制皇权C. 提高政府效率D. 便于政令畅通尝试运用(总分 24 分,共 3 题)15.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试卷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成功举行。

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该文评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建立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新中国的成立D.西藏的解放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7.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8.“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含解析版)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含解析版)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刘邦建立的汉朝被后世史家称作“西汉”,主要是考虑了()A.都城的方位B.刘邦的家乡C.统一的策略D.征服的先后2.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3.刘邦建立西汉后,承袭秦制的同时,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刘邦这一做法意在()A.确保皇权稳固传承B.改变秦朝集权制度C.强力控制地方势力D.恢复西周政治体制4.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5.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 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 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郡国并行导致势力膨胀B.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推广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6.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B.颁布“推恩令”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7.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推行均输平准C.设置州刺史D.设置御史大夫8.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A.秦始皇时期B.汉高祖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0.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揽政20余年。

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

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

(一)东南沿海
戚继光
戚继光
《明代抗倭图》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倭寇, 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 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 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 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 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 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
问题2、台湾明朝被哪国侵占?收复台湾的人物、时间、 过程、意义,对此人评价是什么? 1、哪国:荷兰(殖民者) 2、人物:郑成功 3、时间:1662年 (1)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向台湾 4、过程:
答: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 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事件 派将军卫温到夷洲 三次派人到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设台湾府
朝代 三国 隋朝 元朝
明末清初
人物 孙权 / / 郑成功 /
清朝
三、自学检测(3分钟)
完成作业纸《课后练习》 1-11 答案:
•1-5 DBCAB •6-10 ACCDC •11 C
问题3、黑龙江什么时候被哪国侵占?雅克萨之战的时间 是什么?《尼布楚条约》的时间、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17世纪中期 2、哪国: 俄国 3、时间: 1685年和1686年 4、意义: 抗击沙俄入侵,维护祖国统一 雅克萨 5、时间: 1689年 尼布楚 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 6、意义:
1.倭寇的含义、出现时间、抗击倭寇的人物和时间?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抗倭战争结果是什么? 2.台湾明朝被哪国侵占?收复台湾的人物、时间、过程、意义,对此人 评价是什么?清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台湾府的设置有什么 样的意义? 3. 黑龙江什么时候被哪国侵占?雅克萨之战的时间是什么?《尼布楚条 约》的时间、意义分别是什么? 4、明长城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 有何不同?承德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知能优化训练
一、中考回顾
1.(2017山东东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避免藩王割据
2.〔2017山东东营(改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
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
位。

”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3.(2017山西)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
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

明政府
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当地的农
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4.(2017黑龙江龙东)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
务大臣”。

清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安置土尔扈特
5.(2017湖北黄冈)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
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代帝王这样做都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6.(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7.(2016江苏南京)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驻藏大臣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8.(2016湖南长沙)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二、模拟预测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不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排除④,故选D项。

2.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4.“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
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6.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
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

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7.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8.“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9.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

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10.“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其法律依据是( )
A.设置台湾府
B.《尼布楚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的疆域图
11.公元前60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 )
①西域都护②北庭都护③伊犁将军④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币,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从“购机一张”到“后增至二十余”,反映了织机规模扩大;“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材料三故宫里的一位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做简要评价。

秦始皇(嬴政)。

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也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天妃之神灵应记》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事件:郑和下西洋。

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2)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